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50 KB
  • 2021-06-07 发布

202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强化练(十三) Word版含解析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专题强化练(十三) (一)修辞手法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泰山是神奇的,它的神奇在于变幻多姿的自然风貌和璀璨瑰丽的 人文内涵。 泰山的白天和夜晚是不一样的。白天的泰山,青葱苍翠,清朗明 快;夜晚,沉睡的泰山则向世人展示出他沉静、神秘、温和的一面。 夏日雨水充沛,“哗哗哗”的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溅入潭底,如飞龙 跌落。黑龙潭周边的山林、山石遍布,溪流在石头空隙中淙淙而过, 如鸣佩环。山内空气清凉,万籁俱寂,只有埋伏在草丛中的小虫们在 低吟浅唱,把玩着自己的节奏。 月光从松针的缝隙中筛落下来,斑驳地撒在干净光滑的石头上。 微风拂过,夹杂着松林中特有的自然气息。突然,身下不觉一阵湿凉, 茫然起身,这才发现,一汪浅流的泉水悄无声息地漫过我斜躺的山石。 当下便想到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句,却原来是这般 情境!不入此景,怎得此意?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拟人、夸张、引用 B.拟人、引用、反问 C.比喻、排比、反问 D.排比、拟人、引用 解析:“只有埋伏在草丛中的小虫们在低吟浅唱”运用了拟人的手 法;“不入此景,怎得此意”运用了反问的手法;“明月松间照,清泉 石上流”引用了王维的诗句。 答案:B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 2 - 在豫南大地,在冬日里,我是渴望下一场大雪的。在那雪花漫天 飞舞的时刻,独自品味“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荆 轲,品味“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老杜,品味“凄凄惨惨戚戚” 的易安居士……自有一种苍凉悲壮,自有一种沉郁顿挫,自有一种痛 彻心扉的酣畅淋漓,自然,才够味。然而,今年的冬天没有下雪,没 有雪便让我觉得今年的冬天似乎缺点儿什么,我期待着雪的来临,哪 怕只是些许小的雪花,我甚至都想好了,我怎样来迎接这一季的冬的 精灵,可是,雪迟迟不下。 正当我感觉索然无味的时候,我看到了校园里那几株凌寒开放的 梅花,眼前顿时一亮!我知道梅花会在数九寒天开放,我也时时关注 着她的萌蘖、结苞。可是,当三九第一天的早晨,当我看到开放的腊 梅时,我不禁惊诧了,淡黄色的小花,在零下几度的环境里、在北风 中翩翩起舞,这不是一般的舞蹈啊,这分明是一曲生命的赞歌!薄薄 的花瓣包裹着密密集集的花蕊,明媚艳丽的、高洁的花朵悬挂枝头, 她怎么承受得了这严冬的酷寒,她怎么不让人爱怜!蓦然想起唐代诗 人崔道荣的《梅花》诗,“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那苦寒中的梅 花,坚韧顽强,傲然独立,凛冽的北风啊,请你放慢脚步,精心地呵 护她吧!你忍心再摧残她吗?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排比、引用、拟人 B.拟人、引用、对比 C.反复、双关、排比 D.排比、反复、比拟 解析:“品味……品味……品味……”“自有……自有……自 有……”构成了排比;“淡黄色的小花,在零下几度的环境里、在北风 中翩翩起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文中多处引用古诗词名句。 答案:A - 3 - 3.下列诗句中,与“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使用的 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C.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D.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解析:A 项,拟人。B 项,对比。C 项,夸张。D 项,与例句都 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答案:D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D.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解析:C 项,没有使用“夸张”手法,为比喻手法。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人生的开始总是在摇篮中,摇篮就是一条船,它首次航行的目 标必定是那座神秘的桥,慈祥的外婆就住在桥边。 B.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 有三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C.雅舍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 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 D.江南小镇有过升沉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 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 - 4 - 解析:D 项,“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不是比喻。 