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3 M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考点解读 ‎ 1.考点盘点 内容 说明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杂交,自交,亲本,子代,基因型,表现型 ‎ 2.考点解读 ‎ 本专题的主要复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分离定律和豌豆的杂交实验二----自由组合定律。该部分内容,在仅今年的高考中,考查的的比较多,一直是各地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遗传规律是高中生物的主干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他是后面遗传育种的理论依据,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被广泛的应用。‎ ‎ 从今几年的高考来看,高考试题往往会以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分子水平的解释、遗传图解、遗传图谱的判定等内容上做文章,特别是将减数分裂与不同基因的传递过程联系在一起,可以出一些大型的综合题目的素材,成为每年各地高考考查的必考内容之一。该部分在高考站的比重比较大。从选择题型来看,单科考试一般有两个左右的分选择题,占的分值约为20%到30%之间;综合考试一般会有一个非选择题,所占的比重约30%到40%之间。‎ ‎ 所以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该部分内容应该作为复习的中心来复习,要结合减数分裂来复习,结合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来复习。切记脱离生产,打高题海战术。‎ 二、知识网络 三、本单元分课时复习方案 基础过关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 1.区分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 (1)性状:生物的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外在表现即表现型。‎ ‎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相对性状。‎ ‎ (3)显性性状、隐性性状:若具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相交,则F1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F1未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在有些生物性状遗传中,一对等位基因间无明显的显隐关系,若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亲本之间,这种显性表现叫做不完全显性,‎ ‎ (4)性状分离:具相同性状的亲本相交,后代有不同性状表现的现象。 ‎ ‎ 2.区分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 ‎ (1)基因型与表现型 ‎ 基因型:是生物的内在遗传组成,是由亲代遗传得来的基因组合,它是生物个体性状表现的内因.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生物的性状表现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基因控制的缘故,即DNA决定mRNA,mRNA决定蛋白质,蛋白质体现性状。表现型:是生物性状的外在表现即性状。其体现者是蛋白质。‎ 基因型与表现型存在如下关系:‎ ‎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在同一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而表现型相同时基因型未必相同。 ‎ ‎ (2)纯合子、杂合子:由相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来的个体为纯合子,由不同基因型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来的个体为杂合子.‎ ‎ 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区分方法: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往往会发生性状分离。对于植物来说,区分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测交,即与隐性类型杂交,若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说明该个体是纯合子;若出现性状分离,则说明该个体是杂合子。二是自交,若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该个体是纯合子;若发生性状分离,则说明该个体是杂合子。对动物来说则主要以测交法来区分。‎ ‎ 3.区分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 4.区分杂交、自交、测交、回交、正反交、自由交配 ‎ (1)杂交(×):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个体相交也指不同品种间的交配。植物可指不同品种间的异花传粉。‎ ‎ (2)自交:两个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相交。植物指自花传粉。‎ ‎ (3)测交:测交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用来测定F1基因型的方法。其原理是: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带隐性基因的配子,不会掩盖F1配子中基因的表现,因此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能准确反映出F1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分离比,从而推知F1的基因型。‎ ‎ (4)回交:是指杂种与双亲之一相交(其中―→杂种与隐性亲本回交即测交)。‎ ‎ (5)正交和反交:若甲作父本,乙作母本作为正交实验.则乙作父本,甲作母本就是反交实验(实际上两种实验是相对的,即前者称反交,后者就是正交)。‎ ‎ (6)自由交配:在一定范围内的随机交配 核心考点整合 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 ‎ 1.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 (1)据定义,杂种子一代显现的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显现的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 ‎ (2)据F2的表现型判断: 据性状分离比:比例为3的是显性性状,为1的是隐性性状;‎ F2中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 2.基因型与表现型的互推。‎ ‎ (1)隐性纯合子突破法 隐性性状一旦表现.必定是纯合子(用bb表示)。因而由隐性纯合子能推知其亲代或后代体细胞中至少含有一个隐性基因。‎ 可推知 可推知 隐性纯 合子bb ‎ ‎ ‎        子代至少含有一个隐性基因(b)‎ ‎         亲代至少含有一个隐性基因(b)‎ ‎ 然后再根据其他条件来推知亲代个体或子代个体的另一个基因为B还是b。‎ ‎ (2)根据后代分离比直接推知 ‎ 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 :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Bb)。‎ ‎ 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 :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 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 3.遗传概率计算 ‎ 概率是对某一可能发生事件的估计.是指总事件与可能事件的比例,其范围从0~1‎ ‎ (1)概率计算中的两个基本原理;‎ ‎ 乘法原理: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的乘积。‎ ‎ 加法原理:如果两个事件是非此即彼的或相互排斥的,那么出现这一事件或另一事件的概率是各自概率之和。‎ ‎ (2)概率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①根据分离比推理计算。