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3.50 KB
- 2021-06-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北省孝感一中高三物理同步训练八
一. 选择题 (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
1.一根轻绳绕过光滑的滑轮,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竖直杆上的 A、B 两点。滑轮下
挂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保持绳子 A 端点的位置不变,
使 B 端点分别移动到不同的位置,正确的说法是
A.B 点缓慢上移到 B 1 点的过程中,绳子的张力将增大
B.B 点缓慢下移到 B 2 点的过程中,绳子的张力将减小
C.B 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D.B 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可能做曲线运动
2.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在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反弹到空中
某一高度,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
(g=10m/s)
A.小球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的大小为 3m/s
B.小球第一次反弹后瞬间速度的大小为 3m/s
C.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 0.45m
D.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 1.25m
3.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 m 和 M 的两个物体 A、B,用弹簧连接置于倾角为 的斜面
上,它们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1 、 2 ,且两个物体在斜面上一起下滑,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 1 = 2 =0,则弹簧的弹力为零
B.若 1 = 2 ≠0,则弹簧的弹力不为零
C.若 tan > 1 > 2 >0,则弹簧处于伸长状态
BA
1B
2B
4.0 8.0
)(st
)/( smv
3
5
O
A
B
D.若 tan > 2 > 1 >0,则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4.如图所示,斜面的高 AC=3.2m,底边 BC=10m,小球自 A 点水平抛出,恰好落于 B
点,设小球的初速度为 v 0 ,小球运动到距斜面 AB 的
距离最远时所用的时间为 t(取 g=10m/s),则下列正
确的选项是
A.v 0 =10m/s B.t=0.8s C.t= 2 /2s
D.小球运动到离 AB 最远处时距地面 BC 的高度为 2.4m
5. 如图所示,用细线拴着的小球被拉到与悬点 O 等高的位 置 A
由静止释放,小球从开始下摆到经过最低点 B 的过程中,错 误的
说法是
A.重力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B.在最低点绳子拉力的大小与绳长无关
C.绳子越长,小球摆到最低点所经历的时间越长
D.绳子越长,小球摆到最低点的加速度越大
6.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一个静止的木板 B,B 的左端放一个木块 A,A 与 B 的接触面
粗糙。在水平恒力 F 的作用下,将 A 从 B 的左端拉到右端,
第一次将 B 固定在水平面上,第二次 B 可沿光滑水平面自
由滑动,比较上述两种情况,有
A.木块 A 的加速度相同 B.摩擦力对 A 做功相同
C.F 对 A 做功相同 D.A 获得的动能相同
7.如图甲所示,某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A
B C
0v
A
B
O
A BF
甲
乙
1 3 5 7
相邻两点间的距离都为 d,质点 1 开始振动时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上。振动由此开始向
右传播,经过时间 t,前 7 个质点第一次形成如图乙所示的波形图,则该波的周期和
波长分别为
A.4t/3,9d B.4t/3,8d C.t,26d/3 D.t,8d
8.如图所示,S 为固定在 x 坐标轴上的声源,观察者 P 在坐标轴上匀速运动,则下
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若观察者沿 x 轴正向运动,则在 a 点
听到的声波频率比声源发出的声波频率低
B.若观察者沿 x 轴正向运动,则在 b 点听到的声波频率比在 a 点听到的声波频
率低
C.若观察者沿 x 轴负向运动,则在 b 点听到的声波频率比声源发出的声波频率
高
D.若观察者沿 x 轴负向运动,则在 b 点听到的声波频率与在 a 点听到的声波频
率相同
二. 实验题(共 16 分)
9.(10 分)一个有一定厚度的圆盘,可以绕通过中心垂直于盘面的水平轴转动。
用下面的方法测量它匀速转动的角速度。
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米尺,纸带,复
写纸片。
实验步骤:
(1)如图 1 所示,将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
桌面上,将纸带的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后,固定在待测圆盘的侧面上,使得圆盘转动时,纸带可以卷在圆盘侧面上。
(2)启动控制装置使圆盘转动,同时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
(3) 经过一段时间,停止转动和打点,取下纸带,进行测量。
图 1
S P a b x
①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的角速度的表达式为 =
式中各量的意义是:
②某次实验测得圆盘半径 r =5.50×10-2m,得到的纸带的一段如图 2 所示。求
得角速度为: .
10.(6 分)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
97.50cm,摆球直径为 2.00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 50 次所用的时间 t,则单摆
的摆长为__cm.如果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只有一项正确)_
__(填序号)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 49 次全振动数为 50 次
三.论述计算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4 分)
11.(8 分)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运动,加速度方向都向东,且大小
同为 5m/s 2 .甲是某时刻从车站 A 由静止开始运动的,乙在甲运动后 3s 末以向东的
确 8m/s 的初速度从同一点 A 出发,问乙出发后多长时间,甲、乙的距离为乙出发时
甲、乙间距离的 2 倍?
12(8 分)质量为 6kg 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 0.5,一跟水平方向成仰角 53 0 的力 F 作用于物体上,使其加
速运动,如图所示,试求:
⑴物体在水平面上作加速运动而不脱离桌面时,力 F 的取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图 2 单位:cm
F
053
12
地球
值范围? ⑵力 F 取何值时,物体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最大?最大的加
速度值为多少?
