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1.69 KB
  • 2021-06-07 发布

【语文】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科技创新在不断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能给予文化发展思想创意、内容资源和技术手段的支持,不断丰富文化发展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而且能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提升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纵观人类历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对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带来图书生产方式的革命;19世纪电子技术的发明,使视听产品生产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信息技术革命使新媒体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 ‎②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信息大爆炸,传播大变革,多元文化碰撞冲击强烈,社会急剧转型,使得人们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更多冲突与困惑。以新的技术手段促进文化发展是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通过科技手段极大地改变了文化内容、艺术样式及其生产创造、传播扩散、接受应用和社交互动的方式,促进消费、生产乃至社会方方面面的深刻变化。如当前流行的各种网络文化、电竞文化、创意文化、创客文化等,已经与工业时代的文化完全不同。在这一时代潮流下,我国文化事业不断繁荣,涌现一批利用科技手段制作精良的文化产品,提升了文化内容和艺术形式的表现力、感染力,大幅增加了文化创新的有效供给,提升了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例如,用数字图像复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将静态的绘画转化为动态的影像,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大放异彩;去年热播的《国家宝藏》节目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巧妙结合,一改历史和文物的严肃面孔,将过去在博物馆束之高阁的传统文化,变得更加生动、亲切,引发了广大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也间接推动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③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在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一是科技对文化发展的供给不够,尚未形成支撑和引领文化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特别是企业开展创新的动力不足、能力不强,文化创意不多,文化产品缺乏特色;产业发展方式单一,优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强。二是文化发展需求对科技创新的带动不足,文化科技制作的关键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核心技术的国产化率相对偏低。三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由于文化和科技分属不同行政管理系统,导致多年来我国科技与文化各自发展融合不够。总体而言,文化外和科技融合是一种创新行为,产生的是新技术、新产品,面临的是新兴市场,因此具有与其他创新活动类似的高投入、高风险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各类主 体开展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积极性、主动性。‎ ‎④为解决上述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2019年8月,科技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强调,“找准文化和科技两种思维缺乏交融的软肋,补齐文化发展缺少核心技术支撑的短板,以体系化思维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指明了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方向。‎ ‎(摘编自眭纪刚《以科技创新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科技创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并且是持续的。‎ B.当前人们生活中的冲突与困惑,都是方兴未艾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起的。‎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通过科技手段把严肃的面孔转化为动态的影像的文化产品。‎ D.我国文化科技制作技术装备只依赖进口,文化发展缺少核心技术支撑,国产化率不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述科技与文化的关系时,由表及里,重在分析问题,然后联系当前现实。‎ B.文章前两段论述科技创新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是正面论证;第三段是反面论证。‎ C.文章论述时,举例典型,如第一段举三个不同时代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D.文章第三段先总说文化与科技融合存在很多不足,后分说原因,条理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技创新可以支持文化发展,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使文化活力和生命力得到提升。‎ B.当前文化内容、艺术样式及其生产创造、传播扩散、接受应用和社交互动的方式已发生改变,一些文化与工业时代的文化完全不同。‎ C.使用现代科技焕发历史文化的生机,吸引年轻人的关注,这样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D.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虽成就巨大,但各类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未充分发挥,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具体措施。‎ ‎【答案】1.A 2.B 3.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本题适合采用排除法。B项,“冲突与困惑,都是……引起的”的表述扩大了范围,结论武断。原文“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信息大爆炸,传播大变革,多元文化碰 撞冲击强烈,社会急剧转型,使得人们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更多冲突与困感”,而不是“生活中的”所有冲突与困感。