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0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经济生活必背基本知识点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必记必背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从物价上涨的角度) (1)价值决定价格。由于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导致价值量增大,这是造成物价不断上涨的根本原因。‎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3)纸币发行量。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4)其他因素: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对物价上涨起了助推作用).‎ ‎2、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的影响是什么? (1)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有不同影响。)‎ ‎(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影响人们消费选择:替代品比较多的商品,其价格上涨后,消费者会选择替代品。在互补商品中,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不仅会使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上升,也会使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上升,反之,也是这样。)‎ ‎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是什么?‎ ‎(1)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减少产量;相反,会增加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相反,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拓展延伸】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以及稳定物价的措施 ‎ 原 因 ‎①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③稳定物价,防止通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④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⑤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以人为本。‎ 措 施 提示 科技+发展生产+纸币发行+市场监管+宏观调控 ‎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③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④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4、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有哪些? 客观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同时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也有密切的联系。) (3)物价水平。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物价上涨,购买力普遍降低;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主观因素:消费心理(①从众心理;②求异心理引发;③攀比心理;④求实心理)和消费观念。(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 ‎ ‎【拓展延伸】如何提高居民家庭消费水平 国家+企业+个人 作为国家:‎ ‎①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 ‎②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保持供求平衡,保持物价稳定。‎ ‎③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⑤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开发利用国内、国际市场,尤其是开拓农村市场,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⑥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制裁各种违法行为,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作为企业:‎ 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搞好售后服务;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作为个人:‎ 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5、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该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表现为"5R":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这种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物质生活上的困难,获取新的成就。)‎ ‎【拓展延伸】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措施:‎ ‎①消费者要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②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③开拓农村市场,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消费信心;‎ ‎⑤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⑥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水平。‎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  6、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怎样的? (1)生产决定消费。主要表现在: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主要表现在: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③消费调节着生产。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消费反作用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地位:生产--决定作用;分配、交换 --桥梁和纽带; 消费--目的和动力】‎ ‎【拓展延伸】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消费对生产的作用、消费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消费观念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消费对小康建设的影响 ‎(1)消费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 (2)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3)消费观念与经济发展: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消费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刺激消费,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7、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1)理论依据:‎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2)现实依据:是由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意义:‎ 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 如何发展:‎ ‎①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③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 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原因: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9、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体现:‎ 第一,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区、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第二, 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如何增强:‎ ‎①必须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②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拓展延伸】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联系 ‎①在功能定位上,要明确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②在产权保护上,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和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都不可侵犯。‎ ‎ ③在政策待遇上,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④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公有制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10、如何成功地经营一家公司?(公司经营如何才能取得发展?) ⑴公司的经营,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利润表现为企业的经营收入与生产经营成本之间的差额。‎ ‎⑵公司经营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建立健全公司组织机构(建立权责明确、互相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兼并和强强联合(兼并和强强联合有利于壮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 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遵守法律法规是企业成功经营的前提条件,违反法律不仅不能经营成功,而且还会受到法律制裁;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拓展延伸】企业经营与技术创新 ‎(1)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科技创新必须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2)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 ‎ ①有利于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打造自主品牌。‎ ‎ ②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销量。‎ ‎ ③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 ④有利于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 ⑤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11、国家高度重视就业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应对? 原 因:‎ ‎(1)对国家的重要意义 ‎①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②扩大就业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进而有利于扩大投资、刺激消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③搞好就业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④增加就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2)对劳动者的重要意义 ‎①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②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劳动者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解决就业问题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国家:‎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加就业岗位,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企业 ‎①壮大企业规模,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②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吸纳劳动者就业;‎ ‎③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3)劳动者:‎ ‎①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③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积极创业 ‎ 12、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哪些?为什么以及怎样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 ‎ ⑴权利:‎ ①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②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③ 休息、休假的权利;‎ ④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⑤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⑥ 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2)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②有利于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如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国家:‎ ‎①加强有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建设。