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5.50 KB
  • 2021-06-07 发布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专题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用文本阅读检测卷+正确使用成语

  • 7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专题复习 正确使用词语+实用文本阅读检测卷+正确使用成语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附参考答案) 专题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把脉高考】 高考近义词考查分值为 3 分。题目特点:近年均是出一项单项选择题,要考生对容易混 淆的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进行比较、辨析,能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考查形 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 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对虚词的考查集中在关联词(连词、部分副词及部分介词) 的使用上;对实词的考查,则主要集中在辨析含有相同语素的同义近义词;“成语”将专辟 一节讲解,这里不再赘述。 在备考中,重点要做到三个方面的落实:一、落实词义的认读,注重多角度的辨析;二、 强化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三、重视语言实践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言感悟 能力 【备考策略】 1、正确使用实词 实词的考查以同义近义词辨析为主。要掌握和运用好同义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同义 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般说来,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鲜明生动。辨 析同义词,辨异是重点,但要辨异首先要求同。所谓求同就是要找到一组同义词共同的基本 义,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内,辨析其差异。辨析的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词语的色彩方面进行辨析 色彩是指词义附带的某种倾向、情调。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有的表现为 使用场合的不同,叫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三类。例: 褒义词:具有肯定或赞许的感情。如:鼓励、成果、抵御、果断、聪明、节俭、维护 贬义词:具有否定或贬斥的感情。如:煽动、后果、抗拒、武断、狡猾、吝啬、庇护 中义词:不表示褒贬。 如:鼓动、结果、抵抗 词语除感情色彩之外,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 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我们称之为语体色彩。主要表现为口语和 书面语的区别。对话、文艺作品多用口语,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书面语有文雅、 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场合、理论文章。如“表彰——表扬”、“贵宾——客人”、“陪同— —陪伴”、“散步——溜达”、“马铃薯——土豆”,这几组词语义同而语体色彩不同,前者属 于书面语,后者属于口语,使用时适合不同的场合。语体色彩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 委婉和直露等的不同。如“死亡”不带感情色彩,用于与自己不亲近的人;而“逝世”则用 于自己尊敬的对象。“嘱咐”多用于临别场合,语气态度恳切;而“吩咐”多用于并不远离 的对象,带有命令口气。 (二)从词语的意义方面辨析 1、词义涵盖的范围不同,如: “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之意,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 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而“开辟”着重指新开发、新开创, 词义范围较大。 2、词义侧重点不同 比较分析语素,从词义的不同着重点加以区别。名词性的同义词,着重点往往表现在所 指事物的特点方面。如“才能”和“才华”,都含有能力、特长的意思,但“才能”着重指 办事的能力或对知识、技能、技巧的运用能力;而“才华”则着重指在文学艺术方面显露出 来的智慧与特长。动词性同义词的着重点往往表现在动作的方式方法上。如“发现”和“发 明”都有新出现的意思,但“发现”着重于新找到本来就存在的事物,而“发明”着重在新 创造出来的本来不存在的事物。形容词性同义词的着重点往往表现在所指事物的性质、属性、 状态上。如“陡峭”与“峻峭”都是形容山势的高而陡,但“陡峭”着重指出的坡度大而陡 直,而“峻峭”着重指山势的高而险峻。 3、词义的轻重不同 词义的轻重,是同义词表达语言分寸的手段,因此使用这类词要仔细斟酌,区别词义, 我们应注意这个特点。如“损坏”与“破坏”,都有使物体毁坏的意思,但“损坏”一般是 无意的,“破坏”则是有意的。又如,“诬蔑”和“诬陷”都有无中生有地硬说别人做了某种 坏事的意思,但前者是捏造事实,破坏别人的名誉,而后者则是妄加罪名,诬告陷害。两者 轻重不同。 (三)从运用上辨析 1、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 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如: 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干劲 改进——工作、方法、技术;改善——生活、关系、条件 交流——思想、经验、物资;交换——意见、礼物、资料 2、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如: ①阻碍(动 词):封建剥削阻碍生产发展。 ——障碍(名 词):排除一切障碍。 ②强大(形容词):强大的动力来自崇高的理想——壮大(动 词):人多可以壮大声势。 ③精华(名 词):这是全书的精华。 ——精彩(形容词):这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 ④公然——公开:两个词语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 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可当谓语,如“真相早已 公开了”;可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可当定语,如“公开的秘密”。 ⑤不齿——不耻:“齿”本为名词,指牙齿,在这里“齿”是动词,有“说到、提及、 并列”意。“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不齿”前边可以加“所”,构成“××所不 齿”。如:“人所不齿”。后边一般不接东西,如果要接就必须在所接东西前加“于”,构成“不 齿于……”。如:“不齿于人”等。而“耻”是个形容词,有耻辱、羞愧、可耻的意思。在词 中“耻”具有意动用法,有“以……为耻”的意思。“不耻”前边不能加“所”,后边可直接 接东西,构成“不耻××”,表示“不以××为耻”的意思。如“不耻最后”等。 3、适用的对象不同,如: ①爱护——爱戴:前者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 ;而后者用于下 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 ②抚养——奉养:前者用于长辈对晚辈。而后者用于晚辈对长辈。 关于近义词的辨析上面谈了三大点七小点,假如每一个词都去这样逐一比较辨析,事实 上是不可能的:因而考试时需要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技巧。 ①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 义。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对于一段文字来说,它所处的那篇文章 是它的语境;对于一句话来说,它所处的那个语段是它的语境;对于一个词来说,它所处的 那句话是它的语境。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汉语词语往往具有多种 意思,但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特定的双关修辞例外)。比如 “深”在“夜深人静”中是“时间晚”的意思,在“深深的海洋”中是“离地平面距离大” 的意思,“深红色的外衣”中是“颜色浓重”的意思,在“情意深长”中是“厚重”的意思, 在“内容深奥”中是“不易懂,难度大”的意思。可见语境对词义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词 语使用的正确与否;主要是看其适合语境与否。 ② 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选其符合语境义者。注意辨别同义词或近义词在 意义、色彩、运用这几方面的细微差别。如:“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化装、化妆)成 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语境意义是明显的,是指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阔太太。“化装”与“化妆”,相异语素是 “装”与“妆”。都有修饰、打扮意义,但“装”有服装义,“化装”就是改变自己的服饰而 装扮成某种身份的人,“妆”就是打扮义,使自己容颜美丽。因而应选“化装”。 ③ 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再判断该选何词。有些近义词没有相同 或相异的语素,通过语素比较而鉴别之是不行了。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功用又辨析不清,那 就把所辨析的词语放入日常习惯用语中,由此而区分出其异同,再选合适的,如:他(迟疑, 犹豫)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迟疑”“犹豫”都有“一下不能判定”义。迟疑不决、犹豫不决,这些词语都正确。 只有放到日常习惯语境去体味其差异,才能判定应选哪一个。“我请他帮助,他迟疑了一下, 还是跟我走了。”“我请他帮忙,他犹豫了一下,同意了。”“迟疑”常指行动而言,“犹豫” 常指态度而言,因而据语境应选“犹豫”。 2、虚词使用五戒 虚词虽然远比实词少得多,但它灵活多变,除了近义虚词需要仔细辨识外,还要注意其 位置、搭配习惯等。从历年高考来看,虚词辨识和使用的出错率始终居高不下。笔者把虚词 的使用方法归纳为“五戒”。 一戒近义混淆: 一些近义虚词在适用对象、范围、场合和搭配习惯及其所表达的语法关系和附加色彩等 方面有着细微的区别,一定要仔细辨识。 例①:放学时间还没到,集体活动还没结束,你怎么能 离开学校呢? (A 径直 B 径自 C 竟自)(2005 年重庆卷) 例② 目前对于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倒转提出了不少理论或模型, 基本上都处在 假设和推测阶段,并没有一个十分成熟的理论。(A 即使……也 B 尽管……但)(2004 年天 津) 【解析】例①选 B。“径直”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不间断;“径自”表示某一个人或 某一方面单独做某事,多含贬义;“竟自”,竟然,多用于表现人们对某人做事的结果感到意 外。例②选 B。二者都表示让步,但前者还表示假设,后者还表示转折,“尽管”引出的分 句是事实。 二戒贪多滥用:滥用连词和副词易出现赘余,滥用介词易导致主语残缺。 例③: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经建起了临时 账篷,以防止余震再次发生。(2004 年天津) :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 负面作用倒是不少。(2005 年浙江) 【解析】例③中“再次”与“余震”的“余”意思重复;例④滥用介词“在……中”导 致主语残缺。 三戒搭配错用:不少虚词有着固定的搭配习惯和语法功能,如果张冠李戴,就会使句意 紊乱或表意不明。 例⑤: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 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2004 年福建) 例⑥:邓亚萍现在给大家的印象,不只是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 依然保留的拼搏精 神。(A 而是 B 而且是)(2003 年全国) 【解析】例⑤中成对使用的关联词“由于……所”搭配不当,改为“由……所”;例⑥ 选 B。与“不只是”搭配的是“而且是”。 四戒位置倒用:可以放在主语前后的关联词要注意分句的主语是否相同:分句主语相同, 关联词放在主语后;反之,放在主语前。 例⑦: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 沿海的高。(2004 年北京) 例⑧: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村的感受没有倾注于 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2004 年湖北) 【解析】例⑦两分句的主语分别是“质量”和“成本”,关联词应置于主语后,故“就 是”放在“成本”后;例⑧否定副词应放在“把”字句的“把”前,故“没有”放在“把” 前。 五戒图简漏用:漏用虚词会出现成分残缺,导致句意不明。 例⑨:他为家乡主编的致富信息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每月印出来后,不到一小 时的时间里,数百份小报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2004 年辽宁) 例⑩: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 15 日前去汇报。(1994 年全国) 【解析】例⑨配对使用的介词短语“在……里”漏用介词“在”导致结构混乱;例⑩漏 用介词“在”导致歧义。 【走进高考】 1. 【2007 年浙江卷】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面对“两会”代表、委员的依法 ,有的官员虽然还不能圆满答复,但都表现出 虚心接受、认真反思的态度。 ②在 5月 4日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杭州市有关部门与中国动画学会签订了 合作 ,准备共同培养动漫人才,开发动漫资源。 ③距离同济大学校庆还有 5 天,世界各地的校友 将启程,前往上海参加庆典,共 贺母校百年华诞。 A质对 协议 不日 B 质对 协约 翌日 c质询 协约 翌日 D 质询 协议 不日 【解析】考查近义实词的选用。“质对”意为“对证,对质”,不合语境;“质询”意为 “质疑询问”。“协约”指“双方或多方协商签订条约”,一般用于国与国之间;“协议”指“经 过谈判、协商而制定的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文件”。“翌日”是指“第二天”,“世界各地的 校友启程”的时间不可能都是“第二天”;“不日”指“要不了几天”。 【答案】 D 【评析】 对近义词的辨析要从不同的那一个语素上着手,如“质对/质询”的区别在于 “对(对质)”和“询(询问)”的侧重点不同;“协议/协约”适用对象不同。 2. 【2006 年全国卷Ⅰ】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将 答案写在文段下面对应的序号后。 语言的形式, ① 能是美的, ② 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 音乐所具备的, ③ 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 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 ④ 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 ⑤ 音乐和语言不是一 回事, ⑥ 二者这间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 【解析】考查虚词在句群中的运用。文章一共分了四句话,要分割,分割开来之后可以 得出各个分句的关系,四个分句分别是:因果倒装,因果;并列;转折。了解清楚了这些, 关联词就很好填对。 【答案】之所以;因为;所以;也;尽管;但是 【点评】这道题是去年高考最有新意的一道题目,可是在当今初中日渐淡化学生语法 学习的今天,考生想要得高分极不容易。所以答这道题的关键就是分割,别被大句群吓倒。 3. 【2007 年江西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毋庸 ,法兰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②小男孩一下子 索然了,站在那里没有目标地东张西望。 ③当浮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上浮, 物体下沉。 A.置疑 兴味 反之 B.质疑 趣味 反之 C.质疑 趣味 否则 D.置疑 兴味 否则 【解析】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将实词和虚词结合起来考查,是一种经济的考法。质疑: 提出疑问,如质疑问难;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式),如不容置疑。兴味:一时性的兴趣; 趣味:持续时间长的兴趣,爱好。反之:中性词;否则:贬义词居多。 【答案】A 【点评】对于近义词,尤其是同音近义词要仔细从意义、用法附加色彩等方面辨识。如 “质疑/置疑”主要是搭配习惯不同,“趣味/兴味”主要是词义轻重不同;“否则/反之”感 情色彩不同。 4.【2006 年福建卷】下面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两处加以改正。 1992 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我国于 1998 年开通手机短信,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层出不穷。随着手机短信由多媒体形式到纯文本形式 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 2005 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解析】考查词语的修改,放在第Ⅱ卷中考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 【答案】第一处错误是“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改为“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 或改为“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第二处错误是“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层出不穷”,改为“使 用短信的手机用户与日俱增”,或改为“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加”;第三处错误是“随 着手机短信由多媒体形式到纯丈本形式的进化”,改为“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文本形式到多媒 体形式的进化”。 【点评】词语的修改,内容上逐渐从改错别字、标点、病句等向修改格式(应用文)和 语言、句型、技法等方面拓展,单纯的理解和运用已经不够了。 5.【2006 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如果说,书本凝聚着古往今来的知识积累,那么,树木就压缩..着一去不返的逝水流年。 如果说,书本是用文字承载..着人类的智慧,那么树木就是用 记录着地球的历史。因 此,读书,让我们得以了解自己,了解人生;读树,让我们懂得把握现在,把握明天。所以, 读树与读书一样,是大有益处的事情。 (1)将文字中缺漏的词语填入下面的空格中。(2 分) (2)就文中加点的两个词语能否互换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2 分) 【解析】动态考查词语的选用和辨识,这是一个新动向,值得我们关注。 【答案】(1)答“年轮”“纹路”“纹理”等。 (2)不能互换。理由:①“凝聚”与“压缩”、“承载”与“记录”相互对应;②“压 缩”与树木年轮的特征相符合,“承载”与“书本”、“文字”的特征相符合。 【评析】第一问,需要根据上下文,根据惯常说法选用;第二问对词语的选用要从搭配 习惯和词义特征、适用对象等方面进行辨识,才能准确地解说选用的理由。 6.【2007 年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这次举行的“当代书法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保证了展览的专 业性与流派的代表性。 B、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 的生态功能间不容发....。 C、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 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D、听说这家晚报和当地电信部门将联合举办高校招生大型电话咨询会,请有关专家答 疑解惑,考生和家长都喜出望外....。 【解析】考查辨析成语。A 项望文生义,“等量齐观”,是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的意思。 应为“异彩纷呈”。B 项张冠李戴,“间不容发”比喻情势危急到极点,应为“刻不容缓”。C 项褒贬误用,“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答案】D 【点评】试题考查对常见、常用成语的动态运用,材料来自于生活。由于成语词义的整体性 和古代性,我们不能仅凭字面义加以理解,如“等量齐观”;还要注意成语的附加色彩,如 “凤毛麟角”。 7.【2007 年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外,而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 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B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人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 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c同学们,考人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 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梅! D 等我赶到赛场,乒乓球赛已经结束,遇见小李,我忙打听战绩,他说:“我们几个本 来就是‘马尾巴串豆腐......’,碰到强手,当然是‘孔夫子搬家’了!” 【解析】考查熟语的辨析。自 2004 年词语的范围扩到到熟语以来,将惯用语、歇后语 与成语结合起来考查成为主流。 A项望文生义,“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是说好像外面来的人 都是人才。B项张冠李戴,“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C 项褒贬误用,“推 波助澜”是指“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D 项“马尾巴串豆腐”是歇后语指“别提了”或“串不起来”。 【答案】 D 【评析】此题中成语和惯用语、歇后语各占一半,B、D 有些生僻,提醒考生关注面要 广,平时多积累。 8.【2004 年全国丙卷】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写出两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熟语(歇后语、俗 语或成语均可),答在序号后面。 庄山林说完了,转过身去喝水。可王杏花偏偏有个 的习惯,就又追问了一句:“这个 消息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解析】考查熟语的运用,放在第Ⅱ中考查。考生不但要知道该熟语的意义,还要会 根据语境灵活选用,而且要求写出两个,就涉及到了语言积累的问题。所给语境中,“可…… 偏偏”,“就又追问”等信息,为恰当选用熟语提供了依据。 【答案】(1)打破沙锅纹(问)到底。(2)刨根问底。 【评析】贴近生活是本题的一大特点。动态考查熟语的运用,增大了难度,但更加贴近 学生生活。因此,学生要有大语文观,向生活学习语言。 【踩点热练】 1.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已基本完成了 SARS 疫苗的临床前研究,即将进入临床 。 ②这位发言人一再表示:即使台海发生战事,我们承诺尽最大可能保障台湾人民的生命财产 安全,决不__ _。 ③这位见义勇为者被送到医院时,因失血过多, 只有 36 次/分,已经 不清了。 A.试验 失言 神志/心律 B.实验 食言 神智/心率 C.实验 失言 神智/心律 D.试验 食言 神志/心率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小康,最早 《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 头二十年,全面建设 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 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A.源出 惠顾 和谐 B.源出 惠及 和谐 C.原出 惠及 和睦 D.原出 惠顾 和睦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如今,超女、快男等平民参与的选秀节目滥觞,一些演员甚至主持人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 猥亵 ,甚至令人作呕。 ②中国玩具、服装等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被西方一些媒体 炒作,极大地损害了“中国制 造”的形象和声誉。 ③最近,陈水扁当局所谓的“如联公投”等台独分裂活动,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 13 亿 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 是对台海地区 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的巨大威胁。 A.十足 大事 更/和 B.实足 大肆 也/乃至 C.十足 大肆 也/乃至 D.实足 大事 更/和 4.下列各句,加点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时,他为什么把.自己的病情不直接说出来呢? B.开始我觉得老人未免..不近人情了,但慢慢创习惯与他相处了。 C.对于..统筹城乡建设这个新课题,我们正摸着石头过河呢。 D.我生病那段时间,同学们不但..关心我,而且老师也来看我。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协作,学会取长补短,因为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正如俗话所 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B.战士小李去年探亲期间,曾和乡亲们一道抗击桑美台风,回部队后一直没说。直到家乡 给部队寄来感谢信,这才东窗事发....,受到表彰。 C.你在学习中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老师一定鼎力相助....。 D.经过一代代工匠的努力,这一精湛的传统制陶工艺薪尽火传....,得到了发扬光大。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入夏以来,我国许多地区五风十雨....,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B.这款银色超薄直板手机,一经推出,不少爱美女士便慷慨解囊....抢购。 C.因材施教,就是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去做工作。 D.近年来,一些豆蔻年华....的女大学生也沉迷上网,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基本功差,又急于求成,考试成绩出来,果然阴沟里翻船.....,他叫苦不迭。 B.1982 年以来,他就迷上了集邮,而且兴趣越来越浓,竟然到了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地步。 C.任何人都离不开别人的支持的和帮助,红花需要绿叶衬,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D.考生和家长面对升学的压力,不妨多想想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8.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少年王勃才思敏捷,一篇《滕王阁序》 ,使他立刻名扬四海。 ②商家喜欢把自己的产品吹得天花乱坠,比如一款灯饰广告就说“让您的居室____是我们共 同的追求。” ③几次停产整顿的通知,煤矿老板始终 ,透水事故发生后他才后悔不迭。 A.一挥而就 熠熠生辉 不以为意 B.一蹴而就 蓬荜生辉 不以为然 C.一挥而就 蓬荜生辉 不以为意 D.一蹴而就 熠熠生辉 不以为然 9.改正下面一则推荐信正文中的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词语。 滋有我校高中 2009 级 4 班学生贾游,男,现年 18 岁,酷爱音乐,尤其街舞和民乐。他 的舞姿千娇百媚,一套自由式街舞表演得出神入化;歌喉圆润婉转,高亢古朴,颤音表现极 好,听者无不有如坐春风之感。现推荐到你处参加民族乐舞竟赛。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党的十六大制订..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制定..下一阶段工作计划的指 导思想。 ②西班牙、比利时、保加利亚等国政府,连日来纷纷发表声明..,再次申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谴责台湾当局所谓的“入联公投”等台独行径。 ③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的心中静静流淌,轻轻私语,给以..我精神上的慰藉。 ④网上诈骗往往无微不至....的变着方儿骗取用户的重要信息,令人防不胜防,但相对于近日出 现的以 QQ 中奖为诱饵骗取用户缴纳个税来说,简直就是昨日黄花....。 【笑傲考场】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1940 年 2 月 17 日,徐悲鸿在泰戈尔的 下见到了圣雄甘地,这为他的旅印生涯 写下了最辉煌的一笔。 ②为了迅速扭转企业连年亏损的局面,厂长决定 精通业务、有决策能力的退休科技 人员。 ③这是一项新的信贷品种,项目的 方案正在制定之中。 A.引荐 起用 实施 B 引见 启用 实行 C.引荐 启用 实行 D 引见 起用 实施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_______这么一条小船。 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_______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 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______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A.况且 何况 而且 B.况且 而且 况且 C.何况 而且 何况 D.何况 况且 而且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_____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 不然轻则_____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 往往____什么都不得不_____。 A.装载 徜徉 致使 割受 B.承载 徘徊 导致 舍弃 C.装载 徘徊 致使 舍弃 D.承载 徜徉 导致 割爱 4、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_____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②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______推进农村教 育综合改革。 ③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______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A.犹豫、逐步、化装 B.迟疑、逐渐、化妆 C.迟疑、逐渐、化装 D.犹豫、逐步、化妆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把如此深厚的感情_在我的歌声里,希望引起听众的共鸣。 ②要认真清查国有企业现有的资产,防止有人借改革之机_国有资财。 ③为了使这个展览办得更加充实,博物馆领导派出多人到老区_革命文物。 A.贯注 侵吞 搜集 B.灌注 鲸吞 收集 C.贯注 鲸吞 收集 D.灌注 侵吞 搜集 6.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听爸爸说,那个烟斗是祖上_______下来的,至今已经两百多年了。 ②社会学家坚决反对“‘克隆’________用于人类繁衍”的动议。 ③直到今天,一遇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________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A.留传 可以 祈求 B.流传 能够 祈求 C.流传 可以 乞求 D.留传 能够 乞求 7、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目前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和商业上的投机心理 着学术,一些学者忘记了学术目的,或 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取媚世俗,热衷炒作。 ②学术上的问题应当由学者们自由地讨论解决,领导不要 。 ③这个厂的领导都很 知识,也很器重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 A.侵袭 干预 器重 B.侵蚀 干预 尊重 C.侵袭 干涉 尊重 D.侵蚀 干涉 器重 8、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与当年单位里的老同志偶然邂逅相遇,忆及当年,我们都不胜感慨。 B.这家报纸改版后面貌一新,受到读者欢迎,很多报纸都跟着仿效起来。 C.要不是园林工程师的巧妙设计,这棵百年老树在城市道路改造的时候就可能夭折。 D.卢沟桥两边的石栏上雕刻着数以百计的石狮子,这些石狮在风霜雨雪中已守桥七百多个岁 月。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市电视台花巨资购进最先进的电视转播车,大大提高了新闻的 性。 ②本没有什么深意的一件小事,他却偏偏喜欢仔细 。 ③社会公德要求我们不能以任何理由 赡养父母的义务。 A.时效 琢磨 推脱 B.时效 斟酌 推脱 C.实效 斟酌 推托 D.实效 琢磨 推托 参考答案 【踩点热练】 1.答案 D。考查同音近义实词的辨析。同音近义词,可从不同的那个语素的细微区别入手。 试验(尝试察看)/实验(实践操作);失言(失口)/食言(言而无信);神智(智慧)/神 志(知觉和理智);心律(节律)/心率(频率) 2.答案 B。考查近义实词。源出(源头)/原出(原先,本来);惠顾(用于商家对顾客)/ 惠及(推及于人);和睦(融洽、友好)/和谐(协调、匀称)。 3.答案 C。考查近义实词和虚词。十足(十分、特别,与信心、干劲、神气等搭配)/实足 (确实,与年龄、分量、数目等搭配);大事(从事)/大肆(肆意,贬义)。关联词要注意 句间语义和语法关系,如:更(递进)/也(并列);和(并列)/乃至(递进)。 4.答案 B。考查虚词在语境中的运用。A 项:“把”引起的否定句,否定词在“把”前;C 项:“对于”应改为“关于”;D 项:两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应在主语前。 5.答案 D。考查熟语的辨误。A 项指双方都有责任,可改为“独木不成林”;B 项为贬义词; C 项是敬辞,用来感谢别人,改为“大力相助”或“倾尽全力”。 6.答案 C。考查熟语的辨误。A 项望文生义,是“风调雨顺”的意思;B 项是“资助或帮助 别人”的意思,不合语境;D项用错对象,指“女子十三四岁”。 7.答案 D。考查惯用语的辨误。A 项意为“事出意外”,改为“不出所料”;B 项为贬义词, 改为“一发而不可收”;C 项意为“人多力量大”,改为“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8.答案 C。动态考查近义熟语的选用。一蹴而就(用于做事)/一挥而就(用于才艺);蓬 荜生辉(敬辞,感谢对方过访)/熠熠生辉();不以为然(不赞同)/不以为意(不放在心 上)。 9.在语境中动态考查词语的选用,同时还考查了错别字的纠正,试题具有极强的生活 气息。(1)错别字:滋—兹;竟—竞。(2)词语误用:千娇百媚(只用于女性),可改为“千 回百折”;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敬辞),可改为“余音绕梁”。 10.答案 B。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将实词、虚词和熟语结合起来考查,这在高考试题 中已经出现了,符合减少题量的趋势。制定(决定,事关全局)/制订(创制拟定,用于具 体事项);给以(只能接抽象事物)/给予(可带接受的人);无微不至(褒)/无所不至(贬); “昨日黄花”应为“明日黄花”,指“过时的新闻或事务”。 【笑傲考场】 1、D。“引见”指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引荐”则是推荐的意思。“起用”有一个重要的 义项,即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方案”与“实施”较为搭配。 2、D。何况、况且、而且三个词都表递进,“何况”摆出的情况往往与上句有反差较大的对 比关系,适用于句①;“况且”之前,往往是主要原因,之后是次要原因,适用于句②;“而 且”只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前后成分并无严格限制。 3、B。“承载”义为“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而“装载”是“用运输工具装”的意思, 第一空填“承载”较妥;“徜徉”义为“闲游、安闲自在的步行”,与句意矛盾,故只能用“徘 徊”;“割爱”指“放弃心爱的东西”,与原句中“什么都”不够吻合。 4、A。“化装”与“化妆”区分度较大,前者为了掩人耳目,后者为了使自己的容貌美丽起 来,根据语境,可排除 B、D。“逐步”暗含计划性,与句②更为吻合。 5、D。“贯注”只指“精神、精力”集中,这里“灌注”是一种比喻用法,“注入”之意;② “鲸吞”,指像鲸鱼一样的吞食,多用来比喻吞并土地,而“侵吞”指暗中非法占有个人或 公共的财物、土地等;“收集”是使聚集在一起,而“搜集”,除了有“收集”之意外,还有 “到处寻找”之意。 6、A。“留传”特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与句①相吻合,而“流传”指传下来或传播开。“可 以”属于主观上的认可,“能够”属于客观上的能力,这里不是技术能力问题,而是社会伦 理认同问题,故选“可以”。 7、B。 8、B。“邂逅”与“偶然”重复;“百年老树”也谈不上“夭折”;“岁月”不能和相“七百多 个”这样具体的数量短语搭配。 9、A。“实效”意即实际的效果,“时效”即时间短,效率高,显然提高“时效性”才能突出 新闻新的特点,所以①句应选“时效”。“琢磨”和“斟酌”都有考虑之意,但“琢磨”是指 仔细体味其中深意,“斟酌”是指考虑文字、事情等是否妥当,所以②句应选“琢磨”,同时 也照应文中的“深意”。“推脱”意指不肯承担责任,而“推托”是指借故拒绝,所拒绝的不 一定是责任,所以③句应选“推脱”,同时也照应文中的“义务”。 失误分析 【知识卡片】 同义词辨析 A 01、黯然、暗然、岸然:“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 样子”。 “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02、爱护、爱戴: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 03、安详、慈祥、祥和:“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 发祥”。“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祥和”指气氛而言。注意“安详、慈祥、 祥和”的写法。 04、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 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 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 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 境界。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05、安置、安排: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B 01、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 (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 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必需” 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02、表率、表帅: “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 “表率、楷模”。“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在古代汉 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 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因“表帅、表率”同 音,“帅”又有“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 03、报道、报导:这是一对等义词。都指:1、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 闻告诉群众。2、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现在人们倾向于用“报道”。“报 道”读 bàodào,“报导”读 bàodǎo。 04、暴发、爆发: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 炸性,“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暴发:(1)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2) 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爆发:(1)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 于具体事物。(2)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 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 05、辩驳、辩论、辩(辨)白、辩解:“辩驳”指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辩论” 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达成共识;“辩白”指说明 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辩解”指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 06、辨别、辨认、辨析:“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辨认”指根 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辨析”指辨别分析。 07、表示、显示、显露:“表示”(1)事物本身或凭借其他事物显露出某种意义(2)用言语 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显示”明显地表现;“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 08、边疆、边境:前者指*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后者指*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边 界:地区与地区的界线,多指国界) 09、不详、不祥:前者指(1)不详细、不清楚;(2)不细说。后者指不吉利。爱语文网 10、不止、不只:前者是副词,不停止或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中一般带有表数量的词。 后者用于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相当于“不但、不仅”。 11、报复、抱负:前者指对别人反击。后者指远大的志向。 12、不齿、不耻:前者指不愿提到。后者指不以之为耻。 13、不肖、不孝:前者指品行不好(多指子弟)。后者指对父母不敬。 14、编辑、编撰、编纂:“编辑”主要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撰”指编纂、 编写。“编纂”指编写(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 15、变换、变幻:前者指事物的一种形式和内容转换成另一种。后者指不规则的改变(多指 抽象、概括性事物)。 16、把戏、伎俩:前者指花招,蒙蔽人的手法。后者指不正当的手段(贬义重)。 爱语文网 17、颁布、公布:前者指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后者指(法令、文告、团体 的通知)公开发布。 18、抱怨、报怨:前者指自己不满情绪很大;后者指向别人报仇。 19、辨(辩)正、辨(辩)证:“辨正”指辨明是非,改正错误;“辨证”指辨析考证。 20、摈弃、摒弃: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摈弃”表示抛 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摒弃”表示舍弃、除去,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较少用于人或 具体事物。 C 01、沉重、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 作、任务的数量重。 02、刹那、霎那:前者形容极短的时间,后者指瞬间。 03、斥责、叱责:都含“用严厉的语言指责别人的错误或罪行”的意思。“斥责”偏重于严 辞指责。“叱责”偏重于大声喝叱,强调声音大。 04、驰马、马驰:从前,有个人骑马到乡下去。路下,马受到惊吓,突然狂奔起来,把行人 撞成了重伤。于是伤者的家属向县衙告状。县官要骑马人写答辩状。骑马人在答辩状上写了 自己“驰马伤人”。他写完后向一位朋友请教。朋友问清了情况,提笔将“驰马伤人”改为 “马驰伤人”。他说:“‘驰马伤人’的主要责任在你,而 “马驰伤人”的主要责任却在马不 在人。”结果,本应重判的骑马人,却因一处妙改而得到了轻判。“驰马”和“马驰”,只颠 倒了一下词序,意思却大不一样。 05、呈现、浮现: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指具体的事物在眼前显现出来。“呈现”较清楚,持 续的时间长,多是直接看到的(不是想象的);呈现多在事物本身,有时在人的眼前;对象 多是现实的事物,如颜色、景色、神情、气氛等。“浮现”往往是影影绰绰的,持续的时间 较短,多是想象的,有时是直接看到的;浮现多在脑中、眼前、脸上等。对象多是人的形象、 印象、往事、表情等。有时可换用,如“脸上呈现(浮现)出喜悦的神情”。 06、嘲笑、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语意轻重程度不同。“嘲笑” 是一般的取笑,语意比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 07、查看、察看:前者指检查、观察事物存在的情况;后者指为了解情况而细看。 08、处罚、惩罚:前者词义轻,后者词义重。 09、沉思、深思、寻思、神思:“沉思”重在思考的精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 思”重在思考的反复;“神思”指精神、心绪。 10、才能、才华:前者侧重于做事的能力,后者侧重于在文学艺术方面显露出来的智慧和特 长。 11、篡改、窜改:前者指用作伪的手段对历史、理论、政策等故意改动或曲解;后者是一般 意义上的改动。 12、处世、处事:前者指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后者指指处理事务。 13、查核、察核:前者指检查核对(帐目);后者指对某事物特性加以利用。 14、查访、察访:前者指调查打听案情;后者指通过观察访问去进行调查,多公开进行。 15、草率、轻率:前者指(做事)不认真,敷衍行事;后者(说话做事)随随便便,不经过 慎重考虑。爱语文网 16、常(成)规、陈规:前者指久已通行的规则(不带贬义);后者指不实用的旧规章。 17、筹划、筹备:前者指想办法,定计划/筹措(钱粮);后者指为进行工作,举办事业或成 立机构等事先准备。 18、陈设、摆设:前者(动词),指摆设;后者(名词),指供欣赏的艺术品/徒有其表而毫 无用处的东西。 19、传诵、传颂:前者多用于美名;后者多用于事迹。 20、船、船只:前者表具体的,后者表概括的。 21、查阅、查验:前者指(把书刊、文件等)找出来阅读有关的部分;后者指检查 是否真 实。 22、常、长:“常”有以下几个义项:1.一般、普通,如“常识、常事“等;2.经常、固 定不变的,如”常备不懈、常客、常量等;3 常常、时常,如“常来常往、常见面“等。”“常” 和“常常”都侧重于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多,但“常常”在证据上比“常”要强,而 且否定式多用“不常”,极少用“不常常”,例如多说“他不常来”,很少说“他不常常来”。 “时常”强调有一些时候常发生,较多用于口语,如“近来他时常发病”。“经常”和“常常” “时常”区别不大,可以通用;但有时指较长时间接连地、比较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强调一 贯性,如“由于经常锻炼,他身体棒极了”。这时则多少有点不同。另外,“经常”除作副词 外,有时还有形容词 意义,如“经常的工作、经常性”等,这跟“常常、时常”的区别就 更明显了。 “长” 本义是“长”,又可指长度;指距离远,如”源远流长、长途跋涉“”等;时间长, 如“长夜、长寿”等;再引申一步,可指永远,如“长逝、长眠、长生不老”;还表示长处、 擅长,如“特长、一技之长、长于技击”。因为“常”和“长”同音,有时不注意可能混用, 如有人把“语重心长”和“长年累月”的“长”误写作“常”。又因为“长”有经常的意思, 也有人把“细水长流”误 写成“细水常流”。 D 01、哆嗦、颤抖: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02、惦记、思念:前者指(对人或事)心里老想着,放心不下,多用于口语;后者指对景仰 的人、离别的人或环境不能忘怀,希望见到,多用于书面语。 03、陡峭、峻峭:前者侧重于山的坡度大而陡直,后者侧重于山势的高而险。 04、电讯、电信:前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的消息;后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消息的通讯方 法。 05、独立、独力:前者指不依*别人;后者指*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 06、典雅、高雅:前者指优美而不粗俗;后者指高尚而不粗俗。 07、抵制、抵御:前者指阻止有害的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后者指抵挡、抵抗。 08、对于、关于:都是介词,前者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后者指(1)引进某种行为的 关系者,组成介宾作状语;(2)引进某种事物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定语,后面要加“的”。 