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8.57 KB
  • 2021-05-17 发布

2021初中化学教师招聘考试及答案(三套)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初中化学教师招聘试题(一) 1.举例说明你在教学实践中,是怎样运用课程标准的处理教材中的“化学、技术与社会”、“拓 展性课题”、“家庭小实验”等栏目的相关内容,并能在教学中自如地运用。 2.下图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干燥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实验课上同学们用过氧化氢溶液 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并收集氧气,试回答:、 (1)写出 A 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 ;② 。 (2)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若用 C 装置采用排水法收 集氧气,进气口为 。(填 a 或 b) (4)若用 D 装置干燥氧气,D 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 (5)甲、乙、丙三名同学为一个实验小组,他们在做实验时,胶塞突然弹飞,并有 少量的液体溅到实验台和衣服上。就此异常现象三名同学探究如下: 【问 题】为什么胶塞会突然弹飞呢? 【查阅资料】①容器内压强瞬间增大,是导致胶塞弹飞的直接原因。 ②化学反应速率过快可能会造成容器内压强过大。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与 反应物的浓度、接触面积、反应物的用量等因素有关。 【猜 想】甲同学:导气管堵塞或弯折造成的。 乙同学:过氧化氢溶液用量过多造成的。 丙同学: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过大造成的。 【分析验证】通过检查实验装置发现导气管没有堵塞、弯折的情况;与实验成功的小组 同学交流,得知各小组所用过氧化氢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相同。于是他们否定了 两名同学的猜想。 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另一名同学的猜想是导致本次实验胶塞弹飞的主要原因。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结 论 a b A B C D ② ① 2 【交流反思】 (1)同学们与老师交流,知道了导致胶塞弹飞的原因有很多。老师建议他们可以通过 改进发生装置的方法,避免胶塞弹飞。你对所选的发生装置有何改进设想?(用语言叙述或 画图均可) (2)实验结束后,有的同学发现衣服和手上出现了白色的斑点。由此推出过氧化氢溶 液还具有的一条性质 。 3.我省许多城市濒临渤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我们可以从海 水中提取食盐,并以此为原料制得具有广泛用途的烧碱。其制取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1)利用风吹日晒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粗盐,风吹日晒的主要作用是 。 (2)要除去食盐水中混有的泥沙,操作方法是 。 (3)该化工厂还将副产品氢气和氯气进行利用: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氯化氢溶于水得到盐酸。 写出氢气在氯气(Cl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通过这个化学反应你对燃烧的新认识是 。 4.你在教学中都有那些改进实验的措施,举例说明。 5.化学用语是中学阶段重要的化学知识,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攻破这一难点的? 6.在教学中你是如何处理第一单元课题 3 的实验 1-10,就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 应,然后再给蓝色沉淀加热这个实验。这个实验的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7.某校在一次化学实验竞赛中,老师将一种常见的碱和一种常见的盐混合在一起,得到白 色固体混合物,让同学们分组探究。下图是某小组的探究过程:(假设每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①加水溶解 ④石灰水 过滤 ②稀盐酸 无 色 气 体 氯化钙 溶 液 白 色 沉 淀 白色 沉淀 白 色 固 体 3 试回答:(1)该白色固体混合物的组成是 或 。 (2)请写步骤②和步骤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 ③ 。 8.为了验证Hg、Fe、Cu、H的活动顺序,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表示有明 显现象,“-”表示无明显现象,空格代表还没做实验。 (1)写出表格中③实验观察到现象 ,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2)根据表格中的现象还不能得出正确结论,若要得出结论,请将还需补做的实验 的结果,记录在表格的相应空格中...........。(填“+”或“-”) (3)上述实验的① ② ③步骤中,你认为那一步是多余的? 。 9.下图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收集气体的装置图。实验课上同学们用高锰酸 钾制取氧气,试回答: A B C D E (1) 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 ;② 。 (2)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用该方法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 收集并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需选择的装置是 ; 请按上述要求连接所选的装置 。(用导管口的小写字母) (4)小明称取 2g 高锰酸钾,用上述连接好的装置加热制取氧气,并测得收集到气体 体积为 145mL,比理论值多了 3mL。好奇的他立刻组织同学们展开下列探究: 【问 题】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得的氧气量为什么会大于理论值? 【猜 想】同学们讨论后做出下列两种猜想,请你补充合理猜想③。 ①生成的 MnO2 加热时能生成氧气。 b ① a c ② d e f 水 4 ②生成的锰酸钾在加热时也能生成氧气。 ③ 。 【分析验证】与老师交流后确定猜想①是错误的,猜想②是导致本次实验收集的氧 气体积偏大的主要原因。请你设计实验验证猜想①是错误的。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结 论 【交流反思】实验前装置中的空气的存在,对生成氧气体积的测定是否有影响? 10.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 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吸收 CO2,通过 作用将 CO2 释放于大气中。 (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 CO2 和 H2 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请在括号中填写该化工原料的 化学式: 2CO2+6H2=( )+4H2O (3) 为了减缓大气中 CO2 含量的增加。 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能等新能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11.①食盐和面碱(Na2CO3)②酱油和黑醋(黑色的醋)都是家庭中常见的烹调用品,请你 利用家中现有的条件,将它们区别开来,要求每组物质简要叙述两种物理或化学鉴别方法, 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12.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饮料大多数都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你用所 学过的知识验证打开汽水瓶盖是冒出的气泡中含有二氧化碳,将实验设计及相关内容填入下 表中: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13.地球上生物种类千差万别,但有一共同特点:体内水的质量与其物体总质量比(亦称质 量分数)一般在 60%以上。 表:生物体内都含有水 成年人 鱼类 水母、藻类 蔬菜 方法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②方法一 方法二 5 65%-70% 20%-80% 90%以上 90%以上 (1)分析上表中的内容,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2)水是由 和 元素组成的,怎样用化学实验证明水的组成(填实验名 称) 。 (3)设计实验,证明白菜中含水: 。 14.计算题 某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回收到 135 kg 的废铝制品,经测定废铝制品中含铝的质量分数 为 80%,若全部用于制取硫酸铝,最多能得到多少千克的硫酸铝? 15.计算题(6分)将含铁80%的铁铜合金7g与100g稀硫酸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 求:(1)最多可以生成多少克氢气。 (2)所用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 所得溶液的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稀硫酸除铁锈 。 (2)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 . 。 (3)用苛性钠溶液吸收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硫 。 (4)产生蓝色沉淀的反应 (5)敞口放于空气中的石灰水会有一层白膜,原因是 、 除去此白膜的方法是 。 17.用最佳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写出化学方程式。 (1)ZnSO4 ( CuSO4) (2)CO2 (CO) 18.根据右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在此温度下,往 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 溶液。 (填“饱和”或“不饱和”) (2)下面是两同学分别提出的从海水中获取食盐的方法。 甲:蒸发水 乙:冷却热饱和溶液 你认为 (填“甲”或“乙”)同学的方法合理。 (3)从图中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是。(写 2 条) 19.一瓶密封不好的 NaOH 样品可能变质:(1)原因是 , 。变质的方程式为 (2)设计实验检验该样品已经变质,用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进行实验,你选用的试剂 是 、 。、 若想除去样品中的杂质而不引入新的杂质, 你选的试剂是 ,化学方程式为 。 20.试管中盛的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请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盐 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结 论 6 1.举出具体的事例说明即可。 2.(11 分)(1)① 铁架台(或带铁夹的铁架台) ②酒精灯 (2)B 、b (3)浓硫酸 (4) 甲和丙 方法 1: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结 论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质量 的二氧化锰,再加入不同质量 的过氧化氢溶液 过氧化氢溶液多的反 应较剧烈(或瞬间产 生气泡多) 乙的猜想正确(过氧化氢 溶液多,瞬间生成气体多) 方法 2: ( 答 案合理均给分) 反思:(1)换成一较大的反应容器,(如用广口瓶、烧瓶、锥形瓶等做反应容器) 或用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注射器向反应容器中加液体 (2) 腐蚀性(氧化性、漂白性); 3.(1)蒸发 (2)过滤 (3)盐酸 H2+Cl2 2HCl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或氯 气 具 有 助 燃 性)(合理即可) 4.略。合理即可。 5.略。合理即可。 6.我们必须明白,教材把这个实验放置于此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现象或是表达式,而 是让学生通过这个实验明白给固体加热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会试管,试管夹的使 用。 7.(1)Na2CO3 和 Ca(OH)2 或 NaOH 和 CaCO3(写名称也正确) (2) ② CaCO3 + 2HCl = CaCl2 + H2O+CO2↑(2 分) ③ 2NaOH +CuSO4 =Cu(OH)2↓ + Na2SO4(2 分) 8.铁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浅绿色)。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结 论 减少过氧化氢溶液的用量, 重复甲、乙、丙小组的实验 胶塞没有弹飞 乙的猜想正确(过氧化 氢 溶液多,瞬间生成气体 多) 稀盐酸 硝酸汞溶 液 Hg Cu ① - + Fe ② + ③ + 7 Fe + Hg(NO3)2 = Fe(NO 3 ) 2 + Hg (2)(见表格) (3)③ 9. (1)(2 分)①酒精灯 ②量筒 (2)2KClO3 2KCl + 3O2 ↑(2 分) (3)A, EC 或 CE(每个字母 1 分,共 3 分) (4)质量守恒定律,氯酸钾中含有氯元素(1 分)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结 论 向甲组同学收集好的气体中(1 分),滴加 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振荡。(1分) 产生白色沉淀(1 分) 氯酸钾分解有少 量氯气生成(1 分) 或者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结 论 另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将产生 的气体(1 分),通入硝酸银溶液(再滴加 稀硝酸)。(1分) 产生白色沉淀(1 分) 猜想正确(1 分) 【交流反思】排水法收集(合理即可)(1 分) 10.