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00 KB
  • 2021-06-03 发布

天津市宝坻区大口屯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天津市宝坻区大口屯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120分,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8分)‎ 一、基础知识(共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酒馔(zhuàn) 央浼(měi) 模样(mó) 按捺不住(nà)‎ B. 玷辱(diàn) 剽悍(piāo) 讥诮(xiào) 蓬头垢面(gòu)‎ C. 埋怨(mán) 稽首(qǐ) 祈祷(qí) 安然无恙(yàng)‎ D. 矫首(jiǎo) 船舷(xuán) 脖颈(jǐng) 爱憎分明(zēng)‎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 A项,“模样”的“模”应读mú;‎ B项,“讥诮”的“诮”应读qiào;‎ D项,“船舷”的“舷”应读xián;“脖颈”的“颈”应读gěng。‎ 故选C。‎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茶峒 缉拿 鼙鼓 无耻谰言 B. 倨傲 丰稔 轻飏 恬不知耻 C. 遒劲 睇眄 遄飞 叨陪鲤对 D. 簪笏 坳堂 盘垣 凭心而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然后根据字音和字义辨析字形。‎ D项,“盘垣”应为“盘桓”;“凭心而论”应为“平心而论”。‎ 故选D。‎ ‎3.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酒馔 喝彩 逻辑 交头结耳 B. 庇佑 撮合 恶梦 哀声叹气 C. 严峻 虔诚 委屈 涸辙之鲋 D. 绊倒 分辩 抱歉 食不裹腹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没有错别字的一组”,然后根据字音和字义辨析字形。‎ A项,“交头结耳”应“交头接耳”;‎ B项,“恶梦”应为“噩梦”,“哀声叹气”应为“唉声叹气”;‎ D项,“食不裹腹”应为“食不果腹”。‎ 故选C。‎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翠翠站在船头还是不作声。翠翠对祖父那一点儿埋怨,等到把船拉过了溪,一到了家中,看明白了醉倒另一个老人后,就完事了。 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 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②宇宙的其他地方对于地球上发生的任何事物根本不在乎。绕着太阳公转的行星的运动似乎最终会变成 ,尽管其时间尺度很长。这表明随着时间 ,任何预言的误差将越来越大。‎ ‎③创新是人的天性,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的,从 ,刀耕火种,到机械化、电子化,都是不断创新的结果。当今社会,尤其需要创新。‎ A. 反而 可是 混沌 流逝 茹毛饮血 B. 但是 却 混沌 流逝 茹毛饮血 C. 但是 却 浑沌 流失 茹毛饮血 D. 但是 却 混沌 流逝 原始社会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但是”,表示转折的语气;“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思想)相反或出乎意料,用在下一句开头;从语境来看,前面说“……就完事儿了”,后面说“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前后语义发生转折,没有出乎意料之意,故使用“但是”;‎ ‎“却”,表示转折,比“倒、可”的语气略轻;“可是”,表示转折,前面常常有“虽然”之类表示让步的连词呼应;“但是……可是”搭配不当,使用“却”;‎ ‎“混沌”,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句中使用前一个义项;“浑沌”,古代传说中指世界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模糊,不分明,意同“混沌”,但一般写作“混沌”; ‎ ‎“流逝”像流水一样消逝,多指时光、岁月;“流失”泛指有用的东西流散失去,如自然界矿石、土壤,也指人才,语境说的是“时间”,使用“流逝”;‎ ‎“茹毛饮血”,指人类在学会用火以前,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原始社会”,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后面“刀耕火种”借助具体方式来展现生活,与“茹毛饮血”相合,应使用“茹毛饮血”。‎ 故选B。‎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心惮远役(害怕) 违己交病(困乏) 有酒盈樽(满) 吾生行休(将)‎ B. 宠命优渥(优厚) 遥襟甫畅(顿时) 命途多舛(不顺) 披绣闼(推开)‎ C. 志人志怪(记) 绝云气(阻断) 适莽苍者(到) 千里逢迎(迎接)‎ D. 形影相吊(安慰) 日薄西山(迫近) 伶仃孤苦(孤独) 门衰祚薄(福分)‎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C项,“绝云气”意思“穿过白云”,“绝”意思是“穿过”。‎ 故选C。‎ ‎6.下列各组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 ①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②而御六气之辩 B. ①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②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C. ①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 ①小知不及大知 ②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各组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这是针对文言通假设题。