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00 KB
  • 2021-06-06 发布

2018-2019学年山西省长治二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山西省长治二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共76分)‎ 一、现代文阅读(3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琴者,情也。”抚琴吹箫和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相反,人们也常用“对牛弹琴”、“焚琴煮鹤”来感叹某些人对琴的无知。‎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古琴艺术之所以能独树一帜而备受推崇,除“琴德最优”外,更由于其音乐的特质能顺乎自然,耐人寻味,符合中华传统文化追求意境、崇尚内在和寓意含蓄的特征,它含藏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核,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而成为人格培养和精神升华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意趣高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琴道更是让有素养的文人士大夫为之一生追求。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今日,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安住沉静,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世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琴因其独特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傲然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居于首位。‎ B.弹琴者如果将外在环境与内在心境合而为一,就可以达到琴曲中追求的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C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绘的以古琴为伴,饱读诗书的简朴生活,表现了他淡泊高雅的情怀。‎ D.古琴备受推崇,因其音乐的物质顺乎自然、耐人寻味,更因其琴德最优,含藏着中华民族道德的内核。‎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二段以孔子、伯牙和子期、嵇康等人为例,说明古代很多文人士大夫对古琴情有独钟。‎ B.文章第三段引用陶渊明和白居易的话以及成语,说明琴乐听来平淡,需遇知音方可领会其情趣。‎ C.文章第四段举伯牙用功勤奋学琴终成鼓琴高手的故事,证明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道理。‎ D.文章先交代了古琴的重要地位,然后分析了如何达到琴曲的高雅境界,最后分析琴乐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不会弹奏古琴的人,如果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是可以听得出琴曲中的一些“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的。‎ B.我们得意时可以用琴曲平静心中的躁乱,遭遇挫折打击时可以用琴曲安抚内心的伤痛,琴曲还可以消解我们内心的怨念。‎ C.古琴艺术符合中华传统文化追求意境、崇尚内在和寓意含蓄的特征,它含藏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核,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古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和手段进行人格培养,让精神升华。‎ D.古琴之音醇和淡雅,温柔敦厚,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沉静,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世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一个人的养老院 葛成石 对天亮来说,回老家就是将高速路踩成最悠扬的旋律,偶尔堵车也只当是个休止符,老婆孩子的唠叨呢,就算是和声伴唱了。老婆觉得频繁回老家太累,女儿呢,又觉得这乡村景色永远没有天亮描绘得那样美——不就是一棵唱着独角戏的桃树,几条疏疏落落的篱笆? ‎ 天亮的心早已飘进了自家新修的三层小楼房,他听见了带着泥巴味的二胡曲、合着浓烈烟草味的歌声:“春天麻格叫哟喂?春天斑鸠叫哟喂……” ‎ 天亮喊:“爸,我们回来了!”歌声戛然而止,天亮爸一摇一晃地出来——他左腿弯儿伸不直,走起路来总是往左倾斜,看似要倒下,上身努力往右侧一摆,就又平衡了。天亮突然傻了眼,让他傻眼的不是他爸,是大门右侧钉着的一块长条木板,上面用红色油漆写着:茶岭村养老院。 ‎ ‎“爸,干嘛你这是?想住养老院,还是想住疯人院?”天亮一边嚷嚷一边过去将牌匾揭下,刚抡起一道弧线,就听老婆喝一声:“天亮!”天亮收了手,将牌匾斜搭在墙上。 ‎ 天亮爸并不气恼,好像做错事的孩子似的,咧开长满胡茬的嘴讨好地笑。 ‎ 天亮女儿突然来一句:“爷爷,你想住院呀?”天亮老婆又喝斥道:“怎么说话你!” ‎ 女儿说:“我说得急了,我本想问爷爷住的是什么院,我只听说书院画院医院保育院,真不知道养老院。” ‎ 天亮爸也不理会他们说什么,他唱兴未尽,又唱着歌儿去张罗饭菜了:“斑鸠里格叫咧起,实在里格叫得好呀咿呀咿子哟!” ‎ 屋里少人走动,又是回南天,空气有些发霉。 ‎ 天亮爸干活倒利索,丰盛的饭菜很快上桌了。天亮爸又斟了两满杯白酒,左手右手各端一杯,喊一声“干”,左手就剩下个空杯了;右手的杯子往天亮面前一墩,酒花溅起又落下。天亮端起杯,转身将酒泼在地上。天亮老婆又喝一声:“天亮!”天亮说:“‎ 还天黑,我先倒杯酒给咱妈喝,她没喝上,我喝不起来,妈一辈子哪都没去过,每次要接她走,她都说要照看奶奶,你看这,都没机会了。”天亮喉头发紧,顿了顿,又说:“她们走了,本来爸了无牵挂,可以安心跟咱住一起,他又不愿,不来住也行,好端端地挂块牌匾干嘛?让全世界知道我天亮不养老人?打我脸?” ‎ 天亮爸还是不气恼,只咧开嘴呵呵地笑,边笑边满上了酒。又一杯酒下肚,天亮爸问孙女:“你当年上幼儿园的事还记得吗?” ‎ ‎“你别转移话题,先交代我问你的事吧。”天亮有些咄咄逼人。 ‎ ‎“我跟你说不到一块去,就像当年我和你爷爷说不到一块,我说不读书了,回家帮着多挣点工分,你爷爷把我腿都打瘸了;当年你妈和你奶奶也说不到一块,你奶奶今天上这求神明天上那拜佛,你妈就不让,你奶奶血压高,你妈怕她摔倒;如今你要我离开茶岭村,你就是将我另一条腿打瘸,我也不愿意。” ‎ ‎“那你也用不着挂牌呀。”天亮嗓音降低了些。 ‎ ‎“孙女,当年你在幼儿园,被小伙伴撕破了脸,我心疼得不行,让你爸妈别送你去了,谁知你一定要去,你爸妈也坚持让你去,你们知道我什么感受?咱家的老人都是享清闲的,不能管孙女儿了?要说打脸,我这脸先被你们打过了。” ‎ 天亮女儿接话说:“晕死,能一样吗?幼儿园打架不家常便饭,因为这个就不上了?天天在家跟大人眼对眼呀!” ‎ 天亮爸一拍大腿,得意地看着天亮说:“我孙女儿说得对呀,我天天跟你们晚辈眼对眼呀?” ‎ 天亮给爸满了一杯酒,说:“那你现在要跟谁对眼呢?” ‎ ‎“像我这样的村里有十来个,他们谁能跟儿女出去?还不嫌村子撂得荒吗?我就一个个去动员,让他们天天来这里吵,来这里闹,不然哪,我老头子连吵架都忘了,今天你回来这么一吵,我喝酒都来劲。” ‎ 天亮老婆说:“怪不得天亮怎么说你你都乐意,欠骂!”天亮老婆说完忍不住就笑,天亮本想忍着不笑,没忍住,就朝爸的酒杯撞个脆响,好将笑声盖一盖。 ‎ 天亮爸说:“等这些老人都做通了年轻人的工作,养老院就不止我一人啦,到那时呀,你们就安心做你们的事儿,我们这些老家伙闹腾够了,就会在门前种点菜、养点花、栽点树,满园子一绿呀,我们就跟着成群的蜜蜂嗡嗡地唱。” ‎ 女儿突然有些兴奋,问:“爷爷,到那时候,门前的桃树是不是就不再孤单了?” ‎ 天亮爸笑而不答,他的脸膛微微泛着红晕,那些金色的胡茬就倔强地立在上面,炫耀着什么似的。 ‎ 天亮趁人不意,悄悄地将牌匾挂回原处。“茶岭村养老院”几字,像门前的桃花似的正灼灼开放。 ‎ ‎4.对文中人物的解读,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 A.天亮爸是个乐观、慈祥又有些倔强的老人。说他倔强,指的是他不听从儿子的劝告,执意要守在农村,这让晚辈想尽孝道而不能,显得很为难。作者不认同老人的做法。 ‎ B.天亮是个孝顺的人,他为失去给母亲尽孝的机会而难过,如今父亲又不愿跟他去城里住,还挂起“茶岭村养老院”的牌匾,这让他觉得颜面尽失。 ‎ C.天亮老婆总是及时地纠正着天亮和女儿的言行,使气氛不至于尴尬,而末了她自己又谑称天亮爸是“欠骂”,不失时机地制造了轻松的氛围。她的出现让这个家显得更温馨。 ‎ D.女儿发现现实中的老家并没有爸爸描绘得那样美,所以她并不喜欢回老家,以至对爷爷脱口而出“你想住院呀”,可见她是个情绪极易外露的孩子,这符合人物的天性。 ‎ E ‎.天亮的奶奶和妈妈是没有出场的已故人物,文中提到她们,目的就是反映两代人之间思想有差异,她们的故事告诉我们,隔代的亲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显得特别重要。 ‎ ‎5.在小说中穿插一两句环境描写,往往能起到以少胜多的作用。请结合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以分析。(6分) ‎ ‎6.天亮起初咄咄逼人,后来态度不断发生改变。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6分)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半个世纪前的一天,法国巴黎市民从当天报纸上看到一个十分醒目的消息:昨天,法国物理学家夏里·法布里教授,作为新当选的法国科学院院士,出席了科学院院士例会。按照老规矩,院士第一次参加例会,要宣读一篇高水平的论文。不过,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夏里·法布里教授没有宣传自己的论文,而是宣读了在他指导下的一位中国年轻的物理学家的论文。教授自豪的告诉与会者,这位年轻的中国物理学家由于出色的研究成果,将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位荣获这一荣誉的中国人。‎ 巴黎的报纸还刊登了夏里教授和这位中国年轻科学家的大幅照片。这一消息使巴黎人惊奇异常,因为在他们眼里,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又愚昧的国家,而今天,竟然有一位年轻的中国人登上了法国神圣的科学殿堂。要知道,即使是法国科学家,要获得法国国家级科学博士学位,也是不容易的。‎ 这位令巴黎人大吃一惊的中国人,就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严济慈。‎ 严济慈出生在浙江东阳县的一个小村庄,他是农民的儿子。7岁时,进入严家祠堂的蒙馆读书,读四书五经,但他对那些艰涩的圣贤之言没有兴趣。有一次,他父亲到杭州去办事,无意中在一个书摊上发现一本《笔算数学》,便买回来给了严济慈,严济慈高兴极了。当时,村子里谁都没有学过高深的数学,也找不到可以请教的老师。严济慈硬着头皮自己“啃”,硬是“啃”下了这本书。‎ ‎14岁时,严济慈考上了浙江东阳县立中学,成绩是所有考生中最优秀的。家里省吃俭用,把这个“严家几辈子才出的读书人”送进了中学的大门。