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4.0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9-2020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5课 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就是这样一位诗人,忧国忧民;“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就是这样一位清士,信念坚强;“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勇士,斗志昂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不畏强暴。不管历史如何嬗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自屈原投入汨罗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国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也注定他的灵魂将得到洗礼和超度,割之不断、挥之不去,进而升华成为一个伟大民族的精神象征,穿越时空,年年相继,代代相传。‎ 14‎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曾任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杰出的政治家,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开创者。195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创立了“楚辞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其中《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他创作的“楚辞”的代表《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他的诗歌标志着我国诗歌创作由民间集体创作向作家个人独立创作的转变,作品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报国为民的热情。他强烈的爱国思想、高洁的品格和为追求理想而九死不悔的执着精神,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战国时期,已经归并成为了七个大国,这七个大国都想统一中国。在七国中,秦国最强,楚国最大,齐国最富,韩、赵、魏三国较小。屈原是楚王的同姓贵族,起初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联齐抗秦。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公元前305年,屈原因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盟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 ‎《离骚》是诗人在流放期间所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全诗373句,93节,2464字,课文是节选。离,通“罹”,遭受;骚,忧虑、忧愁。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言被害的苦闷与矛盾心情,揭露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的政治现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不附和邪恶势力的自爱精神及对楚王朝至死不渝的忠诚之情。‎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石投汨罗江而死。‎ 一、文学常识 14‎ ‎1.浪漫主义 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思潮。其基本特征是:(1)理想主义精神,即靠描绘理想的生活图景来表达人们的理想、愿望及对现实的态度,如《桃花源记》;(2)以假想的逻辑再造生活,它在描写人物、情节、环境时,不拘泥于生活的本来样子,而是靠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夸张,创造一个虚拟的艺术世界,其中充满奇人、奇事、奇物、奇境,如《西游记》;(3)思想感情外露,在作品中作家往往直抒胸臆直接表露情感,如《楚辞》。西汉刘向收录了战国时期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成《楚辞》,成为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2.楚辞体 文体名,起于战国时楚国,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 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字句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并多用“兮”字以助语势。以其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为“楚辞体”,又名“骚体”。‎ 二、文化常识 ‎1.回朕车以复路兮 先秦时期,“朕”为第一人称代词“我”,不分尊卑贵贱,人人可自称“朕”。