判断语句中是否存在通假现象,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握语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申义等解释时,就要考虑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 A项,①“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中“而”通“能”,能耐,能力;②“而御六气之辩”的“辩”同“变”,变化;‎ B项,没有通假;‎ C项,①中没有通假,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中“闵”通“悯”;‎ D项,①“小知不及大知”中“知”同“智”,②没有通假。‎ 故选A。‎ ‎7.下列语句加点字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悦亲戚之情话 ②窜梁鸿于海曲 ③当敛裳宵逝 ‎ ‎④幼稚迎门 ⑤襟三江而带五湖 ⑥宾主尽东南之美 ‎ ‎⑦梓泽丘墟 ⑧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⑨谨拜表以闻 ‎⑩不过数仞而下 A. ①②/④⑥/⑤⑨/③⑧/⑦⑩‎ B. ①/②④⑥⑨/③⑤⑧/⑦⑩‎ C. ①⑤/②⑨/④⑥/③⑧⑩/⑦‎ D. ①⑤/②⑨/③⑧/④⑥/⑦⑩‎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字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这是针对词类活用设题。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做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的使动用法。辨别词类活用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成分分析,就是把句子的成分先画出来,然后看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①⑤都是意动用法,“悦”意思是“对……感到愉悦”,“襟”意思是“以……为衣襟”;②⑨都是使动用法,“窜”意思是“使……逃窜”,“闻”意思是“使……知道”;③⑧是名词作状语,“宵”意思是“连夜”,“上”意思是“向上”;④⑥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幼稚”意思是“幼小的孩子”,“美”意思是“优秀人才”;⑦⑩都是名词作动词,“丘墟”意思是成为丘墟,“下”意思是“落下来”。‎ 故选D。‎ ‎8.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臣具以表闻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 ‎⑥但以刘日薄西山 ⑦去以六月息者也 A. ①⑤⑥ B. ②③④ C. ⑤⑥⑦ D. ②④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以”的用法,然后根据“以”在句中的位置和“以”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①⑤⑥中“以”意思都是“因为”;②“臣具以表闻”中“以”是介词,用;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以”是介词,凭借;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中“以”是介词,用;⑦“去以六月息者也”中“以”是介词,凭借。‎ 故选A。‎ ‎9.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 拜臣郎中 谨拜表以闻 B.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C. 未曾废离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D. 慈父见背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C项,两个“废”意思都是“废止”。‎ A项,第一个“拜”意思是授予官职,第二个“拜”意思呈上;‎ B项,第一个“矜”意思是怜悯,第二个“矜”意思是顾惜;‎ D项,第一个“见”代指“我”,第二个“见”是动词,看见。‎ 故选C。‎ ‎10.找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逮奉圣相(及,至)‎ B. 门衰诈薄(福分)‎ C. 形影相吊(安慰)‎ D. 则刘病日笃(情义深)‎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找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D项,“则刘病日笃”意思是祖母刘氏的疾病一边比一天重,“笃”意思是“沉重”。‎ 故选D。‎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责臣逋慢。 逃脱 B.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勉励 、勤勉 C. 恭疏短引 奏章 D. 寻蒙国恩 不久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各组句子中对加点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C项,“恭疏短引”意思是“恭敬地作了短短的引言”,“恭”,恭敬,“疏”是名词作动词,撰写,“恭疏”意思是“恭敬的书写”。‎ 故选C。‎ ‎12.与例句加点字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彼且奚适也 A.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B.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D. 若属皆且为所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与例句加点字的词义相同的一项”,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例句“彼且奚适也”重“且”意思是“将要”,D项,“若属皆且为所虏”中“且”也是“将要”之意;‎ A项,“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中“且”意思是“就”;‎ B项,“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中“且”意思是“尚且”;‎ C项,“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中“且”意思是“况且”。‎ 故选D。‎ ‎13.