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00 KB
  • 2021-05-13 发布

中职生高考复习班语文模拟考试卷一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职生高考复习班《语文》模拟考试卷(一)‎ ‎___________考场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6小题,每小题3分,共78分)‎ 一、(3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龟(guī)裂 造诣(yì) 自惭形秽(huì)‎ B、哨卡(qiǎ) 铜臭(xiù) 屡见不鲜(xiǎn)‎ C、肄(yì)业 箴(zhēn)言 怙(hù)恶不悛 D、胆怯(qiè) 迥(jiǒng)然 舐(shì)犊情深 2. 下面几句话中,画横线处应填的一项是( )‎ 古代人说的话是无法听见的了。幸而流传下来一些古代的文字。‎ ‎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对古代语言获得一定的认识。‎ A、文字虽然不是语言的如实记录,但是它必得拿语言做基础,其中有些是离语言不太远的。‎ B、这些文字中有些是离语言不太远的。‎ C、文字必得拿语言做基础,其中有些是离语言不太远的。 ‎ D、文字必得拿语言做基础。‎ 3. 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专家认为,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部疾病有重要意义。‎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要加强安全教育。‎ C、现在有人不择手段地仿造伪劣产品,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我们应给予打击。‎ D、靠买血来维持血源的做法,一些血站是出于无可奈何。‎ 4.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误字的一项是( )‎ A、同舟共济 众志诚城 杀一敬百 欣欣向荣 B、脍炙人口 破釜沉舟 栉风沐雨 颐指气使 C、大言不渐 好高骛远 嗟来之食 笑容可鞠 D、东施笑颦 摩肩接踵 有条不紊 伪劣膺品 5. 选出下列是四句中的一个比喻句:( )‎ A、我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他。‎ B、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 C、他长得像他父亲,神态也像。‎ D、他笑得合不拢嘴,像成了这山区里最幸福的人。‎ 6.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1) 在商店里,我们买了一些 的生活用品。‎ (2) 他的伤疤被冷水一冰,有了 ,浑身酸痛,有些发烧。‎ (3) 南京长江大桥把原来被长江 的两条铁路连接了起来。‎ (4) 我们只有 教训,才有可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 A、必需 反映 割断 接受 B、必须 反映 隔断 接收 ‎ C、必须 反应 割断 接收 D、必需 反应 隔断 接受 7.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逻辑学家转过来嘲笑他说:“你 知识很渊博, 缺乏一种思维的艺术,分析和判断事情不全面、深入。”‎ ‎②它自己灭了, 点燃了别人,引起了比自己大十倍、百倍、千倍、万倍 无数倍的熊熊大火。‎ A、既 又 所以 甚至 B、虽然 可是 所以 乃至 C、虽然 可是 却 乃至 D、不是 而是 却 而且 8.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父读书不辍,他昨天还购买了一套新版的百科全书。‎ B、令郎在清华大学求学,还请各位师长严加管教。‎ C、我一定在家恭侯您。‎ D、小丁送小王一套《三国演义》,在扉页上写道:“惠赠好友小王。”‎ 9. 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内最适宜的一组成语是( )‎ (1) 这套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各门学科,真是 ,丰富多彩。‎ (1) 这里盛产柿子,地里、路边、院子里、山坡上、柿子树 。‎ (2) 我国扇子种类繁多,纸扇、羽扇、绢扇、葵扇、骨扇、蒲扇……,可以说 ,堪称一个扇子王国。