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9.50 KB
  • 2021-06-05 发布

2018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散文阅读课件(42张)

  • 4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散文阅读 第 2 讲 理解词语和重要语句含义 - 3 - 对散文重要词语、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 , 是考生理解散文形象、表达技巧、主旨情感的前提与基础。 - 4 - (2017· 全国 Ⅲ 卷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第 1~3 题。 我们的裁缝店 李   娟 在城市里 , 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 , 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 , 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 , 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 , 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 , 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 , 十来个平方 , 中间拉块布帘子 , 前半截做生意 , 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 , 狂风呼啸 , 昏天暗地 , 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 ,“ 啪啪啪啪 ” 响个没完没了 …… 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 , 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 , 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 5 - 我们还养了金鱼 , 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 , 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 , 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 —— 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 , 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 , 携着音乐一般 …… 这样 , 等他们回过神来 , 再谈价钱 , 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店 , 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 , 偶尔来一次 , 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 , 即使试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 , 你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 , 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 “ 拍兹 ”( 漂亮 ), 可越这样他越害羞 , 双手死死捂着脸 , 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 , 三三两两 , 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 , 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 , 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 , 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 , 一边再三提醒我们 , 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 6 - 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 , 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 , 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 , 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 ——“ 三只鸡嘛 , 换条裙子 , 够不够 ?” 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 , 这块布料一挂出来 , 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 :“ 不要让公公知道啊 ! 公公嘛 , 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 , 要当当 ( 唠叨、责怪 ) 嘛 !” “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 “ 婆婆嘛 , 好得很嘛 !” 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 ,“ 叭 ” 地亲一口 :“ 裙子做好了嘛 , 我们两个嘛 , 你一天我一天 , 轮流换着穿嘛 !” 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 , 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 ? 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 7 - 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 , 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现钱来取 , 只好挂在我家店里 , 一有空就来看一看 , 试穿一下 , 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 , 加工费也就八元钱 , 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 , 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 , 都会进来捏着新衣服摸了又摸 , 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 :“ 这就是我的 !” 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过去了 , 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 ! 