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广东文综历史卷 6页

  • 186.00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广东文综历史卷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打字、整理:龙辉 校对:张秋鸿、林雪松 ‎1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象宫室屋宇之形,“”可 能表示 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 ‎13.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井田制瓦解 B.均田制受到破坏 ‎ C.分封制恢复 D.“市”突破空间限制 ‎1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 ‎1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新知事(县长)于昨日初夜入城,今朝接篆视事(上任)后,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仍是旧官僚之行为也……(新知事)由庚子、辛丑并科举人出身,非新派一流人,可望其布泽于民也。‎ 图6‎ ‎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16.图6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17.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 毛泽东旨在 ‎ 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 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18.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放弃“一边倒”政策 ‎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19.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 ‎ 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B.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 ‎ 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 D.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 ‎20.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A.牛顿经典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蒸汽机 D.计算机 ‎21.“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A.《四月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大抗议书》 D.《人权宣言》‎ ‎22.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23.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世界贸易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38.(25分)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 ——《盛世危言》‎ ‎ 材料二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 材料三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 材料四 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图10,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图10‎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8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7分)‎ ‎(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10分)‎ ‎39.(27分)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18世纪的学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他对这一历史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 ‎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 ‎ 材料三 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1)结合材料一分析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请从不同于孔多塞的角度,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8分)‎ ‎(2)试从材料二中“焦虑的时代”这一角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7分)‎ ‎(3)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12分)‎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参考答案 说明:此答案为标准答案,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全国首发,谢绝转载。‎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C B D A B A C D C B D A ‎38.(25分)‎ ‎(1)特征: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4分)‎ 不同:材料一: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 ‎ 材料二: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4分)‎ ‎(2)局限:材料一有夸大之处;‎ 材料二只反映局部。(4分)‎ ‎ 特点:地区发展不平衡。(3分)‎ ‎(3)不同:电影描述法国小镇在美国财政援助下生活逐渐好转,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4分)漫画中欧洲人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追逐美国的财政贷款,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4分)‎ 国际格局:两极对峙。(2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39.(27分)‎ ‎(1)知识进步角度,孔多塞描述历史事件时注重它们对知识的影响。(4分)‎ 影响:增进世界各地的交往和文明融合,西欧崛起,殖民掠夺给殖民地带来灾难,世界市场略见雏形。(4分)‎ ‎(2)苏俄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国力增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矛盾和对立出现;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严重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中。(7分)‎ ‎(3)以1992年为界:经济改革的角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6分)‎ 以2001年为界:对外开放的角度。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6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