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之义,“朕”成为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 ‎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古时上曰衣,下曰裳。古人下身穿的是一种类似裙子一样的“裳”。《诗经·邶风·绿衣》中有“绿衣黄裳”。‎ ‎3.背绳墨以追曲兮 木匠画直线用的工具,俗称墨斗。比喻规则、准则;法度、法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有“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 掩涕:掩面流泪。民生:百姓的生活。一作“人生”。虽:虽然。好(hào):爱慕、崇尚。修姱(kuā):修洁而美好。以:相当于“而”。(jī )羁:喻指束缚、约束。‎ 14‎ ‎,马缰绳。羁,马笼头。謇(jiǎn):古楚语的句首语气词。朝(zhāo):早晨。谇(suì):谏诤。替:废弃。以:因为。“以蕙”为状语后置。蕙(huì):香草名,也叫“薰草”,俗名“佩兰”。(xiāng):佩带。申:加上。揽茝(chǎi):采集白芷。揽,采集;茝,香草名,即白芷。蕙、揽茝:比喻高尚的德行。善:崇尚、爱好。虽:纵然、即使。九死:泛指多次死亡。灵修:神仙,这 层解 诗人心情极度苦闷、难以排解,而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原因竟是自己太注意修身。‎ 用,拿。“以善淫”为状语后置。淫:淫荡。固:本来。时俗:世俗。工巧:善于取巧。工,动词,善长,擅于。偭(miǎn):背向,引申为违背。规矩:比喻法则。规,用以校正圆形的工具。矩,用以校正方形的工具。错:通“措”,措施。以:连词,相当于“而”。追:追随。曲:不直的,弯曲的。竞:竞相,争着。周容:苟合取容。以为:“以之为”的省略。度:法度、准则。忳(tún):忧闷。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侘傺(chà chì):失意的样子。穷困:(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乎:于,在。溘(kè):突然、忽然。流 层解 周围风气败坏,群小诬陷自己。面对如此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诗人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浩叹,却不会因此改变节操。‎ 14‎ 和圆。方枘(ruì)(榫头)和圆凿(榫眼)。圜,通“圆”。周:合。孰:何。异道:不同道。尤:责骂。攘(rǎng):忍受。‎ 层解 诗人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在对此有了清醒的认识之后,坚定地表白自己的信念:“伏清白以死直兮”。‎ 段解 诗人追忆往昔,自述遭贬原因,表达“正道直行”的决心。诗人决心以前贤为榜样,不论环境如何险恶,也要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 反:同“返”,返回。朕:第一人称“我”,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复路:回原路。及:趁着。行迷:走迷了路。步:缓行。余马:我的马车,即上节的“朕车”。兰皋(gāo):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兰,兰草。皋,水边高地。驰:车马疾行。椒丘:长着椒树的山冈。且:暂且。焉:兼词,于彼,在那里。止息:停下来休息。不入:不被(君王)所用。以:连词,相当于“而”。离:通“罹”,遭受。尤:指责,抱怨。初服:指未出仕前的服饰,比喻原先的志向。制:裁剪。芰(jì)‎ 层解 诗人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怀疑,内心犹豫、彷徨、苦苦思索,但倔强依然。诗人详细描述种种衣饰,意在表明自己修身之严。‎ 14‎ 兮:也就算了啊。苟:只要。信:确实。芳:美好。高、长:用作动词,加高,加长。岌岌:高耸的样子。陆离:修长的样子。芳:芳香。泽:光泽。昭质:光明纯洁的本质。唯……犹……:唯独(只有)……还…… 亏:亏损。反顾:回头看。游目:放眼观看。往观:去观察。四荒:指辽阔大地。缤纷:繁多。繁饰:众多装饰品。芳菲菲:服饰品之芳香浓烈。弥章:更加明显。章,通“彰”,显著。好修:爱美,比喻修身养性。修,美好。以为:“以之为”的省略。常:常规,‎ 层解 诗人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诗人回到了“九死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深沉。‎ 段解 对自我的反思,诗人表达了保持美好品质的强烈愿望,抒发了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一、通假字 ‎1.偭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忳郁邑余侘傺兮(通“郁悒”,忧愁苦闷)‎ ‎3.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圆形)‎ ‎4.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显著)‎ 二、古今异义 ‎1.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 ‎ 今义: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 ‎2.偭规矩而改错 古义: ‎ 今义:改正错误。‎ ‎3.固时俗之工巧兮 古义: ‎ 今义:细致,精巧(多用于工艺品或诗文、书画)。‎ ‎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古义: ‎ 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5.