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50 KB
  • 2021-06-01 发布

高中物理第1节 光的干涉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节 光的干涉 ‎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光的干涉现象及产生光干涉的条件.‎ ‎2.理解光的干涉条纹形成原理,认识干涉条纹的特征.‎ ‎3.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表述、概括能力.‎ ‎4.通过“扬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学习,渗透科学家认识事物科学的物理思维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波的干涉条件,相干光源.‎ ‎2.如何用波动说来说明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怎么会出现时间上是稳定的,空间上存在着加强区和减弱区并且互相间隔,如何理解“加强”和“减弱”.‎ ‎3.培养学生观察、表述、分析能力.‎ 三、教具 ‎1.演示水波干涉现象:频率可调的两个波源,发波水槽,投影幻灯,屏幕.‎ ‎2.演示光的干涉现象:直丝白炽灯泡;单缝;双缝;红、绿、蓝、紫滤色片;光的干涉演示仪;激光干涉演示仪.‎ ‎3.干涉图样示意挂图,为分析干涉所做的幻灯片;或电脑及干涉现象示意的动画软件.‎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 由机械波的干涉现象引入:首先演示“水波干涉现象”,并向学生提出问题.‎ ‎(1)这是什么现象?‎ ‎(2)是否任何两列波在传播空间相遇都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让学生回答,让学生描述稳定干涉现象的特征,指出干涉现象是两列波在空间相遇叠加的一种情景;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现象,干涉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要得到稳定干涉现象需是相干波源.‎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光的干涉现象——扬氏干涉实验.‎ ‎(1)提出问题:光是否具有波动性?如果有则会有光的干涉现象,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可以用屏幕,在屏幕上会得到什么现象呢?‎ 演示两个通有同频率交流电单丝灯泡(或蜡烛)作为两个光源,移动屏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屏幕上看不到明暗相间的现象.‎ 实验结果表明:两个独立热光源的光波相遇得不到干涉现象.说明光的复杂性.认识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实验的不成功是光无波动性?还是实验设计有错误,没有满足相干条件?‎ ‎(2)杨氏实验.‎ ‎①介绍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如何认识光,如何获得相干光源——展示杨氏实验挂图鼓励学生在认识事物或遇到问题时,学习杨氏的科学态度,巧妙的思维方法.‎ ‎②介绍实验装置——双缝干涉仪.‎ 说明双缝很近0.1mm,强调双缝S1、S2与单缝S的距离相等,所以两单缝S1、S2处光的振动不仅频率相同,而且总是同相.‎ ‎③演示:‎ 先用加滤色片后单色光红光进行演示,然后改用激光源做双缝干涉实验,并使双缝与屏幕的距离加大,这样在屏幕上得到条纹间距离大,更为清晰的明暗相同的图样.‎ 展示双缝干涉图样,让学生注意观察图样,回答图样的特点:(1)明暗相间.(2)亮纹间等距,暗纹间等距.(3)两缝S1、S2中垂线与屏幕相交位置是亮条纹——中央亮纹.‎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图样?怎样用波动理论进行解释.‎ ‎2.运用波动理论进行分析.‎ ‎(1)演示两列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两列波在一直线上叠加的情景.‎ 用做好的幻灯片用投影幻灯进行演示;或用编制好的软件在电脑上进行演示.‎ 注意分析两列波传播经同一位置时此点的振动情况.‎ ‎①仍在某一平衡位置附近往复振动,位移随时间而改变.‎ ‎②两列波同相振幅变大,说明此点振动加强了;两列波反相振幅减小,说明此点振动减弱了.