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1.50 KB
  • 2021-06-04 发布

高中语文 经典易错题会诊与命题角度预测角度 考点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总复习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语文总复习 经典易错题会诊与命题角度预测角度 考点6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对标号(如引号、冒号、逗号、顿号)与点号(如破折号、引号、‎ 省略号)的混合使用正确与否进行判断。‎ 对文言文进行断句或标点。‎ 对文段中缺省的标点符号进行选填。‎ 标点符号与病句一起进行混合考查。‎ 经典易错题会诊 命题角度1 对标号(如引号,冒号、逗号、顿号)与点号(如破折号、引号、省略号)的混合使用正确与否进行判断。‎ ‎1.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张依朋把自己的烦恼,苦闷,一股脑儿地向王校长倾诉着,说话中间还不停地叹着气。‎ B.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 C.“是谁找我们来凿墙的?是您老人家吧?先凿哪面墙呀,是都凿了哇还是留下一面啊?”‎ D.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 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 ‎[考场错解] A或C ‎[专家把脉] 对逗号与问号的使用规则认识不清。‎ ‎[对症下药] B项。A项中的“烦恼、苦闷”后均应该使用顿号。C项中的“先凿哪面墙呀”后应该使用问号。D项中的省略号与“等等”重复。‎ ‎2.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激隋”源于希腊语,原意是“上帝本色”,这里的上帝本色不是别的,而是指一种持久不变的爱心——恰当的自爱(自我接受)和由此延伸出的对别人的爱。‎ B.古人赏梅,欣赏的是它那盘曲的虬枝老干,品味的是它那馥郁的浓香。宋代范成大《梅谱》:“梅,天下尤物,无问智愚智不肖,莫敢有异议。”‎ C.对岸的草原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鸟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潺潺的流水声,野兽的低哞声——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 D.近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栏日——《不朽的红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考场错解] B ‎ [专家把脉] 一是不知道栏目名称不应该用书名号,是误以为B项中的逗号运用多余。‎ ‎ [对症下药] D项。“不朽的红岩”不能用书名号,应该改用双引号。‎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句是 A.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B.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C.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D.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 [考场错解] B - 14 -‎ ‎ [专家把脉] 不知道书名号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 ‎ [对症下药] C项。A项中的“表示”后的逗号应改用冒号,B项中的书名号应改用双引号,这是电视台里的主题,不是栏目。D项中的问号改用句号。只有C项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 B.她独自一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淅淅沥沥飘洒着的是雨还是雪?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着的是水还是泪?‎ C.19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有的请她讲:“如何多才多艺”;有的追问她:“怎样身兼数职”;还有的让她讲什么都行……‎ D.《新华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由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魏建功主持编纂。正因为是“大家编小书”,才使得一本小小的工具书历经数十年而不衰。‎ ‎ [考场错解] B ‎ [专家把脉] 弄不清什么时候用问号什么时候不用。‎ ‎ [对症下药] D项。A项中的书名号应改为引号。B项中的问号改为句号,到底什么时候用问号,不是以有无疑问词来判定,应该根据句子是否有问意,需要回答的句子应该用问号。C项中的去掉引号和冒号。‎ 专家会诊 ‎ 1.问号的使用 ‎ ①句中使用了疑问代词,如果该句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的话,则句末只能用句号而不能用问号。如“他不知道来者是谁,与李杰有何种关系。”‎ ‎②连续问,每一问句后都加问号,选择问只在最后一个选择分句末加问号,分句间加逗号。如连续问:“你为什么袒护他?你有什么资格?”选择问:“你是今天动身去西安呢,还是明天?”‎ ‎③主谓倒装的问句,问号放在句末,主谓之间用逗号。如”找谁呀,这位大哥?”‎ ‎ 2.引号的使用 引号有三个基本作用,一是表示引用的部分,二是表示特定称谓或强调,三是表讽刺或否定。表引用时应特别注意后引号与句末点号的位置关系。一般而言,凡完整引用别人的话或该话独立成句时,句末点号应在后引号之前;如果引用的话括在自己的话里面,成为自己的话的一部分,则句末点号应在后引号之外。