对加点词语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 请息交以绝游(游学) 恨晨光之熹微(怨恨)‎ B. 沐浴清化(清明的教化) 夙婴疾病(缠绕)‎ C. 四美具,二难并 (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D.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授予官职)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承受)‎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加点词语判断错误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请息交以绝游”意思是“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游”意思是“交往,交游”;“恨晨光之熹微”意思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恨”意思是“遗憾”。‎ 故选A。‎ ‎1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悦亲戚之情话 (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亲属)‎ 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 (牧,古代称州的长官。伯,长)‎ B. 穷发之北 (毛,指草木)‎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把。劝,勉)‎ C. 犹有所待 (等待)‎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东隅,日出的地方,指早。桑榆,日落的地方,指晚)‎ D. 当侍东宫 (任,充当)‎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请缨,投军报国。弱冠,男子18岁称弱冠,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中“牧伯”是古代州官的称呼,即州牧、方伯。‎ 故选A。‎ ‎15. 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如何才能富起来呢?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是以知识的充足为前提的。‎ B. 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 C. 我们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把学生培养成有活力、有思想能够担当二十一世纪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之才。‎ D. 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国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向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结构混乱 可改为"关键在于知识"或改为"知识起决定性作用";C。成分残缺,最后加上“的目的”;D。不合逻辑,删除“了”‎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作家,代表作《边城》,钱钟书是我国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有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B. 《水浒》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C. 王勃,字子安,少有才名,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初唐“四杰”。‎ D.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作家,与法国的莫伯桑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三位巨匠。‎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然后借助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 B项,“《水浒》……作者罗贯中”错误,《水浒》的作者应该是施耐庵。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 故选B。‎ ‎17.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指洪州是二十八宿中翼、轸二星的分野。‎ B. “朝菌不知晦朔”中“晦”为阴历每月第一日,"朔”为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C. 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特殊称谓,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按顺序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中,“三秋”指季秋是秋天的第三个月。‎ D. 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是用干支纪年。"庆历四年春”即指宋仁宗庆历四年。‎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然后借助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 B项,“‘晦’为阴历每月第一日,‘朔’为阴历每月最后一日”错误,“晦”是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朔”是阴历每月第一天。‎ 故选B。‎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 B. 而后乃今培风 培:凭 C.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抢:触,碰 D.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征:征服 ‎1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风之积也不厚 之二虫又何知!