宁溘死以流亡兮 14‎ 古义: ‎ 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6.长余佩之陆离 古义: ‎ 今义:形容色彩繁杂。‎ 答案 1.荒唐,没有准则。2.改变措施。3.善于取巧。4.(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5.随流水而消逝。6.修长的样子。‎ 三、一词多义 ‎1.善 ‎2.修 ‎3.固 ‎4.信 ‎5.虽 四、词类活用 ‎1.余虽好修姱以羁兮(名词用作动词,约束、束缚)‎ ‎2.謇朝谇而夕替(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傍晚)‎ ‎3.鸷鸟之不群兮(名词活用为动词,同群,结为一群)‎ ‎4.何方圜之能周兮(名词活用为动词,合)‎ ‎5.屈心而抑志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使……抑)‎ ‎6.伏清白以死直兮(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7.固前圣之所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推崇)‎ ‎8.高余冠之岌岌兮(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加高)‎ 五、文言句式 ‎1.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替”含被动意味)‎ ‎2.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以蕙”“以揽茝”后置)‎ ‎3.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乎此时”后置)‎ ‎4.步余马于兰皋兮(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于兰皋”后置)‎ ‎5.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 ‎6.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定语后置句,“岌岌”做“冠”的定语,‎ ‎“陆离”做“佩”的定语)‎ ‎7.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被动句,“解”含被动意味)‎ 14‎ 噙住心灵的芬芳 一缕清凉的草香氤氲在半掩的诗卷里,凝滞了时光,沉淀下心灵的芬芳。‎ 那些从来都默默无闻的小草,在这曲《离骚》里勃然新生。江离,薜荔,揭车,辛夷,白芷……这些幸运的植物,在两千多年前,轻抚它们的不再只有湘江晚风,还有诗人沾泪的衣襟。它们的气息最终长存在诗里,悠悠地散发的不只是亘古不变的清芬,还秉存了高洁的信仰遗存的清气。“香草”从此成了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符号,一个丁香一般在千古文人心中结下的心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美得动人,带着骚人一身高洁一丝自得,这些化身真善美的青青野草,生于它泛黄的岁月,长在我鲜红的心上。‎ 常在傍晚的窗前捧读《离骚》,晚风采撷夕阳的不舍,如手中的诗意一样梦得热诚。‎ ‎“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离骚》里的梦,不是人间的梦,而是天国的梦。它让一个孤独的灵魂在黑色的非人间的夹缝里挣出理想的一线的光明。《诗经》是生活,而《离骚》是梦境,生活让劳动人民在人间烟火味里齐心,梦境让孤独者重振苏世独立的勇气。梦,就要梦得疯狂,可以凤凰当车,九天来往;可以望舒先驱,飞廉为后,可以上下求索,实现理想。在这样的梦里,清新可人的香草变成了雍容华贵的牡丹,芳香扑鼻地让人窒息。但最终醒来,梦里翱翔天堂的诗人一下子重重跌落在灰色的混沌与黑色的悲哀里,猩红的叹息,化作流血的文字,“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再浪漫多情的巨作似乎也无法与这最真诚质朴的情感媲美,一颗时而落泪时而滴血的高尚的心灵散发它催人落泪的芬芳。当理想成了一种信仰,朝圣一般的独行,那个孤独的人用千字悲歌为华夏大地长存一股浩然正气。然而,千百年迷茫的追逐,千万里俗世的奔走,忙碌到如今的人们,心中除了有对“拜金”的狂热,对“拼爹”的羡慕,对“恶搞”的痴迷,对“名牌”的追捧,还有自己的信仰吗?‎ ‎“黄钟废弃,瓦釜雷鸣”,诗人随河流走了,《离骚》离世人远了,我们在物质中苍白了。‎ 一缕《离骚》的细流蜿蜒,勾勒物质之外的心灵的世界。当时间的水洗刷了一切浮华,我们终将期盼回到心灵的原点。曾经的梦,曾经的信仰,在《离骚》的低吟浅唱里坚韧起来,诗文的流淌间,一朵不经意的浪花,我们倒影出曾经清白的自己。‎ 合上《离骚》,看着窗外的繁星,我的心栖息在一片芬芳里。‎ 回望一曲《离骚》河畔的徜徉,那里梦很美,草很香,信仰很伟大。诚然我们每个人都要尝遍人间烟火,只是别忘要噙住心灵的芬芳。‎ ‎[鉴赏点评] 屈原,本身就是一首长诗,是一个文化的界碑。因此,对屈原的歌颂,人们多着眼于屈原诗人的气质和执着的理想,这篇文章也不例外。但本文却能采用如诗如画的语言,生动地诠释为着理想而生,也为着理想而死的屈原的心路历程,同时注意结合现实生活,这是本文的高妙之处。‎ 14‎ 一、思维建构 请把方框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答案 不幸遭遇 坚守决心 二、内容把握 本文通过    的比喻、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作者革新图强的政治抱负和同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坚强意志,抒发了    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    的关心和对美德的追求,表达了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绝不向    妥协,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绝不改变自己    的决心。