例如:‎ ‎ ①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 ‎ ②有人提出这样一种人生哲学,叫做“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 ‎ 3.括号的使用 括号分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都是表示注释部分的。句内括号只是注释句子一部分的,或词或短语,因此这个括号必须紧贴在被注释的词或短语之后,中间不加标点;句外括号内的话是注释全句的,因此,应独立于句末点号之外,分别举例,如:‎ ‎①抓住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②他自己说:“因为从旧营垒中来,情形看得较为分明,反戈一击,易制强敌的死命。”(《坟》:《写在<坟>的后面》)‎ ‎ 4.冒号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提起下文,一个是总结上文。例如:‎ ‎ ①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冒号的作用是提起下文。) ‎ ‎ ②直到十几天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步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是这些。(鲁迅《祝福》)(冒号的作用是总结上文。)‎ - 14 -‎ 考场思维调练 ‎1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昨天的作业太多了,能全部完成的同学,只不过占全班十分之二、三,至于完成的质量就更不好说了。‎ B.在海边他写浪花,写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写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写秋月。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C.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 D.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火车来呢,或者索性坐飞机呢?赶快给我个准信儿。‎ 答案:D 解析:A句中,“十分之二、三”应表示概数,故数字中间不能用顿号隔开。B句中,“远山近水皆有情”是句子的一部分,后引号应放在句号的前面。C句,从文意看,最后一句与前一句意思紧密相联,是进一步说明历代作家写文章的准则,故“力求”前的句号应改为逗号。括号内容是对“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的注释,应紧接在后引号后面。‎ ‎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那是常州的象征——天宁寺。”外公见我答对了,点点头说“嗯。天宁寺始建于唐代,历来香火旺盛,有着‘东南第一丛林’的美称。”‎ B.作者的思路纵横驰骋:大至国际风云的变幻,人类改造社会、征服自然的壮举,小至地方风俗、街谈巷议、个人的回忆、感想。‎ C.以晚周文献而论,《论语》《孟子》的语言跟《左传》的语言不一样,《左传》的语言跟《公羊传》《谷梁传》的又不一样。‎ D.图形文字和原始绘画有本质的区别:图形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而原始绘画不是。图形文字要求达意明确,而绘画要求描写逼真。‎ 答案:C 解析:A项“说”后用冒号,B项“变幻”后的逗号改为顿号,“社会”后的顿号去掉,“回忆”后的顿号去掉,D项中“不是”后的句号改为分号。‎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们凤凰电视台不存在“阴盛阳衰”的现象。“凤凰”这个词本来就是阴阳结合的:“风”是雄鸟,“凰”是雌鸟;凤凰台台标也由两只鸟组成:一只公的,一只母的。‎ B.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时候都少不了需要通过书面向别人介绍:“我是怎样一个人?”或“我有一个怎样的方案?”这样的问题,因此现代人有更多的理由需要学好作文。‎ C.据了解大量专业体育节目主持人,因此最近中央电视台与维汉传播公司联手 推出了《谁将解说北京奥运?——北拔计划》。‎ D.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精神风貌如何?不仅关系到年轻一代自身能否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答案:A 解析:A项没有错误,该句由两个句子组成,一是总体介绍凤凰电视台的情况,一是分别说明“凤凰”一词和台标的组成。分清了层次,该选项不难选出。B项的冒号用错,引号中的内容是作了该句的成分;用了冒号后,该冒号要管到哪里呢?C项的错误是误用了书名号,中央电视台与维汉传播公司推出的是“计划”,不能用书名号。D项中的问号用错了,因为问号之前,句号之后的“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精神风貌如何”是一个完整的单句,它作了后面两句的主语,该用句中停顿点号——逗号。该选项中的分号并没用错,这是逗号活用为分号,以强调“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精神风貌”的重要性。‎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 - 14 -‎ 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C.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甚或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D.《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答案:A。B应改为“我国……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C应改为:“经济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提高,”D去掉冒号。