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8.50 KB
- 2021-06-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南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测试
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做受迫振动时,驱动力频率越高,受迫振动的物体振幅越大
B. 医生利用超声波探测病人血管中血液的流速应用了多普勒效应
C. 两列波发生干涉,振动加强区质点的位移总比振动减弱区质点的位移大
D. 一列波通过小孔发生了衍射,波源频率越大,观察到的衍射现象越明显
【答案】B
【解析】A.物体做受迫振动时,当驱动力的频率f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f0时,系统达到共振,振幅最大,A错误;
B.医生利用超声波探测病人血管中血液的流速利用声波的多普勒效应,B正确;
C.振动加强区质点的位移可能为零,不一定大于振动减弱区的位移,C错误;
D.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相差不多,而不是由频率决定,D错误。故选B。
2.下列对光学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阳光下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出彩色条纹是光的全反射现象
B. 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光的干涉现象
C. 用白光照射不透明的小圆盘,在圆盘阴影中心出现一个亮斑是光的折射现象
D. 某人潜入游泳池中,仰头看游泳馆天花板上的灯,他看到灯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答案】D
【解析】阳光下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出彩色条纹是光的干涉现象,选项A错误;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选项B错误;用白光照射不透明的小圆盘,在圆盘阴影中心出现一个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选项C错误;某人潜入游泳池中,仰头看游泳馆天花板上的灯,由于光的折射,他看到灯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选项D正确;故选D.
3. 一束单色光经由空气射入玻璃,这束光的
A. 速度变慢,波长变短 B. 速度不变,波长变短
C. 频率增高,波长变长 D. 频率不变,波长变长
【答案】A
【解析】单色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根据v=知,光的速度v变慢,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频率不变,根据知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波长变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如图所示,一单摆悬于O点,摆长为L,若在O点正下方O′点钉一个钉子,使OO′=L/2,将单摆拉至A处释放,小球将在A、B、C间来回振动,若振动中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小于5°,则此摆的周期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原来单摆的摆线与竖直成5°角时无初速释放,右半边运动的时间为
由机械能守恒可知,小球单摆左侧和右侧的高度相同,而右侧的摆线长,故其摆角应小于左侧的摆角,即小于5°,竖直位置左侧的时间为
故小球的运动周期为:T=t1+t2= 故选D.
5. 如图所示的装置,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是4Hz.现匀速转动把手,给弹簧振子以周期性的驱动力,测得弹簧振子振动达到稳定时的频率为1Hz.则把手转动的频率为
A. 1Hz B. 3Hz C. 4Hz D. 5Hz
【答案】A
【解析】
振子做受迫振动,其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频率,则把手的转动频率为1Hz,选项A正确.
6.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从空气中沿半圆玻璃砖半径方向射入,从玻璃砖射出后分成 a、b两束单色光,则( )
A. 玻璃砖对 a 光的折射率为1.5 B. 玻璃砖对 a 光的折射率为
C. b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 a 光大 D. b 光在玻璃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比a光小
【答案】D
【解析】AB.由折射定律可知,玻璃砖对光的折射率为
故AB错误;
C.由题图可知玻璃砖对光的折射率大于对光的折射率,根据
可知在玻璃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光小,故C错误;
D.玻璃砖对光的折射率大于对光的折射率,根据
可知光在玻璃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比光的小,故D正确。故选D。
7.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M为介质中的一个质点,若该波以20m/s的速度沿x轴负方向传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t=0时刻,质点M向上振动
B. 经过0.25s,质点M通过的路程为10cm
C. 在t=0.25s时,质点M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D. 在t=0.25s时,质点M的加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
【答案】D
【解析】A.根据“上坡上,下坡下”可知,时刻,质点M向下振动,故A错误;
B.根据题图可知,波长为,故周期
经过一个周期质点M通过的路程为,又因为质点向平衡位置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故自题图所示时刻在(即)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大于振幅,故经过,质点通过的路程大于,B错误;
CD.在t=0.25s时质点M到达平衡位置下方,此时正在向下振动,而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平衡位置,即沿y轴正方向,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
8.如图所示,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坐在秋千上来回摆动,下列关于女同学的感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女同学从A向B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B 女同学从E向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C. 女同学在C点向右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不变
D. 女同学在C点向左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
【答案】AD
【解析】根据多普勒效应,当接收者靠近声源,则接收到的频率变高,远离声源,则接收到的频率降低,A正确、B错误;在C点向右运动时,靠近声源,感觉哨声音调变高,C错误;在C点向左运动时,远离声源,则感觉哨声音调变低,D正确.