‎ 答案 香草美人 热爱并忠诚于祖国 人民疾苦 黑暗势力 高尚操守 ‎1.诗人一生“好修姱以 14‎ 羁兮”,却又“謇朝谇而夕替”。其中有哪些原因?请从三个方面概括。‎ 我的答案:① ‎ ‎② ‎ ‎③ ‎ 答案 ①小人诽谤(“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嫉妒(“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②君王“浩荡”“不察”(“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③自己不愿同流合污(“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2.《离骚》塑造了一个忧国忧民、正道直行、献身理想的爱国诗人形象。请根据表格提示填写对应诗句。‎ 形象 特征 诗句 外部形象 佩戴名物香草,高大正直 ‎①‎ 鲜明的 思想性格 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 ‎②‎ 关注民生,力主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 ‎③‎ 追求真理,义无反顾,卓绝不屈 ‎④‎ 我的答案:① ‎ ‎② ‎ ‎③ ‎ ‎④ ‎ 答案 ①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②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③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④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3.诗中描写花草的诗句有         ,其用意是什么?‎ 我的答案: ‎ 答案 “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用意:这些诗句首先交代了诗人自己被疏离、被贬黜的原因及被疏离、被贬黜后的行为。其次,诗人用自己爱好芳香瑰丽的香蕙、白芷比喻自己品德的崇高美好;在恶劣的处境中,诗人仍让自己的马缓行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冈,依旧以荷花、荷叶为衣裳,表现了无论“进”还是“退”,清白的操守和报国的理想始终不变,九死未悔。再次,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蕙”“茝”“兰”“椒”“芰荷”“芙蓉”等作比,意象华美,刻画出了诗人高大、芳洁的动人形象。‎ 14‎ ‎4.比兴手法不是《诗经》的专利,在《离骚》中也有“香草美人”之喻,请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事物比喻的内容。‎ 蕙、揽茝、蛾眉 绳墨 制芰荷、集芙蓉、高余冠、长余佩 芳菲菲 答案 比喻高尚美好的德行 比喻准绳、法度 比喻修养品德 比喻品德更加高洁美好 ‎5.《离骚》读起来非常有乐感,在这方面诗人采用了哪些技巧?‎ 我的答案: ‎ 答案 (1)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兮”是语气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在这首诗里,一般是两句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兮”用在上下句之间,增加了停顿,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2)大量使用对偶句。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等结构整齐,抑扬顿挫。‎ ‎(3)多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及叠音词。如“羁”“郁邑”“侘傺”“陆离”等是双声词,“岌岌”“菲菲”等是叠音词,增加了诗歌的音乐美,达到了细腻生动、绵密曲折的表达效果。‎ ‎“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为什么一腔忠诚却劝不回那一心入秦自投罗网的君主?为什么君主贤愚不分,没有主见,轻易听信周围群小的挑拨?“举世皆醉我独醒”,于是他选择了汨罗江的清流。屈原抱石沉江的举动,你赞成吗?‎ 我的观点: ‎ 答案 观点一:不赞成。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你,何必抱石沉江,做无谓的牺牲。究其因,这实在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屈大夫啊,你应坚强地活下来!你不知道吗?活着就有希望。‎ 观点二:理解屈原的行为。屈原不是个不忠的人,他对楚王尽了一个臣子的责任,可楚王不接受他、不信任他,让他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实在是心力交瘁,不得已才投江的。‎ ‎『读写能力』‎ 比喻手法的运用 ‎《离骚》多用比喻手法,如“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修”本意是神仙,这里喻 14‎ 君王。“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蛾眉”(即美貌)比喻自己的美德,以“众女”肆意造谣中伤比喻朝臣对自己的造谣中伤。