最后 , 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 , 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 , 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 , 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 , 才慢吞吞挪出房子 , 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 8 -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 , 就是太麻烦 , 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料、烫粘合衬、合缝 —— 做成后 , 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缲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 , 缝纫机经常加油 , 难免会染脏一点 , 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 , 一不小心 , 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 , 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 , 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 , 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 , 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 , 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 , 过同样辛苦的生活。 —— 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 是这样的 , 帕孜依拉来做衬衣 , 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 , 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 , 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 , 烧好烙铁 ,“ 滋 ——” 地一家伙下去 …… 烫糊一大片 …… - 9 - 怎么办呢 ? 我们商量了半天 , 把糊的地方裁掉 , 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 , 将袖口做大 , 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 , 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 , 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 :“ 马蹄袖 ” 。 但是后来 …… 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 , 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 “ 马蹄袖 ” 。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 , 但那么多事情 , 一针一线的 , 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 , 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 ( 有删改 ) - 10 - 1 .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为游牧地区 , 喀吾图与城市 “ 生活迥然不同 ”, 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受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有趣味。 B. 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 , 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 , 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 C. 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 , 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 , 既是对她个人爱美之心的赞赏 , 也含有一种对质朴人情的认同。 D. 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 , 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 , 一针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 , 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B 项 , 养金鱼并不是生意经 , 看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 , 并没有让他们 “ 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 ” 。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11 - 2 . [ 理解句子含义 ] 结合上下文 , 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参考答案 : ① 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 , 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 ; ② 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 , 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 , 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 , 感到它有独特的意义。 解析 : 本题重点考查对 “ 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 的理解。回答时要分析这句话的潜台词 , 即它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这句话富有哲理性 , 以怀疑和不确定的语气写出了生活的不容易 , 从侧面反映出裁缝这一行的忙碌与艰辛。 - 12 - 3 . 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 , 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 ① 语言生活化、口语化 , 亲切自然 ; ② 人物语言有地域特点 , 鲜活真实 ; ③ 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 , 率真不做作。 解析 : 如写到年轻媳妇做裙子 , 提醒别让自己的公公知道 , 说公公知道了要 “ 当当 ( 唠叨、责怪 ) 嘛 ”, 人物语言有地域特点 , 鲜活真实。如年轻媳妇用三只鸡来换裙子 , 作者说 “ 我们要鸡干什么 ? 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 语言生活化、口语化 , 亲切自然。叙述语言如同拉家常 , 温和朴实之中又有深厚的情味。如 “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 , 就是太麻烦 ”, 语言明快风趣 , 率真不做作。 - 13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热点突破 典例 1 (2015· 广东卷 , 节选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家中那只柯基犬 , 玲珑小巧 , 却爱运动 , 只要房门一打开 , 它就蹿出门去 , 然后不停地回望 , 希望你把它跟随。如果你跟随了 , 它会露出妩媚表情 , 即便是四肢肥短 , 小巷通衢 , 草地河畔 , 泥沙荒野 , 也回报给你足够的速度 , 让你以它为荣。 - 14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有个邻人也喜欢它的乖巧模样 , 远远地看到它过来 , 双手插进衣袋 , 做鼓弄食物状 , 且不停地呼唤。它自然是兴冲冲地奔跑过去 , 但邻人摊开的是空空的手掌 , 它企盼的眼睛里 , 便弥散出一片迷惘。被捉弄过几次 , 以为它不会再听从邻人的召唤了 , 却见它依旧闻声前往。但是 , 当邻人爱抚的手刚要伸下来的时候 , 它却猛地转身跑走 , 徒让邻人的手 ① 凝固 在半空之中。它则在远处眺望 , 不停地吐弄着它粉红色的舌头 , 表达着一种顽皮的嘲笑。 