‎ A、洋洋大观 琳琅满目 应有尽有 B、蔚为大观 俯拾皆是 不可胜数 C、汗牛充栋 比比皆是 不胜枚举 D、包罗万象 触目皆是 举不胜举 ‎ 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好吧,”小王停了一会儿说:“明天早晨我在学校门口等你”。‎ B、人们从飞机上看到山城高楼林立,郊外梯田似锦,都禁不住大声赞叹起来。‎ C、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D、从这一边看那一边,岸滩、房屋、林木,全都清清楚楚,没有太湖那种开阔活泼的感觉。‎ 二、(30分)‎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如果把肥胖完全归罪于吃得过多,营养过剩,那是不太正确的,有些重体力劳动者,尽管吃的是粗茶淡饭,却还是身宽体胖,对于这个问题,英国科学家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肥胖者体内存在一种功能特殊的基因,这种基因同体内的3号染色体有关,由于这种基因藏在肥胖者的体内,故称之为“肥胖基因”。‎ 研究表明,肥胖基因原来是一种应付困难时期的保险装置,它可以促使身体充分的利用一切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并将所吸收的营养物质储存起来,在一些长期极度贫困的地区,居民体内的“肥胖基因”就比较多,以便从有限的食物中,吸收尽量多的营养物质储存起来,然而,随着人们餐桌上的食物不断丰盛,“肥胖基因”便成了人们的负担,由“生命的保护神”变成了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 科学家发现,肥胖基因能促使身体制造出一种在血液中输送脂肪的蛋白质—“APO—D基因”。AP0—D基因越多。血液输送脂肪越流畅,体内所集聚的脂肪也就越多,医学家在研究中还发现人的“肥胖基因”喜欢隔代遗传,在多数家庭中,胖父母一般不会将“肥胖基因”传给其子女,而会将它遗传给他们的孙辈。‎ 2. 根据文意,下列对导致肥胖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能由于肥胖者吃得过多,营养过剩所致。‎ B、可能由于肥胖者体内“APO—D基因”所致。‎ C、可能由于遗传所致。‎ D、绝不可能由于其父母肥胖的原因所致。‎ 3. 根据文意,对肥胖基因“原来是一种应付困难时期的保险装置”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肥胖基因”有助于人生活在极度贫困的地区。‎ B、说明人只要有了“肥胖基因”这种“生命的保护神”,便可度过困难时期。‎ C、说明长期贫困是形成“肥胖基因”的起因。‎ D、说明有“肥胖基因”的人的生活原本并不富裕。‎ 4. 下列对“肥胖基因”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肥胖基因”对人有害无益。 B、“肥胖基因”对人有益无害。‎ C、“肥胖基因”爱穷人。 D、“肥胖基因”弊大于利。‎ 5. 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肥胖基因”只存在肥胖者体内。‎ B、肥胖者设法减少体内的“肥胖基因”是很有效的减肥方法。‎ C、非洲贫困地区的人,大多数很胖。‎ D、“肥胖基因”的形成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论“。‎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20题。‎ 风雨山海关 山海关,我多少次在地图上读着你的名字,多少次在电影上、在画册中瞻仰你雄伟巍峨的城楼!我多想在你的城门中漫步,在你的箭楼上徘徊!可是,我又多少次错过了你。南来北往,呼啸的列车在标着你的名字的车站上只停片刻。(15)‎ 终于,我又一次经过山海关了。车过秦皇岛,正是中午,车窗外一片昏暗,迎着飞驰的列车,厚厚的云层扑面而来。寄存好行李,天已黑了半边,怕浇上雨,我和同行的一位大学生在大街上带点小跑地快走着。跑到城墙下,抹一把汗,一抬头,城楼果然雄伟。赭红的城墙有七八人高,箭楼有两层楼顶一色黑灰的卷瓦。楼上,明代书法家萧显写的五个大字“天下第一关“雄踞正中,苍劲有力。灰蒙蒙的天色给城楼抹上了一笔凝重的颜色。天上的鸟云拥挤着,翻卷着,滚滚飞驰。黑云压城,阵势汹汹,而我们却毫无“城欲摧”的感觉。‎ 登楼远望,大地苍茫。崇山峻岭象一片海涛,山色已经辨不清了,只感到浓碧、青紫、乌黑杂在一起翻腾起伏。灰黄色的长城,______。‎ 渤海在南,但这儿望不真切,只见一条长蛇也似的城墙在大地蜿蜒,直下海洋。人在城楼上,云在人头上,大风呼呼,倾楼倾怀而来。城下的树叶哗哗之声大作,四周的丛丛草茎被吹得伏得在地上。我与那位大学生相视而笑,仿佛说:“这才显出山海关的本色!”(16)(17)‎ 拾级下楼,又来到关前。