‎ 命题角度2 对文言文讲行断句或标点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 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胜绝境又 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 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 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 ‎[考场错解] 断点过多或大少。‎ ‎ [专家把脉] 不能正确理解本段话的意思。对文言文阅读感到困难。‎ ‎ [对症下药]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胜绝境又甲庐 山/元和十一年秋/大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 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2.卷)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然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弗守犹勿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号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者而能如是乎 ‎(清·汪琬《传是楼记》选自《尧峰先生文钞》,有删节)‎ ‎(1)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 ‎(2)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 ‎(3)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 ‎ (4)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 ‎ (5)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 ‎ [考场错解] (1)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 ‎(2)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 ‎(3)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 ‎(4)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 ‎(5)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 ‎ [专家把脉] 标记过少,因对句子没有太大把握,就不敢轻易标记。‎ ‎ [对症下药] (1)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 ‎(2)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 ‎(3)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 ‎(4)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 ‎(5)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 专家会诊 ‎ 1.先默读一遍原文,从整体上把握大意。‎ ‎ 2.将自己觉得有把握的地方先标上,注意:可标可不标的,应该尽量不标。‎ - 14 -‎ ‎ 3.留下来的句子如果过长再进行第二次标记,注意句式的完整。‎ ‎4.最后检查一下句子是否通顺,有无错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对文段的内容应心中有数。‎ 考场思维训练 ‎1 将下面节选的一段文言加上标点符号。‎ 孔子母死不知其父墓殡于五甫之衢人见之者以为葬也盖以无所合葬殡之谨故人以为葬也邻人邹曼甫之母告之然后得合葬于防有茔自在防殡于衢路圣人不能先知八也既得合葬孔子反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问曰何迟也曰防墓崩孔子不应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如孔子先知当先知防墓崩比门人至宜流涕以俟之人至乃知之圣人不能先知九也 答案:孔子母死,不知其父墓,殡于五甫之衢。人见之者,以为葬也。盖以无所合葬,殡之谨,故人以为葬也。邻人邹曼甫之母告之,然后得合葬于防。有茔自在防,殡于衢路,圣人不能先知,八也。‎ ‎ 既得合葬,孔子反。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问曰:“何迟也?”曰:“防墓崩。”孔子不应。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如孔子先知,当先知防墓崩, 比门人至,宜流涕以俟之。人至乃知之,圣人不能先知,九也。‎ ‎2 给下列文言文进行断句并加上标点。‎ 初公登城以望见戎州问之以告公曰我姬姓也何戎之有焉翦之公使匠久公欲逐石圃未及而难作辛巳石圃因匠氏攻公公阖门而请弗许逾于北方而队折股戎州人攻之大子疾公子青逾从公戎州人杀之公人于戎州己氏初公自城上见己氏之妻发美使髡之以为吕姜髦既人焉而示之璧曰活我吾与女璧己氏曰杀女璧其焉往遂杀之而取其璧 答案:初,公登城以望,见戎州。问之,以告。公曰:“我,姬姓也。何戎之有焉?”翦之。公使匠久。公欲逐石圃,未及而难作。辛巳,石圃因匠氏攻公。公阖门而请,弗许。逾于北方而队,折股。戎州人攻之,大子疾、公子青逾从公,戎州人杀之。公人于戎州己氏。初,公自城上见己氏之妻发美,使髡之,以为吕姜髦。既人焉,而示之璧,曰:“活我,吾与女璧。”己氏曰:“杀女, 璧其焉往?”遂杀之,而取其璧。‎ 命题角度3 对文段中缺小的标点的符号进行选填。‎ ‎1.依次填入下列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坂本龙马被西乡先生责备了一番之后就说:“不,绝对不是这样 ① 孔子也说过‘君子从时 ② 而且时间是时时刻刻变化的,社会形势也天天在变化,因此临天的 ③ 是 ④ 今天即可能成为‘非’,乃是理所当然的。