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8.00 KB
  • 2021-05-13 发布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 专题2 小说阅读 提分攻略1 解答分析鉴赏性选择题“3大步骤”讲义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2 小说阅读 提分攻略1 解答分析鉴赏性选择题“3大步骤”‎ 提分攻略1 解答分析鉴赏性选择题“3大步骤”‎ ‎(对应学生用书第9页)‎ ‎[题型特点]‎ 设误类型 解读说明 典型考题 特点概括不当 人物特点、环境特点等概括不当。‎ ‎[2016·全国卷Ⅰ《锄》T11(1)—A]小说开头寥寥几句对话,六安爷这个勤劳而孤僻的老农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同时,他与村人的分歧也开始显露,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分析:从六安爷和村人的对话中,可以反映出六安爷是个温和、固执、勤劳、热爱土地的人,并没有表现出“他与村人的分歧”。六安爷对土地的深情,对耕种生活的热爱,也不是选项中所说的“孤僻”。‎ 技巧判定分析不当 写人技巧、叙事技巧、环境描写技巧等判定分析不当。‎ ‎[2013·全国卷Ⅱ《峡谷》T11(1)—D]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经常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分析:选项中“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属于技巧解说错误。从原文看,小说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主要运用外貌、动作描写,没有心理描写。‎ 人 ‎[2016·全国卷Ⅱ《战争》T11(1)—A 9‎ 作用分析不当 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的作用分析不当。‎ ‎]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分析:“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分析错误。小说这样开头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使用第一人称叙述也只是为了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事实陈述错误 张冠李戴、颠倒顺序、无中生有等。‎ ‎(2018·全国卷Ⅱ《有声电影》T4—C)小说开头部分写二姐等人对有声电影无知,结尾写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不已”,较为完整地描写了普通市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 分析:选项中“较为完整地描写了普通市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无中生有,二姐等人开始对有声电影无知,后来对有声电影进行不懂装懂的赞叹,从本质上看,他们对有声电影这一新奇事物的认识并没有发生“转变”,因而并未描写其“思想意识转变过程”。‎ 语言理解不当 含意理解不当,风格分析不当。‎ ‎[2016·全国卷Ⅱ《战争》T11(1)—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做了铺垫。‎ 分析:“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错,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在交谈之后“我”委婉地对女主人公表示感谢,表达了战争给“我”带来的压抑。‎ 情感、主题 分析不当 思想情感分析不当,主题意图分析不当,曲解文意。‎ ‎[2016·全国卷Ⅰ《锄》T11(1)—C]小说中写到百亩园将要变成焦炭厂,往日的田园风光将会被“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景象所取代,深化了作者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环保主题。‎ 分析:主题不是选项中所说的“生态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环保主题”。本文的主题应是表现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表达出土地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不断沦陷的命运,反映农耕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冲突。‎ ‎[技法回顾]‎ 9‎ ‎[典例剖析]‎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赵一曼女士 阿 成 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 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几个人上了车,‎ 9‎ 车立刻就开走了。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 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 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董警士更加忸怩了。‎ 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 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根烟。‎ 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飞鸟走兽。