‎ ‎ Aa→→1AA:2Aa:aa[来源:学&科&网]‎ ‎ 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来源:学科网]‎ ‎ 3 : 1‎ ‎ aa出现的概率是1/4,Aa出现的概率是1/2,显性性状出现的概率3/4,隐性性状出现的概率为1/4‎ ‎ ②根据配子的概率计算。‎ ‎ 先计算出亲本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再根据题意要求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即可得出某一基因型个体的概率,计算表现型概率时,再将相同表现型个体的概率相加即可。‎ ‎ 例如:Aa×Aa,两亲本产生A、a配子的概率各是1/2则:‎ ‎ 后代中AA、Aa和aa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2A×1/‎2A=1/‎4A A.‎ ‎ 1/‎2A×1/‎2a×2=1/2Aa,1/‎2a×1/‎2a=1/4aa。表现为显性性状的概率为1/4 AA + 1/2 Aa=3/4。‎ ‎ (3)亲代的基因型在未肯定的情况下,求其后代某一性状发生的概率:‎ ‎ 解题分三步:首先确定亲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概率,其次假设亲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并保证后代会出现所求性状。再次运用数学的乘法定理或加法定理计算所求某一性状发生的概率。‎ ‎ 例如:一正常女子双亲都正常,但有一白化病弟弟,若该女子与一白化病患者男子结婚,则生出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多少?‎ ‎ 解析: 该女子基因型是AA的概率为1/3,Aa的概率为2/3;‎ ‎ 假设生出白化病孩子的话,则该女子的基因型为Aa;‎ ‎ 2/3Aa × aa →→2/3 × 1/2 aa = 1/3 aa 总结提升 ‎ ‎ 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 1.分离定律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 正确解释某些遗传现象 ‎ ①“有中生无是显性,生女正常为常显”,“无中生有是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 ‎ ②防止或减少某些遗传病的出现 ‎ 2.分离定律在育种上的应用 ‎ (1)指导杂交育种 ‎ ‎ 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是遗传的基本定律。根据分离定律,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就不会再分离,而显性性状可能发生分离,不能随意舍弃子一代, 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需要连续自交,逐步淘汰由于性状分离出现的不良性状,直到后代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便可留种推广。‎ ‎ (2)杂合子连续自交的有关比例。‎ ‎ 杂合子Aa连续自交,第n代比例情况如下表所示 Fn 杂合子 纯合子 显性纯合子 隐性纯合子 显性性状个体 隐性性状个体 所占 比例 ‎1/2n ‎1-1/2n ‎1/2-1/2n+1‎ ‎1/2-1/2n+1‎ ‎1/2+1/2n+1‎ ‎1/2-1/2n+1‎ ‎ 根据上表比例,杂合子纯合子所占比例坐标曲线图为:‎ ‎[来源:Z|xx|k.Com]‎ ‎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 1.恰当地选择实验材料。‎ ‎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不受外界花粉的干扰 ‎ (2)豌豆花大容易去雄和人工授粉 ‎ (3)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明显区分的相对性状。‎ ‎ 2.精心设计实验 ‎ (1)取单一变量分析法,即分别观察和分析在一个时期内的一对性状的差异,最大限度地排除各种复杂因素的干扰。‎ ‎ (2)遵循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即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定律.再研究两对甚至多对性状的遗传,最终发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3.合理地运用数理统计 ‎ 通过对一对相对性状、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子代出现的性状进行分类、计数和数学归纳,找出实验显示出来的规律性,并深刻认识到数字比例中所隐藏的深刻意义和规律。孟德尔成功地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求研究生物的遗传问题.。而把遗传学研究从单纯的描述推进到定理的计算分析,化无形为有形,开拓了遗传学研究的新途径。‎ ‎ 4.严密的假说演绎。孟德尔在假说——演绎的科学思维方法指导下,针对已有事实,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更重要的是设计试验验证假说-巧妙地设计了测交方法.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他的预测假说的正确性,从而使假说变成普遍的规律。 ‎ 第二节 豌豆的杂交实验二 基础过关 ‎ 孟德尔试验成功的原因 ‎ 1.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 ‎ 2.在对生物性状进行分析时,孟德尔首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两对、三对甚至多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这种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也是成功的重要原因 ‎ 3.试验中,孟德尔对不同世代出现的不同性状个体数目都进行了记载和分析,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这是成功的又一原因 ‎ 4.孟德尔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即:在对大量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地提出假说,并且设计了新的试验来验证假说,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笫四个原因 ‎ 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结果分析 P: YYRR × yyrr ‎ F1: YyRr ‎ F1配子 2 n YR Yr yR yr ‎ ‎ 9 Y-R-双显性 1/16YYRR 2/16YyRR 2/16YYRr 4/16 YyRr ‎   3 Y-rr单显性 1/16YYrr 2/16Yyrr ‎ F2 3 yyR-单显性1/16yyRR 2/16yyRr ‎ 1 yyrr双隐性 1/16yyrr ‎        2种亲本类型:黄圆 绿皱 ‎ 2种重组类型:黄皱 绿圆 ‎ 自由组合定律 ‎ 1.使用条件: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是胞核遗传;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 2.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中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核心考点整合 ‎ 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的两种疾病的发病情况:‎ ‎ 当两种遗传病之间有自由组合关系时,各种患病情况的概率如下:‎ ‎ (1)患甲病的概率 m 则非甲概率为1—m ‎ (2)患乙病的概率   n 则非乙概率为1—n ‎ (3)只患甲病的概率 m —mn ‎ (4)只患乙病的概率 n —mn ‎ (5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 mn ‎ (6)只患一种病的概率 m+n—2mn 或 m(1—n)+n(1—m)‎ ‎ (7)患病的概率 m+n—mn 或 1—不患病率 ‎ ‎ (8)不患病的概率 (1—m)(1—n)‎ ‎ 杂合子产生配子的情况:‎ ‎ F1杂合子(YyRr)产生配子的情况可总结如下 可能产生配子的种类 实际能产生配子的种类 一个精原细胞 ‎4种[来源:学#科#网]‎ ‎2种(YR和yr或Yr和yR)‎ 一个雄性个体 ‎4种 ‎4种(YR和Yr和yR和yr)‎ 一个卵原细胞 ‎4种 ‎1种(YR或Yr或yR或yr)‎ 一个雌性个体 ‎4种 ‎4种(YR和Yr和yR和yr)‎ ‎ 注意:看清是一个生物体还是一个精原(卵原)细胞能产生几种配子.