(1)光合;呼吸 (2)C2H4 (3)①③B 11..①方法一:分别加水溶解,品尝味道,在咸味的是食盐,无咸味(或有涩味)的是纯 碱 方法二:分别加醋酸,产生气泡的是纯碱,无气泡产生的是食盐 ②方法一:分别品尝,有酸味的是黑醋,无酸味的是酱油 方法二:在盛有蛋壳的杯中分别加入黑酸和酱油,有气泡产生的是黑醋,无气泡产生的 是酱油。 12.步骤:将一块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瓶口;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论: 即冒出的气泡中含二氧化碳。 13.(1)生物体内都含有水 (2)氢、氧、电解水 (3)将白菜捣烂,挤出汁,把菜汁滴入无水硫酸铜中,出现蓝色,证明白菜中含水 14.计算题 684kg 15.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x. 碳酸钙质量为 62.5g×80% =50g (1 分) CaCO3 + 2HCl===CaCl2 + CO2↑+ H2O (1 分) 100 44 50g x (1 分) 8  44 100 x g50 x=22g (1 分) 所得溶液质量为 50g+300g-22g=328g (1 分) 所得溶液的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略。 答:(略) 最后,我想和同行们一起欣赏,一位教授关于教师幸福的感悟: 16~18 略 19.(1)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并且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方程式略。 (2)稀盐酸,硝酸钙溶液或是氢氧化钙溶液。 (3)氢氧化钙溶液。方程式略。 20.取反应后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若不变色,则恰好完全反应,若变色, 则没有完全反应。 初中化学教师招聘试题(二) 1.从广义上说,确立教学目标的顺序是( ) A.教学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B.教学目的→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教学目标 C.课程目标→教学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的→教学目标 2.下列内容不属于“知识与技能领域”的是( ) A.概念 B.理论 C.初步学习 D.方法 3.下列三维目标的描述中,属于过程与方法领域的是( ) A.知道酸和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B.在研究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实验,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推理 能力。 C.通过从微粒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D.通过分析目前燃料的污染情况,探索今后燃料的发展方向,从而认识化学科学为开发洁 净高效的能源所起的作用。 4.下列对三维目标相互关系的判断错误的是( ) A.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B.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 C.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是最重要的 D.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 5.在“过程与方法”的分类中,根据变化的性质分类可分为:自然的过程、人为的过 程、 。 6.认知性学习目标的较低学习要求是 (写出两条即可,下同),较高 水平的学习要求是 。 7.策略(strategy):在完成某一任务的过程中,为达到特定效果或提高效率而采取的机 9 动性措施。策略是一种特殊的 。 8.情感是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否定或肯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厌恶等。主要包括兴趣、态 度、情感、情绪信念价值观、意志等。个体的情感影响着人的 。 9.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要求中,对实验的要求是: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 技能,能设计和完成 的化学实验。 10.对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求是:用 直接说明相关知识与技能 的学习要求。 11.“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描述应包含三个要素:学习的知识内容(或研究课题内容、实践 活动内容)、 。 12.简述对“过程与方法”的总体认识。 13.简述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总体认识 14.如何从知识与技能的维度认识双基? 15.如何从过程与方法的维度认识双基? 16.如何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认识双基? 17.化学新课程中“双基”培养的途径 18.课程标准是如何处理能力培养问题的? 19.怎样理解课程标准对于实验的要求? 20.简述设计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 21.在确定“知识与技能”目标时如何把握好所处位置及其与前后内容的关系 22.举例说明:在确定“过程与方法”目标时要把握好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所处的发展阶段 23.如何把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深浅程度 24.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5.请设计“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教学目标,并说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 标在教学中的落实。 25.略 请根据《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教学设计(见讲稿),完成 26~30 题: 26.简要说明教学目标的是否科学、合理。 27.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怎样落实的。 28.说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施过程。 29.“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设计中是怎样体现的? 1.A 2.D 3.B 4.C 5.半人为的过程 6.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 7.方法 8.行为 9.一些简单 10.行为动词 11.能力发展的内容。 10 12.简述对“过程与方法”的总体认识。 积极的过程,是能促进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过 程。