C项,“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通过科技手段把严肃的面孔转化为动态的影像的文化产品”表意错误。从原文可知这个“文化产品”是指用“数字图像复活”的《清明上河图》,故排除。D项,错在“只依赖进口”这个地方,原文的表述是“主要依赖进口”,故排除。‎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本题要求选择“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错在 “第三段是反面论证”这个地方。 第三段是论述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方面存在很多不足,这只是事情的另一面,并非是从反面论证。‎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D项,错在“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具体措施”这个地方,从原文最后一句话可知国家有关部门只是“指明了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方向”,选项曲解了文意。‎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3G、4G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5G从移动互联网扩展到移动物联网领域,服务对象从人与人通信拓展到人与物、物与物通信,将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引发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国际电信联盟定义了5G的三大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和海量机器类通信。增强移动宽带主要面向移动互联网流量爆炸式增长,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更加极致的应用体验;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主要面向工业控制、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对时延 和可靠性具有极高要求的垂直行业应用需求;海量机器类通信主要面向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需求。5G三大应用场景将全面支撑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发展。‎ 与4G相比,5G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关键性能指标也更加多样化。5G最突出的三个性能指标是用户体验速率、空口时延和连接数密度。5G用户体验速率可达100Mbps至lGbps,是4G的10倍以上;空口时延低至1ms,是4G的1/10;连接数密度可达到100万连接/平方公里。‎ ‎5G将在2020年左右实现商用。6G概念和需求必将建立在5G技术商用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满足2030年之后的市场需求。‎ ‎6G将进一步融合未来垂直行业,衍生出全新业务,并通过全新架构、全新能力,支撑新一代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构建,打造6G全新生态,真正实现万物智联的美好愿景,助力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了提高速率、提升容量,移动通信永远在向着更多的频谱、更高的频段扩展。5G 扩展到毫米波频段,而6G将迈进太赫兹时代。‎ 移动通信还有一个更伟大的梦想,即缩小数字鸿沟,实现无处不在、永远在线的全球网络覆,让网络信号抵达任何一个偏远的乡村,让大山深处的病人能接受远程医疗,让孩子们能够接受远程教育。‎ ‎(摘编自《5G时代:万物互联给世界怎样的未来》)‎ 材料二:‎ ‎(摘编自《5G大战爆发!“中国芯”凭什么站上世界之巅?》)‎ 材料三:‎ 业界普遍认为,随着商业5G部署的第一波浪潮的兴起,智能家居、智能安防、虚拟现实、无人驾驶等行业将受到极大的推动,而其中,效果最显著的将是无人驾驶。‎ 由于无人驾驶需要大量的互联网接入数据才能够正常运行,庞大的数据使当前的4G网络已经无法支撑。而5G网络登场之后,得益于5G技术的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功耗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四大特性,5G技术能够对无人驾驶产生的庞大数据进行传输和处理,以及提供更精准的地图定位和更复杂的运算,从而引导实现安全稳健、高速的无人驾驶。‎ 随着5G技术的到来,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将逐渐完善,并将加快促进道路网、传感网、控制网、能源网以及管理数据基础平台五网的融合,实现不同等级智能车辆在同一道路上的同时运行,从而达到车路协同。‎ 我国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已与交通运输部部长达成共识,在中国公路加快打造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道路的标示、规则将进行智能化改造。在未来,道路标示(如“前方道路施工,请减速慢行”)、红绿灯等将能根据路况来“自主”协调控制车行、人行的通行时间。‎ 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道路意外情况识别是智慧交通管理的重要依据。‎ 未来的智能摄像头能对道路交通上的车辆图像进行结构化分析,在事故未发生之前就能预知车辆短时间的运行状态,减少车辆碰撞事件的发生。即通过多种手段包括人工智能视频分析等技术对高速路意外状况进行预警,从而实现道路交通事故多状态预知识别,避免自动驾驶事故。而这种预知识别能力,也是安防行业未来几年内的发展重点。‎ 在5G、AI、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助力下,未来的智慧交通必将向“自动、主动、人性化”靠拢。‎ ‎(摘编自《5G时代下的智能交通发展展望》)‎ ‎4.下列不属于“6G愿景”表述的一项是 A.垂直行业将进一步融合,演变产生5G时没有的业务。‎ B.万物智联的梦想得以实现,人工智能的时代将到来。‎ C.移动通信将会从毫米波频段发展到太赫兹时代。‎ D.处处能抵达、永远在线的全球网络覆盖将成为现实。‎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3G、4G的移动互联网是人与人通信的时代,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5G移动物联网是人与物、物与物通信的时代。‎ B.5G实现时,移动宽带将大大增强,5G用户体验速率是4G的10倍甚至更多,通信上超高可靠低时延,空口时延仅4G的1/10。‎ C.2003年到2018年,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其中2010年至2016年中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占比一直维持强劲的上升态势。‎ D.5G的商用虽未完全推行,但对十年后的6G怎样适应当时的市场需要的研究已开始。6G比5G更智能,速率和容量更大。‎ ‎6.5G技术的运用会对未来的智慧交通产生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D 5.C ‎ ‎6.①5G技术引导实现高速、稳健、安全的无人驾驶。