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经济生活计算专题 16页

  • 189.0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经济生活计算专题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经济常识中的计算题整体上可归为两类:一是显形计算题,即进行具体数字运算的计算题;二是隐性计算题,即无需进行运算的计算题。下面对经济常识几种常见的计算题进行归纳并举例分析。 ‎ ‎ ‎ 一、关于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问题 ‎ ‎ ‎1.纸币的含义 ‎ ‎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 ‎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 ‎ ‎2.纸币的面值和购买力 ‎ ‎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面值的大小),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也无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 ‎ ‎ ‎3.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 ‎ ‎ ‎ ‎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 ‎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售商品数量成正比,与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 ‎ ‎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 ‎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 ‎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 ‎ 例1. 某国待售商品1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______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______元纸币,这会引发______。下列答案正确的是 ‎ ‎ ‎ A.4000  0.25  购买力降低       B.2000  0.5  通货膨胀 ‎ ‎ ‎ C.2000  2     纸币升值         D.2000  0.5  购买力提高 ‎ ‎ ‎ 解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X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由此公式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000X10)/5=2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的纸币量为4000亿元,为实际需要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2000/4000=0.5元。该题正确答案为B。‎ ‎ ‎ ‎1.(2004年·广东政治卷·10)在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流通次数与 ‎ ‎ A.待售商品数量成反比                    B.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 ‎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D.货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 ‎ ‎ 答案:C ‎ ‎ ‎2.(2007年·四川文综卷·26)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 ‎ ‎ A.1.8‎万亿元      B.2万亿元      C.2.2万亿元       D.2.4万亿元 ‎ ‎ 答案:C ‎ ‎ 解析:货币流通次数=16/2=8次。商品价格总额=16×(1+10%)=17.6万亿元。‎ ‎ ‎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17.6/8=2.2万亿元 ‎ ‎ ‎ ‎3.(2008年·海南政治卷·1)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数量 ‎ ‎ ‎①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②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③与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④与流通中的商品数量成正比 ‎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 二、关于外汇汇率的计算问题 ‎ ‎ ‎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 ‎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 ‎ ‎3.汇率的表示方法:如:100美元=725元人民币。‎ ‎ ‎ 注意区别人民币外汇汇率和人民币汇率。‎ ‎ ‎ ‎(1)人民币外汇汇率是以外币为基础兑换人民币的比率,可表示为:人民币外汇汇率即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外币/人民币。‎ ‎ ‎ ‎(2)人民币汇率是以人民币为基础兑换外币的比率,可表示为:人民币汇率即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人民币/外币。‎ ‎ ‎ ‎4.汇率变化的意义:假定100美元=811元人民币,如果:‎ ‎ ‎ ‎ ‎ 例2. 2005年1月5日和2006年1月5日100元外币对人民币的汇价表 ‎ ‎ ‎ ‎ 美元 欧元 日元 人民币 ‎2005年1月5日 ‎827.70‎ ‎1047.61‎ ‎7.73‎ ‎2006年1月5日 ‎827.65‎ ‎1114.74‎ ‎8.0535‎ ‎ ‎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反映人民币币值与外汇汇率之间关系的曲线走势图正确的是 ‎ ‎ ‎ ‎ ‎ 解析: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通常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反之,外汇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币值与外汇汇率之间成反比例关系,因此正确答案应当选择B项。A项是正比例关系,它表示人民币币值越高,外汇汇率也越高;C项是二次函数关系;D项是弦或余弦函数的图示。‎ ‎ ‎ ‎1.(2005年·全国Ⅲ文综卷·25)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元人民币。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5欧元×5%×10元)‎ ‎ ‎ A.多支付人民币0.5元            B.少支付人民币0.5元  ‎ ‎ ‎ C.少支付人民币2.5元            D.多支付人民币2.5元 ‎ ‎ 答案:D ‎ ‎ ‎2.