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2.50 KB
- 2021-06-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福州三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试
高一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
1.我国杭州城市获得2022年亚运会主办权,在下列训练中,考察运动员的训练成绩时,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的是
A. 马拉松
B. 跳水
C. 击剑
D. 体操
【答案】A
【解析】
【详解】A.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的大小相对于比赛路程可以忽略不计,能够看做质点;故A正确,符合题意;
B.跳水比赛中看人的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如何,所以运动员不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击剑时要注意人的肢体动作,不能看作质点,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体操中主要根据人的肢体动作评分,故不能忽略大小和形状,故不能看作质点,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2.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初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在加速度逐渐增大且速度未减到零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大
B. 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C. 速度不断减小,物体位移也在变小
D. 速度不断减小,在连续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也不断减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加速度越来越大,所以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率越来越大,故A正确;
B.根据
可知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故B错误;
C.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反,所以物体的速度不断减小,由于物体一直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所以位移位移逐渐增大,故C错误;
D. 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反,所以物体的速度不断减小,根据
可知,加速度不断增大,所以在连续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不断增大,故D错误.
3.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 =4s内速度从v0=12m∕s增加到=20m∕s,通过的位移是x=60m,这个物体4s内的平均速度是 ( )
A. 2m∕s B. 15m∕s C. 16m∕s 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解: 在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为,则物体在这4内的平均速度.故选B.
4.如图是用频闪周期为的相机拍摄的-张真空中羽毛与苹果自由下落的局部频闪照片.关于提供的信息及相关数据处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羽毛与苹果在B的速度大小为vB=gt
B. 一定满足关系vB:vc:vD=1:2:3
C. 一定满足关系x1:x2:x3=1 :3:5
D. 苹果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题意无法知道A点是不是最开始的释放点,所以B点的速度不能用
v=gt
故A错误;
B.由题意无法知道A点是不是最开始的释放点,所以B、C、D三点速度不能用
v=gt
进行计算,所以三点的速度之比不一定为:
vB:vc:vD=1:2:3
故B错误;
C.由题意无法知道A点是不是最开始的释放点,不能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规律求解,故C错误;
D.由
△
可得:
故D正确.
5.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交通葵察测量出肇事车辆的刹车痕迹是30 m.该车辆最大刹车加速度悬15 m/s2,该路段的限速为60 km/h.则该车
A. 超速 B. 速度小于60 km/h
C. 速度刚好是60 km/h D. 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
【详解】汽车刹车时做匀减速运动,根据:
可得汽车的初速度为:
m/s
而60km/h=16.67m/s,所以30m/s>60km/h,故该汽车超速,故选A.
6.一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比前3s内的平均速度小1m/s.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第1s时的瞬时速度,在前3s内的平均速度是第1.5s时的瞬时速度,根据加速度定义式
A.与计算结果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
B.与计算结果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
C.与计算结果相符,故C符合题意.
D.与计算结果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7.玩具汽车停在模型桥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桥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
B. 汽车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汽车不受弹力
C. 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
D. 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桥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车发生了弹性形变产生的对桥面向下的压力,选项A错误;
B.汽车也会发生形变,汽车受到桥面向上的弹力,选项B错误;
CD.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选项C正确,D错误;
8.如图所示,小车内有-固定光滑斜面,一个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项相连,细绳始终保持竖直,关于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小车静止,绳对小球的拉力可能为零
B. 若小车静止,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一定不为零
C. 若小车向右匀速运动,小球一定受两个力的作用
D. 若小车向左匀速运动,小球一定受三个力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B.小车静止,小球一定只受重力和细绳的拉力两个力的作用,因球处于平衡,所以不可能受到斜面的支持力;故AB错误.
CD.小车向右或向左匀速运动,小球一定只受重力和细绳的拉力两个力的作用,因球处于平衡,所以不可能受到斜面的支持力,故C正确,D错误.
9.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从,t=0 开始以初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右滑行,同时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1N作用,取g=10m/s2 ,向右为正方向,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t=0开始以初速度v0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N=2N
方向向左,为负值.当物体的速度减到零时,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2N>1N
则
所以物体不能被拉动而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静摩擦力作用,其大小为
1N
方向向右,为正值,由上分析,可知A图象符合题意,故选A.
10.如下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的弹簧.在这个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将起始状态的两木块作为整体受力分析,求出起始状态时下方弹簧的弹力.待上面木块离开弹簧时,对下面木块受力分析,求出终了状态时下方弹簧的弹力.根据胡克定律求出两状态下弹簧的形变量,然后据几何关系求这个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
【详解】将起始状态的两木块作为整体受力分析,可得下方弹簧的弹力,则起始时,下方弹簧的压缩量.待上面木块离开弹簧时,上方弹簧弹力为零,对下面木块受力分析,可得下方弹簧的弹力,则终了时,下方弹簧的压缩量.由几何关系得这个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二、多选题
11.如图,甲乙两人分别乘坐两种电动扶梯,此时两电梯均匀速向上运转,则
A. 甲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 甲对扶梯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C. 乙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D. 乙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垂直扶梯向下
【答案】BC
【解析】
【分析】
人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力平衡,对人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求解,甲图中人不受水平方向的摩擦力,否则不平衡.
