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1.52 KB
- 2021-06-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
三法
”
妙答实验题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
近几年高考对实验的考查
,
其中第一小题为常规实验题
,
侧重考查基本实验仪器的读数或常规型实验。第二小题侧重对学生实验迁移能力的考查
,
常以设计型实验来体现
,
主要为电学实验
,
也有力学实验。只要扎扎实实掌握课本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
,
灵活迁移到解决创新性、设计性实验中
,
就能稳得实验题高分。分类型突破如下
:
-
3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基本仪器型
——“
细
”
微之处见高低
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打点计时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都是基本仪器
,
要熟练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操作规程和读数规则
,
此类试题难度不大
,
要防止在读数的估读、结果的有效数字和单位上出错。
-
4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典题
1
(1)
图甲中游标卡尺的读数为
mm
,
图乙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mm
。
-
5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
某同学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来测量一电压表的内阻。先将选择开关旋至倍率
“×10”
挡
,
红、黑表笔短接调零后进行测量
,
红
表笔应接电压表的
(
选填
“+”
或
“-”)
接线柱
,
结果发现欧姆表指针偏角太小
,
则应将选择开关旋至
(
选填
“×1”
或
“×100”)
挡并
,
最终测量结果如图丙所示
,
则电压表的电阻为
Ω
。
答案
(1)29
.
8
0
.
880
(2)
-
×
100
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4 000
-
6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解析
(1)
由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
[
主尺上的整毫米数
+
精确度
×
对齐格数
(
不估读
)],
可知游标卡尺的读数为
29
mm
+
0
.
1
mm
×
8
=
29
.
8
mm;
由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规则
[
固定刻度上的毫米数
(
要注意半毫米线
)
+
0
.
01
mm
×
对齐刻度
(
一定要估读
)],
可知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0
.
5
mm
+
0
.
01
mm
×
38
.
0
=
0
.
880
mm
。
(2)
多用电表使用时要注意电流是
“
红进黑出
”,
电压表中电流是从正接线柱流入的
,
所以多用电表的红表笔应接电压表的
“
-
”
接线柱
,
欧姆表指针偏角太小
,
说明所测电阻阻值较大
,
应换用大倍率挡位进行测量
,
并且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
读数结果为
40
×
100
Ω
=
4
000
Ω
。
点评
本题易出错的地方有
:(1)
游标卡尺读数时不注意单位
;
不从游标尺上的
“0”
刻度线开始读
;
对齐格数估读了一位。
(2)
螺旋测微器读数时不注意固定刻度上的半毫米线
;
结果中舍弃了末位
“0”
。
(3)
不注意电压表中电流的流向
;
不能根据指针偏角情况更换倍率挡位。
-
7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常规实验型
——“
实
”
践出真知
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教材上基本实验的实验原理、器材的选择、实验的操作、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复习时要从领会实验原理出发
,
全方位理解和掌握实验器材、实验操作、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误差分析和电学实验实物图的连接、电路图的设计等
,
对每一个实验都应做到心中有数。
-
8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典题
2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原理图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
有以下器材可供选择
:
A
.
电流表
(0~0.6
A
)
B
.
电压表
(0~3
V
)
C
.
滑动变阻器
R(0~15
Ω
,5
A
)
D
.
滑动变阻器
R'(0~50
Ω
,1
A
)
E
.
定值电阻
R
0
(
阻值为
1
Ω
)
F
.
开关
S
及导线若干
(1)
滑动变阻器应选
(
填器材前的字母序号
)
。
-
9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
按照原理图连接好线路后进行测量
,
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数据可看出
,
电压表示数变化不明显
,
试分析原因是
。
(3)
现将上述器材的连线略加改动就可使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更明显
,
请在图甲中按改动后的原理图完成实物图连接。
(4)
该同学按改动后的原理图重新测量
,
并根据所测数据画出
U-I
图象
,
如图乙所示
,
则干电池的电动势为
V
,
内阻为
Ω
。
-
10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答案
(1)C
(2)
电池内阻过小
(3)
如解析图所示
(4)1
.
5
0
.
25
解析
(1)
因是一节干电池且考虑电流表量程
,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C
。
(2)
因电压表测的是路端电压
,
其示数变化不明显
,
说明内电压在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过程中变化很小
,
电池的内阻过小。
(3)
电池内阻很小
,
因此可适当增大电池内阻
,
将定值电阻归为电池内阻
,
改动后的实物连接图如图所示。
-
11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4)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U=E-Ir
,
即
U
-
I
图象中的纵截距表示电池电动势为
1
.
50
V,
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
“
新
”
电源的内阻
,
即
r+R
0
=
Ω,
r=
0
.
25
Ω
。
点评
本题以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为载体考查器材的选择、实物图的连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
,
要求考生对常规实验要熟记于心。本题中要注意定值电阻的存在。
-
12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创新实验型
——“
活
”
用原理
,
妙迁移
创新实验题要求考生能将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实验原理、方法进行迁移和应用
,
试题新颖、能力要求高。如力学中与纸带相关的实验、电学中电路的设计、计算形式的实验题等都可能考查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实验方法、原理处理新情境实验题的能力
,
做题时一定要审清题意
,
明确实验目的
,
联想和迁移应用相关实验原理。
-
13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典题
3
(2017
山东济南模拟
)
图甲是某同学用水平气垫导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
他将光电门固定在导轨上的
B
点
,
吊盘
(
含金属片
)
通过细线与滑块相连
,
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并放有若干金属片
,
实验中每次滑块都从导轨上的同一位置
A
由静止释放。
-
14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1)
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
d(
沿滑块运动方向的长度
)
如图乙所示
,
则
d=
mm
;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遮光条的厚度
h
如图丙所示
,
则
h=
mm
。若光电计时器记录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
Δ
t,
则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
v=
(
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
。
(2)
若滑块
(
含遮光条和金属片
)
和吊盘
(
含金属片
)
组成的系统的总质量为
m
0
,
吊盘及其中的金属片的质量为
m,
则滑块从
A
处释放后系统的加速度大小为
a=
。
(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3)
现保持系统的总质量不变
,
通过
改变
m,
测出多组
m
、
v
数据
,
在坐标纸上以
m
为横轴
,
以
为纵轴描点作出图象
,
若图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
则系统的加速度大小与所受合力大小成正比。
-
15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
16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点评
本实验的创新之处
,
在于加速度和合外力的获取方式
,
更加注重理论的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