②促进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的完善,实现不同等级智能车辆在同一道路上的同时运行,从而达到车路协同。③促进道路标识数字化、智能化、使道路标识可以“自主”协调控制车行、人行的通行时间。④实现道路交通事故多状态预知识别,避免自动驾驶事故。‎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下列不属于‘6G愿景’表述的一项”。材料一第五自然段说的是6G的愿景,而第六自然段说“移动通信还有一个更伟大的梦想”,即“缩小数字鸿沟,实现无处不在、永远在线的全球网络覆,让网络信号抵达任何一个偏远的乡村,让大山深处的病人能接受远程医疗,让孩子们能够接受远程教育”,而D项,说的正是这个比“6G愿景”更伟大的梦想。‎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适合采用排除法。C项,错在“其中2010年至2016年中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占比一直维持强劲的上升态势”这个地方的表述,从图表那个曲线走势图可以看出中国的占比2016年低于2015年。‎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从材料三“随着商业5G部署的第一波浪潮的兴起……而其中,效果最显著的将是无人驾驶”可提炼出5G技术引导实现高速、稳健、安全的无人驾驶的要点。从“随着5G技术的到来,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将逐渐完善……从而达到车路协同”可概括出:促进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的完善,实现不同等级智能车辆在同一道路上的同时运行,从而达到车路协同。从“在中国公路加快打造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道路的标示、规则将进行智能化改造。……人行的通行时间”等可提炼出:促进道路标识数字化、智能化、使道路标识可以“自主”协调控制车 行、人行的通行时间这个要点。从“通过多种手段……避免自动驾驶事故”可归纳出:实现道路交通事故多状态预知识别,从而避免自动驾驶事故这个要点。‎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木瓜树的主人 黎衍俊 节日的晚上,远处天空烟花万重,城里高楼霓虹辉闪,公园里花灯耀眼,游人如织……我走在公园的大道上。‎ ‎“来散步啦?”环卫阿姨向我打招呼。‎ ‎“哎,没放假呀?”我说。‎ ‎“是的,每年这个时候,最忙。凡是大家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最忙。”她笑着说。‎ ‎“明天再扫吧,你该回去了,今天过节,家人在等着呢。”‎ ‎“不急,今天活多,要晚一点,家人都习惯了。”‎ 我几乎每晚都和她相遇。是啊,都习惯了,连逢年过节都习惯了。‎ 都习惯了,天天一个样,土黄色的工作服,头戴帽子,脸庞围着纱巾,戴着口罩,身后一辆垃圾车“陪伴”着,不离不弃,手上扫帚有节奏地舞蹈,地上的树叶沙沙地响。她带着黄昏走向深处,街灯又把她从街角中拉出来,身影亮亮长长……‎ 一天,台风将来,我参与检查街道安全工作。在一大树底下,我又遇见她,捧着一盅白粥,美美地喝着。她向我打招呼,我感到愕然,以为她认错人。看到她身边的那把扫帚和垃圾车时,我才醒悟:“是你呀,认不出来啊,刚吃午饭?”‎ ‎“是的。”她笑得很甜,吃得很香。也许是习惯了,一点不矜持。‎ 这是我第一次见她真容。此时的地已脱下工作服,摘下帽子、纱巾和口罩,露出盘着的黑发,贴着汗水的刘海下,是一张端庄的脸庞。‎ 我笑着说:“原来你还这么年轻,好漂亮!”‎ ‎“哄我开心哆! 还年轻,快五十了,成老太婆啰!”她哈哈笑起来。‎ ‎“这个时候吃的算哪餐?”‎ ‎“是午餐。早餐五点,午餐一点,晚餐八点。”‎ ‎“现在几点,知道吗?快三点啦。‎ ‎“前段路垃圾多,刚扫到这里。”‎ 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棵树龄已长,绿叶婆安,树上鸟儿翻飞,叽叽喳喳地间,树下一群 阿姨在聊天……‎ 几天后,我胃不舒服,老中医说野木瓜花对肠胃好,城边村有。吩咐我去找。我在村里转来转去,天色迷蒙时才在村边偏僻的一座平房前找到。木瓜树生机勃勃,花很美,躲在深处,之前的台风对它影响不大。‎ 我走到屋前,正想敲门,村路上一位阿姨拉着垃圾车,乒乒乓乓地向屋前走来。阿姨开口:“你好,你找谁呀?”‎ ‎“想找木瓜树的主人。”我笑着回答。‎ ‎“找这树主人干吗?我就是。”她回到门前,安放好车,解下头上的帽子、纱巾,走近我:“哇,是你啊,什么风把你吹到这里来?”‎ ‎“哎呀,阿姨,你家在这?”‎ ‎“租的房子。进去坐坐吧,我爱人在。”‎ 她随手推开门,打亮厅里的灯。我难挡她的热情,也跟了进去。‎ 此时,厨房传出声音:“回来了,菜马上好,准备吃饭。”‎ 她笑着回答:“有客人呢。”‎ ‎“好,客人来了,快坐,一起吃饭。”‎ 我说明来意,并告诉她,晚饭早就吃过了。阿姨说:“你坐下吧!”她爱人也很好客。盛情难却,我坐下来打量这房子。这是三间红砖瓦房,旁边厨房另建,瓦面陈旧,但墙壁亮白,地板光洁;家具简单,整齐大方,房间的布置给人宽敞明亮的感觉。“房子偏僻点,但每月租金三百元,便宜。”她指指厅里分出的一个小间又说道:“这是儿子的房间,他到省城读大学了。”‎ 此时,她爱人开始上菜,三菜一汤:肉片汤,一青菜,一煎蛋,一盘炒花生。阿姨从房间端出两杯酒,笑着说:“这是药酒,我爱人每天都要喝上一杯,你也尝尝。”‎ ‎“对,好酒、好酒,我们一起喝。”她爱人勤劳,敦厚热情,耿直语快,看出来他是家里的“主厨”。‎ 席间,阿姨边吃边说。夫妻俩年近五十,原先家在乡下。和爱人一起来做环卫工人是为了陪上高中的儿子读书。儿子懂事,勤奋,成绩好,中考考上城里一中。夫妻俩担心孩子生活难以自理,决定放弃农耕,进城来打工陪读。还好孩子很争气。前年考上国家重点大学,夫妻俩陪读工夫没白费。‎ 我问工作状况,她说:“每天早晨六点早饭后开工,晚上七点多收工,习惯了,不觉得累。比起大老板大演员那上百上千万是低了,但我们本事到这儿了,工资够生活就行了,不求太多。”她爱人负责清扫另外一个单元,力气大点,完成工作早些,做饭和家务活他全包了。她摸摸爱人的肩膀加上一句:“老公比我辛苦,他还是家里的‘火头军’,里里外外他管着。”说完又哈哈笑起来,笑声穿过瓦缝,在夜空飘荡。‎ 屋外静悄悄,偶尔传来野鹤声音;屋里暖融融,酒香、菜香和笑声交织着,我心也醉了。‎ 她爱人夹一个荷包蛋放在我的碗里:“专讲不喝不行,来,我们干杯!”‎ ‎……‎ 我告辞。阿姨说:“台风刚过,路面垃圾多,还要加班,我们一块送你出去。”‎ 到街上有几里路,我捧着美丽的木瓜花,跟着他们走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岔路口处,我向他们轻轻地招手,他们也向我招招手告别。我站在原地,目送着他们走往街灯的深处。‎ ‎(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用简笔描写晚上城市欢乐情景,交代了下文“我”与“阿姨”相遇的背景。‎ B.小说连用四个“都习惯了”,表明“我”与“阿姨”“两人生活上都是按部就班地过日子。‎ C.小说画线处屋内的热闹与屋外的寂静形成对比,突出“阿姨”一家知足常乐,珍惜眼前生活。‎ D.小说主要运用语言描写的手法对“阿姨”的丈夫进行刻画,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8.小说中的“阿姨”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9.文中的木瓜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7.B 8.①认真负责、勤劳。不管是平时还是节假日,都要把工作任务完成后才休息。②知足、随遇而安。对因工作而打乱了正常作息时间,没有埋怨,而是逐渐“习惯”。③待人热情、真诚。与“我”多次主动打招呼,邀请“我”到她家做客。④关爱、体贴家人。进城陪儿子读书,体贴丈夫。 ‎ ‎9.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老中医吩咐“我”去找木瓜花,使“我”有机会在阿姨家做客,进一步了解她及其家人。②衬托人物形象。