严济慈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刻苦用功,每学期的成绩都在班上名列前茅,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中学学业。‎ 这年夏天,他来到省城杭州报考大学。考虑到家里经济困难,他决定报考离家最近的南京高等师范,因为师范不仅免交学费,还免费提供食宿。在等候发榜的日子里,有一天,他看见南京河海工程学校张贴的招生告示,心想:反正没事,不如再去考考看,于是,又报考了河海工程学校。‎ 不久,考试揭晓,严济慈两所大学都考上了,而且名冠全省第一。这一来,轰动了杭州城,也迅速传到他的家乡东阳县。为此,浙江省教育厅把东阳中学列为全省的重点中学。‎ 从南京高等师范毕业后,严济慈远涉重洋,到法国留学,把目标选定在著名的巴黎大学理学科。按校规,20多门主课,考试通过一门即可得到一张文凭,考取8张文凭就可毕业。但由于课程艰深,考试繁难,考取一张文凭并非易事,不少学生在校多年,一张文凭也没拿到。‎ 巴黎大学一年举行两次考试。这次勇敢尝试的结果,成绩优等,使他一进校就获得了第一张巴黎大学的文凭。巴黎有令人流连忘返的名胜古迹,也有令人难以抗拒的物质诱惑。严济慈对于这一切不为所动,每天从下榻的旅馆,到教室,到图书馆,到实验室,四点一线,从不偏离。一年之后,夏天的考试又来临了,严济慈以惊人的记忆力和扎实的知识功底,通过了3门主课的考试,夺得了3张主凭,这是巴黎大学的校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 获得硕士学位以后,严济慈在巴黎大学著名物理学家夏里·法布里教授的著名实验室工作,研究当时物理学的一个难度极大的课题——‎ 石英在电场下的形变(压电效应)。面对难题,除掉不能再减少的睡眠,分分秒秒都用来研究,最后终于成功了。他的论文《石英在电场下的特变和光学特性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夏里教授在第一次出席科学院院士的例会时拿到会上宣传,轰动了巴黎。‎ ‎(摘编自《中外著名科学家小传》)‎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法国报纸刊登消息,法国物理学家夏里·法布里教授新当选法国科学院院士,他将在科学院院士例会上宣读自己的一篇论文。‎ B.在法国巴黎人的眼里,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又愚昧的国家,竟然有一位年轻的中国人登上了法国神圣的科学殿堂,这令他们非常惊愕。‎ C.严济慈出身农家,他对古代经典作品没有兴趣,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笔算数学》,他靠自己钻研读通了这本书。‎ D.严济慈抵御住了巴黎的名胜古迹的吸引力和巴黎令人难以抗拒的物质诱惑,每天在旅馆、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穿梭,从不偏离。‎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严济慈从南京高等师范毕业后留学法国,以优异成绩考入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连续通过3门主课考试,获得了3张文凭。‎ B.严济慈先后报考南京高等师范和河海工程学校,都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中,轰动杭州;因此他家乡的东阳中学被列为省重点中学。‎ C.严济慈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夏里·法布里教授,经过艰苦努力,课题研究取得成功,完成了论文,获得巴黎大学硕士学位。‎ D.夏里·法布里教授打破惯例,没有宣读自己的论文,而是宣读严济慈的论文,轰动巴黎,这表明法国人已经改变了对中国的偏见。‎ E.本文主要选取严济慈学业生涯中的事迹,选材典型,突出表现他认真、刻苦学习的品质,赞扬他永不知足、奋发向上的精神。‎ ‎9.这篇人物小传在叙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巿,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而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召有司案图 案:“案”同“按”,按照 ‎ B.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信约 C.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 亡:失去 ‎ D.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 绐:欺骗 ‎1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乃使其从者衣褐 B.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 且秦强而赵弱 D.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 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 ‎12.结合所学文章与选文内容,下列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 A.蔺相如知道秦王是不可能拿十五座城池和赵国交换和氏璧的,于是派人悄悄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对蔺相如的这一做法,王世贞持否定态度。‎ B.蔺相如让秦王斋戒五日,并且在朝廷上设置九宾之礼,他以为秦王绝不会答应,没想到秦王竟然答应了。于是蔺相如骑虎难下,只得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C.王世贞认为,既然秦王已经“召有司案图”,而且也按蔺相如的要求“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那他应该会把十五座城池送给赵国的。