【详解】AB、甲图中,人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力平衡,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不受摩擦力,重力G=mg,支持力N=G=mg;A错误,B正确;
B、乙图中,人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力平衡,受到重力G=mg,斜面的支持力N′以及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三个力作用,C正确;
D、扶梯对人的作用力竖直向上,则人对扶梯的作用力竖直向下,D错误.
故选B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直接应用,要求同学们能正确分析人的受力情况,并且注意甲乙两幅图的不同点,难度适中.
12.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的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0.6kg,弹簧测力计读数为2N,滑轮摩擦不计,若轻轻取走盘中的部分砝码,使总质量减少到0.3kg时,将会出现的情况是(取g=10m/s2 )
A.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小
B. A 仍静止不动
C. A对桌面的摩擦力变小
D. A所受的摩擦力变大
【答案】BC
【解析】
【详解】初态时,对A受力分析,可得摩擦力
4N
说明最大静摩擦力N,当将总质量减小到0.3kg时,拉力变为3N,物体仍静止,合力仍为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故摩擦力变化N,说明摩擦力变小了,故选BC.
13.如图所示为两个物体A和B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开始运动的v -t图线,已知在第3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
A. t=1s时,两物体第一次相遇
B. 3s内物体A的平均速度比物体B的大
C. A、B两物体在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 1
D. A、B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出发
【答案】AC
【解析】
【详解】A.速度时间图象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1-3s内A的位移
m
B的位移
m
由题知第3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所以t=1s时,两物体相遇,故A正确.
B.由速度时间图象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两物体在3s内B的位移大于A的位移,则B的平均速度大于A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
C.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A在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
m/s2
B在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
m/s2
即,故C正确;
D. 由速度时间图象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两物体在3s内的位移不等,而在第3s末两个物体相遇,可判断出两物体出发点不同.故D错误.
14.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t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Ⅰ、Ⅱ两个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 Ⅰ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Ⅱ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
C. Ⅰ、Ⅱ两个物体的位移都不断增大
D. 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大于(v1+v2)/2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两个物体的速度都是正值,表明两个物体都沿正方向运动,运动方向相同.故A错误;
B.根据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Ⅰ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Ⅱ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故B错误.
C.根据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大小得知,Ⅰ、Ⅱ两个物体的位移都不断增大.故C正确.
D.如图所示,虚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等于初末位置速度的平均值,图中两个物体都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由“面积”等于位移看出,Ⅰ物体的位移大于同时间内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则其平均速度大于,而Ⅱ物体的位移小于同时间内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则其平均速度小于.故D错误.
1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其中三角形OPQ的面积为S1,三角形0QT的面积为S2,已知t=0时刻甲在前、乙在后,二者相距为x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x0=12m,则两物体相遇两次
B. 若x0=10m,则两物体相遇一次
C. 若x0=8m,则两物体相遇两次
D. 若x0=S1+S2,则两物体相遇一次
【答案】BC
【解析】
【详解】A.由图象可知10m,10m,t=0
时刻甲在前、乙在后,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乙比甲多运动的位移为10m.若12m,说明4s时乙未追上甲,两物体不能相遇了,故A错误;
B.若m,说明4 s时乙恰好追上甲,两物体相遇1次,故B正确;
C.若m,说明4 s时乙超过了甲,但乙的速度继续减小,甲还可以超过乙一次,故两物体相遇2次,故C正确;
D.甲、乙两车速度相同时,若,则此时甲车仍在乙车的前面,以后乙车不可能再追上甲车了,故D错误.
16.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车和B车,其位移-时间图象分别为图中直线a和曲线b.已知B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t=2s时,直线a和曲线b刚好相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A车的速度大小为2m/s
B. t=2s时,A、B两车相遇且两车速度不相等
C. B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
D. B车的初速度大小为3m/s
【答案】CD
【解析】
【详解】A.因为图象的斜率代表速度,A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故A错误.
B.因t=2s时,直线a和曲线b刚好相切,斜率相同,所以两车在该时刻速度相等,故B错误.
CD.位移时间图象中的斜率代表物体的速度,所以A车做匀速直线运动,t=2s时,直线a和曲线b刚好相切,所以有:va=vb=1m/s.对b车从0到2s,设初速度v0,vb=v0﹣at,,联立解得:v0=3m/s,a=1m/s2,故CD正确.
