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4.00 KB
- 2021-05-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邵东一中2019年第三次月考高一物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
A. 重力、位移、时间 B. 速度的变化、速率、质量
C. 弹力、平均速度、加速度 D. 速度的变化、路程、时间
【答案】C
【解析】
【详解】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是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是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
A.时间是标量,故A错误。
B.速率、质量是标量,故B错误。
C. 弹力、平均速度、加速度均为矢量,故C正确。
D.路程和时间是标量,故D错误。
2.某同学在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关系的实验中,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时,误把弹簧的总长度作为横坐标,然后描点作图,其他步骤都正确,则作出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误把弹簧的总长度作为横坐标,根据F=k△x,则有
F=k(L-x)
L是弹簧的总长度,而x是弹簧的原长.当不挂钩码时,无弹力,但有长度,但弹力与长度的关系是线性关系.
A.与分析不符,故A错误。
B.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
C.与分析相符,故C正确。
D.与分析不符,故D错误。
3.架在A、B
两根晾衣杆之间的均匀铁丝在夏、冬两季由于热胀冷缩的效应,铁丝呈现如图所示的两种形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夏季铁丝对晾衣杆的拉力较大
B. 冬季铁丝对晾衣杆的拉力较大
C. 夏季晾衣杆对地面的压力较大
D. 冬季晾衣杆对地面的压力较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可以将重物的重力当成合力,铁丝两端的拉力当成分力,因为当合力一定时夹角越大分力越大,故冬季铁丝对晾衣杆的拉力较大,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定的,所以正确选项为B.
4.公交车在路口转弯前,车内广播中就要播放录音:“乘客们请注意,前面车辆转弯,请拉好扶手”这样可以提醒全体乘客,特别是站着的乘客,以免车辆转弯时可能
A. 向前倾倒
B. 向后倾倒
C. 向转弯的外侧倾倒
D. 向转弯的内侧倾倒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公共汽车在到达路口前,乘客具有与汽车相同的速度,当车辆转弯时,由于惯性,乘客要保持向前的速度,这样转弯时乘客有向转弯的外侧倾倒的可能,所以播放录音主要是提醒站着的乘客拉好扶手,以免车辆转弯时可能向转弯的外侧倾倒,故C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运用惯性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能力.当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会表现出惯性现象来.
5. 如图所示,有一个质量为m的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器内注水,直到将容器刚好盛满为止,在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平力F可能不变
B. 水平力F必须逐渐增大
C. 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 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摩擦力等于容器和水的总重力,所以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故CD错误;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力F可能不变,故A正确,B错误,故选A.
考点:物体的平衡
【名师点睛】此题是关于物体的平衡问题;关键是对物体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受力分析;注意物体受到墙的摩擦力等于物体重力,物重变大、摩擦力变大,这是本题的易错点.