“过程与方法”强调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 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一改以往片面 注重结果、关心结论的做法,对学生在探索、体验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 过程给予高度的重视与肯定,因此说,过程与方法是组织教学内容的主导目标。 13.简述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总体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国家、对世界、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 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这个目标在新课程中其内涵不 仅有了扩展,而且还从“好奇心”“兴趣”“审美情趣”“关心”“热爱”“尊重”“全球 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行为”“养成”等方面充分关注到学生丰富的人格世界。因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整个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如何从知识与技能的维度认识双基? 首先,表现为增加了 STS 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分 析有关社会和技术的简单化学问题。 其次,内容的完整性有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强调认识身边常见的物质,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 类息息相关的化学。 二是不再出现“基本原理”,而是突出初中化学基本原理中的核心内容:物质的微观构 成、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这一变化说明:对于初学化学的 学生,不再过分强调理论体系,而是强调从身边入手,让化学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比较容 易地从丰富的感性世界进入到抽象的理论世界,从大量的宏观事实,去想象、讨论微观世界。 由于不再过分强调理论体系,学生所认识的物质种类可能会少一些,但由于加入了 STS 的内 容,学生对于身边物质的认识会更加深刻、更加丰富,若加上学生主动探索的收获,学生所 获得知识的容量其实是在扩展。 最后,内容的学习要求有变化,它表现为以下两点: 一是对化学计算的要求降低,对化学实验的要求提高。 二是对于化学实验不仅要求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而且要求学生能设计和 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这一要求的提高绝不以教师“拔苗助长”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学 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 15.如何从过程与方法的维度认识双基? 过程与方法维度 首先,这是一个崭新的维度。除了学习方法以外,其他内容均为崭新的。更为重要的是, 创设这个维度的视角也是崭新的,它是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尊重学生基本需要的产物。 其次,在这个维度中引入“科学探究”。该维度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出发,引入 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基本环节和要素都制定了相应的具体目标。 再次,对“科学探究”确立了可能量化的目标。在《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各个要素有详细、具体的目标描述,这就有可能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 行量化,进而进行过程评价。能做到这一点的目标是前所未有的。 最后,这一维度中隐含着能力的培养。虽然在课程目标中通篇没有“能力”二字,但设 计一个有意义的过程就是实实在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好方法。 16.如何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认识双基? 11 关于学习兴趣。不仅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要使之发展,要保持和增强对 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努力创设有趣的问题情 境,而且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学生以必要的物质支持和方法引导。 关于辩证唯物论观点。对辩证唯物论观点进行了具体化,同时提出要树立崇尚科学、反 对迷信的观念。 关于关心社会。不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而且还要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 的意识,同时特别提出要让学生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 用。平时人们一谈起化学,就如谈虎色变,认为化学总是与“有毒、有害、污染”相提并论, 而对化学改变生活却视而不见,孰不知化学已经成为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 要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化学。 关于关心自然。对于关心自然有了更为具体的目标要求,即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 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关于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在此目标中强调合作、实践、思考、严谨和实事求是。 关于热爱祖国。不仅增强学生爱国的情感,而且要使学生树立学习的志向和理想。 17.化学新课程中“双基”培养的途径 化学新课程中“双基”培养的途径主要有: (1)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订教学目标 (2)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3)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 (5)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6)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内容 (7)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促进化学教学改革 18.课程标准是如何处理能力培养问题的? 在以往的教学大纲中,强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新 课程标准中没有再强调培养学生这 4 种能力,而是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何 理解这种变化?能力是人们完成某种活动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在活动中形成,也在活 动中体现。