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00 KB
  • 2021-05-14 发布

高中地理高考文综大题答题必备的万能公式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 ‎ 1、描述类——多为看图归纳 ‎(2)、自然特征的描述(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地质状况)‎ ‎(3)、人文特征的描述(如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旅游、环境状况)‎ ‎(4)、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气候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人口分布、植被分布等)‎ ‎(5)、某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描述(如盐碱化过程、天气变化、风向变化等)‎ ‎2、区位因素(区位条件)评析类(或者布局是否合理)‎ 回答此类问题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二要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得出结论.主要涉及人文地理事物的布局因素: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线(点)、商业中心等。分析的时候注意有利和不利的。‎ ‎3、特征问题 ‎(1)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地形分布等方面概括.‎ ‎(2)地表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 ‎(3)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4).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A.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B.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C.结冰期:有无、长短 D.水位:汛期和枯水期、变化(长短)特征 ‎(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E.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 ‎(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F.有无凌汛现象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一般是指集水河道的结构)‎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8.河网密度(向、系、积、道、度)‎ ‎(5).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6).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7).农业.工业.城市.旅游等区位特征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 农业区位: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劳动力、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科技、政策 工业区位:自然因素:地形.水源等;经济因素:资源、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 政策;社会因素:个人偏好、工业惯性、国防、就业、平衡性别比例等;环境因素: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城市区位: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河流(湖泊);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教、旅游 旅游(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区位: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 ‎(8)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9)如何分析一个地区(省)或者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区位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优越;工农业基础条件(好);资源条件(丰富);劳动力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交通条件(便利);市场条件(广阔);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额(比例多);国家政策和开放程度;旅游条件(丰富,地域组合好);其他条件(国家大型工程等)。‎ ‎(10)如何改善一个城市的交通条件:‎ 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强城市道路的规划和建设;扩宽道路,专线(定线)行使;建立统一的交通指挥系统;统一培训驾驶员;减少过境车辆进入城市。‎ ‎(11)如何改善一个城市的环境:‎ 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搞好环境教育,提高公众意思,加强环境管理;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加强绿化;对垃圾进行无害、再生处理。‎ ‎(12)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普通)‎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大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农产品加工、商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 ‎(13)山区农业资源如何综合开发:(以江南丘陵为例)‎ ‎        走立体农业的道路;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改良红壤;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 ‎(14)如何综合整治(发展)一个工业区(鲁尔区、辽中南等)的经济:‎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提高人口素质,繁荣经济;消除污染,整治环境,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类资源。‎ ‎(15).如何分析生态农业——新型农业的优势:‎ ‎        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挖掘了生产潜力;  调整了产业结构; 发展了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综合利用。‎ ‎(16).分析一个地区(省)的资源优势:‎ ‎      土地资源——面积大小,土壤的类型、土壤肥脊,可开垦土地等;‎ 气候资源——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 矿产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铝土矿,磷,硫等;‎ 生物资源——农业基地,经济作物基地,林业基地,水果基地,特色农业等;‎ 水资源——降水多少,河流,地下水,高山冰雪溶水等。‎ ‎(17)、我国中部崛起的区位条件:‎ ‎     中部地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名山大川多,江、河、湖、库星罗棋布,动植物资源丰富;中部地区水资源量、水库容量、耕地面积、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突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中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中部具有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交通便利,长江黄金水道、多条铁路干线及国道公路从中部通过;中部地区还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18)首都由沿海迁往内陆的主要原因分析:       加强对广大内地的管理;促进内地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分散大城市职能;有利于国防安全。‎ 高中地理常见问答题答题思路大全 ‎1.☆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气温特点:(1)气温的季节变化(2)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布(3)平均气温状况)‎ ‎2、☆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1、昼长;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天气状况。 ‎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4、☆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低纬小,高纬小,中纬大;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 ‎5.☆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降水特点:(1)总体降水状况 (2)降水的季节变化(3)降水最多或最少时期)‎ ‎6.☆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 ‎1.