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 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 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 半年多的相处,使韩勇义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她讲述了自己幼年丧母、恋爱不幸、工作受欺负,等等。赵一曼女士向她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语调是深情的、甜蜜的。‎ 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样的地位呢?”‎ 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 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马上开车去追。‎ 追到阿什河以东2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董宪勋及他的叔父,将他们逮捕。‎ 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 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 那个地方我去过,有一座纪念碑。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一些松树。‎ 我去的时候,在那里遇到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 赵一曼被枪杀前,写了一份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 9‎ 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有删改)‎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赵一曼女士”为题,不同于以往烈士、同志、英雄等惯常用法,称谓的陌生化既表达了对主人公的尊敬之意,又引起了读者的注意。‎ B.“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这既是大野泰治向上级提出的建议,也暗示他已从赵一曼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回答。‎ C.“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两个陌生人之间有意无意的搭讪,看似闲笔,实则很有用心,说明赵一曼仍活在人们的记忆里。‎ D.医院是“我”与赵一曼的连接点,小说由此切入主人公监禁期间鲜为人知的特殊生活经历,在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中再现了赵一曼的英雄本色。‎ ‎【解题流程】‎ 浏览选项标敏感点 回归原文找对应 比对分析定答案 A项,小说以“赵一曼女士”为题,不同于以往烈士、同志、英雄等惯常用法,称谓的陌生化既表达了对主人公的尊敬之意,又引起了读者的注意。‎ 标题:赵一曼女士 正文: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 ‎“女士”一词通常用于称呼一般女性。本文在对革命先烈赵一曼同志进行定位时,没有循规蹈矩地用英雄、烈士等头衔,也没有单纯使用人物姓名,在打破人们寻常认知的同时又还原了其普通人的特性,引人注意。选项分析正确。‎ B项,“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这既是大野泰治向上级提出的建议,也暗示他已从赵一曼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回答。‎ 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由前文“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可知,该选项是错误的。属语言理解不当。‎ C项,“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两个陌生人之间有意无意的搭讪,看似闲笔,‎ 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 那个地方我去过,‎ ‎“我”与陌生老人的对话中饱含着对赵一曼的思悼之情。这情节看似寻常,却生动地展现出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对赵一曼的怀念。选项分析正确。‎ 9‎ 实则很有用心,说明赵一曼仍活在人们的记忆里。‎ 有一座纪念碑。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一些松树。‎ 我去的时候,在那里遇到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 D项,医院是“我”与赵一曼的连接点,小说由此切入主人公监禁期间鲜为人知的特殊生活经历,在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中再现了赵一曼的英雄本色。‎ 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 本文开门见山,以赵一曼曾就医的医院开头,展开对赵一曼的叙述,通过对其被捕期间虽身负重伤,但仍努力争取警卫和护士等传奇经历的书写,使一个聪慧、果敢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选项分析正确。‎ ‎【答案】 B ‎[即时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补 课 聂连新 物理老师聂志刚准备利用双休日为班上的几个后进生补补课,没想到前脚刚跨进教室,后脚就被老婆桂花拽住了:“都什么时节了,人家的豆种早发芽破土了,咱家的地还没翻身。天气预报说了,明天有小到中雨,要是天黑以前没把三厢地翻完,你莫想进俺个家门。”不由分说,桂花粗壮有力的大手抓住聂志刚的肩膀就往外拖。聂志刚推了推眼镜,回头对着教室喊:“先回去吧,看情况今天是补不成了,下个星期再来,先回去吧。”‎ 农村教师就是这样的,一会儿教室讲台,一会儿田间地头,一会儿西装笔挺,‎ 9‎ 一会儿赤膊挑粪。