“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指鹰、雕一类凶猛的鸟,“鸟”指一般的鸟,这里分别比喻诗人自己和周围群小。“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所写的衣着佩饰都比喻诗人的美德。“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比喻诗人的品德更加高洁美好。‎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在写作中运用比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而且喻体必须是常见、易懂,能使人清楚地了解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比喻和被比喻的关系。如“相信自己是一种信念,它不是繁花,如梦似锦;却如青松,雪压不倒”一句中用“青松”比喻信念,通俗易懂。‎ ‎(2)比喻要贴切,紧紧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如“听取意见是一种气度,它不是高天辽阔无际,却如大海,容纳百川”一句中把“气度”(胸怀)比喻成“大海”贴切生动,抓住了二者的相似点。‎ ‎(3)注意创新。那些招之即来的比喻,往往也是最缺乏光彩的。只有那些生动贴切、想象新奇,发人所未发,给人以联想的比喻,才是成功的、有表现力的,如“工人们背后议论:‘新来的赵厂长,这人——不赖!’王栓说:‘敢是!这人心里没假。他的心是一块阳泉炭,划根火柴就能点着,烧完了是一堆白灰。’”但是,如果故意标新立异,也常常造成比拟不伦不类,弄巧成拙,下面就是这样的例子: ‎ ‎①呵,沙漠中的绿洲啊,你静静地安卧着,犹如绿色的梦永远把你笼罩。 ‎ ‎②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顿时好像爆炸了一颗原子弹。‎ 以令人难以想象也无法理解的现象作喻体,也就丧失了比喻的意义。‎ ‎(4)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针对练笔』‎ 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修辞。‎ 示例: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仿句:          ,          ,           ;         。‎ 答案 (示例)就像下棋一样 如果一个棋子走错了 整盘棋都可能会输掉 人生这盘棋每一步都要走好 ‎『直击高考』‎ ‎(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14‎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 ‎ 答案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首先观察诗句,有特殊表现手法的要指出,并进行分析。本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将考生们写字的声音比作春蚕嚼桑叶的声音;再表述这样写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即生动地写出考生们应考的情形,以声音衬托考场的寂静、庄严;最后,点出这样写所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看到才华横溢的考生们尽情挥洒自己的才思而内心流露出的喜悦之情。‎ ‎『素材迁移』‎ 屈子虽去,其魂不朽!‎ 对国家的忠贞,虽九死其犹未悔。只可惜,在小人奸诈、君王昏庸的现实下,“美政”的理想化作汨罗江上的一道忠魂,飘在每年阴历的五月初五。然而,“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不断求索的诗人,不断追寻的诗人,时时掩面痛哭的诗人,对人间邪恶不断诅咒的诗人,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常常行吟江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穿越时间的长空走进了我们的心灵。于是,屈原,成为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成为一座不论隔着多远的时代,依然能让我们看到的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 ‎[运用方向] “执着”“忠贞”“爱国”“民族精神”“生与死”“忧国忧民”等。‎ ‎[运用示例] ‎ 屈子之魂,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民魂!‎ 他喝尽了杯中酒,却挥不尽这忧民泪,对于百姓,他只有选择掩涕,是的,只有掩涕!他的忧民魂,如北风的声声马嘶,南风的嗷嗷虎啸,东风的凄凄龙吟;他的忧民魂,更如那潺潺流动的汨罗江水,永不停息!‎ 屈子之魂,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魂!‎ 他重视人才,栽培芳草,却造出了一片荒秽——势利小人。他一心辅佐君王,实施美政,联齐抗秦,革新政治,却遭到贵族的猛烈排挤。君王闭目塞听,听信奸佞将他放逐。孤帐,烛光摇曳,酒令人销魂,他却吟出了“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的诗句!‎ 14‎ 戴叔伦曾吟诵:“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郢破,国破,人亡,家亡!一幕幕的悲剧,是一曲曲的悲魂曲,飒飒的寒风,让人不寒而栗,残阳照着江面,暮霭笼罩着江身。孰知寒风过去不是温暖,残阳之后不是满日,暮霭之后不是黎明?‎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