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 ‎2.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冰期短 ‎3.河道:宽阔平直,水深,流程长,含沙量小 ‎「社会经济条件」‎ 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 ‎10.☆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 ‎※治理原则 上游:调洪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 ‎※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新河 ‎11.☆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a.流域广,支流多;b.含沙量大;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 (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 ‎1.植被破坏(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3.防洪设施满后,排水系统不完善 ‎4.人们对洪涝灾害的思想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 ‎12、☆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一是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 13. ☆凌汛的形成条件: 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纬。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时间:冬季结冰时和春季融冰时 14.☆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 ※原因 ‎「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 ※解决措施 ‎1.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时间和空间)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以提高供水能力。‎ ‎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15.☆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 ‎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16.☆水库的作用:‎ ‎1.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2.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 ‎3.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发电价值 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运价值 ‎17.☆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 ‎2.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18.☆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2.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寒暖流交汇,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19.☆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冬半年发射(便于南半球跟踪)需要天气晴朗,夜晚发射。‎ ‎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3.地势:平坦开阔 ‎「人文条件」‎ ‎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20.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地势)‎ ‎21.☆隧道的选址条件:‎ ‎1.要选择在背斜处(a.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b.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22.☆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23.☆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24.☆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 ‎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 ‎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 ‎4.资源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条件 2.政治因素 3.军事因素 4.宗教因素 5.科技因素 6.旅游因素 ‎25.☆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26.☆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 ‎3.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27.☆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 ‎3.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 ‎28.☆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避免泥沙淤积,布局在背风坡港湾 ‎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开阔(有发展余地)、坡度适当(‎ 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客货流量大小、腹地经济性质(经济腹地的广阔与否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 ‎29.☆汽车站选址的区位条件:‎ ‎1.路况:周围道路宽阔 ‎2.与市内外交通联系 ‎3.工程量大小 ‎30.☆航空港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2.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 ‎3.气候:少云雾。‎ ‎「社会经济条件」‎ ‎1.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2.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30.☆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 ‎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6.工业基础、历史、习惯 ‎31、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 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例如,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 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 ‎32.☆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3.交通因素 4.市场因素 ‎5.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 6.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7.科技因素 8.历史因素 ‎ ‎9*.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 ‎10*.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 <eg.归国华侨投资办厂> 11.农业因素 ‎32.☆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 ‎1.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 ‎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 ‎4.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5.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社会地理3‎ ‎33.☆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 ‎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化,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品农业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民收入 ‎34.☆干湿度影响因素:降水量和蒸发量共同决定 ‎35.☆雾、霜的影响因素: 1.湿度(河流湖泊附近、水库附近);2.地形(低洼地、山坳里); 3.尘埃(道路边、市区内、建筑工地、矿区)‎ ‎36.☆风力的影响因素:‎ ‎ 1.气压梯度力大小;2.距高压中心远近;3.摩擦力大小(地面平坦开阔、海面上);4.植被多少;5.地形(山谷口的狭管效应、高原上)‎ ‎37.