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资料 52页

  • 4.64 MB
  • 2021-10-12 发布

再别康桥资料

  • 5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的无奈,又有 “ 天下谁人不识君 ” 的豪迈,还有 “ 相见时难别亦难 ” 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 《 再别康桥 》 ,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再别康桥 徐志摩 【 题 解 】 康桥:又名剑桥。是英国剑桥大学的风景胜地,位于康河之上。 1920 —— 1922 年诗人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对康桥有着无限依恋。诗人 1928 年重游康桥后写成此诗,所以说再别。本诗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离别诗。 剑桥大学风光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徐志摩( 1896 — 1931 ), 浙江海宁人, 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 1916 年考入北京大学, 1918 年赴美留学, 1920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同年 8 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 . 1923 年与胡适等成立 新月社 , 1924 年,印度大诗人 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 1927 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 1929 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1930 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 1931 年 11 月 19 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 35 岁。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 “ 开山 ” 诗人又是 “ 末代诗人 ” ,他以后的继起者未见有能与之并驾齐驱的。 他的主要著作有诗集 《 志摩的诗 》 , 《 翡冷翠的一夜 》 、 《 猛虎集 》 、 《 云游 》 ,散文集 《 落叶 》 、 《 巴黎的鳞爪 》 、 《 自剖 》 、 《 秋 》 , 小说散文集 《 轮盘 》 ,戏剧 《 卞昆冈 》 (与陆小曼合写),日记 《 爱眉小札 》 、 《 志摩日记 》 ,译著 《 曼殊斐尔小说集 》 等。 他的新诗堪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然、平等 、 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徐志摩曾在 《 我所知道的康桥 》 中说: “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 ” 弯弯曲曲的清澈见底的河水,河水里飘着长长的青草,两岸四季长青的绿茵茵的草坪,斜依在桥的两端的棵棵垂柳,矗立于岸边的宏伟的教堂,庄严秀丽的各学院的建筑群 …… 徐志摩非常喜欢这个地方 . 为这优雅、秀丽、宁静、和谐的大自然所陶醉。清晨,或傍晚,他常常在织锦一般的草地上读书,有时俯身观看康河里的流水,有时仰头眺望天上的行云,有时撑一只长篙在康河里划船,有时则在夕阳西下的晚景里,骑上一辆自行车,独自去追赶天边阔大的太阳 …… 康河以她独有的灵性滋润着徐志摩,徐志摩在回忆康桥时说: “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 (《 吸烟与文化 》) 《 再别康桥 》 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 1928 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新月派  新月派 :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 诗歌 流派,受 泰戈尔 《 新月集 》 影响 . 该诗派大体上以 1927 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 1926 年春始,以北京的 《 晨报副刊 • 诗镌 》 为阵地,主要成员有 闻一多 、 徐志摩 、朱湘等。他们不满于 “ 五四 ” 以后 “ 自由诗人 ” 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闻一多在 《 诗的格律 》 中提出了著名的 “ 三美 ” 主张,即 “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 “ 新格律诗派 ” 。 后期新月派以 《 新月 》 月刊和 1930 年创刊的 《 诗刊 》 季刊为主要阵地。后期新月派提出了 " 健康 " 、 " 尊严 " 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 " 纯诗 " 的立场,讲求 " 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 " ,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荡漾 (y à ng) : 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青荇( x ì ng ): 绿色的水草。 招摇:原本贬义。这里是逍遥的意思, 表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 油油的:光润的样子。 漫溯( s ù ):悠闲地逆流而上。 斑斓( l á n ): 灿烂多彩。 笙箫( shēngxīao ):两种管乐器。 【 正音解词 】 诗作大意 这首诗的最大成就在于它的艺术美、意境美。它像一首萧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宇数在六七字间,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 ; 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 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在诗中,诗人将自已年对母校的感情,浓缩在凝炼的诗句中,溶化到一个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中。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   在我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 我甘心作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悄悄的我走了 ,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   不带走一片云彩。 1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诗歌的第一节,三次用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既 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又定下了全诗哀而不伤的基调。 