‎ D.王世贞认为,为了得到一块璧,秦国如果失去十五座城池,那是得不偿失的事;但如果不失去十五座城池,又会失信于天下。所以秦王实际上是处于两难的境地。‎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3分)‎ ‎(2)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3分)‎ ‎(3)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斾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颔联上句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之景。‎ C.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 E.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15.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社会生活中,有些人面对高官厚禄时不管是否符合礼义都接受;而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他对这一做法表示否定。‎ ‎(2)《短歌行)中,曹操对酒当歌,感慨人生苦短,写到“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而苏东坡在(赤壁赋》中也对人生短暂发出感叹:“——————,——————”。‎ ‎(3)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是: , 。‎ ‎(4)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灭亡的诗句是: , 。‎ 第Ⅱ卷(表达题 共74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近年来,我国主题公园的建设_____。其中,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取诸于对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_______,资源极其丰富,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在山东,虽然近几年旅游项目不断_______,但山水圣人这条黄金旅游线在国内的影响力并没有受到冲击,接待的游客数量连年创新高。‎ 对主题公园来说,(  ),而不是单纯地去恢复原貌、恢复历史。要通过科技、创意等手段将文化内容通过景区建设很好地展现出来;某种文化的内涵往往较为丰富,但不可能______,所以文化旅游项目要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化点,像部落文化、神话故事、遗址探秘等具有神秘性的文化内容就能增强吸引力,激发人们的好奇心。‎ ‎17.文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取诸对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挖掘。‎ B.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还在于对文化的深度挖掘,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融合。‎ C.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取决于对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挖掘。‎ D.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还在于对文化的深入挖掘,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化是魂,其次是创新,惟要根据现在观众的需求进行文化性改造。‎ B.创新是魂,其次是文化,既要根据现在观众的需求进行文化性改造。‎ C.文化是魂,其次是创新,是要根据现在观众的需求进行创新性改造。‎ D.创新是魂,其次是文化,就是根据现在观众的需求进行创新性改造。‎ ‎19.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日中天 浩如烟海 改头换面 包罗万象 B.方兴未艾 博大精深 改头换面 面面俱到 C.方兴未艾 博大精深 推陈出新 面面俱到 D.如日中天 浩如烟海 推陈出新 包罗万象 ‎20.下面是一位记者采访楹联专家李老师的开头部分,请从下列所提供的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内容,将整段话补充完整。只填序号。(5分)‎ 李老师您好,感谢您能①接受我的采访。拿到您这本关于对联故事的②,想着您从数百里外捎来如此厚礼,我一定好好③! 看您书里写的行业联我很感兴趣,比如这副写医生“④,⑤”,我觉得里面充满了文化元素,您能给大家解读一下吗?‎ A.有幸 B.拨冗 C.大作 D.拙作 E.笑纳 F.惠存 G.珍藏 H.碧水竞舟十里欢 I.橘井挹泉滋蕙香 J.杏林分种逢春茂 K.艾人驱瘴千门乐 四、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台湾译者张振玉在翻译林语堂大作《苏东坡传》的译者序中,对三十年代流行的欧化体一一举其突出者挞伐,诸如:当....时候,假若....的话,散步着,房子被建好了,各位同学们....细想都是赘句。余光中先生也说过,‘‘的’’‎ 字用得太多,也是汉语时文恶俗。汉文学传统就是精练,若生活中加以留意,驾驭文字的能力会极大提高,对生活也会有异样而深刻的感悟。