☆地质作用分析:内力+外力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水平拉伸、挤压、垂直)、岩浆活动(火山)、变质作用等三个方面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38.☆人口分析要素:‎ ‎ 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劳动力数量、劳动力质量、人口变化趋势、人口迁移方向和原因 ‎39.☆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入地影响:①获取足够的劳动力;②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③给当地社会环境造成一定压力。‎ 对迁出地影响:①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②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③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40.☆中心商务区(CBD):市场最优,零售、高端、耐用品(人口密集、消费者众多)‎ ‎41.☆大型批发中心: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42.☆咸潮问题 原因:(1)河流水位下降:降水减少;生产生活用水多;无节制采沙 ‎(2)海水水位上升:天文潮汐;海平面上升 ‎ ‎ ‎43.☆我国石油储备基地的选择 ‎(1)原料丰富:海运便利;油气资源丰富 ‎(2)市场广阔,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44.☆跨海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 ‎ 1 海域辽阔 2台风多 3潮差大 4海水流速急 5水深风浪大 6海洋腐蚀作用强 7地质构造复杂,桥墩地基不稳定 ‎45.☆能源资源开发条件 ‎(1)资源状况:(数量、质量)‎ ‎(2)市场 ‎(3)交通、技术等社会条件 ‎46.☆产业转移方向、原因 劳动密集型工业 高耗能高污染工业 发达地区→落后地区 城市→乡村;东部沿海→中西部内陆;欧美→港澳台、日韩→中国大陆;中国→非洲、拉丁美洲 原因 劳动力和土地廉价;自然资源丰富;转移污染;环保成本低 ‎47.☆产业转移的影响:‎ ‎ (1)转出地区:使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外转移,本地区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但有可能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 ‎(2)转入地区:增加本地区劳动就业机会。加快本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的进程。有可能出现环境问题。‎ ‎(3)共同影响: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48.☆怎么承接产业转移:‎ ‎ (1)加强基础设置建设 (2)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 (3)建立产业转移示范区,迎接产业转移。(4)改善营商环境,国家政策应大力支持。(5)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6)提高产业转移门槛,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应控制其转移。(7)加强二者之间的分工和合作,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 ‎49.☆产业结构评价、调整方向 结构评价 结构比例;结构变化(演化)、对比相关地区结构;优劣评价(当地发展阶段、当地条件、可持续发展方向)‎ 调整方向 低耗能低污染;调整三大产业比重(提高第二三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清洁生产;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等 ‎50.传统工业走向衰落的原因 ‎:(1)生产结构单一。(2)高耗能高污染。(3)地位下降。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出现新兴产业(5)资源能源枯竭(6)劳动力工资水平上升(7)地价上涨 ‎ 以鲁尔区为例 的综合整治: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划,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1)产业结构调整。这是综合整治的核心,一方面对煤炭、钢铁工业进行改造,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2)调整工业布局。为就近获得通过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钢铁公司甚至将高炉建到荷兰海边。(3)加强交通建设。鲁尔区有稠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莱茵河的水运也很便利。(4)发展科技。这是维持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5)美化环境。通过治理工业污染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改变了重工业区污染严重 生态环境问题 1、 ‎☆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化、西南地区岩漠化、南亚、东南亚地区)‎ 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2.地形(坡度);3.土质;4.植被(①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 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乱砍乱伐;修路;开矿、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治理措施 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① 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②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 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④ 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⑤ 小流域综合治理。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 2、 ‎☆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治理措施 ‎(我国西北、中亚、西亚、非洲、澳大利亚、美国西部内陆、秘鲁、阿根廷、巴西等地区)‎ 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蒸发、风力);2.植被(① 全球变暖,蒸发旺盛;② 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③ 鼠害,蝗害。)‎ 人为原因 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修路;交通开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① 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② 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③生态移民;解决牧区能源问题(风能、太阳能等);④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 3、 ‎☆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等)‎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治理措施 华北地区 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地形低洼;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西北地区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减少种植业比例;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4、☆沼泽湿地的成因分析 三江平原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河流较多,植被茂密;③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④地下冻土层,不利于水分下渗 青藏高原 ‎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冰川积雪融水较多;③低洼地易积水,土壤中水分积聚多;④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 长江中下游平原 ‎①降水丰富;②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③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 ‎ 治理措施:① 控制抽取地下水; ② 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问题: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原因:自然原因:①春夏温暖季节,风和日丽;②洋流缓慢,水温较高;③封闭海湾。(赤潮发生外因)‎ 人为原因: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排放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③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④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带来危害:① 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② 危害人体健康,③ 影响海洋旅游业。