(2007年·北京文综卷·29)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式是 ‎ ‎ A.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8142元      B.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 ‎ ‎ C.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美元      D.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 ‎ ‎ 答案:B ‎ ‎ 解析:人民币存款:7700元×3%+7700元=7931元    ‎ ‎ ‎ 美元存款: (7700元/7.7)×4%+(7700元/7.7)=1040美元=1040×7.5元=7800元 ‎ ‎ ‎3.(2008年·天津文综卷·26)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其他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 ‎ ‎ A.上涨不足5%     B.上涨5%以上     C.下降不足5%      D.下降5%以上 ‎ ‎ 答案:B ‎ ‎ ‎4.(2008年·天津文综卷·27)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 ‎ ‎ A.1400万元          B.5600万元     C.7000万元      D.9800万元 ‎ ‎ 答案:B ‎ ‎ 解析:利润=总收入—成本=100万件×10美元×7元—100万件×14元/件=5600万元          ‎ ‎ ‎ 三、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 ‎ ‎ ‎1.基本概念 ‎ ‎ ‎  (1)单位商品价值量: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即单价。‎ ‎ ‎ ‎  (2)商品价值总量: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的价值总和。‎ ‎ ‎ ‎  (3)商品使用价值量:指商品的数量。‎ ‎ ‎ ‎  (4)劳动时间:指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时间。分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 ‎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 ‎ 个别劳动时间:是指某一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 ‎ ‎(5)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 ‎ ‎ 两种表示方法:①数量表示法: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 ‎ ‎ ‎②时间表示法:用生产同一产品所需的时间来表示。‎ ‎ ‎ ‎2.基本关系 ‎ ‎ ‎  (1) 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不受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 ‎ ‎  (2) 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不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 ‎ ‎  (3) 无论个别还是社会的劳动时间都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 ‎ ‎ 图一:‎ 图二:‎ ‎ ‎ 假定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 ‎ ‎ 商品价值总量=商品使用价值量(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 ‎ ‎ ‎ ‎ 注意:商品价值量只与“社会的”有关,和“个别的”无关。‎ ‎ ‎ ‎3.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 ‎ 例3. 如果现在1只羊=2袋大米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二倍,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那么,一只羊可以换 ‎ ‎ ‎ A.1袋大米       B.4袋大米      C.3袋大米         D.2/3袋大米 ‎ ‎ ‎ 解析:例1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二倍,说明羊的价值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二倍,而且,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说明大米的价值量就不变,那么1只羊= 2/3袋大米。正确答案是D。‎ ‎ ‎ 注意:提高了2倍,即是原来的3倍。提高到2倍,即提高了1倍,是原来的2倍。‎ ‎ ‎ ‎1.(2001年·广东政治卷、河南卷·18)在商品生产中,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而商品的价值总量    。‎ ‎ ‎ A.越大   越大     B.越小   越大     C.越小   不变     D.越大   不变 ‎ ‎ 答案:C ‎ ‎ ‎2.(2005年·广东综合卷·13)假如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入是 ‎ ‎ A.30元      B.60元      C.90元      D.120元 ‎ ‎ 答案:D ‎ ‎ ‎3.(2006年·四川文综卷·27)海信集团十多年来投入技术研发资金15亿元,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自主研发出我国第一款高清晰、高画质数字视频媒体芯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打破国外垄断。这表明,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 ‎ ‎ A.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 ‎ B.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不变,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 ‎ C.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 ‎ D.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 ‎ 答案:C ‎ ‎ ‎4.(2007年·全国Ⅱ文综卷·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那么,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 ‎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 ‎ 答案:D ‎ ‎ ‎5.(2007年·全国Ⅰ文综卷·13)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 ‎ A‎.4克      B‎.8克      C‎.16克      D‎.32克 ‎ ‎ 答案:C ‎ ‎ 注:白银的社会生产率并没有变化,5A商品=2克黄金=16克白银  ‎ ‎ ‎ ‎6.