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1 KB
  • 2021-06-05 发布

2018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5荆轲刺秦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5 荆轲刺秦王 一、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 1~4 题。 王景崇,邢州人也。为人明敏巧辩,善事人。唐明宗镇邢州,以为牙将①,其后尝从明宗, 隶麾下。后事晋,累拜左金吾卫大将军,常怏怏人主不能用其材。汉高祖起太原,景崇取库金 奔迎高祖。高祖..至京师,拜.景崇右卫大将军,未之奇也。高祖攻邺,景崇不得从,乃求留守起居 表,诣行在..见高祖,愿留军中效用,为高祖画攻战之策,甚有辩,高祖乃奇其材。 是时,汉方新造,凤翔侯益、永兴赵赞皆尝受命契丹,高祖立,益等内顾自疑,乃阴召蜀人 为助,高祖患之。及已破邺,益等惧,皆请入朝。会回鹘入贡,言为党项所隔不得通,愿得汉兵 为援,高祖遣景崇以兵迎回鹘。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 以便宜图之。高祖乃诏景崇兼凤翔巡检使。 景崇至凤翔,侯益未有行意,而高祖崩,或劝景崇可速诛益,景崇念独受命先帝而少主莫 知,犹豫未决。益乃亡去,景崇大悔失不杀之。益至京师,隐帝新立,史弘肇、杨邠等用事,益 乃厚赂邠等,阴以事中景崇。已而益拜开封尹,景崇心不自安,讽凤翔将吏求己领府事。朝廷 患之,拜景崇邠州留后,以赵晖为凤翔节度使。景崇乃叛,尽杀侯益家属,与赵思绾共推李守贞 为秦王,隐帝即以赵晖讨之。晖攻凤翔,堑而围之,数以精兵挑战,景崇不出。 明年,守贞、思绾相次皆败,景崇客周璨谓景崇曰:“公能守此者,以有河中、 京兆也。 今皆败矣,何所恃乎?不如降也。”景崇曰:“诚累君等,然事急矣,吾欲为万有一得之计可乎? 吾闻赵晖精兵皆在城北,今使公孙辇等烧城东门伪降,吾以牙兵..击其城北兵,脱使不成而死, 犹胜于束手也。”璨等皆然之。迟明,辇烧东门将降,而府中火起,景崇自焚矣,辇乃降晖。 (节选自《新五代史》) 【注】①牙将,唐朝节度使是独镇一方的将帅,他们出镇,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 援古例称官署为牙,称所亲之将为牙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 B.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 C.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 D.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 解析:C 这句话的意思是“景崇准备出发时,高祖已经生病了,召他进入卧室内告诉他说:‘如 侯益等人已经来朝,那就好了;如果还是犹豫迟疑,就抓住机会解决他们。’”;“已”是副词, 已经,“已疾”是“已经生病”的意思,不能断句为“高祖已”,也不能断为“益等已”,“召 入卧内”是一个动宾短语,不能拆开,“则以便宜图之”中的“以”是介词,用。“以便宜” 就是“用方便、适宜之计”,中间不能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是皇帝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开国皇帝一般称为 “太祖”“高祖”。本文中的汉高祖指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 B.拜,指“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古代表示授官的词语 还有“除”“授”“辟”“征”“陟”“擢”等。 C.行在,即“行在所”,是皇帝所在的地方。本指京都,后泛指皇帝所到之处。 D.牙兵,即亲兵或卫兵,是唐末和五代时期节度使的私兵,节度使所树之旗为牙旗,所居之城 为牙城,亲兵则称牙兵。 解析:B “陟”表示的是“提升官职”,不是“授予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景崇精明善辩,善于侍奉主人。他曾担任后唐明宗的亲兵将领,在后晋时多次升官做到了 左金吾卫大将军,还曾取出库中金银献给后汉高祖。 B.王景崇曾怀才不遇,但最终受到赏识。在后晋时常为不受重用怏怏不乐,后汉高祖起初也没 有发现他的奇异之处,直到他自陈方略之后才得到认可。 C.王景崇做事有时犹豫不决,以致错失良机。他到凤翔后,有人劝说他赶快杀死侯益,他因顾 及少主而优柔寡断,结果让侯益逃回京师。 D.王景崇爱意气用事,逞一时之怒。他气愤朝廷不授予凤翔节度使,一怒之下造反并杀死侯益 全家,兵败之际手下将要投降,他被逼无奈自焚。 解析:D D 项,“兵败之际手下将要投降”有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今使公孙辇等烧城东 门伪降”,可见公孙辇是假降;另外,“被逼无奈”的说法没有依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益至京师,隐帝新立,史弘肇、杨邠等用事,益乃厚赂邠等,阴以事中景崇。 