‎ B.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彼于致福者,‎ C.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夫列子御风而行 D. 去以六月息者也 以游无穷者 ‎2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C.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D. 虽然,犹有未树也 ‎21. 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第一段中写鹏南飞需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作类比,是为了表明万物皆有所待,它们都是不自由的。‎ B. 作者以行路备粮作比喻是为了反驳蜩与学鸠对鹏的嘲讽,说明这两种动物也是有所待的,只不过有“小大之辩”罢了。‎ C. 最后一段中作者由对万物的泛论转入对社会中的人的具体论述,阐明了只有人类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D.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本文即突出体现了这一点。‎ ‎【答案】18. D 19. C 20. B 21. C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D项,“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意思是“德行能投合一个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征”意思是“信”“取信”。‎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C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 A项,第一个“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代词,这;‎ B项,第一个“于”,介词,在,第二个“于”,对于;‎ D项,第一个“以”,介词,凭借,第二个“以”相当于“而”,连词。‎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古今异义词设题。‎ B项,“而已”古今都指“罢了”;‎ A项,“正色”古意指真正颜色,今意指态度严肃,神态严厉;‎ C项,“果然”古意指饱饱的样子,今意指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D项,“虽然”古意指虽然这样,今意表转折连词。‎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阐明了只有人类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错误,从文中来看,最高的“逍遥境界”是为“无待”,人们应当“透破功、名、利、权对人们的束缚,使精神活动臻于优游自在,无挂无碍的境地”,即达到“无待”的精神状态,这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故选C。‎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参考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体积,不知道大到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翅膀就好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都是活动着的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所致。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当作是一艘船,放一个杯子在上面就会被粘住,这是水浅而船却大的原因。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么负载一个巨大的翅膀也就没有力量了。因此,鹏在九万里的高空飞行,风就在它的身下了,凭借着风力,背负着青天毫无阻挡,然后才开始朝南飞。蝉和小斑鸠讥笑鹏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到近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时间舂米准备干粮;到千里外的人,要聚积三个月的粮食。蝉和小斑鸠这两只小虫、鸟又知道什么呢。‎ ‎……‎ 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的职守,行为能够庇护一乡百姓的,德行能投合一个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他们看待自己,也像上面说的那只小鸟一样。而宋荣子对这种人加以嘲笑。宋荣子这个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就特别奋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诽谤他,他也并不因此就感到沮丧。他认定了对自己和对外物的分寸,分辨清楚荣辱的界限,就觉得不过如此罢了。他对待人世间的一切,都没有拼命去追求。即使如此,他还是有未达到的境界。列子乘风而行,飘然自得,驾轻就熟。十五天以后返回;他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去追求。这样虽然免了步行,还是有所凭借的。倘若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邀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李昶,字士都,东平须城人。昶颖悟过人,读书如夙习,无故不出户外,邻里罕识其面。初从父入科场,侪辈少之,讥议纷纭,监试者远其次舍,伺察甚严。昶肆笔数千言,比午,已脱稿。释褐,授征事郎、孟州温县丞。正大改元,超授儒林郎、赐绯鱼袋、郑州河阴簿。三年,召试尚书省掾,再调漕运提举。‎ 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历。居数岁,忠济怠于政事,贪佞抵隙而进。昶言于忠济曰:“比年内外裘马相尚,饮宴无度,库藏空虚,百姓匮乏,若犹循习故常,恐或生变。惟阁下接纳正士,黜远小人,去浮华,敦朴素,损骑从,省宴游,虽不能救已然之失,尚可以弭未然之祸。”时朝廷裁抑诸侯,法制寝密,忠济纵侈自若。昶以亲老求解,不许。