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4.00 KB
  • 2021-06-01 发布

【物理】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三次段考)试题 (解析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12月试题 高一物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9题)‎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发生力的作用必须相互接触 B. 物体受到的几个共点力的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 C. 一个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沿垂直斜面方向上的分力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D. 一个2N的力可以分解为7N和6N的两个力 ‎【答案】D ‎【解析】‎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不一定必须相互接触,例如磁体之间的作用,选项A错误;‎ B.物体受到的几个共点力的合力不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可能等于也可能小于每一个分力,选项B错误;‎ C.一个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沿垂直斜面方向上的分力大小等于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大小,选项C错误;‎ D.7N和6N的力的合力范围是1N~13N,则一个2N的力可以分解为7N和6N的两个力,选项D正确。‎ ‎2.伽利略对“运动和力的关系”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图1、图2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对这两项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1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存在的,实验可实际完成 B. 图1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C. 图2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运动 D. 图2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使时间测量更容易 ‎【答案】D ‎【解析】‎ A. 完全没有摩擦阻力斜面是实际不存在的,故实验不可能实际完成,故A错误;‎ B. 图2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B错误;‎ CD. 伽利略设想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为当时无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所以伽利略通过数学推导证明如果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那么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由于当时用滴水法计算,无法记录自由落体的较短时间,伽利略设计了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来“冲淡”重力得作用效果,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时间长的多,所以容易测量。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实验,并通过抽象思维在实验结果上做了合理外推。故C错误,D正确;‎ ‎3.如图所示,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则小球从接触弹簧到下降到最低点的过程中( )‎ A. 小球刚接触弹簧瞬间速度最大 B. 小球的加速度方向都是竖直向上 C. 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 小球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C ‎【解析】‎ A项,小球接触弹簧后仍做加速运动,当弹力等于重力时速度最大,故A项错误。‎ B项,当弹力大于重力后合力才变为竖直向上,故B项错误。‎ CD项,由过程分析可知,小球接触弹簧后先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不断增大的减速运动,故C对;D错;‎ ‎4.假设列车经过铁路桥的全过程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某列车长为L通过一铁路桥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列车全身通过桥头的时间为t1,列车全身通过桥尾的时间为t2,则列车车头通过铁路桥所需的时间为 (  )‎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 设列车车头通过铁路桥所需要的时间为t0,从列车车头到达桥头时开始计时,列车全身通过桥头时的平均速度等于时刻的瞬时速度v1,可得:,列车全身通过桥尾时的平均速度等于时刻的瞬时速度v2,则,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可得:,联立解得:,故C正确.‎ ‎5.如图所示,截面为三角形的木块上放置一铁块,三角形木块竖直边靠在竖直且粗糙的竖直面上,现用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推动木块与铁块一起向上匀加速运动,运动过程中铁块与木块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木块与铁块间一定存摩擦力 B. 木块与竖直墙面间一定存在水平弹力 C. 木块与竖直墙面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D. 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大小一定小于铁块与木块的重力之和 ‎【答案】A ‎【解析】‎ A、隔离铁块研究,因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合外力竖直向上,故铁块受到重力、木块对它的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和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故选项A正确;‎ BCD、将、看作一个整体,、‎ 整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故木块与竖直墙面间不存在水平弹力,没有弹力也就没有摩擦力,在竖直方向上有,即竖直向上的作用力大小一定大于铁块与木块的重力之和,故选项B、C、D错误。‎ ‎6.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某同学用毛笔练习书法,从基础笔画“横”开始练习。