译文: (2)诚累君等,然事急矣,吾欲为万有一得之计可乎? 译文: 答案:(1)侯益到京城时,隐帝刚刚即位,史弘肇、杨邠等人执政,(侯)益用厚礼贿赂杨邠等人, 暗中用一些事中伤景崇。(关键点:“新立”是“皇帝刚刚即位”,“用事”是“执政”,“厚 赂”是“用厚礼贿赂”,“中”是“中伤”) (2)真是连累了各位,但事情已经危急了,我想使用有万分之一成功可能的计策,可以 吗?(“诚”是“的确、真的是”,“累”是“连累”,“为”是“使用”,“万有一得”是“万 分之一成功可能”) 参考译文:王景崇,邢州人。他为人敏捷精明,善于巧妙的答辩,会侍奉主人。唐明宗镇守 邢州时任命他当亲军将领,他后来常常跟随明宗,隶属于明宗麾下。后来又为晋作事,多次升 官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他经常因为皇帝不能重用他的才能而怏怏不乐。汉高祖在太原起兵后, 景崇取出库中金银跑去献给高祖。高祖到京城后,任命景崇为右卫大将军,没有发现他的奇异 才能。高祖攻打邺城,景崇不能跟从,就请求留守去送问候平安的奏表,到达高祖率兵驻扎的 地方,表示愿意在军队中效劳发挥作用,帮助高祖策划攻伐作战的方略,很有明察辨别的能力, 高祖才觉得他有不寻常的才能。 这时,汉的政权刚刚建立,凤翔的侯益、永兴的赵赞都曾经接受过契丹的合作,汉高祖登 上皇帝位,侯益等人害怕朝廷怀疑自己,就在暗地里招呼蜀军作为外援,高祖对此表示忧虑。 到了攻占邺城之后,侯益等人都害怕了,都请求入京朝见皇帝。刚好遇上回鹘人进贡,告诉朝 廷说被党项族阻隔了交通,希望得到汉的军队帮助打开通道,高祖派王景崇率兵迎接回鹘人。 景崇准备出发时,高祖已经生病了,召他进入卧室内告诉他说:“如侯益等人已经来朝,那就好 了;如果还是犹豫迟疑,就抓住机会解决他们。”高祖就颁布诏命让景崇兼任凤翔巡检使。 景崇到凤翔后,侯益还没有要入朝的意思,正巧高祖逝世,有人劝说景崇可以赶快杀死侯 益,景崇心里想自己只得到先前皇帝的授命,而刚即位的年轻皇帝还不了解情况,犹豫不决。 侯益就乘机逃走了,景崇对失去杀死他的机会非常后悔。侯益到京城时,隐帝刚刚即位,史弘 肇、杨邠等人执政,侯益用厚礼贿赂杨邠等人,暗中用一些事中伤景崇。不久,侯益被任命为 开封尹,景崇自己心里很不安,暗示凤翔的将领官吏向朝廷请求让他兼管凤翔府事。朝廷很忧 虑此事,任命景崇为邠州留后,派赵晖担任凤翔节度使。景崇因此就反叛了,将侯益的家属全 部杀死,与赵思绾一起推举李守贞当秦王,隐帝就派赵晖去讨伐他。赵晖攻打凤翔,挖掘壕沟 围住城,几次派精锐部队挑战,景崇不 出城。 第二年,守贞、思绾相继都失败了,景崇门下的食客周璨对景崇说:“你能守着这座城, 是因为有河中、京兆二城相为掎角。现在他们都败了,还有什么可以凭借呢?不如投降朝廷。” 景崇说:“真是连累了各位,但事情已经危急了,我想使用有万分之一成功可能的计策,可以吗? 我听说赵晖的精锐部队都在城北,现在派公孙辇等人烧着城东门假装投降,我率领亲兵攻击 他们城北的部队,如果此计不成功而战死,仍然比束手就擒好一些。”周璨等人都觉得可以, 第二天天快亮时,公孙辇焚烧城东门准备投降,可是府中又燃起大火,景崇投火自焚死了,公 孙辇就投降了赵晖。 二、语言运用 5.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 历史的长河中,无数豪杰为了使生命变得精彩而做出了生与死的抉择。一代大侠荆轲, 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血洒咸阳宫。 。 解析:解答本题,一要把握所给文字的中心意思,即“为了使生命变得精彩而做出了生与死的 抉择”;二要列举一个豪杰的典型例子,并引用有关他的名言或诗句;三要做到句式与画线句 子大体相同。 答案:(示例一)抗元英雄文天祥,为了生命的精彩,豪诵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而捐躯菜市口 (示例二)一代忠臣屈原,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唱着“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而魂 断汨罗江 6.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事件加以评论。请选好角度评价下面的一则新闻,要求 观点鲜明,不超过 60 字。 南京交管首曝醉驾者 【扬子晚报 11 月 6 日报道】从今天开始,南京正式通过媒体曝光醉酒驾车者,首批公布 的名单共有 106 人,都是在 7 月份被警方查获并实施拘留的。交管部门介绍,曝光还将不定期 发布。有人提出,醉驾者拘留后还要被曝光是不是过于严厉。交管部门认为,曝光可以使醉驾 者得到震撼,以后不敢再有类似行为,同时给其他司机以警示。被曝光者感到“很震惊”,认 为这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无法预计的影响。社会各界对此事反应不一,而交管部门则认为曝 光不侵权。 