• 72.00 KB
  • 2021-05-13 发布

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讲解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 ‎——洞悉高频考点,快速强技提能 考点1 分析新闻材料的异同点和侧重点 ‎2016年考纲出现的新闻材料,对比较思维考查非常明显,对新闻比较中的异同点和侧重点的把握是新闻阅读考查的重点。‎ 考法1__分析新闻材料的异同点 明常识 新闻材料的表达方式分为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等类别,而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以说明为主的材料信息包括:说明的对象、特征、时间、范围、数据及数据对比产生的结论。了解这些信息是比较材料异同点的前提。‎ 定考向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6·河北石家庄二模) 材料二、四对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基本看法有何共同之处?‎ ‎(1)题干中还有“看法”“观点”“着眼点”等字样 ‎(2016·山西太原一模)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篇文章都对新媒体给文学带来的影响作了分析,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信息有哪些异同。‎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两则材料的着眼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2)两则材料就如何看待××所持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2)题干中还有“共同”“异同”等字样 熟技巧 分析新闻材料的异同点“3步走”‎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麦可思研究院调查编著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9日正式发布。作为一个第三方机构,此次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共回收样本约26.8万份,覆盖全国28个省市区及814个专业、665个职业、326个行业,这是其第六年发布就业蓝皮书。‎ 据调查结果,本科院校2013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1.8%,与2012届(91.5%)基本持平,比2011届(90.8%)上升1个百分点。其中,建筑学毕业半年后以98.3%的就业率高居所有主要本科专业榜首,而应用物理学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垫底,为88%。‎ ‎2013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别为69%、62%,均与2012届(分别为69%、62%)持平,均略高于2011届(分别为67%、60%)。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呈现平稳趋势。‎ 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周凌波认为,大学毕业生自愿选择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主要是对专业相关工作不认同。2013 届本科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33%),其次为“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25%)。‎ 调查还显示,“民营企业/个体”是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用人单位类型,本科院校中有45%的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则有63%。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比例最高的用人单位规模是300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51%),其中本科毕业生这一比例为45%,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6%。中小民营企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雇佣者,鼓励中小民营企业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是提升就业的主要渠道。‎ 此外,2013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3%,比2012届(2.0%)高0.3个百分点,比2011届(1.6%)高0.7个百分点。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3.3%)高于本科毕业生(1.2%)。 (《光明日报》2014年06月10日)‎ 材料二 2013年“史上最难毕业季”已经远去,2014年“更难就业季”如期而至。近日,中华英才网发布了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该报告自2014年2月份开始样本和数据的采集,历时3个月共收集有效样本近5万份,对中国大学生择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截至2014年5月底,38.9%的受访大学生仍未有明确的就业单位。其中,从地区上看,生源地为上海、北京的大学生签约率基本在85%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24~29个百分点;而东北、华中的学生签约率全国最低,华中地区比平均水平低了约16个百分点。从专业上看,哲学、管理学、历史学专业的大学生签约率较高,理学和农学专业总体较低。‎ 报告显示,有30.4%已签约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一线城市的单位就业,没签约的大学生也有30%打算在一线城市就业,而对参与调查的所有大学生来说,这个数字是30.3%,比2013 年的21.8%有较大比例提高。