俄以父忧去官,杜门教授,一时名士若李谦、马绍、吴衍辈,皆出其门。‎ 岁己未,世祖伐宋,次濮州,闻昶名,召见,问治国用兵之要。昶上疏,论治国,则以用贤、立法、赏罚、君道、务本、清源为对;论用兵,则以伐罪、救民、不嗜杀为对。世祖嘉纳之。明年,世祖即位,召至开平,访以国事,昶知无不言,眷遇益隆。世祖尝燕处,望见昶,辄敛容曰:“李秀才至矣。”其见敬礼如此。‎ 至元元年,迁转之制行,减并路、府、州、县官员,于是谢事家居。五年,起为吏礼部尚书,品格条式、选举礼文之事,多所裁定。凡议大政,宰相延置上座,倾听其说。六年,奸臣阿合马议升制国用使司为尚书省,昶请老以归。七年,诏授南京路总管兼府尹,不赴。八年,授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务持大体,不事苛细,未几致仕。二十二年,昶年已八十三,复遣使征之,以老疾辞,赐田千亩。二十六年卒,年八十有七。‎ ‎(节选自《元史·李昶传》)‎ ‎2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释褐,授征事郎 释褐:脱掉粗布衣服,指做官 B. 省宴游 省:醒悟 C. 世祖伐宋,次濮州 次:驻扎 D. 复遣使征之 征:征召,朝廷征用人才 ‎2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忠济怠于政事 奉晨昏于万里 B. 贪佞抵隙而进 门虽设而常关 C. 则以用贤、立法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 以老疾辞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历 B. 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历 C. 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历 D. 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历 ‎2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昶从小聪明过人。读新书文如同过去经常学习的一般熟悉。参加科举考试时能一上午奋笔写数千字。‎ B. 李昶能积极进善言。他极力劝说懒于处理政事的严忠济接纳忠正之士,罢黜疏远奸邪小人。‎ C. 李昶聪明懂礼,即便皇帝闲居退朝,他见了也都非常礼敬。因此世祖常高兴采纳他的疏谏,向他询问国事。‎ D. 李昶才干非凡,官员的品级和选举,朝廷的礼仪,很多是他裁定的。宰相常请他商议朝廷大事。‎ ‎【答案】22. B 23. D 24. C 25. C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B项,“省宴游”结合前面“惟阁下接纳正士,黜远小人,去浮华,敦朴素,损骑从”可知,“省”意思是“减少,节约”。‎ 故选B。‎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D项,两个“以”都表原因,意思是“因为”;‎ A项,第一个“于”是介词,对于,第二个“于”是介词,到;‎ B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承接,第二个“而”是连词,表转折;‎ C项,第一个“则”,就,第二个“则”表转折,却。‎ 故选D。‎ ‎【2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历”意思是“蒙古军攻下黄河以南后,他侍奉父母回到家乡。行御史台长官严实,征聘他,授任为都事,后又改任行军万户府知事。严实死后,他儿子严忠济继承爵位,提升李昶为经历”。“行军万户府知事”是官职,做“改”的宾语,故二者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 ‎“子忠济”是“嗣”的主语,是说严实死后,他的儿子严忠济继承爵位,排除A项。‎ 故选C。‎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李昶聪明懂礼,即便皇帝闲居退朝,他见了也都非常礼敬。因此世祖常高兴采纳他的疏谏,向他询问国事”错误,原文并没有说他“懂礼”,文中“其见敬礼”说的是他被皇帝敬重,而且皇帝采纳他的建议也不是因为他懂礼。‎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李昶,字士都。是东城须城人。李昶聪明过人,读新书文如同过去经常学习的一.殷熟悉。他没有事情不出门外,邻居很少见到他的人。当初跟着父亲进入科举考场,一同考试的人都嫌他年纪太小,纷纷讥讽议论,监考人把他和别人远远地隔开,监视的很严。李昶奋笔,- -口气写了数千字,到中午,已经完成了。进士及第后授官,被授予征士郎,孟州温县的县丞。哀宗登基后,被破格授予儒林郎,赏赐绯鱼袋,郑州河阴主簿。正大三年,召回京任用为尚书省的属官,再调任漕运提举。‎ 蒙古军攻下河南后,他侍奉父母回到家乡,行御史台长官严实,征召他授任为都事,后又改任行军万户府知事。严实死后,他的儿子严忠济继承爵位,提升李昶为经历。过了几年,严忠济懒于处理政事,贪婪奸邪之人乘机获得进用。李昶对严忠济说:“近年来官府内外奢侈成风,宴饮没有节制,府库空虚,百姓日用匮乏。如果- - 如既往,恐怕会发生变故。只要你接纳中正之士,罢黜疏远奸邪之人,去除浮华,崇尚朴素,减少骑从和宴游,即使不能补救已经出现的问题,但还可以消除隐藏的灾祸”当时朝廷正裁撤各地诸侯,但办的很隐秘。严忠济生活奢侈一如既往,李昶以父母年老请求离职,没有被允许,不久因父亲去世离职,后在家闭门教书,当时的名士如李谦、马绍、吴衍等人都出自他的门下。‎ 已未年,世祖领兵攻伐南宋,大军驻扎在濮州,听到李昶的名字,便召见了他,向他请教治国用兵的方法,李昶上疏,议论治国之法,则以任用贤能,制定法纪,赏功罚过,励行君道,务本兴农,正本清源来回答;议论用兵,则以讨伐有罪,救民于水火,不随意杀人来回答。世祖高兴地采纳了。第二年,世祖即皇帝位,把他召到开平,向他询问国事,李昶知无不言,世祖用更加降厚的礼待他。一次世祖闲处,望见李昶,立刻正容说:“李秀才来了。”对他如此礼敬。‎ 至元元年,朝廷实行官吏迁转制度,减少合并路、府、州、县的官员,李昶于是辞官家居。五年,重新起用为礼部和吏部尚书,官员的品阶选举,朝廷的礼仪,很多是他裁定的,凡是朝廷议论大事,宰相往往把他请到上座,倾听他的意见,六年,奸臣阿合马建议升制国用使司为尚书省,李昶以年老辞职回乡。七年,皇帝授予他为南京路总管兼府尹,但他未赴任。八年,又授予他为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他为政只是坚持大的原则,不计较小事,不久就离职了。二十二年,李昶已经83岁了,皇帝再次派人去征请他,他以年老多病辞谢了,皇帝便赐给他一-千亩土地。二十六年去世,享年87岁。‎ 第Ⅱ卷(共82分)‎ ‎26.文言翻译。‎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答案】(1)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2)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再而向南飞呢?