若问生物体则产生4种,若问精原(卵原)细胞则产生2种精子(1种卵细胞)‎ 总结提升 ‎ 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 ‎ 1.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先研究每一对相对性状(基因),再把它们的结果综合起来。即“分开来、再组合”的解题思路这样可以化繁为简,又不易出错。如课本中结合黄圆豌豆(YYRR)和绿皱豌豆(yyrr)杂交,做出F2代中表现型及其比例的推导。‎ ‎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 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Aa×Aa;Bb×bb。‎ ‎ 2.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的不同类型的问题。‎ ‎ (1)配子类型的问题 ‎ ‎ 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 ‎ (2)配子间结合方式问题 ‎ 如:AaBbCc与AaBbCC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结合方式有多少种?先求AaBbCc、AaBbCC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AaBbCc—→8种配子  AaBbCC—→4种配子;再求两亲本配子间结合方式。由于两性配子间结合是随机的,因而AaBbCc与AaBbCC配子间有8×4=32种结合方式。‎ ‎ (3)基因型类型的问题 如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基因型?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 2Aa:laa)};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 2Cc:1cc); 因而AaBbcc×AaBBCc后代中有3×2×3=18种基因型 ‎ (4)表现型类型的问题 ‎ 如AaBbcc×AabbCc,其杂交后代可能有多少种表现型? 可分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有2种表现型;Bb×bb――后代有2种表现型;Cc×Cc――后代有2种表现型, 所以AaBbcc×AabbCc后代中有2×2×2=8种表现型 ‎ (5)某种配子占所有配子的比例的问题 ‎ 如:AaBbCc产生ABc配子的概率是多少? A产生A配子的概率是1/2; Bb产生B配子的概率是1/2; Cc产生c配子的概率是1/2, 所以,产ABc配子的概率是1/2×1/2×1/2×=1/8‎ ‎ (6)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相交,子代个别基因型(或表现型)所占比例的问题。‎ ‎ I.求子代个别基因型所占的比例:先让两亲本中对应的各对基因单独相交,求出该个别基因型中相应组(对)基因出现的概率,得出的各个概率的乘积就是要求的个别基因型出现的整体概率。‎ ‎ 如:AaBbC×AABbCc.其杂交后代中AaBC占的比例是多少?可分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Aa的概率是1/2; Bb× Bb—后代Bb的概率是1/2; Cc×Cc—后代CC的概率是1/4; 所以杂交后代中AaBbcc的概率是及1/2×1/2×1/4=1/16‎ ‎ II.求子代个别表现型所占的比例:先让双亲中相对应的基因组(对)相杂交,求出所求表现型中相应性状出现的概率,各个概率的乘积就是要求的表现型整体出现的概率。‎ ‎ 如:AaBbcc×‎ AaBbCc.其杂合后代中三对相对性状都为显性的概率是多少?可分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表现显性的概率为3/4;Bb×Bb—后代表现显性的概率为3/4;Cc×Cc-后代表现显性的概率为3/4;所以后代三对相对性状都为显性性状的概率是3/4×3/4×3/4=27/64.‎ ‎ 多对基因的杂合体自交产生子代的情况 ‎ 生物的性状是多种多样的,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也多种多样,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F1有n对等位基因),归纳如下:‎ ‎ F1配子种类 2 n  ‎ ‎ F1配子组合数 4 n  ‎ ‎ F2基因型 3n  ‎ ‎ F2表现型 2 n ‎ F2纯合子之比 (1/2)n  ‎ ‎ F2杂合子之比 1—(1/2)n ‎ ‎ F2基因型之比 (1:2:1)n ‎ F2表现型之比 (3:1)n ‎ 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思路 ‎ 1.基因型与表现型的互推。‎ ‎ (1)隐性纯合突破法,出现隐性性状就可以直接写出基因型.再根据受精作用原理和亲代表现型,即可求出基因型。‎ ‎ (2)分解综合法.先就一对相对性状或等位基因考虑.再把它们组合在起。‎ ‎ (3)根据后代分离比直接推知:‎ ‎ 9:3:3:1→YyRr×YyR ‎ 1:1:1:1→YyR×yyrr[来源:Zxxk.Com]‎ ‎ 3:1:3:1→YyRr×Yyrr或YyRr×yyRr 名师点睛 ‎   ‎ ‎5.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独立遗传。用纯合德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 )‎ ‎ A.1/8 B.3/‎8 ‎ C.1/16 D.3/16‎ ‎ 答案:B ‎ 解析:设抗病基因为A,感病为a,无芒为B ,则有芒为b。依题意,亲本为AABB和aabb,F1为AaBb,F2有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拔掉所有有芒植株后,剩下的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Aabb,1/4AAbb,1/4aabb,剩下的植株套袋,即让其自交,则理论上F3中感病植株为1/2×1/4(Aabb自交得1/4 aabb)+1/4(aabb)=3/8。故选B。‎ ‎31.(20分)大豆是两性花植物。下面是大豆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 ‎ (1)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合 母本 父本 F1的表现型及植株数 一 子叶深绿不抗病 子叶浅绿抗病 子叶深绿抗病220株;子叶浅绿抗病217株 二 子叶深绿不抗病 子叶浅绿抗病 子叶深绿抗病110株;子叶深绿不抗病109株;‎ 子叶浅绿抗病108株;子叶浅绿不抗病113株 ‎ ①组合一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组合二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来源:Z。xx。k.Com]‎ ‎ ②用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表现型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 ‎ ③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 ‎ ④将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的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再将这些植株的叶肉细胞制成不同的原生质体。如要得到子叶深绿抗病植株,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基因型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 ‎ ⑤请选用表中植物材料设计一个杂交育种方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材料。‎ ‎ (2)有人试图利用细菌的抗病毒基因对不抗病大豆进行遗传改良,以获得抗病大豆品种。‎ ‎①构建含外源抗病毒基因的重组DNA分子时,使用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转基因大豆遗传改良成功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的检测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有人发现了一种受细胞质基因控制的大豆芽黄突变体(其幼苗叶片明显黄化,长大后与正常绿色植株无差异)。请你以该芽黄突变体和正常绿色植株为材料,用杂交实验的方法,验证芽黄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 ‎ 答案:‎ ‎ (1)①BbRR BbRr ‎ ‎ ②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浅绿不抗病 3∶1∶6∶2‎ ‎ ③80% ‎ ‎ ④BR与BR、BR与Br ‎ ‎ ⑤用组合一的父本植株自交,在子代中选出子叶深绿类型即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材料。