而我们去从‘时’便是君子之道。”‎ ‎①‎ ‎②‎ ‎③‎ ‎④‎ A.‎ ‎,‎ ‎。’‎ ‎‘‎ ‎,。‎ B.‎ ‎,‎ ‎,’‎ ‎‘‎ ‎’,‎ C.‎ ‎!‎ ‎”。‎ 不填 ‎;‎ D.‎ ‎!‎ ‎。’‎ 不填 ‎;‎ ‎ [考场错解] A或D ‎ [专家把脉] 对引用部分的标点不清。‎ ‎ [对症下药] 正确答案是B。①处可以用句号或逗号,但不能用感叹号。②处因为“‘君子从时’是引用中的再引用,其后文不属引用部分,所以引用之中再度引用,用单引号,其后再用逗号,不能用双引号,③和④可参照后文(今天即可能成为‘非’,)来选填。‎ 专家会诊 ‎1.分清文章的层次,将有把握的地方先进行重点标记。‎ ‎ 2.分清分号与句号的区别与联系。‎ ‎3.对特殊标号如括号、破折号、连接号、双引号与单引号等的运用进行重点推敲。‎ 考场思维训练 - 14 -‎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①—⑤五个标号处的正确的标点符号是 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沦述绝对做不到的①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②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③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④(姜夔《白石诗说》)⑤‎ 答案/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答案:B ‎ ‎2 为下段文章中空格处选填一组恰当的标点符号 ‎①晏子春秋②内篇杂下》写楚王和左右预谋侮辱晏子,当诡计·施行,满以为晏子一定无辞以对而甘受屈辱时③王视晏子曰④齐人固善盗乎⑤一个“视”字,维妙维肖地刻画㈩楚王白以为阴谋得逞的愚蠢神态。‎ ‎ ‎ 答案/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答案:D 命题角度4 标点符号与病句一起进行混合考查。‎ ‎1 下面一段有三处毛病,标序号处在语言表达上有毛病或者在标点上有毛病,请改正。‎ ‎ 中国圣贤孔子①——应为“管仲”——编者注——②曾说:“衣食足则知荣辱”。③意思是说,一个人到了不但忧饥寒时,物质生活如果得到了满足,就能辨别荣辱和廉耻④、礼仪与规则。这大概就是古代的一般人做人的态度与原则,也是为政者在施政上的一种基本精神吧。‎ 标点错误之处有:(只填序号)——改法:‎ 语言表达毛病有:(只填序号)——改法:‎ ‎ [考场错解] 对①和②处的破折号没改过来,对④处的并列不当也没发现。‎ ‎ [专家把脉] 对破折号与括号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没弄清楚。‎ ‎ [对症下药] ①处应用左括号,②处应用用右括号,因为这不属于正文内容,不应该用破折号,③处的句号应该移到后引号的前面,因为前面冒号。④处“荣辱和廉耻”并列不当,应该改为“光荣与耻辱”或“荣耀和廉耻”。‎ 专家会诊 ‎1.注意句子间的层次关系,从而确定已用标点的正确与台。‎ ‎ 2.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推敲,不要没理由地怀疑某个地方有问题,疑神疑鬼,只会让真正的错误之处变成漏网之鱼。‎ ‎ 3.标点符号与病句一起进行考查,有时可从词语的角度进行修改,有时也可以从标点角度进行修改,二者是相互关联的,应该配合起来进行。‎ 考场思维训练 ‎1 下面一段话中,在标点、表达上有几处毛病,读后完成(1)~(3)题。‎ - 14 -‎ ‎ ①“五四”青年节那天,我校举办了《青春颂》演讲会,②校长也很荣幸地参加了这次大会、③会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登台演讲,气氛十分热烈。④特别是校长的即兴演讲,博得伞场一片哗然。‎ ‎(1)(只填序号) 处: 改为 ‎ 答案:(1)处《青春颂》改为:“青春颂”‎ ‎(2)(只填序号) 处: 改为 ‎ 答案:(2)处“荣幸“改为:“高兴”‎ ‎(3)(只填序号) 处: 改为 ‎ 答案:(3)处“哗然”改为:“掌声”。‎ 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 ‎1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科学家已经证明,在极热、严寒、富硫和盐度极高 A.等极端环境中,如火星——同样,存在生命的希望。‎ B.中央电视台将在下周的“中国电视报”上公布获奖的手机号(中间三位隐去不公布),同时还将以电话或短信的方式联系获奖者。‎ C.这款新手机的推出代表了一个手机新时代的开始,宽屏幕、移动电视、网络浏览、百万像素等等……预示了下一代智能手机的标准。‎ D.有人认为,韩国电影走类型化的路线,有着商业片的外壳,但是里面包含了一些文化思想,这就是它在亚洲地区走红的原因。‎ 答案:D 解析:A破折号改为逗号;B引号改为书名号;C用了“等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 ‎2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A.有关中东欧经济转轨的书籍为数不少,但王义祥的《中东欧经济转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一书提供了一个考察问题的独特视角。 ‎ B.如果上网、看电视就像家常便饭,那么读书——这个今日的“小众行为”——就相当于加餐,也就是“补充营养”。‎ C.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先是嘲笑那位告剧组状的歌手是想炒作自己,又表示“没什么呀,”而对景区不能下水的规定,他轻描淡写地说:游客“去玩当然不能下水,我们是拍戏,当然可以通融。”‎ D.在写作《随想录》的前期,巴金一直在苦苦思索自己是怎么变成“非人”的,而到后期他终于发现了这是敬神灭己的结果,在《再思录》里,他旗帜鲜明地喊出“没有神”。‎ 答案:C 解析:“没什么呀,”的逗号和“当然可以通融。”的句号应移到后引号之外。‎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秦汉以后,皇帝的进餐按礼节制分为四餐。《白虎通义》云:“平旦食,少阳之始也,昼食,太阳之始也,晡食,少阴之始也,莫食,太阴之始也。”