‎ ‎②健全劳动合同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③规范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 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 劳动者:‎ ‎①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③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的手段、法定的程序维护合法权益,切勿违法。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3、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公平含义:公平含义较宽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合理的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 社会主义本质+提高效率+刺激消费+共富目标+科学发展+发展方式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②效率与公平是统一的,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③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社会收入差距,能够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维护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⑤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维护社会公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能够推动投资、消费、出口的协调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⑥经济发展方式: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协调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实现的途径(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 根本途径+制度保障+初次分配+再分配+财政作用+科学发展 ‎①从根本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者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当前,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 ‎⑤要发挥好财政的作用,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⑦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 14、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处理二者关系?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着矛盾。‎ 如何处理:‎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 ‎15、国家财政的巨大作用有哪些?‎ ‎①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第九课  征税和纳税 ‎16、试述公民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⑴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税收作为基础,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赖依存在和实现其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 ⑵我国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通过税收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⑶因此,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自觉诚信纳税,依法纳税既是履行应尽义务,也是对国家社会的贡献。‎ ‎【拓展延伸】税收调节经济社会发展的表现(税收与经济社会发展)‎ ‎①调节经济 如果经济发展过热,可以增加税收,抑制社会总需求;如果经济发展滞缓,可以减少税收,刺激社会总需求,以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②引导消费 通过调节税收,如对奢侈品消费征税、提高烟酒消费税等,可以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 ‎③维护社会公平 通过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 ‎④引导转变方式 通过调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环保税等税率,可以引导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第四单元  面对市场经济 第十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17、规范市场秩序有何重要意义?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1)必要性:‎ ‎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②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损害其他经营者的正当权益,影响自己的经济利益,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导致经济衰退 ‎③有利于弥补市场调节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 ‎(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准入规则:凡不符合市场准入规则的企业、商品,均不允许进入市场。市场竞争规则:禁止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非法垄断及其他非法竞争行为。市场交易规则: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交易规则,禁止强买强卖、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 ‎②要切实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大力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 18、如何建设诚信社会? ‎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①国家角度: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②社会角度: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③个人角度: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19、宏观调控实施的原因、含义、主要目标和主要手段分别是什么? ⑴原因:‎ ‎①市场的调节不是万能的,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②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功能。 ⑵含义:它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⑶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⑷主要手段:‎ ‎①经济手段: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②法律手段: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③行政手段: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令、法规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拓展延伸】宏观调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生产:国家一般通过财政和税收手段,通过对商品价格的干预,引导企业生产。 同时通过行政命令和立法,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2)分配:再分配中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保护合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强化税收调节,防止两极分化,并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 ‎(3)交换:货币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媒介,国家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控制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调节社会供求关系。‎ ‎(4)消费:宏观调控对个人消费的调节主要通过调整消费税以及行政命令的形式实现。如提高白酒的消费税,提高奢侈品的消费税,降低低排量汽车的购置税,通过影响价格,引导消费趋向。‎ 第十一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20、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全面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以下几项新要求:(新)‎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③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新)‎ ①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2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新)‎ ‎①提高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抖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们,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④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还需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①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②深化财政、税收、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③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十二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23、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有哪些?它的实质是什么?‎ 利:它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电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弊:它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它会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种全球化导致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 ‎24、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意义(新)‎ 加入WTO,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①我国紧紧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新的冲击和挑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③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 ‎④实践证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25、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国 家 ‎①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②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④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企 业 ‎ ‎①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学会利用规则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 ②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树立竞争新优势,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 ‎ ③坚持市场多元化道路,科学应对国际风险,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立足国内市场开发 ‎④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海外投资和办厂,合理规避贸易风险 ‎【拓展延伸】从国家、企业、个人的角度回答经济意义 ‎(1)国家 ‎①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②有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③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④有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⑤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及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奋斗目标的实现;‎ ‎⑥有助于充分发挥财政在……方面的作用(具体哪一点可根据材料);‎ ‎⑦有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⑧有助于充分发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在内的宏观调控体系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⑨有助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⑩有助于扩大对外经济联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实现共赢、多赢;等等。‎ ‎(2)企业 ‎①有助于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②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增加经济效益;‎ ‎③有助于企业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等等。‎ ‎(3)个人 ‎①有助于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②有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③有助于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④有助于劳动者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⑤有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