‎ ‎ (2)①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 ‎ ②培育的植株具有病毒抗体 用病毒分别感染转基因大豆植株和不抗病植株,观察比较植株的抗病性 ‎ ‎ (3)‎ ‎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如下:‎ ‎ 1.亲子代基因的判断及比例概率的计算 ‎ 2.育种方案的设计 ‎ 3.基因工程的相关问题 ‎ 4.实验设计验证问题 ‎ 1.亲子代基因的判断及比例概率的计算 ‎ 第①题中有表格中提供的杂交的结果以及题目中关于性状基因的描述,不难推断出组合一中父本的基因型是BbRR,组合二中父本的基因型是BbRr;第②题,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BbRr)植株自交 ‎ 结果如下:B_R_ ——其中有3/16BBR_(深绿抗病)和3/8BbR_ (浅绿抗病)‎ ‎ B_rr ——其中有1/16BBrr(深绿不抗病)和1/8Bbrr(浅绿不抗病)‎ ‎ bbR_ (死) ‎ ‎ bbrr(死)‎ ‎ 所以出现了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浅绿不抗病 3:1:6:2 的性状分离比; 第③题中 BB×Bb ‎ 1/2BB 1/2Bb 随机交配的结果如下:1/2BB×1/2BB 1/4BB ‎ 1/2Bb×1/2B b 1/16BB 1/8Bb 1/16bb(死)‎ ‎ 1/2BB(♀)×1/2Bb(♂) 1/8BB 1/8Bb ‎1/2BB(♂)×1/2Bb(♀) 1/8BB 1/8Bb ‎ 所以后代中F2成熟群体中有9/16BB 6/16Bb (1/16bb死),即二者的比值为3:2[来源:学#科#网Z#X#X#K]‎ ‎ 所以在成活的个体中有3/5BB 、2/5Bb,计算B基因频率=3/5+2/5×1/2=4/5=80%;‎ ‎ 2.育种方案的设计 ‎ 第④题中欲获得子叶深绿抗病(BBR_)植株,则需要BR与BR、BR与Br 的单倍体植株的原生质体融合;第⑤题考察了杂交育种方案的设计,要求选用表中植物材料设计获得BBRR的植株,最短的时间内可用组合一的父本植株自交,在子代中选出子叶深绿类型即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材料。‎ ‎ 3.基因工程的相关问题 ‎ 第(2)题中考察了基因工程用到的工具酶,以及目的基因是否表达的检测问题。在基因工程中用到的酶有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欲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可用病毒分别感染转基因大豆植株和不抗病植株,观察比较植株的抗病性。‎ ‎ 4.实验设计验证问题 ‎ 本题要求验证芽黄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首先明确细胞质遗传属于母系遗传,即如果母本出现芽黄性状,则子代全出现芽黄性状,这样可以通过芽黄突变体和正常绿色植株进行正反交实验来验证芽黄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 ‎29.(18分)‎ ‎ 鸭蛋蛋壳的颜色主要有青色和白色两种。金定鸭产青色蛋,康贝尔鸭产白色蛋。为研究蛋壳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利用这两个鸭群做了五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组合[来源:学_科_网]‎ 第1组[来源:Zxxk.Com]‎ 第2组 第3组[来源:Z+xx+k.Com]‎ 第4组[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 第5组 康贝尔鸭♀×金定鸭♂‎ 金定鸭♀×康贝尔鸭♂‎ 第1组的F1自交 第2组的F1自交 第2组的F1♀×康贝尔鸭♂‎ 后代所产蛋(颜色及数目)‎ 青色(枚)‎ ‎26178‎ ‎7628‎ ‎2940‎ ‎2730‎ ‎1754‎ 白色(枚)‎ ‎109‎ ‎58‎ ‎1050‎ ‎918‎ ‎1648‎ ‎ 请回答问题:‎ ‎ (1)根据第1、2、3、4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鸭蛋壳的_________色是显性性状。‎ ‎ (2)第3、4组的后代均表现出_________现象,比例都接近_________。‎ ‎ (3)第5组实验结果显示后代产青色蛋的概率接近_________,该杂交称为___________,用于检验__________。‎ ‎ (4)第1、2组的少数后代产白色蛋,说明双亲中的_____________鸭群混有杂合子。‎ ‎ (5)运用_____________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鸭蛋壳颜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________定律。‎ ‎ 答案:‎ ‎ (1)青 ‎ (2)性状分离 3∶1‎ ‎ (3)1/2 测交 F1相关的基因组成 ‎ (4)金定 ‎ (5)统计学 基因分离 ‎ 解析:(1)(2)第1组和第2组中康贝尔鸭和金定鸭杂交,不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后代所产蛋颜色几乎为青色。第3组和第4组为F1自交,子代出现了不同的性状,即出现性状分离现象,且后代性状分离比 第3组︰青色︰白色=2940︰1050 ‎ ‎ 第4组︰青色︰白色=2730︰918,‎ ‎ 都接近于3︰1 。所以可以推出青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 ‎ (3)由上述分析可知康贝尔鸭(白色)是隐性纯合子,第5组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种杂交称为测交,用于检验F1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试验结果显示后代产青色蛋的概率约为1/2。‎ ‎ (4)康贝尔鸭肯定是纯合子,若亲代金定鸭均为纯合子,则所产蛋的颜色应该均为青色,不会出现白色,而第1组和第2组所产蛋的颜色有少量为白色,说明金定鸭群中混有少量杂合子。‎ ‎ (5)本实验采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知鸭蛋壳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4、单元测试题目 一、选择题 ‎1.以二倍体黄色圆粒和黄色皱粒两个品种的豌豆(2N=28)为实验材料,下列有关实验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 ( )‎ ‎ A.甲图说明该蛋白质含有两条肽链 ‎ B.乙图说明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 ‎ C.丙图说明杂交的两个亲本都是杂合子 ‎ D.丁图说明豌豆根细胞内离子浓度大小Si4+ >Ca2+ >Mg2+‎ ‎2.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 )‎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 ‎ ‎3.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元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白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4.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 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 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 ‎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 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 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 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5.已知某闭花受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F2植株开花时,拔掉所有的白花植株,假定剩余的每株F2自交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性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 )‎ ‎ A.1/4 B.1/‎6 ‎ C.1/8 D.1/16‎ ‎6.