答案:D 6.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伏击某一运动中之敌,打早了,暴露了自己,也让敌人有了防 备;打迟了,敌人已集中驻止,伏击变为啃硬骨头。 B.马云说,让阿里巴巴坚持 18 年的是阿里的理想主义,一个公司 如果失去了理想,天天思考的就是赚钱,那就变成了一部赚钱的机器。 C.每到寒暑假,学生们都离开校园,这条街上的很多商铺就像冬 眠了;等学生返校时,这条街又渐渐热闹起来。 D.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暴涨致使美国基金经理马克·哈特亏损约 2.5 亿美元。之后,他茶饭不思,健康状况亮起了红灯。 解析:C 项,将商铺当动物来写,属比拟中的拟物。A 项,将艰 巨的伏击任务比作硬骨头。B 项,将公司比作机器。D 项,将健康状 况不佳比作亮红灯。 答案:C 7.下列诗句都与梅有关,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 一项是( ) A.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C.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林逋《山园小梅》) D.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解析:D 项,“吹梅”代指吹《梅花落》曲子,运用的是借代的修 辞,其余各项运用了比拟手法。 答案:D 8.下列诗句都写到了梅花,其中没有用比喻的一项是( ) - 5 - A.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B.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偓《夜深》) C.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D.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解析:D 项,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说上天憎恨梅花滥开(开 得茂盛),所以下起大雪封住梅花树枝,实则写出了春寒料峭,衬托出 漂泊之人的凄寒苦楚。 答案:D 9.下列选项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B.那是淡绿色的,和树枝发出的芽一样的颜色。 C.他长得又高又瘦,跟旗杆似的。 D.三十岁的我,似乎对这个冬天的来临漠不关心,却又好像一直 在倾听落雪的声音。 解析:A 项,无修辞。B 项,是指两者颜色相似。D 项,是对心 理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答案:C (二)表达连贯 1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源于道教神仙谱系、“封神榜”传说的《哪吒》的成功,让人看到 了另一种可能:中国动漫或许不需要另起炉灶,而是在千百年一次次 讲述的基础上,打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的“封神宇宙”。当然,构建一 个“封神宇宙”,必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 )。这不但 要有对原著的情怀式“守护”,而且要有孜孜不倦的创新性“再造”。 但唯其艰难,才更显出其意义和价值。 - 6 - A.它不只是需要臻于至善的美术与技术,更是需要对人物和故事 再挖掘 B.它不光是免费“拿来”,还是一种创造性转化 C.它既需要臻于至善的美术与技术,还需要对人物和故事再挖掘 D.它不是免费“拿来”,而是一种创造性转化 解析:根据后文的“这”字,指代出上文需要填写与“情怀式‘守 护’”和“创新性‘再造’”相关的内容,而“臻于至善的美术与技 术”并不是“对原著的情怀式‘守护’”,排除 A、C 两项;根据上文 神话传说是国漫取之不尽的素材库,根据下文“要有对原著的情怀式 ‘守护’”可知,动漫是可以将神话“免费拿来”的,只是不能光“拿 来”而不“创新”,故排除 D 项。 答案:B 1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其实,翻拍是一件难事。原作脍炙人口,本就树起了较高的标准, 再加上观众的“回忆滤镜”,想要出新出彩并不容易,它需要付出更多 的匠心与努力。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翻拍又是 一件容易的事。 ( ),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创作和宣发成本。如果创作者 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 快钱”的捷径,这也正是目前市场上翻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A.故事已经有了,不用从头开始创作剧本,观众基础也有了,甚 至自带话题和热度 B.已经有了故事,不用从头开始创作剧本,观众基础也有了,甚 至自带话题或热度 C.不用重新创作剧本,因为已经有了故事,进而观众基础也就有 了,甚至自带话题或热度 - 7 - D.观众基础已经有了,故事也已经有了,所以不用从头开始创作 剧本,且自带话题和热度 解析:由后面“创作和宣发成本”可知,前半句讲“创作成本”, 后半句讲“宣发成本”,两句若句式相同,更符合表达习惯,可选出 A 项。 答案:A 1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礼是修身的主要门径。西方文化以神为中心,中国文化以人为中 心。( )。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外内双修。