注意:表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指出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兼有两种情 况时可以互用;“关于”有提示性质,用“关于”组成的介宾,可以单独作标题,用“对于” 组成的介宾,只有跟名词组成偏正短语才能作标题,如对于政策的认识。 09、戴、带:“戴”作动词的一个意思是把东西放在头、面、颈、胸、臂等处。如“戴帽子、 戴红花、戴袖章”。引申出来了有关的词如“戴高帽子、戴绿帽子”。“不共戴天”的“戴天” 是头顶着天,“戴罪立功”的“戴罪”是顶着、承担着罪名。“戴孝”是身穿孝服、臂缠黑纱 等表示哀悼,也常常写作“带孝”。在实际运用中,说“带孝”或“带着孝”更为常见。因 为有的人并不一定作“戴孝”的穿着,只是一定的期间里很多方面有所节制而已。10、度过、 渡过:“渡”的本义是“横过水面”,如“渡河、渡江”,也可引申为“由此到彼”,如“渡过 难关、过渡时期”等。而“度”的其中一个义项虽也是“由此到彼”、“过”的意思,但专指 时间,如度日、欢度春节、度假、虚度光阴等。不过,在文言文中,“度”有时也通“渡”; 如《南史·孔范传》:“长江天堑,古来隔绝,虏军岂能飞度?”而“渡”却不能通“度”, 二者是混淆不得的。 11、到、倒:为了避免混淆,特别要注意这几点。(1) “倒霉”,也作“倒楣”,里面的“倒” 不用“到”。(2) 副词“到底”跟“进行到底”里都是用“到”,如“你到底去不去、这里面 到底有什么问题”。(3) 副词表示跟意料相反的“倒”,不能写成“到”。如“这样一来倒省 事了、听你一说我倒想起来了、我倒要听听”。(4) 副词表示让步、转折的“倒”,不能写成 “到”。例如:“我有倒有,可是不在身边。”“学倒学过,可是早忘了。”(5) 表示催促、追 问的副词“倒”,不能写成“到”。如“你倒快唱呀、你倒会不会呀”。这里的“倒”是“倒 是”的意思,不是“到底”的意思。以上几句中的“倒” 都可以说成“倒是”。 E 01、而后、尔后:都是连词,常用于书面语言。而后:以后,然后,表示在某事之后。尔后: 从此以后,此后。“尔”有指代义,相当于“这”“此”。 02、恩惠、恩赐:前者是名词,给予或受到的好处。后者是动词,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03、偶然、偶尔:前者指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相对于必然)。后者指间或,有时候(副词, 相对于经常)。 F 01、幅、副:都作量词,“幅”是巾旁,跟巾帛、呢绒等有关,因此用来形容布匹、面料的 宽度,如幅面、单幅、宽幅。有时泛指宽度,如:幅度、幅员。“幅”用作量词时,一般修 饰布料、丝织品,也用来表示图画、布匹等。 “副”的意思是居第二位,属辅助性的,如 副业、副官、副产品。当它作量词时,表示成套的东西,如:一副对联、全副武装;有时也 用于表示面部表情,如:一副笑脸。 02、发奋、发愤: “奋”本义指鸟振翅飞翔,后来引申为振作、鼓动。 “愤”指因为不满 意而感情激动。“发奋”指振作起来,如发奋努力、发奋有为等。发愤指决心努力,如发愤 忘食、发愤图强等。“发奋”强调精神振作;“发愤” 突出精神受到刺激而产生向上的内动 力。“发奋”使用的范围要比“发愤”大,“发奋”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群体或国家,而“发 愤”一般指个人。功能上,“发奋”可以说“奋发”,而“发愤”则不能说“愤发”。 03、抚养、扶养:都有“供养”之意。前者包含“教养、爱护”之意,多用于长辈对晚辈。 后者多用于晚辈对长辈、平辈之间或对残疾人;或用于法律关系(父子、夫妻等)。 04、发现、发明:前者词义侧重于找到,后者词义侧重于创造。 05、法制、法治:前者指有关的法律制度。后者表示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 06、复员、复原:指军人退出现役而转入地方。指病后恢复健康或事物遭破坏后恢复到原来 的善状况。 07、风气、风俗、风尚:“风气”指社会上或某个集体流行的爱好和习惯;“风俗”指社会上 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范围较大;“风尚”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 风气和习惯。 08、妨害、妨碍:前者指有害于事物发展(程度重);后者指使事物不能顺利进行。 09、肤浅、浮浅:前者指学识浅,理解不深;后者指浅薄。 10、反映、反应:“反映”指把情况告诉、传达到有关部门(多用于对上级);“反应”指由 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 11、富裕、富余:前者指财物充足;后者指足够而有剩余。 12、赋予、付与:前者指(上对下)交给,是特殊用法;后者指拿出、交给,是一般用法。 13、废除、废黜、解除:“废除”指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废黜”指罢免、 革除(官职),现多指废除特权;“解除”指去掉、破除(警报、顾虑、武装、职务等)。 14、凡响、反响:“凡响”指平凡的音乐;“反响”指事物所引起的回响,反应。 15、负心、腹心:前者指背弃情谊(多指转移爱情);后者指(1)比喻要害或中心部分(2) 比喻极亲近的人(3)比喻诚意。 16、抚育、哺育、抚恤:“抚育”指照料、教育儿童或照管动植物;“哺育”指喂养,比喻培 育;“抚恤”指(国家或组织)对因公受伤、牺牲或残废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以物质帮 助。 17、分辨、分辩:“分辨”是指把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区分开,有分析辨别的意思。而“分 辩”指为消除所受的指责而进行解释、说明,与“辩解”意思相同。 G 01、改进、改善:搭配对象不同,前者常与“工作、方法、技术”搭配;后者常与“关系、 条件、生活”搭配。 02、沟通、勾通:两个词都有相通连的意思,但后者是贬义词,指暗中串通、勾结。 03、公然、公开:前者指公开的,毫无顾忌的(贬义);后者指(与秘密相对)不加隐蔽的。 04、关注、关照:前者指关心重视;后者指关心照顾。 05、灌注、贯注:前者指用液体浇灌;后者指精力集中,有贯穿下去的意思。 06、光临、惠顾:前者是敬词,称宾客的来到;后者是商店对顾客的敬词。 07、工夫、功夫:前者一般用来指时间、时候;后者指本领、造诣,主要指耗费的精力。 08、贯穿、贯串:前者指穿过、通过(较具体的事物);后者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 事物。 09、过度、过渡:前者指超过适当限度;后者指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过渡句”决 不能用“度”。 10、给予、给以:前者是书面语,也作“给与”,后者所带宾语只说所给的事物,不说接受 的人,并且多为抽象事物。 11、聒(guō)噪、鼓噪:“聒噪”是方言,指声音杂乱,吵闹;“鼓噪”古代指出战时擂鼓 呐喊,以张声势,今泛指喧嚷。 12、观察、观测:前者指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后者指(1)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 气象、方向等)(2)观察并测度(情况),如:观测敌情。 13、国事、国是:前者指国家大事,后者指国家大计,国家的大政方针。用后者的地方一般 也可用前者,但反之却不一定,比如较具体的事务,就不能用“国是”。 14、功效、工效:前者指作用、效果或功能;后者指工作的效率。 H 01、化装、化妆:“化装”有两个意思:(1)假扮;(2)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形象 而修饰容貌。“化妆”的含义:(1)特指艺术范畴,适用对象是指特定的表演者,有通过修 饰、打扮而改变原来面貌的意思。该词义与“化装”是可以通用的。(2)指生活化妆,有用 脂粉等妆饰品修饰容颜,使容貌美丽的意思。前者侧重于装扮,后者侧重于打扮。爱语文网 02、含糊(含胡)、模糊(模胡):前者指(1)不明确、不清晰;(2)不认真、马虎;(3) 示弱(多用于否定)。后者指(1)不分明、不清楚;(2)混淆。 03、侯、候:“侯”,可以指统属于天子的国君,秦汉以后,“侯”也指仅次于王的爵位;古 时士大夫间也常以“侯”作为尊称,“侯”相当于今天的“君”。“候”一般指“等候”“等待”, 也可指“问好”,还可指随时变化的情状,如“时候”“气候”“火候”等。 04、痕迹、踪迹:前者指(1)物体留下的印记;(2)残存的迹象。后者指行动所留下的痕 迹,重在行动后留下的。 05、合计、核计:前者指(1)盘算,商量;(2)合在一起计算。后者指核算(成本)。 06、焕发、激发:前者指(1)光彩四射;(2)振作。后者指刺激使兴奋。 07、荒芜、荒废:前者指(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后者指(1)该种而没有耕种; (2)荒疏(学业等);(3)不利用,浪费(时间)。 J 01、拣、捡:使用范围不同,“拣”字有两种解释:(1)挑选、选择,如拣良种、拣菜、挑 肥拣瘦等;(2)拾取,如拣破烂、拣到一只皮包等。“捡”字只有一种解释:拾取。当“拣” 是“拾取”的意思时,这两个字是通用的。 02、坚苦、艰苦:“坚”有坚固、坚定、坚决的意思,在“坚苦”中取“坚定”之意,“坚苦” 就是“坚忍刻苦”。所以,“坚苦”一般喻指一个人在非常困难的环境或条件下,坚守岗位或 坚持学习的坚强意志;而“艰苦”专指环境或条件状况不好,如环境艰苦,条件艰苦等。前 者指坚忍刻苦(主观精神),后者指坚难困苦(客观实际)。 03、艰辛、艰难:前者强调办事的艰难而辛苦;后者强调事物或行为的困难。 04、决、绝:“决”作副词用时,表示一定、坚决的意思,用在“不”“无”“非”“没有”等 否定词前面,表示坚决否定的意思,如决不退缩、决无例外、决非长久之计、决没有好下场 等。 “绝”作副词用时,表示完全、绝对的意思,用在“无”“非”“不”等否定词的前面, 表示完全否定的意思,如绝无此事、绝非偶然、绝不相同。“绝”还表示极、最的意思,如 绝大多数、技艺绝高、绝顶聪明。“决”和“绝”用法的区别,在于“决”强调坚决,而“绝” 强调完全、绝对,表达的意思有差异,不能混淆。比如,决不动摇、决不等闲视之,本意应 该是“坚决”的意思,所以用“绝”就不行。绝无次品、绝无恶意,本意是“绝对”的意思, 所以用 “决”就错了。 05、究竟、毕竟:都含有到底的意思。“究竟”表示追根到底,用于疑问句,语气不肯定。“究 竟”可兼作名词,表示原因和结果。“毕竟”表示追根到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在表示肯定语气时,“毕竟”和“究竟”可以通用。同“究竟”“毕竟”词义相近的词有“到 底”“终归”“终究”。 06、精密、周密:都是形容词,都有紧密、细密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精密”侧重于“精”, 意为“精确细密”,多指研究或制作的精确程度。而“周密”侧重于“周”,形容做事周到、 全面、细密。 07、截止、截至:“截止” 是动词,不带宾语但可带补语,表示到一定期限停止;而“截至” 一般作介词,与宾语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通常用于尚未结束的过程。“截止”读 jié zhǐ; “截至”读 jié zhi。比如:展览会闭幕日期,也就是“截止”日期,若中间统计人数,就只 能写“截至”某日,参观人数有多少。 08、局面、场面:前者范围大较抽象,后者范围小较具体。 09、交流、交换:前者强调双方的共同参与,后者强调互换,另搭配对象不同,交流(思想), 交换(礼物)。 10、聚歼、歼灭:前者指把敌人包围起来彻底消灭,强调包围;后者指消灭敌人,属一般用 法。 11、尽管、无论:前者作连词时,表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转 折的连词呼应;后者是连词,表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12、节制、节支:前者指(1)指挥管辖;(2)限制或控制。后者指节约开支费用。 13、节余、结余:侧重点不同,前者是因节约而剩下,后者是结算后剩下。 14、间接、简捷:前者指通过第三者发生关系,跟“直接”相对;后者指直截了当,也作简 截。 15、聚集、聚积:前者指集合,凑在一起;后者指一点一滴地凑集,重在聚集的过程。 16、精练、精炼、简练:“精练”指文章、说话扼要,没有多余的词语,也作精炼。“精炼” 指提炼精华,除去杂质;同“精练”。“简练”指措辞简要、精练。 17、鉴赏、欣赏:前者指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后者指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 的趣味。 18、惊愕、惊骇、惊恐、惊吓、惊讶:“惊愕”<书>吃惊而发愣;“惊骇” <书>惊慌害怕; “惊恐”惊慌恐惧;“惊吓”因意外的刺激而害怕;“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爱语文网 19、经历、阅历:前者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遇过(的事),是动词。后者指(1)亲身见过、 听过或做过;(2)由经历得来的知识,较常用作名词。 20、激动、感动:前者指(1)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2)使感情冲动;(3)激荡。后者指 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向慕。 21、检查、检察、监察:“检查”指一般的查看查考;“检察”专指对犯罪事实的审查检举; “监察”指监督并检举违法失职的机关或个人。 22、教诲、教训:前者是褒义词,(书)教训、教导;后者是中性词,(1)教导训诫(2)从 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23、辣手、棘手:前者指手段厉害或毒辣;后者指形容事情难办。 24、界限、界线:前者指不同性质事物的分界,限度,尽头等;后者指分界的线(具体的)。 25、急躁、暴躁:前者侧重于“急”,有两种意思:(1)碰到不称心的事情马上激动不安; (2)想马上达到目的,不做好准备就行动。后者侧重于“暴”,指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情 绪。 26、激奋、激愤(激忿):前者指激动振奋;后者指激动而愤怒。 K 01、考察、考查:前者着重指实地观察了解,调查研究或细致深刻的观察;后者和“检查” 差不多,强调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行动、行为)。 02、克服、克复:前者指用精神力量战胜或抑制什么;后者指把敌人占领的地方夺了回来。 03、开辟、开拓:前者指打开通路,创立(从无到有);后者指开辟、扩展(从小到大)。 04、宽慰、安慰:前者指宽解、安慰;后者指心情安适(或用作使动)。 05、困苦、痛苦:前者指生活上艰难痛苦;后者指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 L 01、里程、历程:“里程”指(1)路程;(2)发展的过程。“历程”指经历的过程。 02、连接、联接:都是动词。但“连接”更有使动意义。从方式上看,“连接”重在“衔接”, 就是互相接连在一起,而且连接的方式具体明确。“联结”重在“结合”,由于某种因素的作 用,使二者之间有了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这种联系是比较抽象的。从涉及的对象上来看, “连接”的两个事物,一般都是具体可感的;而 “联结”所涉及的事物,一般都是比较抽 象笼统的。 03、流传、留传:前者指传下来或传播开;后者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 04、流畅、流淌:前者指流利、通畅;后者指液体流动。 05、流逝、流泻:前者表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强调水平流动且一去不复返;后者表像水从 高处向低处流淌一样,强调竖直方向的流动状态。 06、滥用、乱用:前者指过多的使用,不必或不该用而用;后者指该用这个,而用了那个。 07、临近、邻近:前者指时间*近;后者指地方*近。 08、列席、出席:前者指参与会议而无发言权;后者指参加会议。 09、黎明、拂晓:前者是一般用语,后者是特殊军事用语。 10、力行、厉行:前者指努力实践;后者指严格实行。 11、留恋、流连、留连、流离:“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流连”同“留连”,留恋不止, 舍不得离去;“流离”(书)由于灾荒战乱而流转离散。 12、连续、持续:前者指一个接一个;后者指延续不断,强调事物出现的绵延性。爱语文网 13、聆听、倾听、谛听:“聆听”指(书面语)听。“倾听”指细心的听取。“谛听”指仔细 听。 14、履行、执行:前者指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后者指实施、实行(政策、法律、 计划、命令、判决中规定的事项)。 15、利用、运用、应用、使用:“利用”(1)使事物或人发挥效能(2)用手段使人或事物为 自己服务;“运用”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应用”直接用于生活或生产;“使用”使人 员、器物、资金等为某种目的服务。 16、刻画、刻划:除用雕刻手段进行的行为写成“刻划”可不算错外,一般都应写成“刻画”。 M 01、漠视、忽视:都有“不注意”的意思,前者强调冷淡地对待;后者强调不重视。 02、谋取、牟取:有感情色彩之别。前者为中性词,指设法取得;后者往往含贬义,指谋取 (名利)。 03、面市、面世:前者指一般商品上市;后者指用于精神产品,科技产品。 04、摸索、探索:前者指寻找(方向、方法、经验);后者指多方寻找答案,解决疑问。 05、弥补、填补:都有“把不够的部分填足”的意思,“弥补”常与缺陷、损失、弱点搭配; “填补”常与空缺、亏空、缺额搭配。(添补:补充用具、衣物等) 06、名声、名气:“名声”在社会上流传的评价;“名气”与“名声”相同,但用于口语。 07、名义、名誉:“名义”指做某事时用来作为依据的名称或称号。“名誉” 个人或集体的 名声,多指赠给的名义,含尊重意。 08、蔑视、鄙视、藐视:都有“轻视,小看”之意,但程度一个比一个深。(“轻视”不重视, 不认真对待) N 01、脑袋、头颅: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02、年轻、年青:跟“年老”相对,都是形容词,有“年纪小”的意思。“年轻”:(1)年纪 不大,多指 10 岁到 20 多岁之间;(2)与他人比较,年龄比他人小;(3)“年轻”可引申为 有精神,有活力;(4)指开创的时间不长(可用于人或事物)。“年青” 只用于人:(1)指 处在青少年时期;(2)指人外表、长相不老。 03、努力、竭力:前者指把力量尽量使出来,词义轻,后者指尽全力去做,词义重。 P 01、破坏、摧毁: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 02、品位、品味:前者指文学、艺术、作品等所达到的水平;后者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 03、批评、批判:前者指(1)指出优缺点(2)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词义轻,后者 指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词义重。 04、赔偿、补偿:前者指因自己的行为造成损失而给予补偿。后者指抵消损耗,补足欠款。 05、品尝、咀嚼:前者指仔细地辨别、尝试(滋味);后者指(1)用牙齿磨碎食物(2)比 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06、评价、评介:前者指评定价值的高低;后者指评论介绍。 07、彷徨(旁皇)、徘徊:前者指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后者指(1)在 一个地方来回地走;(2)比喻犹豫不决;(3)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08、平定、评定:前者指(1)平稳安定(2)平息叛乱等;后者指经过评判或审核来决定。 Q 01、情义、情意、情谊:意义相近,都是指人的感情而言的。比较而言,“情义”使用的范 围最小,“情意”和“情谊”一般可以互换,只是“情谊”的使用范围要比 “情意”大。“情 义”多指亲属、同志、朋友之间的感情,所指的范围多限定在有一定感情基础的人之间,一 般不用于单位和单位、国家和国家之间。“情意”指对人的感情,它所指的范围要比“情义” 大,既可以指人与人之间有很深的感情(如:情意绵绵),又可指人(个体)对国家的感情, 还可以表示“情分”(如:礼物不多,但也是一点情意)。“情谊”多指人与人、国与国之间 相互关切、爱护、照顾、帮助的感情,彼此之间不一定非要认识;情谊”也可以表示彼此之 间有很深的感情。三者均可拆开来使用,如:有情有义、无情无义、情深意长、深情厚意、 深情厚谊。 02、启示、启发:前者表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后者表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 悟。 03、启示、启事:前者指启发指示;后者指刊登或张贴出来的某种声明。 04、启用、起用: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启”,开始使用,后者侧重于“起”,重新任用, 有时也泛指提拔任用某人,此外就搭配而言,“启用”多与机关印章或新的设施,设备等搭 配,而“起用”多与搭配。 05、驱除、祛除:适用范围不同,前者宽,后者窄,后者一般只用于疾病、邪祟方面。 06、清净、清静:前者指(1)没有打扰;(2)水清澈。后者指环境安静。 07、情景、情境:“情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范围较小;“情境”指境地,范围较大。 08、取消、取缔:前者指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利失去效力。后者指明令取消或禁 止。 09、旗帜、旗号:前者指旗子,比喻榜样或模范,有代表性或号召力的某种思想、学术或政 治力量等。后者指旧时标明军队或将领姓氏的旗子,现用来比喻某种含义(多指借来做坏事)。 10、启发、启迪:前者指阐明事理,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后者指启发开导。 11、祈望、企望:前者指请求希望,有内心祈祷之意;后者指希望,强调恳切性。 12、缺点、缺陷:前者指欠缺或不完善的地方(侧重于有而不好)。后者指欠缺或不完备的 地方(侧重于没有)。 13、权利、权力:前者与“权益”同,是伴随某种义务而来的,如公民权、人权、选举权都 是“权利”;后者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所具有的支配力量,如批准权、用人权等都是 “权力”。 14、侵犯、侵害:前者指(1)非法干涉别人,损害其权利(2)侵入别国领土;后者指(1) 侵入而伤害(2)用暴力或非法手段损害。 15、权术、拳术:前者指谋略手段,是贬义词;后者指武术。 16、轻率、草率:前者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后者指做事不认真,敷衍 了事。 17、强迫(pò)、强逼(bī):前者指施加压力使服从;后者重在给人以威胁。 R 01、溶解、融解:前者是科技语体,指物质的分子均匀地分散于溶剂中。后者多用于科技非 科技语体,有消失、消散之意。 02、人、家伙:后者含有轻蔑的感情色彩。 03、溶化、熔化、融化:“溶化”一是化学用语,指固体的溶解;二是指冰雪等变成水。“熔 化”是物理用语,指固体加热到一定程度后变成液体。“融化”与“溶化”的第二个意思相 同。 S 01、思绪、心绪:前者指(1)思想的头绪,思路;(2)情绪。后者指心情,多就安定或紊 乱而言。 02、势力、实力:前者指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力量;后者指实在的力量,多就军事或 经济而言。 03、事例、示例、实例:“事例”名词,指具有代表性的、可以作例子的事情;“示例”动词, 指举出或做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实例”实际的例子,重在具体的。 04、闪耀、闪烁:前者表光彩耀眼,强调亮度,后者表光亮摇动不定,忽明忽暗,强调动态。 05、事故、事件:就范围大小而言, “事故”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范围较小,较具体。 “事件”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范围较大。(“世故”指处世经验或指待 人圆滑。) 06、十足、实足:前者指(物品)成色纯或十分充足。后者指数量足数的。 07、熟悉、熟习、熟练:“熟悉”知道得很清楚。“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习)学习得很熟 练。 08、擅长、善于:前者重在某方面具有特殊的专长;后者重在长处、优点。 09、舒畅、舒坦:前者指开朗愉快或舒服痛快;后者重在心里安定、坦然。 10、收集、搜集:前者指使聚集在一块;后者指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不易得到的东西)。 11、申明、声明:前者指郑重说明;后者指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 12、声名、盛名:前者指名声,属一般用法;后者指很大的名望。 13、思考、思虑、思索、思量:“思考”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一般用法;“思虑” 思索考虑,重在考虑;“思索”思考探求,重在探求;“思量”(1)考虑(2)<方>想念、记 挂。 14、生日、诞辰:人出生的日子,后者多用于所敬重的人。 15、审查、审察:前者指检查核对是否正确、妥当(多指计划、提案、著作、个人的资历等); 后者指仔细观察。 16、事务、事物;如果指比较具体的事情、事件,要用“事务”;如果泛指各种物体和现象 (不排斥其中包括些事情事件),要用“事物”,如小说反映的事物很复杂。 17、竖起、树起:前者强调的是具体事物;后者指强调的是抽象的事物。 18、竖立、树立:前者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后者指物体垂直立在地面,强调具 体事物。 19、实行、施行:前者指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后者指(1)法令、规章等 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2)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 20、熟练、娴熟:“熟练”工作、动作因常做而有经验;“娴熟”与“熟练”相同,但用于书 面语。 T 01、停止、停滞:前者指不再进行;后者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02、头脑、脑袋:词的语体色彩不同,前者是书面语,后者是口头语。 03、团结、结合、勾结:词的感情色彩不同。“团结”为了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 联合或结合,褒义词。“结合”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的联系,中性词。“勾结”为了进行不正 当的活动而暗中互相串通、结合,贬义词。 04、突然、猛然:前者是形容词,可作状语、谓语、定语,后者是副词,作状语。 05、调节、调解、斡旋:“调节”指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调解”指劝说双 方消除纠纷。“斡旋”指(意思同上)书面语,不带宾语。 