‎ ‎7、☆酸雨带来的影响及解决途径:‎ 产生原因:酸雨主要由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不利影响:① 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 ‎ 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④ 危及人体健康。‎ 解决途径:①通过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②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使用量;③开展硫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减少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④参与国际合作。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8、☆全球变暖问题:‎ 原因:① 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② 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使森林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减少。‎ 危害:① 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 ‎② 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③ 影响水循环,旱涝灾害频率次数增加 措施:①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② 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③参加国际合作。火山灰、植树造林能减弱气候变暖的趋势。‎ ‎9.☆臭氧层破坏问题 原因:① 太阳活动等自然因素;② 人类使用氟氯烃化合物等消耗臭氧的物质。‎ 危害: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农林牧渔业生产,破坏生态环境。‎ 措施:① 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② 积极参加国际合作。 ‎ ‎10、☆ 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东北地区)‎ 原因:(1)自然原因:① 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②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③地表组成物质疏松;④地表植被稀少;⑤ 受冷锋影响,大风天气多;‎ ‎(2)人为原因:① 过度放牧;② 过度樵采;③ 过度开垦;④ 工程建设和开矿等。‎ 危害:① 风力侵蚀,使土壤肥力下降,草场退化;② 风力堆积,吞没农田、草场和道路;③ 大气污染,影响生活生产;④ 强风导致生命财产损失,影响春播作物的生长;⑤ 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安全。‎ 措施:①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草场管理;② 退耕还林、还牧,控制载畜量,固定沙尘;③ 加强防护林建设,调节气候,抑制风力;④ 农业提倡免耕法。 ⑤‎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 ‎11、☆能源短缺的原因、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1.常规能源缺乏(储量、种类);2.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 ‎1.消耗量大(人口、工业、农业);2.利用率低(浪费);3.能源消耗快速增加;4. 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5.石油储备体系健全。‎ 治理措施 ‎1.能源多元化战略,实施跨地区调配、进口能源;2.提高利用率,节约能源;3.控制高能耗工业;4.能源循环使用;5.开发新能源,完善能源结构;6.完善能源储备体系 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①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②能源利用存在问题:煤炭过多、水电少 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建设原因:①常规能源不足;②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 ‎ ‎12.☆黄河下游断流问题 产生原因:①冬春季节降水少,蒸发多,流量小;②中上游生产生活过度截流引水, ③下游为地上河,支流少,且下渗严重;④ 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功能减弱。 ‎ 主要对策:① 修水库调节水源;② 恢复植被涵养水源;③ 跨流域调水,补充水源;④ 全流域统筹规划,合理分配水源;⑤ 生产生活中节约水源。‎ ‎1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例如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 ‎(2)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②水污染严重;③浪费多,利用率低。 治理措施:(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去思考分析)①南水北调;②修建水库;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拓展思考:华北春旱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③春耕需水量大,冬小麦返青用水大。 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①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长江中下游伏旱: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广东冬旱:①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 ②‎ 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 ③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等 沙特阿拉伯干旱: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14.☆湿地减少问题 湿地类型:河流,湖泊,水库,稻田,滩涂,沼泽,泥炭地,红树林,珊瑚礁 湿地功能:生态意义——① 涵养水源;② 调节气候;③ 调蓄洪水;④ 降解污染物,净化水源;⑤ 保护生物多样性;⑥ 防止海浪侵蚀和海风侵袭等。经济意义——⑦ 提供水能、水源和水运;⑧ 发展水产养殖,提供动植物以至矿产资源。社会意义——⑨ 美化环境,旅游观赏;⑩ 进行科学研究等。政治意义——我国是世界湿地保护缔约国,有责任有义务对湿地进行保护,实现我们的承诺。‎ 湿地减少原因:① 全球变暖,冻土融化;② 气候变干,蒸发加剧;③ 围湖造田;④ 过度垦殖,排干沼泽;⑤ 过度放牧和樵采,植被破坏;⑥ 水土流失,泥沙淤积;⑦生产生活过度引水等。‎ ‎15.☆森林资源破坏——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森林面积减少的原因:砍伐、开荒、开矿、薪柴采集、放牧和空气污染 ‎16.☆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原因:一是污染源。大气污染来自工业、农业、家庭化石燃料使用,金属冶炼,还有沙尘天气等;水污染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残留等;噪声污染来自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工地、社会活动等;固体废弃物污染来自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产生的垃圾。二是净化能力差。大气污染与风力小、或逆温导致的大气对流运动弱有关,水污染与水量小、流速慢有关。‎ 措施:一是控制污染源。首先是预防,尽量减少排放,其次是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再次是进行无害处理。二是分散污染源。通过分散布局,减轻污染程度。三是增强净化能力。四是加大科技投入,参加区域合作,加强环保宣传,加大执法力度。‎ ‎17.光化学烟雾中毒 原因:光化学烟雾是由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O3)、醛、酮、酸、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叫做光化学烟雾。主要危害:是眼睛和粘膜受刺激、头痛、呼吸障碍、慢性呼吸道疾病恶化、儿童肺功能异常等。‎ 形成条件:1阳光强烈的夏、秋季节2大城市汽车使用量大,排出的氮氧化物较多(洛杉矶) ‎ ‎ ‎ ‎18 煤烟型烟雾事件:煤烟型烟雾事件是由于煤烟和工业废气大量排入大气且得不到充分扩散而引起的。主要和大气中的逆温现象分不开的 英国伦敦近百年来多次发生烟雾事件,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52年12月5~9日。浓雾持续5天,伦敦住户的采暖壁炉排出大量的烟,与浓雾混合,停滞于城市上空,整个城市被浓烟吞没,死亡人数达3500~4000人。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 ‎19 土壤盐碱化和土壤盐渍化的区别 盐渍化是指水灌地由于盐分积聚而缓慢恶化的过程。当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时,形成盐 据专家介绍,土壤的盐渍化是由于强烈的蒸发积盐在地表形成的盐碱土。