衬托“阿姨”和她的丈夫平凡而美好的形象,小说写“木瓜树生机勃勃,花很美,躲在深处”是象征“阿姨”及其丈夫虽不惹人注意,但对生活充满信心、乐观,而且心灵美好的形象。③升华小说主题。借以表达“我”对如“阿姨”这样的普通劳动者的敬佩、赞美之情。‎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干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B项,四个“都习惯了”是写“阿姨”对打扫卫生工作的特点了解和对这份工作形成的生活规律变化的适应,最后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这是对“阿姨”工作认真负责的一种肯定,但并不包括“我”按部就班地过日子这一点。‎ 故选B。‎ ‎【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的能力。这需要对作品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和人物相关的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分如下几步走:一是总体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文章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然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本题要求简要分析 “小说中的‘阿姨’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我们要善于从有关“她”的具体情节去归纳,同时要注意用四字短语归纳。具体来说:从不管是平时还是节假日,都要把工作任务完成后才休息可看出她认真负责、勤劳的特点。从对因工作而打乱了正常作息时间,没有埋怨,而是逐渐“习惯”可提炼出:知足、随遇而安的特点。从她对“我”多次主动打招呼,并邀请“我”到她家做客可归纳出:待人热情、真诚的特点。从进城陪儿子读书和体贴丈夫等情节可看出她关爱、体贴家人的特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文本中的重要事物或关键语句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概括能力。做小说题,一定要紧扣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去分析与思考。小说的三要素指的是人物、情节、环境。作答时围绕三要素再结合主题思想、读者层面的表达效果等,角度就比较多元了。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文中的木瓜花有什么作用”。 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老中医吩咐“我”去找“木瓜花”,使“我”有机会在“阿姨”家做客,从而进一步了解她及其家人。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通过写“木瓜花”塑造了“阿姨”和她的丈夫平凡而美好的形象,小说写“木瓜树生机勃勃,花很美,躲在深处”是象征“阿姨”及其丈夫虽不惹人注意,但对生活充满信心、乐观,而且心灵美好的形象。从升华小说主题的看,通过写“木瓜花”能表达“我”对像“阿姨”这样的普通劳动者的敬佩、赞美之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蟠,字士龙,滨州渤海人。汉乾祐二年举进士,解褐益都主簿。宋初,历安远军及河阳节度推官、保义军掌书记。乾德五年,召拜监察御史,典染院事。初,苏晓掌京城市征,颇干集,及卒,选蟠代之,冬,命为太宗生辰使。开宝七年,与殿中丞刘德言同知淮南诸州转运事。太平兴国初,就迁仓部员外郎,改转运使,岁漕江东米四百万斛以给京师,颇为称职。秩满,部内僧道乞留,诏许再任,赐金紫,改驾部员外郎。八年,丁内艰,时以诸州纲运留滞,起复,知京城陆路发运司事。会河决韩村,大发丁夫塞之,命蟠调给其饷,未几河塞。朝廷方议封禅,以蟠为东封水陆计度转运使,会诏罢其礼。俄迁工部郎中,充河北水路转运使。改刑部郎中,就充水陆转运使,入判本部事。籍田毕,迁左谏议大夫。淳化初,兼同考京朝官差遣。二年,暴中风眩,上遣太医视之,赐以金丹。卒,年七十三。赐钱十万,给其丧事。蟠性清介寡合,能攻苦食淡,专事苛刻,好设奇诈,以售知人主。典染作日,太 祖多临视之,蟠侦车驾至,辄衣短后衣,芒屩持梃以督役,头蓬不治,遽出迎谒。太祖以为勤事,赐钱二十万。尝受诏巡茶淮南,部民私贩者众。蟠乘羸马,伪称商人,抵民家求市茶,民家不疑,出与之,即擒置于法。子锴,初以父荫为大理评事,咸平二年,擢进士第。尝献《幸太学颂》。真宗中夜观书,得锴颂,颇嘉赏之,出以示辅臣,且言锴幼孤,能自立,召试,命直史馆。累迁至户部郎中、盐铁副使。‎ ‎(选自《宋史·刘蟠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晓掌京城市征,颇干集:有能力,能干。与后文“颇为称职”的称职”意义相同。‎ B.丁内艰,时以诸州纲运留滞:旧指遭遇母丧。丁外艰,旧指遭遇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之丧。‎ C.子锴,初以父荫为大理评事:荫庇。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D.出以示辅臣:示意。与《鸿门宴》中“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的“以示”意义相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褐,粗布或粗布衣服,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为官。‎ B.金紫,金印紫绶的简称。秦汉时期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列侯等皆金印紫绶。‎ C.纲运,成批运送大宗货物。每批以若干车或船为一组,分若干组,一组称一纲。‎ D.累迁,指多次升迁官职,“迁”与“授、拜、陟、擢、进”意义相同,都有升迁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蟠深得民心,官职多次升迁。在他做转运使任满的时候,统辖区内的僧人道士请求留下他。他多次升迁至工部郎中、左谏议大夫。‎ B.刘蟠兼任官职,深得皇帝体恤。淳化初年他兼任同考京朝官差遭。中风后,皇帝派遗太医给他看病,他去世后,皇帝赐钱供给其家人办理他的丧事。‎ C.刘蟠尽职尽责,认真勤于政务。在他主管典染作坊时,亲自穿着草鞋拿着木棒监督劳作,头发蓬乱不整,急忙出迎太祖,深得太祖信任。‎ D.刘蟠光耀门楣,后辈不辱门庭。他的儿子刘锴因为进呈《幸太学颂》而受到真宗赞赏,通过面试被任命为直史馆,多次升迁至户部郎中、盐铁副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河决韩村,大发丁夫塞之,命蟠调给其饷,未几河塞。‎ ‎(2)蟠乘羸马,伪称商人,抵民家求市茶,民家不疑,出与之,即擒置于法 ‎【答案】10.D 11.D 12.C ‎ ‎13.(1)适逢黄河在韩村决口,大规模发动壮丁堵塞决口,朝廷命令刘蟠调集供应他们粮饷,不久黄河决口堵住。(2)刘蟠骑着瘦马,假称自己是商人,到百姓家里求购茶叶,百姓不怀疑,把茶叶拿出来给他,刘蟠立即就把他们抓起来依法惩治。‎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D项,“出以示辅臣”中“以示”解释成“示意”错误,应该是“以之示”,解释成“把(《幸太学颂》)给(辅佐的臣子)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的“以示”的意思是“用……示意”。‎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迁’与‘授、拜、陟、擢、进’意义相同,都有升迁的意思”错误,“授、拜”是指授予官职,不一定是升迁。