‎ 从行业看,大学生择业的首选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次是金融业,第三是信息传播、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从单位性质看,35.9%的在校大学生把国有企业作为就业的首选。‎ 不过,在工作三年以上的就业人群中,仍选择国企的比例下降为 23.91%,而愿意选择民营企业的比例则达到了 33.63%。该报告分析称,尽管国有企业在福利保障体系和职位稳定性方面依然具有优势,但随着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大量新兴市场机会的出现,国企的吸引力已经开始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毕业大学生中,有自主创业倾向的人占到了18.9%,接近两成,较2013年的2.21%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南方周末》2015年3月20日)‎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分别就2013年和2014年大学生就业状况作了报道,概括说明这两则材料中大学生就业情况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6分)‎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维】‎ 第一步:明确答题方向。先根据导语判断出每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再围绕表达方式判断每则新闻中每段的主要信息。‎ 第二步:判断材料的主要表达方式,概括段落要点。‎ 这两则新闻都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材料,结合这两个前提条件,第一则材料每段新闻的主要信息分别是:‎ ‎1.2014年大学生就业情况(导语部分提示主要内容);‎ ‎2.2011—2013年大学生就业率基本持平;‎ ‎3.2011—2013年大学生就业与专业相关度呈平稳趋势;‎ ‎4.大学毕业生选择与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 ‎5.2013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在民营企业;‎ ‎6.2011—2013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增高。‎ 提示:因为第4段说的是就业与专业不相关的原因,所以结合导语和表达方式,本段可以算作无效信息。‎ 材料二每段新闻的主要信息是:‎ ‎1.2014年大学生择业情况(导语部分提示主要内容);‎ ‎2.截至2014年5月底,仍有近四成大学生尚未签约;‎ ‎3.近三成大学生选择一线城市就业;‎ ‎4.大学生择业首选文体娱;‎ ‎5.近三成在校生把国企作为首选;‎ ‎6.工作后,大学生择业倾向民企;‎ ‎7.自主创业较去年有大幅增长。‎ 提示:因为第5段说的是在校生的情况,在校生是毕业生还未签约还是未到大四的学生尚未得知,所以结合导语和表达方式,可以算作无效信息。‎ 第三步:通过比较,概括答案。‎ ‎【答案】 相同点:①就业大学生逐渐青睐民营企业;②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增加。‎ 不同点:材料一:①2011年至2013年大学生就业率基本持平;②2011至2013年大学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呈平稳趋势。‎ 材料二:①截至2014年5月底,近四成大学生尚未签约;②2014年大学生择业偏好一线城市、国有企业、文体娱行业。‎ 考法2__分析新闻材料的侧重点 明常识 异同点和侧重点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根据导语和表达方式比较主要内容,但是侧重点的内容表述更加类似于全文主旨,而不同点就要具体到每段的主要内容,类似于段意。‎ 定考向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6·全国卷题型示例)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新华社记者与《中华读书报》记者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1)题干中有“侧重点”“关注点”等字样 ‎(2)题干中还有“比较”“简要说明”等字样 ‎(2016·山西太原一模)试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两篇文章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在材料×中,简要说明记者报道的关注点是什么。‎ 熟技巧 分析新闻材料的侧重点“3步走”‎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文本见本考点考法1“真题示法”),完成后面的题目。‎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新闻中两份调查报告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6分)‎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维】‎ 第一步:分析段落要点。具体分析见上一题目。‎ 第二步:概括材料主旨。在材料一中为了说明2014年大学生就业情况,在就业率的说明文段中分别和2012年、2013年作了比较,在择业与专业相关度的文段中也提到了近三届的情况,自主创业的情况也与2012届和2013届作了比较。材料一主要内容是就业率、就业与专业相关度、就业方向、自主创业情况。材料二的主要内容是大学生的择业方向(首选文体娱、一线城市、民企、自主创业)情况。‎ 第三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答。‎ ‎【答案】 ①材料一侧重于纵向比较不同年份大学生就业情况。关注大学生就业的变化趋势;(3分)②材料二侧重于大学生就业选择取向。(3分)‎ 边练边悟__分析新闻材料的异同点和侧重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后,以第三名的成绩进入决赛的傅园慧因一段充满“魔性”的采访视频迅速走红。视频中,傅园慧表情丰富而夸张、语言幽默而耿直,每一帧截屏都富有喜感。‎ 在第二天的决赛中,傅园慧为中国队赢得了一枚铜牌。在记者提到“你只比亚军慢0.01秒”时,她笑说:“那可能是我手太短了吧!”