06、推委(诿)、推脱、推托:“推委(诿)”指把责任推给别人(不带宾语)。“推脱”指推 卸(责任等)。“推托”指借故拒绝。 07、体现、表现、呈现:“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表现”(1) 行为或作风中表示出来的(2)故意显示自己(含贬义);“呈现”显出、露出。(呈献:把东 西或意见等恭敬的送给集体或敬爱的人) 08、通过、经过:前者指以人、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达到某个目的。后者指通过(处所、时间、 动作)。 09、体验、体味:前者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或亲身经历;后者指仔细体会。 10、推荐、推见:前者指把好的人或事物向组织或个人介绍,希望任用或接受;后者指从某 人或事物中推想出。 W 01、顽强、顽固:“顽强”指坚强、强硬,表示赞许之意。“顽固”指(1)思想保守,不愿 意接受新鲜事物;(2)立场反动,不肯改变。多含贬义。 02、委屈、委曲:前者指受冤屈;后者指曲折。用“委曲求全”一词时,可能有受点委屈的 意思在内,但不能写成“委屈求全”。 03、威望、威信:前者指声誉和名望(侧重名望)。后者指声威和信誉(侧重信誉)。 04、违反、违犯、违拗:“违反”指不遵守、不符合(法规、规程).“违犯”指违背和触犯 (法规)。“违拗”指违背、有意不依从(上级和长辈的主意)。 X 01、心里、心理:“心里”,内涵单纯,常表现在外,具体指“胸口内部”,多指在“思想里、 头脑里”。“心理”人的头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的总称,它 还常常用来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 02、象、像:“象”适用于三种情况:1、作名词用,如“大象”。2、属于名词性词素,不能 单用,用来构词,如表示形状、样子的“形象”“象征”等。3、属于动词性词素,不能单用, 可用来构词,如表示摹仿、表现的“象声词”“象形字”。 “像”适用的三种情况是:1、作 名词,指人物等做成的形象,如“画像”“佛像”等。2、用作动词,表示相似,如“你像他 哥哥”。3、作介词用,有“比如” “如同”(这个意义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只能构成介词 词组去修饰动词)等意思,如“像爸爸那样工作”。 03、消失、消逝、消释:事物逐渐减小以至没有。随时间而去不复存在(声音、云雾、时间)。 04、薪水、工资:分别是外来语与本民族词。 05、吓唬、恐吓(恫吓):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06、显著、卓著:前者指非常明显;后者指突出地好。 07、需要、须要:前者指欲望、要求,或相当于“应当”,强调“不可少”。后者不用于表示 欲望、要求,但比“不可少”的意味更重,是“不可不”的意思。比如“他需要(须要)休 息”,但“他有需要”就只能用前者。 08、修养、休养:前者指提高学识、思想水平。后者指体力方面的休息调养。爱语文网 09、心事、心思、心绪:“心事”心里盘算的事,多指感到为难的。“心思”想做某种事的心 情;念头。“心绪”心情,多就安定或紊乱而言。 10、辛酸、心酸:词义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生活经历中的痛苦和酸楚,后者侧重于内心 的悲伤与难过。 11、细心、悉心:前者指用心细密。后者指用尽所有的精力(多指研究)。 12、希望、期望、渴望:词义程度一个比一个重。(希冀:<书>希望得到) 13、喧闹、喧嚷、喧扰、喧腾、喧嚣、喧哗:“喧闹”指喧哗热闹。“喧嚷”指(好些人)大 声地叫或说。“喧扰”指喧嚷扰乱。“喧腾”指喧闹沸腾。“喧嚣”指(1)声音杂乱,不清静; (2)叫嚣,喧嚷。“喧哗”指声音大而杂乱。 14、挟持、胁持:前者指用威力强迫对方服从,重在用力量;后者指威胁强迫对方,重在威 胁。 15、稀疏、稀少(希少):前者指(物体、声音等)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远;后者指事物 出现得少。 16、效率、效力:前者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后者指事物所产生的有利的作用。 17、限制、限止:前者指规定范围,使不超出;后者指限制、止境,重在制止。 18、效仿、模仿:前者指仿效、效法;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摹仿:与“模仿”相同, 但重在描摹书画等) 想象、相象:“想象”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设想。“相象”彼此有相同或 共同点。 19、显著、卓著、卓越;程度一个比一个深。“显著”指非常明显;“卓著”指突出的好;“卓 越”指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20、显赫、显贵、显达:“显赫”权势等盛大;“显贵”做大官有身份的人;“显达”在官场 上地位高而有名声。 21、贤德、贤明、贤能:“贤德”善良的德行;贤惠。“贤明”有才能有见识。“贤能”有道 德有才能(“贤良”是书面语)。 22、显要、显耀:“显要”指官职高而权柄大;“显耀”指声誉、势力等著称。 23、贤惠、贤淑:“贤惠”指妇女心地善良,通情达理,对人和蔼,也作贤惠;“贤淑”是书 面语。 24、心神、心声:“心神”指(1)心思精力(2)精神状态;“心声”发自内心的声音,心里 话。 25、向往、憧憬:前者指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后者指想象向往 美好的事物,多指对未来的。 Y 01、云集、聚集:前者比喻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用的是比喻义;后者指集合,凑 在一起,一般用法。 02、以至、以致:都是连词,前者表示(1)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前句意 思的延伸),相当于“直到”;(2)前句意思的自然结果。后者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因果 关系,但多指不好的结果或陈述者不想看到的结果。 03、勇气、勇敢:词性和功能不同,前者是名词、作主语或宾语,后者是形容词、作谓语或 定语。 04、原形、原型:前者指形状、面目;后者指类型、模型。 05、运用、应用:前者指根据事物特性加以利用;后者指使用,直接用生活或生产。 06、允许、容许:前者指许可;后者指许可(书面语,语义重)。 07、应付、周旋:“应付”指(1)对人对事采取措施(2)敷衍、将就(带宾语);“周旋” 指(1)交际应酬(2)与敌较量,相机而动(否)。 08、严格、严厉:前者指在掌握标准或遵守制度时认真不放松;后者指严肃而厉害(要求态 度方面)。 09、赢利(盈利)、营利:前者指所得的利润(名词);后者指谋求利润(动词)。爱语文网 10、谣言、流言:前者指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后者指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 或的话)。 11、臆测、臆度:前者指主观地推断;后者指<书>臆测猜度。 12、约束、规范:前者指限制使不超出范围;后者指使遵守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 13、依存、依附:前者指互相依附而存在;后者指附着、依赖、从属。 14、隐(yǐn)蔽、荫(yīn)蔽:前者指借助别的事物来遮掩;后者指(枝叶)遮蔽。 15、引见、引荐:前者指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后者指推荐别人。 16、一律、一概:副词,适用于全体,前者强调无一例外;后者强调没有例外。 17、衣服、衬衫:“衣服” 是概括性的,指所有衣服,而“衬衫”是具体的,可以指长袖衬 衫或短袖衬衫,男式衬衫或女式衬衫等。 18、义气、意气:前者指主持公道或忠于朋友兄弟的感情,如:“重义气、义气千秋”等; 后者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情绪,如“意气相投、意气用事、意气风发”等。 Z 01、赞叹、赞扬:前者只有“称赞”之意;后者既有“称赞”之意,又有“表扬”之意。02、 准确、正确:前者指行动的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预期,与“误差、偏差”相反。后者指符合 事实、道理或某种标准,与“错误”相反。 03、贞洁、贞节:前者指妇女在节操上没有污点;后者指(1)坚贞的节操(2)封建礼教所 提倡的女子不失身、不改嫁的一种伦理道德。 04、侦察、侦查:前者指为了弄清敌情而进行的军事活动。后者专指司法机关为了确认犯罪 事实而进行的活动。 05、追忆、追溯、追索:“追忆”指回忆。“追溯、追索”指探索事物的由来。前者确指,后 跟无选择性。后者不确指,后跟有选择性。 06、终止、中止:前者指结束、停止,表示事情全部结束。后者指中途停止,侧重于事情末 做完。 07、专程、专诚:前者指专为某事而到某地。后者指特地(心意诚恳)。 08、指责、指摘:前者指责问(可褒可贬)。后者指挑出错误,加以批评。 09、专长、特长:前者指专门的学问技能、特长。后者指特别擅长的技能或特有的工作经验。 10、震动、振动:前者指(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里不平静;后者指物体通过一个中 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 11、震荡、振荡:前者指外力引起的动荡,也指精神上受到重大影响,不能平静;后者主要 是物理学用语,指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或电流的周期性变化,不要把它和“振作、振奋”联 系起来,如“山谷震荡、人心震荡”都不可写成“振荡”。 12、震慑、震撼:前者指震动得使人害怕;后者指震动、摇撼。 13、战争、战斗、战事:“战争”范围大,指民族、国家、阶级、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战 斗”范围小,一般指具体的武装冲突;‘战事“指有关战争的各种活动。 14、战果、成果、结果、后果、恶果:“战果”战斗中获得的成果;“成果”工作或事业上的 收获,褒义词;“结果”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中性词;“后果”最后的 结果(多用在坏的方面); “恶果”坏结果或坏的下场。 15、障碍、阻碍:前者指阻挡前进的东西,使不能顺利通过,名词;后者指使不能顺利通过 或发展,动词。 16、做客、作客:前者指造访亲朋好友。后者指寄居在异地。 17、拯救、赈济:“拯救”救助;“赈济”用钱或衣服、粮食等救济(灾民)。 爱语文网 18、知觉、直觉:前者指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和表面联系的心理过程,知觉是在感觉的 基础上形成的,但比感觉复杂、完整;后者指未经充分逻辑推理的直观,直觉是以已经获得 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为依据的,并非一种天赋的认识能力。 19、直接、直截:前者指不经过中间事物的,跟“间接”相对;后者指(言语、行动等)简 单、爽快、直截了当,也作直捷。 20、整顿、整饬、整治、整理:“整顿”使紊乱的变为整齐,或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 织、纪律、作风等);“整饬”(1)使有条理,整顿(2)整齐,有条理;“整治”为了管束、 惩罚、打击等,使之吃苦头;“整理”上有条理,有秩序。 21、蒸汽、蒸气:前者指水蒸气;后者指液体或固体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变成的气体。 22、追击、狙击:前者指追赶着攻击;后者指埋伏在隐蔽地点伺机袭击敌人。 23、阻击、阻截:前者指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后者指阻挡,阻拦。 24、蛰居、谪居:前者指<书>象动物冬眠一样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后者指被贬 谪后住在某个地方。 25、资力、资历:前者指财力;后者指资格和经历。 26、肢解、支解:古代割去四肢的酷刑。前者多用本义,后者多用比喻义。 27、着眼、着意:前者指从某个方面观察、考虑;后者侧重于用心。 近义词辨析集锦 A 爱护∶既可指人,又可指物。 爱惜∶指不浪费不糟蹋。仅指物或抽象事物,如"时间"。 B 包含∶里边含有。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如∶请多包涵。 报送:(已定型)分送上、下、平级单位。 呈送∶用公文报告上级。 边疆∶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 边境∶紧靠边界长条领土,范围较小。 边界∶地区和地区之间的界线。如∶越过边界。 本领∶着重于工作的技能,特殊的技巧。如∶本领高强。 本事∶着重于活动的能力,指一般的能力。如∶他有本事。 颁布∶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令,条例等。如∶颁布法令。 颁发∶侧重于授予、发出,对象常是奖品或命令、指示等。如∶颁发奖章。 必须∶副词,侧重于一定要怎样。如∶你明天必须来。 必需∶动词,侧重于不可缺少。如∶日用必需品。 把持∶①控制感情等。如把持不住内心的激愤。②独揽,独占。含贬义。如:把持朝政。 操纵∶支配、控制的意思,多是幕后行为。 变幻∶不规则地改变,使人不可捉摸和难以预料。如∶变幻莫测。 变换∶比较实在具体,常带宾语。如∶变换手法。 保障∶指有效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劳动、科研成果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如∶保障人身安全。 保证;侧重于事实或行动,担保做到。如∶保证产品质量。 不免:免不了。如:路太窄,往来车辆不免拥挤堵塞;没有酒友,有时不免寂寞; 未免:实在不能不说。如:这样待客,未免太不礼貌。 不只∶可用“不但,不仅”替代。如:E-mail 不只(不仅)可以发信,还有“另类”用法。 不止∶①继续不断,不停。如∶大笑不止。②表示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如∶不止 300 页。 不管∶表示在任何假设的条件下结果或者结论都一样。 尽管∶虽然、即使,表让步。如∶尽管他病得非常厉害,医生还是给他治好了。 暴发∶多用于具体事物,强调突然性。如∶山洪暴发;暴发户。 爆发∶可用于具体事物,也可用于抽象事物,常带宾语,强调爆炸性。如∶火山爆发;爆发战争。 不齿: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如:赵薇身着日本军旗服为国人所不齿。 不耻:不以……为羞耻。如:不耻下问、不耻最后。 病症:指人所患的病,“症”即疾病。如:专治疑难病症、不治之症 病征:表现在身体外面的显示出是什么病的征象,“征”即表露出来的迹象。如:咳嗽是感冒病征。 C 长年∶整年连续不断,一年到头。如长年累月 常年∶长期进行某项活动,但并非中间无间断。 充满∶填满或充分具有。如∶眼里充满泪水。 充溢∶流露。如∶诗里充溢着江南田园情趣。 充斥∶到处都塞满,带厌恶色彩。如∶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才干∶指办事和实践活动能力。如∶发挥才干。 才能∶知识和能力。 才华∶指表现于外的才智和能力,多用于艺术活动,科学文化等方面。如∶才华横溢。 才智∶多指创造、发明、判断等才能,多用于思维活动方面。如∶聪明才智。 创见∶独到的见解,名词。如∶他对明清文学的研究很有创见。 创建∶创办建造。 处世∶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相处。如∶为人处世。 处事∶指处理事物的过程。如∶他处事严肃,态度却十分和蔼。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等)。贬义。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如∶窜改原文。中性。 踌躇∶指人的外部表情不果断;如∶踌躇了半天我终于直说。 犹豫∶着重于人的内心活动,拿不定主意。如∶犹豫不定。 迟疑∶没有主见,侧重于行动迟缓,不果断。 仓促∶指时间匆促,行动忙乱。如∶仓促应战。 仓皇∶多指心里害怕,神色慌张,举止失措。如∶仓皇出逃。 出生∶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如∶爷爷 1960 年出生于北京。 出身∶①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身份。如∶店员出身。②旧时指做官的最初资历。如∶翰林出身。 D 担任∶担当某种职务或工作。如∶担任小组长。 担负∶承当(责任、费用等)。 度过∶用于与时间推移有关的情况。 渡过∶从此岸至彼岸,也引申至渡过难关。 端详:①仔细地看。②详情。如:截流再无悬念,专家细说端详 端倪:事情发展的眉目、头绪。如:新电信格局初见端倪。 大概∶主要用于对情况的推测。如:空调价格战春节大概要“引爆”。 大约∶主要用于对数量或时间的估计。如:大约 700 名失踪乘客已无生还可能。 耽搁∶指的是停留或拖延,着重表示占去了时间。如∶在上海多耽搁了几天。 耽误∶指的是因拖延时间或错过机会而误事,着重在误事。如∶快走,别耽误了看电影。 对比∶①(两种事物)相对比较。如∶古今对比。②比例。如∶双方人数对比是一对四。 对照∶①对比参照。如∶英汉对照。②人或事物相比较。如∶你拿这个标准对照一下自己。 诞辰∶生日,名词。如∶纪念鲁迅先生一百年诞辰。 诞生∶出生,动词。如∶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 鼎力:敬辞,表示请示或感谢时用。如:多蒙您鼎力相助,不胜感谢。不能讲“我鼎力相助”。 E 遏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遏制∶是压抑控制,对象多是自己的情绪,有时也指敌人或某种力量。如∶遏制对方的攻势。 尔后∶着重从此以后,常作句首状语。如∶前年在上海见过一面,尔后就不知他的去向了。 而后∶着重于然后,在某事之后,在句中作状语。如∶确有把握而后动手。 F 浮躁∶侧重于不踏实。如∶性情浮躁。 急躁∶侧重于没耐性。如∶别急躁 分辨∶重在区分,辩明差别。如:分辨香花毒草。 分辩∶解释理由。如∶无需分辩。 仿造∶着重指仿效制造,对象多是具体事物。 仿照∶指仿效照用,对象多是抽象事物。 仿效∶模仿别人(办法、式样),常与“方法”相配。 反应∶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如∶他的演讲引起了不同反应;演出的反应很好。 反映∶把情况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如∶他反映的意见值得重视。 富余∶足够而有剩余。如∶时间还富余,不必着急。 富裕∶东西多、手头宽裕。如∶发展生产,富裕人民。 腐蚀∶通过化学变化使物体损坏;使人变质堕落。如∶硫酸腐蚀性强。 侵蚀∶本义指细菌由外至内逐渐侵害,它还可指自然力对物体的侵害。 腐化∶着重指变坏,可指抽象的思想意识,也指具体事物的腐烂。如∶生活腐化。 肤浅∶局限于表面,常指学识浅薄,理解不深透等。如∶我对戏曲的了解很肤浅。 浮浅∶浮在表面,认识浅薄,不扎实。如∶他对社会的认识很浮浅。 妨害∶有害于。如∶吸烟妨害健康。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如∶大声说话妨碍别人学习。 法治∶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充当动词。如:实行法治。 法制∶指有关的法律制度,名词。如∶健全法制,增强法制观念。 抚养∶兼指保护、教养和供养,一般说来指长辈对子女或晚辈的保护和教养。如:抚养子女 扶养∶帮助,扶助养活,一般用于晚辈对长辈,或平辈之间,或对残疾人。如:扶养老人 赡养∶供给生活需要,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和生活上进行的帮助。 伏法:犯人被执行死罪。如:研究生杀人犯今天伏法。 伏罪:承认自己的罪过。如:低头伏罪。 G 勾通∶贬义,暗中串通,勾结。 沟通∶使两方能通连。如∶沟通思想,沟通两国文化。 固执∶着重指坚持自己的想法。 顽固∶着重指不接受外界的新东西。 功夫∶功夫,一般说的是本领、造诣,比如∶这幅字功夫很深。 工夫∶也可用作“功夫”,但一般用来指时间、时候。如:“没闲工夫”,“我上小学那工夫”。 功效:指作用、效果或功能。如:化妆品的功效;牛奶的保健功效。 工效:指工作的效率。如:工效提高一倍;对企业分别实行工效挂钩。 鼓励∶指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从事某项活动。 鼓舞∶指人们受一种行动或精神的影响,而增强信心或勇气。 国是∶书面语,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 国事∶国家大事。 干涉∶强行参与,横加阻挠,多指用强硬手段迫使对方服从。如∶互不干涉内政。 干预∶着重于过问别人的事,一般是给对方一定的压力和影响。 贯穿∶穿过连接,对象可抽象事物也可具体事物。如∶团结互助精神贯穿在我班。 贯串∶一般用于抽象事物。如∶这部小说的各篇各章都贯串着一个基本思想。 过度∶形容词,超过适当的限度。如∶饮酒过度。 过渡∶动词,事物由一阶段或状态发展转入另一阶段或状态。如∶过渡时期,过渡地带。 诡辩∶常以欺诈的言辞迷惑人,以达到为自己辩解的目的。 狡辩∶指理屈词穷,还强辞夺理进行辩解。如:事实胜于狡辩。 H 回答∶指一般问题的回话。多指口头。 答复∶用于比较严肃场合,可指口头,也可指书面 的。 会晤∶会面,用于比较郑重的场面。 会面∶运用范围广,亲戚朋友间的一般见面均可用。 汇合∶用于精神与其他抽象事物。 会合∶用于具体的人和事物。两者都可用于水流的聚合。 互相∶副词,作状语,有“相互之间”的意思。如∶互相尊重。 相互∶副词,可作状语,又可作定语。如∶相互关系。 化装∶改变装束,目的在不让人认出。如∶他化装后敌人就无法发觉。 化妆∶专指用脂粉等修饰容貌,目的在使人美丽。如∶化妆品。 合计:①总共,合在一起计算。如:两处合计共 60 人;②盘算。如他心里老合计着这件事。 ③商量。如:大家合计合计这事儿该咋办。 核计:核算。如核计成本。 惠赠:敬辞,用于对方赠送自己的礼品。如:谢谢您的惠赠。 敬赠:敬辞,表示自己有礼貌的送给对方。如:本人敬赠你一本书,请笑纳。 J 交代∶移交,嘱咐。如∶交代工作。 交待∶把错误罪行坦白出来。如∶把问题交待清楚。 鉴别∶侧重优劣的区别。 甄别∶侧重真假的区别。 检查:指一般的查看查考; 检察:专指对犯罪事实的审查检举。 矫正∶对象是某方面的,改正的对象是偏差或错误。 改正∶对象是偏差或错误。纠正∶语气比“改正”重,带强制意味。 技能∶指一种基本能力,多用于实际操作方面,基本技能。 技巧∶指熟练的技艺,多用于艺术、体育等方面。如∶绘画技巧,熟练的技巧。 艰苦∶艰难困苦,常用来描述条件较差的客观情况。如∶生产艰苦,条件艰苦。 坚苦∶坚忍刻苦,常形容工作精神和工作作风。 眷念∶想念。如∶离别家乡多日,对亲友甚为眷念。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深的留恋。《涉江》流露出诗人对楚国的无限眷恋。 截止∶到一定时期停止,强调结束。不及物动词。如:报名在昨天已截止。 截至∶截止到某个时期,后面带时间宾语。如:截至 9 月中旬。 及时∶①正赶上时候。如∶及时雨。②马上、立刻,有不拖延之义。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即时∶立即。如∶即时投产。 禁锢∶①关押、监禁。如∶禁锢犯人。②强力限制。如∶这些陈规陋习成了禁锢人们的枷锁。 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如∶束缚手脚。 简捷∶①直截了当。②简便快捷。如∶算法简捷。 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如∶文笔简洁,话语简洁。 界线:往往指具体事物的分界。如标出房基地界线。 界限:多用于抽象事物。如:法轮功痴迷者应赶快与法轮功组织划清界限。 K 夸奖∶一般是称赞别人,褒义色彩。 夸耀∶一般是炫耀自己,常含贬义。 恳切∶指上下级、长幼及同志间的真诚希望。 殷切∶多指组织对成员,长辈对晚辈等。 宽待:宽大对待。 宽贷:宽恕,饶恕。 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工作、学习)等。如∶考查学生的学业成绩。 考察∶实地深入细致地观察。如∶他们到各地考察水利工程。 L 乱用∶无秩序地用,该用这却用那。滥用∶胡乱或过度使用。如∶滥用职权,行文滥用方言。 临近∶动词,指(时间、地区)靠近、接近。如∶他住在临近太湖的一所疗养院里。 邻近∶①位置接近。如∶我国东部跟日本邻近。②附近。如∶学校邻近有文化馆。 连续∶多指事物或行动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比较紧密均衡。 陆续∶则指时间上有间隔,前后的连接不均衡。 屡次∶强调动作或活动的次数多。 一再∶语气比屡次重,它强调动作或活动的重复、反复,不一定有明显次数。 罗列∶着重在罗,表示分列、散布,有时表示没有重点,不加分析地列举,略带贬义。 陈列∶重在“陈”,表示有条理的摆设、布置,受人观看、欣赏或选购。 排列∶着重在“排”,表示按照一定的次序安排。 M 牟取∶非法谋取(名利),含贬义。如∶牟取暴利。谋取∶设法取得。如∶谋取利益。中性词。 N 年轻∶用于两个人的年龄比较。如∶六十岁的人比七十岁的人年轻。干部年轻化。 年青∶只能用于青年,“年青”一般作定语,“年轻”可作定语,也可作谓语。 O 偶尔∶间或;有时候,同“经常”相对。如:他听课时偶尔要开小差。 偶然∶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同“必然”相对。如∶事出偶然,偶然因素; 懊悔∶重在悔,更多的是责己。 懊恼∶重在恼,烦恼、恼火,更多的是“怨天尤人”。 P 品味∶动词,品尝、欣赏的意思。 品位∶指矿石中有用元素的含量,也用于对艺术品或人的行为的评价。 Q 启用∶多指设备、设施的开始使用,陈述的对象一般是某类事物。如∶铁路已建成启用。 起用∶多指退职、免职等人员的任用,支配的对象一般是某类人物。如∶起用新人。 清静:侧重于环境的安静,没有嘈杂声。如:这里花香鸟语,十分清静。 清净:侧重于主观感受,没有干扰。如:耳根清净;尽管环境很不清静,但我的内心很清净。 轻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处理问题不认真、态度不严肃。如:举止轻率。 草率∶常形容办事的态度。如∶没经过认真讨论,就做了决定,太草率了。 启事∶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如∶征稿启事。 启示∶启发,指示,便有所领悟,既作动词也作名词。如∶文章给人很大的启示。 其他∶另外的,既指人,又指物。其它∶指事物。 其余∶是剩下的意思。如∶除了有两人请假,其余的都到了。 权利:与“权益”同,是伴随某种义务而来的。如∶公民权、人权、选举权都是“权利”。 权力∶指在权限内一种可以统治、管辖、支配别人的权柄。如∶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 R 融化: 冰雪等变成水,也作溶化。 溶化:①同上;②固体溶解。如盐溶化在水中。 S 熟习∶重在熟练,应用范围较窄,通常用于业务、学习技术操作。如∶他很熟习果树栽培知识。 熟悉∶重在了解得深、透。 审定∶审查决定。审定计划。 审订∶审阅修订。审订书稿。 唆使∶指挑动别人去做坏事,含有很强的贬义。 指使∶表示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一件事,语意较轻。 商量∶常用于口头语体,多指一般问题。可重叠成商量商量。 商榷∶含尊敬、客气色彩,书面语,多指学术问题,也指其他需慎重研究的重大问题。 协商∶着重指共同正式商讨,多指重大的问题,一般有庄重色彩。 授奖∶发奖。如∶授奖仪式。受奖∶得奖。如∶他部立功受奖。 