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地理全国卷1、2 12页

  • 851.50 KB
  • 2021-05-14 发布

2016高考地理全国卷1、2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 试题类型:‎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产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 企业竞争加剧 ‎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 ‎ ‎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 ‎5.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 ‎6.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市用地结构  ‎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 ‎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图2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 ‎10.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 常绿阔叶林带 ‎ ‎11.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 地表径流量较小 ‎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 ‎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温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图5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6分) ‎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8分) ‎ ‎(3)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6分)‎ ‎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4分) ‎ 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 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 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图6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6分) ‎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8分) ‎ ‎(3)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6分)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4分) 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学科&网 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图6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 ‎ ‎(1)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 ‎ ‎(2)分析勘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10分) ‎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6分)‎ 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2.【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 莫干山近年以“民宿”开发而蜚声中外,“民宿”是指利用农民空闲房屋,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乡野休闲、养生的新型酒店模式。莫干山民宿旅游起步于2007年,受政府政策鼓励,逐步形成了以吸引高消费人群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某民宿经营者说:“目前来乡里居住及游玩的多数来自大城市,以家庭及情侣为主,他们不仅来吃农家饭,还喜欢和我们聊天,喜欢下田上山体验农活。”2015年,莫干山已有民宿200多家,年营业收入达1.7亿元,图7示意莫干山的位置。 ‎ 分析莫干山名宿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 ‎43.【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 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伸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爆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 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图8)。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卷1)‎ 地理试题答案 选择题 ‎ ‎1.D   2.A     3.C   4.A   5.B   6.D   7.C   8.B   9.D    10.A    11.C ‎ 非选择题 ‎ 36. ‎ ‎(1) 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少),(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 ‎(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 ‎(3)(茉莉花茶生产应接近茉莉花产地。)横县茉莉花生产规模大,花源供应充足且品质佳;县城交通便利,便于收集茉莉花(蕾);县城基础设施较好,便于生产组织。(离南宁市较近,便于产品销售。) ‎ ‎(4)问题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现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学科&网 问题②:加强茉莉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科研投入,确保茉莉花茶的品牌优势;加大茉莉花茶其他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扩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 ‎37.(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 ‎(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 ‎(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机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 ‎42.莫干山高质量的民宿旅游产品迎合了高消费人群回归自然,体验乡野田园生活的心理需求;长三角高消费人群规模大;莫干山与主要客源地距离适中,靠近主要交通线,交通便捷;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 ‎ ‎43.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44.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深度解析 第Ⅰ卷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 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1~2题。 ‎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 ‎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 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 ‎2. 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 ‎ A. 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  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 C. 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  投入更少,生产成品更低 ‎ ‎【答案】 1. B  2.C ‎【解读】本题组以庄园农业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产业活动区位因素分析评价能力、对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对城乡一体化等新生问题的了解情况,考查学生对地理新概念的理解能力以及解读图文材料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第1题:关于庄园经济的概念的理解及该县现代茶园的建成条件(试题设计情景——“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 )的题设情景的运用是解题的关键。