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00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语文特色专项训练十二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特色专项训练十二 语基+语用+实用类+诗歌 ‎(时间:45分钟,分数:43分)‎ 一、语言基础(9分,每小题3分)‎ ‎1.(2016·威海市模拟)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场合,应该讲究语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使用的。‎ B.生活实践既是大学生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发现新知、运用真知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活水和最终归宿。‎ C.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 D.日前,有官方媒体首次公布习近平漫画形象,详细解读习近平的时间到底都去了哪儿,中国最高领导人以“萌味”十足的漫画形象出现在新闻媒体上,可谓是吉光片羽。‎ ‎2.(2016·泰安市月考)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我们曾经传奇般地翻译、写作、生活。虽然有些人已经死去了,但他们所经历的生活的幸福是永恒的。‎ B.房地产开发商在新楼盘售房之初往往采取这样的办法:先将不太好的楼层介绍给客户,却将三四层等好楼层雪藏,声称好楼层已经售罄。‎ C.我们要和“中国梦”主题系列丛书的主编王先生协商,提出选题计划,再请懂外文的资深编辑对译本做出评估。‎ D.诗歌既要讲“奇”,又要讲“通”。所谓“奇”,就是俄国形式主义所说的“陌生化”,而“通”,按我的理解,则是一种诗意的合理性。‎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有分析认为,在物价、医疗上涨等背景下,老年人对自身财务状况渐渐失去信心,安全感降低,很容易陷入赚“快钱”的骗局。‎ B.只有对核电池的回收、流通和制造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这一具有广阔前景和美好未来的新能源才能用于现实生活。‎ C.举办微山湖放鱼节,有助于进一步加大微山湖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群众关心水域生态环境、呵护水生生物资源的意识。‎ D.病媒(蚊子、臭虫、虱子和淡水螺一类的小生物)能传播各类疾病,我们虽然制定了有效的防控体系,但其死灰复燃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二、语言运用(8分)‎ ‎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材料的要点,不超过20字。(4分)‎ 哈佛大学商学院商业管理副教授弗朗西丝卡·吉诺说:“我们通过长期研究发现,在恶劣天气下,人们能更好地专注于工作,此刻的天气不会让他们脾气糟糕,‎ 因为他们能心无旁骛,不会去想着到外面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研究人员要求200名成人预测天气对个人工作效率的影响。超过80%的人预测好天气会提高工作效率,约同样比例的人预测坏天气会降低效率。‎ 为检验预测是否准确,研究人员对日本东京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年半的调查,持续追踪该行雇员的工作效率。研究人员将获取的具体数据与同时期东京的气象数据做了比较,发现降雨量每增加1英寸,工作人员完成每单交易的时间就减少1.3%。“我们发现,能见度低且极端温度也与工作人员效率高的时期相符。”吉诺说,“同时,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则工作效率低下。”‎ 答:                                    ‎ ‎                                    ‎ ‎5.右面是在新疆举行的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的会徽,请写出该会徽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4分)‎ 答:                                    ‎ ‎                                    ‎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2016·济宁市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农民工:暴雨中挺起“中国脊梁”‎ ‎      四川新闻网记者 张燕 楚彦 曹佳 他们,是150名普普通通的中国农民工。从农村的土地出走,到城市中谋生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被贴上了“农民工”的标签。这个标签在任何一个大都市,都意味着“底层”。‎ 在7·21那场61年难遇的极雨狂澜中,他们靠血肉之躯,拧起一根大绳,跨过6车道宽的京港澳高速公路,在空中搭起“生命救援线”,成功救出被困的182名普通群众。332个生命从此交汇、和鸣。‎ 暴雨中,长绳拾起的生命线 如果,没有意外,城市的霓虹、街上奔流的名车、CBD的精英阶层……很难和他们的生命有交集。7月21日那场61年一遇的暴雨,却以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的方式,‎ 将这一切改变。‎ 那一夜,京港澳高速南岗洼路段严重积水,最深处达到6米,数十辆汽车被淹,上百人的生命受到威胁。‎ 漆黑的雨夜,不断上涨的洪水,逐渐被吞没的汽车……一切,都让被洪水围困的人们,无助而绝望。大雨中,150名月薪仅3 000元的农民工,光着脚丫踏着冰冷的洪水而来,他们抛下救生圈,结起绳索,伸出他们温暖而有力的双手,为被困的人们搭起了一条生命线。‎ 几天后,坐在京港澳高速南岗洼附近北京丰台区河西再生水厂的工棚里,7月21日那晚最早跑回工棚喊人的四川遂宁人李尚富,回忆起自己最初到达现场所见到的险情时,仍忍不住发出了“我的天呀”的惊叹:高速路已经看不见了,就见到几辆大巴车还露着车顶,上面站满了老人小孩和妇女,有不少人膝盖受了伤,血正顺着小腿流。