诗意详解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接下去二、三、四节,直接描写了康桥的迷人景色, 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 “ 金柳 ” 是夕阳下的柳树的生动色彩的描绘,它秀美婀娜, 比喻的手法写出 “ 新娘 ” 形态的美好,又传达出诗人的 无限欢喜和对康桥的眷恋之情。 “ 艳影 ”“ 荡漾 ” 在 “ 我的心头 ” ,物我合一,情景交融。 2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第三节, 拟人的手法写了康河的水草, 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惬意平静。并有向诗人打招呼之意。 “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不仅物我合一,而且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 永久恋情,愿意永远留在康河, “ 生于斯,长于斯 ” 。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浮藻间好像沉淀着彩虹做的梦境。融情入景, 将人带入梦一般的意境中。 3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第五节,诗人的感情达到了 高潮 。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中,诗人似乎已经 忘了他即将要离开, 撑着长篙 去寻找那“彩虹”似的梦 。到晚上 归来时 ,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 情不自禁地想要“放歌”,快乐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第六节,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情绪低落下来。 于是不能 “ 放歌 ” ,只能 “ 悄悄 ” 吹起离别的伤感的笙萧, 诗境恢复寂然。 连夏虫好像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保持沉默。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 充满了无法化解的离愁别绪 ,将诗人沉思默想的心境推到了极致。 4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七节, 与开头呼应 。 最后诗人 “ 悄悄 ” 的走了,从第一节 “ 轻轻的 ” 变为第七节的 “ 悄悄的 ” ,在原来轻柔的感情中,又抹上了一层淡淡哀愁的色彩。 诗人是那样不舍得离去 ,却 “ 不带走一片云彩 ” ,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不舍得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这一节 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恋。同时也有一种洒脱的韵味。 探究鉴赏 (一)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明确:王勃的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昌龄的 《 芙蓉楼送辛渐 》 ,李白的 《 赠汪伦 》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芙蓉楼送辛渐  ( 唐 )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① 一般别离的诗,告别的是人,而此诗告别的是康桥,作别的是西天的云彩。 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②一般别离的诗,告别时会有千言万语的嘱托与叮咛,或牵手顿足,或肝肠寸断;而此诗却从“轻轻、悄悄、沉默”中渲染出了一个只着色不摹声的寂静环境,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③独具特色的意象选取。没有告别送行的人,以及车水马龙,有的只是云彩,金柳,青荇,星辉等自然景物,造成一种清新感。 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二)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1 、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2 、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明确:诗人告别康桥时, 避开了人间烟火, 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 造出一种清新感。 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 ( 三 ) 本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四)请同学们试着把七节诗分别用两字来概括? 明确 :内容 :作别 明确: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 金柳 — 水草(青荇) 感情从惆怅到热烈在第五节达到高潮,在第六节陡然低落,沉浸于寂然,只能带着无限的怅惘离去。 — 潭水 — 寻梦(放歌) — 沉默 — 告别。 感情 : 轻松 —— 喜悦 —— 陶醉 —— 沉迷 —— 纵情 —— 伤感 —— 沉重 1 、建筑美 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 共七节 , 每节两句 , 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 , 无论从排列上 , 还是从字数上 , 都整齐划一 , 给人以美感 . (五)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 再别康桥 》 在形式上具有三美: 2 、音乐美 A, 押韵 . B, 音节和谐 , 节奏感强 . C, 回环复沓 . 3 、绘画美 诗歌多采用色彩 较为绚丽的 的 词 语 . 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 云彩 , 金柳 , 夕阳 , 波光 , 艳影 , 青荇 , 彩虹 , 青草 , 星辉斑斓 . 【 课文分析 】 意象 时 间 顺 序 “ 我” 金柳 青荇 清潭 星辉 夏虫 “ 我” 轻轻地招手潇洒作别 温润可人的斜阳金柳 自由自在的软泥青荇 沉淀彩虹梦的榆荫清潭 星辉斑斓里寻梦漫溯 善解人意的沉默夏虫 悄悄地黯然挥袖离去 意境 感情 轻松 喜悦 陶醉 沉迷 纵情 伤感 沉重 高潮 失落伤感 跌 落 再 别 康 桥 徐志摩 和谐宁静 独特的视角 告别对象 离别氛围 意象选择 清新 洒脱 新颖 绘画美 : 七幅多彩的图画 音乐美 : 节奏舒缓 轻盈跳跃 韵律优美 建筑美 : 四行一节 错落排列 字数相近 回环呼应 三美 全诗的基调 —— 静、柔、美 1 、 诗人来去轻盈。选取的景物都是轻盈的、纤细的,如柳枝、小草、榆荫下的潭水。 2 、色彩的搭配也极为和谐。橘黄色的夕阳;小草的青绿被洁净的河水过滤、折射以后,减淡了它的直露给人更加青幽的美感。 绘画美 3 、 回环往复的 音乐美 和 建筑美 , 最后一节与首节回环呼应,一唱三叹。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无需惊讶,更无需欢喜 转瞬间我便消失了踪影 我们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这相互交汇时的光亮 拓展阅读 沙扬娜拉 —— 赠日本女郎十八首之一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注:沙扬娜拉,日语的"再见"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