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9.00 KB
- 2021-06-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日常生活及各项体育运动中,有弹力出现的情况比较普遍,如图所示的跳水运动就是一个实例.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跳板发生形变,运动员的脚没有发生形变
B. 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是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 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是运动员的脚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 跳板受到的压力,是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力的相互性,跳板对运动员有力的同时,运动员也会对跳板有力的作用,所以运动员的脚也会发生形变,故A错误;
B.跳板发生了弹性形变且要恢复原状,就会对与之接触的脚有力的作用,这个力也就是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B选项正确;
C.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是来自跳板,所以是跳板发生了弹性形变造成的,故C选项错误;
D.因运动员的脚发生弹性形变,所以对与之接触的跳板有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故D选项错误.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水平桌面上的木板上表面滑行,木板静止,它的质量为M=3m,木板与木块、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木板受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
A. mg B. 2μmg C. 3μmg D. 4μmg
【答案】A
【解析】
【详解】木块向左滑动,木板相对于木块向右滑动,木板受到木块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Ff1=μmg,因为木板静止,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木板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右,大小
Ff2=Ff1=μmg,故A正确。
3.如图所示,在用力F拉小船匀速靠岸的过程中,若水的阻力保持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小船所受的合外力保持不变 B. 船的浮力不断减小
C. 绳子拉力F不断增大 D. 绳子拉力F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题意,小船匀速靠岸,所以小船应处于平衡状态,即合外力始终为0,故A选项正确;
B.设绳子与水平方向夹角为,根据受力分析,小船在竖直方向上平衡,有 ,在水平方向上平衡有 ,靠岸过程中不断变大,而阻力不变,有,F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的增大而减小,故B选项正确;
C.在水平方向上平衡有 ,靠岸过程中不断变大,而阻力不变,有,F随的增大而增大,故C选项正确;
D.在水平方向上平衡有 ,靠岸过程中不断变大,而阻力不变,有
,F随的增大而增大,故D选项错误.
本题选不正确的,综上所述,本题应该选D.
4.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斜向右下方的压力F的作用后,仍静止在水平面上.则该物体所受的压力F和地面给它的静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是( )
A. 斜向右下方 B. 竖直向下
C. 斜向左下方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
对物体进行受理分析如图所示,由多力平衡原理可知,F,f的合力与G,FN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G,FN共线,所以他们的合力一定在竖直方向上,那么F,f的合力也一定在竖直方向上,再结合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F,f的合力方向应该是竖直向下,故本题应选B.
5.如图,一物块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保持F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与水平面成60°角,物块也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 2-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当拉力水平时,物体匀速运动,则拉力等于摩擦力,即:,当拉力倾斜时,物体受力分析如图
由平衡条件得:,,又,得摩擦力为:,联立解得:,故选C.
6.如下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的弹簧.在这个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将起始状态两木块作为整体受力分析,可得下方弹簧的弹力,则起始时,下方弹簧的压缩量.待上面木块离开弹簧时,上方弹簧弹力为零,对下面木块受力分析,可得下方弹簧的弹力,则终了时,下方弹簧的压缩量.由几何关系得这个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
.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7.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内的位移是2 m,第4 s内的位移是2.5 m,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这2 s内的平均速度是2.25 m/s
B. 第3 s末的瞬时速度是2.5 m/s
C. 质点加速度是0.125 m/s2
D. 质点的加速度是0.5 m/s2
【答案】AD
【解析】
【详解】A、这2s内的平均速度v==m/s=2.25m/s,故A正确;
B、根据匀变速运动的推论,中间时刻3s末的瞬时速度等于3s初到4s末这2s内的平均速度,故第3s末瞬时速度为2.25m/s,故B错误;
C、根据匀变速运动的推论x=at2,x=x4-x3=0.5m,t=1s,所以质点的加速度a==0.5m/s2,故C错误,D正确.
8.下面关于合力和它的两个分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意的一个力
B. 两个力的合力,有可能小于其中任意一个力
C. 两个力大小一定,夹角在0~180°之间变化时,夹角越大,其合力也越大
D. 两个力大小一定,夹角在0~180°之间变化时,夹角越大,其合力越小
【答案】BD
【解析】
【详解】A、B.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两个力的合力 ,合力的大小取决于两分力的夹角,所以合力可能大于某一分力,也可能小于某一分力,还可能等于某一分力,故A错误,B正确;
C、D.由余弦定理知 ,可知当增大,合力就要减小,故C错误,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D.
9.如图所示,用与竖直方向成θ角(θ<45°)的倾斜轻绳a和水平轻绳b共同固定一个小球,这时绳b的拉力为F1,现保持小球在原位置不动,使绳b在原竖直平面内逆时针转过θ角,绳b的拉力为F2,再逆时针转过θ角固定,绳b的拉力为F3,则( )
A. B.
C. 绳a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D. 绳a的拉力一直减小
【答案】BD
【解析】
【详解】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三角形法则有
由几何关系,可知F2与轻绳a垂直时,此时拉力最小,故有,即B选项正确,在轻绳b逐渐向上转动过程中可以看出轻绳b中的拉力逐渐变小,故D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D.
