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99 KB
  • 2021-05-17 发布

2021小学数学教师进城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三套)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数学教师进城考试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 和 。 2、在数与代数方面,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安排了 、 和 等内容;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 和 两个单元。 3、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中,让学生经历 的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 、 等思想,发展推理能力。 4、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 与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5、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曲线围成的图形,研究曲线图形的一个基本思想 是 。 6 、《 百 分 数 的 应 用 》 这 一 单 元 教 材 编 写 力 图 体 现 的 特 点 是 , 。 7、课标实验教材中“时间单位”与“质量单位”属于 学 习领域的内容。 8、有一组数据:40,40,40,40,41,42,43,46,48,48,48,49,50, 52,52,56,56,56,57,58.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中位数 是 ,众数是 。 二、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有三组线段,长度分别如下,第( )组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A、3cm,2cm 和 1 cm B.4cm, 5cm 和 10cm C.6 cm,7cm 和 8c 3、不是《小数除法》教学目标的是( )。 A 、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B、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数。 C、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乘法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4、不是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单元的主要内容的是( ) A、三角形的特性 B、三角形的分类 C、三角形的画法 D、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及图形的拼组。 5、“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设计等学习活 动,经历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探索问题、( )的过程。( ) A.解决问题 B.修改问题 C.研究对策 D.征求方案 三、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1、求近似数的方法只有两种:一种是四舍五入法,另一种则是进一法。 ( ) 2、小数乘法单元的编写突出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淡化了计算方法的教 学。( ) 3 、 学 习 除 数 是 两 位 数 除 法 的 关 键 是 引 导 学 生 掌 握 试 商 方 法 。 ( ) 4、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起步。 ( ) 5、教学《三角形的面积》的重点环节是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1、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教学内容划分为四大领域, 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多种方法,教材显示了三种方法,分别是哪些? 3、简述《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的编写特点。 4、你认为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五、分析论述(共 10 分) 在新课程课堂上,出现了一种新情况。教师普遍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思 考问题,因此对同一个问题往往出现多种解法。对于各种解法的优劣,教师很少 重视,甚至有人提出了“方法本无优劣之分,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法,对他来说就 是最好的方法”的观点。请你针对这种现象加以分析。 六、教学设计。(共 30 分)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 合作者。”请你选择下面其中的一个课题进行教学设计,并谈谈你是如何在本课 中实现这一理念。 1、“三角形的面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要求:教学设计中要写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意图等 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 1、普及性、发展性, 2、小数乘法、小数除法 简易方程;观察物体 多边形的面积 3、类比猜想—验证说明 类比 转化 4、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5、化曲为直 6、注重百分数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以及百分 数的意义解决问题。 7、数与代数 8、48.1、40、48。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C 2、A 3、C 4、C 5、A 三、判断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 2、× 3、√ 4、√ 5、√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1、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教学内容划分为四大领域,其主要内容是 什么? 答: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大领域:数 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 2、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多种方法,教材显示了三种方法分别是哪些? 答: (1)两个一样的图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 (3)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3、简述《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的编写特点。 答:(1)简化小数的意义的叙述。(2)注意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3)重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4)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改变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扩大……倍”“缩 小……倍”的说法。 4、你认为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请写出 来。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分析论述(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分析要点: 1、这种解题策略多样化,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答应不同学生 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是正确的。 2、从科学的角度看,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都有优点和局限性。 3、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获得适合自己的最佳解题策 略,实现方法的最优化。 六、(略) 小学数学教师进城考试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 选( )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 生太远。【C】 A.方法 B.概念 C.素材 D.原理 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 ) 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A】 A.已有认知水平 B.热情 C. 兴趣 D. 干劲 3.设计统计与概率的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 ),注意 活动的组织形式。【C】 A.品质 B.意志 C.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 D.上进 心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 设计等学习活动,经历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探索问题、( )的 过程。【A】 A.解决问题 B.修改问题 C.研究对策 D.征求方 案 5.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 力主要通过为学生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 )来实现。 【B】 A.多做题目 B.经历探索过程 C.科学研究 D.勤于训 练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与人们的( )密切相关。【A B】 A.日常工作 B.社会生活 C.生活习惯 D.生活态度 2.义务教育阶段应当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 思想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 )。【B C D】 A.空间观念 B.形成统计观念 C.尊重事实的态度 D.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3.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 )等。【A B C】 A.计数 B.测量 C.实验 D.计算 4. 《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把 ( )等内容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现。【A B C】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算术 5.( )将成为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主要学习方式。 【B C D】 A.模仿和记忆 B.动手实践 C.自主探索 D.合作交流 三、判断题 1.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中统计学习的重点是根据已知数据解决提 出的问题。 (×) 2.“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所提供的材料,学生越是不熟悉,学 生就越会感兴趣。 (×) 3.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活动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要 让学生成为统计活动的真正主人。(√) 4.为了体现统计与概率教学过程性的原则,在情境设上 不一定要做到连贯。 (×) 5.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多做题目。(×) 6.“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体 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 四、填空题 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 时代 性, 所选素材要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 离学生太远。 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 学生的已有 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 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 3.“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设置反映了 数学课程与教学 改革的 要求,对于促进 数学课程改革 和 数学课程内容 的改革有积极的 意义,对于改进 教师的教学方式 有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进行 实践性、探究性和研究性 学习的课程渠道。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 数学与现实 世界的联系,树立 正确的数学观。 5.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学生熟悉的 生活事例 出发,从学生 身边的 现实背景 中提炼,符合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现实性特点。 五、问答题 1.“统计与概率”教学实施中如何注意内容选择的现实性? 答:“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 选素材要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 学生太远。 2.如何把握“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度”? 答: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仔细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深入了 解学生认知的现实状况,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统计与概率教学 的不同要求,不能过多地加深学习的难度,使学生产生厌恶感。