因此,中 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不学礼,无以立。人生是漫长的,但 关键之处只有几步,因此从束发开始,每逢人生的转折点,国家都会 寓教于礼,通过冠礼、婚礼、相见礼、饮酒礼、射礼、丧礼、祭礼等 一系列的“人生礼仪”进行指导,从而在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 水平。 A.中国文化勉励人们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要求人们努力修为, 甚至成圣成贤 B.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励人们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 甚至成圣成贤 C.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贤,是中国文化的追求,故 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 D.成圣成贤,甚至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是中国文化的追求,故 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 解析:根据前文,陈述的对象应该是“中国文化”,故排除 C、D 两项。“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和“勉励人们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之间 是递进关系,应先“努力修为”,然后才能“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 - 8 - 所以排除 A 项。 答案:B 1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亘古不变的材料气质,达 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 镌刻困难、端正严肃、质朴无华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 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 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A.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 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 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C.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许多不同的样 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D.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 许多不同的样式 解析:根据对前后文文意的理解,主动者应该是中国人如何,为 了主动和被动的一致,要用“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因此 A、B、C 三项,主动被动相结合,与前后文语意不连贯。故答案选 D。 答案:D 1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俗话说,“三口为品”,这正是中国人对茶的品饮艺术极为朴素的 认识。对于中国人来说品茶就是品味人生,( )。在这里, 茶就像人们自身气象万千的人生经验。茶之“绿”,不仅是茶的本色, 也是人类生命的本色。而茶之“苦”,不但是茶之真味,也是人生的真 - 9 - 味。如此,茶才意味深长,回味不尽,中国人对品茶,强调的是切身 的感悟与体验。 A.茶里面既有色彩斑驳的大千世界,更有生活的酸甜苦辣 B.茶里面既有色彩斑驳的大千世界,又有酸甜苦辣的生活 C.茶里面既有生活的酸甜苦辣,更有大千世界的斑驳色彩 D.茶里面既有大千世界的斑驳色彩,又有生活的酸甜苦辣 解析:根据上文“品茶就是品味人生”,重点应是谈“人生”,因 此,“斑驳色彩”与“酸甜苦辣”均应放在句子最后,且“大千世界” 在前,“生活”在后。故选 D。 答案:D 1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国际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一方面, 国家安全的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各种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跨国流动更 加迅速,带来的安全挑战尤其是重大安全风险与日俱增;另一方面, 各领域安全风险和挑战的内外联动、累计叠加效应日益明显,维护和 塑造国家安全的成本持续上升。在此背景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 应对挑战,世界各国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 );只有走 共同安全之路,国家安全才能持久。因此,在新时代,对如何维护国 家安全的认识,必须高屋建瓴,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世界情怀。 A.只有每一个国家都安全了,世界才会安全 B.只有世界安全了,一个国家才有可能安全 C.因为世界安全了,所以一个国家才有可能安全 D.如果世界安全了,那么每一个国家就都会安全 解析:解答这道题,要联系括号前后的内容进行分析。