6.玩具汽车停在模型桥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桥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
B. 汽车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汽车不受弹力
C. 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
D. 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桥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车发生了弹性形变产生的对桥面向下的压力,选项A错误;
B.汽车也会发生形变,汽车受到桥面向上弹力,选项B错误;
CD.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选项C正确,D错误;
7.ɑ、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 在0﹣60s内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ɑ、b加速时,物体ɑ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B. 40s时,ɑ、b两物体相距最远
C. 60s时,物体ɑ在物体b后方
D. 40s时,ɑ、b两物体的速度相等,相距200m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a物体的加速度:
b物体的加速度:
知两物体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小于物体b的加速度。故A错误。
BD. 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到40s末之前a的速度一直大于b的速度,a在前方,a、b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40s之后a的速度小于b的速度,b开始追赶a物体,间距减小,所以40s末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相距最远,此时,a物体的位移为
b物体的位移为
最大间距为900m,故B正确D错误。
C. 60s末,由几何知识可知,a物体的位移为
b物体的位移为
故知60秒末,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故C错误。
8.同一物体在下列几组共点力作用下合力可能为零的是( )
A. 3 N、4 N、5 N B. 3 N、5 N、9 N
C. 4 N、5 N、11 N D. 5 N、6 N、12 N
【答案】A
【解析】
【详解】A. 3N、4N的合力范围为
1N≤F≤7N
5N在合力范围内,所以三个力的合力可能为零。故A正确。
B. 3N、5N的合力范围为
2N≤F≤8N
9N不在合力范围内,所以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故B错误。
C. 4N、5N的合力范围为
1N≤F≤9N
11N不在合力范围内,所以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故C错误。
D. 5N、6N的合力范围为
1N≤F≤11N
12N不在合力范围内,所以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故D错误。
9.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物体间有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且摩擦力的方向和它们间的弹力方向垂直
B. 两物体间摩擦力大小和它们间的压力一定成正比
C.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D.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
【答案】AD
【解析】
【详解】A. 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可知,两物体间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且摩擦力的方向和它们间的弹力方向总是垂直。故A正确;
B. 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成正比,而静摩擦力与压力不成正比。故B错误。
C. 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如放在倾斜传送带上的货物与传送带一起加速,所受静摩擦力为动力,故C错误。
D. 滑动摩擦力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相同的即为动力,相反的即为阻力,故D正确;
10.某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利用速度传感器研究某一物体以初速度1 m/s做直线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并在计算机上得到了前4 s内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1 s末速度方向改变
B. 物体在3 s末加速度方向改变
C. 前4 s内物体的最大位移出现在第3 s末,大小为3.5 m
D. 前4 s内物体在第二个2 s的位移为零
【答案】CD
【解析】
【详解】AB.由图可知,0-1s内物体沿正方向做加速运动,1-3s沿正方向做匀减速运动,在3-4s内反向做匀加速度运动,故1s末速度方向未改变,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1s末加速度方向改变,3s末加速度方向不变,故AB错误;
C.在第3s末物体的速度为0,位移最大,即为m,故C正确;
D.根据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图象在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图象在时间下方位移为负,知前4s内物体在第二个2s即2-4s内的位移为零,故D正确.
11.如图所示,将一个均匀正方体物块A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物块的重力为20N。现用测力计竖直向上拉物块A,当测力计示数为10N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块A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N
B. 物块A对地面的压力大小力10N
C. 物块A受到的合力为10N
D. 地面与物块A之间不存在静摩擦力
【答案】BD
【解析】
【详解】AB.物块受重力,弹簧的拉力,地面的支持力,根据平衡可知,地面的支持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块A对地面压力大小力10N,故A错误B正确。
C.因为物块静止,所以合力为零,故C错误。
D.水平方向上物块不受外力,没有运动趋势,所以地面与物块A之间不存在静摩擦力,故D正确。
12.重G的光滑小球静止在固定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若挡板逆时针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该过程中,斜面和挡板对小球的弹力的大小F1、F2各如何变化( )
A. F1逐渐变小 B. F1先变小后变大
C. F2逐渐变小 D. F2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AD
【解析】
【详解】小球受重力、斜面弹力F1和挡板弹力F2,将F1与F2合成为F,如图
小球一直处于平衡状态,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共线,故F1
和F2合成的合力F一定与重力等值、反向、共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挡板绕O点逆时针缓慢地转向水平位置的过程中,F1越来越小,F2先变小,后变大;
A.F1逐渐变小,与结论相符,选项A正确;
B.F1先变小后变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F2逐渐变小,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F2先变小后变大,与结论相符,选项D正确;
二、实验题
13.在做“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
(1)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_______
A.每次把橡皮条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 B.每次把橡皮条拉直
C.每次准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每次记准细绳的方向
(2)某同学用两个互成角度的弹簧秤拉橡皮条,使结点移到某一位置O,此时他记下结点O的位置以及拉力F1,F2的_______和______,
(3)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绳套结点的位置.图中__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实验值.通过比较理论值和实验值,可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答案】 (1). A (2). 大小 (3). 方向 (4). F (5). F′
【解析】
【详解】(1)[1] 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每次将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即用一个力与用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故BCD错误A正确;
(2)[2][3] 该实验采用了“等效”法,要求两次拉橡皮筋要到同一位置O,因此要记录O点的位置,同时记录力时,要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这样才能正确的画出平行四边形.