‎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C项,“尽职尽责,认真勤于政务。在他主管典染作坊时,亲自穿着草鞋拿着木棒监督劳作”错误,原文“专事苛刻,好设奇诈,以售知人主”“蟠侦车驾至,辄衣短后衣,芒屩持梃以督役,头蓬不治,遽出迎谒”,他发现皇帝来了,就这么做,这样做只是为了做给皇帝看,假装自己尽职尽责,让皇帝赏识自己。‎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关键词:“会河决韩村”,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河,黄河;“会”,恰逢;“发,”征发;“调给”,供给;饷,粮饷;“未几”,不久;‎ ‎②关键词:“羸”,瘦弱;“市”,买;“与”,给;抵,到达;“置于法”,状语后置,“于法置”,按照法律处理。‎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 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刘蟠,字士龙,滨州渤海人。汉乾祐二年考中进士,起初担任益都主簿。宋代初年,历任安远军及河阳节度推官、保义军掌书记。乾德五年,朝廷召任他为监察御史,典染院事。当初,苏晓掌管京城市征,颇有才能,等到死后选了刘蟠代替他,冬天,任命他担任太宗生辰使。开宝七年,与殿中丞刘德言同时掌管淮南诸州转运事。太平兴国初年,专任仓部员外郎,改任转运使,每年要从江东运输四百万斛米来供给京师,颇为称职。任期满,部内僧道请求他留任,朝廷下诏允许他继续任职,赐金紫,改任驾部员外郎。八年,母亲去世,当时因为诸州纲运滞留,朝廷重新起用他,掌管京城陆路发运司事。适逢黄河在韩村决口,大规模发动壮丁堵塞决口,朝廷命令刘蟠调集供应他们粮饷,不久黄河决口堵住。朝廷正在商量封禅的事,任命刘蟠为东封水陆计度转运使,碰上朝廷下诏停止这件事。不久迁为工部郎中,充任河北水路转运使。改任刑部郎中,充任水陆转运使,入朝作本部事判官。登记完田地,升迁为左谏议大夫。淳化初年,兼任同考京朝官差遣。二年,突然中风,皇帝派遣太医替他看病,赐给他金丹。去世时七十三岁。朝廷赐钱十万,供给他家办丧事。刘蟠性情清高耿直,寡言不合众,能够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专事苛刻,喜欢设计诡计,来使君王懂得自己。掌管染作时,太祖经常驾临视察,刘蟠侦查到皇帝到了,就穿上短衣服,穿着草鞋,拿着廷杖督促役夫,头发蓬乱也不整治,急急忙忙出去迎接拜见。太祖认为他做事勤劳,赐给他二十万钱。曾经受诏到淮南巡察茶业,部属和百姓私下贩卖的很多,刘蟠骑着瘦马,假称自己是商人,到百姓家里求购茶叶,百姓不怀疑,把茶叶拿出来给他,刘蟠立即就把他们抓起来依法惩治。他的儿子刘锴,当初凭借父亲荫庇做大理评事,咸平二年,提拔进士第。曾经献上《幸太学颂》。真宗中夜里看书,得到刘锴的颂书,很是赞赏他。拿出来给辅佐的臣子看,都说刘锴年幼失去父亲,能够自立,召来考试,任命直史馆。多次升迁至到户部郎中、盐铁副使。‎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蝶恋花 晏殊 楹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来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4.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词的首句开始就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烘托主题。“千里”明两人分离之远。‎ B.第一首词中“红笺为无色”因为情到深处,女主人公不停流泪,写信时泪水落到纸上使其褪去了颜色。‎ C.第二首词的首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外物抒写心情,透露女主人公内心的哀愁。‎ D.第二首词的次句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弥漫着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燕的双飞,更反衬出人的孤独。‎ ‎15.这两首词都写到无处“寄书”,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4.C 15.①第一首词“何处寄书”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归鸿无信”之果,又是“泪弹不尽”之因;②第二首词“何处”以问句收束,将女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增加绵延不尽的情致,耐人寻味。‎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的能力。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比喻”错,是拟人,菊花上笼罩着一层轻雾,好像人脉脉含愁,兰花上滚动着露珠,好像人在默默哭泣,赋予菊花和兰花人的情态。‎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时应着眼全篇,要抓关键词赏析,分析作用时应点明艺术效果,结合表达技巧分析该句在诗词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分析两首词无处“寄书”表达效果的不同,主要从手法、内容情感两方面入手,注意结合全词赏析,弄明白为何寄书,刻画人物行为时运用的手法,比较两者的感情。《思远人》‎ 中抒情主人公的恋人音信全无,所以发出了何处寄书的疑问,然后洒泪研墨写信,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点点滴滴,一直写到离别后,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这里要明确运用的手法是夸张,承上启下,点明了人物内心的无助,既是“归鸿无信”之果,又是“泪弹不尽”之因,可见诗歌是通过“寄书”来逐步表现出情感的深化,突出主人公的深情。《蝶恋花》则要了解寄书前,女主人公独上高楼,却不见对方,所以才有了寄信的想法,注意前一句和后一句,一个理想一个现实,有一个落差,注意点明对比的手法,要注意女主人寄书的心理活动,“山长水阔知何处”表明的是不可见的怅惘。‎ ‎【点睛】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是否正确。‎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鲍照的《拟行路难》在开头运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社会不合理的门阀制度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是“_____,____”。‎ ‎(2)杜甫在《蜀相》中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及壮志难酬的苦痛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 ‎(3)贾谊在《过秦论》中用“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出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在要塞,仔细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答案】 (1)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2)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泻、置、捷、襟、弩、卒。‎ ‎【点睛】要想正确解答此类试题,学生平时进行背诵、记忆是必不可少的。切不可只会背不会写字,学生要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字形的准确记忆。尤其是通假字,要特别记忆。