由括号后 的分号和“只有……才……”可知,括号内也应用“只有……才……” - 10 - 的句式;括号前表述的是世界各国是命运共同体,由此分析,括号内 应承接前文,强调世界安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综合分析,B 项表 述最恰当。 答案:B 1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专家表示,汞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对含汞产品使 用或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汞污染。 ,达到一定量便会对人 体产生危害,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汞中毒。因此,建议定期进行汞含量 检测,并掌握与汞相关的科学知识,做好汞污染的预防工作。 A.人体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不同途径吸收汞及其化合 物 B.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可以成为汞及其化合物侵入人体的途 径 C.汞及其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不同途径侵入人 体 D.汞及其化合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可以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 等 解析:能够“达到一定量”的是“汞及其化合物”,而不能是“人 体”或“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故排除 A、B 两项。C、D 两项 的主语都是“汞及其化合物”,横线后面的内容是“对人体产生危害”, 但 D 项强调的是“汞及其化合物”侵入人体的途径,脱离语境,故排 除 D 项。 答案:C 1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智能手表的续航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智能手表电池与其他电 - 11 - 子元件一起拥挤在手表屏幕后方的狭小空间里,不但占据了大部分可 用空间,其能提供的能量也十分有限。近来,研究者们发现,通过应 用一种日本手工折纸的折叠技术, 。除了提高智能手表的性 能,这种方式与标准的制造工艺兼容,可以制造更适合于其他各种各 样的可穿戴电子产品的电池,比如跟踪健康相关数据的智能手环等。 A.他们可以把电池从容地放进表带,获得更多的储能空间,变得 可拉伸也可弯曲 B.电池可以获得更多的储能空间,从而从容地放进表带,变得可 拉伸也可弯曲 C.他们可以使电池变得可拉伸也可弯曲,从而从容地放进表带, 获得更多的储能空间 D.电池可以从容地放进表带,他们可以让其拉伸和弯曲来获得更 多的储能空间 解析:从横线的前文内容看,主语为“研究者们”,填入的句子主 语也应当为“研究者们”,即“他们”,由此可排除 B、D 两项。从 A、 C 两项来看,区别在于“变得可拉伸也可弯曲”的位置,“变得可拉伸 也可弯曲”是电池“放进表带”“获得更多的储能空间”的条件,因而, 要把这句话放在前面,由此可排除 A 项。故选 C。 答案:C 18.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变色龙属有鳞目,避役科,跟常见的蜥蜴是近亲,是一类适应森 林树栖生活的奇特而又有趣的动物。变色龙行动迟缓,是慢生活的倡 导者,除了伸出舌头捕食的那一瞬间,其他时候它们干什么都是慢吞 吞的, 。它从不追捕猎物,而是耐心地等待猎物进入其 攻击圈。 - 12 - A.天敌和猎物把在树上有那种蹒跚摇摆步态的它误认为是被风吹 动的树叶 B.被天敌和猎物误认为是被风吹动的树叶的它在树上有那种蹒跚 摇摆的步态 C.它在树上那种蹒跚摇摆的步态使天敌和猎物把它误认为是被风 吹动的树叶 D.它在树上那种蹒跚摇摆的步态被认为是风吹动的树叶是天敌和 猎物的误认 解析:A 项,陈述主体是“天敌和猎物”,与横线前后的陈述主体 不一致,故排除。B 项,同理,可排除。C、D 两项的陈述主体都是“变 色龙”,C 项,表述的内容主要是变色龙的“慢”带来的“效果”,即 “使天敌和猎物把它误认为是被风吹动的树叶”,而 D 项强调的是“天 敌和猎物的误认”。故选 C 项。 答案:C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共享经济如今正火,科学家发现,不光是人类,连细菌菌群也玩 分时共享: 。研究人员设立了两个相距 2 毫 米的枯草杆菌生物膜菌群,两个菌群不但能相互沟通,还会同步性生 长。但是,当二者对有限资源产生竞争时,两个菌群的生长就不再同 步,而是切换成分时共享模式,从而降低了对资源的竞争。 A.毗邻的菌群间不仅能协调各自的活动,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分时 共享,还能相互沟通 B.毗邻的菌群间不仅能相互沟通,还能协调各自的活动,实现对 有限资源的分时共享 C.毗邻的菌群间只有能相互沟通,才能协调各自的活动,实现对 - 13 - 有限资源的分时共享 D.毗邻的菌群间只有能协调各自的活动,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分时 共享,才能相互沟通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重把握“相互沟通”“能协调各自的活动, 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分时共享”两个内容的关系。从后文看,细菌菌群 的“资源共享”应该是先“沟通”,然后才能“共享”;同时,从“沟 通”和“共享”的关系分析,二者是递进关系而不是条件关系。所以 答案是 B 项。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