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0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经济发展 课时48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案48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目标定位]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2.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3.比较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重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作用。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并阐释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1.国际背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一方面,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①______,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②________。另一方面,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③______,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④________。‎ ‎2.国内背景——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⑤______,靠近东南亚。‎ ‎4.全国最大的⑥______之一。‎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优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劣势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⑦__________调整,⑧________________和⑨____________产业寻找新的出路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⑩__________产业 发展 举例 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2019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1/3,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存在 问题 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吸引的外资额增长相对较慢;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支撑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2.城市化 ‎(1)途径 a.许多⑪______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⑫______猛增,呈现出⑬__________交错分布的景观;b.城市的⑭______迅速扩大。‎ ‎(2)结果 使珠江三角洲地区⑮__________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三、问题与对策 ‎1.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2)⑯__________相对落后。(3)⑰__________问题日趋严重。‎ ‎2.措施 ‎(1)产业结构调整。(2)构建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加强规划与管理。‎ ‎【问题思考】‎ ‎1.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区位条件 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而且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读下图并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地理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图所示区域内,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归纳】‎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如下表所示:‎ 国际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________________‎ 契机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______;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________,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出路(即进行产业转移)‎ 国内背景 ‎____________政策 先机 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 地理条件 良好区位 内因 位于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利于发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势,接受产业扩散,参与国际分工 全国最大的 侨乡之一 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利于招商引资 探究点二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材料 ‎ 根据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2019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           。‎ ‎(2)201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     (填正确项字母)。‎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 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归纳】‎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主要 问题 产生原因 解决措施 产业升 级面临 困境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珠江三角洲由于______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影响产业升级 加强城市之间的协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推进“____________”的区域合作 城市基 础设施 加强城市的______和______,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亟待完 善 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不相适应,“城中村”现象普遍 工业、‎ 城市建 设占用 耕地面 积不断 扩大 建设项目多,大量占用耕地 落实耕地基本保护政策,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 珠江水 质恶化 ‎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排放 提高污水处理率,实行达标排放 ‎______‎ 现象 严重 火电厂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随雨水降落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大力推广洁净煤燃烧技术;发展核电等新能源;节约用电 城市固 体废弃 物污染 加剧 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 提高城市______________的处理率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城市化必然带来工业化 B.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抑制工业化 C.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晚虽不同,但水平基本相同 D.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存在着较大差异 ‎2.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的最关键条件是(  )‎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是著名的侨乡 D.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 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据图,回答3~4题。‎ ‎3.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过程看,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  )‎ A.经济发展 B.自然条件 C.人口数量 D.人口迁移 ‎2019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海啸影响,中国沿海地区不少工厂停工,近千万民工提前返乡(如下图)。据此,回答5~6题。‎ ‎5.提前返乡的民工主要来自于 (  )‎ A.国有大中型企业 B.农产品加工工业 C.高科技工业 D.中小型涉外企业 ‎6.下列可以作为我国珠三角地区应对这次危机的措施有 (  )‎ ‎①国家政策的支持 ②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企业的核心技术 ③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 ④完善交通网,加大产品的出口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7~8题。‎ 制糖业、,罐头业、,食品业 → 服装、印染、,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等 →‎ 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汽车、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 ‎7.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 B.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 C.对环境的影响经历了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的过程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D.这种变化是发达国家对外产业转移的结果 ‎8.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扩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据此完成9~10题。‎ ‎9.关于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B.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互相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 C.不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因其发展条件不同,在起步早晚、水平高低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D.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10.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是 (  )‎ A.小城镇为主导→城乡一体化地带→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 B.城乡一体化地带→小城镇为主导→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 C.小城镇为主导→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城乡一体化地带 D.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小城镇为主导→城乡一体化地带 二、综合题 ‎11.2019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有学者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三种模式: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和温州模式(分别对应于下面三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a所示地域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所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发展条件有何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欧美国家多次发起针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c地区商品出口受到了影响,谈谈该地区的乡镇企业应采取哪些措施以增强其发展的动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乡镇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试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9·江苏地理)图1为广东省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图2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 ‎(3)顺德区家具业高度集聚,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 ‎(4)近年来,佛山市工业出现向外地转移的趋势,其对佛山市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 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下降 ②上升 ③下降 ④上升 ⑤港澳 ⑥侨乡 ⑦产业结构 ⑧劳动力密集型 ⑨资源密集型 ⑩高新技术 ⑪乡村 ⑫数量 ⑬城市与乡村 ⑭规模 ⑮城市人口 ⑯城市建设 ⑰生态环境 ⑱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问题思考 ‎1.自然环境优越(地势低缓,气候条件好,河网密布,交通便利,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劳动力优势和侨乡优势;文化、教育科技发达;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2.(1)矿产资源和能源缺乏;(2)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经济腹地较小,辐射的国内市场范围有限。‎ ‎3.城市化和工业化密切相关,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城市有较高的收入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对农业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 ‎(2)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科技、文化、交通,以及各项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图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网密布,且降水丰沛;三角洲有利的地形条件和比较肥沃的土壤条件;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科技较发达,劳动力充足;政府政策优惠等。‎ ‎(2)地理位置上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 ‎(3)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地以第二产业闻名,二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和空间条件,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 反思归纳 产业结构调整 下降 上升 对外开放 劳动力丰富 地价低廉 探究点二 ‎(1)酸雨出现的频率较高,总体趋势上升,但有波动 ‎(2)BDE ‎(3)①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②水污染;③地表径流污染 原因: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生产活动);②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③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4)①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②兴建污水处理厂;③农业污染防治;④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⑤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管理(或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污水达标排放。‎ 反思归纳 南岭 泛珠三角 规划 管理 工业废水和污水 酸雨 固体废弃物 课后练习区 ‎1.D 2.B 3.B 4.A 5.D 6.A 7.A 8.B 9.D 10.A ‎ ‎11.(1)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好;紧邻上海等大城市;有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水、陆交通便利。‎ ‎(2)20世纪90年代前受益于国际产业转移、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20世纪90年代后,该地区经济实力增强,技术水平较高。‎ ‎(3)重视团结协作;加大科技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信息,积极拓宽国际市场。‎ ‎(4)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不高;技术水平较难提高;排放的废弃物较多;环境方面的投资过少;污染、破坏农村的土地资源、水资源;较难形成规模效益等。(任答三点,合理即可)‎ ‎12.(1)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 ‎(2)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临近香港;交通便利 ‎(3)便于企业间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4)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