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 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作为一种“西技”,图画课在世纪初的新学中 。沿着经世致用的晚清实学潮流,二十世纪前十年,西洋图画以写生为方式的写实路径备受画家所推崇的。两代文化启蒙者,从康有为、梁启超到陈独秀、吕微,都倡导美术的写实主义。在后者那里,“写实”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新文化。“画家必须用写实主义,才能够发挥自己的天才,画自己的画,不落古人窠白。”陈独秀将写实与发挥“天才”、标榜自我独立性________,强调“写实”的精神内涵。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到来,写实主义从原来的追求绘画逼真效果,提升到具有“科学与民主”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写生是讲究科学性的行为,自我摹写和自我表达是民主的表现。在这种背景下,人物写生、透视素描、明暗造型,都具有文化性、精神性含义。至此,( )。肖像画与个人主义时代的自我张扬相呼应,拓展出一片新天地。美术教育既是一门人文教育,又是一门技术性相当强的课程。一种用画面摹写景观,摹写人事万物的技能。这种技能的掌握让人的表达_________,技术促进了觉醒。 在技术的协助下,自我摹写变得_________,自画像也开始流行。‎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举重若轻 一概而论 虎作伥 轻而易举 B.举足轻重 相提并论 如虎添翼 轻而易举 C.举重若轻 一概而论 如虎添翼 得心应手 D.举足轻重 相提并论 为虎作伥 得心应手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沿着晚清经世致用的实学潮流,二十世纪前十年,西洋图画以写生为方式的写实路径是完全备受画家推崇的。‎ B.沿着经世致用的晚清实学潮流,二十世纪前十年,西洋图画以写生为方式的写实路径是画家所推崇的。‎ C.沿着晚清经世致用的实学潮流,二十世纪前十年,西洋图画以写生为方式的写实路径承受画家推崇。‎ D.沿着晚清经世致用的实学潮流,二十世纪前十年,西洋图画以写生为方式的写实路径备受画家推崇。‎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对肖像画的理解进入一个新阶段,尤其是绘画 B.人们对肖像画尤其是绘画的理解,进入一个新阶段 C.人们对绘画尤其是肖像画的理解,进入一个新阶段 D.人们对绘画以及肖像画的理解都进入一个新阶段 ‎【答案】17.B 18.D 19.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解答技巧:(1)看词义,抓住近义成语(词语)中不同的语素或整个成语(词语)的含义,分析各自的侧重点、范围的大小、词义的轻重。(2)看对象,近义成语(词语)适用对象不同,有的适用于人,有的适用于物。(3)看褒贬,近义成语(词语)感情色彩有不同,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4)看语体,有的成语(词语)用于书面,有的用于口语。(5)看功能,近义成语(词语)语法功能不同,不可乱用。“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比喻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简言之,指能力强。“举足轻重”:比喻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全局。简言之,地位重要。语境是讲“图画课在世纪初的新学中”的地位重要,故此处应选“举足轻重”。从而排除AC。“一概而论”:指处理事情、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一同看待。“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谈论或同等地看待。此处指同等看待。原文是“陈独秀将写实与发挥“天才”、标榜自我独立性”等观点“相提并论”。“为虎作伥”:旧时迷信传说,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的鬼,会引诱人来给老虎吃,这种鬼叫伥。比喻充当恶人的爪牙,帮助恶人干坏事。含贬义。“如虎添翼”:好像老虎长出了翅膀。比喻增添力量,使强大的更加强大,或使凶恶的更加凶恶,即该词侧重于表示作用的递增。原句是“这种技能的掌握让人的表达”显然是更进一步的意思,故此处适用“如虎添翼”,从而排除D。再看其余词语:“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毫不费力。“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心手相应。前文有“技术的协助”,强调事情容易做,故选“轻而易举”。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特殊标志。修改病句的时候,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本题要求选择“对画横线的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本题适合排除法。 A项,“完全”与“备受”语义重复;B项,“经世致用的晚清实学湖流”,定语位置不当,“晚清”表领属关系,应放“经世致用”前;C项,“承受”与“推崇”搭配不当。‎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题要求选择“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 此题适合用排除法。根据文意,句子强调“进入一个新阶段”,突出的是对“肖像画”的理解而不是“绘画”,从而排除AB两项;从逻辑角度来看,“绘画”与“肖像画”是大小包含概念,不能并列,所以排除D项。‎ 故选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研究表明,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损伤与颈部的血液流动有关,并出现了正相关(指自变量增长,因变量也跟着增长)关系,一旦患者的病情有所加重,____,引发颈部斑块。可见,治疗患者颈部的斑块也是消除患者眼底出血的另一重要方式。中医上对患者的治疗讲求的是标本兼治,即把整体和局部结合起来,实现全方位的诊治。中医的诊治过程往往将患者的疾病分为阴虚模式、气阴两虚模式以及阴阳两虚模式三种。眼底出血可划分为气阴两虚模式,毛细血管中的淤血指的是患者体内的痰湿,而视网膜的损伤指的是水肿,____,就形成了我们可见的痰瘀。因此,医生在临床诊疗上,____,还需要格外重视患者体内的气血养神。‎ ‎【答案】 ①必然影响其颈部的血液流动 ②痰湿和水肿同时出现 ③不仅需要重视患者的外在疾病 ‎【解析】本题属于考查语言运用中的简明、连贯、得体。补写语句题,就是要求所补写的句子与原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我们做这种题关键是要抓住话题中心,梳理出整段文字的脉络,更要巧妙地把握句中的关联词。同时,还要根据语段的表达方式,到底是议论性的文字还是说明性的文字,还是记叙描写类的。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文字组合、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是不同的。本题是一段科普性的说明文字,介绍了“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损伤与颈部的血液流动之间呈正相关的病理关系,特别提到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第一空前面有“一旦患者的病情有所加重”的文字,后文肯定要呼应这个表假设的“一旦”,从关联词来看,“一旦”与“就”或“必然”相搭配,再从后文“引发颈部斑块”得知,肯定是血液流动受阻所致,故第一空可填:必然影响其颈部的血液流动;第二空前面说“眼底出血可划分为气阴两虚模式,毛细血管中的淤血指的是患者体内的痰湿,而视网膜的损伤指的是水肿”,而后文有关键词“痰瘀”,说明第二空是两种情形同时兼具,即可填:痰湿和水肿同时出现。