声明∶①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立场。如∶声明立场。②声明的文告。如∶发表声明。 申明∶郑重说明,如,申明理由。 损害∶指人民事业、群众利益、身体健康、个人或集体声誉,一般程度轻,且是局部利益。 伤害∶指人或有生命的东西,如∶身体健康、思想感情,包括自尊心,程度有轻有重。 危害∶指国家、社会群众等,有处于危险境地之意。 时势∶某一时期的客观形势。时事∶最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 事件∶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件。 事情∶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一切社会现象。 事故:出意外。世故:指处世经验,或指待人圆滑。 收益∶生产上或商业上的收入。受益∶得到好处,受到利益。 树立:所带宾语往往是抽象的事物,如:树立榜样,树立典型;树立形象。 竖立:所带宾语往往是具体的事物,如:竖立旗杆;竖立竹杆。 T 题名∶为留纪念或表示表扬而写上姓名。 提名∶提出人或事物的名称。 通信∶用书信互通消息,反映情况等。 通讯∶利用电讯设备传递消息。 推辞∶泛指用言语表示拒绝。 推却∶指用言语或行动拒绝,多指要求做某些事。如∶他婉言推却了。 推托∶借故拒绝,后带原因。如∶他推托身体不舒服,不肯上台表演。 推脱:推卸责任。 停留∶指暂时停止而不离开某地方。停顿∶指暂停,时间多半不长。 停滞∶指长时间地停止,表示因受阻而不顺利发展。 特别∶指人、脾气、利益、要求、式样等与众不同。 特殊∶指奇特的事物或情况,但不可作状语。 体会∶对象多是文件、方针、政策等的思想内容,又常指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验∶对象常是生活、现实等。 体味∶对象常是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意味,人的情意、趣味等。 统率∶统辖率领。动词。如∶统率三军。 统帅∶统领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人。名词。如∶三军统帅。 探望:多用于远道看望,比较郑重其事。我专程去北京探望朋友。看望使用范围较广。 退化:①生物体机减弱。如:消化功能退化。②事物由优变劣。如:显卡质量退化。 蜕化:虫类脱皮,比喻道德腐化堕落。如:蜕化变质。 W 伪造∶指暗中模仿真的造出假的。 假造∶着重指无中生有,捏造和模仿真的。 违反∶指对劳动纪律,规章制度等的违背。违犯∶指对宪法、刑法、社会秩序等的不遵守。 委曲∶事情的底细,原委。如∶告知委曲。“委曲求全”则不能写成“委屈求全”。 委屈∶因冤枉而难过。如∶受委屈。 惟其:相当于“正因为”。如:惟其无私,所以磊落。 惟其甜蜜,才显得美丽。 X 消失∶侧重于事物现象的不再存在,在变化中历时较短。 消逝∶侧重于过去了或不见了。常形容“时间、声音、云雾、青春”等的失去。 消释∶多用于疑虑、嫌隙、痛苦等消失、解除,它还有消融的意思。 雄伟∶指山峰或富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建筑物,也指设想、乐曲、绘画等的雄壮。 宏伟∶指大型建筑或计划等的宏大。 形式∶事物的形状、结构等。如∶内容和形式。 形势∶事物发展趋势。如∶形势大好。 学力∶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如∶同等学力。 学历∶学习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如∶大学本科学历。 行迹: 行动的踪迹。如:行迹无定;沙漠上的行迹;蕅益大师行迹。 形迹:举动和神色。如:不露形迹;形迹可疑。 Y 愚蠢∶指人头脑迟钝,多指行动。 愚昧∶指缺乏知识,多指文明程度。 一贯∶指思想、作风或政策、原则等的始终。如∶一贯积极学习。 一向∶指向来如此,表示从过去到现在。如∶一向勤俭持家。 以至∶所连接的因果由此及彼的延伸关系,含有“直到”的意思。如: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以致∶多指不好的结果,有“导致”意。如∶不注意保护视力,以致小小年纪就成了近视。 严密∶侧重于严格、紧密,没有疏漏,多用于防范方面。 周密∶着重在周到、完备、细密,多用于思考、计划、安排等方面。 掩饰∶着重于虚伪手段,文过饰非。如∶掩饰罪过。 掩盖∶可泛指一般的掩盖,也指对错误缺点的隐藏。“掩饰”是贬义词,“掩盖”是中性词。 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朋友兄弟的感情,如“重义气”、“义气千秋”等。 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情绪,如“意气相投”、“意气风发”、“意气用事”等。 Z 侦察∶使用范围较宽,用于军事或一般工作。 侦查∶使用范围较窄,一般只用于公安、检察机关。 中止∶做事中途停止。如∶刚做了一半就中止。 终止∶永远结束,停止。如∶演奏终止。 责任∶指份内该办的事。如∶应尽的责任。也指应承担的过失,如∶追究责任。 义务∶指法律上、道义上该负的责任。如∶公民的义务。也指不计报酬的。如∶义务兵役制。 遵循∶指依照规定行动,不违背,多用于书面语体。遵从∶指服从、听从。 遵照∶指照办。 阻碍∶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不一定是有意的,它还有名词用法。 阻拦∶拦截,不让人或物顺利通过。对象往往是较具体事物。 阻止∶使不能前进,使停止,对象可是具体事物,也可是抽象事物。 自愿∶指没有丝毫勉强,不是被迫而是自己愿意。 志愿∶指个人的意图、决心和愿望。 终身∶一辈子,多就切身之事来说。如∶终身大事。 终生∶一生,多就事业来说。如∶奋斗终生。 作客:是“客居”的意思。如∶那两年他在广州作客;作客他乡等。 做客:指当客人。如:昨天我在亲戚家做客;作为特邀嘉宾做客对话栏目。 指使: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事。如:这件事幕后有人指使。 支使:命令人做事。如:请把他支使走。  近义实词辨析 颁布 公布 ①颁布:一般用于法令、条律等,用于比较郑重的场合如:~法令 ②公布: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一般使用范围较广,如~新宪法 包含 包涵 ①包含:里面含有;②包涵:请人原谅,如:请多~ 保障 保证 ①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害。如~安全 ②保证:担保,担保做到 报复 抱负 ①报复: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②抱负:远大的志向 抱怨 报怨 ①抱怨:指因不满而埋怨,如:做错事只能怪自己,不能抱怨别人。 ②报怨:对所有怨恨的人做出反应,如:以德报怨 暴发 爆发 ①暴发: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 ②爆发:人为的、抽象的现象或情况忽然发作或发生。如:爆发力、爆发战争 本义 本意 ①本义:词的本来意义,与引申义、比喻义相对。 ②本意:心里本来的想法、目的。 变换 变幻 ①变幻:意为不规则的改变,如:风云变幻、变幻莫测。 ②变换:意为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如:变换位置,变换手法。 辨别 鉴别 ①辨别:辨识区别。 ②鉴别:分析比较,鉴定识别。如:~古画,~矿石 辨正 辨证 ①辨正:辨明是非,纠正谬误。如“辨正发音” ②辨证:辨析考证,如“经学者多方辨证”。亦为中医术语,“辨证医治”。 表扬 表彰 ①表扬:对好人好事公开赞美;②表彰:表扬伟大功绩、壮烈事迹。 补偿 弥补 ①补偿:抵消(损失、消耗);补足(缺欠、差额) ②弥补:把不够的部分填足。如:~缺陷 不齿 不耻 ①不齿:不愿提到,表示鄙视,如:人所~ ②不耻:不以为耻 不利 不力 ①不力:不尽力。如“措施不力”。 ②不利:没好处,不顺利,如“出师不利”。 布置 部署 ①布置:安排,陈列 ②部署:安排布置(比较大的事) 苍茫 苍莽 ①苍茫: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引申为模糊不清 ②苍莽: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 草率 轻率 ①草率:(工作)粗枝大叶,敷衍了事。如:做事要认真负责,不能~从事。 ②轻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 。 侧目 刮目 ①侧目:形容畏惧又愤怒。 ②刮目:彻底改变眼光。 查看 察看 ①查看:检查观察事情的情况 如:~实情 ②察看:为了解情况而细看 如:~风向 长年 常年 ①长年:一年到头,整年。如“长年积雪”、“长年劳作”。 ②常年:终年、常期,如“常年坚持体育活动”;平常年份,如:常年产量 陈规 成规 ①陈规: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如“陈规陋习” ②成规:现行或行之已久的规则、方法,如“墨守成规”。 充斥 充溢 ①充斥:(贬) ②充溢:(褒) 处事 处世 ①处事:处理事物 ②处世: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相处,立身~ ~为人 处治 处置 ①处治:处分;惩治。 ②处置:1)处理 2)惩治。 传诵 传颂 ①传诵:辗转传布诵读、称道 ②传颂:辗转传布颂扬 醇厚 淳厚 ①醇厚:口味纯正浓厚,亦用于人的品质或风俗,此时同“淳厚”。 ②淳厚[纯厚]:只指品质风俗质朴敦厚。 窜改 篡改 ①窜改:指文字上的改动 ②篡改:不限于文字,且手段卑劣,也指曲解的意思 磋商 商定 ①磋商:反复商量,仔细讨论。 ②商定:商量决定。 伺候 侍侯 ①伺候:可用于人,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畜等。 ②侍候:用于对长辈或地位高者。 大事 大肆 ①大事:大力从事。如:~渲染。②大肆:无肆忌地(多指做坏事) 淡泊 淡薄 ①淡泊:不追求名利。如:~名利 ②淡薄:1)(感情、兴趣)不浓厚。如:人情~ 2)(印象)因淡忘而模糊。 调节 调解 ①调节:从数量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如:水能~动物的体温调解: ②调解:劝说双方消除纠纷。如~纠纷。 度过 渡过 ①度过:用于时间 如:~假期 ②渡过:指由此岸到彼岸,如:渡过难关 遏止 遏制 ①遏止:意为用力阻止,如:洪流滚滚,不可遏止。 ②遏制:意为压制,如:遏制对方的攻势。 发愤 发奋 ①发愤:决心努力,也可写做发奋 ②发奋:振作起来,奋发 如:~努力 法制 法治 ①法制:法律制度。如健全~ 增强~观念 ②法治:1)先秦时法家的政治思想,2)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如~社会 反应 反映 ①反应: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如:学生们反应冷淡。 ②反映:指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如:把意见反映给了校长。 妨碍 妨害 ①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②妨害:有害于,如:吸烟~健康 分辨 分辩 ①分辨:用心辨别 ②分辩:用语言辩白 肤浅 浮浅 ①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中性);②浮浅:浅薄(稍含贬义) 伏法 服法 ①伏法:被执行死刑 ②服法:服从法律制裁 扶养 抚养 ①扶养:扶助、供养。用于有各种扶养关系的人之间。 ②抚养:爱护并教养。用于长对幼。 扶助 辅助 ①扶助:帮助。如:~老弱 ②辅助:从旁帮助。如:多加~ 伏帖 服帖 ①伏帖:心里舒服 顺从 ②服帖:顺从 妥当,常用 AABB 式重叠 腐蚀 侵蚀 ①腐蚀:浓硫酸的腐蚀性很强;思想被腐蚀了。 ②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如:病菌~人体;暗中一点一点地侵占,如:~公款 富裕 富余 ①富裕:(财物)充裕 ②富余:足够而有剩余 感化 感染 ①感化:用行动影响或善意功导,使人逐渐向好的方面变化。如:~失足者 ②感染:受到传染。如:~流行性感冒。 各别 个别 ①个别:单个,极少数。如“个别现象”、“个别处理”。 ②各别:各不相同,有分别或特别。如“各别对待”、“形式各别”。 工效 功效 ①工效:工作效率。如:提高~ ②功效:功能,效率。如:立见~ 沟通 勾通 ②沟通:使两方能通连,如:沟通两国文化 ②勾通:是贬义词,指暗中勾结。 贯串 贯穿 ①贯穿:穿过、连通,如:这条公路贯穿本省十几个县 ②贯串: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 贯注 灌注 ①贯注:1)精力集中。如全神~ 2)语意连贯。如:这两句是一气~下来的。 ②灌注:浇进,注入。如:她把心血全都~在孩子身上。 光顾 光临 ①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 ②光顾:敬辞,称客人来到商家 国是 国事 ①国事:国家大事。如: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此处不可用“国是”。 ②国是:国家大计。 过度 过渡 ①过度:指超过适当限度 ②过渡: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 合计 核计 ①合计:合在一起计算 ②核计:核算 宏大 洪大 ①宏大:侧重于规模大,常用于 建筑物、队伍、场面、理想。 ②洪大:声音 大而响亮。 惠赠 敬赠 ①惠赠:别人赠给自己(敬词) ②敬赠:自己赠给别人(谦词) 焕然 涣然 ①涣然:消散、消失。如“涣然冰释”。 ②焕然:光彩焕发。如“光彩焕然”。 机体 肌体 ①机体:生命个体的总称,如“加速机体的新陈代谢”。 ②肌体:身体,常比喻组织机构。 及时 即时 ①及时:1)正赶上时候,如~雨 2)不拖延,马上。如:~解决 ②即时:当时,立即 急剧 急遽 ①急剧:迅速而剧烈。如:气温~下降。 ②急遽:急速。 坚苦 艰苦 ①艰苦(艰苦卓绝):艰难困苦,适用于环境、生活、岁月等客观条件。 ②坚苦(坚苦卓绝):坚毅刻苦,适用于主观精神、工作作风等。 检查 检察 ①检查:一般的查看查考,或检讨; ②检察:法律术语。 简洁 简捷 ①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如:话语~ ②简捷:1)直截了当。2)简便快捷。算法~。 简朴 俭仆 ①简朴:(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简单朴素。如:陈设~ 衣着~ ②俭朴:俭省,朴素。如:衣着~ 生活~ 降伏 降服 ①降伏:制伏,使驯服 ②降服:投降屈服(特指人) 矫正 校正 ①矫正:改正,纠正。如:~发音 ~错误 ②校正:校对订正。 校正 矫正 教正 ①校正:校对更正文字、位置上的偏差和错误。 ②矫正:纠正生理毛病和错误偏差。 ②教正:客套话,让人指教 结余 节余 ①结余:结算后余下或结算后余下的钱 ②节余:因节约而余下或者因节约而余下的钱或东西。 截止 截至 ①截止:一般不能带宾语,如我们可以说“到 8 月 1 日截止”,但不能说“截 止 8 月 1 日 ”,如果一定要这样说,一般要介词“到”来辅助:“截止到 8 月 1 日。” ②“截至”则正好相反,一般后面要带宾语,如我们可以说“截至 8 月 1 日”, 但不能说“到 8 月 1 日截至”。 界线 界限 ①界线:1)事物的分界 2)地区的分界线 3)某些事物的边缘 ②界限:尽头处,限度,如:帝国主义的野心没有界限。 境况 境遇 ①境况:状况(多指经济方面) ② 境遇:境况和遭遇。 绝不 决不 ①绝不:绝对不 ②决不:一定不 勘误 刊误 ①勘误:作者或编者更正书刊中文字上的错误。如~表 ②刊误:削除;修改(错误) 考查 考察 ①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如:考查学生的学业成绩。 ②考察:实地观察调查;细致致深刻地观察 宽贷 宽待 ①宽贷:宽容,饶恕 ②宽待:宽大对待。 款式 款识 ①款式:格式;样式。如:~新颖/这个书柜的~很好。 ②款识:1)钟鼎等器物上所刻的文字。2)书信、书函上面的落款。 滥用 乱用 ①滥用:胡乱地或过度地使用。~职权。 ②乱用:没有秩序,没有条理或任意随便的用。 厉害 利害 ①厉害:凶猛,难以对付(形容词) ②利害:1)利益和害处(名词) 联结 连接 ①联结:结合在一起。 ②连接:互相衔接。(多指非常具体的) 留传 流传 ①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②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如:消息很快就~开了 乱用、滥用 ①乱用:胡乱、随意使用。 ②滥用:没有节制、过度使用,如:~职权 曼延 蔓延 ①曼延:连绵不断。如:~曲折的关羊肠小道。 ②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如:火势~ 牟取 谋取 ①牟取:挖空心思,力求取得(名利)如:~暴利(贬) ②谋取:设法取得(中性) 内涵 内含 ①内涵:1)与外延相对。2)内在的涵养。 ②内含:其中包含。 年青 年轻 ①年青:处在青少年时期 ②年轻:相比较年纪不大。如李鹏比江泽民~ 偶然 偶尔 ①偶然: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 如:~事故 ②偶尔:间或,有时 如:他~也写诗 启示 启事 ①启示:启发 ②启事:刊登或张帖出来的某种声明,如征文启事。 启用 起用 ①启用:开始使用(一般不指人) ②起用:重新任用或提拔使用(一般指人) 气氛 氛围 ①气氛:一定环境中给人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表现或景象。 ②氛围:由某种气氛或情调所构成的某种环境。 切实 确实 ①切实:切合实际;实实在在。如:~可行 ②确实:1)真实可靠。如~的消息 2)副词,如:他最近~有些进步。 清纯 清醇 ①清纯:1)清秀纯洁,清纯秀美(人) 2)清新纯静 ②清醇:(味、滋味)清而纯正 清净 清静 ①清净:1)没有事物打扰 如:耳根~ 2)清澈 ②清静:安静,不嘈杂 驱附 祛除 ①驱除:赶走,除掉(一般指比较具体的),如:~蚊蝇 ②祛除:除去(疾病、疑惧或邪祟)如~风寒 权力 权利 ①权力:一种职务行为 ②权利:享受的利益 融化 溶化 ①融化:(冰雪等)变成水。 ②溶化:(固体)溶解。如:砂糖放在热水中就会~。③熔化: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 申辩 申诉 ①申辩:(对受人指责的事)申述理由,加以辩解。如:允许受批评的人~ ②申诉:对所受处分或裁定不服时,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 申明、声明 ①申明:郑重说明 ②声明: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一般多用于政府部门。 审查、审察 ①审查:检查核对(计划、提案、著作、资历等) ②审察:仔细观察 审订 审定 ①审订:审阅修订。如:~书稿。 ②审定:审查决定。如:~计划。 圣地 胜地 ①圣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方 ②胜地: 名胜之地. 实行 施行 ①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如“实行改革”。 ②施行:内容得较为具体,如“施行手术”;法令、规章等生效,如“本条例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实验 试验 ①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②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有时可带宾语) 事务 事物 ①事务:比较具体的事情、事件 ②事物:泛指各种物体和现象 收集 搜集 ①收集:使聚集在一起 如:~材料 ②搜集: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 如:~意见 受权 授权 ①受权:接受别人给的权力 ②授权:把权力授予别人 熟习 熟悉 ①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如:~业务 ②熟悉:知道得很清楚。~情况 我~他。 竖立 树立 ①竖立:对象多是具体的事物,如:一根电线杆孤零零地竖立在田野里 ②树立:对象多是抽象的事物,如:树立远大理想。 伺候 侍侯 ①伺候[ci.hou]:可用于人,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畜等。 ②侍候:用于对长辈或地位高者。 题材 体裁 ①题材: 作品的材料內容. ②体裁: 作品的表现形式. 填补 添补 ①填补:补足空缺或缺欠。如:~缺额/~空白。 ②添补:补充(用具、衣裳等) 停止 停滞 ①停止: 不再进行. 停滞: 受阻碍而不能順利发展 。如:~不前. 统帅 统率 ①统帅:统率武装力量的领导人 ②统率:统辖率领。如:~全军。 推脱 推托 ①推脱:推卸(不愿承担的责任) ②推托意为借故拒绝,如:她推托嗓子不好,怎么也不肯唱。 蜕化、退化 ①蜕化:虫类脱皮,比喻腐化堕落 ②退化:1)生物名词,如器官~ 2)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 违反 违犯 ①违反:不遵守,不符合(法规、规程 等),如“违反政策”“违反纪律”等。 ②违犯:指违背和触犯(法规等),如“违犯宪法”“违犯禁令”等 委曲 委屈 ①委曲:(1)曲折,如:河流~ (2 )事情的底细. ②委屈:受到不应有做待遇而心里难过. 吸取 吸收 ①吸取:吸收采取。如:~经验教训。 ②吸收:物体把外界的某些物质吸到内部。如:海绵吸收水。 悉心 细心 ①悉心:用尽所有的精力 如:~研究 ②细心:用心细密 校正 矫正 教正 ①校正:校对更正文字、位置上的偏差和错误。 ②矫正:纠正生理毛病和错误偏差。 ③教正:客套话,让人指教。 协调 谐调 ①协调: 形容词侧重步调一致,有条不紊.还可以作动词用 。 ②谐调: 侧重比刚例勻称,常用于声音 、顏色 、氣氛等 。 泄漏 泄露 ①泄漏:1)(液体、气体)漏出。2)同“泄露” ②泄露: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人知道了。 心率 心律 ①心率:心脏搏动的频率 ②心律:心脏跳动的节律 ~不齐 行迹 形迹 ①行迹:行动的踪迹; ②形迹:举动和神色,如“形迹可疑”,也可指痕迹、迹象,如“不留形迹”。 形式 形势 ①形式:事物的形状、结构等。如:艺术~ ②形势:1)地势(军事角度) 2)事物发展的状况。如:~形势。 修养 休养 ①修养:较高学识思想水平 ②休养:体力方面的休息调养 学力 学历 ①学力:在学业上达到的程度,如同等学力; ②“学历”意为学习的经历,如:招聘有大学学历的人员。 殉情 徇情 ①徇情: 为情自杀 。 ②殉情: 照顾私情而违反法律 淹没 湮没 ①淹没:(大水)漫过,盖过 ②湮没:埋没 掩饰 掩盖 ①掩饰:设法掩盖(真实的情况)。如:~不住内心的喜悦。 ②掩盖:隐藏,隐瞒 。~罪行 疑义 异议 ①疑义:可疑之处,疑惑不定的含义 。 ②异议: 不同的意见或议论。 义气 意气 ①义气:主持公道或忠于朋友的感情,如“重义气”“义气千秋”等 ②意气: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情绪,如“意气相投”“意气风发”等 引见 引荐 ①引见: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 ②引荐:推荐(人) 隐讳 隐晦 ①隐讳:有所顾忌而隐瞒不说,如:他从不隐讳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②隐晦:(意思)不明显,如:这些诗写得十分隐晦,不容易懂。 盈利 营利 ①盈利:获得利润,或获得的利润 ②营利:谋求利润 优雅 幽雅 ①幽雅:环境幽静雅致。 ②优雅:举止言谈有风度。 幽远 悠远 ①幽远:幽深。如:意境~ ~的夜空。 ②悠远:1)离现在时间长。如:~的童年。 2)距离远。 愚蠢 愚昧 ①愚蠢:愚笨,不聪明。(贬义) ②愚昧:缺乏知识;愚蠢而不明事理。 预定 预订 ①预定:预先规定或约定。如:~计划。 ② 预订:预先订购。如:~机票 原型 原形 ①原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人。 ②原形:1)原来的形状(中性) 2)本来面目(贬义)如:~毕露 允许 容许 ①允许:应允并许可 。 ②容许:容忍许可。 择要 摘要 ①择要:选择重要的。如:我把这件事~说一下。 ②摘要:摘录要点。(多指从报刊杂志上摘录文章、文字) 侦查 侦察 ①侦查:法律术语 ②侦察:军事术语。 振荡 震荡 ①振荡:物理学用语,指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或电流的周期性变化 ②震荡:外力引起的动荡,也指精神上受到的重大影响 志哀 致哀 ①志哀:以某种方式表示哀悼 ②致哀:向对方表示哀悼之意 制订 制定 ①制订:创制拟定。如~汉语拼音方案 ②制定:定出(法律、规章、计划等)~措施 置疑 质疑 ①置疑:怀疑,(一般用于否定)如:不容~ ② 质疑:提出疑问。 中止 终止 ①中止:(做事)中途停止 ②终止:结束,停止 终身 终生 ①终身:一生,一辈子(多就切身之事说)如~大事 ②终生:一生(多指事业)如奋斗~ 捉摸 琢磨 ①捉摸: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句)如:~不定。 ②琢磨:1)雕刻和打磨(玉石) 2)加工使精美。(指文章) 3)反复思索。 咨询 垂询 ①咨询:征求意见 ②垂询:询问(敬词) 自许 自诩 ①自许:自己称许自己,自负而又自信 ②自诩:自夸 自愿 志愿 ①自愿:自己愿意 ②志愿:志向和愿望。如:立下~ 自制 自治 ①自制:克制自己 ②自治:自己治理,行使权力 民族~ 作客 做客 ①作客:寄居别处 ~他乡 ②做客:到别人家去,自己是客人  近义虚词辨析 常见近义虚词辨析(一) 1、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 例:按照事实说话。 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法律条文多使用“依照”。 例:依照原样复制一件。 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要原则、指示和精神。 例:遵照上级的指示办事。 2、本来:强调理应如此,一直如此。 例:当天的作业本来就应当天完成。 原来:强调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例:原来是你啊! 3、必定:重在强调说话人对事物的推测或判断。 例:我们必定胜利。 必然:强调事理上的确定不移或客观必然。 例:缺乏幻想的人,必然缺少创造力。 4、毕竟:表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终归。 例:旧历年底毕竟最像年底。 到底:表经过变化或曲折最后实现的情况;用在疑问句表追究。例:新方法,到底试验成功 了。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 5、不只:不但;不仅。 例:企业改革的任务,不只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不止:表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有“不限于”之意。 例:他恐怕不止十六岁。 6、曾经:表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 例:我曾经去过北京。 已经:强调动作行为的完成或可能还在延续。 例:他已经来了。他已经在这里住了几天了。 7、处处:各个地方;各个方面。 例:教师处处关心学生。 到处:各个地方。 例:到处都找不到他。 8、从而:重在表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 例:由于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城乡物质交流 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进而:重在表递进关系。 