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00 KB
  • 2021-06-06 发布

江苏省启东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满分 150 分 ,答题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疫灾的发生,既受社会规律制约,也受自然规律制约。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口密度 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不仅疫灾流行的频度越来越高,而且疫灾流行的时间也越 来越长。同时,随着人类干扰自然和破坏自然程度的加深,疫病种群不断增多,疫灾的破坏 性不断增强。从自然规律看,寒冷期气候变化大,疫灾相对频繁;温暖期气候较稳定,疫灾 也相对稀少。同时,有的病原体具有自然疫源性,这类疫病所导致的疫灾流行,具有明显的 地方性,如鼠疫、血吸虫病等。还有的病原体存活需要较严格的生态环境,这类疫病也有一 定的地方性,如疟疾、黑热病、霍乱等。 从春秋战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720 年间,我国至少有 893 年为疫灾流行之年。其 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疫灾频度为 20.99%,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疫灾高峰期;北宋以来,疫 灾频度不断上升,明清疫灾频度高达 78.34%,是第二个疫灾高峰期。在中国古代,每当疫灾 发生,政府蠲免租税,赈济钱粮,施医给药;下罪己诏,祭祀神灵,请求上天宽宥。民间则 捐钱捐粮,施医给棺;行巫道术,驱逐厉鬼;抬神巡游,求神保佑。民国时期,疫灾的应对 渐渐步入科学的、制度化的轨道。但是,当时公共卫生体系毕竟处于草创阶段,社会又动荡 不安,疫灾流行之时,政府和民间的应对效率,总体而言仍然非常低。 (摘自《疫灾的历史地理学思考》,有删改) 材料二 “新冠肺炎”具有强大的人传人特性,从很大程度上说,普通民众的行动决定了这场战 “疫”的成败。关注普通民众在这场重大公共危机中的行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在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民众“等、靠、要”的思想会比较严重,被动等待政 府的“上门服务”,社会能动性不强。但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我国广大民众的社会能动性 - 2 - 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他们主动建群、加群来交换信息,并动员自有资源协调行动,自主解 决了很多问题,发挥了各种正式、非正式社区组织的功能。 为了防疫需要,封城、封路等隔离手段,客观上给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 不便。但城乡民众高度配合政府的统一指挥,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物资哄抢、恐慌式的大量出 逃,没有出现对管制政策的对抗。整个城市,运行井井有条。这不仅节约了宝贵的疫病防控 资源,而且为疫病防控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在这次疫情中,最初几天出现了一些谣言,这完全符合谣言产生与传播的规律,但这些 谣言很快就因政府特别是知情民众主动辟谣而消失,后续几乎没有产生传播范围较大的谣言。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各种谣言的消失,除了政府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影响外,主要还是与广 大民众知识的增长、判断力的提升有关。但民众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显然不是提前储备的,而 是海量的民间科普在短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在舆情的内容上,建设性的批评逐渐取代了泄愤式的批判,客观的 监督性行动取代了情绪性的破坏;在应对舆情的行动上,广大民众一改初期的狂躁,非常冷 静、谨慎地接受、转发、发表相关信息与言论,以及基于冷静的反思。与此同时,在较多细 节的披露和媒体的引导下,民众开始设身处地地思考一线工作人员的处境,不再盲目指责, 社会包容度显著提升。 虽然广大民众表现出了巨大的进步,但我们仍然需要冷静、客观地关注和反思与普通民 众进步不匹配的一些问题。民众参与应对重大公共危机缺乏制度支持,渠道仍需拓宽。同时,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疫情信息由于种种原因披露不及时、细节不够,才酿成后续 的疫情危机和舆情事件。这是我们以后在应对各种危机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摘自《新冠肺炎战“疫”中普通民众的转变与进步》,有删改) 材料三 2019 年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此次疫情 可谓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 随着收入和学历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提高安全、健康、智识等方面的生活质量, 而长期以来在这些方面的投入欠账和重视不够,需要尽快扭转。特别是要转变单纯注重经济 增长的发展理念,要更加注重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民生公共服务的投入和管理。与此同 时,要加强跨地区、跨层级和跨部门的价值共享,实现国家治理的统一领导和协调有力。 目前我国国家治理制度体系基本健全,但是在野生动物保护、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 面还有待补足相关制度。要加快弥补这些领域的制度盲点和制度漏洞,避免由此可能诱发的 - 3 - 潜在风险。与此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增强制度的权威性,避免制度 停留在纸面上,使制度真正发挥预定作用。 此次疫情应对,广大医护人员、领导干部、基层人员和每一个中国人在此次疫情防控中 都展现出了巨大的集体意愿,使全政府和全社会的防控策略得以奏效。但是习近平总书记也 指出,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必须引起高 度重视。比如,湖北等地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乃至一问三不知现 象,暴露出责任意识、专业知识和治理能力的明显欠缺。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使其 在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上能够适应国家治理的新需求。 此次疫情大考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下了“快进”键,必将在各个方面加 快国家治理转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摘自《疫情大考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下了“快进”键》,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疫灾的发生与人类活动、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疫灾流行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自 然生态现象。 B.疫灾流行的规模与人口状况密切相关。人口密度与流动性,和疫灾流行的频度与时间 成正比关系。 C.中国近 3000 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与疫灾不断斗争的历史。从春秋到明清曾出现过两 个疫灾高峰期。 D.中国古代十分重视疫灾的防控。在古代,疫灾发生后,政府和民间都会采取科学有效 的救灾措施。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般来说,在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民众社会能动性不强。但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这 一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B.为防疫需要,城乡民众高度配合政府统一指挥,积极主动配合政府防控行动,对战“疫” 起了关键作用。 C.此次疫情中没有产生传播范围较大的谣言,这与民众知识的增长、判断力的提升和海 量的民间科普有关。 D.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特别要转变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要更加注重民生公共 服务的投入和管理。 3. 从所写内容上看,以上三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3 分) - 4 - 4.在新冠战“疫”中,普通民众的转变与进步具体有哪些表现?请简要概括。