其实 , 邻人也不存恶意 , 只不过他是个上了年纪的乡下农民 , 被儿子接进小城来住 , 看到城里人对狗比对人还娇宠 , 他心里有一丝不平。 他见我在不远处对他微笑 , 脸一下子就红了 , 嗫嚅道 :“ 你看看我 , 都一大把年纪了 , 还欺骗一只狗。 ” 我说 :“ 没关系 , 狗不像人那样爱记仇 , 只要你真给它食物 , 它还是会跟你亲近的。 ” - 15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 等等。 ” 他说罢 , 转身进了楼廊 , 很快就又出来了 , 手里攥着几粒干果。他朝着我的爱犬招招手 ,“ 小小 , 你过来 , 爷爷这里有好吃的哩。 ” 居然称之为 “ 小小 ”( 他孙子的乳名 )! 这样亲热的称呼 , 连狗都吃了一惊 , 但最终还是 ② 迟迟疑疑 地走近了他。吃净干果 , 小犬用温热的舌头舔舐着他干裂的手心 , 情意殷殷。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的词语。 (4 分 ) 参考答案 : ① 凝固 : 本指由液体变成固体 , 文中指邻人的手停在半空不动的状态。形容邻人想要抚摸小狗的手落空 ,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邻人在多次愚弄小狗之后被小狗闪避愚弄的诧异与尴尬。 ② 迟迟疑疑 : 原指人犹豫不决的样子 , 文中是运用拟人的手法 , 写出了小狗屡被欺骗之后对人的不信任。 - 16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解析 :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本题所考查的两个词语分别描写邻人和小狗的状态。二者为何会有这样的状态呢 ? 联系上下文的有关内容 , 从邻人和小狗之间互相逗乐的关系中 , 便可分析出这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 17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怎样得满分 常见的设问方式 : ① 理解文中 ( 某段某句中 ) 加点词语的含义。 ② 请结合文章内容 , 说明第 × 段中 ×× 的含义。 ③ 文中画线部分中的 “×××” 指什么 ? ④ 文中以 “×××” 词来比喻什么 ? 其中的含义是什么 ? - 18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1 .“ 三看 ” 巧解文中词语 一看词语本身 : 看其词性 , 看其自身意义 , 看其有无修辞 , 看短语组成。二看上下语境 : 看其在句中的搭配成分 , 看其出现在段中、文中的位置和次数 , 看其上下文有无提示。三看动态语境 : 看词语因比喻、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段而产生的临时新义 , 看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的引申而产生的新义。 2 .“ 四联 ” 透析句子词语 一联 : 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内容 , 联系词语的上下语境 , 在句中解词 , 词不离句。二联 : 联系散文标题和主题 , 联系作者的情感倾向揣测词语含义。三联 : 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生平、写作意图等。四联 : 联系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 - 19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1 . 知审答规范 : ① 圈点勾画 , 通读相关语段 , 体察语境 ; ② 审准是哪类词语 , 是否有修辞或活用现象 ; ③ 比附联想 ,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 既要把握其原始意义 , 更要展开联想 , 抓住其在语境中的临时意义、动态词义。 2 . 明答题模板 : 词语本义 + 语境意义 + 手法效果。 - 20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面的题目。 端午的阳光 熊红久 公元前 278 年的五月初五 , 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 , 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 , 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 “ 举世皆浊我独清 , 众人皆醉我独醒 ” 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 , 就已经决定 , 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 , 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 , 也是迄今为止 , 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 , 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 , 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 , 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 - 21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怀中石的沉重 , 恰如其心 , 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 , 走进激流之中的。而那些 “ 长太息以掩涕兮 , 哀民生之多艰 ”“ 亦余心之所善兮 , 虽九死其犹未悔 ” 的诗句 , 留在了岸上 , 留给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 , 而永远被世人铭记。一个普通的节日 , 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 , 而内涵充盈。 端午 , 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 , 所以 , 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物理生命的同时 , 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濯洗的灵魂 , 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 , 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我知道 , 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 , 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 , 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 , 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 , 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 - 22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所以 , 端午节带给我们的 , 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 , 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 :“ 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 , 用一个诗人的陨落 , 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 , 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 , 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 , 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 , 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 , 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 , 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 , 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 , 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 , 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 , 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 , 节与人的统一。 - 23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 , 完全来自粽子 : 那时候的小学课本 , 还没有涉及 “ 楚辞 ” 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 , 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 , 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 , 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系起来。这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 , 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 , 就像枯枝间的苞蕾 , 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 现在看来 , 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 , 早已成为精神上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 , 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闾大夫叩谢。对童年而言 , 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 ! 那种甜腻的感觉 , 一直泛舟舌津。 - 24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 , 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 , 知道了每年这一天 , 人们蜂拥江岸 , 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 , 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 , 热热闹闹 , 轰轰烈烈。 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 , 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 —— 它是汨罗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 , 对河流而言 , 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 ; 对三闾大夫而言 , 却是以生命为笔 , 填充了历史的章节 , 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弯道 , 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 , 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 , 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以 , 更多的时候 , 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 , 再品尝粽子时 , 心情会沉重许多。 - 25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事情往往是这样 , 在分享一种传统时 , 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 , 而其中蕴含的真谛 , 却很少探究了。因为时空的距离 , 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 , 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 , 却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距离 , 聆听到了一条河流古老的潮汐。这时候的端午 , 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 , 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 , 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 我知道 , 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 , 它更像一面古镜 , 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 , 让人们从历史影像中 , 找到现实的映象。 ( 有改动 ) 联系上下文 , 理解文中加点词语 “ 坚硬 ”“ 柔软 ” 的含义。 - 26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参考答案 : “ 坚硬 ”“ 柔软 ” 两词 , 原来是用来形容人们对有形物体的触觉感受的 , 在这里移用到人们对历史的感觉。 “ 坚硬 ” 形容历史的残酷 , 无温情 ;“ 柔软 ” 形容历史的感性 , 有温情。 ( 符合这个意思即可 ) 解析 :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就本题而言 , 首先 , 明晰 “ 坚硬 ” 和 “ 柔软 ” 所处的语句 , 体察词语运用的环境 , 并理解其本义 ; 其次 , 要理解这两个词语的特点 , 即在修辞手法上移用 ,“ 坚硬 ” 和 “ 柔软 ” 本来是形容触觉的 , 这里用来形容历史 , 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特殊认识 : 历史本来残酷无情 , 现在似乎有了温情。 - 27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热点突破 典例 2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面的题目。 ( 原文《四堡雕版》见第 1 讲命题热点二 )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4 分 ) (1) 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 , 在四堡灰飞烟灭。 (2) 历史走得太远了 , 连背影也看不到。 参考答案 : (1) 比喻、对比。将对四堡雕版文化繁盛状况的美好想象比喻为 “ 花 ”“ 锦 ”, 又将美好想象的破灭比喻为 “ 灰飞烟灭 ”, 二者对比 , 突出对四堡雕版现状的失望。 (2) 拟人。化抽象为具象 , 生动地表现了时间过去久远 , 四堡雕版印刷业盛况不再 , 寄寓了作者的惋惜之情和对当地雕版文化的追怀。 - 28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解析 : 从题干看 , 要顾及两个方面 : 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1) 句中 “ 猜想 ” 如花似锦 , 运用比喻手法 ,“ 如花似锦 ” 与 “ 灰飞烟灭 ” 又形成对比。然后考虑 “ 如花似锦 ” 的 “ 猜想 ” 指什么 , 显然 , 作者对四堡雕版文化的繁盛充满了美好的想象 , 这想象像 “ 花 ”“ 锦 ” 一样 , 而实际上 ,“ 近几年古镇也热闹起来了 ”, 这使作者美好的想象破灭了。 (2) 叙述对象是 “ 历史 ”, 却用了 “ 走 ” 这个动词 , 拟人手法显而易见 , 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久远 , 四堡雕版印刷业盛况不再 , 流露出作者的惋惜和对过去的怀念。 - 29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怎样得满分 常见的设问方式 : ① 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 ②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③ 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④ 结合全文 , 请简要阐释画线语句在文中的含义。 - 30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1 . 从语句功能角度理解重要语句 - 31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 32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2 . 从表达效果角度理解重要语句 - 33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 34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1 . 知审答规范。 ① 明晰题干要求 , 区分 “ 理解含义 ” 与 “ 鉴赏分析 ” 。 ② 结合语句在文中的位置、表达特点 , 审清语句的类型。 ③ 挖掘隐含义 : 含蓄的语句 , 可能有表里多层含义 ; 使用了一定的手法技巧的语句 , 还原其本意 ; 结构主旨上有重要作用的语句 , 要结合段意篇意理解。 - 35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2 . 明解题关键点。一是抓 “ 手法 ” 的关键点 , 如比喻句要聚焦其相似性 , 借代句要注重其相关性 , 拟人句则要注意其形象性。二是抓 “ 结构 ” 的关键点 , 如附加成分较长的单句 , 可通过摘取句子主干、留心附加成分的办法来体会 ; 复句则要体察其分句之间的关系 , 并列关系的句子 , 句意应是两个并列意思的相加 , 偏正关系的复句 , 句意当然放在 “ 正 ” 的部分 , 但 “ 偏 ” 的部分绝不可忽视。三是抓 “ 风格 ” 的关键点 : 注意词语、句式的选用 , 整散句、长短句的变化 , 语体风格 , 如口语和书面语、普通用语和一些专业术语的不同表现力等。 - 36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3 . 用答题模板 含蓄句的理解 : 表层含义 ( 具体意思 )+ 深层含义 ( 抽象、情感、主旨 ) 。 修辞句的理解 : 明确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 还原语句本义 ( 还原为平实的语句 ) 。 主旨句的理解 : 表层意思 + 深层意思 + 观点情感。 结构句的理解 : 内容层面 ( 具体内容 )+ 结构层面 ( 结构作用 ) 。 - 37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湖的风 柯   灵 地上的乐园早经失去 , 人间的天堂都已毁灭 …… 我们的艺术家常常精通商业三昧 , 而商人却总兼有着名士才情。多谢那一片玲珑心机 , 如今我们闲情的士女 , 只要略略破费 , 在 “ 孤岛 ” 上也得从容地欣赏沦陷了的西子风光了。 - 38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哦 , 这一带木头的雉堞 , 俨然是杭州城郭 , 围着一片扰攘与太平。灵隐古刹也建立在缭绕的脂粉香中了 , 虽然缺少些参天的古木 , 四周未凋的绿树 , 在游客的心里也该有些凉意 ? 这里是紫霞洞 , 过去点儿还有飞来峰 , 人工的堆砌也居然不缺乏丘壑之胜 ; 小沟里一样浮着游艇 , 且有着比湖上更加美艳的船娘。 “ 三潭印月赏中秋 ”, 难得是团圆佳节 , 先别管世乱年衰 , 万人失所 , 我们也得有一夜狂欢。你看着电炬下的长堤蜿蜒 , 楼台隐约 , 这一池子水还不够我们幻想的游泳吗 ? …… 伟大的匠心 ! 先生 , 你们真使我不能咽下这一声赞叹了。 - 39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可是 , 我这不懂风雅的俗人 , 却无端地引起了忧烦。你自然不会知道 , 我的家正在浙东 , 离钱塘江还不到百里 , 离乡和还乡那是道必经的津梁。在义渡的木船上望着连天烟水 , 我曾多少次因为出游和还乡的喜悦 , 在心里亲切地叫着它的名字 , 像叫着久别的亲友。去年秋天 , 钱塘江上架起了钢铁大桥 —— 那是个稀有的大工程 , 国家为它耗费过巨量的物力 , 无数人为它流汗 , 千余个工友因为工作被夜潮卷去。 —— 火车可以从上海一直通到我们故乡了。 …… 可是谁知道现在成了什么样子 ? 桥呢 , 毁了 , 当然。 我想得出那残断的骨架 , 在呜咽的江声中傲然独对西风。堤岸寂静 , 除却天边的云树 , 沙滩上的铁蒺藜 , 江上失去了白色的帆影 , 岸畔也不见一个行人。夜来了 , 涛声拍岸。子夜的潮头狂怒地涌起 , 迎着下弦的月色 , 唱出它的满腔悲愤。 - 40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自然你更不知道 , 杭州城里有着不少我的故旧和新知 , 湖上也曾有我繁密的屐痕 , 如今我还摸得出那一把欢喜与哀愁。杭州的街道在喧扰中也有着平静 , 一道柳荫掩映 , 只能给少妇在岸边捣衣的浣纱溪 , 象征着的正是杭州的情调。西湖是杭州人的骄傲 , 那一湖的烟波 , 一堤的细柳 , 一带的层峦 , 诗人为它们倾倒 , 阔客为它们一时间也起了闲逸的心。而杭州人是吃了麦稀饭也要饿着肚子游西湖的。这些平静惯了的人 , 平常我讨厌他们 , 这一会却有了衷心的怀念。美色对于女人 , 在乱世只有一面招揽暴客的酒帘 , 秀丽的湖山胜迹 , 在炮火下更不堪闻问 , 西湖的劫数 , 谁又能够想象呢 ? 前夜有客自湖畔来 , 问起消息 , 他只有摇头与叹惋 , 眼睛泫然了 , 可是射出来的是愤怒和复仇的光。他说一切伤心都无从说起。 - 41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聪明的先生 , 我真佩服你们的机智。可是人的思想是奇怪的 , 你看 , 我的思路这一下子被引得多么辽远 ? 湖山如梦 …… 说真的 , 一切到过杭州的人 , 他记忆里的湖山比你们创造的世界更阔更美。而现在西湖的风里是夹着血腥气的 , 我们闻得出。湖畔的一根草一朵花 , 我们也应当看得出那含愁的颜色。 告诉我 , 先生 , 我们几时能够到真的西湖 , 去看看那无边的烟水 , 或者 , 你可以告诉我们一点湖畔的真的消息吗 ? 一九三八年十月十八日 注 作者写作此文时 , 杭州已被日寇侵占。这一年 , 上海某电影公司举办了一个所谓的 “ 西湖博览会 ”, 用布景搭出西湖风景 , 让 “ 孤岛 ” 上海的士女游览 , 很多善男信女还去 “ 灵隐寺 ” 进香 , 在上海滩引起了轰动。 - 42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参考答案 : ① 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描绘钱塘江景的萧条与天空月色的凄清 , 表达了作者的伤怀、悲愤之情 ; 通过描绘大桥骨架的傲然与钱塘江浪涛的狂怒 , 寄寓了民众不屈的意志和御侮的决心。 ②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呜咽 ” 的 “ 江声 ” 、 “ 傲然 ” 的 “ 骨架 ” 、 “ 狂怒 ” 的 “ 潮头 ” 等 , 将景物人格化 , 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解析 : 此题考查鉴赏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对语言的鉴赏 , 首先要看使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 然后看这种技巧产生的表达效果。从这段文字的内容不难看出 , 描绘的是战争期间钱塘江萧条的景象 , 使用了拟人、借景抒情的手法 , 表达了作者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痛恨和抵御外侮的决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