13(10 分)2020 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飞行总时间
115 小时 32 分绕地球 73 圈。飞船升空后,首先沿椭圆轨道运行,其近地点离开地
面约 200 公里,远地点离开地面约 347 公里。在绕地球飞行四圈后,地面发出指令,
使飞船上的发动机在飞船到达远地点时自动点火,提高了飞船的速度,实施变轨,
使得飞船在距地面 h=340 公里的圆轨道上飞行。已知地球半径 R0 、地球表面重力加
速度 g0、万有引力常量 G
(1)为求飞船在圆轨道上的飞行速度 v,某同学的解题思路如下:
已知飞船飞行总时间 t,飞船绕地球圈数 n,可求出飞船在圆轨道上的运行周期
T=
n
t ①,再根据 v=
T
hR )(2 0 ② ,由①、②两式可求出 v
请判断该同学的解答过程是否正确,若正确,求出结果;若不正确,请写出正确的
解题过程并写出飞行速度 v 的数学表达式(用已知物理量字母表
示)。
(2)如图所示,飞船在圆轨道 1 上稳定运行时,如果不进行轨道 维
持,由于微小阻力的影响,飞船的轨道高度就会逐渐降低,当飞船进入较低的圆轨
道 2 时,通过控制飞船上的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和推力,能使飞船在轨道 2 上稳定运
行。请分别比较飞船在 1、2 这两个圆轨道上稳定运行时,其动能的大小、重力势能
的大小和机械能的大小。
14(18 分)如图所示的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 M 的平板车上依次放有 5 个质
量均为 m 的小滑块(不计其大小),质量关系为 M=4m,已知平板车长 L=1m,小滑块
跟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 =9/20,g=10m/s 2 .现突然给最左端的小滑块沿平板向
右的速度 v 0 ,当其相对地的速度降至 v 0 /2 时恰好与前方的第 2 个滑块相碰,碰撞时
间极短,碰撞后两滑块的速度变为对方碰撞前的速度(也叫速度交换)以后将陆续
发生小滑块相碰,碰撞时间都很短,碰后均交换速度。最后第 5 个滑块恰好滑至平
板车右端而与平板车相对静止。
⑴求 v 0 的值;
⑵写出第一个小滑块运动中其相对地的最小速度的表达式;
⑶求平板车匀加速度运动
过程中的位移 s. 0v
1 2 3 4 5
[参考答案]
1.C 2.ABC 3.ACD 4.A 5.D 6.A 7.D 8.ACD
9.①
rnT
xx
)1(
12
(其它正确表达式也相应给分)
T 为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间隔,r 为圆盘的半径,x 2 、x 1 是纸带上选定的两点
分别对应米尺上的刻度值,n 为选定的两点间的打点个数(含 x 1 x 2 两点)
② 6.8rad/s
10.98.50cm; B
11.解析:甲运动了 3s 时,v甲 =at 0 =15m/s<v乙
这时甲、乙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要使 S ,
甲乙 =2S甲乙 ,需要在乙超过甲之后
v 乙0 t﹢
2
1 at 2 -
2
1 a(t+3) 2 =2×
2
1 at 2
0
代入数据得:t=22.5s.
12.解析:水平方向的合力为 Fcos - (mg-Fsin )=ma
①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加速运动时,a>0
Fcos - (mg-Fsin )>0
F>
sincos
mg =30N
物体要沿水平面运动,不能脱离水平面 Fsin ≤mg
F≤
sin
mg =75N
由以上有 30<F≤75N
②当外力最大时加速度最大,F=75N
所以 F m cos =ma a=7.5m/s 2
13.解析:(1)不正确
由
rR
vm
rR
MmG
0
2
2
0 )(
, 2
0
0 R
MGg
得: 0
0
0 RrR
gv
(2)飞船在轨道 1 的动能小于轨道 2 的动能
飞船在轨道 1 的重力势能大于轨道 2 的重力势能
飞船在轨道 1 的机械能大于轨道 2 的机械能
14.解析:⑴第一个滑块以初速度 v 0 在平板车上做匀减速运动,平板车受到向右的
摩擦力,带着上面的其它小物体一起向右做匀加速度运动。第一个小滑块与第二个
小滑块相碰后,它立即取得与车相同的速度而随车一起做匀加速度运动,第二个小
滑块获得第一个小滑块的速度而做匀减速运动。以后依次为第二个与第三个小滑块
相碰,各自交换速度,分别做匀加速度运动和匀减速运动,直到第五个小滑块滑至
平板车的最右端。这一过程中各个小滑块相对平板车的距离之和等于平板车的长度,
最后所有小滑块与车取得相同的速度。
根据动量守衡定律可以求得最后各滑块与车的共同速度 v
mv 0 =(M+m)v
根据能量转化关系有 mgL =
2
1 mv 2
0 -
2
1 (M+5m)v 2
由此解得 v 0 = gLmM
mM 24
5
代入数据 M=5m,
20
9 ,L=1m,得 v 0 = 10 m/s=3.14m/s
⑵第一个滑块与第二个滑相碰后的速度即为它的最小速度,根据题意知这一速度就
是碰前平板车的速度 v 1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 0 =m 02
1 v +(M+4m)v 1
解得 v 1 =
18
0v
⑶加速度 a=
mM
mg
4
=0.5m/s 2
加 速 过 程 结 束 后 平 板 车 的 速 度 由 前 面 可 得 v=
10
ov 平 板 车 的 位 移
s=
a
v
2
2
=0.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