(4 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百合花 茹志鹃 1946 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就由主攻团的团长分 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 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包扎所就包扎所吧!反正不叫我进保险箱就行。我背上背包,跟通讯员走了。 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刚才在团部我没注意看他,现在从背后看去,只看 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他穿了 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朵野菊花。 我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 人。原来他还是我的同乡呢! “家里还有什么人呢?” “娘,爹,弟弟妹妹,还有一个姑姑也住在我家里。” “你还没娶媳妇吧?” “……”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 我们到包扎所,已是下午两点钟了。因为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但伤员流了血,非 常怕冷,所以就得向老百姓去借,我便自告奋勇讨了这件差事,怕来不及就顺便也请了我那 位同乡,请他帮我动员几家再走。他踌躇了一下,便和我一起去了。 我们先到附近一个村子,分头行动。不一会儿,我已写了三张借条出去,借到两条棉絮、 一条被子,正准备送回去再来借时,看见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 “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 惊奇地问。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 5 - “哪一家?你带我去。”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 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我们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 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 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我硬了头皮,讪讪的向她开口借被子,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 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 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 看怪吧!……”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 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 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 前一送,说:“抱去吧。” 我开口叫他,他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 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 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 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我便故作严肃地 说:“是呀!也许她为了这条被子,在做姑娘时,不知起早熬夜多干了多少零活,才积起了 做被子的钱,或许她曾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觉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 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待了一会儿,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 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帮我们打水,烧 锅,作些零碎活儿。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 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我 拿着小本子,去登记他们的姓名、单位,轻伤的问问,重伤的就得拉开他们的符号,或是翻 看他们的衣襟。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前面又下来一个 重伤员。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 6 -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 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 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回转身看见新媳妇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 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我 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 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 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低声地对新媳妇说:“不要缝了。”新媳妇却对我异样地瞟了 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 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 半条盖在他身上。 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新媳妇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 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 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叙述的是 1946 年中秋之夜,小通讯员和“我”借被子以及新媳妇献被子的小故 事,表现了战争年代人际关系的崇高纯洁,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 B.小说的语言,不论叙述还是描写,都给人自然、清新、柔和、优美之感,使一个流血 牺牲的战斗故事充满了诗意;特别是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生动传神。 C.“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既表现通讯员因没有借到被子而看不起老百 姓,也为他得知真相的自责埋下伏笔,省略号勾勒出他不善言辞的窘态。 D.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 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与纯洁无瑕。 7.小说是怎样塑造新媳妇这个人物形象的?请作简要分析。(3 分) 8.请简要分析小通讯员形象。(4 分) 9. 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6 分) - 7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 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 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 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 亦行差①。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 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 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②,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 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 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 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 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 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③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 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 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 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①差:同“瘥”病愈。