9.如图所示,水平弹簧振子沿x轴在M、N间做简谐运动,坐标原点O为振子的平衡位置,其振动方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N间距离为5cm B. 振子的运动周期是0.2s
C. 时,振子位于N点 D. 时,振子具有最大加速度
【答案】BC
【解析】A.MN间距离为2A=10cm,选项A错误;
B.因可知振子的运动周期是 选项B正确;
C.由可知t=0时,x=5cm,即振子位于N点,选项C正确;
D.由可知时x=0,此时振子在O点,振子加速度为零,选项D错误.
10.如图所示的LC振荡回路,当开关S转向右边发生振荡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振荡电流达到最大值时,电容器上的带电荷量为零
B. 振荡电流达到最大值时,磁场能最大
C. 振荡电流为零时,电场能为零
D. 振荡电流相邻两次为零的时间间隔等于振荡周期的一半
【答案】ABD
【解析】AB.当电流达最大时,此时磁场能是大,电场能最小,电容器上的带电量为零;故AB正确;
C.当电流为零时,充电完成,此时磁场能为零;电场能最大;故C错误;
D.由振荡电路的周期性可知,振荡电流相邻两次为零时间间隔等于振荡周期的一半;故D正确;故选ABD.
11.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斜射到置于空气中的厚平板玻璃(上、下表面平行)的上表面,穿过玻璃后从下表面射出,变为、两束平行单色光。关于这两束单色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此玻璃对光的折射率小于对光的折射率
B. 在此玻璃中光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光的全反射临界角
C. 在此玻璃中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光的传播速度
D. 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进行实验可看到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光的窄
【答案】BD
【解析】A.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因为玻璃上下表面平行,当第二次折射时折射光线与第一次折射入射光线平行.由于折射率不同,a光偏折较大,b光偏折较小.所以此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光的折射率.故A错误;
B.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由于折射率不同,a光偏折较大,b光偏折较小.所以此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光的折射率.因为,所以在此玻璃中光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光的全反射临界角,故B正确;
C.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由于折射率不同,a光偏折较大,b光偏折较小.所以此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光的折射率.则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对b光,故C错误;
D.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由于折射率不同,a光偏折较大,b光偏折较小.所以此玻璃对a光折射率大于对b光的折射率.则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对b光,从而得出a光的波长小于b光,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进行实验可看到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b光的小。故D正确。
故选BD。
12.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的振幅都是20cm,传播速度大小相同,虚线波的频率为2Hz,沿x轴负方向传播;实线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两列波在如图所示区域相遇,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实线波与虚线波的周期之比为1:2
B. 两列波在相遇区域会发生干涉现象
C. 平衡位置为x=6m处的质点此时刻速度为零
D. 平衡位置为x=4.5m处的质点此刻位移y>20cm
【答案】AD
【解析】A.从图中可知虚线波的波长为m,实线波的的波长为m,由于两者的速度相同,所以根据公式 可得,A正确;
B.由于周期不同,所以频率也不同,故两者不会发生稳定干涉现象,B错误;
C.虚线波在x=6m处的质点通过平衡位置向下振动,实线波在x=6m处的质点通过平衡位置向下振动,所以速度不为零,C错误;
D.在x=4.5m处,实线波在波峰,虚线波在0与20cm之间,所以矢量和大于20cm,D正确。故选AD。
三、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
13.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为了尽量减小实验误差,以下做法正确的是______。
A.选用轻且不易伸长的细线组装单摆 B.选用密度和体积都较小的摆球组装单摆
C.使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做小角度摆动 D.选择最大位移处作为计时起点
(2)一位同学在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计为50次,其他操作均正确无误,然后将数据代入单摆周期公式求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精确度,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据,再以L为横轴、T2为纵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得到如图所示的图线,并求得该图线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____。
【答案】 (1). AC (2). 偏大 (3).