例:先提出计划,进而提出实施措施。 9、对、对于:两者在很多场合下都可以通用。但由于“对”比“对于”的动作性强,当“对”引进动 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者含有“对待”的意味时,它不能换成“对于”。 例:他对孩子很严格。问 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改“对于”)。 10、关于、对于:关于表关涉的范围。 例: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政 策(只能用“关于”)。对于主要指出动作,行为的对象。 11、赶快:抓住时机,加快速度。 例:时间太晚,我们赶快走吧。 赶紧:抓住时机,毫不拖延。 例:天要下雨了,赶紧走吧。 赶忙:强调动作行为迅速或急促。 例:趁下课前赶忙把作业做完。 12、何曾:用反问语气表示过去未曾发生。 例:我何曾忘记过家乡的一草一木。 何尝:用反问语气表示过去未曾或并非。 例:我何尝不想去,只是没有时间罢了。 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要。 例:你何必跟他过不去。 何苦: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 例:你何苦跟他过不去。 13、几乎:将近于;接近于。 例:我几乎不相信。 简直:表完全如此,语气带有夸张。 例:我简直不相信。 14、基于:主要表依据、根据。 例:基于上述理由,我不赞成他当班长。 鉴于:含有觉察到,考虑到的意思,多指可以引以为鉴或经验教训的事。 例:鉴于上次比 赛场上各自为阵的教训,我不赞成他当队长。 15、即使:既表让步,也表假设。 例:即使你磨破嘴唇,也别想让他回心转意。 虽然:只表让步,不表假设。 例: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16、继而:状态副词,表两事发生紧紧相接。 例:我先是一惊,继而暗暗佩服他的才能。 既而:时间副词,表两事发生的时间相继不久。 例:既而雨停了,我们又欣然登山。 17、径直: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弯,不间断。 例:他出了校门,就径直回家。 径自:自作方张,擅自行动,多含贬义。 例:他没等下课,就径自走了。 18、临时:当时;到时;非正式性,非固定性。 例:明天集合的地点临时再通知你们。临时 工。 暂时:重在表时间短。 例:老师叫我们暂时休息一会儿。 19、另外:除此之外,表另提下文。 例:我还要跟你谈另外一件事。 此外:除了前面所说的事物或情况之外。 例:院子里种着两颗桂花树,此外还有几颗梅 花树。 20、 屡次:多次,强调动作的次数。 例:他屡次违反校规。 一再:一次又一次,强调动作的重复。 例:他一再说不是他的过错。 21、恰好:正好。 例:你来得恰好,我正要找你。 恰巧:凑巧。 例:我来找你,你恰巧不在家。 22、索性:表直截了当,有时含有赌气或一不做二不休的语气。例:讲了几遍都不听,索性不 讲了。 干脆:直截了当,办事爽快。 例:他办事很干脆。 23、通过: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 例:通过学习,大家统一了认识。 经过:引进某个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得某种情况发生变化。 例:屋子经过 打扫,干净多了。 24、往往:表通常情况下一般怎样或可能怎样,常带有规律性或推论性质。 例:那种以松散 闲适为乐的人,往往是事业心不强的人。 常常:指动作行为重复的次数多,不一定有规律性或推论的性质。 例:他学习努力,常 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25、一定:重在表示主观意志、态度的坚决或主观的分析和看法。 例:海峡两岸一定要统一, 台湾一定要回归祖国。 必定:侧重于对客观事理的估计与判断。 例:有了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球赛必定会胜 利。 26、一齐:强调时间,表同时。 例:全场人一齐鼓掌。 一起:同一处所;一同;一共。强调空间,表合在一处。 例:他俩坐一起。 一向:表时间只适用从过去到现在。 例:他一向俭朴。 一直:表时间适用于过去,现在,也适用于将来。 例:一直坚持写作,肯定会有收获。 27、于是:重在表前后两事在时间上,顺序上的承接关系。 例:大家一鼓励,我于是就有了 信心。 因此:重在表因果关系;可构成“由于……因此……”格式。 例:月亮每个月绕地球一周, 因此每月有一次朔和一次望。 28、暂且:暂时地,重在强调时间短暂。 例:你暂且在这里住一宿,明天再去宾馆。 姑且:暂时地,重在强调让步。 例:姑且承认你说的都在理,但你无论如何也不应打人。 权且:暂时地,重在强调迫不得已。 例:吃几片饼干权且充饥。] 29、再:表动作的重复或继续,但多用于未然。 例:看过一遍了,还需要再看一遍。 又:表动作的重复或继续,但多用于已然。 例: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 30、逐步:副词。一步一步地,强调动作或情况要经过一定的过程或步骤。 例:工作逐步开 展起来了。 逐渐:副词。渐渐,强调行为动作等变化缓慢。 例:天色逐渐暗下来了。 常见近义虚词辨析(二) 1.巴不得|恨不得 ①巴不得所希望的是可能做的事情;恨不得所希望的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我巴不得有人来帮忙|我恨不得马上就见到他。②“巴不得”的宾语可用否定式,“恨不 得”不能。如:我巴不得不去(“我恨不得不去”是错的);③“巴不得”在一定上下文中可 用指数量短语作宾语,“恨不得”不能。如:爸爸说了一声“可以”。小华就巴不得这一句, 扭头就跑(“小华就恨不得这一句”是错的)。④“巴不得”可以加“的”修饰名词,“恨不 得”不能。如:这正是我巴不得的事情。 2.不必|未必 词形相近,词义完全不同。“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不一定。“不 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如:他未必去=他不一定去;他不必去= 他用不着去。 3.不得了|了不得 ①“了不得”一般有主语(人或物),“不得了”一般没有主语。②“不 得了”通常不作定语,“了不得”可作定语(前面常有“什么”)。如:这不是什么了不得的 事,何必那么着急?③“不得了”不作“有(没有)”的宾语,“了不得”可以(前面常有“什 么”)。如:我看这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不必大惊小怪。④“了不得”可以表示“超过寻常、 突出”,“不得了”不能。如:这个人了不得(“不得了”错),只要他看过的东西都能记得。 ⑤大多数形容词带“得”后,可带“不得了”或“了不得”,意思没有什么差别。 4.不管| 无论 |不论 ①“不管”多用于口语,“无论、不论”多用于书面语。因此“不 管”后面不能用“如何、何、是否、与否”等文言色彩的字眼,“不论、无论”可以。②“不 管”后面可以用“形+不+形”,用“无论、不论”时,这种格式中间一般要加“还是、跟、 与”。如:不管天气热不热,他总是穿这么多。无论天气热还是不热,他总是穿这么多。 5.不过|但是 在表转折时,“不过”比“但是”轻,“不过”多用于口语。“不过”用法: ①补充、修正上文的意思作“只是”讲。如:他性子一向很急,不过现在好多了。②补充同 上文相对立的意思。如:试验失败了,不过他并不灰心。对于各种意思都要听,不过听了要 作分析。 6.不见得|不一定 “不见得”表示一种主观的估计,语气比较委婉,句中常用“我看、 看样子”一类词语。表示事物还没有确定,要用“不一定”(如:事情的结果还不一定|你说 他想回来,我看不见得) 7.朝|向 ①用“朝”的句子可以用“向”(如:仰面朝天或向天)。②“向”可以用在动 词后,而“朝”不能(奔向远方)。③引进指人的名词时,“朝”只能用于指身体动作、姿态 等具体动词,不能用于抽象动词。(如后面的句子都不能用“朝”:向人民负责|向群众学习| 向老师借了一本书) 8.除非|只有 ①“除非”在“表示一定要这样,才能产生某种结果”或“表示一定要这 样,否则就不能产生某种结果”时与连词“只有”同。“只有”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条件: “除非”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条件,语气更重。②“除非”可用在“是…”前;“只 有”不能。(如:除非是你才那样想,只有你才那样想)③“除非……才……”可以说“除 非……不……”;“只有……才……”不能说成“只有……不……”。 9.历来|从来 “历来”的用法基本同“从来”,多用于书面语。不用于否定句,否定句 用“从来”(如:向来如此|从来不迟到) 10.但是|但 ①“但是”后可以停顿,“但”后不能(如:这部影片的题材很好,编导 也不错,但是,摄影的技巧差一些|问题已经提出,但尚未加以解决)。②“但”还有副词用 法,表示“只,仅仅”,用于书面语。(如:但愿如此|但求无过) 11.反倒|反 “反而”多用于口语;“反”同“反而”时,多用于书面语。(如:身体反而不 如前|文章过于冗长,反有损于主题的表达) 12.非常|十分:①“非常”可重叠用;“十分”不能。(如:非常非常精采)②“十分”前 可用“不”,表示程度较低;“非常”不能。(如:不十分好|“不非常好”错) 13.刚才|刚(刚刚)①“刚才”和“刚”意思相近,但词类不同,“刚”是副词,只能用在 动词前,不能用在别的位置上。(如:我刚来一会儿)②“刚才”后可用否定词,“刚”不行。 (你为什么刚才不说,现在才说)③用“刚、刚刚”的句子,动词后可以用表示时量的词语, “刚才”不行。(如:我刚来一会儿|他刚走了两天你就回来了) 14.各|每:①“各”和“每”都指所有的个体,但意义上的着重点不同。“每”着重于取出 一个或一组做例子,“各”则着重于同时遍指。如括号中的“每”不能换成“各”(每一个人 都有一辆车|每三年粉刷一次)。②“各”可以直接加在一些名词前,“每”要跟量词或数量 词结合才能加在名词前(“人、家、年、月、日、星期、周”等除外)。(如:每个学校|“每 学校”错)③“各”后只能工巧匠用一部分量词;“每”后可以用各种量词。“每”可以和数 量词结合,“各”不能和数量词结合。 15.跟|同|和|与:①用作介词时,口语中常用“跟”,书面语现在倾向于用“同”。用作连 词时,一般用“和”,较少用“跟”。②“与”多用于书面,尤其多用在书名、标题中。 16.固然|虽然:①“固然”侧重于确认某种事实,“虽然”侧重于让步。“固然”有表示范 确认某一事实,接着说同时也应该承认另一事实的用法,“虽然”没有这种用法。(如:大米 白面固然好,高梁玉米也不错)②“虽然”用在主语前后比较自由,“固然”则很少用于主 语前。 17.还|又:都可以表示动作再一次出现,但“还”主要表示未实现的动作,“又”主要表示 已实现的动作。(如:他昨天来过,明天还来|他昨天来过,今天又来了) 18.何苦|何必:都表示无必要、不值得,但“何苦”比“何必”语气更重些。“何苦”一般 都能换成“何必”;“何必”不一定能换成“何苦”。(如:何苦<何必>在这些小事上伤脑筋? |他不会唱歌,你何必难为他?<“你何苦难为他”错>) 19.何况|况且:“何况”有用反问语气表示比较起来更进一层的意思,前面可加“更、又” 等;“况且”没有这种用法。(如:一项改革都会经过不少曲折,更何况一场革命) 20.即使|尽管|虽然:①“即使”表示的一情况一般是假设性的,“尽管、虽然”是表示一 种事实。(如:即使条件再差,我们也要搞|尽管<虽然>条件很差,我们还是搞起来了)②“尽 管、虽然”的后面可以用连词“可是、但是、然而”等呼应,“即使”不能。(尽管<虽然> 很晚了,可是<但是>他还不离开) 21.既|既然:连词“既”不能用在主语前,书面语色彩比“既然”重。“既然”可用在主语 前或后,“既然”没有“既”的副词用法。(如:既然他有事,我就不等他了|“既他有事……” 错) 22.既然|因为:二者都可用于因果关系句中。“既然”句的重点在后面的推断,含主观性。 “因为”则是提出事实上的原因,不含主观性。(如:既然村里派我来,那就是相信我|“因 为村里派我来……”错) 23.马上|立刻:“马上”所表示的紧迫性有时幅度较大,而“立刻”没有这种情况,它表示 的都是即刻要发生的。因此括号里的各例中的“马上”都不能换成“立刻”。(“五九”都快 完了,马上就立春了|人家的进度马上就要超过咱们了,咱们得加劲儿干啊) 24.前后|先后:①“前后”可用于空间,“先后”不能。②指整段时间,用“前后”不用“先 后”;指一段时间内发生事件的顺序,用“先后”不用“前后”。(如:前后放映三个小时| “先后放映了三个小时”错|我先后找过他两次|“我前后找过他两次”错)③“先后”只修 饰动词,极少修饰名词;“前后”不限。(如:前后两位校长都姓李|“先后两位校长都姓李” 错) 25.上下|左右:“上下”多指年龄,不指时间、距离;“左右”不限。(如:晚上九点钟左右 |长度大约一百米左右|“九点钟上下”“一百上下均错) 26.所以|因此|因而:①“所以”可以同“因为”或“由于”配合“因此、因而”一般只能 同“由于”配合。 27.突然|忽然:①“忽然”同副词“突然”,一般可以换用,但“突然”比“忽然”更强调 情况发生得迅速和出人意料。②“忽然”很少用在主语前。 28.未免|不免|难免 “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侧重在评价。“不免、难免”则表示客观上不容 易避免。因此,“未免”不能同“不免、难免”互相换用。 29.也|又:①“也”表示和他人的动作相等同,“又”表示和自己以前的动作相等同。(如[他 来了,]你也来了|[昨天你来了,今天]你又来了)②“又……又……”、“也……也……”表 示两种动作、状态同时存在。前者既可以用动词,也可以用形容词,后者一般只能用动词。 (如:又快又好|又跑又跳|也跑也跳|也学英文也学日文) 30.一方面|一边|一面:“一方面”侧重表示并存的两个方面,时间可有先后。“一边、一面” 侧重表示同时进行的两种动作。(如:我们打算一方面充分发动群众,攻技术难关,另一面 在适当时候请外单位给予帮助|我们一边[一面]充分发动群众,攻技术难关,一边[一面]请外 单位给予帮助) 31.一概|一律: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如:过期 一概[一律]作废|后勤问题一概[一律]由老赵负责|一律凭票入场|麦收回来的同志一律休息 两天|“一概凭票入场”“一概休息两天”均错) 32.一直|从来:①表示过去持续到现在时,二者可以通用,但“从来”的语气更重。(如: 他一直[从来]就很随便|我一直[从来]没学过语法)持续的一段时间较短,离现在较近,只能 用“一直”。(如:“最近一直很熟”不能说成“最近从来很熟”)②“从而”用于否定句为多, 用于肯定句较少,“一直”无此分别。③其他用法两者不相同。 33.以及|及|和:①“及”只能连接名词性成分。②“以及”前能停顿,“及”不能。③“及” 后可以用“其”,“以及”后可以用“其他”。④“以及、及”所连接的常常前边是主要的, 后边是次要的。⑤“以及”可以连接小句,“及、和”不能。 34.以致|以至:均可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而产生的结果。但“以致”多用于不好的或 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 35.由于|因为:①口语里用“因为”,较少用“由于”。②连词“由于”可以同“因此、因 而”配合,“因为”不能。③连词“因为”可以用在后一小句,连词“由于”不能。 36.再|才:“再”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且强 调动作实现得晚。(如:你明天再来吧[尚未实现]|你怎么今天才来?[动作实现得太晚]) 37.只要|只有:“只要”表示具备了某个条件就足够了,但还可以有别的条件引起同样的结 果;“只有”表示某条件是唯一有效的,其他条件都不行。(如:只要打两针青霉素,你这病 就能好[不排除其它药能治好]|只有打青霉素,你这病才能好[其它药都不能治好])  同音近义词歌诀 B 粗暴凶残用暴戾..,武力强制用暴力..;反击对手用报复..,志向远大用抱负..; 请人原谅用包涵..,包容含有用包含..;心中不满用抱怨..,报复仇恨用报怨..; 意外突发用暴发..,力量突变用爆发..;伤心痛哭用悲痛..,极度悲哀用悲恸..; 根本意义用本义..,心里想法用本意..;辨明是非用辩正..,辨析考证用辩证..; 发生变化用变换..,不可捉摸用变幻..;抛弃人物用摈弃..,舍弃观念用摒弃..; 主观要求用必须..,客观需要用必需..;不愿提及用不齿..,不以为耻用不耻..; 没有尽力用不力..,无益不顺用不利..;品行不好用不肖..,不敬父母用不孝..; C 管理财产用财务..,钱财物资用财物..;调查案情用查访..,公开访问用察访..; 调查询问用查询..,调查寻找用查寻..;四季叶绿用常青..,生命旺盛用长青..; 一年到头用长年..,经常终年用常年..;过时规章用陈规..,行之已久用成规..; 严辞指责用斥责..,大声呵斥用叱责..;传播美名用传诵..,传播事迹用传颂..; 人事交往用处世..,处理事务用处事..;生育下来用出生..,经历身份用出身..; 先后顺序用次序..,有条有理用秩序..;稍作改动用窜改..,恶意作伪用篡改..; D 大的道义用大义..,大概粗心用大意..;重大事项用大事..,毫无忌惮用大肆..; 已付定钱用定金..,未付定钱用订金..;花去时间用度过..,水面空间用渡过..; E 以后然后用而后..,从此以后用尔后..;阻遏控制用遏制..,力促停止用遏止..; F 法律制度用法制..,依法治理用法治..;精神振作用发奋..,被激努力用发愤..; 来回翻动用翻覆..,多次重复用反复..;告诉别人用反映..,相应结果用反应..; 言行荒诞用放诞..,行为放纵用放荡..;辨别区分用分辨..,辩白解释用分辩..; 扶助平辈用扶养..,扶助晚辈用抚养..;附和提议用附议..,重新讨论用复议..; 军人退伍用复员..,恢复原样用复原..;拿出交给用付与..,尊长交给用赋予..; 心里舒服用伏贴..,顺从稳妥用服帖..;学识浅薄用肤浅..,思想浅薄用浮浅..; 依法处死用伏法..,认罪就可用服法..;移情别恋用负心..,要害亲近用心腹..; G 数量极少用个别..,各不相同用各别..;占用时间用工夫..,本领造诣用功夫..; 作用效能用功效..,工作效率用工效..;供奉仙祖用供品..,上呈之物用贡品..; 双方联通用沟通..,暗中勾结用勾通..;注意照顾用顾及..,有所顾虑用顾忌..; 浇灌液体用灌注..,集中精力用贯注..;超过限度用过度..,阶段转换用过渡..; H 宏伟壮丽用宏大..,声音大了用洪大..;快乐兴奋用欢欣..,欣赏喜爱用欢心..; 疑虑消逝用涣然..,光彩一新用焕然..;改换装束用化装..,梳妆打扮用化妆..; J 办事不拖用及时..,立即行动用即时..;坚忍刻苦用坚苦..,生活困苦用艰苦..; 俭省朴素用俭朴..,简单朴素用简朴..;言行扼要用简洁..,简便快捷用简捷..; 用心察看用检查..,审查事实用检察..;让人接替用交代..,说明嘱咐用交待..; 更正误差用校正..,纠正生理用矫正..;骄傲自满用骄气..,意志薄弱用娇气..; 接纳人物用接收..,容纳不拒用接受..;到期停止用截止..,中途停止用截至..; 节约剩下用节余..,结算余下用结余..;具体分界用界线..,不同性质用界限..; 大量并吞痈鲸吞..,非法占有用侵吞..;精心制作用精制..,精心细致用精致..; 简明扼要用精练..,提出精华用精炼..;擅作主张用径自..,不走弯路用径直..; 特别用心用精心..,在意留心用经心..;生命个体用机体..,身体组织用肌体..; 相隔不久用既而..,前有先前用继而..;合理大变用巨变..,意外突变用剧变..; K 删改内容用刊误..,校正文字用勘误..;实地调查用考察..,按标衡量用考查..; 夺回失地用克复..,战胜困难用克服..;宽大对待用宽待..,饶恕大错用宽贷..; L 努力实践用力行..,严格施行用厉行..;具体衔接用连接..,相互结合用联结..; 时间靠近用临近..,地方靠近用邻近..;留给后代用留传..,事件传开用流传..; 有形散失用流失..,无形消失用流逝..;难以对付用厉害..,利益害处用利害..; M 不断扩散用蔓延..,绵延不断用曼延..;精神科技用面世..,走向市场用面市..; 赠与名声用名誉..,做事凭借用名义..;谋取私利用营利..,获得利益用赢利..; 设法取得用谋取..,非法取得用牟取..;默默无言用默然..,不放在心用漠然..; N 少年青年用年青..,开创不久用年轻..; P 广泛收集用旁征..,间接证据用旁证..;气量狭小用偏急..,意见过火用偏激..; 安定平叛用平定..,审核决定用评定..;评定高低用评价..,评论介绍用评介..; 水平档次用品位..,品质风味用品味..;披览阅读用披阅..,阅读批注用批阅..; Q 两墙相接用墙角..,比喻基础用墙脚..;牢牢记住用切记..,切实避免用切忌..; 具体景象用情景..,抽象境地用情境..;无人打扰用清净..,环境安静用清静..; 开始使用用启用..,重新任用用起用..;恳切希望用祈求..,请求给予用乞求..; 支配力量用权力..,获得利益用权利..;赶走除掉用驱除..,去除疾邪用祛除..; R 固体溶解用溶化..,冰雪化水用融化..;固体熔化用融解..,溶于液体用溶解..; S 抽象扩大用伸张..,传播开去用声张..;知觉理智用神志..,精神智慧用神智..; 审阅修订用审订..,审查决定用审定..;郑重辩白用申明..,公开表态用声明..; 神圣之地用圣地..,风景优美用胜地..;纯粹充分用十足..,确实足数用实足..; 法规生效用施行..,付诸行动用实行..;具体事情用事务..,物象泛称用事物..; 时代社会用时世..,潮流趋势用时势..;验证理论用实验..,察看性能用试验..; 接受权力用受权..,交给权利用授权..;聚集事物用收集..,四处找寻用搜集..; 具体垂立用竖立..,留下好感用树立..;清楚知道用熟悉..,技能熟练用熟习..; 暗中等待用伺机..,等待机会用俟机..;搜查收缴用搜缴..,搜索剿灭用搜剿..; T 不再进行用停止..,受到阻碍用停滞..;题写姓名用题名..,提出人名用提名..; 材料内容用题材..,表现形式用体裁..;身体形状用体形..,身体类型用体型..; 功能减退用退化..,腐化变质用蜕化..;推卸责任用推脱..,借故拒绝用推托..; W 不守规定用违反..,触犯法规用违犯..;待遇不公用委屈..,弯曲暂忍用委曲..; 傲慢怠慢用无礼..,没有道理用无理..; X 互相呼应用相应..,相互映衬用相映..;投降屈服用降服..,制服对方用降伏..; 渐至没有用消失..,无形消失用消逝..;减退减弱用消减..,消除误会用消解..; 步调一致用协调..,比例匀称用谐调..;东西漏出用泄漏..,走漏消息用泄露..; 演员去装用卸装..,除去饰物用卸妆..;心里悲痛用心酸..,痛苦悲伤用辛酸..; 心跳节律用心律..,心跳频率用心率..;行动踪迹用行迹..,举动神色用行迹..; 发展状况用形势..,形状结构用形式..;休息调养用休养..,品学较高用修养..; 整治物品用修整..,整顿军队用休整..;沿袭采用用袭用..,经常使用用习用..; 用尽心思用悉心..,用心细密用细心..;强光耀眼用炫目..,眼花缭乱用眩目..; 学习能力用学力..,学习经历用学历..;为情而死用殉情..,屈从私情用徇情..; Y 大水盖过用淹没..,埋没无闻用湮没..;推迟使用用延用..,继续使用用沿用..; 不良结果用以致..,延伸发展用以至..;各自同在用一起..,各自同时用一齐..; 疑惑不定用疑义..,意见不同用异议..;志趣情绪用意气..,忠于朋友用义气..; 朗读背诵用吟诵..,高声赞颂用吟颂..;使人认识用引见..,向人推荐用引荐..; 隐瞒不说用隐讳..,意思不明用隐晦..;既得利润用盈利..,谋求利润用营利..; 应需而用用应用..,据性利用用运用..;环境雅致用幽雅..,言谈举止用优雅..; 本来面目用原形..,原先类型用原型..;预先订购用预订..,预先约定用预定..; Z 价值增加用增值..,增生繁殖用增殖..;欺骗取得用诈取..,压榨取得用榨取..; 长期躲藏用蛰居..,贬谪异地用谪居..;弄清敌情用侦察..,调查犯罪用侦查..; 不经中介用直接..,言行简洁用直截..;创制拟订用制订..,定出法规用制定..; 治理整治用治服..,强力压制用制服..;提出疑问用质疑..,否定情况用置疑..; 强调事业用终生..,切身之事用终身..;最终完成用终止..,中途停止用中止..; 反复思索用琢磨..,猜测预料用捉摸..;资格经历用资历..,财力状况用资力..; 自己愿意用自愿..,志向愿望用志愿..;寄居异地用作客..,造访亲朋用做客..。 高考语文专题检测卷(十六) (附参考答案) 实用类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叶笃正:呼风唤雨,气象之侠 “呼风唤雨”这个词,多用于形容那些行走于江湖、出没于山林、身手不凡的“侠行客”, 金庸小说中不乏这样的人物,一腔热血,满身武艺,铁骨柔肠。 “呼风唤雨”也常被引来形容气象学家。观天象,识云气,寻规律,定行止,这就是气象学 家干的活。气象研究者的目标,似乎就是要把自然的天气现象掌控在自己手中。“与天奋斗, 其乐无穷”,“侠”之兴味,正在其中。获得 2005 年度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气象学家叶笃正, 就是这样一位“侠”。 巧得很,治学严谨的“大侠”叶笃正,在业余时间恰恰喜欢阅读武侠小说,金庸和梁羽生是 他的最爱。欣赏武侠小说,领略侠者风范,抛开科学家的身份,把自己置身于离奇惊险的侠 客处境中,一路刀光剑影、九死一生。叶笃正说:“脑子必须用,否则会生锈,如果绷得太 紧了,弦就要断,因此要张弛有度。”瞧,一张一弛,又是侠之风骨。 “侠”者的思维,往往上天入地,出入自如。叶笃正研究青藏高原气象,首先指出青藏高原 在夏季是大气的一个巨大热源。后又爆出“冷门”观点:青藏高原在冬季是冷源。凭着这一 热一冷之说,他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 侠客擅智,智的深邃在于能集各门派之所长,兼容并包。叶笃正创立的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 论即是如此,不仅为现代大气长波的预报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阻塞高压天气系统的生成、 维持和移动提供了一种动力学解释,为气象学的研究开辟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叶笃正的侠智“秘笈”还有:于上世纪 60 年代创立了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为中 国的天气预报奠定了重要基础。 侠之能者,呼风唤雨;侠之杰者,古道热肠。金庸在他的小说中所标榜的侠之大者,为国为 民也。“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叶笃正便是一位爱国侠者。1950 年,在新中国欢度第一个国庆日时,叶笃正与妻子冯慧在美国登上了开往香港的轮船。 回国后,叶笃正的科研条件远没有在美国那样优越。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工作站主任,工作地点是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整个气象室十多位成员, 却没有一张像样的天气图。“没有图,我们自己画,第一张图画出来,是五百毫巴地面图, 相当于五公里左右高度的天气图,实验室所有的人专门做了庆贺。”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提起当初白手起家的经历,叶笃正似乎不觉得苦,而是沉浸在当时踌躇满志的情绪中。 叶老一生都在默默地为我国气象学、大气科学和气象业务殚精竭虑,以一个气象学家的独到 眼光关注着我国的经济与民生,关注台风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计算自然灾害后的保险索赔, 研究可以量化的未来,让人不能不叹服和尊奉他为科学领域的侠之大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改革开放,使进入古稀之年的叶笃正将气象研究的眼光,从 祖国,从一国的经济,一国的民生,一国的环境发展超脱出来,放眼全球,放眼全人类,将 侠者的境界提升到了极致。如今说起“全球变化”,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也对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这些概念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但是在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不只是普通人还意识不 到人类的活动可以导致气候变化,就连一些气象专家也说,“什么全球变化不全球变化的, 关我们什么事,它要变就让它变去好了”。