具体到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大致有两方面因素导致土地盐渍化。 一方面由于自然条件导致土地盐渍化。由于河西走廊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在地下水浅埋地段,地下水中的盐分随着蒸发而不断向地表迁移聚集。同时由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矿化程度控制着土壤盐分的分布,因此,水文地质条件成为盐渍化形成的决定性条件。在相同埋深条件下,高矿化水分布区盐渍化程度较重;在不同埋深条件下,埋深是盐渍化分布的主要因素,水位埋深越浅,矿化度越高,盐渍化程度越重。这是走廊平原原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地盐渍化。目前许多地方大量开垦荒地,利用高矿化地下、地表水资源灌溉,最典型的如民勤一带开采高矿化度水灌溉,使土地不断积累盐分,逐渐发生盐渍化。同时在三大水系流域,灌溉方式仍为大水漫灌,在排泄不畅时引起地下水位上升,耕地不同程度产生盐渍化。 土壤盐碱化:在平原形成的过程中,河流水体中有大量的盐分存留在了平原成土母质和地下水的水体中,加之成土母质颗粒细密,造成地下水排水不畅且埋深浅,在蒸发作用下,地下浅层水经毛细管输送到地表被蒸发掉,毛细管向地表输水的过程中,也把水中的盐分带到地表,水被蒸发后,盐分就留在了地表及地面浅层土壤中,这样积累的盐分多了,又没有足够的淡水稀释并将其排走,就形成了土壤盐碱化。‎ ‎20.绿洲农业、灌溉农业、河谷农业区别:‎ 绿洲农业: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处的农业。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以及山麓地带与冲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绿洲农业又称绿洲灌溉农业和沃洲农业。指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的地方的农业。‎ 灌溉农业:在干旱时以大水灌溉的方式保证农业生产的模式。在现阶段应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①泛指以水浇田的农业。②特指在降雨量极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完全依靠灌溉才能存在的农业。溉灌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河谷农业: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农业。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山地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之间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适宜耕作的地区,河谷地带的农业发达,被称为河谷农业。例如我国青海省黄河谷地,湟水谷地都是典型的谷地农业区,是青海省的主要耕作区。雅鲁藏布江谷地也是河谷农业。‎ 自然灾害问题 ‎1、☆自然灾害损失大小的原因、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1.灾害强度(哪些因素影响?);2.当地自然状况(地形、地质;自然条件潜力大小);3.灾害时间和地点 社会经济 人口、经济水平、经济密度、距发达地区远近 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 ‎2、☆滑坡泥石流的原因、治理措施(西南地区、海南、台湾等地)‎ 自然原因 ‎1.降水(雨量、时长、强度);2.地形坡度;3.岩石破碎(板块、断层)3.植被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乱砍乱伐;陡坡开荒;开山挖石;开矿)‎ 治理措施 加固陡坡;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 ‎3、☆火山地震破坏程度(烈度)的影响因子、治理措施 分布:两大火山地震带,结合六大板块的分布;‎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台海地区;西南、西北新宁甘地区、太行山-京津唐 形成原因: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影响因子: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 防御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4、☆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候)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③‎ 台风的影响;④厄尔尼诺现象(水文水系)⑤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⑥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⑦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地形)⑧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2)人为原因: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②围湖造田;③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及其他活动 治理措施:①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②退耕还湖;③修建水利工程;④裁弯取直,加固大堤;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⑥修建分洪区;⑦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5、☆咸潮 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 咸潮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哪些?‎ 自然原因: (气候) ①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②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地形)③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天文)④朔望日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 ‎ 人为原因:①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②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咸潮发生时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带来什么危害有: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②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③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 从长远看,防治咸潮可采取哪些措施 ‎ ‎①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②采取调水以淡压咸;③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④节约用水 ‎ ‎6、☆台风问题 原因:形成于热带、副热带海域,由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成。台风多发生夏秋季节,主要发生海域为-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 危害:因台风产生的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破坏各种生产、生活设施,危及人民生命安全。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②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措施:①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紧急撤离 ② 营造沿海防护林。‎ ‎7、☆寒潮问题 原因:强冷空气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多发于冬半年 危害:① 低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② 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③ 严重大雪会影响交通和通讯。‎ 措施:营造防护林;发布寒潮消息。‎ 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⑴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 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 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④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⑥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⑵ 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 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 ‎⑤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 的界线;⑦ 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思路:地形界线、气候(气温、降水、风)界线、植被界线、农业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