‎ 请先将“让我   的一个字”或“让我   的一句话”补充完整,然后以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要求:主旨明确,感情真挚,思路清晰,书写工整,符合文体要求,不得抄袭。‎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C[A.以偏概全,“中国传统艺术”混淆范围,应为“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B."如果........”.判断绝对化,条件关系中的唯一条件(只有)与必要条件(只要)混淆。D.递进关系倒置。见原文末段第一句。‎ ‎2.C [论点与论据关系错误。用伯牙的故事证明的是“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3.C [“就是”错误,]‎ ‎4.BC(A.错在“作者不认同老人的做法”。D.“你想住院呀”一句并不是不良情绪的外露,实是反映孩子不知道有“养老院”,说明现实社会对农村老人的生活关爱不够。E.写奶奶和妈妈,也帮助刻画了主人公孝顺的人物形象)‎ ‎5.①屋里少人走动,反映出老人独自在家的孤寂。②借屋子发霉,烘托人物心情,天亮得知老爸要住养老院,十分不理解,心情很压抑。‎ ‎6.①天亮爸借天亮爷爷、奶奶、妈妈之间的矛盾说事,委婉告诉天亮,两代人之间认识不同是正常的,天亮听后,嗓音降低了些,说明态度逐渐软化。②天亮爸借孙女上幼儿园说事,引出隔代眼对眼的苦闷,天亮听后给老爸添酒,开始有所悟。③天亮爸分析跟儿子出去的弊端,以及留在农村的好处,女儿也希望看到农村的美景,天亮终于接受了老爸的想法,将匾牌挂回了原处。‎ ‎7.A [“他将在科学院院士例会上宣读自己的一篇论文”不是报纸消息的内容。]‎ ‎8. BE [A.“以优异成绩考入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连续通过3门主课考试,获得了3张文凭”这一表述不严密,文中并未说他考入巴黎大学理学院,而是说他入学后,先后通过3门主课考试,获得3张文凭。C.应是获得硕士学位后,师从夏里.法布里教授。D.“这表明法国人已经改变了对中国的偏见”有拔高之嫌。‎ ‎9.答案①特点:开篇部分用倒叙方式 ,叙述严济慈成为第一个获得法国国家科学院博士学位的中国人这件事,然后主体部分再叙述他自蒙馆、中学、大学,再到法国留学的求学历程,用的是顺叙方式。‎ ‎②好处:倒叙是为了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为了.突出强调传主的杰出成就:顺叙则脉络清晰地星现出传主的求学历程,易于读者理解。‎ ‎10.A(案:同“按”,查看)‎ ‎11.B ‎12.B(“蔺相如骑虎难下,只得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不当)‎ ‎13(1)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见……于”“间”各一分,语句通顺1分)‎ ‎(2)况且秦国想得到和氏璧,赵国不给和氏璧,双方都没有什么理亏理直可说。‎ ‎(“予”“曲直”各一分,语句通顺一分)‎ (3) 那么他在渑池会上对秦王态度强硬,和廉颇搞好关系,是由于越出乎意料越好。(“劲”“柔”各一分,句意2分)‎ ‎14.BD [B. 颌联上句是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之景,并不是“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之景”。D.尾联抒发的是作者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和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而不是“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 ‎15答案①虚实结合。 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虚实结合,表达了对即将分别的朋友的深情与不舍。②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四句通过描写江南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写景的手法还可以考虑视听结合。答对一点给3分,其中手法或作用1分,分析2分)‎ 16.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7.D.主要考查词义和搭配问题。“取诸”就是“取之于”的意思,不能说“取诸于”。对“文化”只能用“挖掘”,不能用“融合”,“文化与旅游”才用“融合”。另外:“挖掘”的状语是“深入”,“融合”的状语是“深度”。‎ ‎18.C 第二段主要在谈打造旅游项目时融人文化的重要性,所以“文化是魂”。第三句是对第二句的解说,所以应是“创新性改造”‎ ‎19.C 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此处强调“发展”这个过程,不强调发展的结果,所以用“方兴未艾”。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此处不合语境。博大精深:(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符合语境。改头换而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贬义)。此处不合感情色彩。推陈出新:去除旧事物的精粕,取其精华,井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符合感情色彩。包罗万象:内容丰高.应有尽有。面面俱到: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遗漏。此处强调没有遗漏,所以用面面俱到。‎ ‎20.①B②C③G④J⑤I ‎21.作文阅卷参照高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