“我脑袋一下就空了,转身就跑回工棚喊人去了。”“高速路遭淹了,大家赶快起来救人!”四川南充23岁小伙李川南,也对那场生死救援记忆犹新:9点左右,靠在床上休息的李川南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也不知是谁在用四川话喊。”李川南说,他想都没想就从床上跳了起来,当时整个工棚里就听见一阵齐刷刷的开门声、跑步声,不到一分钟整个工棚就空了。‎ ‎“水不仅深,还很急。”工友李尚贵说,“当时的情况,要游过去一个个将人背上岸是不可能的,体力肯定不够。只能由我们跳进水里,每个人占一个固定点位,将被困的人传出来。为了防止被水冲走,我们下水的人还得有东西可以抓住才行。”这就意味着若要成功救人,还必须有人先带着长绳的一头跳进水里,游到大巴车处,将绳子拴到车上,而绳子的另外一头也必须拴在高速路旁边的铁丝防护网上,才足够牢固。情况紧急,来不及回去取钳子,工友们一声大吼,愣是把京港澳高速东侧的防护网拽开了一个口子,把绳子拴在路边的电线杆和大树上。‎ 工友们回忆,天太黑,也不知道是谁第一个跳进了水里。只依稀记得,大巴车顶上的乘客看到有人游过去后,明显激动起来,大家看到了希望。‎ 那一夜,包括李尚贵等四川工友在内的农民工兄弟们,用最原始的办法,依靠拴在大巴车和防护网上的长绳,在10多米宽已成“河道”的高速路上,将被困的人们一个个送到岸边。‎ 男人们在水里泡着救人,女人们则在岸边将获救人员一一送往工地,并拿出自己的干净衣服为他们换上。‎ 事后统计,当晚共有150名农民工参与了救援,救出受困人员超过200名,留下名字的182位。‎ 洪流中,民工的手最温暖 经历过,你才会知道当时的情景有多危急和震撼。被救者尹艳芳说,直到现在,她还无法停止哭泣,因为后怕和感动。‎ 那一夜,尹艳芳和4个孩子从积水的宝马X6中逃生后,‎ 爬上了一辆大巴车车顶。漆黑的雨夜,不断上涨的洪水,眼看制高点的大巴车逐渐被吞没,尹艳芳和所有被困者一样,在惊恐和疲倦中慢慢绝望……‎ 就在这时,农民工兄弟赶来了。回忆当时的情景,尹艳芳还清晰地记得当孩子们被救走后,自己也被一个民工兄弟从车顶抱了下来,“在水中我感到有双手托着我,直到把我送到岸上”。如今,尹艳芳充满了感恩:“如果不是民工兄弟来救,恐怕我早就死了。项目部还将工装分给我们御寒,那件工装我会永远珍藏。”‎ 被救者贾先生事后给恩人们送来感谢锦旗,但直到现在,他都不愿意回忆那悲惨无助的时刻。只是当民工兄弟忽然出现在他们眼前时,他说自己真觉得“(民工兄弟)就是真身菩萨化身,不顾自己安危,把我们救到他们的工地,还给我们弄鸡蛋汤喝”。事后几天,贾先生说自己一直在反思:曾经自己与满面尘土的农民工擦肩而过时,眉头难免会皱一下。然而,在生死关头,却是这群被都市人认为是底层、是城市灰暗群体的人救了自己的命。“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他们就不会再有我。”‎ 可是,面对被救者数不清的感谢,甚至希望酬金相谢时,这群英勇救人的农民工却回答得异常朴实。‎ 问起为什么要救人,四川小伙李川南眼睛里一片清明:“怎么可能不救,人命关天啊!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本分,人要有良心的。我们去救人的时候他们也提钱,说多少钱一个人?我们就说我们不是来要钱的,我们是来救人的。我活了23年,这件事情是我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 让杜金荣印象最深刻的却是自己在背被困者上桥时,很多人不停地说“谢谢”。他说听到那声“谢谢”的时候,自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好像这么做得到了别人的认同。‎ 在救人民工中,四川遂宁人李尚贵和妻子何贵容以及儿子李春茂这一家三口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抢险救人的那一刻,年仅22岁的李春茂当时并不知道父亲跟自己一样也下水了。那天直到次日凌晨5点,获救人员相继差不多都离开了工地,他们一家这才重新聚在一起,互报平安。现在回想起来,父子两人都希望当时下水的只有自己一人,因为他们心里都清楚,对方水性不好,在那种情况下下水救人,是冒着巨大风险的。‎ ‎“可当时那种情形,看到车上老人、小孩都在喊‘救命’,就算我知道爸爸要下水,你说我能拦着他不去救吗?”年轻的李春茂直白中透着朴实。‎ ‎“出门在外,就该相互帮助。”这是在救人这件事上,一家三口最直白的阐述。‎ ‎(有删改)‎ ‎6.请结合整篇新闻,分析导语部分的作用。(4分)‎ 答:                                    ‎ ‎                                    ‎ ‎                                    ‎ ‎7.新闻主体部分主要从施救者和被救者的回忆两个角度展开,请简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答:                                    ‎ ‎                                    ‎ ‎                                    ‎ ‎8.作者为什么选择李尚贵一家三口作为主要的采写对象?(4分)‎ 答:                                    ‎ ‎                                    ‎ ‎                                    ‎ ‎9.这篇新闻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 ‎                                    ‎ ‎                                    ‎ 四、古代诗歌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 桑 子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汀②。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③凉生。莲芰④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私第居住。②坞:湖岸凹入处。汀:水中沙洲。③轩槛:长廊的栏杆。