‎ ‎(3)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1)中,“益”,更加;“移”,改变;“穷”,古今异义,处境艰难;“坠”,使动用法,使……坠落。(2)中,“奚以”,宾语前置句,“以奚”,为什么;“之”,动词,到;“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为”,句末语气词,呢。(3)中,“愿”,希望;“矜悯”,怜悯;“听”,允许,满足;“微志”,微不足道的心愿。‎ ‎27.名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3)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 ,青雀黄龙之舳。‎ ‎(5) ______________,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6)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8)________________,愿乞终养。‎ ‎【答案】 (1). 悟已往之不谏 (2). 云无心以出岫 (3). 泉涓涓而始流 (4). 舸舰弥津 (5). 云销雨霁 (6). 落霞与孤鹜齐飞 (7). 潦水尽而寒潭清 (8). ‎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9). 茕茕孑立 (10). 乌鸟私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悟、谏、岫、涓、舸、弥、销、霁、鹜、潦、潭、僮、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林冲见差拨 沧州牢城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那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林冲只骂的一佛出世,哪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却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 ‎“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嫌小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皆赖差拨照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患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已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视。”林冲听得呼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告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差拨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叫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贴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教看天王堂时,这是营中第一样省力气的勾当,早晚只烧香扫地便了。你看别的囚徒,从早起直做到晚,尚不饶他。还有一等无人情的,拨他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林冲道:“谢得照顾。”‎ ‎(节选自《水浒传》第九回,有删改)‎ ‎28. 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选文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 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C. 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 D. 选文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E. 选文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现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29. 选文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向他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0. 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31. 对第二段中“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却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出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答案】28. BC 29. 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 ‎30. 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①对比法。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 ‎31. 两种身份:①教头身份。②配军身份。 四种性格和心理:①谨慎小心。②沉着冷静。③隐忍顺从。④顾及颜面。‎ ‎【解析】‎ ‎【28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被高太尉陷害”出现在第四自然段,且是差拨说与管营的话,与“一般的罪人”无关;林冲一进牢营与“一般的罪人”的交谈出现在第一自然段,而且交谈内容只是“一般的罪人”对牢城营的简介,并非对林冲的的同情和关照,曲解了原文;最后,两项并非具有因果联系,所以是错误选项;‎ C项,该项是对差拨性格的简要分析,通过篇首“一般的罪人”之口,已为差拨唯利是图,欺压囚犯的本性做了铺垫,所以差拨之怒并非“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而是因为林冲没有钱物相送。所以此项概括并不准确。