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0.50 KB
- 2021-06-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调研高一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所示,舰载机降落至航行中的辽宁舰甲板后,飞行员感觉自己处于静止状态.他选择的参考系是( )
A. 海浪 B. 太阳
C. 辽宁舰甲板 D. 远处的海岛
【答案】C
【解析】
【详解】舰载机降落至航行中的辽宁舰甲板后,飞行员感觉自己处于静止状态是以辽宁舰甲板为参考系,故C正确.
2.近年来,徐州的快速路规划建设方兴未艾,为徐州的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在进行快速路的规划设计时,涉及下列问题,其中可将车辆视为质点的是
A. 根据车辆宽度设计道路宽度
B. 根据车辆高度设计隧道高度
C 根据车灯高度设计道路遮光板高度
D. 根据道路里程设计车辆行驶的平均速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车辆宽度设计道路宽度时,如果将车辆看成质点,则无法设计道路宽度,故A错误;
B.根据车辆高度设计隧道高度时,车辆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所以不能将车看成质点,故B错误;
C.根据车灯高度设计道路遮光板高度时,车辆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所以不能将车看成质点,故C错误;
D.根据道路里程设计车辆行驶的平均速率,车辆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所以可以将车看成质点,故D正确.
3.秋游时,小明准备步行从云龙山索道站到南湖景区,手机导航给出了如图所示的方案,并标注“25分钟,1.9公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5分钟指是时刻
B. 1.9公里指的是位移
C. 1.9公里指的是路程
D. 沿图示方案步行,小明的平均速度约为1.3 m/s
【答案】C
【解析】
【详解】A.25分钟指的是一段时间,即时间间隔,故A错误;
BC.如图可知,小明的运动不是单向直线运动,所以1.9公里指的是路程,故B错误,C正确;
D.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由题无法确定小明的位移,所以无法计算小明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4.某物体运动的a-t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v-t图象可能正确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内,物体沿加速度方向做匀变速运动,v-t图象是倾斜的直线,在内,加速度为0,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v-t图象是平行于t轴的直线,在内,加速度反向,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到时刻速度为零时刻速度,故D正确.
5.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不断减小,则
A. 汽车速度不断减小 B. 汽车的速度不断增大
C. 汽车速度变化的越来越快 D.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停止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B.因为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汽车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减小,速度仍然增大,故A错误,B正确;
C.加速度大小表示速度变化快慢,所以汽车速度变化的越来越慢,故C错误;
D.因为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汽车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减到零时,汽车做匀速运动,故D错误.
6.如图所示,杯底对铅笔底端的弹力的方向是
A. 垂直于杯底向上 B. 垂直于杯底向下
C. 垂直于铅笔杆斜向左上方 D. 垂直于铅笔杆斜向右下方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支持力方向为与接触面垂直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可知,杯底对铅笔底端的弹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杯底向上,故A正确.
7.小明想要知道如图所示弹簧秤弹簧的劲度系数,他用刻度尺测量得出“0N”和“1N”两刻度线间距离为2cm,则弹簧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0. 5 N/m B. 1 N/m
C. 50 N/m D. 100 N/m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胡克定律可知,
故C正确.
8.据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著名的落体实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若铁球下落时间约3.2秒,可估算比萨斜塔高度约为
A. 3 m B. 10 m
C. 30 m D. 50 m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得
故D正确.
9.如图所示为手机支架将手机吸附在其表面上的侧视图,图中手机底部悬空.已知手机的质量为m,手机表面与水平间夹角为θ,则支架对手机作用力的大小为
A. mg B. mgsinθ C. mgcosθ D. mgtanθ
【答案】A
【解析】
【详解】手机处于静止状态,受重力、支持力、吸引力和静摩擦力而平衡,其中支持力、吸引力和静摩擦力的施力物体都是支架,故根据平衡条件,这三个力的合力与重力平衡,大小为mg,方向是竖直向上,故A正确.
10.物体做直线运动,其速度随位移变化的规律为v2=4x.则
A. 物体的初速度为4 m/s B. 物体的加速度为4 m/s2
C. 物体在第5s末的速度为10 m/s D. 物体在前5s内的平均速度为10 m/s
【答案】C
【解析】
【详解】AB.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与v2=4x对比可知,物体的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2m/s2,故AB错误;
C.由速度公式可得
故C正确;
D.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可知,物体在前5s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D错误.
1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体A置于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B置于A的斜面上,水平推力F作用在A上,A、B均保持静止.则
A. A与B之间不存在摩擦力
B. A与地面之间不存摩擦力
C. B对A的压力等于mg
D. 地面对A的支持力等于(m+M)g
【答案】D
【解析】
【详解】A.对B受力分析,B受重力,支持力,A对B的摩擦力三力作用平衡,所以A与B
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故A错误;
B.将AB看成整体,由水平方向平衡可知,A受到地面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故B错误;
C.将B的重力沿平行斜面和垂直斜面分解可得,B对A的压力等于,故C错误;
D.将AB看成整体,由竖直方向平衡可知,地面对A的支持力等于(m+M)g,故D正确.