‎ B.研究资料表明,“人类智力受遗传影响的程度在70%~80%,某些具体的智力行为可能特别依赖于遗传因素”。(《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第412页)‎ C.面对着使她四年以来历经悲苦、痛不欲生的被告——她的仇敌,面对着她坚信一定会同情她、支持她的陪审团和旁听者,王丽感慨万千,悲从中来。‎ D.美国的富兰克林逝世后,人们为他写下这么一个墓志铭,从霹雳里取得电流,从暴君中取得民主。这两句碑文概括了他一生中的两大辉煌事业。‎ 答案:C 解析:A前三个“也”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或句号,以分开“平旦、昼、晡、莫”四个时间层次。B.句号应移至右括号后,因为句中的括号属句内括号,应紧承在引文后,表明对引文出处的说明。D.“墓志铭”后的逗号应改为冒号,以提示墓志铭的内容。‎ ‎4 下列标点符号用错的一项是 - 14 -‎ A.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几年前,我曾说过,愿意给教育、科技部门的同志当后勤部长。‎ B.不管怎么说,这几年经济发展是快的。‎ C.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 D.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是逗号、问号的使用。前两项逗号使用很正确,因为“说”后面的文字不是直接引用。C项用了两个问号也是正确的,因为不是选择。D项错在用问号上,这句话不含疑问的意思,是陈述句。‎ ‎5 下列句中划横线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B.为什么还要等一、二年才正式宣布收回香港呢?就是希望在这段时间里同各方面进行磋商。‎ C.其余四分之一的人口在发达国家,包括苏联,东欧(东欧不能算很发达),西欧,北美,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十一二亿人口。‎ D.他常用“烧香找错庙门”、“蚊子叮泥菩萨,看错了对象”等四川俗语,幽默诙谐地批评那些不重视侦察和调查,指挥莽撞,办事马虎的同志。‎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顿号和逗号的用法。AB两项中间不应加顿号,因为是概数连用。D项不需要加顿号,现在新规定在两个引号或两个书名号之间,不要加标点符号。如若加,这里应为逗号,C项如果改为逗号,新西兰就不是“大洋洲”的了。‎ ‎6 下列标点符号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B.据克鲁普斯卡娅说,列宁“从不凭记忆‘大致不差地’来叙述事实,他叙述事实是极确切的。”‎ C.“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虽然曾经被人讥为“狭隘经验论”的,我却至今不悔。‎ D.李卜克内西回忆说:“马克思在语言和风格问题上十分考究,有时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他对于语言的简洁和正确是一丝不苟的”,“马克思是个严格的修辞家;他常常花很多时间力求找到需要的字句。”(《回忆马克思恩格斯》第104、108页)‎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问号和引号的使用。A项不应用问号,因为后文决定了不是直接疑问。B项引文末尾的句号应放在引号之外,因为引文是句子中的一部分。D项是课本上的原文,至今还未改,错误有三处,直接引了三段原话,最末一个点号在引号之内是正确的。而前两段引的原话,句末逗号应去掉,应在引号之内加句号。最后那句引文中间无需加分号。‎ ‎7 下列各句话中方框中应填的标点是 ‎①“谢谢您,”王芳说□晚八点在我家等您来给我补课。”‎ ‎②林则徐宣称□“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决心禁绝鸦片。‎ ‎③恩格斯在谈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曾说过□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代。‎ ‎④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 ‎⑤每月一千八百万的军费,四百万的政费,作什么用的呀□“军政当局”呀?‎ ‎⑥今天会不会下雨□你快告诉我!‎ ‎⑦今天会不会下雨□我也不敢说。‎ ‎⑧于是在震耳的炮声中,我们不禁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⑨‎ - 14 -‎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⑩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 答案:解析:①逗号 ②逗号 ③逗号 ④问号 ⑤逗号 ⑥问号 ⑦逗号 ⑧省略号 ⑨句号 省略号 ⑩引号 逗号。此题材料大部分选自教材。这些填充的地方往往最易出错。①②③⑧⑩主要考查的是引号与点号的问题。④⑤⑥⑦主要考查的是问号怎么使用的问题。⑧⑨还考查了省略号的用法。‎ ‎8 下列四句话中,标点使用无误的一句是 A.景阳岗上的武松:要么把老虎打死,要么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B.我站经销的呼和浩特市机床附件厂生产的各种规格动力卡盘,是适用于各种车床和普通转角的内、外圆磨床及自动化机床上的高效自动化夹具。‎ C.广泛发动青少年高标准地开展以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学习雷锋、先进人物为内容的竞赛。‎ D.田华同志自我介绍说,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这种精神值得赞扬。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有何感想?‎ 答案:B 解析:本题是标点符号的综合考查。A项中的冒号使用不当,应为逗号。C项中“学习雷锋、先进人物”与前面三项并列不妥。D项中的第三个逗号应为句号,“这种精神值得赞扬”之后应为逗号,这样两个方面才能顺理成章。‎ ‎9 选择标点正确的一项 A.