(3)[4][5] F1、F2
合力的理论值是指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值,而其实验值是指一个弹簧拉橡皮条时所测得的数值,由此可知F是F1、F2合力的理论值,F′是合力的实验值.
14.同学们分别利用图甲,乙所示的两种装置采用不同方案进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其中小车A与纸带相连。B为打点计时器,托盘C内装有砝码,托盘自身的质量远小于小车A的质量;D为无线测力传感器。两种方案的不同在于:方案一采用托盘和砝码的重力值作为小车受到的拉力,方案二则用传感器D直接测量绳子对小车的拉力。
(1)关于砝码选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方案一必领选取单个质量尽量小(远小于小车A的质量)的砝码
B.方案一可以选取单个质量较大(与小车A的质量相近)的砝码
(2)两种方案都必须将导轨的右端垫高目的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A (2). 平衡摩擦力
【解析】
【详解】(1)[1] 方案一采用托盘和砝码的重力值作为小车受到的拉力,但因托盘和砝码有向下的加速度,则其绳子的拉力要小于托盘和砝码的重力,会引起实验误差,而减小加速度值可以减小误差,则方案一必须选取单个质量尽量小的砝码, 故A正确,B错误。
(2)[2]为了使拉力等于小车的合外力,实验需要将导轨的右端垫高来平衡摩擦力。
三、计算题
15.质量为1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若用3 N 水平拉力拉它,刚好能匀速运动。
(1)若将此力增至8 N,则物体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2)若撤去拉力,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又是多少?
【答案】(1)(2)
【解析】
【详解】(1) 用3 N 水平拉力拉它,刚好能匀速运动,则摩擦力为3N,将此力增至8 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2) 撤去拉力,物体水平方向只受摩擦力作用,加速度
16.物体从离地h高处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它在落地前的1 s内下落35 m,g取10 m/s2,求:
(1)物体下落时离地高度及下落时间;
(2)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答案】(1) (2)
【解析】
(1)设下落时间为t,则有:最后1s内的位移便是ts内的位移与(t-1)S内位移之差:
△s=gt2−g(t−1)2
代入数据:35=×10t2−×10×(t−1)2,得t=4s,
下落时的高度h=gt2=×10×42m=80m
(2)落地的速度v=gt=40m/s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通过最后1s内的位移便是ts内的位移与(t-1)s内位移之差,结合h=gt2求出运动的时间,从而求出下落的高度.
17.以18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历2s其速度减小为12m/s.求:
(1)汽车的加速度;
(2)汽车刹车后10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
(3)汽车刹车后第3s内前进的距离.
【答案】(1);负号表示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2) 54m (3)10.5m
【解析】
【详解】(1) 汽车的加速度
负号表示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2) 汽车停下来所需的时间
t停=
汽车在10s时已停止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得:
S=54m
(3) 由题意可知汽车在第2s末的速度v2=12m/s,则汽车刹车后第3s内的位移
18.如图所示,用绳AC和BC吊起一重物,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AC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50 N,而BC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 N,求
(1)当所悬挂重物的重力为50N 时,细线AC 、BC 的拉力分别是多大?
(2)为使细绳AC、BC均不被拉断,则细绳C下端所悬挂重物的最大重力为多大?
【答案】(1) ;(2) 173.2N
【解析】
【详解】(1) 以重物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
,
当所悬挂重物的重力为50N 时,解得:
;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当TBC=100N时,
TAC=173N
AC将断,而当TAC=150N时,
TBC=86.6N<100N
将TAC=150N,TBC=86.6N代入式
解得
G=173.2N
所以重物的最大重力不能超过173.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