(2008年·广东文基·1)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者想多赢利就应该 ‎ ‎ A.尽量延长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B.尽量缩短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 ‎ C.尽量延长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尽量缩短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 答案:B ‎ ‎ ‎7.(2008年·海南高考·13)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因为 ‎ ‎ A.产品技术含量的高低决定价格的高低     B.企业降低劳动消耗可以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 C.减少个别劳动时间能形成价格优势       D.采用先进技术能提高产品质量和价值量 ‎ ‎ 答案:C ‎ ‎ ‎8.(2008年·宁夏文综·12)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 ‎ ‎ A.110亿元          B.120亿元          C.130亿元         D.132亿元 ‎ ‎ 答案:A ‎ ‎ 解析:劳动者数量增加10%后形成的价值:(1+1×10%)×100亿元/10亿件=110亿元 ‎ ‎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商品数量增加,单价减少,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仍是110亿元。‎ ‎ ‎ ‎9.(2008年·海南高考·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 ‎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 ‎ ‎ 答案:B ‎ ‎ 解析:2007年两企业总劳动量:10×6+8×10=140万小时  =2008年两企业总劳动量 ‎ ‎ ‎2008年甲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   产量:10+10×20%=12万件  乙企业:产量:8万件 ‎ ‎ 每件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为140÷(12+8)=7小时 ‎ ‎ ‎10.(2008年·全国文综·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 ‎ 答案:B ‎ ‎ 解析:2007年:1单位商品     单价15元     总量15元 ‎ ‎ ‎      2008年:1.5单位商品   单价10元     总量15元(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 ‎ ‎ ‎      2007年:10元货币──10元价值的商品 ‎ ‎ ‎      2008年:10元货币──10×(1-20%)=8元价值的商品(货币贬值20%)‎ ‎ ‎ ‎               12.5元货币──10元价值的商品 ‎ ‎ ‎ ‎ ‎1单位M商品的价值量 ‎1单位M商品价格 N时间内生产M 商品数量 N时间内生产的 价值总量 ‎2007年 ‎15元 ‎15元 ‎1单位 ‎15元 ‎2008年 ‎10元 ‎12.5元 ‎1.5单位 ‎15元 ‎ ‎ ‎11.(2008年·四川文综·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 ‎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 ‎ ‎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 ‎ 答案:C ‎ ‎ 解析:2007年:10亿件商品  单价10元  价格10元  价值总额100亿元  价格总额100亿元 ‎ ‎ ‎2008年:劳动者数量增加10%:11亿件(10+10×10%)商品  单价低于10元  价格10元  ‎ ‎ ‎ 价值总额110亿元(100+100×10%) 价格总额110亿元(11亿件×10元)‎ ‎ ‎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12.1亿件(11+11×10%)商品  单价低于10元 ‎ ‎ ‎ 价格10元  价值总额110亿元  价格总额121亿元(12.1亿件×10元)‎ ‎ ‎ ‎ ‎ 商品数量 单位商品 价值量 单位商品 价格 商品价值 总量 商品价格 总量 ‎ ‎ ‎2007年 ‎10‎ ‎10‎ ‎10‎ ‎100‎ ‎100‎ ‎ ‎ 增加劳动量10%‎ ‎11‎ 不变 不变 ‎110‎ ‎110‎ ‎ ‎ 提高劳动生产率10%‎ ‎12.1‎ 减小 不变 ‎110‎ ‎121‎ ‎ ‎ ‎12. (2008年·北京文综·33)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 ‎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 ‎ 答案:B ‎ ‎ 解析:假设一年内生产商品所花的时间为t,数量为1,那么  2006年  商品价值总量=1×1×t=t ‎ ‎ ‎ ‎      2007年  商品价值总量=(1+25%)×X×t=t   (其他条件不变)   X=0.8元 ‎ ‎ 必修1第一单元易混、易错点辨析 ‎ ‎ 一、货币和商品的关系 ‎ ‎ 比较 货币 普通商品 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产生时间 不同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商品的产生早于货币 本质不同 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不能作为一般等价物 职能不同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只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联系 货币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商品和货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体现了人与人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两者都是历史范畴。‎ ‎ ‎ 二、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比较 ‎ ‎ 区别:(1)含义不同: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 ‎ ‎(2)属性不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和物的关系,它是具体的。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它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它是抽象的。‎ ‎ ‎ 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题,两属性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 ‎ ‎ ‎(1)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所以商品的价值对使用价值有依附性。另外,使用价值也不能离开价值,离开价值的使用价值便不是商品了。(2)二者相互对立。