不过打聂志刚调到毕业班后,就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很少过问家务事了。桂花上要侍候七十多岁的婆婆,下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娃子,里里外外忙得也确实不易。‎ 回到家里,聂志刚顾不得换件衣服,掮了把锄头就出了屋门。时令已是清明过后了,金黄的油菜花开得满坡都是,成群的蜜蜂在花朵间随意翻飞,和煦的阳光照得人直想打盹,两个歇脚的挑夫坐在草垛上点火抽烟,好一幅田园风光图啊!聂志刚走在地间的小路上,头一次觉得亲近大自然的感觉是这样爽,难怪晋代诗人陶潜弃官归田,过得悠然自得,无比惬意。‎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聂志刚今天浑身是使不完的劲,锄头在他手里就像握着根拐杖,下锄、掀土、磕碎,似乎都不用费力气。两个时辰不到,三厢地就给他翻得只剩下晒席那么大一片了。照这样的进度,在天黑之前完成桂花指定的任务是不成问题的,甚至可以收个早工,舒舒服服地洗个热水澡,说不定还可以完成下星期的讲义呢。想着这些,聂志刚就嘻嘻地笑了。‎ 吃中午饭的时候,桂花给他又是端水,又是递毛巾,又是拍打身上的碎土。桌子上也特别的丰盛,甚至还摆了一小盅他最爱喝的杨梅酒。咳,女人的心就像天上的云,说变就变,刚才还是凶神恶煞一样,指手画脚,如今又侍候大老爷们似的,低头哈腰。桂花这个那个的交代了一番,就风风火火地去接聂志刚的班。‎ 聂志刚吃第三碗饭的时候,桂花气急败坏地返回来了:“你这死脑筋,十足的书呆子,连自家的三厢地都认不出来,还不如趁早找块石头,一头撞上!”什么?忙活了大半天,都做无用功了!聂志刚怎么也不相信有这么回事,河边那块三厢地他是去过的,记得去年夏天的时候,他亲手给辣椒苗施的肥,今儿上午的时候,辣椒枯枝还竖在那儿呢。桂花气得跺脚:“猪啊,去年就你家种了辣椒?咱家的三厢地在河东知不知道?你去瞧瞧,你学雷锋帮谁做好事了?”难道真的弄错了?聂志刚被桂花放连珠炮似的一通臭骂,自觉理亏,不敢申辩,只一声不响跟了桂花往河边走。‎ 到了河东桂花认定的那块地,两口子都傻了眼:也不知什么时候,他们家的三厢地已叫谁翻过了,平平整整地躺在那里,泥土磕得细碎。从又湿又松的泥土可以看出:这地刚翻过不久。咦,这就奇了,他聂志刚错翻了别家的地,自家的地又莫名其妙地别人帮着翻了。难道是那块地的主人回报他聂志刚慷慨行为的结果?不可能,都是乡里乡亲,为什么不直接打声招呼?聂志刚东瞧瞧西看看,终于在土埂边缘找到了五六个大小不一的脚印,脚印都不大,三十六七码长。聂志刚想起来了,一定是他们——班里那几个后进生——那有一个疯子母亲的黄小东,那从小就父母离异,由爷爷带管长大的聂芒,那上山打柴时不小心摔断了胫骨的李中中,还有……聂志刚想着想着,眼圈里就有一股温热的液体溢出来。‎ 聂志刚没有说什么,回到家里,从书桌上挑了两本教科书,径直向其中一个后进生的家里走去……‎ ‎——[摘编自《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 ‎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9‎ A.“农村教师就是这样的”一句表现出农村教师家庭和事业两头难以顾及,表现出农村教师的艰辛不易。‎ B.第三段通过描写美好的田园风光,表现出人物爽快的心情,想到诗人陶潜弃官归田,也想像陶潜一样,弃业归田,享受田园生活。‎ C.桂花是小说的次要人物,是聂志刚强大的后盾,本文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展现出一个勤劳顾家、性格直爽的农村妇女形象。‎ D.文章结尾意味深长,展示出人物聂志刚情绪的涌动,对学生的行为心存感动,同时又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要继续前行。‎ B [人物聂志刚虽然对农村教师现状感到抱怨和无奈,也向往像陶潜那样的田园生活,但选项说人物要“弃业归田”,曲解了文意,也并无依据。从后文看出,人物是一个有担当的教师,不会轻易放弃农村教师职业。选项属人物特点概括不当。]‎ ‎★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聂老师的形象,这是一位热爱生活和教育事业,关心体贴后进生,无私奉献,令人敬佩的乡村人民教师。‎ B.小说间接写到聂老师班里几个后进生偷偷为聂老师家翻地,侧面表现了聂老师对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 C.小说从语言、动作等方面对桂花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描写,表现出桂花虽然会持家,但是性格比较暴躁,为人比较粗鲁,不能够理解和照顾聂老师。‎ D.本篇小说展现了一位乡村教师的日常生活场景,笔法细腻,语言风格质朴自然,而又不失生动活泼,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富于艺术表现力。‎ C [“不能够理解和照顾聂老师”错,属事实陈述错误。根据文中“桂花上要侍候七十多岁的婆婆,下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娃子”“吃中午饭的时候,桂花给他又是端水,又是递毛巾,又是拍打身上的碎土”等语句可以看出,桂花还是比较会照顾聂老师的。]‎ ‎3.小说以“补课”为题,但综观全文却主要在讲翻地,如何理解标题的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                                    ‎ ‎                                    ‎ ‎                                    ‎ ‎【答案】 ①从情节上看,文章以“补课”开篇,最后也以“补课”作结,前后呼应,文章结构更完整。‎ ‎②从内容上看,学生怕因补课而耽误了老师的家务事,主动给老师家翻地,翻地是补课的一段插曲,体现出学生的懂事和感恩。‎ ‎③从人物上看,老师聂志刚经过辛苦的劳作之后,仍坚持去给后进生补课,体现了人物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特质。‎ 9‎ ‎④从主旨上看,老师主动给学生补课,学生主动给老师翻地,展现了一种朴实、纯真、和谐的师生关系,让人动情。(每个要点2分,共6分,有三个要点即可)‎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