②头风:头痛病。③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10.下列对文中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B.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C.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D.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华佗不爱做官。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好几种经典,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 官,他都不接受,后来他对自己从医也流露出后悔之情。 B.华佗医术高明。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 - 8 - 沸散来麻醉,然后手术,病人没有多大痛苦病就看好了。 C.华佗善用方法。他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却不为他医治,后又走掉,还留下一 封信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全好了。 D.华佗医者仁心。他被抓进监狱,遭受拷打,还把他的医书交给狱吏,以便留存于世, 作救人之用。狱吏虽然害怕犯法,但最后还是接受了。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13.阅读文本第二段,你从哪两件事可以看出华佗医术高明?(2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诗人凄凉、 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诗人的痛苦因此就显得分外渺小, 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字是全诗的诗眼,表达了诗人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 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写景后半抒情,由情选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忧 国伤时之情。 15.请简要分析首联景物描写的手法。(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 ▲ 两句表现诗人蔑视权贵、傲岸豪 迈的思想感情。 - 9 - (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一句体现了周瑜的赫赫战绩;苏轼与其对 比后,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并以酒洒祭江月的句子是 ▲ 。 (3)《静女》男女约会场景中显示女子活泼调皮的句子是 ▲ ;男子因此着急的 细节描写句子是 ▲ ,该句体现了男子憨厚真诚的形象特征。 三、现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7~18 题。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1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我”吃惊地看到一派壮丽的雪峰落日景 象,“太阳”经过认真思考后,决定放弃挣扎,甘愿跌落深渊。 B.“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喊杀声响在“我”身旁向深 渊“自上而下”地远去时,“我”的坚持实属难事,流露出自豪感。 C.“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诗句由壮 观景象转入自身状态,描述了登山勇士的艰辛的生命体验。 - 10 - D.“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使前一诗节的辉煌壮丽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 上,既流露出诗人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又表达了对平凡事物的敬畏。 18.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情感。(6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4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读到“三月桃花开”“八月麦子成熟”之类的句子,常觉得句中的月份多余。中国幅员 辽阔,南北有差异,东西有差别,桃花在你家三月开,可在别的地方,可能一月开,也可能 四五月才开;麦子可以八月熟,也可以四五月熟。若使大家不多心,只要“桃花开了”“麦 子熟了”就足够说明问题。 不仅桃花和麦子,所有的生物都可注释相应的季节,季节是长在植物身上的,也是长在 动物身上的。桃花开时,所谓的春风还镶着冬天的牙齿,水也冰冷,随时打算回过头去做冰。 可青蛙和蛤蟆管不了那么多,只要洒下一阵雨水,便在窗外大声歌唱自己的爱情,它们的歌 唱填满了空旷的夜晚。当一群身披黑色缎子的蝌蚪在水中反射着阳光、悄无声息地时聚时散, 春天才算坐稳了。 与桃花相呼应的,是布满田野的蚕豆花香。中纬度地区,霜降前后种植蚕豆。蚕豆不择 生长的地方,狭窄的田埂边、倾斜的坡地上、巴掌大的荒地上、房前屋后,只要有一抔土, 只要能容下一粒种子安身,它便蓬蓬勃勃地把命立起来。到这时节,蚕豆茎秆长成两尺来高, 半腰上,全是蚕豆花。蚕豆花的香味是不可复制的,清新中有透明,纯粹中有高雅,浓淡适 宜,轻重适当。长相也好看,无论是白色的花瓣还是红色的花瓣,花瓣中央都有一对黑色的 眼睛。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三月桃花开”“八月麦子成熟”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有一些“慈祥”的老板到菜场上收集了烂树叶,用盐一浸,就是工人们难得的佳肴。 B.这画面让人一下就记起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C.“密苏里”战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 D.近年来,伴随外卖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20.请指出语段二、三节中使用的修辞手法。(4 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田野的各个角落,只要能撒下一粒种子,它就能长得很 旺盛”,从语义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分) 22.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 11 - ①2020 年 8 月 8 日是我国第 12 个“全民健身”,②围绕“全民健身,活力中国”为主题, ③全国各地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④有关专家表示,无论是户外运动和居家健身,⑤最重 要的都是持之以恒。⑥每周至少运动 3 次以上,⑦心肺功能、睡眠状况等都会发生可感受得 到的改变。 五、名著阅读(本题共 1 小题,5 分) 23.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说,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 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请据此解释下面这个材料中的现象,不超过 100 字。(5 分) 一个捷克的留学生朋友,有一次跟我聊天,他小心翼翼地问我:“在中国,每个人都用 微信‘朋友圈’吗?”我告诉他,几乎每个人都在用。他皱着眉头一脸疑惑,表示“朋友圈” 的规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它只能在朋友间可见,而且评论必须在互为好友的人之间 才可见。然后他举了 Facebook 的例子,说他更习惯于广场式的社交软件。 六、写作(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有人说,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有人说,失败后的重新振作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转折点。 要求: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生活体验,以“转折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 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12 -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9 分) 1.(3 分)D(“科学有效的救灾措施”错。) 2.(3 分)B(A 项,“这一问题已经得到解决”错; C 项,原文是“几乎没有产生”;D 项,特别要转变的是“单纯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 3.