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50 KB
- 2021-06-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山西省长治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第1-9小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10-12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不选或有选错的得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到答题卡对应栏内。)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
A.N、m、s B.kg、m、s C.N、kg、s D.N、kg、m
2.物体在同一平面内受到三个力作用,下列几组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的是
A.5N 7N 8N B.5N 2N 3N C.10 N 10 N 10 N D.1N 5N 10 N
θ
m
F
3.如图,一固定斜面与水平方向成θ角,一物块质量为m,在一垂直于斜面的压力F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则物块受力个数为
A.一定受4个力 B.可能受4个力
C.一定受3个力 D.可能受3个力
4.手拿一个锤头敲在一块玻璃上把玻璃打碎了。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锤头敲玻璃的力大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
B.锤头受到的力大于玻璃受到的力,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
C.锤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应该是等大的,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
D.因为不清楚锤头和玻璃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5.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站在竖直向上运动的升降机地板上,他看到升降机中挂着重物的弹簧秤示数为40N,已知重物质量为5kg,若g取10m/s2,这时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
A.大于500N B.小于500N C.等于500N D.都不对
6.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桌面上有M、m两个物块,现用力F推物块m,使M、m两物块在桌上一起向右加速,则M、m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A.F B.
C.若桌面的摩擦因数为μ,M、m仍向右加速,则M、m间的相互作用力为(F‒μMg‒μmg)
D.若桌面的摩擦因数为μ,M、m仍向右加速,则M、m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7.如图所示,两根轻橡皮条A和B在竖直方向上共同系住一小球,A和B都比原来伸长,
A的弹力为B的弹力的2.5倍。若将B剪断,则在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A.g/3 B.2g/3 C.g D.5g/3
8.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长2m,以2m/s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运动。现将一小物块以3m/s的水平初速度从A点冲上传送带。若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g取10m/s2,则小物块运动至传送带右端B点所用的时间是
A.0.5s B.0.9s
C.1.2s D.1.5s
9.一质点以某初速度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5s停止运动。若质点在这3.5s内开始运动的第1秒内的位移为S1,第2秒内的位移为S2,第3秒内的位移为S3,则S1:S2:S3为
A.7:5:3 B.5:3:1 C.6:5:3 D.3:2:1
10.某质点以大小为0.8m/s2的加速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则
A.在任意一秒内速度的变化量大小都是0.8m/s
B.在任意一秒内,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0.8倍
C.在任意一秒内,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增加0.8m/s
D.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11.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用力F向上提它,力F的变化将引起物体加速度的变化。已知物体的加速度a随力F变化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
A.当F小于F时,物体的重力Mg大于作用力F
B.当F= F时,作用力F与重力Mg大小相等
C.物体向上运动的加速度与作用力F成正比
D.的绝对值等于该地的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
12.如图所示,一小球被水平细线OA与斜细线OB拉着处于静止。现将整个装置以C点为轴在竖直面内逆时针缓慢地转90o,在此过程中,关于OA、OB绳上的拉力大小FA、FB
的变化是
A.FA一直变大
B.FA先变大后变小
C.FB一直变小
D.FB先变大后边小
二、实验题(共17分)
13.(7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1)在探究实验中实验仪器有:砂桶和砂子,小车和砝码,带滑轮的长木板,打点计时器和纸带复写纸片,除了以上仪器外,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
A.秒表 B.弹簧测力计 C.毫米刻度尺 D.天平 E.低压直流电源
F.低压交流电源
(2)在实验中,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重物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
D.“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一条件如不满足,对探究过程也不产生影响
(3)在这一实验中,有三位同学通过测量,分别作出a一F图象,如图中的A、B、C线所示;试分析:
A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 。
B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 。
C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4分)某次实验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前几个点模糊, 因此从O点开始每打5个点取1
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50Hz,则小车通过D点时速度是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5.(6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橡皮条一端固定于A点.
(1)同时使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记录两个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及两细绳的方向.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其示数为_____N.
(2)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结点也拉到O点,记下此时测力计的读数F 和细绳的方向.本步骤中将结点也拉到O点,是为了_____.