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B.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 C.怎样保卫每一寸土地呢?怎样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它巨大的威力?一天天更加美好呢?‎ D.参加会议的有作家、记者,电影、音乐、美术工作者。整个会场洋溢在欢乐的气氛之中。‎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顿号、逗号、冒号、问号的用法。 A项中的冒号应为逗号。因为用冒号,后面的内容就是结果,而这个句中又用了“所以”,两者重复。B项中“办公费用”之后应为逗号。C项中“威力”之后用逗号,不然“一天天更加美好呢”就无了着落。D项加了个逗号,使前后内容有了不同层次。‎ ‎10 下面一段文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贺斯认为①不管你写什么,“总要使它单纯,始终一致②为此,他替戏剧制定了一些“规则”③例如每个剧本“应该包括五幕,不多也不少”;每场里“不宜有第四个角色出来说话”;在第四④五幕间原有的停顿应取消⑤这些“法则”大半来自戏剧实践,‎ 不过贺斯却把它们变成了对戏剧发展的一种束缚。‎ ‎ ‎ ‎①‎ ‎②‎ ‎③‎ ‎④‎ ‎⑤‎ A ‎,‎ ‎。”‎ ‎:‎ ‎、‎ ‎,‎ B ‎:‎ ‎”。‎ ‎:‎ ‎,‎ C ‎,‎ ‎”。‎ ‎,‎ ‎、‎ ‎。‎ D ‎,‎ ‎”。‎ ‎,‎ ‎。‎ 答案:C 解析:这是一个表格题,综合考查应用能力。A项错处主要是②和③⑤,第②处的引用文字是句子的一个部分,所以句号应在引号之外。第③处貌似用冒号,但“例如”限制住了,倘若删去“例如”还可以。第⑤处应用句号,因为“规则”介绍完了。第④处不是约数。‎ ‎11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正确无误的一项 - 14 -‎ A.干扰素不仅是制服病毒的法宝,而且还是抗癌的“生力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明:干扰素对淋巴癌、肺癌都有显著疗效。‎ B.丹麦前驻华大使的夫人、研究汉阙的专家燕妮· 帕尔感慨地说:“我在北京看了许多图片、文字资料,没想到这块汉阙竟是这样精美?”‎ C.11岁时,他给白城子一家地主老张家放牛;13岁,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官升了一级”,给老张家放马了。‎ D.如果由于与中国贸易,他们能得到更大的好处一经验证明实际是这样的,那么,在任何情况下,他们绝不会参与制裁行动。‎ 答案:A 解析:本题是标点的综合考查。B项末,不需疑问,应用句号。C项“用……来说”表示插说,应用逗号,不应用冒号。D项用短语或句子注释,应用双破折号“这样的”后应有破折号。‎ ‎12 下列各句中标点无误的一项是 A.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没法弄清了。‎ B.要有意思才有话说;没有意思硬要说,就是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随便说,就是乱说;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 C酸跟足量的大理石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38%盐酸的密度是1.‎19 克/厘米3)‎ D.同时,在产品的包装上、商标上、说明书的文字、图片上讲究精美,也是完全必要的。‎ 答案:C 解析:本题是综合考查标点的使用能力。A项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这是陈述句。B项中的分号用的不当,第一个分号应改为句号,最后一个分号应改为冒号,总概上文。D项是顿号使用不当。使用顿号应是内容的并列才行,此项内容有两个层次,可将前两个顿号改为逗号。‎ ‎13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陈垣《史讳举例·序》)。‎ B.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啁、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咽……,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 C.畅销海外的名贵药材:三七、天麻、红花、雪莲等,已被抢购一空。‎ D.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沟”)——即是“中外之界”。‎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括号、冒号的使用。A项是正确的,括号内容紧贴原文是对的,原因是局部引用。B项的顿号应改为逗号。C项的冒号去掉,因为是一个词组。D项中的破折号是多余的,因为有“即是”。‎ ‎14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 A.要了解小说中动作描写的重要,该读一读老舍的话,老舍说:“当你写到戏剧性强的地方,最好不要写他的心理活动而叫他用行动说话,表现他的精神面貌。”(《人物语言及其他》)(引自《小说创作论荟萃》,长江文艺出版社)‎ B.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问“月亮为什么会跟我走…‘天有多高…‘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坏人”这些问题。‎ C.这种独特的美的内涵是什么?是奇?是险?是秀……是兼而有之,还是其他?‎ D.该段文字引自李学勤《论文研究与历史研究》,发表于《中国文物报》‎1988年3月11日第10期。‎ 答案:C 解析:这是选择有误的试题,可先看一遍题,再去仔细推敲。A、B、D都是正确的。C项“是秀”之后应加问号。‎ ‎15 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去年一年,日本广岛县为了笼络中央内阁官员,竟举办了474次所谓的非正式联谊会。‎ - 14 -‎ B.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C.