二、简答题
12.如图甲、乙为某小组进行“探究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的装置图.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微小量放大法
(2)本实验操作中应满足的要求是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两根细绳的方向必须垂直
C.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D.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3)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甲图中C的示数为_______N.
(4)图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在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
【答案】 (1). B (2). D (3). 2.8 (4).
【解析】
【详解】(1)[1]本实验中两个拉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B正确;
(2)[2]A.细线的作用是能显示出力的方向,所以不必须等长,故A错误;
B.实验时,两细绳方向不一定需要垂直,故B错误;
C.两细线拉橡皮条时,只要确保拉到同一点即可,不一定橡皮条要在两细线的夹角平分线上,故C错误;
D.在拉弹簧秤时必须要求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否则由于摩擦的作用会影响力的大小,故D正确.
(3)[3]弹簧测力计读数,每1N被分成5格,则1格就等于0.2N图指针落在2.8处,所以示数为2.8N;
(4)[4]是通过作图方法得到合力的理论值,而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沿OA方向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O点,使得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两个弹簧测力计一个的拉力效果相同,故方向一定沿OA方向的是
13.某学习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运动.如图为实验中获得的部分纸带,图中A、B、C、D、E、F、G皆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相邻计数点间距离分别为:x1=1.30 cm,x2=1.90 cm,x3=2.50 cm,x4=3.10 cm,x5=3.70 cm,x6=4.30 cm.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50Hz的交流电.以下各空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1)计算打B、C、D、E、F点时小车的速度,并得到如下表格,其中vE=______m/s,
速度
vB
vC
vD
vE
vF
数值(m/s)
0.16
0.22
0.28
0.40
(2)以打点A时为=0时刻,在图示的坐标纸中作出小车的v-t图线.( )
(3)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大小是_____m/s.
(4)由v-t图线可求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_____m/s2.打点G时小车的速度vG=_____m/s,
【答案】 (1). 0.34 (2). (3). 0.04 (4). 0.60 (5). 0.46
【解析】
【详解】(1)[1]因为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所以E点的速度为:
(2)[2]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3)[3]根据图线与v轴的交点,读出其数值,即为计数点A时的速度,也就是小车的初速度,大小为0.04m/s;
(4)[4]根据v-t图象求出图形的斜率k,v-t图象斜率代表物体的加速度,所以小车加速度a=k=0.60m/s2;
[5]由速公式可得,打点G时小车的速度
m/s2
三、计算题
14.某物理兴趣小组自制了一枚玩具火箭,将玩具火箭沿竖直方向向上发射,如图所示为上升过程中火箭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求:
(1)火箭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
(2)火箭整个运动过程中离地面的最大高度.
【答案】(1)2.5m/s2;(2)25m
【解析】
【详解】(1)由代入图中数据得
(2)由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火箭整个运动过程中离地面的最大高度
15.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平直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行驶过程中甲车司机看到有人突然横穿公路,于是以a1=4m/s2的加速度紧急刹车至停止;乙车司机看到甲车刹车后也立即以a2=5m/s2的加速度紧急刹车直至停止.若开始刹车时甲车速度v1=18m/s,乙车速度v2=20m/s,两车间的距离为30m.求:
(1)刹车后经多长时间两车速度相等?
(2)通过计算判断两车是否会相撞;并根据求解过程提出一条有利于行车安全的建议.
【答案】(1)2s;(2)不会相撞;为保证行车安全,两车之间应该保持足够距离;行车速度不要太快,等.
【解析】
【详解】(1)设经时间t两车速度相等,则
代入已知数据解得
(2)到两车速度相等时,甲车位移
乙车位移
因为
所以两车不会相撞,保证行车安全,两车之间应该保持足够距离;行车速度不要太快.
16.倾角的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物块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为F=t+F0,且t=1s时,斜面对物块A刚好没有摩擦力.已知物块A的质量 m=1kg,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m/s2,sin=0.8, cos
=0.6.求
(1)F0的大小;
(2)t=0s时,斜面对物块A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3)物块A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的最小值.
【答案】(1)N;(2)0.6N;(3)0.75
【解析】
【详解】(1) t=1s时,F=1+F0,分析物体的受力,由平衡关系可得
所以
(2)t=0s时,,此时F沿斜面向上的分力
重力G沿斜面向下分力
所以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大小为
(3)当F较大时,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此时
由得
当F趋向于正无穷大时
所以μ的最小值为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