10.如图所示,两根轻绳一端系于结点O,另一端分别系于固定圆环上的A、B两点,O为圆心.O点下面悬挂一物体M,绳OA水平,拉力大小为F1,绳OB与绳OA成α=120°,拉力大小为F2.将两绳同时缓慢顺时针转过75°,并保持两绳之间的夹角α始终不变,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则在旋转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1逐渐增大 B. F1先增大后减小
C. F2逐渐减小 D. F2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合力为零,所以mg、F1、F2构成封闭的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
由于重力不变,以及F1和F2夹角α=120°不变,即β=60°,矢量三角形动态图如右图所示,当θ=β=60°,F1为圆的直径最大,所以F1先增大后减小,F2一直减小.故BC正确.故选BC.
第Ⅱ卷 综合题(共60分)
二、填空与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1.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 Hz低压交流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按打点的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从A点开始在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长到短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所示.
(1)若把每一段纸带右上端连接起来,结果得到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纸带做__ (填“匀加速运动”或“匀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且直线与-x方向的夹角越大,说明纸带运动的加速度__ (选填“越大”或“越小”).
(2)从第一个计数点A开始计时,为求出0.25 s时纸带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____ (选填“a”“b”“c”“d”或“e”)段纸带的长度.
【答案】 (1). 匀减速 (2). 越大 (3). c
【解析】
【详解】(1)因为每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是相同的,而每段纸带的长度却在不断减小,相同时间内的位移逐渐减小,即物体在做减速运动,故第一空应填“匀减速”;
(2)因为每段纸带时间间隔相邻且相等,但是每段纸带的长度不断减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别式 ,可见当位移差越大,加速度就越大,故夹角越大加速度越大,第二空应填“越大”;
(3)根据 ,要求0.25 s末的瞬时速度,可通过求第0.2s末到第0.3s末之间的平均速度来求解,则应该对应到第三段纸带,即纸带c.
12.在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某小组得出如图所示的图(F与AO共线),图中___________是F1与F2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_______是F1与F2合力的实际值.从科学方法角度说,本实验所采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理想实验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换法
【答案】 (1). F’ (2). F (3). C
【解析】
【详解】(1)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理论上的合力应该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故F’是理论合力;
(2)实际合力应该与AO在一条直线上,故F是实际合力;
(3)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故本实验一定要采用等效替换法,故本题选C.
13.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由实验测得某弹簧所受弹力F和弹簧的长度L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
(1)该弹簧的原长L0=______ cm
(2)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______ N/m.
【答案】 (1). 15 (2). 500
【解析】
【详解】(1)弹簧处于原长时,弹簧所受弹力为0,则从图中可知,F=0时,L0=15cm;
(2)由胡克定律有F=K△x,从图中可知弹簧长度L=25cm时,弹簧伸长量△x=L-L0=10cm=0.1m,弹力F为50N,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遇红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4米/秒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此时,一辆摩托车以10米/秒的速度匀速驶来与汽车同向行驶,汽车在后追摩托车,求:
(1)汽车从路口开始加速起,在追上摩托车之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汽车经过多少时间追上摩托车?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
【答案】(1)12.5m.(2)5s;20m/s.
【解析】
【详解】(1)设汽车运动t1s时两车距离最大,最大距离为x,此时两车速度相等
由汽车的运动可得:s
最大距离m
(2) 设汽车运动t2s时追上摩托车,此时汽车与摩托车通过的位移相等,即:
解得:t2= 5sm/s
15.有三个相同的正方体木块,重量都是10 N,如图放置,当B受到水平向右作用力F1=2 N,C受到水平向左的作用力F2=2 N时,仍都静止,求AB间、BC间、C与地面间的摩擦力的大小.
【答案】2N, 0,0
【解析】
【详解】先以C为研究对象,C静止不动,则说明合外力为0,则B对C的摩擦力为0;再以B为研究对象,B物体受力平衡,受力分析如下图
因C对B没有摩擦力,则A对B的摩擦力一定与F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
再以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下图
在水平方向上,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拉力F2与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地面对C的摩擦力为0.
综上所述,AB间摩擦力为2N,BC间摩擦力为0、C与地面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也为0.
16.如图所示,质量为m=4kg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26N的作用下静止于斜面上,斜面的倾角θ=37°,(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物体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大小;
(2)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答案】(1)支持力大小为47.6N (2)物体受到的摩擦力3.2N,方向沿斜面向上
【解析】
【详解】如图受力分析,正交分解.
;
;
(1)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FN=G2+F2=47.6N
因为G1>F1,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2)摩擦力大小为:Ff=G1-F1=3.2N
17.如图所示,物块A悬挂在绳PO和PC的结点上,PO偏离竖直方向37°角,PC水平,且经光滑定滑轮与木块B相连,连接B的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3°.已知A质量mA=0.8kg,B质量mB=2kg,木块B静止在水平面上.试求:
(1)绳PO的拉力大小;
(2)木块B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大小和地面对木块B的支持力大小。
【答案】(1)10N (2)3.6N,15.2N
【解析】
【详解】(1)对P点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得:
FPOcos37°=mAg
FPOsin37°=FC
解得绳PO的拉力大小:FPO=10N,绳C的拉力大小:FC=6N
(2)对B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得,水平方向:
f= FC cos53°=3.6N
竖直方向:
NB+ FC sin53°= mBg
解得:NB=15.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