我托他买《青年自学丛书》——《环境保护》和《人体卫生》,他满口答应了。‎ D.洪武二年,朱元璋开始读《孟子》,发现书中有不少忤触皇权的话,大为恼怒,对人说:“这个老头子要是活到今天,非严办不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标点符号较多,有引号、书名号、破折号、分号等。A项中的“非正式联谊会”应加引号,文中也有提示词“所谓”。B项中第二个分号改为逗号。C项中的破折号用错了,破折号在这里应起解释作用,但后边两本书不是解释,应去掉破折号,换成汉字的。‎ ‎1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白话文(又叫语体文,就是用现代语写录的语言)从什么时候起用作小学教材,我记不真切了,大概在七、八十年前。‎ B.“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我明天一大早就走。你有什么事要我办吗?”小王总是那么热情。‎ C.学生考试达不到标准,也不能给他们一个不及格就了事,必须研究学生所以达不到标准的原因——是教师自己的指导不完善呢?还是学生的资质上有缺点,学习上有疏漏?——竭力给他们补救或督促。‎ D.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 答案:B 解析:综合考核标点符号。A项中“七、八十年”不用加顿号,是概数连用。C项中的问号是选择问,第一个问号换成逗号,第二个问号应删去,因破折号起括号作用。D项中括号多余,引号多余,都应删去。‎ ‎17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B.推开窗户一看,呀,流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 C.这次云南丽江地震的捐款,据不完全统计:高三年级捐了862元,高二年级捐了754元,而高一年级则多达1584元,同学们十分踊跃。‎ D.电视以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推出了众多的引人注目的明星——歌星、舞星、体坛健将、商界名人等等。‎ 答案:D 解析:综合考查标点符号的掌握情况。A项第二个顿号改为逗号,使前后内容并列。B项“呀”之后应加叹号,因为是独词句。C项的冒号改为逗号,因是插入语,且冒号也全带动不起后面的内容。‎ ‎1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正确的弓项是 A.教室里布置简单,只有三幅标语挂在墙上:“学贵有恒”,“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百川归海”。‎ B.一进校门,就看见了“为做二十一世纪的主人而勤奋学习!”的横幅标语。‎ C.周老师对学生说:“我们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否则就要后退。古语不是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 D.据吉林省的有关调查,当问及“遭遇社会风险时怎么办”,有68.0%的人回答“依靠组织解决”,只有32.0%的人回答“依靠自己解决”。‎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引号的考查。A项“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 - 14 -‎ 之后的句号应改为逗号放在引号之外。B项去掉感叹号,因为是在句中。C项中的分号应改为逗号,问号改为句号。‎ ‎19 下列运用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A.百科全书基本上有两种:一是综合性的;一是专业性的。综合性的是包括古今中外一切学科和门类知识的大型百科全书;专业性的是专门介绍某一学科某一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 B.《水浒传》里景阳冈下那个小酒铺门前,一杆旗子高竖,上书五个字:“三碗不过冈”。‎ C.文学工作者应培养起自己对语言的敏感,才有利于遣词用字,写出明确、清晰、生动、鲜明、节奏和谐、音调优美的作品来。‎ D.你可曾想到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可曾想到嗷嗷待哺的儿女?可曾想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将因此而蒙受巨大的创伤!‎ 答案:B 解析:综合考查标点符号。A项第一个分号应改为逗号。C项“鲜明”之后加逗号,因句子长,前后并列层次不一样。D项“心灵”后面用逗号,因与后面是一个句子。‎ ‎20 破折号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人们应该赞扬你的母亲——伟大的中国!‎ B.只有两条板凳——其实,即使有更多的板凳,这屋子也不能同时容纳30个人吃粥。‎ C.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盒用精致盒纸装着的饼干。‎ D.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 答案:B 解析:这是国家考试命题中心样题中的一个标点题,考查的是破折号的用法。ACD项都是解释、说明,而B项是递进用法。‎ ‎21 下列引号的作用与另外三项不同的是 A.张老师改作文,确实有“点石成金”的功夫!‎ B.别有用心的人们强令吴吉昌去瓜园“立功赎罪”,永远不准他再进棉花地。‎ C.我看,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D.在某些喜欢息事宁人的人看来,他们也许还算是“好人”。‎ 答案:A 解析:这也是国家考试中心公布的样题之一,考查的是引号。BCD三项中的引号实际是反语,引用的目的恰恰是其反面。A则是重点强调。‎ ‎22 下列句中破折号均表解释,但从被解释的部分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哪一项 A.这世界的一切音响——包括音乐会的音乐在内,都毫无美感可言。‎ B.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想着,不觉对山那边微笑了。‎ C.她手里毫不吃力地提着箱子——箱子并不大——走过去。‎ D.