‎ 故选BC。‎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分析环境描写把握其与人物形象、小说情节的关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选文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向他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然后结合设题段落的内容以及在文中的位置分析作用。环境是小说的依托。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本文第一自然段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属于社会环境的描写。一方面交代了主人公活动的具体背景,环境;一方面为下文差拨出场进行铺垫,引发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关注,制造悬念,同时推动情节的发展。‎ ‎【3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以及塑造形象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并分析具体的手法。准确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对分析小说主旨具有极大的帮助。除林冲外,差拨是选文中主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未出场前,就已通过“一般的罪人”之口揭露了其利用职权、唯利是图的嘴脸。出场之后,又以林冲取出银子为分界线,先是“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 “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后又“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充分揭示了当时“有钱可以通神”的世风。描写人物的方法较为明显:一是差拨前后态度的鲜明对比;二是刻画人物时较多用到的语言描写。‎ ‎【31题详解】‎ 本题属于探究题型。首先要根据题干明确探究的方向,如本题“对第二段中‘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却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出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然后需要考生结合小说情节、环境分析人物的身份、性格、心理。对于此题,题干之中的引文与金圣叹的评点是关键。“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反映林冲身在牢营,身为囚犯,金圣叹的评点中的“亦”字不由让人联想起发配前的身份:禁军教头。接下来,由此两种身份,针对同一情节,会得出不尽相同的性格、心理特征。囚犯身份: 谨慎小心、隐忍顺从;教头身份:顾及颜面、沉着冷静。对林冲身份的把握应准确。对其性格、心理的特点概括大意对即可。‎ ‎【点睛】‎ 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文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文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七、作文(50分)‎ ‎3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支载着“时光宝盒”的车队从中国青年报社出发,开启了“新青年、耀青春”五四百年青年文化万里巡展活动。活动期间,只要进入“时光宝盒”,观众就能在1号车厢“时光列车”里,坐看车窗外闪过的百年光影,穿越到1919年的“五四现场”。邻近的2号车厢里还有12部老式电话机,参观者们能接听来自“鲁迅”“李大钊”“邓中夏”“罗家伦”等五四先驱的电话,听“他们”谈自己的时代与人生选择。在“时光宝盒”前,青年学子可深情歌唱着对祖国的热爱;可向五四先驱给出自己激情的回答。‎ 如果你进入了“时光宝盒”,会向五四先驱提出什么问题?你会怎样回答他们对你提出的问题?或者你想告诉五四先驱什么?‎ 请把与五四先驱隔空对话的情景或内容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鲁迅,我想对你说 你是“横眉冷对千夫指”。面对敌人,你以文字为刃,以白纸为柄,铸造成一把剑,刺入敌人胸膛——“只一击,穿透这桃红色的,菲薄的皮肤,将见那鲜红的热血激溅似的以所有温热直接杀戮者。”白纸黑字,掷地有声。‎ 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用文字,创造出了远比武斗影响深远的力量。我曾认为,这世上的文字,缠绵流转,总比刚强硬猛略胜。是你,是你的文字,一种在两个极端之间游走自如的文字,披着不软不硬的外壳,却划出了一道又一道惊破天地的闪电,划亮了那个沉厚凶猛的时代,划亮了一个现代少年的心。文字之所以能传于世,是因为其价值足以供一个又一个十年百年消耗。方正的打印体,你的文字,品出了力透纸背的味道。‎ 你是“俯首甘为孺子牛”。想象中如铁般坚硬的你,原来也有温润的一面,不知道萧红先生包饺子,做菜合以及做荷叶饼水平如何,是自谦还是事实已无可考究。但是,当你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时,我可以想得到萧先生的欢喜与惊讶。出自刻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我更愿相信是后者。那个“好久不见”的你,绝对会将关怀化作如丝的春雨,默默的,低调的,不作声的,浸入人的心里,泛起丝丝甘甜。我知道你对萧先生有知遇之恩,或许,妙笔生花的你,也有着一双慧眼,不然,怎么能穿破乌云,又怎么能带领他人呢?“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那个给你理发的理发师,竟也被你的外表所迷惑。你与乡下老人的区别,也许就在于一支笔,一颗心和一张嘴了。不然呢?所有的世俗智慧,你都有。‎ 你是“寄意寒星荃不察”。我有时候甚至会恨,恨你心中的责任太重,恨你心中“无数的人与无数的远方”太多,恨你“从此不但没有休息,并且脑子里所想的更多”,恨你想“死了是不要紧的”。中国文学史上多少年出一个鲁迅?谁也说不清。可就是一个这样的你,才配上了鲁迅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只象征着你一个人吗?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否认,却又没人说出背后究竟还有什么。直至今日,你仍然是文化偶像上当之无愧的魁首。