在市场上商品生产者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价值,这就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消费者;对于消费者来说,他的目的是为了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这就必须把商品价值通过交换价值形式让渡给生产者,所以,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 ‎ 三、物物交换和商品流通比较 ‎ ‎ 比较 物物交换 商品流通 含义 物与物的直接交换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 商品──商品 商品──货币──商品 特征 买和卖同时进行 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分离。‎ 产生 货币产生前就存在 货币产生后才存在 联系 商品流通是在物物交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商品流通是商品交换的高级阶段 ‎ ‎ 四、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比较 ‎ ‎ 区别:(1)含义及实质不同 ‎ ‎ 从含义上看: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而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 ‎ ‎(2)形成的原因不同 ‎ ‎ 通货膨胀是由于纸币发行量过多或纸币的流通速度过快而造成的。而后者则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和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国外经济危机传导的物价下降等原因造成的。‎ ‎ ‎ ‎(3)结果不同:通货膨胀使物价高涨,人民手中的钱不值钱了,人民的购买力下降,从而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通货紧缩由于物价普遍下降暂时可以使消费者得到一定的实惠,但从长远看,市场流通不畅,企业利润减少,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正常发展,使国民经济处于徘徊状态,不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 ‎(4)解决方法不同:要防止和抑制通货膨胀,一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二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施适度从紧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方针,努力增收节支等措施。解决通货紧缩主要靠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特别需要靠扩大内需,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 ‎ 联系:(1)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 ‎ ‎ ‎(2)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抑制。‎ ‎ ‎ 五、外汇与外币 ‎ ‎ 外币就是外国货币,,外汇就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就是外币,外汇还包括其他内容,如外币支付凭证、外币有价证券等;外币并非都是外汇,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外汇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这种外币能自由地兑换成本币,二是经济交往的国家普遍接受,三是这种外币能够得到偿付。‎ ‎ ‎ 六、本国货币升值、贬值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 ‎(1)当本国货币升值时,货币升值后,出口商品价值随之提高,进口商品价格相应降低,这会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货币升值,使一国的对外贸易环境恶化,造成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国内矛盾加剧。本国货币的升值,将使本国家的外汇储备或从外国调回的资金,折成本国的货币计算也相应减少。‎ ‎ ‎ ‎(2)当本国货币贬值时,有利于本国出口,减少进口,为本国赚取外汇并带动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但由于贬值刺激了出口需求也会影响国内物价上升,如果主要工业国的货币贬值会影响其他国家的贸易收支,由此引发贸易战和汇率战。‎ ‎ ‎ 七、汇率与币值的关系 外币 不变 不变 更多 更少 本币 更多 更少 不变 不变 外币币值 升值 贬值 贬值 升值 本币币值 贬值 升值 升值 贬值 外币汇率 升高 跌落 跌落 升高 本币汇率 跌落 升高 升高 跌落 ‎ ‎ 八、价格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 ‎ ‎(1)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 ‎ ‎(2)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价格上涨,反之则反。‎ ‎ ‎ ‎(3)价格受纸币发行量的制约,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反之则反。‎ ‎ ‎ ‎(4)国家的宏观调控、消费者的购买力、生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等因素也会引起价格的变化。‎ ‎ ‎ 九、关于商品价值量、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 ‎ ‎(一)明确三对概念 ‎ ‎ ‎ ‎ ‎ ‎ ‎(二)把握两句话 ‎ ‎ ‎1.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影响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 ‎ ‎2.影响商品价值总量的是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 ‎ ‎(三)理解十对关系 ‎ ‎ 十、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比较 ‎ ‎ 消费类型 钱货两清消费 贷款消费 租赁消费 所有权 交易一旦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发生了转移 到还完贷款为止,所有权才彻底转移到消费者手里 商品所有权不发生变更 使用权 获得该商品使用权 获得所有权和使用权 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内使用权 适用情况 大部分商品 大宗商品或服务,或一次性付款超出消费者支付能力的。‎ 使用次数有限,或仅暂时使用,购买不划算。‎ ‎ ‎ 十一、正确区分消费心理 ‎ ‎ 比较 从众消费心理 求异消费心理 攀比消费心理 求实消费心理 特点 追随偶像、追赶潮流 标新立异 比较性 符合实际讲究消费 利 健康合理地从众 带来某一产业的发展 展示个性,推动新工艺产品出现 ‎ ‎ 理智的消费 弊 不健康、不合理地从众 误导经济发展 代价大、社会不认可 不实用 ‎ ‎ 态度 具体分析 对过分的行为不提倡 不提倡 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