(3 分)①材料一侧重写疫灾的历史、地理渊源;②材料二侧重写新冠肺炎战疫中普通民 众的转变与进步;③材料三侧重写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 评分建议:一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4.(3 分)①积极主动参与社区的防控;②高度配合政府的统一指挥;③主动辟谣,避免谣 言传播;④理性而又冷静地应对疫情。 评分建议:一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5.(6 分)①首先指出此次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场大考;②然后分别从理念、 制度、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弊端和改进建议;③最后指出此次疫情大考 的意义。 评分建议:一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16 分) 6.(3 分)C(“看不起当地百姓”,理解错误。) 7.(3 分)①通过动作细节描写来表现新媳妇善良、纯朴的人性美;②通过外貌描写来表现新 媳妇开朗、矜持、羞涩的青春美;③通过环境的衬托(侧面描写)来表现新媳妇庄严神 圣的内心和纯洁美好的品质。 评分建议:一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8.(4 分)①小通讯员是一个稚气腼腆的年轻战士。从他的外貌以及和我说话脸红等细节可以 看出。②体贴群众,勇于改正错误。从借被子得知是新娘子的新被子的时候又想送回去 的举动可以看出。③关心战友,舍己为人。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可以看出。④热爱生活, 天真乐观。从他的枪筒里稀疏插了几朵野菊花可以看出。 评分建议:一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9.(6 分)①女性观察细致,以其视角叙述故事,可更多地展现细节,增强情节的生动性,让 - 13 - 人如临其境。②女性感觉敏锐,可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更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特点。③ 以女性视角描写战争,绕开激烈的战斗场面,从侧面突出战争的残酷,更能引发读者的 想象。④可引导读者从女性的角度理解战争、理解人物,从而产生独特的感受,更好地 把握内容和主题。 评分建议:一点 2 分,答对三点得 6 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2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1 分) 10.(3 分)C 11.(3 分)D(狱吏没有接受华佗的医书。) 12.(3 分)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 他。” 评分建议:“工”“县”“含宥”各 1 分。 13.(2 分)①华佗惹怒郡守,使其吐黑血而病愈;②曹操后悔因杀佗而导致爱子无救而死。 评分建议:一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沛国相陈珪推荐他为孝廉,太 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还像壮年的 容貌。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 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诊所回家后没多久,病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疗, 也不过一两个穴位,病痛就应手消除。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 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 体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他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开刀后取 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药膏,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 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 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 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赶捕杀华佗。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 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几升黑色的血,病就好了。华佗的卓绝医技,大都像这些。曹操听说了, 就召唤华佗来。曹操为头痛病所苦,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华佗只要针刺鬲这个部位(膈俞穴), 病随手就好了。不过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常常感到后悔(封建社会医生被视为贱 业)。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生病很沉重,让华佗专为他看病。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 - 14 - 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于是说:刚收到家信,正要短期回家一趟呢。到家后, 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曹操多次写信召唤,华佗还是不上路。曹操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 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于是用传 车把华佗押解交付许昌监狱,核实证据,本人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 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把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 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 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华佗死了以后,曹操头痛病没有好。曹操说:华佗能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 的病,不加根治,想用这办法来使自己显得重要。可是我不杀掉这小子,他也终究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 等到后来他的爱子仓舒(曹冲的字)病危,曹操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14.(3 分)C(“缠绵悱恻”之情错。) 15.(6 分)①俯仰结合:从秋风、高天写到江水、沙洲。②动静结合:飞鸟回旋,沙洲灰白, 气韵生动。③视听结合:猿猴哀啸,秋水清湛,声色并茂。 评分建议:一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 (6 分)(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樯橹灰飞烟灭, 一尊还酹江 月;(3)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评分建议:一句 1 分。 三、现代诗阅读理解(9 分) 17. (3 分)D(没有流露出对弱小生命的同情。) 18.(6 分)①对时代的思考与批判;②对顽强意志和坚韧生命的讴歌;③对理想的坚定追求; ④对平凡、弱小者的礼赞、敬畏。 评分建议:每点 2 分,答对三点得 6 分;意思对即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9.(3 分) B(A 项,表示反语、讽刺和嘲笑;B 项,表示引用;C 项,“密苏里”表示特定 称谓;D 项,表示特定称谓并突出强调。) 20. (4 分)拟人、比喻、对偶、夸张、通感。 评分建议:每个 1 分,答对四个得 4 分。 21.(4 分)①原句表意更具体可感,突出了蚕豆不择环境的特点;②原句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化的写法展现出蚕豆旺盛的生长状态。 - 15 - 评分建议: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22.(4 分) 语句①,修改为“全民健身日”;语句②,修改为“以‘全民健身,活力中国’ 为主题”(或“围绕‘全民健身,活力中国’这一主题”);语句④,修改为“无论是 户外运动还是居家健身”;语句⑥,修改为“每周至少运动 3 次”(或“每周运动 3 次 以上”)。 评分建议:每点 1 分。 五、名著阅读(5 分) 23. (5 分)示例:朋友圈就是“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 子的中心”。微信正是如此,当我们发了一条朋友圈之后,这种影响力便由内而外扩散 到我们的圈子中,我们以自己为中心而与朋友互动。 六、写作(60 分) 24.(60 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