过去我们往往孤立地强调培养学生的 4 种能力,没有将学生能力的发展放在学习 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活动中考虑,在实际教学中导致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往往是两张皮,使能 力培养的目标难以真正落实。 能力不是知识,但也不是凌驾于知识之上的空洞之物,能力是知识技能、方法策略的综 合统一,是高度概括化、系统化、可应用化的知识技能和策略。课程标准中倡导科学探究为 主的学习方式,强调在学生探究学习活动中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这就使能力的培养与知识技 能的获得、方法策略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能力不再是抽象的、 空洞的,从而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能力的培养有效地结合起来。而且,科学探究的过程 就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质上也就是培 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标准中提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体现了整合的观点, 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将学生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19.怎样理解课程标准对于实验的要求? 化学实验既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在化学教学中, 通过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学会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创设生动的学 习情景,达到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目的。以往的教学比较重视 前两个方面,甚至将化学实验教学片面理解为实验操作训练,过分强调操作技能的程序化和 规范化,甚至达到机械僵化的地步,这种做法影响了实验教学功能的全面发挥。 12 课程标准中将化学实验作为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将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处理实验结果等融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之中,这将有利于全面发挥实验的 教学功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讲课程标准中对于实验的教学要求是提高 了而不是降低了。在教学中必须重视通过化学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课程标准中对实验技能的要求不再过分强调操作的规范化,而是强调学生具备基本的化 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使具体操作服务于实验探究活动。但 不能由此认为,在教学中就可以不重视实验操作的规范化。规范的实验操作是保证实验安全 的基础,在实验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但实验操作规范不能成为束缚学生手脚的 绳索,不能成为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核的唯一内容和标准。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实 验室工作习惯,相互合作与交流的工作方法,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要比单纯学会 实验操作更有意义。 20.简述设计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 内容标准是《课标》中规定的学习所要达到的最基本要求。从中可以摘选出“知识与技 能”目标,抽取出“过程与方法”目标,构建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为内容标准 是最基本要求,实际操作中的内容必定比内容标准更丰富一些。 21.在确定“知识与技能”目标时如何把握好所处位置及其与前后内容的关系 概念形成有阶段性和发展性,元素化合物知识要相互联系,理论性知识与元素化合物 要相互联系,实验技能要由低到高发展。在确定具体课堂教学目标时,要根据该课知识、技 能在课程中所处的位置,找到它与前后内容的联系,进而可以比较明确地确定出该课的知识 与技能目标。 22.举例说明:在确定“过程与方法”目标时要把握好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所处的发展阶段 如前所述,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有发展阶段的,随着学生科学探究的体验不断增多,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会不断增强,其表现是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实验能力会有长足的进步。 课例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探究过程 内 容 分 析 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和 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组成。其中 氧气最直接的用途是用于动植物的呼吸, 是维持生命的气体。那么空气中的氧气含 量到底有多少呢? 越是身边的问题,越是学生视 而不见的事情,越能引发学生的兴 趣,教师通过引入有趣的问题,其 目标是使学生体验问题意识,激发 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 提出假设 查阅资料:干燥空气中各组分气体体 积占空气总体积的百分数,明确空气的总 体积以氮气和氧气的体积为主,氧气约占 总体积的 1/5 氮气不活泼,氧气活泼,把氧气反应 掉,余下的则为氮气(注意与氧气发生反 应时不要产生新的气体) 学生借助生活常识提出假设, 也可以查阅资料提出假设。由于此 时的活动探究处于学生初学化学阶 段,因此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可供参 考的假设 学生此时形成假设的过程也是 学生体验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 实验探究 连接装置,作出定量记号,点燃红磷, 塞紧瓶塞,冷却室温,打开止水夹 此过程涉及的实验操作为连接 简单的实验仪器。学生对于单个实 验仪器的使用已经熟悉,因此可以 进行一些简单实验仪器的连接、安 装操作的训练 获得结论 交流实验记录结果,讨论产生现象的 原因以及造成误差的可能 初学化学探究活动,其目标是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 13 学生会对实验表现出极大兴趣,往 往会忽略记录、讨论等环节,因此 教师要提醒学生及时记录,要组织 有效的交流讨论活动 本课过程与 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 数,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体验问题 意识;通过实验结果,判断、推理解释化 学现象,进而得出结论 初学化学,学生的问题意识和 实验操作都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教 师创设科学探究活动情境,让学生 在活动中体验 23.