(蝉的幼虫)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蜕掉身上的皮。‎ 答案:B 解析:这也是高考命题中心的样题之一,考查的也是破折号,只不过考查的角度不一样。ACD都是对事物的具体解释,而B则是一种意义上的解释,或者说是一种意义上的转移,叫转折也可。‎ ‎23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人言可畏么?答:可畏,又不可畏。可畏者,舆论能形成压力;不可畏者,人们常说:“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B.茅盾经常用“三式”读书法。第一式,鸟瞰式(求得初步印象);第二式,精读式(品味作品妙处);第三式,消化式(只收精华)。‎ C.参加编选工作的同志有:孙××、刘××、李××、赵××、朱××等五人。‎ D.站在岳阳楼头倚柱远望,茫茫洞庭湖,尽收眼底。 孟浩然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就是真实写照。‎ 答案:A ‎ - 14 -‎ ‎ 解析:本题是综合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B项中的括号应删除,括号里的文字不是直接的解释。C项中的冒号去掉。D项中的冒号去掉,引文最后的标点应是先引号再逗号,因为诗句是全句的主语,句中的成分。‎ ‎24 句中顿号不宜改为逗号的一项是 A.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 B.矿产、水流、国有森林、荒地和其他海陆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 ‎ C.木本有蔷薇、木瑾、丁香,草本有风仙、石竹、夜来香……‎ D.样子说得非常柔和、自然……‎ 答案:B 解析:并列成分作主、谓、宾、补语等成分时顿号可变成逗号,并列成分是定语、状语时,中间只能用顿号。‎ ‎25 问号用得正确的一项是 A.“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还方便吧,再容一个人?‎ C.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D.天上下的分不清是雨,是雪,还是雪粒子?‎ 答案:B 解析:A引号内是一个问句,问号应在句末,句中用逗号;C“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是表选择性的问句,只在句末加问号,句中应用逗号;D这是个陈述句,句末不应用问号。‎ ‎26 问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看电影不看?王家骏厂小玲大声问。‎ B.这本书我可没看过,不知道你看过没有?‎ C.这样做法是否对?是值得研究的。‎ D.你们这样对待群众,到底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 答案:B 解析:A问号位置不对;C问号应改逗号;D第1问号应作逗号。‎ ‎27 分号用得正确的一句是 A.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B.大家看他,他也看大家;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足以减少村人的怀疑。‎ C.在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处理好学习书本知识和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向老师请教和自己刻苦钻研;互相帮助和独立思考等方面的关系。‎ D.由于党和人民的培养;前辈们的认真指导和同志们的大力帮助,我才能在数学研究上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 答案:B 解析:A句内无逗号,不应用分号;C项几个并列成分不是分句,只是定语,分号应改为顿号;D项也不是分句,分号应改逗号。‎ ‎28 下列冒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一进门说了一声:“大伙儿都在等着你们呢!”就飞也似地跑开了。‎ B.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一连串的新鲜事。‎ C.有工作,说干就干;有问题,说亮就亮;有缺点,说改就改:他这个钢铁性子,指导员摸得很熟。‎ D.“好吧,”我伸了伸胳臂叫道:“走!”‎ 答案:C 解析:A项引用是非独立引用,冒号应去掉,叹号应改为逗号,放在引号之外;D项“看到”不是提示语,冒号应去掉;D项冒号改为逗号。‎ ‎29 下列引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鸡鸣村角现晨曦”这句太好了!这真是“人人意中所有,人人语中所无。”‎ B.鲁迅说他同瞿秋白的友情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C.中国有句俗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说的是人们一般都想不断有所进步。‎ D.艺术法则就是如此奇妙,所以,王夫之在《薹斋诗话》中说:“‘‎ - 14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答案:D 解析:A项B项末尾句号都应移到引号之外;C项“流”后句号应改为逗号,放在引号之外。‎ ‎30 下列各句使用标点无误的一句是 A.“好吧,”小王停了一会儿说:“明天早晨我在学校门口等你。”‎ B.人们从飞机上看到山城高楼林立;郊外梯田似锦;都禁不住大声赞叹起来。‎ C.师范学校的学生都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公共必修课。‎ D.从这一边看那一边,岸滩,房屋,林木,全都清清楚楚,没有太湖那种开阔浩渺的感觉。‎ 答案:D 解析:A句中“小王停了一会说”,是夹在前后两部分引文的中间交待说话人的行为,“说”后面的冒号应改用逗号。B句分号前后不是并列分句,而是分句的宾语内部的并列,应改为逗号。C句的教育学等是课程,不是书名,三个书名号应去掉。有了“等”,不应再加省略号。‎ ‎.‎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