三、实验题
17.为了测量某一弹簧的劲度系数,将该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自由端挂上不同质量的钩码.实验测出了钩码质量m与弹簧长度l的相应数据,其对应点已在图甲标出.(g取9.8 m/s2)
(1)作出m-l的关系图线______;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N/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2). 0.258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出的点,基本上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判定和间是一次函数关系,画一条直线,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地分布在直线两侧,如图所示:
(2)图线的斜率:
由胡克定律得:表示劲度系数与重力加速度比值.
弹簧的劲度系数:.
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名师点睛】描点作图时,描线时要将尽可能多的点画在直线上,少数的点尽可能平均的分布于直线两侧,在应用胡克定律时,要首先转化单位,知道图线的斜率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18.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____和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__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6 (2). 7 (3). 1.00 (4). 2.00
【解析】
【详解】(1)[1][2]从纸带上的数据分析得知:在点计数点6之前,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增大,是加速运动,在计数点7之后,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减小,是减速运动,所以物块在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3]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某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则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3)[4]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
四、作图题
19.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叠放着两个物体A和B,两物体在F1=F2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试分别画出A和B受所有力的示意图.
( )
【答案】,
【解析】
【详解】对A物体受力分析,竖直方向受重力和B对A的支持力,水平方向受着向左的静摩擦力,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对B物体受力分析,竖直方向受重力和向下的A对B的压力以及地面对B的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水平方向受向右的A对B的摩擦力、地面对B的静摩擦力,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20.两个共点力,的方向如图虚线所示,画出两个力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
【解析】
如图;
由图可知,合力大小约为87N.
五、计算题
21.如图所示,直角三棱柱A放在水平地面上,三棱柱的斜面是光滑的,且斜面倾角为.质量为m的光滑球放在三棱柱和光滑竖直墙壁之间,A和B都处于静止状态,求
(1)画出B的受力示意图,并用平行四边行定则规范地做任意两个力的合力
(2)三棱柱对B的支持力和墙壁对B的支持力大小
【答案】(1)(2),
【解析】
【详解】(1)选取B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用平行四边行定则作出F与mg的合力
(2)对B,根据平衡条件有:
解得: ,
22.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在离地面224 m高处.由静止开始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以12.5m/s2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 m/s(取g=10 m/s2).求:
(1)求运动员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至少为多少?
(2)求运动员在空中的时间至少是多少?
【答案】(1)99m(2)8.6s
【解析】
【详解】(1)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设下落时的高度H,展开伞时的速度为v1,此时距地面的高度为h1,落地是速度v2=5m/s,匀减速下降时的加速度为a=-12.5m/s2
自由落体过程有:
匀减速直线运动过程有:
代入数据可得:m/s,h1=99m;
(2)他在空中自由下落的时间为:
s
他减速运动的时间为:
s
他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
5+3.6=8.6s
23.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图所示,B为测速仪,A为汽车,两车相距S0.某时刻B发出超声波,同时A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2s, B接收到返回的超声波,当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B相距355m,已知声速为340 m/s,求:
(1)开始时两车的距离
(2) A车的加速大小
【答案】(1)335m(2)10m/s2
【解析】
【详解】已知时间t=2s,设汽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根据题意有:
即:
①
超声波来回的时间也为t=2s,超声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单程的时间为:
s
则超声波追上汽车时,有:
即:
②
联立①②解得:=335m,m/s2
24.目前全国正在建设ETC系统,ETC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简称,该系统可以.提高收费效率,节省车辆逦行时间.汽车分别通过ETC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的流程如图所示,假设汽车以正常行驶速度v1=16m/s朝收费站沿直线行驶,如果过ETC通道,需要在距收费站中心线前d=8m处正好匀减速至v2=4m/s,匀速通过中心线后,再匀加速至v1正常行驶;如果过人工收费通道,需要恰好在中心线处匀减速至零,经过t0=25s缴费成功后,再启动汽车匀加速至v1正常行驶.设汽车在减速和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2m/s2,和a2=1 m/s2.求:
(1)汽车过ETC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恢复正常行驶过程中的位移大小
(2)汽车走ETC通道比走人工收费通道节约的时间t是多少?
【答案】(1)188m(2)29s
【解析】
【详解】(1)汽车通过ETC通道时:
匀减速过程:
m
匀加速过程:
m
汽车的总位移:
m
(2)汽车通过ETC通道时:
匀减速过程:
s
匀速过程:
s
匀加速过程:
s
汽车通过ETC通道的总时间:
s
汽车通过人工收费通道时:
匀减速过程:
s
匀加速过程:
s
汽车通过人工通道的总时间:
s
汽车节约的时间: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