在我大声诵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的奶奶依旧记得大致内容;那个狂人的日记,使星星火光到片刻燎原;那个被砍了头的阿Q,精准的用生命证明了现在以及将来……有人骂你,不假;有人瞧不上你,是真。我们应感谢上苍,感谢你,顶住千斤压力,呐喊,声今犹在。‎ 一个人,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他的呼吸停止时,第二次是他的遗体不复存在时,第三次是他被人遗忘时。‎ 很高兴。您昨日未死,今日未死,明日未死。‎ 你永远不会消亡。‎ 一星点孤灯,七窍生悲愤。年年执笔书血泪,笔笔定乾坤;‎ 两目识白丁,双耳听众生。惟愿天下皆太平,不悔亦黄昏。‎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五四先驱”并思考青年人对国家的责任,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材料主要讲一支载着“时光宝盒”的车队从中国青年报社出发,开启了“新青年、耀青春”五四百年青年文化万里巡展活动。任务为“如果你进入了‘时光宝盒’,会向五四先驱提出什么问题?你会怎样回答他们对你提出的问题?‎ 或者你想告诉五四先驱什么”等,向五四先驱提出的问题,可以是“百年后的青年怎样忠诚报国”“怎样自觉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责”“怎样筑牢精神之魂,坚定自己的信仰”等。怎样回答他们对你提出的问题,应先设想他们会向今天的青年提出什么问题,如今天的青年还有五四青年的那种爱国热情、斗争激情吗?还有那种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奋发向上的精神?还有那种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谱写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的伟大志向等。可告诉五四先驱100年后的当代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100年后的当代青年中心怀家国、情系社会者大有人在;先辈的遗志由我们继承,祖国的未来由我们开创……‎ 参考立意:传承“五四”精神,承担青春使命;弘扬“五四”精神,唱响青春之歌;做一个新时代的有志青年;理想与奋斗;做一个进取的人;责任与担当等。‎ 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醒目的标题——《传承五四精神,放飞青春梦想》,最常见好用的拟题技巧是巧用四字、六字短语成对偶或对仗结构。其次简洁入题,开篇点题,“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涌上心头,那就是——传承五四精神,放飞青春梦想”。正文主体部分,先回顾“五四”运动,明确传承“五四”精神是青年学生的使命。可具体地设想鲁迅会问:“我们那个时代有些人睡着却是醒着的,有的人醒着却是睡着的,你今天丧失了信仰没有?感染了暮气没有?”接着从“乐于奉献”“勤奋学习”“不畏困难”“只争朝夕,与时间赛跑”几个方面阐述该如何传承“五四”精神,放飞青春梦想。结尾总结全文,并发出号召——让我们一起用青春点燃未来,用行动弘扬五四精神吧。‎ ‎【素材】历史让我们纪念那场革命,铭记我们青年人的使命。还记的‎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对我国的侵略行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最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卫民族独立与争取自由的坚强意志,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还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形式。无需做一些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情,而将我们身边的小事切切实实地做好,这就是一种很好的爱国主义形式。爱国主义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 当我们缅怀先人的丰功伟绩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反思自己,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必须不吝惜自己的泪水与汗水,在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那时的中国已摇摇欲坠,如果没有青年的那一腔热情,真不敢设想现在的中国会变得怎样。他们要求民主、希望进步、发展科学,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光阴流逝,时代变迁,作为新世纪的学生的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当一个人在年轻时就把自己的人生与祖国事业紧紧相连,他所创造的青春,就是永恒。我们,高举“五四”旗帜,追溯“五四”精神,现在我们应当把这种精神体现在学习上,在科技高速发展的21‎ 世纪,知识才是最后的本钱,要爱国要为祖国的建立出一份力,就离不开寒窗苦读。‎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永远是五四运动不变的口号与灵魂。她不仅是当时学生们的大无畏精神,更是我们不变的情怀,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而青春则是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易逝的一段。让我们肩负起历史的使命,让身体里流淌的血液迸发出无限的激情!我坚信:流星虽然短暂,但在它划过夜空的那一刹那,已经点燃了最美的青春。我们,就是夜空下流星中那最闪亮的一颗!‎ 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孙中山先生说:“做人的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我们这群热血青年们,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让我们现在就开始努力做好自己,回报社会,弘扬五四精神!‎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雷锋 白发无凭吾老矣!青春不再汝知乎?年将弱冠非童子,学不成名岂丈夫?——俞良弼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