最后,一空总结句,表明医生在临床诊疗的时候,从一个“还需要格外重视患者体内的气血养神”,说明前面是讲对“外在疾病”的重视和处理。故第三空可填:不仅需要重视患者的外在疾病。这个“不仅需要”正与后面的“还需要”相呼应。‎ ‎【点睛】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理清上下文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善于借助关联词来帮助推敲。(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比如分号、冒号等的具体作用。(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俄罗斯航天局局长向中国代表表示:“我们希望在月球部署外层空间监测系统,探索外层空间,并期待在小行星安全领域进行国际合作。让我们一起合作吧。”他还谈到了两国的卫星导航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和中国的北斗,以及在电子元件生产方面可能的合作。他称在相关领域的合作没有政治障碍。“我们已准备好向联合企业迈进,共同建立一个联合遥感卫星星座来共同占领这个市场,最终能够将地球高精度扫描结果商业化。”‎ ‎【答案】①俄航天局表示将与中国在小行星安全领城进行合作;②两国的卫星导航系统有合作可能;③两国在相关领域的合作没有政治障碍。‎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此题还要注意新闻的特点。一句话新闻拟写原则:要审清题干要求和限制性信息。要结合文体选用筛选方法和技巧。要尽量用主谓句表达(有特殊要求除外)。新闻压缩一定要抓住主要事实,本则新闻是俄罗斯航天局局长向中国代表的发言。围绕的内容可概括为:“中俄两国在航天领域的合作项目及意向”。做这个题需要一句一句地梳理出关键信息。第一句的关键词是“中俄”“小行星安全领城”“国际合作”;第二句话的关键字眼是:“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和中国的北斗”“可能合作”;第三句关键点:“相关领域”“联合企业”“无政治障碍”。‎ ‎【点睛】压缩语段,要善于提取关键词,即高频、核心词语。归纳时要言简意赅。‎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论语》,根据要求写一篇小作文。‎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登,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学校《经典解读》周刊邀请你给他们写一篇“读《论语》遇见我心中的孔子”稿件。请你结合以上四则《论语》孔子关于德行的阐述,向大家描述你心中的孔子。‎ 要求:①阐述《论语》四则关于德行的内涵;②字数要求100-150。‎ ‎【答案】做事要推己及人,遇事先反省自己,不找外界原因,本来就是做人的原则;不追求不义之财,讲究信用,体现出正直诚信的品格;如果孔子这样的人出现在我们身边,一定是我们人人所喜爱、所敬仰的。所以,我们应该把孔子当作一位品德高尚而又平易近人的朋友,来品味他的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微写作的能力。赏析类微写作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作品、某篇文章、某部著作等加以赏析。“赏析”就是欣赏和分析。微写作中适合赏析的文学艺术形式一般都篇幅短小,内容相对完整,如微小说、春联、楹联、广告词、歌词、短信等。每一种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一般此类微作文注重议论性和思想性,需要考生对所赏析的事物表达出观点。‎ 解答此题首先要知晓《论语》四则关于德行的内涵。第一则材料主要意思是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第二则材料主要意思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第三则材料主要意思是重责备自己,而轻责备别人,怨恨自然不会来了;第四则材料主要意思是人不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是一个对自己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坚持仁德、信用,而对生活追求平实的人,他的人格精神是伟岸的,但他对生活的追求却如同普通人一样,让人感到亲切。还要注意字数的要求100-150。‎ ‎【点睛】赏析类微写作的技巧:‎ ‎1.选准的写作角度要小:赏析文章的篇幅较小,绝不可能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可以宽题窄做,大题小作。譬如“艺术手法赏析”,涉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多个方向;其中“表达方式”,又包括叙事、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多个方面;而“叙事”这一方面,又含顺序、人称、详略等若干个“点”。我们鉴赏某一类别时只需抓住一个方向或一个方面或一个点集中笔墨,讲深讲透,不宜全面开花。‎ ‎2.结构要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赏析类微写作虽然篇幅短小,但它也是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故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文章赏析结构的完整性。通常情况下,一般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基本上属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一个思路过程。“总”,就是一开头就要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把这篇赏析短评总的内容概述出来,即在开头部分亮出观点,解答选题中的“是什么”。“分”,就是对照材料作深入的分析思考,有的放矢地列出鉴赏评析的要点;然后采用叙评结合、评析结合的手法,对原作品作深入的、有条理的分析。这是短文鉴赏的主体部分,需要对原文充分地引例,恰当地分析论证,解答“是什么”后的“为什么”。“总”,就是结尾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这是赏析的尾声部分,主要解答“怎么样”。当然,文无定法。有时也可以采取总分或分总的结构模式。‎ ‎3.引例要足:引例通常包括两种:复述和节录。复述,是指对作品情节、结构、内容等的概括介绍;节录,是指对原文片断和语句的引用,它们是用以支撑观点的“例子”。有了它们,赏析才有根有据,不至于架空立论,不着边际。当然,引用“例子”,其前提必须准确、贴切,切忌全面复述,大段引用。‎ ‎4.赏极要细:文章赏析,最重要的是鉴赏和分析。举出“例子”后,还必须作解说,作分析,作评论,提示其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而不能只是简单复述一番,引用几句就完事。以据代议,是写赏析文章的大忌。所谓“赏析要细”,指的就是对材料作出具体分析,架设好材料和观点间的桥梁。赏析文章,既有准确的复述和必要的节录,又有逻辑严密的分析论证,还有独到深刻的见解,才是令人信服的好文章。‎ ‎5.语言要美:赏析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审美活动,赏析文章就是用规范的审美语言将其展现出来。