课堂 上如果学生提出了超出目标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大部分孩子难以 理解的,就应该鼓励学生把它放在“问题银行”里,在学习了更多的 知识以后再来解决,而不能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影响了大多数孩子 的学习。低年级学生开始学习“统计”, 既要让学生感觉要解决的问 题是有挑战性的,还要让学生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眼前的 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践与综合应用”综合性特点反映在什么地方?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个学习领域,并不是在其他数学知识 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整体性和综 合性。首先,要促使学生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加深对“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其他数学知识领域的理解,体会 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从整体上认识数学、体验数学、应用数 学。其次,实践与综合应用中要解决的现实数学问题往往交织着多科 学的知识与方法,因此,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综合性还常常表现为多学 科的综合。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 总体目标服务,同时,根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教学目标又在哪几个 方面有所侧重?(P120)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 的总体目标服务,同时,根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教学目标又在以下 几方面有所侧重: ①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强调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等知识领域的综合应用和整体把握; ② 在数学思考方面,强调经历探索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③ 在解决问题方面,强调经历提出、理解、探索和解决问题的 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④ 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强调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 联系,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广泛应用,树立正确的数 学价值观。 5.“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中选取什么样的主题和素材有较 强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P125)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有 较强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题和素材。一般来说,贴近学 生生活现实的题材能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近,对完成任务比较有信心; 游戏性题材有较强的愉悦功能,对学生有比较大的吸引力;设计和制 作类的活动任务性比较突出,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这些内容都能 比较有效地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但同时也应注意,要将学生兴 趣引向更深层次的探索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要有数学味 道。 小学数学教师进城考试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 )要贴近学生 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C】 A.方法 B.概念 C.素材 D.原理 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 )和年龄特征,注意 活动的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 动的作用。【A】 A.已有认知水平 B.热情 C. 兴趣 D. 干劲 3.设计统计与概率的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 ),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 【C】 A.品质 B.意志 C.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 D.上进心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设计等学习活动, 经历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探索问题、( )的过程。【A】 A.解决问题 B.修改问题 C.研究对策 D.征求方案 5.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主要通过为学 生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 )来实现。【B】 A.多做题目 B.经历探索过程 C.科学研究 D.勤于训练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与人们的( )密切相关。【A B】 A.日常工作 B.社会生活 C.生活习惯 D.生活态度 2.义务教育阶段应当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 思想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 )。【B C D】 A.空间观念 B.形成统计观念 C.尊重事实的态度 D.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3.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 )等。【A B C】 A.计数 B.测量 C.实验 D.计算 4. 《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把 ( )等内容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现。【A B C】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算术 5.( )将成为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主要学习方式。 【B C D】 A.模仿和记忆 B.动手实践 C.自主探索 D.合作交流 三、判断题 1.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中统计学习的重点是根据已知数据解决提出的问题。 (×) 2.“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所提供的材料,学生越是不熟悉,学生就越会感兴趣。 (×) 3.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活动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让学生成为统计 活动的真正主人。(√) 4.为了体现统计与概率教学过程性的原则,在情境设上 不一定要做到连贯。 (×) 5.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多做题目。(×) 6.“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体 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 四、填空题 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 时代 性,所选素材要 贴近 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 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年龄特 征,注意活动的 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 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 3.“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设置反映了 数学课程与教学 改革的要求,对于促进 数 学课程改革 和 数学课程内容 的改革有积极的意义,对于改进 教师的教学方 式 有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进行 实践性、探究性和研究性 学习的课程渠 道。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 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 立 正确的数学观。 5.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学生熟悉的 生活事例 出发,从学生身边的 现实背景 中提炼,符合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现实性特点。 五、问答题 1.“统计与概率”教学实施中如何注意内容选择的现实性? 答:“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素材要 贴近学 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2.如何把握“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度”? 答: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仔细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认知的现 实状况,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不同要求,不能过多地加 深学习的难度,使学生产生厌恶感。课堂上如果学生提出了超出目标的问题,而 这个问题又是大部分孩子难以理解的,就应该鼓励学生把它放在“问题银行”里, 在学习了更多的知识以后再来解决,而不能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影响了大多数 孩子的学习。低年级学生开始学习“统计”, 既要让学生感觉要解决的问题是有挑 战性的,还要让学生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眼前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践与综合应用”综合性特点反映在什么地方?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个学习领域,并不是在其他数学知识领域之外增加新 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首先,要促使学生通 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其他数学 知识领域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从整体上认识数学、体验数 学、应用数学。其次,实践与综合应用中要解决的现实数学问题往往交织着多科 学的知识与方法,因此,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综合性还常常表现为多学科的综合。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同 时,根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教学目标又在哪几个方面有所侧重?(P120)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 同时,根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教学目标又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侧重: ①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强调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知识 领域的综合应用和整体把握; ② 在数学思考方面,强调经历探索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③ 在解决问题方面,强调经历提出、理解、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 问题的一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④ 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强调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 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广泛应用,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5.“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中选取什么样的主题和素材有较强趣味性、能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P125)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有较强趣味性、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题和素材。一般来说,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题材能让学 生感到熟悉和亲近,对完成任务比较有信心;游戏性题材有较强的愉悦功能,对 学生有比较大的吸引力;设计和制作类的活动任务性比较突出,能激发学生的挑 战欲望。这些内容都能比较有效地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但同时也应注意, 要将学生兴趣引向更深层次的探索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要有数学味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