叶笃正顶住了不被认可的压力,将这一气象研究 事业推行到底。 正是因为有这样大侠大智的胸襟,2003 年,叶笃正又首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 人类无节制的活动可以导致气候变化,而气候变化又牵制了人类的活动,这种彼此的交叉互 动,会把人类带入一个无法返回的困境。人类必须限制自己的行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至此,叶笃正将中国的气象研究扩充为一个更大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 外交等方方面面。 叶笃正以他毕生的侠行,刷新了人们的传统侠义观。为中国人民,也为全人类,笃行忠正, 此真乃新时代侠者之榜样! 1.通读全文,分点概括叶笃正对气象学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叶笃正以他毕生的侠行,刷新了人们的传统侠义观”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最大写作特色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哭泣的昆虫 徐鲁 法国作家法布尔的一生,是为昆虫的一生。他活着的时候,他尝了生活的贫困和来自人世间 的歧视与偏见的滋味,而惟一能够给他带来温暖与安慰的,是他所钟情的昆虫世界。 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部阿韦龙省圣雷翁村的一个农家。贫穷的乡村生活并没有给他的幼年送 来玫瑰花,可是,慷慨无私的大自然,却给这个天真纯朴的孩子送来了鸟巢、蘑菇、蟋蟀, 以及白鹅、牛犊和绵羊等等。他小时候对花草虫鸟一直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当他一心惦记着 一只小鸟的时候,他往往是非要亲眼看见鸟巢、鸟蛋和大张着小黄嘴的鸟娃娃不可,说什么 也得看。 整个中学阶段,小法布尔家因为生计所迫,几次迁居,漂泊不定。15 岁那年,他报考一所 师范学校被正式录取。毕业后,他进入一所中学当上了一名教师。 有一次,他带学生上户外几何课,课间休息时,他在一堆石头上突然发现了一个垒筑峰状的 精巧蜂窝。仿佛是电光一闪似的,他自幼年起就十分感兴趣的、而且一直保留在心灵中的那 个昆虫生活的一角,一下子被照亮了! 那一瞬间,他觉得,自己的“虫心”就像一窝正在晒着太阳、睡着午觉的小山鹁,被一位偶 尔走过的行人一下子给惊醒了,纷纷张开了晶亮的翅羽。他下定决心,要做一个为昆虫书写 传记和生命史的人。他觉得,他从小时候就开始憧憬的,“可以用尊姓大名,向田野大舞台 上成百上千的演员们,向田边小道旁或成百上千冲我们张开笑脸的小花们,热情致意”的时 候,已经来临了。 这一年,他还不到 20 岁。 他知道,要想实现这个理想,必须先把自己当作昆虫中的某一种,在十分冷酷和相当复杂的 生存环境中抗争、奋斗,就像他写到过的蝉儿,要想获得阳光下的欢乐,必须首先忍受黑暗 的地底下的苦工和劳役。 在漫长的教师生涯中,法布尔坚持自修,直到取得了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同时,他利用所有 业余时间,一丝不苟地进行动植物观察记录,废寝忘食地致力于发现和揭示昆虫的生存真相。 某些“科班出身”的生物学权威对他怀有偏见,使他在人世间缺少知音,但他可以向他的昆 虫们倾诉衷肠。他写道:“我亲爱的虫子们,一旦你们因为做不出被人称道的事而说服不了 那群财大气粗的人,我就会出来说话,会这样告诉他们:你们是剖开虫子的肚子,我却是活 着研究它们;你们把虫子当作令人恐惧或令人怜悯的东西,而我却让人们能够爱它;你们是 在一种扭拽切剁的车间里操作,我却是在蓝天之下,听着蟑鸣音乐从事观察……你们倾心关 注的是死亡,我悉心观察的是生命……” 1879 年法布尔的《昆虫记》第一卷问世。他把第一篇颂歌,献给了一种许多人也许没有什 么好感的昆虫——食粪虫。他沿用古埃及人对这种昆虫的尊称,称之为“圣甲虫”。 他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充分尊重与热爱,去描写昆虫世界,去发现那些神奇、美妙的生命的奥 秘,去赞美和讴歌那些仁义、高尚的生命的尊严与含义。他相信,无论是在黑夜中的草丛里, 还是在雨水之后的泥土下,都闪烁着奇异的人性的光芒。 他观察到,一只蝉儿,从小小的蝉卵到幼虫发育成熟,要在黑暗的地底下生活四年时间。而 它破土而出,爬到绿树上高歌的时间,却只有短短的五个星期。 在秋夜的月光下,他悉心倾听那情趣盎然的“荒石园”里的蟋蟀的音乐会…… 1915 年 11 月,严冬即将来临的时候,离他 92 岁生日只差一个月了,这位终生与昆虫为伴, 并且以昆虫为琴拨响了人类命运的颤音的巨人,安然而逝。 他死的时候,在他亲手建造起来的一座昆虫们的乐园——“荒石园”里,那些尚未冬眠的昆 虫,都在黑暗的角落里哭泣。它们用各自生命的鞘翅,为它们这位共同的老朋友合奏了一支 安魂的乐曲。 1.作者引用了法布尔的“我亲爱的虫子们……我悉心观察的是生命……”一段话,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相信,无论是在黑暗中的草丛里,还是在雨水之后泥土下,都闪烁着奇异的人性的光 芒”一句中,“奇异的人性的光芒”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文章纪念法布尔却以“哭泣的昆虫”为题目?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要启蒙,不要蒙启 ①记者:您似乎对倡导少儿“读经”不甚以为然——“不反对”而已,能具体说明吗? 李泽厚(以下简称“李”):我不欣赏“少儿读经”之类的笼统做法、提法,它很难与当年袁 世凯的“尊孔”彻底分清。蒋庆先生公开谴责蔡元培先生当年取消读经。在我看来,如果“五 四”那批人是“启蒙”,那么现在一些人就是“蒙启”:把启开过的蒙再“蒙”起来。我说“不 反对”,是因为蒋先生是民间的自发活动,人各有自由,他可以去尝试。 ②记者:蒋庆先生认为,“李泽厚先生主张把公德和私德分开是不能成立的”,对此您怎么看? 李:公德私德之分并不是我提出的,梁启超早就提出了。……儒家经典中的许多道德是与当 时的政治法律体制和生产、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它产生在已有严格等级的氏族社会中, 发展在专制政治体制的传统社会里。所以“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天王圣明,臣罪当诛”等等便是这种道德的核心内容。我是主张读点中国古书的。特别是 《诗经》、《论语》等等,不然,我费时费劲去写一大本《论语今读》干什么?但是,我反对 不分青红皂白地提倡“读经”,那样可能会从小就培育原来传统政治体系所需要的奴性道德。 ③记者:您认为从传统文化中可以开出现代的“尊重个人自由和权利,宽容、多元”的文化 之花吗? 李:不经改造,无此可能。 ④记者:如何改造? 李:当然坚持西体中用,我反对认为文明并无进步落后之分、原始文明和现代文明等同的文 化相对主义。 ⑤记者:《甲申文化宣言》认为,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中国传统文 化是西方文化的解毒剂,对“物欲至上、恶性竞争、掠夺性开发”有一定的启示,您是否认 同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个功用? 李:我不认同。难道其他文化就没有那种品格吗? ⑥记者:先生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里是非常推重鲁迅的。近年大陆学界“扬胡(适)抑鲁 (迅)”思潮比较流行,您对此现象有何看法? 李:今天我仍然喜欢鲁迅。鲁迅是文学家,他给我以情感力量。 ⑦记者:情感力量?您是说您现在主要是在“文学家”的意义上喜欢鲁迅吗?那么,作为思 想家的鲁迅呢? 李:我曾说过,鲁迅只是大文学家。……我并不完全认同鲁迅的思想,例如他对京剧、对中 医、对大众语、对汉字拉丁化的主张,对某些人(不是所有人)的尖锐嘲讽等等。他常常失之 偏颇、片面,并非以理服人。但我接受和喜爱鲁迅对一切事物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对旧事 物特别是对披上新衣帽的旧事物非常警惕,毫不留情地揭穿、打击。鲁迅是文学家,不能以 有理论体系和逻辑形态的思想家的标准来要求他。我们今天仍然需要他。 ⑧记者:最后,先生能否对中国目前的文化(思想)领域的整体现状再下一个简短的判语—— 和您上世纪九十年代那句著名的“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一样? 李:目前中国文化似乎是“四星【影星、球星、歌星,还有节目主持(人)星】高照,何处人 文”?不是说“人文”没有了,而是到哪里去找人文?这是我愿意提出的一个问题。但我以 为不必担忧…… 1.本文主要访谈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又有怎样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李泽厚先生对‘鲁迅’的评价”一部分内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主 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⑥⑦两个问题的提问方式有什么特点?李泽厚先生的回答有什么风格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0 年韶关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题。 差等生丘吉尔 刘兴雨 ①在我们印象中,那些声名显赫的大人物,个个都是天赋异秉,一出娘胎就与众不同。像中 国的一些皇帝,还没出娘胎就已经不同凡响,不是红光生屋,就是神龙附体。可这位丘吉尔 不行,尽管他当首相演讲时滔滔不绝,却没为自己编出一段光彩的历史来。 ②要说起来,这位丘吉尔先生也是有些来历的,出身贵族,正儿八经上过贵族学校。可这位 贵族出身的学生在贵族学校里却吃了不少苦头,甚至还因为不听话挨过鞭子。他后来在回忆 录中说到小学这段生活颇感辛酸:“我在功课方面收益甚少,我天天计算着学期的终了,何 时可以逃避这令人生厌的奴隶生活而回到家去,并在我的游艺室地板上把我的那些兵器和兵 俑摆成作战的阵势……我看过的书超过我的年纪,然而在本班中却成绩最劣。”那时,丘吉 尔喜欢历史和英文,可学校却偏重拉丁文和数学。他转到一个新学校时,他的拉丁文是零分, 数学不及格,他被编进学习成绩最差的一个班,最末的一个组,成为被人耻笑的全校倒数第 三名,以致一个大学老师这样奚落他:“那孩子绝不可能是从哈罗中学的校门里出来的,他 一定是从窗户里溜出来的。” ③可丘吉尔有他的过人之处,那就是记忆力奇强,过目成诵。有一次他背诵 1200 行的一本 书,毫无差错,老师和同学都惊叹不已。好在丘吉尔的父亲也没有强求他去考大学,而是顺 从了他的意愿,让他进军校,走当兵的路,考上了骑兵学科。这个学科有点像我们现在的某 些学校,只要出得起钱,就让你念。 ④就是这样一个差等生,在伦敦惨遭轰炸时,以首相的身份大声向群众疾呼:“即使伦敦化 为灰烬,也比沦为德国的奴隶强上百倍。” ⑤就是这个差等生,在希特勒向苏联进攻时,他站在了自己一贯反对的斯大林一边,以致别 人讥讽他转变的幅度太大,可他说:“如果希特勒侵犯地狱,我也会和魔鬼站在一边。” ⑥就是这个差等生,当他率领人们抵抗了法西斯的侵略,被人们选下首相的位置后,他居然 能引用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话为自己解嘲:“对自己的伟大人物不怀感恩之情,是强大民族 的一个特点。” ⑦英国是个充满了高等绅士的国度,世界著名的剑桥、牛津大学都在那里,怎么也轮不到这 么一个差等生来领导这个国家,但他们偏偏就选出这么一个差等生领导自己的国家,而且没 有被辱没的感觉,这个国家真是奇怪。 ⑧丘吉尔是二战时期的英雄,两次当选英国首相,还凭借自己的多卷本回忆录获得过诺贝尔 文学奖,他要想对自己小时候的历史美化一番不是什么难事,可他似乎没动过改写自己的历 史的念头,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当年是个差等生,而且不觉得面子上有什么过不去,丘吉尔 真是个奇怪的人。 ⑨如果丘吉尔这样的人生在中国,那么后人对他的描述就可能大相径庭,人们不会再提起他 当年曾是差等生的事实,只会对他过人的记忆力大肆渲染,而对他的成绩不佳、调皮捣蛋却 避而不谈,好像只有这样,才能突出他的光辉形象。 ⑩一个人的历史是什么样子,后人就该把他表述成什么样子,这样对谁都好。 (摘自《领导文萃》2008 年第 13 期) 1.第①段不从丘吉尔写起,先写“声名显赫的大人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竞选首相失败后,丘吉尔引用普鲁塔克的话为自己解嘲,你如何理解丘吉尔的这一行 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全文,谈谈丘吉尔首相的经历对你有哪些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②创立的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为气象学的研究开辟了 一片更广阔的天地。③创立了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为中国的天气预报奠定了重要 基础。④首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将中国的气象研究扩充为一个更大的系统工 程,这个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等方方面面。 2.传统的侠义指的是“为国为民,古道热肠,满身武艺而又铁骨柔肠”,而叶笃正先生治学 严谨、兼容并包,为我国气象事业殚精竭虑,有着更为豁达的胸襟,不仅关注着我国的经济 与民生,更能从一国的经济,一国的民生,一国的环境发展中超脱出来,放眼全球,放眼全 人类,不断超越,既为中国人民,也为全人类作出卓越的贡献。 3.(1)本文的最大写作特色是视角独特,从侠客的角度刻画叶笃正这位气象科学家。(或比喻, 把气象科学家比为侠客)(2)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①拉近读者与科学家的距离,引发读者的 阅读兴趣。②写叶笃正喜欢武侠小说,多方面刻画人物,从而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有真实 性。③引导读者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学习叶笃正“笃行忠正”的新时代侠客智慧和胸襟。 二、 1.①直接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与尊重;②表达了对生物学权威们的蔑视与愤慨;③ 也表达了对自己蒙受歧视与偏见的不满;④引用法布尔的原话可以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感;⑤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①昆虫世界有着人类世界仁义、高尚的生命的尊严和含义。②昆虫有着人性中的顽强执 着和对美好幸福的追求。 3.①点明法布尔一生致力于昆虫的研究;②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极大热爱与尊重;③作者 借昆虫的哭泣表达对法布尔的悼念与敬仰;④运用拟人手法,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兴趣。 三、 1.四个方面:如何读经问题;读经过程中遇到的对传统道德的认识问题;如何改造中国的 传统文化问题;鲁迅的批判精神问题,问题之间存在递进/层层深入关系(或:提出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关系)。 2.主要观点:肯定和倡导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态度即对旧事物、旧道德的批判精神。 作用:用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或补充、照应前文观点)——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 粕。 3.这两问属于追问(非预设性、随机提问);旗帜鲜明(态度鲜明、斩钉截铁),有理有据。 四、 1.从“声名显赫的大人物”写起,用他们的“天赋异禀”,与“差等生”出身的丘吉尔形成 鲜明对比,赞美丘吉尔坦诚率真的品性,引出下文丘吉尔少年求学的经历。 2.丘吉尔在竞选失败后并未怨天尤人,为失败寻找借口,而是引用普鲁塔克的话为自己解 嘲,在赞美伟大民族的同时,婉转地暗示出自己曾为民族立下的功勋;面对挫折,表现出他 强烈的自信与博大的胸襟。 3.①(示例)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丘吉尔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如丘吉尔在面临侵略时, 多次挺身而出领导人民抵抗;我们也要学习他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日后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②(示例)从文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丘吉尔的直率与坦诚,如他虽有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文 笔,却不对自己“差等生”的历史进行美化。作为中学生,我们也应该像他一样诚实做人,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弄虚作假。 ③爱憎分明,如在法西斯入侵时,站在自己一贯反对的斯大林一边。 ④强烈的自信心与博大的胸怀,如在竞选失败后,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自我解嘲。 (写出一种品质,结合文章实例分析,联系自身实际,三者应相互照应,不可生拉硬扯,写 出两点才可得满分。 专题检测卷(十七) 现代文阅读(选考) 实用类阅读(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朱苏力①:不可能的告别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制度化即所谓法治的时代,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都得遵守 制度,履行职责。 因为,法治并非某个文件或书本上那些让一些人热血上头让另一些人昏昏欲睡的词语,而是 现代生活少不了的大大小小的规矩。规矩不一定起眼,有时还让人闹心,却大致能给人们一 个稳定的期待。而你即将踏入的社会,就是我们参与创造的这样一个制度网络。她对你会有 全新的稳定的期待;你要从更多接受他人的关爱和宽容转向更多地关爱和宽容他人;甚至仅 仅因为你是北大法学院毕业的,要求更高、更苛刻。不错,我说过“发现你的热爱”,那是 在新生入学之际,是就大学学习而言;对于毕业生,我的告诫从来都是“责任高于热爱”。 记住,承担责任,有时不是因为你喜欢,而是尽管你不喜欢。这是对成人的要求;理解并做 到了这一点就算大人了。这或许是毕业对于你最重要的意味。与此相关的则是要守住自己。 去年我已说过,大学教育天生有缺陷,还无法弥补。今年再加两句吧:学校会增加你的知识, 但知识不等于德行,提升不了人的德行,也增加不了你的判断力和意志。别以为学了多年法 律,有了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嘴边挂着正义,就真以为自己正义了或是比别人更正 义。这是一些脑子不清楚或是脑子太清楚的法律人编出来的,忽悠别人,捎带着推销自己, 但弄不好也会把自己给忽悠了。想一想,难道学经济的,天天念叨亚当·斯密或成本收益, 就个个亿万富翁了?好像比尔·盖茨、斯蒂夫·乔布斯都不是学经济的,还都辍学了。“知 识越多越反动”当然不对,但也别以为念过几本书,知道几个词,还会说“我很 happy”, 人就聪明或高尚起来了。这些年来,我们就生生看着一些法律人倒掉了,学位、地位甚至学 问都不低;最近,还包括我们一位 1986 年毕业,在商务部工作的校友。我不怕丢人,也不 怕这一刻令各位扫兴,提及这位校友,是因为,对于承担更多更大社会责任的精英来说,对 于你们来说,这是个真问题,很现实,也很要紧。 人们常说今天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是社会转型、社会道德共识重建的时代。但换 个说法,今天是一个诱惑很多、外在规范特别是制约不够的年代。这挑战法治,更挑战一个 人的德行、操守和判断力。如果没有或不足,或是有侥幸心理,你就把握不了自己,容易忘 乎所以,随波逐流,一不小心也可能混迹于成功人士。但记住鲁迅先生的话,大意是:如果 你真能折腾,真会忽悠,也会小有收获;但要想凭此成大事,自古以来,门儿都没有。 当外在规范和制约不足时,我们心里就更需要有点荣辱感,也就是当独自面对自己或永恒时, 你心头会突然掠过的那一丝莫名的骄傲、自豪和优越感。你就会更看重做事、努力做成事, 而不是太计较所谓的公正回报,也不那么关心或总是关心别人对你的看法。人生有许多事不 值得较真,但有些事必须较真,要对得起自己。如果觉得不该做的,无论是折腾人还是倒腾 事,就是不做;该做的,那么,“虽千万人,吾往矣”,爱谁谁!但这不是知识问题,就算是 北大也给不了你。得你自己养成,在一次次艰难有时甚至是痛苦的选择和行动之后。它拒绝 机会主义,需要德行,对自己的真诚,有时还要有点血性。听起来像是说教和劝善,其实不 是。我 55 岁了,有点天真,却不只有天真;我也毫不掩饰自己相信后果主义和实用主义。 我是认为,只有这样,一个人才可能穷达淡定,荣辱不惊,守着自己的那点事业,守着自己 的那份安宁,哪怕在世俗眼光中他/她既不富有也不成功,甚至很失败;也只有这样,我们 才有一个虽不完美却还是值得好好活着并为之努力的社会,而许多人也会因此多了一个好好 活着的理由。 难道我们不就是为此才走进北大的吗?尽管,许多同学就要告别这个校园了,我也将告别院 长的职责。我们都如流水,我们都是过客。但我们不可能告别北大。北大并不只是一所大学 的名字,不是东经 116.30 度北纬 39.99 度交汇处的那湾清水、那方地界,甚至不是所谓的 北大象征——“一塔湖图”或墙上铭刻的北大校训。你我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北大,包括农 园的油饼或二教的自习,一帮子伪球迷半夜爬起来光着膀子看世界杯,或是那枚从没别上你 胸前、已经找不到了却永远别在你心头的校徽……北大也是近代以来许多中国人的一个梦。 因为北大,我们懂得了责任,并且有能力担当。 这个夏日,北大见证了一批过客,他们要到一个叫做“前方”的地方去! (《中国青年报》2010 年 7 月 2 日,有删节) 注:①朱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 1.本文是北大法学院 2010 年毕业欢送会的致辞,却以“不可能的告别”为题,说说演讲者 认为在告别校园时哪些又是不可能告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三段“好像比尔·盖茨、斯蒂夫·乔布斯都不是学经济的,还都辍学了。”这句话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今天这个诱惑很多、外在规范特别是制约不够的年代里,我们该怎样才能承担社会责 任?请结合本文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野火烧不尽 方舟子 原本湛蓝的洛杉矶天空,变成了灰、红混杂。远处安吉利斯国家森林冒着浓烟。这是洛杉矶 郡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森林大火,从 8 月 26 日烧到现在火势才得到部分控制,已烧掉了约 6 万公顷的林地,占整片森林的 20%以上。美国森林服务局认定这场大火的起因是有人纵火。 这个认定并不意外。除了被闪电点燃,90%以上的野火都是人为引起的,不管是有意还是无 意。人类与森林的接触日益紧密,森林野火发生的频率也就越高。就在同一时间,全美各地 还有十几处森林大火在烧着。但是为什么只有安吉利斯的大火严重到成为了新闻? 一场火灾要能发生和维持,取决于热、燃料和氧气三要素。这三要素只要缺了一个,温度不 够高、燃料匮乏或氧气有限,火就无法传播,会慢慢熄灭。在这些要素中,影响野火大小的 主要是燃料:树木的湿度、形状、大小、多少、彼此之间的距离、在地面上的排列状况等等 都影响着火势的传播,而树木的情况又与树的种类和年龄有关。还有许多环境因素也能影响 火势:风能把火吹旺,雨能把火浇灭,河流能阻碍火的传播……有没有什么一般规律能让我 们预测一场野火的规模呢? 1998 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用计算机模型对森林野火进行模拟。他们在网格上种虚 拟的树,每一步骤在某个格子上种一棵,种在哪一个格子上是随机的,每个格子只能种一棵。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格上的树就逐渐地多起来。然后,每隔一定数量的步骤之后,程序就往 网格上扔下一根虚拟的火柴,扔在哪里也是随机的。如果扔的那个格子上有树,树就被点燃 了。如果这棵树相邻的四个格子上有树,火就传了过去。 他们反复地运行这个程序,统计每次虚拟野火的规模,并没有找到典型的野火规模,却发现 野火的发生遵循幂律,野火的规模越大,发生的频率就越低。 幂律表明,大事件和小事件都是由相同的因素引起的,并没有特别的“大”因素。例如,地 壳或沙堆处于自组织的临界状态(自身逐渐形成的高度敏感的不稳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任 何规模的地震或坍塌都可能发生,大规模地震或坍塌的出现纯属偶然,并无其他的特殊因素, 是不可预测的。 看来发生野火的虚拟森林处于自组织的临界状态,那么真实的森林野火是否也如此呢?康奈 尔大学的研究人员统计了发生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森林野火,同样没有找到典型的野火规 模,并且它们也遵循幂律。看来森林的确是处于自组织的临界状态。这一发现不仅不能用来 预测野火的规模,反而表明大规模野火的发生是不可预测的。 不过,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的另一个现象,却对如何控制野火的规模很有启发。他 们用不同的点火频率进行模拟。有的模拟每种 125 棵树扔一根火柴,有的每种 500 棵树扔一 根火柴,有的则每种 2000 棵树才扔火柴。点火的频率越低,发生大火的频率就越高。在频 率低到每种 2000 棵树才扔火柴时,这时网格上已密密麻麻布满了树,扔下的火柴通常点燃 大量的树木,在许多情况下甚至烧光了所有的树。 他们把这称为“黄石公园效应”。在 1972 年之前,黄石公园对野火采取零容忍政策,一旦发 现野火就尽量将其扑灭。这就像是模拟程序中超低的点火频率,也出现了类似的后果:1988 年黄石公园突发大火,烧掉了 32 万公顷的森林,占黄石公园面积的 36%。 对任何野火都强行扑灭,这样做让森林不再处于临界状态,而是处于更不稳定的超临界状态: 森林里充满了老树、死树、矮树、野草,地面堆满了树枝、树皮、枯叶,这些全都是上好的 燃料,只要有了火源,就会熊熊燃烧起来,不可抑制地蔓延开去。野火是不可能完全制止的, 只会推迟其爆发,推迟得越久,后果就可能越严重。 美国林业部门后来意识到了野火也是森林自然生态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对自然因素引起的 野火不再扑灭,任其燃烧(除非威胁到生命、财产的安全);林务员时不时地还在严格控制下 有选择地放火烧掉一部分森林。但是要让森林恢复被破坏了近百年的自然平衡还需要时间。 如果美国林业部门早一点放弃对野火零容忍的政策,也许 1988 年的黄石公园大火就可以避 免,安吉利斯国家森林所在的加州也不至于近年来连连爆发森林大火了。 