正如半决赛后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决赛后傅园慧对于成绩的释然又一次赢得了网友的激赏。‎ 既不是奥运冠军,也不是夺冠热门,却占据了社交网络和奥运新闻的头条位置,傅园慧被认为创造了中国奥运新闻史的一个奇迹。‎ 新华网评论文章这样分析傅园慧受欢迎的原因:“在人们的印象中,一个20岁的姑娘应该是这样的,天真纯粹又不失拼搏精神,她为奖牌去拼搏,‎ 但不会让奖牌成为她的负累……当我们看到傅园慧以‘段子姐’的身份出现时,被逗乐了,被感染了,被感动了。这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个人情趣的运动员。”‎ 事实上,互联网时代的奥运会,越来越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狂欢嘉年华。人们厌烦了那种一味在乎比赛成绩、一切以冠军为中心的奥运审美,希望从那些沉重而宏大的意义中走出来,尽情享受奥运所带来的丰富乐趣。‎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材料二:‎ 冲下赛道,宫金杰和钟天使紧紧拥抱在一起,两人身披国旗,骑着赛车绕场一周!“太不容易啦!骑了这么多年,终于赢得了冠军。”眼里噙着泪水的宫金杰说。‎ 这是一枚可喜可贺的金牌!是几代中国自行车人坚持不懈、努力骑行的结果。从悉尼奥运会上夺得铜牌的姜翠华,到雅典奥运会上拿到银牌的江永华,再到北京和伦敦奥运会上共摘得两银两铜的郭爽,一代代中国自行车队运动员追逐金牌的梦想一刻也不曾停歇。在里约,中国自行车队终于梦想成真,获得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冠军。‎ 这是一枚迟到的金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宫金杰和郭爽就在该项目决赛中战胜德国队,但由于被判犯规,金牌变银牌。宫金杰说:“四年前,我们在伦敦金牌变银牌。今天,我们就是要展示我们中国自行车的强大和实力。我们做到啦。”‎ 这是一枚实至名归的金牌!女子场地短距离一直是中国自行车的优势项目,女子团体竞速项目此前赢取奥运资格积分的10次国际比赛中国队有6次赢得冠军,并且还保持着该项目的世界纪录。‎ ‎12日,连破两个纪录,最终夺冠,两位中国姑娘以无可辩驳的实力站上了冠军领奖台。‎ 预赛中,宫金杰就携手钟天使以32秒305打破了自己和郭爽在伦敦奥运会上创造的奥运纪录。接着在首轮比赛中,两位姑娘又以31秒928打破她们在2015年世锦赛上创造的世界纪录。‎ 决赛上演,宫金杰和钟天使沉着应战,最终以32秒107的成绩轻松夺冠。‎ ‎(选自《参考消息》,有删改)‎ 材料三:‎ ‎8月11日的举重比赛中,哈萨克斯坦选手拉西莫夫在挺举比赛尾声颤颤巍巍地举起了214公斤的重量,从而总成绩追平中国选手吕小军,并凭借体重较轻的优势夺冠。‎ 根据举重赛事规则,如果现场的仲裁没有对裁判的判罚进行改判,那么不得进行申诉,这就意味着中国男举必须接受拉西莫夫试举成功的判定结果。‎ 颁奖仪式后,颇具大将之风的吕小军为对手的表现点赞,但是输得起并不代表关于争议的讨论应该就此终结。‎ 实际上开赛五天以来,不少中国运动员都遭遇了争议判罚:女子举重53公斤级选手黎雅君被改判后,‎ 并未按规则接到仲裁的通知;男子拳击49公斤级选手吕斌被判负;女子帆船卫冕冠军徐莉佳遭罚取消成绩……‎ 如果细细梳理一下中国运动员遭遇的争议判罚,不难发现大部分出现争议的项目都是完全由人担任裁判。裁判或许并非有意针对谁,但是作为个人很容易存在主观上的倾向。不仅仅是裁判,充满漏洞的比赛规则与不健全的申诉机制也容易造成争议判罚。‎ ‎“中国运动员被裁判黑了!”这不仅是在替运动员们感到委屈和不公,也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指控,直接指向了裁判的道德水准,认为当事裁判缺乏公平竞赛的体育精神。如果这种行为被证实,那么当事人有可能触犯相关法律,要面临法律的制裁。‎ ‎(选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1.(分析材料的侧重点题)材料一、二都是报道里约奥运会中国健儿获得奖牌的新闻,两则材料传递的信息各偏重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回答这个问题,要注重把握材料一和材料二表述的主要内容。材料一,主要报道的是有关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后记者采访以第三名进入决赛的傅园慧的内容,记述了傅园慧充满魔性的回答以及人们对她的喜爱之情和喜爱的具体原因等;材料二,主要报道的是我国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获得冠军的内容,介绍了宫金杰、钟天使二人夺冠后的喜悦之情并回忆了我国自行车车队多年的努力等。‎ ‎【答案】 材料一,偏重于报道傅园慧在接受采访时的夸张表情和幽默、耿直的语言受到网民的喜爱,以此说明人们厌烦了以冠军为中心的奥运审美,尽情享受奥运带来的乐趣。材料二,偏重于报道宫金杰、钟天使获得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冠军的喜悦,表现一代代中国自行车队运动员坚持不懈、努力骑行的品格。‎ ‎2.(分析材料的不同点题)材料二、三都报道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遭遇判罚不公或争议裁决的经历,两则材料写运动员遭遇争议判罚的目的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回答这个问题,要注重把握材料的相关信息以及新闻写这些信息的目的。材料二,在介绍中国自行车队在里约奥运获得冠军时,回忆了宫金杰和郭爽在伦敦奥运会上因为被判犯规与金牌失之交臂。材料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说明中国自行车队有实力夺冠。材料三,主要报道了中国奥运健儿在里约奥运会开赛五天来遭遇的争议判罚问题,并讨论了遭遇判罚不公或争议裁决的具体原因。‎ ‎【答案】 材料二,通过介绍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宫金杰、郭爽在该项目决赛中战胜德国队,但由于被判犯规,与金牌无缘,说明在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就有获得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冠军的能力。材料三,用拉西莫夫战胜中国运动员吕小军获得冠军引出里约奥运会举办五天来中国运动员遭遇判罚不公或争议裁决的事情,以此为例讨论比赛场上出现这种情况的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