如何把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深浅程度 学生的探究能力处于初级阶段,学生需要加强的是实验操作技能,此时让学生合作对 于学生个人实验技能的发展是不利的。在此时学生只是处于体验科学探究的阶段,若对学生 提出严谨、创新,则不太现实。因此最初内容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应侧重于保持 和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步树立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 学物质的观念。 而随着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和问题意识都已达到一定水平,学生不 仅能自己提出问题,而且渴望自己解决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学生一个人的力量就显 得力不从心,需要更多人的智慧与合作,需要严谨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此时的“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标则应侧重于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 神。学生在这种自主的探究学习中可以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 24.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是知识目标内容比较到位,但缺乏对学习行为和活动表现的要求。 二是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化学计算技能的目标比较明确,但其他技能的教学目标却常 常被忽略。 三是过程方法目标常被能力培养要求所代替而且大都笼统模糊。 四是培养探究能力的目标开始受到关注,但基本停留在贴标签、喊口号的水平上,缺 少针对学生探究能力水平现状以及与具体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探究教学目标,对于探究能力核 心要素的针对性教学和探究意识的培养就更少关注。就目前的教学实践情况而言,很多教师 认为似乎只要搞了探究式教学,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就自然会提高了,过于强调探究 能力的自然养成,害怕和回避自觉有意、有一定计划地进行培养。 五是学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与具体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缺少有意识设计。这三种 教学目标在内容上应该依次更加具体、可操作化、活动过程化,教学目标的学习要求和水平 层次上应该体现阶段性和发展性。 25.略 26~30.略 初中化学教师招聘试题(三) 一、简答题 1.简要说明了有效教学的内涵。 2.制约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因素有哪些? 3.有效教学的研究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二、论述题 4.如何认识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时教师的发展。 14 5.结合你的教学实际,谈一谈目前“有效教学”的现状。 模块五 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专题研究之二 对话教学、反思教学 一、选择题 1.课程改革的核心是:( ) A.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 B.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C.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D.改变教师的习惯; 2.作为教学中的自我反思的内容很多,有以下内容: ①总结精彩片断,思考失败之处。②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③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实现了教学目标。④哪些教学设计实现了预期效果。⑤哪些学生 的表现有了进步。⑥上课时改变了计划的是哪些内容?为什么?⑦思考是否能从教学过程中 找到新的研究课题。一般而言,教学中的自我反思须考虑报几方面有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⑥⑦; D.以上都是; 3.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 )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 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 A.学习途径; B.学习方法; C.学习效率; D.学习能力 4.课堂教学环节有如下环节:①拓展;②巩固;③练习; ④新授(探究);⑤引入。其正 确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⑤④①③② D.①③②⑤④ 5.构成课堂教学过程各要素有:( ) ①教师;②学生;③教学内容;④教学方法;⑤教学环境;⑥家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 6.以下几个指标来分析:(1)认真聆听。(2)积极思考。(3)勇于发言。(4)大胆质疑。 (5)友善合作。(6)循规蹈矩。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参与是积极主动的指标有:( )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④⑥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不仅体现在教学目标上, 还体现在( )中。 A.教学管理;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过程; 8.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 ) A.目标; B.重要保证; C.提前; D.核心 9.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 ) A.课程改革的核心; B.教师教学的重点; C.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D.课程改革的要求; 10.新的教学理论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强调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以( )为主体。 A.教师; B.教学内容; C.学生; D.教学过程; 11.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是:( )。 A.教师改变教学方法; B.学生主动参与; C.学生被动参与; D.教学相长; 12.构成课堂教学过程各要素有:教师、(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 A.