将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比例应为 ( )‎ ‎ A.1/2 B.1/‎6 ‎ C.1/32 D.1/8‎ ‎7.基因型为AaBBccDD的二倍体生物,可产生不同基因型的配子种类数是 ( )‎ ‎ A.2 B.‎4 ‎C.8 D.16‎ ‎8.用豌豆进行遗传试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 ‎ A.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 B.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 ‎ C.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 D.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 答案:C ‎9.小麦的粒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和、和和控制。和决定红色,和决定白色,R对r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与白粒杂交得,自交得,则的表现型有( )‎ ‎ A.4种 B.5种 C.9种 D.10种 ‎10.让杂合体(子)Aa连续自交三代,则第四代中杂合体所占比例为 ( )‎ ‎ A.1/4 B.1/‎8 ‎ ‎ ‎ C.1/16 D.1/32‎ ‎11.A型血色觉正常的女人曾结过两次婚,第一个丈夫的血型是B型,且色盲;第二个丈夫血型为A型,色觉正常。此妇人生的4个小孩中,属第二个丈夫的孩子是 ( )‎ ‎ A.女孩、A型血、色盲 ‎ ‎ B.男孩、O型血、色盲 ‎ C.女孩、O型血、色盲 ‎ ‎ D.女孩、B型血、色觉正常 ‎12.育种工作者选用野生纯台子的家兔,进行右图所示杂交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 ‎ A.家兔的体色是由一对基因决定的 ‎ B.控制家兔体色的基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 C.灰色家兔中基因型有3种 ‎ D.表现型为白色的家兔中,与亲本基因型 相同的占1/4‎ ‎13.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 A.水稻早熟和晚熟 ‎ ‎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 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 ‎ ‎ 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1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 ‎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 ‎ B.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 ‎ C.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 ‎ ‎ 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15.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某个体杂交后代的比例是1:1:1:1,则某个体的基因型是( )‎ ‎ A.Aabb B.AABb ‎ ‎ C.AaBb D.aabb ‎16.两个遗传性状不同的纯种玉米杂交,得到F1在生产上种植且能获得稳定产量。若种植F2产量会下降,其原因是: ( )‎ ‎ A.F2生命力下降 B.F2出现性状分离 ‎ ‎ C.F2高度不孕 D.F2发生基因突变 ‎17.已知水稻高秆(T,易倒伏)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F1中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那么F1中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所占比例为 ‎ ( )‎ ‎ A.1/16 B.1/8 ‎ ‎ C.3/16 D.3/8‎ ‎18.某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型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 亲代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株数 父本 母本 雌株 雄株 ‎1‎ 阔叶 阔叶 阔叶243‎ 阔叶119、窄叶122‎ ‎2‎ 窄叶 阔叶 阔叶83、窄叶78‎ 阔叶79、窄叶80‎ ‎3‎ 阔叶 窄叶 阔叶131‎ 窄叶127‎ ‎ 下列有关表格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 ( )‎ ‎ A.根据第1或3组实验可以确定叶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B.用第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1/4‎ ‎ C.仅根据第2组实验,无法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 ‎ D.用第2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为3:1 ‎ ‎19.若某种生物体细胞中n对同源染色体有n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相对性状都具有显隐性关系,在无变异的等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种类数、一个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数、具有相同基因型个体交配后代表现型的种类数、后代基因型的种类数依次是 ( )‎ ‎ A.2n、2n、2n、3 n B.4、2n 、2n、3 n ‎ ‎ C.2、2n、2n、3 n D.2、2n、2n、4n ‎20.某生物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A、b、C分别控制①②③三种酶的合成,在三种酶的催化下可使一种无色物质经一系列转化变为黑色素。假设该生物体内黑色素的合成必须由无色物质转化而来,如下图所示:‎ 基因C 合成 控制 酶③‎ 基因b 酶②‎ 基因A 合成 控制 酶①‎ 黑色素 物质乙 物质甲 无色物质 合成 控制 ‎ 现有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亲本杂交,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 )‎ ‎ A.1/64 B.8/‎64 ‎ C.9/64 D.27/64‎ ‎21.一对黑色绵阳交配,繁殖后代,共有后代18只,其中白色羊9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 A.该对黑色绵羊,一个亲本是杂合子,另一个是隐性纯合子。‎ ‎ B.该对黑色绵羊再生一个白色绵羊的概率是1/2.‎ ‎ C.该对绵羊的后代正好符合1:1,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 D.该对黑色绵羊亲本都是显性杂合子,白色绵羊是隐性纯合子。‎ ‎22.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和一个色盲的儿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夫妇在白化病遗传上,都是杂合子,基因型都是Aa。‎ ‎ B.该夫妇的女性个体是携带者。‎ ‎ C.该对夫妇如果再生一个孩子,换两种病的概率是1/8。‎ ‎ D.该对夫妇生一个女孩患白化病的概率是1/4。‎ ‎23.科学工作者在玉米的育种过程中发现了一粒粉红色玉米粒,把该玉米粒种植后进行自花授粉,结出了两种玉米粒,黄色的玉米粒25粒。粉红色的玉米粒可能是多少呢?( )‎ ‎ A.25粒 B.35粒 C.100粒 D.8 0粒 ‎24.把两粒黄色圆粒豌豆,分别种植。第一粒种植成熟后结了15粒豌豆,其中2粒是绿色皱粒豌豆。另一粒豌豆种植成熟后共结了20粒豌豆,其中有5粒豌豆是黄色皱粒豌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第一粒豌豆结的豌豆中,没有黄色圆粒豌豆出现。‎ ‎ B.第一粒豌豆节的豌豆中,黄色皱粒豌豆可能有3粒左右。‎ ‎ C.第二粒豌豆结的豌豆中,其余十五粒豌豆都是黄色圆粒豌豆。‎ ‎ D.第二粒豌豆节的豌豆中,一定不会出现绿色皱粒豌豆。‎ ‎25.已知玉米的种皮黄色对白色玉米粒是显性,胚乳紫色对白色是显性。现有种皮黄色胚乳紫色和白色种皮胚乳紫色的玉米种植后,进行杂交。