【解析】(1)[1]A.为保证摆长不变,组装单摆须选用轻且不易伸长的细线,故A正确;
B.为减小空气阻力对实验的影响,组装单摆须选用密度较大而体积较小的摆球,故B错误;
C.使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做小角度摆动(小于5°),单摆才近似做简谐运动,故C正确;
D.测量时间应从单摆摆到最低点开始,因为在最低位置摆球速度大,运动相同的距离所用时间短,则周期测量比较准确,故D错误。故选AC。
(2)[2]由单摆的周期 得
由 可知,将49次全振动计为50次,使周期测量值偏小,则测得的偏大。
(3)[3]由单摆的周期得,则有,得重力加速度
14.利用双缝干涉测定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双缝间距d=0.4mm,双缝到光屏间的距离l=0.5m,用某种单色光照射双缝得到干涉条纹如图所示,分划板在图中A、B位置时游标卡尺读数也如图中所给出,则:
(1)分划板在图中A、B位置时游标卡尺读数分别为xA=______mm,xB=______mm,相邻两条纹间距Δx=______mm;
(2)该单色光的波长λ=_______m;
(3)若增大双缝的间距,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得到的干涉条纹间距将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若改用频率较高的单色光照射,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得到的干涉条纹间距将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 (1). 11.1 15.6 0.75 (2). (3). 变小 变小
【解析】(1)[1]A位置读数为
[2]B位置读数为
[3]相邻两条纹间距为。
(2)[4]由
得
(3)[5]由
可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双缝间距变大,则条纹间距变小
[6]根据频率、光速与波长的关系可知,频率越大的光,波长越小,所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改用频率较高的单色光照射,则条纹间距变小。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
15.一列简谐横波在t1=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已知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2=0.7s末时,质点P刚好出现第二次波峰,试求:
(1)波速v;
(2)x坐标为6m的Q点第一次出现波谷的时刻t3=?
【答案】(1)υ=5(m/s);(2)t3=0.8(s)
【解析】(1)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2=0.7s末时,质点P刚好出现第二次波峰,有:
解得T=0.4s
波长为2m,则波速
(2)x坐标为6m的Q点第一次出现波谷的时刻
16.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玻璃砖ABC,∠B=30°,若CA的延长线上S点有一点光源发出的一条光线由D点射入玻璃砖,光线经玻璃砖折射后垂直BC边射出,且此光束从S传播到D的时间与在玻璃砖内的传播时间相等,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BD=d,∠ASD=15°。求:
①玻璃砖的折射率;
②SD两点间的距离。
【答案】①;②d
【解析】①由几何关系可知入射角i=45°,折射角r=30∘,则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②在玻璃砖中光速为
光束经过SD和玻璃砖内传播时间相等有: 得SD=d
17.如图甲、乙分别是波传播路径上M、N两点的振动图象,已知MN=1m.
①若此波从M向N方向传播,则波传播的最大速度为多少?
②若波传播的速度为1000m/s,则此波的波长为多少?波沿什么方向传播?
【答案】①m/s.② 4m,波从N向M方向传播
【解析】①由图可知,该波的周期为 T=4×10﹣3s
当简谐波从M向N方向传播时,M、N两点间的距离 s=(n+)λ
则得 λ==
,(n=0,1,2,3,…)
波速 v=m/s,(n=0,1,2,3,…)
当n=0时,波速最大,即最大速度为m/s.
②若波传播的速度为1000m/s,则此波的波长为 λ=vT=4m;
则MN=λ,根据波形的平移法可知,波从N向M方向传播.
18.如图所示,在一个足够宽的槽中盛有折射率为的液体,中部扣着一个圆锥形透明罩(罩壁极薄)ADB,罩顶角∠ADB=30º,高DC=0.2m,罩内为空气,整个罩子没在液体中.槽底AB的中点C处有一点光源,点光源发出的光经折射进入液体后,再从液体上表面射出.不考虑光线在透明罩内部的反射.
求液体表面有光射出的面积(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S=9.42×10-2m²
【解析】如图所示,有一条光线从C点射向DB,在E点折射后进入液体中,射向空气时在F点发生全反射,GH和MN分别为两处的法线GH交CD于G点,∠EFM为临界角C,
则:,解得:∠C=45º
由几何关系得:,,
由折射定律可得:
解得:
由几何关系得:;
在ΔCDE中应用正弦定理:,
在ADEF中应用正弦定理:,
解得,
液体表面有光射出的面积为:,
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