教案; B.教学设计; C.学生; D.教学反思 13.反思教学只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作回顾。 ( ) 14.新的教学理论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强调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学 会从教为中心变为以学为中心。 ( ) 15.合作学习的实质是提出问题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把一个实验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 大家一起来完成实验任务。 ( ) 15 16.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必须“事必躬亲”地去学习或实践每一个知识。( ) 17.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更是教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变的 一条捷径。( ) 18.教学活动中的反思具有 性、 性,能使教学高质量的进行。 19.课程改革的核心是 。 20.对话反思应该是通过 ,以及课后征求学生意见的 对话;教师自己做课与听课者 (教研员、学校领导、相关教师等)的评议与讨论的对话,对 这些对话的内容要进行认真记录和进行反思。这里既有教研员的引领,又有作为知悉自己教 学情况领导的指导,还有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事之间的评议,对这些对话的反思最是难能可 贵的,作为一个又上进心的教师是自己专业发展的最好机会。 21.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 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 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 22.教学后记,也称为教学日记,是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 、 和 之 后的感悟,是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认知水平,改进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的有力依据,是 的主要组成部分。 四、简答题 23.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哪些? 24.如何抓住自我反思的时机? 25.怎样自我反思? 26.教学反思科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27.对话教学的特征有哪些? 28.对话教学有哪几种类型? 五、论述题 29.自我反思的一般过程可以划分几个阶段? 30.对话教学就可以看作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灵魂相遇与精神交流。从对话主体 的角度来看,如何实现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模块四 课堂教学专题研究之三 有效教学 1.有效性教学是特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教 学过程,因此它的研究切入点是教师教学行为,即教师的哪些活动和行为与预期教育结果有 密切联系,但其落脚点却是学生,以学生的表现作为评判的依据。 2.教师所掌握的实际课程领域的知识和教学内容的知识 -教师教学法的技能,包括使用有效教学策略的意识与能力 -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与自我批评能力以及教师专业化的品质 -教师的移情能力与尊重他人的品德 -教师教学管理的能力 3.内容维度;过程维度;结果维度 4.①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育目标,尤其是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的理解与 把握。换言之,教师对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与标准的理解与把握越好,教学的有效性就会越 强。因为,有效教学从本质上讲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从而达到课程目标, 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如果一个教师的教学背离了教育的目标和课程目标,那么他的劳动只 能被看成是无效的劳动。具体而言,在我国新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建立新的符合 素质教育方针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而且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让第一线的课堂教师明确 新课程的目标,为实现新课程的目标而教。 ②有效教学总是通过教师良好的教学品质、教学行为和教学技能以及恰当的教学策略来实现 16 的。如果一个教师既热爱教学,又有高超的教学技艺并能运用优化的教学方法,那么他的教 学效率就会得到保证。这也正是多年来人们研究好教师品质和好教学特点的原因所在。 ③有效教学总是与教师对教学实践和自身的专业发展的反思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一个教 师能够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教学改革, 并以对教学的反思促进其专业的持续发展,那么他的教学有效性就会从实践上得到根本的保 证。简言之,一个有效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善于反思的实践者。 ④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不仅要看教师的教学行为,而更重要的是看在一段教学之后,学生所 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换句话说,有效教学对教学效益评判的核心是看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根据这一标准来判断我国现今的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无效或低效的课堂实践仍大量存在 着。因而,根据新课程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目标,我们必须关注教学的有效性。 ⑤有效教学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和模式,它是一个随着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变化和学 生发展变化影响的动态概念。人们对有效教学的看法是变化与发展的。比如,60 年代人们 关注的是教师的品质,70 年代则强调教学行为,80 年代关注教学活动,90 年代则更多强调 教与学的相互作用,而在 21 世纪各国普遍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和 发展。因而,我们有理由认为有效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也必 然是没有终结的。 5.1.