所结玉米粒共有102粒,其中种皮黄色胚乳白色49粒,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亲本黄色种皮胚乳紫色玉米粒是杂合子,亲本白色种皮胚乳紫色玉米粒是杂合子。‎ ‎ B.亲本黄色种皮胚乳紫色玉米粒是杂合子,亲本白色种皮胚乳紫色玉米粒是纯合子。‎ ‎ C.亲本黄色种皮胚乳紫色玉米粒是纯合子,亲本白色种皮胚乳紫色玉米粒是杂合子。‎ ‎ D.亲本黄色种皮胚乳紫色玉米粒是纯合子,亲本白色种皮胚乳紫色玉米粒是纯合子。‎ ‎26.假定等位基因A和a,B和b是独立分配的,且A对a,B对b为显性,则基因型AABb亲本自交后代中,出现亲本没有的新性状占 ( )‎ ‎ A.0 B.3/‎8 ‎C.1/12 D.1/4‎ ‎27.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的。左表为A型和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及其决定基因,右图为某家庭的血型遗传图谱。‎ 血型 A 红细胞裂面A抗原 有 抗原决定基因 ‎(显性)‎ O 无 ‎(隐性)‎ ‎ 据图表回答问题:‎ ‎ (1)控制人血型的基因位于________(常/性)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 ‎ ‎ ‎(2)母婴血型不合易引起新生儿溶血症。原因是在母亲妊娠期间,胎儿红细胞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剌激母体产生新的血型抗体。该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可引起红细胞破裂。因个体差异,母体产生的血型抗体量及进入胎儿体内的量不同,当胎儿体内的抗体达到一定量时,导致较多红细胞破裂,表现为新生儿溶血症。‎ ‎ ①II-1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该病的抗原是____________________。母婴血型不合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 ②II-2的溶血症状较II-1严重。原因是第一胎后,母体已产生___________,当相同抗原再次剌激时,母体快速产生大量血型抗体,引起II-2溶血加重。‎ ‎③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可直接吸收母乳蛋白。当溶血症新生儿哺母乳后,病情加重,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若II-4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其基因型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28.(22分)“假说—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结论的科学方法。‎ ‎ (1)孟德尔以黄色圆粒纯种豌豆和绿色皱粒纯种豌豆做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杂交、F1自交、F1测交的实验,按照“假说—演绎”法(即分析现象—提出假说—检验假说—得出结论),最后得出了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 ‎ ①用于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是_________。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组合类型有9种;F2代的性状表现为4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数量比为9∶3∶3∶l。‎ ‎ ②根据假说的“演绎”过程是:若上述假说成立,则_____________。‎ ‎③在检验假说阶段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 ‎ (2)果蝇体表硬而长的毛称为刚毛,一个自然繁殖 的直刚毛果蝇种群中,偶然出现了一只卷刚毛 雄果蝇。已知直刚毛和卷刚毛是受等位基因A 和a控制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只雄果蝇的卷刚毛性状是如何产生和遗传 的呢?有一种假说认为这是亲代生殖细胞中X 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请你尝试再 写出两种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这只卷刚毛雄果蝇与直刚毛雌果蝇杂交,‎ F1全部是直刚毛,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直刚毛雌果蝇∶直刚毛雄果蝇∶卷刚毛雄果蝇=2∶1∶1,此时最合理的假说是______。‎ ‎ ③为验证②中的假说,某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杂交试验。该实验及现象是否能够验证第②小题中提出的假说?请说明理由。‎ ‎ ④若为你提供以下一些纯合的果蝇作为材料:直刚毛雌果蝇、直刚毛雄果蝇、卷刚毛雌果蝇、卷刚毛雄果蝇,请你也来设计一个杂交试验,以验证第②小题中提出的假说,并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方案:_________。(只要求写出杂交亲本的表现型)。‎ ‎ 预测结果:____________。‎ ‎29.(18分)回答下列有关遗传问题:‎ ‎ I.葫芦科中一种称为喷瓜的植物,其果皮深色(B)对浅色(b)是显性,而其性别是由3个复等位基因、、决定的,对为显性',对为显性。它们的性别表现与基因型如右表所示:‎ ‎ (1)由上表可知,决定雄性、两性、雌性植株的基因依次是:________。‎ ‎ (2)请解释雄性植株中不存在纯合体的原因? ________。‎ ‎ (3)若将雌雄同株的四倍体浅色喷瓜和雌雄同株的纯合二倍体深色喷瓜间行种植,收获四倍体植株上所结的种子,若从细胞染色体组的角度预测这些种子播种后发育成的 植株会有________种类型。能否从果皮颜色直接判断出这些植株的类型? ________ (请用遗传图解解释,并作简要说明。决定雌雄的基因不需要写出) ‎ ‎ Ⅱ.在一群体型一直较正常的牛群中出现了一头矮生雄牛,某研究小组在讨论该矮生雄牛形成原因时,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 观点一:种群中某一个体产生了隐性突变,该突变基因随着个体间的交配,在群体中得以扩散,矮生基因携带者交配后发生性状分离产生该矮生雄牛。‎ ‎ 观点二:由于非遗传因素(如饲养条件)的因素引起的。‎ ‎ 观点三:________。‎ ‎ 请你设计一个杂交试验,根据子一代杂交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说明:若是遗传因素,则这一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 (1)杂交试验方案________,在正常的饲养条件下,观察子代的表现。‎ ‎ (2)杂交结果及结论:‎ ‎ ①若子代出现________情况,则观点一正确。‎ ‎ ②若子代出现________情况,则观点二正确。‎ ‎ ③若子代出现________情况,则观点三正确。‎ ‎30.(13分)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生化机制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 B(位于1号染色体)‎ 白色素 黄色锦葵色素 ‎(前体物)‎ 抑制 A(位于3号染色体)‎ 报春花花色遗传的生化机制 ‎ (1)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 ‎ (2)现有AABB、aaBB和aabb三个纯种白色报春花品种,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色品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程序:‎ ‎ Ⅰ.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 Ⅱ.F1种子种下得Fl植株,F1随机交配得F2种子;‎ ‎ Ⅲ.F2种子种下得F2植株,F2自交,然后选择开黄色花植株的种子混合留种;‎ ‎ Ⅳ.重复步骤Ⅲ若干代,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 ‎ (3)根据上述程序,回答相关问题:‎ ‎①F1植株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报春花的雌蕊和雄蕊不等长,自然状态下可以进行异花传粉。为了让F2自交,应该怎样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F2植株中开黄花的占_________________,在这些开黄花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黄色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请你在原方案的基础上补充设计一个新的方案,以缩短培育年限_________。