‎ 强调波形图是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位移的包络线,演示波在传播时,波峰波谷的移动情况.‎ ‎(2)演示一列波由近及远波峰、波谷示意图,演示两列频率相同,同相波由近及远波峰、波谷的示意图.‎ 操作:‎ 波谷行进的位置;然后再演示两列波S1、S2独立传播每隔 ‎②幻灯片数量准备多一些,波峰、波谷向前推进速度要慢,若用电脑波行进的速度要慢且可暂停.‎ ‎③最后形成书上双缝干涉示意图样,展示彩色挂图.‎ 分析:‎ ‎①说明示意图是两列波某一时刻峰谷位置分布图.‎ ‎②说明两列波同频率、初相相同,在两列波峰峰、谷谷相遇位置均是加强点;而峰谷相遇位置均是消弱点.‎ ‎③先分析S1S2连线中垂线上的点:首先让学生注意中垂线上的某一点,演示让波行进起来结果峰谷依次通过此点——说明此点振动在峰→平衡位置→谷→平衡位置→峰之间往复振动是加强点.然后再让学生看两列波的相遇峰、谷依次通过该直线上的所有点——说明此直线上的点均是加强点.‎ ‎④再分析S1S2中垂线两侧对称位置上的点,即两列波峰谷相遇点,首先注意某一点,演示让波行进起来总是峰谷同时通过此点——说明两列波通过此点总是振动方向相反,是被消弱的;然后再看两列波峰谷交叉点的移动情况——为消弱区域.‎ ‎⑤其次再分析远离中垂线上的点又是加强区域……‎ 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振动加强与消弱点的分布是相互间隔的而且是稳定的.结合干涉挂图反映在屏幕上:同相加强光能量较强——亮;反相减弱光能量较弱——暗.得到亮暗间隔的干涉图样.‎ ‎(3)屏幕上出现亮纹、暗纹的条件.‎ 在示意图中,S1和S2为一对相干光源,两组半径相同的同心圆表示S1和S2两相干光源向外传播的两列波.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实线a0、a2、a'2,a4、a'4…为加强区域,虚线a1、a'1;a3、a'3…为减弱区域.‎ ‎①实线a0上各点,S1、S2发出光波到达线上某点的光程差δ=0.‎ 实线a2(a'2)上各点,S1、S2发出光波到达线上某点的光程差δ2=λ.‎ 实线a4(a'4)上各点,S1、S2发出光波到达线上某点的光程差δ4=2λ.‎ 即在实线a0、a2(a'2)、a4(a'4)…上各点光程差各为0、λ、2λ…,即为波长的整数倍.屏上出现亮纹.‎ ‎②虚线a1(a'1)上各点,S1、S2发出光波到达线上某点的光程 虚线a3(a'3)上各点,S1、S2发出光波到达该线上某点的光程 ‎……‎ 即在虚线上a1(a'1),a3(a'3)…上各点的光程差各为 总结规律:凡光程差等于波长整数倍的位置,产生亮条纹;凡光程差等于半波奇数倍的位置,产生暗条纹,即产生亮暗条纹条件表达式:‎ 亮纹光程差δ=kλ(k=0,1,2…).‎ ‎(4)若学生数学基础好,接受能力强可推导屏上亮暗纹的位置公式,否则不进行此内容.‎ ‎3.干涉条纹间距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重做双缝干涉实验,让学生注意实验现象,并定性寻找规律.‎ ‎①改变屏与缝之间的距离L——波长λ不变时L越大,亮纹间距(暗纹间距)越大.‎ ‎②屏与缝之间距离L不变,用不同的单色光进行实验——波长长的亮纹间距(暗纹间距)大,并展示彩色挂图.‎ ‎③L、λ不变,用双缝距离d不同配件进行实验——d小的亮纹间距(暗纹间距)大.‎ 小结:(1)实验可证明(或用上述亮暗纹的位置公式得亮纹间距)‎ ‎(2)利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L、d、△x可测单色光的波长.‎ ‎4.用复色光源做扬氏双缝干涉实验.‎ 让学生猜测干涉图样,然后教师做演示,让学生注意观察屏上图样特征:双缝S1、S2连线的中垂线与屏相交的中央位置是白色亮缝,而两侧是彩色条纹,然后展示挂图以便让学生对图样有深刻印象.‎ ‎(三)课堂小结 ‎1.托马斯·扬在历史上第一次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做出了光的干涉实验.光的干涉现象微粒说无法解释,而波动说可做出完善解释,使人们认识到光具有波动性.‎ ‎2.两个相干光源发出的光在屏上某处叠加时如果同相,光就加强,如果反相光就减弱,于是产生明暗条纹,其特征是在中央明纹两侧对称地分布着明暗相间的各级干涉条纹,且相邻明纹和相邻暗条纹的间隔相等.‎ 单色光:亮纹 光程差 δ=kλ(k=0,1,2…).‎ 复色光则出现彩色条纹3.明暗相间条纹反映光的能量在空间分布情况,暗条纹处光能量几乎是零.表明两列光波叠加彼此相互抵消.这并不是光能量损耗了或变成其它形式能量,而是按波的传播规律,没有能量传到该处;亮条纹处的光能量比较强,光能量增加也不是光的干涉可以产生能量,而是按波的传播规律,到达该处的能量比较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