大点的雨突然袭来,城楼迎着暴雨昂然而立。在这雨世界中,我们正好可以倾谈。那位大学生是学历史的,颇知一些山海关的掌故。他娓娓地说着,一些历史人物在我们的面前活起来了。这中间,有镇守幽蓟十六年的抗倭名将戚继光。相传,海关以南入海的城墙“老龙头”,就是他用巨大的花岗石条砌成的。城东有一处小高坡,是遗臭万年的吴三桂这个“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家伙引领清兵入关的地方。往东十余里,有座孟姜女庙,上面一副对联耐人吟味:‎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哦,这是利用汉字一字多音的特点制作的对联。”我说。‎ ‎“是啊,海水潮涌总有落的时候,浮云蔽空总有消的时候,而这山海关却是巍然屹立,万古不朽!”(18)(19)‎ 这时,天渐渐地亮了起来,雨脚也渐渐稀了,山海关也渐渐凸现出来了。我带着敬仰的心情望着它,感到它是那样威仪万分,不可动摇!‎ 地面的积水上,落下最后几滴稀疏的雨点,我和那位大学生一起又登上楼去。这时,一抹阳光穿过云层,正从头顶射在城楼上,城搂突然变得金碧辉煌,作为背景的云层也镶上了金边,令人不由赞叹,好一座雄关!(20)‎ 1. 选出对本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段写的是渴望瞻仰到山海关的心情。‎ B、本段在感情上为后文作了辅垫和渲染。‎ C、本段在结构上有统领全篇文章的作用。‎ D、本段运用呼告的手法能使感情更浓烈。‎ 2. 填到横线上的合适的比喻是( )‎ A、犹如一条在崇山峻岭中匍匐前行的巨蟒 B、犹如一条在惊涛骇浪中盘旋腾跃的巨蛟 C、犹如一条茫茫云雾中腾挪翻滚的长龙 D、犹如一支在苍茫大地上奋勇当先勇挺进的队伍 3. 说:“这才是显出山海关的本色”,这“本色”是( )‎ A、如龙盘旋腾跃,威力强大无比。‎ B、抵御外族入侵,具有献身精神。‎ C、地势虽然险要,没有丝毫畏惧。‎ D、任凭狂风阵阵,我自巍然屹立。‎ 4. 这幅对联,知道了上联的正确读音,下联也就迎刃而解了。上联的正确读音是( )‎ A、海水朝(cháo)朝朝朝(cháo cháo cháo)朝朝(zhāo cháo)朝(zhāo)落 B、海水朝朝(zhāo zhāo)朝朝(cháo cháo)朝朝朝(zhāo zhāo zhāo)落 C、海水朝(cháo)朝朝朝(zhāo zhāo cháo)朝朝(zhāo cháo)朝(zhāo)落 D、海水朝朝(zhāo cháo)朝朝(zhāo cháo)朝朝(zháo cháo)朝(zhāo)落 5. 作者写这些掌故有什么作用?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写戚继光以激起人们对爱国者的无限崇敬。‎ B、写吴三桂以激起人们对卖国贼的无比痛恨。‎ C、写对联以反衬出山海关的无比雄伟和坚固。‎ D、写孟盖女说明修长城曾给她带来巨大灾难。‎ 1. 选出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以游踪为顺序描写山海关,是一篇记游散文。‎ B、本文的主旨是表现山海关的雄伟风貌,抒发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C、作者在描写山海关时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D、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和抒情。‎ 三、(18分)每小题3分 ‎ 阅读刘禹锡的两首《秋词》,完成21~22两题。‎ 自古逢秋倍寂寥,我言秋明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嗾sǒu,泛指使唤。‎ 2. 对这两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第一首的前两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开篇就擎起与众不同的评判秋天的旗帜;秋天不但不使人悲伤寂寞,而且胜过了鲜花绚烂的春天。‎ B、第一首的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写的鹤是孤单的,但又是独特的,它矫健凌厉,有昂扬气势,有搏击长天的志向,它是不屈志士的化身。‎ C、第二首的前两句是对山水树木秋光的浓缩描摹,这里的山色明朗,水清如镜,一派透彻疏朗;秋天的树木密叶婆娑如梳妆的少女,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 D、第二首的后两句,谓言不信,可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 3. 