‎ ‎31.遗传学的研究知道,家兔的毛色是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其中,基因A决定黑色素的形成;基因B决定黑色素毛皮内的分散(黑色素的分散决定了灰色性状的出现);没有黑色素的存在,就谈不上黑色素的分散。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选用野生纯合子的家兔进行了如下图的杂交实验:‎ ‎ P 灰色×白色 ‎ ↓‎ ‎ F1 灰色 ‎ ↓ 自交(同代基因型相同的异性个体相交)‎ ‎ F2 灰色 黑色 白色 ‎ 9 : 3 : 4‎ ‎ 请分析上述杂交实验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 (1)控制家兔毛色的两对基因在遗传方式上___________(符合、不完全符合、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表现型为灰色的家兔中基因型最多有_________种;表现型为黑色的家兔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 (3)在F2表现型为白色的家兔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________;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中杂合子占_______________。‎ ‎ (4)育种时,常选用某些野生纯合的黑毛家兔与野生纯合白兔进行杂交,在其后代中,有可能得到灰毛兔,请试用遗传图解并简要说明原因?‎ ‎32.Ⅰ.果蝇是非常小的蝇类,右图是科学家对果蝇正常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测序结果。请据图回答:‎ ‎ (1)根据图1,控制黄身和朱红眼的两个基因在形成配子 时,___________(能或不能)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果蝇体内的图1染色体上所呈现的基因,不一定能在 后代中全部表达,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 ‎ (3)与图1相比,图2发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_______。‎ ‎ Ⅱ.雕鸮(鹰类)的控制颜色(用A、a表示)和斑纹(用B、b表示)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其中有一对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已知绿色条纹雕鸮与黄色无纹雕鸮交配,F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比例为1:1。当F1的绿色无纹雕鸮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l。‎ ‎ 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 (1)写出亲代到F1代的遗传图解。 ‎ ‎ (2)F1的绿色无纹雕鸮彼此交配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3.育种学家根据未来市场的需求,制定出小麦的育种目标(略),并根据育种目标选择了具有n对相对性状(假设相应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差异的甲、乙两品种作亲本。育种程序如图所示。‎ ‎ ‎ ‎ ‎ ‎ ‎ ‎ (1)已知小麦的无芒(aa)、白粒(bb)这隐性,请以遗传图解的形式阐述有芒红粒(AaBb)与有芒白粒(Aabb)小麦杂交的过程及结果。‎ ‎ (2)若甲品种的性状为纯种高杆(D),抗锈病(T)小麦。乙品种的性状为纯种矮杆(d),易感病(t)小麦。则如图所示F2中选出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纯合子占_________,若让该性状个体再自交,则子代中符合要求的纯合子占_____。 ‎ ‎ (3)从图中育种过程可知,优良品种的获得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而得以进化,其实质是____________。‎ ‎ (4)单倍体育种与图所示育种方式相比具有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秋水仙素可以使单倍体转变成正常植株,其具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 (5)人们发现,F1(杂种)的长势远远优于双亲。若育种对象为马铃薯,则可以F1的块茎直接繁殖用于生产,此繁殖方式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 ‎ (6)诱变育种也是获得新品种的重要途径,人工诱变与自然突变相比,突出的特点是___。‎ ‎34.果蝇繁殖力强、易饲养,是一种良好的遗传学研究材料。实验室一个小组发现了1只灰体残翅(未交配过的雌果蝇),另一小组发现了1只黑体长翅雄果蝇。两个小组将这2只果蝇进行下述实验来解决有关问题。‎ ‎ 实验步骤:‎ ‎ ①把灰体残翅雌果蝇和黑体长翅雄果蝇放入同一容器中培养,使其交配并产生足够的后代F1。‎ ‎ ②F1成熟后观察雌雄果蝇的性状,发现全是灰体长翅。‎ ‎ ③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F2,观察其性状并记录结果。 ‎ ‎ ④统计分析F2的各种表现型及其比例。‎ ‎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 (1)若已知控制黑体、灰体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中,能否通过预测F2黑体、灰体的性状表现来推断控制黑体、灰体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简要说明理由。 ‎ ‎ (2)若F2中有出现黑体、残翅果蝇,且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何利用该黑体、残翅果蝇来确定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要求:写出杂交方法,并通过预测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并作出相应分析和结论)‎ ‎35.小麦是自花传粉植物。在种植白色籽粒小麦的田间偶然发现有一株小麦所结籽粒为红色。研究表明红色籽粒小麦是由种皮中色素所引起的。第二年将该小麦的800多颗红色籽粒播种后,有600多株发育成熟,其中有160多株结白色籽粒,其余仍结红色籽粒。(答题中基因型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 ‎ (1)最初产生结红色籽粒植株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红色籽粒中胚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 (2)若要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红色籽粒小麦品种,具体步骤是:将最初得到的红色籽粒播种后,取_______进行离体培养, 待得到___________,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后,培养至成熟;得到的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待____________时,选________籽粒留种。‎ ‎ (3)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方法能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红色籽粒小麦品种,写出简单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河北衡水中学三模试卷,31)Ⅰ.某自花传粉植物灰种皮(Y)对白种皮(y)为显性,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当花粉含AB基因时不能萌发长出花粉管。请回答:‎ ‎ (1)如果只考虑种皮颜色的遗传:将基因型为的植株自交所结全部种子播种共得15株植株,其中有10株结灰色种子共300粒,有5株结白色种子共100粒,则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与孟德尔定律预期分离比____________(填相符或不相符),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如果只考虑茎的颜色和抗病性状的遗传:让基因型为的植株和的植株相互受粉,正交和反交产生的子代性状分离比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用基因型为的植株作材料,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育种方法获得基因型为 的紫茎抗病植株。