1.根据文意简述“黄石公园效应”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一段写道:“原本湛蓝的洛杉矶天空,变成了灰、红混杂。远处安吉利斯国家森林 冒着浓烟。”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对安吉利斯国家森林火灾场面进行这样的描写,有 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对待生态环境一直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在你看来,本文的观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恐龙谷断想 卢新华 ①6500 万年前,陆地上曾经生存过的最大动物——有霸王或霸主之称的恐龙忽然灭绝了。 2009 年 4 月的一天,这些恐龙的部分残骸和我相约在彝州楚雄一聚。 ②累累白骨有些还若隐若现,半推半就地躺在禄丰县川街恐龙谷的红泥土里,有些已急不可 耐地借着一双双人类擅长扒坟掘墓的手,从红土里跃出来,惹眼地展示在陈列室的玻璃“棺 罩”里,裸立于人类好奇的目光中。 ③这些动辄几层楼高,十几米,几十米长,一天食量就要几吨、几十吨的霸王们是怎样神秘 地从我们这个星球上消失的呢? ④考古学家们根据考古发现作出了种种猜想和推测,后来主要发展成“渐变论”和“灾变论” 二说。支持渐变论的科学家们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来自于地球和它们自身,造山运动频繁, 火山喷发不断,大陆漂移,海平面下降,气候转冷,中生代晚期被子植物代替了裸子植物, 加之恐龙的后期体形过于庞大,适应能力差,又有哺乳动物的兴起与之竞争,渐渐地,地球 上的植被和生物已远远不能满足“巨无霸”们果腹的需求,风卷残云般地吞噬过后,身后到 处留下满目疮痍的山林,它们于是有一天也“英雄末路”,走到了“弹尽粮绝”的尽头,只 能听凭饥饿的驱使,渐渐聚到一处,头向着东方——那里大概还有星星点点“可望不可即” 的绿洲,仰天长嚎几声,“扑通扑通”地渐次倒下…… ⑤一个主宰了地球近一亿六千万年的生物就这样消亡了。 ⑥我不太相信“灾变论”。天灾的确是一种震人心魄的恐怖力量,但因为单纯的天灾而造成 物种的灭绝,尤其是一种曾经主宰过地球亿万年的生物的彻底灭绝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我们 从唯物辩证法了解到: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和衰亡,其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内因;而 且,我们也知道:一切占统治和支配地位的力量都无法挣脱自然因果规律的束缚,最终会走 向自己的反面。 ⑦另外,引起“灾变”的原因究竟何在呢?难道就没有被灭绝的动物的“积极参与”吗?我 们不可能清晰地了解发生在亿万年前的事,但我们至少还熟悉身边的情况。比如,科学帮助 我们开采和利用了石油,又帮我们发明了汽车和飞机,当然也帮我们增加了大气层二氧化硫 的含量,以至于地球气温逐年升高,冰层渐次融化,有一天海水终将漫过家门…… ⑧我今天站在恐龙谷,眼前也浮现起另一条曾经时断时续地称霸东方几千年的“巨龙”。这 条“巨龙”近代曾被西方列强打得趴在地上,长时间蜷缩在黄土堆里任人宰割,然而今天终 于翻转身,预备腾飞了。可是,这条“巨龙”对于历史上的“走麦城”,究竟是持“灾变论” 还是“渐变论”呢?是真心从自身寻找原因,还是依旧一味怪罪外部力量的侵扰呢?不要小 看了这两种态度的区剐,其实它将决定“巨龙”最终能否腾飞,以及腾飞后究竟能飞多远和 多久…… ⑨我们人类的心灵其实也时时活跃着一条物质欲望的巨大恐龙,尤其当这种物质欲望越来越 变成“贪欲”时,这条恐龙便开始肆无忌惮地侵蚀、吞噬和绞杀我们原本健康的灵魂。于是, 满世界都可以欣赏到这样的众生相:人们在醉心于对财富的巧取豪夺,对权力的疯狂追逐的 同时,越来越对正义置若罔闻,对公理嗤之以鼻,对众生漠不关心,对死亡毫无戒惧,于是, 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丧失了,家庭的和睦破坏了,世界的和平也变得遥遥无期…… ⑩几种不同形态的、虚幻的、现实的龙一时交织着在我面前奔腾和飞翔。我忽然很有些不安, 因为我不知道那一亿多年前的恐龙的基因是否与我们人类,与“东方巨龙”有着某种牵连。 我也不知道,我们究竟能否延缓大自然的惩戒,推迟一切统治力量都会走向反面并演变成毁 灭性力量的历史宿命。 (选自 2009 年 11 月 3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作者不相信“灾变论”而赞成“渐变论”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写到了哪几种“恐龙”?各自有怎样的特点?请加以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联系全文,探究文章最后画线的句子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取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属于自己的曾经的北大生活;(2)近代中国人的一个梦;(3)应该承担的责任。 2.(1)(从反面)举例证明了学习经济和个人收益没有必然联系。(2)类比论证了学习法律不等 于能遵守法律(或者“学了法律,嘴边挂着正义,不等于自己正义了或比别人更正义”)的道 理。说服力强,告诫毕业生要提升自己的德行,增加判断力和意志。 3.在这样的年代里承担责任就是要守住自己。(1)品德方面①提升自己的德行,增加判断力 和意志。②心里要有坚守正义的荣辱感,有做人做事的尺度。(2)行动方面:①不随波逐流, 能拒绝诱惑,自我约束。②看重做事,做该做的事。③对自己真诚,要有点血性,穷达淡定, 荣辱不惊(或不太计较公正回报和关心别人的评价)。 二、 1.黄石公园对野火采取零容忍政策,结果导致公园发生大火,造成严重的后果。这说明野 火是不可能完全遏制的,只能推迟其爆发,推迟得越久,后果就越严重。 2.①文章对火灾场面进行描写,有吸引读者兴趣的作用。②安吉利斯森林火灾是一场特大 火灾,作者对其场面进行描写,自然地引出了文章对森林火灾的原因、规模、可否预测等问 题的探究,也为文章最后得出结论做铺垫。 3.本文认为,野火是森林自然生态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任何野火进行扑灭,会让 森林处于更不稳定的超临界状态,更容易发生严重的特大火灾。由此可见,对待自然生态, 我们应该尊重其自然规律,而不是对其施加人为的影响,因为这样做可能会产生我们意想不 到的严重后果。(本题答案应包括文章的观点和其对我们的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三、 1.①单纯的天灾造成曾经主宰过地球亿万年的生物在短时间内彻底灭绝是不可能的,一切 事物的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内因(或:是由于自身规律造成的);②即使造成生物灭绝 的原因是天灾,这种天灾的形成,也有被灭绝者的“主动参与”,所以其根本原因还在于自 身。 2.①历史上真实存在过且已灭绝的恐龙,由于无序的繁殖,不能改变自己以适应自然界的 发展造成了自身的毁灭;②中华民族这条东方的巨龙,历史上曾经称霸东方几千年,后来被 西方列强打倒,今天又开始了腾飞,同时面临着新的抉择;③指人的“物质欲望”,它肆无 忌惮地侵蚀、吞噬和绞杀人类原本健康的灵魂,最终将造成人类自身的毁灭。 3.①对人类可能重蹈恐龙覆辙、走向自我毁灭的命运的担忧;②期望人们吸取恐龙灭绝的 教训,反省自己的行为,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走出自己毁灭自己的怪圈。 正确使用成语(一) (附参考答案) (时间:45 分钟 分值:45 分) (对应学生用书 P357) (注: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游客亲身掌舵、结网捕鱼,可品尝船上现捕的太湖三白等湖鲜,体验真正的太湖渔 家风情,充分领略到太湖山长水阔....、渔帆点点的美景。 B.农村留守儿童到大城市参加夏令营,从穷山恶水....来到现代化都市,好奇、兴奋,但 活动结束后能保证“幸福花开”吗? C.这一支破空之箭,威力强大,穿云裂石....,可将数米远的敌人射杀于无形之中,敌人 一旦中箭流血不止。 D.改款后的新汉兰达更舒适、更灵活、更人性化,其“大肚能容”在同级车型中无出.. 其右..,食物统统塞到后备箱都绰绰有余。 解析 D 项,“无出其右”指没有人能超过。A 项,“山长水阔”比喻道路遥远艰险。 用于此处属望文生义。B项,“穷山恶水”形容自然条件很差,物产不丰富的地方,含 贬义。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C 项,“穿云裂石”指(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 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运行了 3 年之久的武汉火车站在来自全球的 81 个建筑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芝加哥雅 典娜建筑设计博物馆颁发的“2012 年国际建筑奖”。 B.作为中国台球第一美女的潘晓婷,被称为“九球天后”,却因从未拿过亚运金牌而 显得妍媸毕露....,这次终于实现了美貌与实力的完美融合。 C.子女尽孝的方式有许多种,订立一个标准并不意味着必须完全按图索骥....,也不代表 着其中哪一点没做到就是不孝。 D.随着家长观念的改变,已经出现了孩子暑期报班从趋之若鹜....到以兴趣为主的情况, 培训班的负责人反复提醒,应该充分激发孩子的兴趣。 解析 C 项,“按图索骥”指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 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A 项,“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此处使用 对象不当。B 项,“妍媸毕露”指美丽和丑陋都显现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用于此 处不合语境。D 项,“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 逐某种事物(含贬义)。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尽管中央谆谆告诫....禁止公车私用,但当下公车滥用私用现象之严重早已让民众麻木, 以至于各地公车改革动辄得咎,屡陷质疑。 B.吴昌硕是中国近代诗、书、画、印艺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艺术大师,艺坛尊其 为“四绝”画家、海上画派的领袖人物。 C.烂诗可以不读,俗曲可以充耳不闻....,坏建筑却逼着你天天直视,事实上做一个不负 责任的建筑师,比当一个没有天分的诗人,罪孽更重。 D.面试结束后,不管是表现失意还是踌躇满志....,考生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和良好的风 度,展现给考官一种沉稳的心理素质。 解析 D 项,“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A 项,“谆谆告 诫”指恳切耐心地劝告,用于平级平辈间的告诫,语气较温和,不具有强制性。用于此 处不合语境。B 项,“承上启下”指接续上面的并引起下面的(多用于写作等)。用于此 处不合语境。C 项,“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用于此 处不合语境。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不管这几种关于美的理解是否得到公认,哪怕略显片面,但对今天而言,都是拨雾 见光、探骊得珠....而不可或缺的启明星。 B.我还是希望留在央校,九年来,我跟央校耳鬓厮磨....,一片树叶、一块草皮都是有感 情的,都是能勾起情思的。 C.公务接待围绕每人每餐的费用标准做文章,才是正解,才是扬汤止沸....之举。把钱管 住了,什么鱼翅、虫草,都管住了,可谓一了百了。 D.欧元摇摇欲坠....,过半德国民众支持以马克替代欧元,他们对降低生活标准为希腊等 国“埋单”的救助手段越来越不耐烦。 解析 A 项,“探骊得珠”指做文章扣紧主题,抓住要领。B 项,“耳鬓厮磨”指两人 的耳朵和鬓发互相接触,形容亲密相处(多指小儿女)。此处使用对象不当。C 项,“扬 汤止沸”指把锅里烧的沸水舀起来再倒回去,想叫它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 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处不合语境。D 项,“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 下来。此处不合语境。 答案 A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父亲的言传身教,同学们的耳提面命....,使弥金冬的画风日渐成熟,在弥派的苍郁凝 重里笔锋变得爽利、有劲,光大了弥派画风。 B.“三高音乐会”告诉世界上那些对中国知之不多的人,中国不再是长袍马褂、鹅行.. 鸭步..的国度,而是最富有经济活力和文化信心的地域。 C.民国时,结婚需至官府登记,即使领了证书,也不以为意....,只有鞭炮响起,方为亲 戚朋友认可。 D.虽然这个店的招牌几易其名,改弦易辙....,但因其服务质量差,门可罗雀,生意极为 惨淡。 解析 B项,“鹅行鸭步”指像鹅和鸭子那样走路,形容行动迟缓。A 项,“耳提面命” 形容恳切地教导,用在上下级或师生等关系中。此处使用对象不当。C 项,“不以为意” 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此处属望文生义。D 项,“改弦易辙” 指改换琴弦,变更行车道路,比喻改变计划或做法。此处不合语境。 答案 B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最令人神往的是森林湖,光看这名字就觉得肯定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山高水低...., 景色宜人,呼吸到的空气也是绿色的。 B.表演时,铁花飞舞,鞭炮齐鸣,加上鸣锣开道....,气势极其恢弘壮观。12 名打铁花者 一棒接一棒,一棒铁花冲天而起,另一棒紧跟而来,棒棒相连。 C.欧盟对中国进口的光伏板、光伏电池等发起反倾销调查,这是中国光伏企业的灭顶.. 之灾..吗?无论如何,中国光伏产业面临决定自身命运的关键时刻。 D.聘任制与终身制最大的不同就是有出有进、能上能下,有助于剔除庸才懒人,让朝. 不虑夕...者没有市场。当然,聘任制也有劣势。 解析 C项,“灭顶之灾”指致命的灾祸。A 项,“山高水低”指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 指死亡)。此处不合语境。B 项,“鸣锣开道”比喻为某事物的出现制造舆论。语境是说 表演时热闹的景象,可用“锣鼓喧天”。D 项,“朝不虑夕”指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 得住晚上,形容情况危急。也说朝不保夕。此处不合语境。 答案 C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孙玉洁成长于辽沈大地,又被七彩云南山水熏陶,两地培养使她如虎添翼....,在伦敦 奥运会女子重剑比赛中连连上演“一剑封喉”的好戏。 B.太极武术自发轫以来,经过数年的传承,踪迹遍及大江南北,各门各派拳法套路虽 有不同,但同出一宗,共承一脉,是不容置疑....的。 C.大企业要是对经济前景心存疑虑,惨淡经营....高积累过冬,那小企业因受制于高库存 资源占用的压力,就会断臂求生限制产能。 D.台儿庄古城力争将本届“非博会”办成一届最具影响力的博览会,枣庄在国内的影 响力也必将因 2012 年“非博会”的举办呼之欲出....。 解析 B 项,“不容置疑”指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A 项,“如虎添翼”指 像老虎长上了翅膀,形容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形容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 恶。此处不合语境。C 项,“惨淡经营”指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 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此处不合语境,从前文“心存疑虑”看,应用“处心积 虑”。D 项,“呼之欲出”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 出现。此处不合语境。 答案 B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有人搞戏曲艺术创新,总担心把传统颠覆了,就会弄出些不伦不类....的东西,其实创 新和继承是一个整体。 B.近期大盘平稳上升,银行股成为力挽狂澜....的护盘主力,本月以来银行指数表现了良 好的抗跌性。 C.国际礼品展今开幕引发连锁创意效应,生活中想找到既有创意又别出机杼....的礼物, 逛逛礼品展是个不错的选择。 D.几年前,公募基金首次推出专户一对多业务之时,一度成为市场中炙手可热....的投资 品种,一日售罄是当年常出现的。 解析 A 项,“不伦不类”指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不规范。B 项,“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该句中没有提到险恶的背景,相反是“平 稳上升”。此处不合语境。C 项,“别出机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新颖。指写作另 辟途径,能够创新。此处使用对象不当。D 项,“炙手可热”指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 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此处不合语境。 答案 A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许多科学技术如集成电路,正是在登月行动的刺激下,获得快速发展,并最终走向 成熟,既而..在商业上得到广泛应用。 B.现在,很多建筑公司在为城市的繁华添枝加叶....“建房”的同时,更加注重“建心” 教育,表现出一种崭新的生活态度。 C.市场上低风险产品一时间纷纷出台..,银行券商基金各拼打法,各据优势。但整体来 看,目前收益率整体下行的趋势仍难以逆转。 D.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腾格尔一袭长衫,满脸高深莫测。从他一现身,场下的观众就乐. 不可支...,几乎每隔五分钟就会有一个小高潮。 解析 D 项,“乐不可支”指乐得都支撑不住了,形容快乐到了极点。A 项,“既而” 用在全句或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上文所说的情况或动作发生之后不久。此处重在“发 展”,“成熟”在先,“应用”在后,故应用“继而”。B 项,“添枝加叶”形容叙述 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贬义词。此处不合语境, 可换用“添砖加瓦”。C项,“出台”指(政策、措施等)公布或予以实施。此处使用对 象不当。 答案 D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然众多因素对小麦构成轻微利空,但暂时难以阻止小麦涨势。近段时间小麦行情 将继续以陆续..趋涨为主。 B.宋瓷存世量极为稀少,加上资本炒作及古陶瓷交易监管等原因,真正能够交易的宋 瓷凤毛麟角....,宋瓷的价值未能真正体现。 C.他们利用这些水产、蔬菜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开发出了能随时令变化,适应不 同区域消费习惯和消费嗜好..的丰富快捷产品组合。 D.他的《书法作品集》清样,真是令人另眼相看....,那大幅的中堂,那小幅的扇面,结 构有错落,布局有章法,令我叹服。 解析 B项,“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A 项,“陆续”表示前后相继, 时断时续。这里表示成为这一“趋势”,不能有断,应用“逐步”。C 项,“嗜好”指 特殊的爱好(多指不良的)。此处感情色彩不当,消费无所谓褒贬,应用“癖好”。D项, “另眼相看”指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此处不合 语境。 答案 B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有食品黑幕都或多或少地反映着尴尬的现实问题,但很多食品企业不能实事求是 地面对问题,出现问题便一概..否认。 B.觉山寺四周山势龙飞凤舞....,把整座寺院托在当中。东侧的山峰相对高大,体现了阳 刚之美;西侧的山峰相对矮小,显示了阴柔之美。 C.房地产营销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有开发商针对特定客户群,在售楼处举办各种活动; 也有开发商结合..时下热门事件进行宣传。 D.同学们为了理想宵衣旰食....,我也为了梦想在棋盘上拼命厮杀,当击败一个个对手时, 我才猛然发觉离高校的大门越来越远了。 解析 D 项,“宵衣旰食”指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用于 此处不合语境。A 项,“一概”表示适用于全体,没有例外。B 项,“龙飞凤舞”形容 山势蜿蜒雄壮,也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C 项,“结合”指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 答案 D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任何环保部门都无权温柔执法,更不能违法充当黑保护伞,一旦让“环保”蜕化..为 “污保”,就对不起民众,更对不起子孙后代。 B.他是一个非常细心、谨慎、八面玲珑....的人。在比赛前,他会把对手的所有资料收集 好,把所有该准备的准备好,从不打无准备之战。 C.随着我国银根逐渐放松,对于..中小企业的各类优惠政策不断出台,不少商业股份制 银行纷纷推出利于中小企业的贷款产品。 D.近日,一群小熊齐齐爬上树打闹嬉戏如同“开派对”的趣图在网络上蹿红。小熊们 憨态可掬的样子令人忍俊不禁....地笑出声,勾起了网友的好奇心。 解析 A 项,“蜕化”指虫类脱皮,借指事物向坏的方面变化,多指腐化堕落。B 项, “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此处不合 语境。C项,“对于”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这里应用“针对”或“有关”。D 项, “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与后面的“笑出声”语意重复。 答案 A 13.(2013·湖北七校联考)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宜昌西陵区某政协委员认为,在夷陵广场谢洪恩烈士就义处树立..纪念碑,有利于抒 发宜昌人民的爱国热情,并能够更好地展现宜昌的革命历史。 B.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和李胜素的京剧唱段将演出推向了高潮,其声穿云裂石....,其 曲荡气回肠,真有金戈铁马、气壮山河之慨。 C.2012 年研究生考试成绩于近日揭晓,山东某大学大四学生小潘查分时惊奇地发现, 他的政治理论成绩居然是负分。在确认了几遍考生编号之后,小潘只得接受这个不. 可理喻...的事实。 D.台湾知名网络作家柯景腾最初并没有接受过任何写作训练,他为了赚钱和鼓励患癌 症的母亲才开始写作,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拾.......,曾一年写了 14 本书,成为台湾畅销 小说作家。 解析 B 项中的“穿云裂石”指(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 亮。A 项中的“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可改用“竖立”。C项中的“不 可理喻”是指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不能用来形容“事 实”。D 项中的“一发而不可收拾”是指事情糟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应改用“一发 而不可收”。 答案 B 14.(2013·杭州二检)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们直面的社会舞台,也许只是化蝶幻影,而耳提面命....的幕后故事,往往更贴近民 间世态,震撼世道人心。 B.刚刚还是烈日当头照,一转眼,老天爷的脸一沉,狂风怒吼,大街上尘土飞扬,整 个城市瓦釜雷鸣....,紧接着瓢泼大雨倾泻下来。 C.公布《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其宗旨是明确的,它不是要人们使用不规范的词形, 就是..要倡导人们选择推荐的词形。 D.实行网络实名制,让那些肆意侵犯他人著作权、随意散布虚假消息的人不敢越雷池..... 一步..,从而保护大多数网民的权利,营造出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解析 D 项,不敢越雷池一步: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A 项,耳提面命:形 容恳切地教导。使用对象有误。B 项,瓦釜雷鸣: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 时。望文生义,不合语意。C 项,此句关联词使用有误,应用“而是”,与前文的“不 是”相对照。 答案 D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再回头看去,这些自在无羁勒的温情的文字,看着看着就让人心里生出煦煦如拂的 感觉,如坐春风....。 B.为了完成教育学会的换届工作,大家坚持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做了大量具体而微.... 的准备工作,确保了换届工作顺利进行。 C.人生在世,很多事情难以预料,用安之若素....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往往会享有一片安 静清新的心灵天地。 D.消费者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仍是服装的标识鱼龙混杂....,如将化纤衣物标注成纯棉的, 羊绒等实际成分与标签不符等。 解析 A 项,“如坐春风”,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B 项, “具体而微”指内容大体具备,只是形状或规模较小,此处应改为“具体细致”。C项, “安之若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素,泰然处之。此处应改为“随遇 而安”。D 项,“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此处应改为“鱼目混珠”, 指拿假的充当真的。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