由此不难得出知名品牌的农产品对发展庄园经济的极端重要性,即可确定B项正确。另外,交通、劳动力条件可以成为有利条件却不能成为前提条件,而高精尖技术则与装呀UN紧急无必然联系。第2题:结合该县“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的典型个案来理解题意。与传统的茶园局限于茶叶本身生产、加工、销售的经营特点相比,现代茶园内涵更为丰富,产品更多,效益更高的突出优势就很明显。故本题C项目正确。‎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  A. 市场规模     B. 劳动力成本       C. 原材料成本       D. 技术水平 ‎ ‎4..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  A. 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 基础设施水平高 ‎ ‎5.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 ‎【答案】 3.B  4.A  5.D ‎ ‎【试题解读】 本题组主要考查考生对区域经济联系、区域合作以及产业转移原理的理解,考查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综合分析、评价的能力。第3题:家电组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国家与日本相劳动分工比,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明显这是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向东亚、东南亚转移的主要因素。第4题: 影响日本产业转移的经济因素,除劳动力成本外,开拓海外市场是重要考虑,在题目所给的几项因素中,市场规模大是中国相对越南最突出的比较优势。第5题:本题重点考查中国制造业、加工业未来的方向。产业转移本质上讲是国际生产力要素的再分配和国际劳动分工的调整,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是中国家电产业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实现战略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 ‎ ‎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6~8题。 ‎ ‎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   A. 大气温度          B .降水量         C. 积雪厚度         D. 植被覆盖度 ‎ ‎7. 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 年降水量最少     B. 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 冬季风力最大 ‎ ‎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   A. 蒸腾加剧     B. 低温更低        C. 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 ‎【答案】 6.C    7.D    8.C ‎ ‎【试题解读】 本题组以全球气候变化对高山地带自然环境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尤其对地理思维能力考查的力度较大,而能否从解读题目所给材料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所在。第6题:注意题目材料,“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再用排除法思考,大气温度、降水和植被覆盖度等现象与海拔均有密切关系,故可排除A、B、D项目。在高山地带已经足够寒冷,融雪过程有限,积雪厚度与气温,(也就是与海拔)关系不大,而与坡度大小即重力因素密切相关,即缓坡地带更利于雪的堆积,所以C项正确。第7题:冻害主要与低温状况有关,极端低温与冬季风影响密切相关,长白山西北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纬度也高,更接近冬季风的源地,所以因受冬季风的影响更大而冻害高,故C项正确。第8题:在高山苔原带,气温很低,大量积雪的存在对保护植物免收冻害有保护作用,由于气候变暖,该地带的降雪期推后,雪期前后的强降温危害加大,所以这里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 ‎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 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9~11题。 ‎ ‎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   A. 1~3月   B. 3~6月     C. 6~9月    D. 9~12月 ‎ ‎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 河床展宽 ‎ ‎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 【答案】9.D  10.B   11.A ‎ ‎【试题解读】 本题组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河流下游河床地貌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条件下河流径流与海洋潮流的相互作用的分析入手,考虑河床地貌发展的规律,进而来考查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9题:注意利用题目材料 “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 ‎。河床甲断面最低,表明该形态形成于一年中河床冲刷程度最严重的时期,也就是汛期即将结束的季节,至乙河床断面出现,说明已处在枯水期,经历了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的阶段,再考虑到位于浙江东部,可推知D选项正确。第10题:当地位于季风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修水库前,从季节变化看,汛期河床冲刷、枯水期河床堆积,断面呈现交替变化,但从长期看河床因堆积与冲刷的平衡而相对稳定。水库建成后,汛期洪水得到调蓄,洪峰带来的河床冲刷明显减弱,而枯水期则因难以存在大的洪峰,对潮汐带来泥沙的堆积作用影响不大,这样原来的冲淤平衡被打破,下游河道变化以淤积为主,所以本题B选项正确。第11题:本题应结合9、10题从整体上考虑,水库修建后,下游河道淤积严重,对防汛、航运不利,而泥沙主要由潮流在海洋带来。所以在河口建立水闸,就能有效切断潮流带来泥沙进入下游河道的途径。起到下游河道防淤、减淤的作用,本题A选项正确。 ‎ 第Ⅱ卷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 ‎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发过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图4示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9分) ‎ ‎   【答案】罗讷河上游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有一定春汛,夏季为丰水季节(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 ‎(2)表1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1。   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5分) ‎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 答案】①防洪、改善航运条件 ② 改善航运条件 发电 土地开发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4分) ‎ ‎【答案】因为罗纳河流域跨多个行政区,有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需要协调;从河流流域的综合治理,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考虑,设立统一的机构,便于加强管理,合理规划,统筹兼顾,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考虑。   (类似于设立公司,便于利用市场机制进行流域的治理与开发,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开发。亦可适当给分) ‎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6分) ‎ ‎【答案】①可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自然状态;②通过增加湿地,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恢复河流生态系;③沿长河道可以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水污染的净化能力 ‎ ‎【试题解读】本题以罗讷河为背景材料,考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具体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流域的治理措施、河流生态的恢复等相关知识点,该题与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相似,注意地理知识地理原理的运用和地理知识的迁移。