‎ ‎37.(山东省威海市2009届高三高考模拟,27 )下图表示某研究所利用具有优良性状的二倍体植株A(AaBb)作为实验材料繁育植株B、C、D的途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 (1)通过途径1、2获得植株B、C的过程中都应用了一种生物技术,该技术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要想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应采用途径_________来繁育植株;假如植株A叶肉细胞中某个基因中的碱基T被替换成A,这种改变只能通过途径_______传递给后代。‎ ‎ (3)植株B和植株C不能直接杂交产生后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植株B和植株C在幼苗时期分别用秋水仙素诱导处理,形成植株E、F,E、F杂交产生的后代为_________倍体。‎ ‎ (4)植株D与植株C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____;假如植株D与植株C表现型相同,则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___。‎ ‎ (5)已知植株A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核基因控制),现有通过途径1获得的植株B幼苗若干(既有高茎,也有矮茎)。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高茎与矮茎的显隐性关系。(要求用图解表示并加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参考答案 ‎1—5:DADDB 6—10:DACBB 11—15:BDDDD 16—20:CADCC ‎21—26:DCDBAD ‎27.(1)常 若IA在X染色体上,女孩应全部为A型血,若IA在Y染色体上,女孩应全部为O型血。‎ ‎ (2)①胎儿红细胞表面A抗原 不一定 ‎ ②记忆细胞 ‎ ③母乳中含有(引起溶血症的)血型抗体 ‎28.(1)①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 ②F2代的性状表现为4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数量比为9∶3∶3∶l ‎ ③F1测交的实验,‎ ‎ (2)①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隐性突变亲代生殖细胞中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或:环境影响了基因的表达)‎ ‎ ②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隐性突变 ‎ ③(6分)能(1分)‎ ‎ 理由:由②的F1结果可知卷刚毛为隐性突变,F1的直刚毛果蝇有卷毛基因a。(1分)‎ ‎ 如果a位于X染色体上,则F1雌果蝇为XAXa,与卷刚毛雄果蝇(XaY)测交,子代有等比例的直刚毛雌果蝇、直刚毛雄果蝇、卷刚毛雌果蝇、卷刚毛雄果蝇四种;(2分)‎ ‎ 如果a不是位于X上而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雌果蝇为Aa,与卷刚毛雄果蝇(aa)测交,子代果蝇只有直刚毛和卷刚毛两种类型,且与性别无关(或:子代雌、雄果蝇中均有直刚毛和卷刚毛两种)。(2分)‎ ‎ ④卷刚毛雌果蝇与直刚毛雄果蝇杂交     子代为直刚毛雌果蝇、卷刚毛雄果蝇 ‎29.I.(8分 (1)、、(2分)‎ ‎ (2)因为该物种雌性个体和两性个体均不可能产的雌配子(2分)‎ ‎ (3)(4) 2 能 ‎ 简要说明:若四倍题(bbbb)自交,则子代为bbbb,所结果皮为浅色;若四倍题(bbbb)作母本,二倍体(BB)作母本,则子代为Bbb,所结果皮为深色,所以深色果皮的为三倍体,浅色果皮的为四倍题。‎ ‎ II.观点三:是由于显性突变的直接结果。‎ ‎ (1)让该矮生雄牛与该群体中的多头正常雌牛交配 ‎ (2)①正常牛与矮牛,且数量上正常牛明显多于矮牛 ‎ ②全为正常牛 ‎ ③正常牛与矮牛,且数量上无显著差异 ‎30.‎ ‎ (1)AAbb或Aabb ‎ ‎ (2)I.AABB和aabb ‎ ‎ (3)①A和a、B和b分别位于3号和l号染色体上 ,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20090121‎ ‎②从花蕾期开始套袋直到受精结束。(答出套袋即可) ‎ ‎ ③3/16( 1/2 ‎ ‎ ④(2分。任写一个方案,答对其它合理方案也给分。)‎ ‎ 方案一:对F2中开黄花植株分开留种和播种,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的即为纯种。‎ ‎ 方案二:取F1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成熟后开黄花的植株即为纯种。‎ ‎ 方案三:对F2中开黄花的植株进行测交,判断是否纯合,对纯合的进行标记,下一年再留种。‎ ‎31.(1)符合 ‎ 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 ‎ (2)4种 AAbb (3)1/4 2/3 ‎ ‎ (4)‎ ‎ P AAbb × aaBB ‎ 黑色 ↓ 白色 ‎ F1 AaBb ‎ 灰色 ‎ 说明:如果黑色基因型为AAbb的家兔,与白色基因型为aaBB的家兔进行杂交,后代中可出现灰色兔 ‎32.‎ ‎ (1)不能 ‎ ‎ 控制黄色和朱红眼的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 ‎ (2)①当出现杂合子时,隐性基因不能表达 ②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③基因的表达与环境有关 ‎ ‎ (3)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片段倒置或倒位)( ‎ Ⅱ.(1) (4分)‎ ‎ (2)AABB、AABb、AAbb ‎ ‎33.(1)遗传图解见答案图1 ‎ ‎ ‎ ‎ ‎ ‎ (2)1/3 1/2 ‎ ‎ (3)基因重组(或变异);人工选择(或选择);基因频率改变。 ‎ ‎ (4)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 ;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 ‎ (5)可以保持亲本的性状 ‎ ‎ (6)突变的频率大大提高 ‎ ‎34.(1)能 ‎ 图解: ‎ ‎ 若F2代中雌果蝇全为灰体,雄果蝇既有灰体、又有黑体,则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若灰体与黑体的性状与性别无关,则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 ‎ ‎ (2)选F1代果蝇与该异性黑体、残翅果蝇杂交。 ‎ ‎ 若后代中如出现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体长翅:黑体残翅=1:1:1:1,则说明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 ‎ 若后代中无上述四种性状或比例不为1:1:1:1,则说明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 ‎35.(1)基因突变 AA、Aa、aa ‎ (2)花药 单倍体幼苗 AA或aa 籽粒成熟(结种子、结果实) 红色 ‎ (3)自交 把该红色籽粒小麦的种子种植后,让其自交,单独保存每一株所结的红色种子,淘汰白色籽粒,第二年种植后再让其自交,不出现性状分离者即为能稳定遗传的红色籽粒。(图解也可)‎ ‎36.Ⅰ.(1)不相符 子代样本数量太少 ‎ (2)①不相同 AaBb的植株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花粉不能萌发长出花粉管(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影响子代的性状分离 ‎ ‎ (3)单倍体 ‎37.(1) 细胞的全能性 ‎ ‎ (2)1 2 ‎ ‎ (3)植株B为单倍体,高度不育(或植株B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 ‎ ‎ (4)9/16 4/9 ‎ ‎ (5)‎ ‎ 方案一: 高茎植株B(单倍体) _矮茎植株B(单倍体) ‎ ‎ 秋水仙素处理 秋水仙素处理 ‎ ‎ 高茎(纯合二倍体) × 矮茎(纯合二倍体) ‎ ‎ ‎ ‎ 子代(所显示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 ‎ 方案二:‎ ‎ _高茎植株B细胞____ 矮茎植株B细胞____‎ ‎ 细胞融合 ‎ 杂种细胞(筛选出合适的细胞)‎ ‎ 植物组织培养 ‎ ‎ ‎ 杂种植株(所显示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