它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创作,围绕鉴赏的角度,根据行文需要选择组织鉴赏专业术语,切忌随意堆砌。赏析用语的准确,将会给短文增色不少,如语言类的赏析用语有,生动简洁、行云流水、语言隽永、平字见奇、常字见险等。‎ 文学赏析没有标准答案,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故写作此类赏析短文之时,我们不必畏首畏尾,顾虑重重,只要遵循写作章法,平常作好针对性的训练,是完全可以写好一篇赏析文章的。‎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已经82岁高龄的诺奖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校丁肇中还没有退休,早八点至晚八点的12小时工作量并没有让他感到疲惫,因为浩瀚宇宙中的那些未解之谜仍在吸引着他,“宇宙中什么地方还有生命?如何找到?他们是不是拥有着跟人一样的智慧?”寻找答案的方式,是他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实验——16个国家、地区的60个研究机构、600多名科学家正夜以继日地寻找暗物质和宇宙线的来源。‎ 他说:在我做寻找新粒子的实验尚未成功之时,人们说我是傻子,因为成功的可能性极低;但当我找到新粒子的时候,人们又说我是天才。其实,傻子与天才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答案】【例文】‎ 勇于探索,克服困难 已经82岁高龄的诺奖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校丁肇中还没有退休,还在自己的领域里不停地寻求和探索,因为浩瀚宇宙中的那些未解之谜仍在吸引着他,这是他坚持了很多年的梦想。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就要勇于探索,克服重重困难。‎ 大家或许都听说过一个故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是因为他相信自己,将船一直向西开。为什么哥伦布想到向西航海,而其他人却没有想到?没有坚持自己的信念?其实这一点最关键,因为哥伦布有探索精神!他要去闯一闯。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做什么事都应该坚持到底,因为半途而废,不仅会使人丧志,而且还会使人失去学习的动力。一旦没有了动力,人生好像是一只空壳的龟,只剩下又硬又厚的铠甲,而没有了灵魂。这样的人生不是我所追求的。自从踏进茫茫人世间,便注定了风雨路途的流浪。走在“风雨路”之中,重要的是学会“持之以恒”。不渴望自己能否人过留名,只求在人生的道路中寻找一份安逸;不渴望自己有什么功成名就,只期望自己有一份“持之以恒”的毅力。‎ 鲁迅说:“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决心在沿海地区搞经济特区。无论是摸着石头过河还是踩着高跷往前走,需要的都是探索的精神,需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需要在前人未到的地方闯出一条路。‎ 其实,我们要探索,不仅仅在于获得成就感,更多的是思考和辨别。人生的道路是变幻 无常的,每个人都追寻着成功的答案。就算失败了,换个角度想一想,坚信自己的真理,歌德说过:“不经过迷惑,你总不会聪明!要成长,你总要独创才行。”‎ 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而应当遨游于各种有益的书籍中,要敢于对那些经典著作提出为什么,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我们要勇于面对问题,更要勇于解决问题,只有勇于面对,才会使自己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只有勇于解决,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尤其需要大胆的探索精神,我们只有迎接挑战,勇于探索,克服困难,才能书写出中国新的篇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的基本能力。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对关键信息的综合分析中得出立意。材料主要讲已经82岁高龄的诺奖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丁肇中的事例。这则材料的关键句是“傻子与天才之间只有一步之遥”,傻子与天才有什么共同点呢?根据材料可知,一是不合常人的思想,“宇宙中什么地方还有生命?如何找到?他们是不是拥有着跟人一样的智慧?”二是不合常人的行为,82岁,还没有退休,还从早八点工作至晚八点。这些不合常人的思想和行为我们要进一步去问为什么,然后确定立意。比如坚持、持之以恒;探索;对事业的一种热情;天才的成功的因素等等。‎ 参考立意:‎ ‎1.成为天才,需要“傻干”;‎ ‎2.成功需要大胆想象,持之以恒地探索;‎ ‎3.天才就是比常人敢于想,善于探索;‎ ‎4.天才,只不过是一种对事业、对工作过盛的热爱而已;‎ ‎5.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6.要实现目标,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还需不断追求,再加勤奋工作等。‎ 行文结构:开篇用丁肇中故事引出观点“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就要勇于探索,克服重重困难”;接着举了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故事,论证了我们坚持之后要不停的探索;接着引用鲁迅的名言和邓小平搞经济特区的事例论证我们需要的是探索的精神;最后立足于新世纪的青少年需要大胆的探索精神,勇于探索,克服困难,才能书写出中国新的篇章!‎ 素材:‎ ‎1.李时珍长年累月、不辞辛劳。终于写成惠泽万民的《本朝草纲目》,彪炳病史;爱迪生钟爱科学,不畏挫折,终于拥有了电灯等一千多项发明,世人景仰;齐白石酷爱书画,苦练不息,终于成为著名的现代书画家,硕果累累。他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是应为他们对自己的事业的一种最大的热情,也从不放弃这种过度的热情。‎ ‎2.生物遗传因素学奠基人孟德尔,为了探索出生物遗传的秘密,开始昼夜不停的数他的豌豆,1881年孟德尔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并将他的学术论文发表。这时皇家协会收到了他 的论文,认为豌豆数出来的东西不可靠,但孟德尔还是坚持不懈地数他的豌豆,直到逝世。最后他的说法被达尔文证明了。由此可以看出,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挫折而放弃坚持,放弃坚持就等于放弃了真理、放弃了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讲,真理就蕴藏在挫折与困难之中,需要意志坚定者的坚持与跋涉,只要坚持,挫折与困难就会被战胜,跃入我们视线的,将是成功与喜悦。‎ ‎3.贝多芬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在爱情失意、双耳失聪仍不向命运屈服,仍然保持自己对音乐的执著的追求和一番常人不可比拟的热情,创作出了《命运》、《田园》、第七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更伟大的作品。爱迪生自幼一番心酸,凭着对科学的热爱和百折不挠的追求和探索,最终成了世界的“发明大王”。‎ ‎【点睛】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 ‎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