(1)该题主要考查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考查从题目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从自然角度看,河流经流量的变化与河流补给类型、流域内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结合材料和图示信息,可以知道该河上游主要在瑞士境内,由于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北部支流(索恩河)主要位于温带海洋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为主,全年降水均匀,所以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地中海沿岸支流,也以雨水补给为主,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冬季接受补给多于夏季,形成汛期,夏季为枯水期,因而流量季节变化很大。(2)该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治理措施,可通过必修三流域的综合治理与整治进行知识迁移,要利用河流水文特征的基本原理,理解整治河道,截弯取直,主要是增加河道的泄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开发河道的航运功能;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可以发电、改善航运条件,同时也利于土地资源开发。 (3)此题可以借鉴美国设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原因,从统筹管理的角度考虑。(4)可以从改善水文条件,改善河流地貌的特征,恢复濒危或特殊物种等方面分析。具体的可以从增加河流的长度,河网的密度、湿地的面积,生物的多样性及河流的生产和自净能力来分析。 ‎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 ‎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图5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 ‎                   ‎ ‎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 ‎【答案】20世纪70年代(1976年), ‎ 大熊猫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 ‎【答案】①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减少;②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 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③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 ‎【答案】合理规划进山路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走廊;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 ‎【试题解读】本题主要考查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体以陕西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环境变化为背景,考查考生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演变关系的理解,考查考生从图文资料解读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理解“范围变化”这一关键词很重要。结合图示信息分阶段分析描述即可:整体为片状—碎片状----向北、向西扩大。20世纪70年代,栖息地成片状;到80年代后期面积退缩,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栖息地面积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西、向东被扩展的趋势。(2)该题主要考查人类对生物栖息地影响的原因,材料中关键词在“采伐”二字。还要关注图中国道线路的变化信息。结合材料寻找关键信息,按上题的步骤逐一解释原因即可。植被破坏(栖息地减小)-----修建道路,栖息地被割断(碎片化)-----停止采伐天然林,面积扩大。(3)该题主要考查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要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强调生态的重要性。这个问题的关键词眼是道路建设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既要考虑合理的道路选线,又要考虑必要的工程补救措施和破坏植被的修补措施 ‎【选做题】‎ ‎42 . 篁岭(图7)是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就晒什么,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  ‎ 分析“篁岭晒秋”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的有利条件。 ‎ ‎【答案】旅游价值:篁岭晒秋是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民俗文化产品价值高;(2分)篁岭晒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体验价值、购物和农家乐开发价值等。(2分) ‎ 有利条件:(篁岭晒秋)旅游产品独特,与附近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差异明显,可以实现产品互补;(3分)接近著名旅游景点(婺源、景德镇等),客源有保障。(3分) ‎ ‎【解读】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某一地区旅游资源价值及旅游景区旅游业开发有利条件的评价分析能力。一般说,游览区游览价值可从独特性 、多样性 、质量高低、 地域组合状况 ‎ 等评价。开发条件包括游览价值 、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通达性、距客源市场的远近 、地区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力等。‎ ‎43.【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 ‎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图8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 ‎【答案】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增加河流下泄能力;(3分)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3分)修筑蓄洪(水库)工程,退耕还湖,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4分,答出其中2项即可得满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部分不得超过4分) 【解读】该题主要考查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等知 识点。防洪措施一般需要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当地地势低洼,缺少入海河道,因此通过开挖入海河道、分蓄洪工程与水库的建设等,以扩大河道泄洪量,分流、疏导和拦蓄洪水,以减轻洪水灾害。防洪非工程措施,主要内容有洪水预报、洪水警报、洪泛区管理、洪水保险、河道管理、超标准洪水防御措施,通过这些非工程措施可以避开、预防洪水侵袭,更好地发挥防洪工程的效益,以减轻洪灾损失。 ‎ ‎44.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 ‎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 ‎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 ‎【答案】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4分) ‎ 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2分)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2分)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弃品,实行分类回收。(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部分不得超过6分。) ‎ ‎【解读】 该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环境污染与措施。快递作为迅速兴起的产业,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容易忽略。这需要考生有一定的生活常识,理解快递业的运作过程,知道快递外包装主要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纸、及难以降解的胶带和塑料袋等废弃物。措施是使用环保材质的包装、减少过度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