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00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点训练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人教版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4讲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 河 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③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参考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消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数  日 赵师秀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野  望 翁 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两首诗都写秋景,流露出的情感有无异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感情的不同之处:赵诗所抒发的感情,由病体经受秋风、见到黄叶遍地而悲苦,到看见疏林秋山,再到见山峰被云遮蔽若隐若现而既欣喜又遗憾,感情是有变化的,是悲喜交织、由悲而喜; 翁诗自始至终都是以闲适的心态在欣赏秋景,抒发赞赏喜悦的感情。感情的相同之处:整体上都通过白描笔法,写出景物、意境的清空、悠邈、高远,借此表达作者闲云野鹤般的疏放和闲淡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 夏完淳【注】‎ 登临泽国半荆榛,战伐年年鬼哭新。 ‎ 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灯暮雨白纶巾。 ‎ 何时壮志酬明主,几日浮生哭故人。 ‎ 万里腾飞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 ‎ ‎【注】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华亭(现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少年英雄。七岁能诗文,十四岁即随师陈子龙、父夏允彝参加抗清活动。后被清军逮捕,赋绝命诗,英勇就义,年仅十七岁。著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请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腥风血雨之中,诗人面对危艰的时局,孤帆漂泊,无限感慨,凭吊故国,怀念死者,充满了爱国忧民的深厚感情。结句高歌“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既是勉励友人,也是自勉,充满积极高昂的战斗精神和达观的信念。‎ ‎1.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古  意 耿 湋 虽言千骑上头居,一世生离恨有余。‎ 叶下绮窗银烛冷,含啼自草锦中书。‎ ‎(1)此诗的三、四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简要分析第三句“冷”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描绘了在树叶掩映的绮窗内伴着凄冷的烛光,一个女子含泪给远方的丈夫写信的场景。第三句的“冷”字一语双关,既写烛光冰冷,也很好地烘托了女子思念丈夫的凄凉心情。 (2)《载酒园诗话》称此诗“直而温,怨而不怒”,结合全诗,说说诗中的女主人公“怨”什么,“直”与“温”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参考答案】怨的是,虽然丈夫有身居高位之荣,但自己却与他有一世分离、不得相聚之苦。“直”是指女主人公在第二句直接表达闺怨的情感,“温”是指女主人公虽有埋怨,但仍不忘丈夫,夜写家书,传达思念,温婉感人。‎ ‎2.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高阳台·西湖春感 ‎[南宋]张 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①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②,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①②断桥、西泠,都是西湖风景点。‎ ‎ (1)张炎此词寄托的是南宋将亡的愁恨,但有人说这样的评论太牵强。说说你赞成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示例1)赞同第一种观点。作为南宋词人,看到了国家在走向衰败的现实,词人虽然没有直接说明这个意思,但是词中写的对春天的惋惜、哀怜,间接表达了词人对南宋的感情。‎ ‎(示例2)赞同第二种观点。既然词中并没有一词半字与政治有关,完全可以看成是作者感物伤时的作品,硬要将它与南宋的衰亡联系起来,确实有些牵强附会。‎ ‎ (2)这首词在表达作者的感情上是有起伏变化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在上片,写词人春游西湖,说明对春天有渴望,“东风且伴蔷薇住”句中,还表现出希望春天长留的渴望。在下片,先写词人找不到往年春天的快乐,只有平添新愁,于是最后只好失意地闭门消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