目前国内对有效性教学理论的研究还很不系统,零散的,更多的是对教学过程中各个 环节的具体教学行为进行单个研究,如如何备课、如何进行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如何激励 学生、如何评价学生、学习时间的研究,等等。虽然说教学是由各个具体教学行为组成的, 但如果在各种具体教学行为的研究中缺乏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这些研究就会显得分散而漂 浮,教师教学行为研究如果得不到系统理论的观照,很可能就只限于丰富经验的层次,难以 求得理论的提升和推广。 2.有效教学研究最终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成长,而这种成长将不单单用成绩高低来作为衡量 标准。所以,如何衡量、评价和把握学生成长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和巨大的挑战。 3.如何去考查课堂教学?什么是有效的教学?在课堂教学的现实中,迄今为止存在三种做 法:一是通过传递形成认识的、重视记忆,这种做法的问题在于,它把教育简单化地归结为 一种教化或是训练了;二是重视思考力培养,这种见解着眼于思考活动的活跃化,特别是问 题解决式的创造性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值得重视的),但问题在于不能因为强调了思考而轻 视了记忆;三是以师生互动、生成、交流为基础而形成的课堂教学。这种课堂教学跳出学科, 重在关注学生的自信心的建立、获得成功的体验,表达与交流的能力的培养,自学习惯的养 成,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我们要善于区分这三种认识论,第三种认识论正是新课程改革所 倡导的。 事实上今天有很多老师已经感受到传递中心教学的弊端及其危害性。只是不敢,或苦于没有 现成的做法得以效仿,不得不沿用最简单、最低效的做法。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 B 4.B 5.B 6.B 7.D 8.D 9.A 10.C 11.B 12.C 13.错 14.对 15.错 16.错 17.对 三、填空题 18.监控;同步 19.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0.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对话 21.学习方法 22.回顾;总结;评价;教学反思 17 四、简答题 23.答:(1)反思自己的职业道德状况;(2)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3)要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4)要反思自己的的教学设计。 24.答:(1)教学前的反思;(2)教学中的反思;(3)教学后的反思 25.答:(1)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2)从同行的评议中进行教学反思。(3)通过与家长 的沟通来进行反思。(4)以专家引领的角度进行反思。(5)以“超越自我”的角度进行自我 反思。 26.答:(1)反思日记、札记或课后记。(2)对话反思。(3)案例研究反思。(4)利用录像 进行反思。 27.答:(1)民主的教学,平等的主体。(2)共同的话题,开放的情境。 28.答:有四种类型:第一,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第二,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第三,学生与 文本的对话。第四,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五、论述题 29.答:一般而言,教学反思过程可以划分几个阶段: 第一步,具体检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明确问题的情境,并试图改变 这种状况,这便进入到反思环节。 第二步:观察与分析阶段。此阶段,教师应着手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 活动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获得观 察数据的方式有多种,如自叙与回忆,观察模拟、角色扮演,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像、档 案等。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教师要对们进行分析,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 点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与预期效果是否一致等。经过这种 分析,使反思者对问题情境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这一过程可以由反思教师单独完成,也可 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 第三步:重新概括阶段。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 略来解决面临的问题。此时,来自研究与实践领域的新信息的获得有助于更有效的概念和策 略办法的产生。由于针对教学中的特定问题有较清楚的理解,这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活 动是有方向的、聚焦的、自我定向的。 第四步:积极验证阶段。此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可能是实际尝试, 也可能是角色扮演。在检验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 段,开始新的循环。 在以上的四个环节中,反思最集中反映在观察和分析阶段,但它只有同其它环节结合起来才 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四个环节往往前后交错,界限并不分明。 30.答:教师比学生年长,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素养。因而,对文本的理解也为更深 刻和透彻。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失去了个性,甚至对文本的理解以教材或教参为依据。 而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教学取向,更是让教师不敢对文本的拓展。教师认为文本是固化 的,故考试用的知识,只要他们背下来,能让他们复制出来,就是掌握他们。于是,教师自 己就认为:帮助学生抓住重点,是自己教学的关键。敦不知,这样的教学做法完全背叛了文 本的内在价值。文本的价值和生命力遭到了厄杀。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与文本间成为平等的 主体,教师在认真钻研时,也带有自己的切深体验。使自己的教学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 具体表现为:1,教师把教材、教参只看成是教学的一种文本。而不是一种教学的蓝本。教 师有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理解。2,教师不再把文本看成是考试的材料或僵死的文字和符号。 他带领学生去与文本交流,体会文本的思想。让文本恢复了本来面目,他会发现:原来文本 的作者也有一张生动可爱的脸,也渴望与人交流,被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