④芰:指菱。‎ ‎(1)词中说“西湖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4分)‎ 答:                                    ‎ ‎                                    ‎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4分)‎ 答:                                    ‎ ‎                                    ‎ 特色专项训练十二 ‎1.B [解析] A项,“场合”指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医院”是处所,应用“场所”。C项,“鱼目混珠”指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应改为“鱼龙混杂”。D项,“吉光片羽”指残存的极为珍贵的文物。此处使用对象错误。‎ ‎2.C [解析] A项,顿号改为逗号。B项,“三四”之间加顿号。D项,“陌生化”后用分号。‎ ‎3.C [解析] A项,搭配不当,“医疗”和“上涨”不搭配,“医疗”后应加“费用”。B项,语序不当,“回收、流通和制造”应改为“制造、流通和回收”。D项,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在“我们”前。‎ ‎4.[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所给材料共三段文字,第一段为整个材料的核心,作答时,可从中加以归纳概括。‎ ‎[答案] 研究表明恶劣天气会提高人的工作效率。(或“研究表明天气好坏与工作效率高低成反比”。)‎ ‎5.[解析] 写出构图要素,要将会徽正确地分解成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表述出来。揭示会徽的寓意,要紧扣活动的名称和主题,分析抽象图形包含的意义。如此题中的会徽是关于冬季运动会的,其主题和“运动”有关,从“运动”的角度分析会徽,可以比较容易地联想到会徽中的“冬”字象征着运动的激情或运动员潇洒的身姿。 ‎ ‎[答案] 会徽由舞动的汉字“冬”、拼音数字组成的“Xin jiang2016”、汉字“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三部分组成。汉字“冬”苍劲有力,自由洒脱,演绎出冰雪运动员在赛场上的魅力身姿。‎ ‎6.[导学号:27592154]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新闻导语部分作用的分析能力。这则新闻的导语部分在概括事件的基础上,主要赞扬了农民工勇救被困群众的崇高精神,为下文展开来写打下了基础。‎ ‎[答案] 概括主要新闻事件,以农民工勇救被困群众的感人事迹引发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以农民工的底层身份和他们舍己救人的无私奉献精神进行对比,高度赞扬其崇高的精神境界,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7.[解析] 这则新闻材料作者构思独到新颖,从施救者和被救者的回忆两个角度展开,丰富了新闻视野,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 ‎[答案] 两个角度相互印证,便于全方位地再现救人的典型场景,丰富了新闻内容;当事人的叙述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从而使新闻更有现场感和感染力。‎ ‎8.[导学号:27592155]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新闻选材的理解能力。李尚贵一家三口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一方面能代表不同类型,另一方面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答案] 李尚贵一家三口能代表不同类型(夫妻、父子、母子等)的救人民工,‎ 是整个救人群体的缩影,更具典型意义;一家三口虽然彼此担心对方,仍不顾个人安危与家庭利益,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他人,其形象闪烁着人性光辉,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9.[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所具有的时代精神和价值作个性化解读。作答时,要结合新闻材料挖掘农民工身上的精神力量,比如助人为乐却不求回报,关爱他人,担当精神等。‎ ‎[答案] ①农民工身处社会底层,被人漠视,但却能急人之困、解人之难,有责任心,勇于担当,义无反顾,堪称中国的脊梁和时代的楷模,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②农民工助人为乐却不求回报,平凡本分中见伟大,朴实无私中显光华,彰显了人性的光辉,极具感召力,有利于构建时代的核心价值观。③农民工的壮举温暖了人心,感动和激励更多的人学会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和谐。④农民工的行动震撼了人们的灵魂,发人深思,引人反省,改变了人们对农民工的偏见,启迪人们公平待人、尊重他人、敬畏生命。‎ ‎10.[导学号:27592156] (1)[解析] 这首词的首句点出“西湖好”,以下各句逐一诠释,作答时,要抓住词中每一句所提供的意象来加以概括。‎ ‎[答案] ①花草繁茂(岸、汀花草繁茂);②湖平岸静(湖面广阔平静、湖岸幽静沉寂);③月色清幽;④莲香宜人。‎ ‎(2)[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的作用。“残霞夕照”已经消失,“西南月”因为不是满月,所以虽在“浮云散”之后,这月色也不是十分皎洁。这种色调与前面的淡素画图和谐融洽,可见出作者用笔之细。‎ ‎[答案] 与上片“残霞夕照”相照应,写出时间的推移;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表现出词人对景色的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