解析:本题所给新闻写了南京交管部门通过媒体曝光醉驾者一事,对这件事,新闻反映出不同 人的不同意见,交管部门认为曝光可以震慑醉驾者,不属于侵权行为;也有人认为这种处罚太 重;被曝光者则认为自己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就提供了多个新闻点评角度,可以赞 同交管部门的主张,谈醉驾的危害性、曝光的必要性和威慑作用;也可以赞同一些人的观点, 认为处罚过重,方法不恰当,对醉驾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等;如想站在醉驾者的角度谈曝光处 罚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也是可以的。无论选择哪一种观点,都要注意观点鲜明,言之 成理。 答案:(示例)①通过媒体曝光醉驾者具有正面意义,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交管部门作为行政机 关,只要合理、合法,采取灵活的方式执法是可以接受的。 ②曝光醉驾名单,让整个社会来监督,对醉驾者起警示作用,结合罚款、吊销执照和拘留等行 政处罚措施综合治理效果更佳。 ③曝光醉驾行为在短期内可能有效,但是曝光醉驾无法可依,行政处罚不得以正义的名义随 意“加刑”,以免侵害公众隐私权。 三、创意微写作 7.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联想与想象,扩写易水诀别一段,要求:(1)对场面氛围的把握、人物心理 的揣摩、人物对话语气的表现,要合情合理;(2)250 字左右。 写作提示:首先,熟读课文,把握整个事件和荆轲的形象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把握本段 涉及的环境、人物以及人物的语言、行为;其次,展开联想和想象,补充环境氛围描写,人物的 心理、神情、语言、动作描写;最后,为了使语言生动形象,可以适当使用比喻、拟人、夸张 等修辞手法。 例文 1: 易水边,寒风彻骨。绵延的易水,奔腾不息。一地的萧瑟,漫天的乌云在寒风中抖动着, 不存一丝余温。长时间的沉寂之后,高渐离凝目侧耳,双手扶筑,乐声响起,荆轲慢声和拍而 歌。变徵之音破空而至,犹如死水中激起一朵浪花,顿生了活力;又如黑暗中射入一束光线, 带来了光明。风乍起,高渐离长发飘飞,荆轲且歌且舞:“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 还!”突然,琴筑之声戛然而止,剑舞之影收缩无形。高渐离挣扎起身,顺手一挥,琴筑击碎在 岸边的崖石上,粉身碎骨!荆轲翻身上马,双腿一勒,绝尘而去,空留下君臣故友,默然流泪! 例文 2: 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因为他们知道这必 将是一场生离死别。到易水上,祭过路神,荆轲就要上路。悲凉的筑声,萧萧的寒风,送行人的 哭泣落泪,凄风中的易水竟是如此悲怆,不禁使你捧起杯盏的手停在半空。于是,你吟出了千 古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歌声伴着变徵的声音,更显得凄凉、悲壮。 风 ,撩起了你的衣襟,你看了看送行的人群和黑云滚滚的易水之南——一边是不归的征程, 另一边是整整一个国度湿漉漉的目光。而易水之畔的天幕下,只有你兀自独立,你清楚地知道 你的使命,如同你清楚地知道,这奔腾不息的易水不可逆转。可是,别无选择——河山卷起的 匕首,太过沉重。这时候的筑声随之变成慷慨激昂的羽声,人们的情绪也转向激愤高昂,心头 都激起了对敌人满腔的仇恨。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就在这慷 慨的音乐声和激昂的群情中,你毅然决然、头也不回地启程了。 四、知识讲堂 怎样使用衬托手法 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时,常常要用其他人物或事物来陪衬、对照,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衬 托(或烘托、映衬)。分为正衬和反衬。 (1)正衬:就是利用同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 (2)反衬:就是从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 衬托手法在具体用于写文章时,一般又有以下几种使用形式: (1)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可以用一人衬托另一人,或用一人衬托几人;也可以用几 人衬托一人。如本文中,太子丹的不忍衬托了荆轲的智谋非凡,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了荆轲 的镇定自若、真正勇敢,秦王君臣的惊慌失措衬托了荆轲的英勇无畏。 (2)以景物、环境描写,交代背景等来衬托人物。如《草原》一文,开头着力描写草原的 美丽景色,这与下文描述蒙古族同胞的风俗习惯和热情欢迎、殷切款待客人有密切的联系。 作者以草原之美,生动地衬托出蒙古族人民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