如图,在楷书笔画中,长横的写法要领如下:起笔时一顿,然后向右行笔,收笔时略向右按,再向左回带。该同学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纸,为防止打滑,他在纸的左侧靠近边缘处用镇纸压住。则关于向右行笔过程中物体的受力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 笔对纸的压力一定大于毛笔的重力 B. 镇纸受到了向右的静摩擦力 C. 白纸受到了两个摩擦力的作用 D. 桌面受到了向左摩擦力作用 ‎【答案】C ‎【解析】‎ A.毛笔在书写的过程中受到重力、手的作用力以及纸的支持力处于平衡状态,应用手对毛笔的作用力是未知的,所以不能判断出毛笔对纸的压力与毛笔的重力的关系。故A错误;‎ B.镇纸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镇纸始终不受摩擦力,镇纸的作用是增大纸与桌面之间的弹力与摩擦力。故B错误;‎ C.白纸受到桌面对它的摩擦力和笔对它的摩擦力,不受镇纸的摩擦力,故C正确;‎ D.白纸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白纸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毛笔对白纸的向右摩擦力与桌面对白纸的向左摩擦力处于平衡状态;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白纸对桌面的摩擦力的方向向右,D错误。‎ ‎7.如图所示,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斜劈A,底面靠在粗糙的竖直墙面上,力F指向球心水平作用在光滑球B上,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当力F增大时,系统还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所受合外力增大 B. A对竖直墙壁的压力不变 C. B对地面的压力一定不变 D. 墙面对A的摩擦力可能变为零 ‎【答案】D ‎【解析】‎ A. 物体A一直处于静止,所受合外力一直为零不变,故A错误;‎ B.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水平方向:N=F,N为竖直墙壁对A的弹力,F增大,则N增大,所以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A对竖直墙壁的压力增大。故B错误;‎ C.对B受力分析,如图:‎ 根据平衡条件:F=N′sinθ,F增大,则N′增大,‎ N″=mg+N′cosθ,N′增大,则N″增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球对地面的压力增大,故C错误;‎ D.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N″+f=Mg,若N″增大至与Mg相等,则f=0,故D正确。‎ ‎8.在玉树地震的救援行动中,千斤顶发挥了很大作用,如题图所示是剪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2.0×105N,此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2.0×104N B. 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4.0×105N C. 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D. 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将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F分解沿两臂的两个分力F1,根据对称性可知,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即F1=F2.‎ 由2F1cosθ=F得, A错误;汽车受力平衡,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等于汽车的重力,B错误;继续摇动把手,两臂靠拢,夹角θ减小,由,分析可知,F不变,当θ减小时,cosθ增大,F1减小.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9.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的小环套在一水平放置的粗糙长杆上,两根长度均为l的轻绳一端系在小环上,另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木块上,小环保持静止时,两环之间的距离也为l,则 A. 小环对杆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 B. 杆对两个小环支持力的大小均为mg C. 每根绳的拉力大小为 D. 小环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为 ‎【答案】D ‎【解析】‎ A.对小环受力分析可知小环受到杆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和水平方向的摩擦力,合力不在竖直方向上,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环对杆的作用力方向也不在竖直方向上,故A错误.‎ B.设杆对两个小环支持力为FN,整体法分析有:,即:‎ 故B错误.‎ C.设绳的拉力为FT对M受力分析可知:,解得:,故C错误.‎ D.环处于静止状态,当恰好处于临界状态时,此时小环受到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则有:‎ ‎,解得动摩擦因数至少为:,故D正确.‎ 二、多选题(每题6分,共3题)‎ ‎10.某小物体以v0=4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4s时速度为零,此时没有加速度 B. 前3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75m C. 前5s内物体的路程为85m D. 前7s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10m/s ‎【答案】BC ‎【解析】‎ A.物体减速到0所用的时间为:t 4s,此时物体仍受重力作用,加速度为g,故A错误。‎ B. 根据:,得前3s的位移为:m,故B正确; ‎ C. 物体上升阶段运动的时间为4s,位移为:m,下降1s的位移为:m,所以5s内物体的路程为:=85m,故C正确; ‎ D. 前7s物体的速度变化量:=70m/s2,方向向下。故D错误。‎ ‎11.如图所示,甲、乙两车同时由静止从A点出发,沿直线AC运动。甲先以加速度a1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B点后做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v,乙以加速度a3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点时的速度亦为v,若,则( )‎ A. 甲、乙不可能同时由A达到C B. 甲一定先由A达到C C. 若a1>a3,则乙一定先由A达到C D. 若a1a3,则乙一定先由A达到C,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若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