(3)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细绳套尽可能短一些
B.橡皮条的伸长量越大越好
C.拉两个细绳套时,两拉力夹角越大越好
D.拉细绳套时,拉力应尽量与木板平行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5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要求画出受力示意图,只写最后答案的不给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10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滑块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内壁光滑的半球形凹槽内,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θ=60°,试求:水平推力的大小及凹槽对滑块的支持力的大小.
17.(12分)屋檐上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已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为1 m的窗户的上、下沿,如图所示,问:
(1)此屋檐离地面多高?
(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g取10 m/s2)
18.(13分)滑雪者为什么能在软绵绵的雪地中高速奔驰呢?其原因是白雪内有很多小孔,小孔内充满空气。当滑雪板压在雪地时会把雪内的空气逼出来,在滑雪板与雪地间形成一个暂时的“气垫”,从而大大减小雪地对滑雪板的摩擦。然而当滑雪板对雪地速度较小时,与雪地接触时间超过某一值就会陷下去,使得它们间的摩擦力增大。假设滑雪者的速度超过4 m/s时,滑雪板与雪地间的动摩擦因数就会由μ1=0.25变为μ2=0.125
。一滑雪者从倾角为θ=37°的坡顶A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滑至坡底B(B处为一光滑小圆弧)后又滑上一段水平雪地,最后停在C处,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坡长为l=26 m,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滑雪者从静止开始到动摩擦因数发生变化经历的时间;
(2)滑雪者到达B处的速度;
(3)滑雪者在水平雪地上运动的最大距离。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
一、共48分. 每小题4分,全对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D
A
C
B
D
B
B
D
AD
ABD
BC
二、共17分
13.(7分)(1) BCDF (2分) (2)( B )(2分)
(3)A线在F轴上有一定的截距,表明F达到一定的值后小车才开始有加速度,这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引起的;(1分)
B线在a轴上有一定的截距,表明F为0即不加F时小车已经有了一定的加速度,这是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θ太大,即平衡摩擦力过度引起的。(1分)
C线是当砂桶质量增大到较大时,不满足小车质量引起的。(1分)
14.(4分) 2.5 (2分) 6.2 (2分)
15.(6分)(1) 2.60(2分) (2)使F和F1与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2分) (3)D(2分)
三、 共35分
16.(10分)
试题分析:以滑块为研究对象,作出力图,滑块在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由此条件列式求解力F和支持力N的大小。
对滑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滑块受三个共点力而平衡,由力的三角形定则可知:
Nsinθ=mg Ncosθ=F
联立解得: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力平衡问题,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受力示意图是关键。
17. (12分)
解:图中相邻的两滴水间的距离满足比例关系:1∶3∶5∶7.设相邻水滴之间的距离自上而下依次为:x、3x、5x、7x,则窗户高为5x,依题意有:
5x = 1 则x = 0.2 m
屋檐高度 h = x + 3x + 5x + 7x = 16x = 3.2 m
由 h = gt2 得:t = s = 0.8 s.
所以滴水的时间间隔为:Δt = = 0.2 s
18.(13分)(1)1 s (2)16 m/s (3)99.2 m
解析:
(1)设滑雪者和滑雪板的总质量为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θ-μ1mgcos θ=ma1,a1=g(sin θ-μ1cos θ)=4 m/s2
滑行时间t==1 s。
(2)由静止到动摩擦因数变化时的位移为
x1= a1t2=2 m
动摩擦因数变化后,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θ-μ2mgcos θ=ma2,
a2=g(sin θ-μ2cos θ)=5 m/s2
又有x2=l-x1=24 m
由vB2-v2=2a2x2,
解得vB==16 m/s。
(3)在水平雪地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阶段一:运动加速度为a3=μ2g=1.25 m/s2
由运动规律得x3==96 m
阶段二:运动加速度为a4=μ1g=2.5 m/s2
由运动规律得x4==3.2 m
则最大距离xm=x3+x4=99.2 m。
答案:(1)1 s (2)16 m/s (3)99.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