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刘禹锡的这两首诗主旨相同,但各写一面,其一为咏其色,其二为赞其气,既可独立成章,又可互为补充。‎ B、一般诗人都愿借景抒情,而刘禹锡的这两首诗是景随情转,景随人转,善于采撷利于表面主旨的典型的景和境。‎ C、其一善于抓住一个典型画面,采用虚实结合,意藏于象的手法;其二则是如实勾勒秋天本色,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结尾运用反比衬托出诗旨。‎ D、这两首诗不但有浓厚的艺术魅力,而且寓于深刻的哲理,不但歌秋,而且颂志,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景象,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于逆境的气概。‎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3-36题 威王 烹阿大夫 ‎①威王召集墨大夫而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②封之万家。③召阿大夫语曰:“自子之守阿,誉言日闻。然使视阿,田野不辟,民贫苦。昔日赵攻鄄,子弗能救;卫取薜陵,子弗如。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④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得皆并烹之。……⑤于是齐国震惧,从不取饰非,务尽其诚。⑥齐国大治。‎ 4. 对下面的文中加点字依次进行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语 居 毁 给 并 A、告诉 停留 破坏 付出 合并 B、告诉 主管 毁谤 丰足 一起 C、说 居住 损坏 供应 抛弃 D、成语 积蓄 焚毁 让 并列 5. ‎“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与前一个“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东方以宁 B、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C、不赂者以赌者丧 D、皆以美于徐公 6. 这篇短文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项。‎ A、先叙后议 B、夹叙夹议 C、正反对比 D、欲抑先扬 7. 对这篇短文的中心意思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赞扬即墨大夫为民着想,认真办事,正直廉洁的品质。‎ B、鞭挞阿大夫阿谀奉承,沽名钓誉,不顾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罪恶行径。‎ C、批判那些恣意诽谤即墨大夫的势利小人,以及因受贿而吹捧阿大夫的近侍近臣。‎ D、赞扬齐威王不轻信毁誉,而注重调查研究明辨是非,赏罚严明的好作风。‎ 姓名: 评分: ‎ 第一卷答题卡:‎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目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72分)‎ 四、(6分)‎ 1. 联系第Ⅰ卷的文言文文段,把下列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译文: ‎ ‎(2)于是齐国震惧,从不敢饰非,务尽其城。‎ 译文: ‎ ‎ ‎ 2. 默写(任选三首)(6分)‎ ‎ ‎ ‎(2)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 ‎ 。(《水调歌头·游泳》)‎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 。(李白《将进酒》)‎ ‎(4)大弦嘈嘈如急雨, ,嘈嘈切切错杂弹,‎ ‎ 。(白居易《琵琶行》)‎ 五、(60分)‎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除诗歌以外的7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60分)‎ 读完高中,每一名学生都可谓身经百战,有得有失……‎ 有的人认为考试最公平、最科学,而有的人认为考试的弊端无穷无尽……‎ 在社会中,在人生道路上,许多特殊的考试也会不期而遇……‎ 有的没能给人留下什么,而有的却令人一辈子也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