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00 KB
  • 2021-05-17 发布

2021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六套)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考试模拟试卷(一) 一、下列观点是谁提出的 语文教学更多的是像农业,而不是工业。(吕叔湘) 我最恨人家子弟读书,但观其大意而不理会文字。(金圣叹) 经典的价值不在训练而在文化。(朱自清) 阅读教学的普遍问题是学生读得太少而教师关于阅读的谈话太多。(苏霍姆林斯基) 二、填空 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问》中说: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 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 科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的剧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华东师大倪文锦认为,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关注人文精神,(增强语言训练)。 语文教育专家李海林认为,阅读课的要求是:(尊重文本),善待学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 论)代替个人阅读。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博士依语文课文功能分,把课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类型。 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识字量是(3500个)。 课程标准规定,第四学段(七八九年级)写字的要求是: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 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是(400)万字,其中,初中阶段阅读总量是(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 著。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 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提倡写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语文课本是按(主题)组元,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分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 人教版语文的结构是课本主体包括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附录有课外背诵篇目和(名 著导读)。 三、指出下列文章的作者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坚持三个主体性》(王富仁) 《谨防语文课改掏空了语文》(温儒敏) 《坚持以立人为中心的语文教学》(钱理群) 《只有真实的表达,才有健康的人格》(王富仁)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观课评教》(王荣生) 四、解释 语文 语文素养 综合性学习 多元解读 有效课堂 五、问答 1.按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阅读教学有哪些理念? (1)从阅读教学的目标看,变一维目标为三维目标; (2)从阅读教学的价值看,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 (3)从阅读教学的方式看,变肢解分析为整体把握; (4)从阅读教学的主体看,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口语交际总目标和第四学段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口语交际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 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第四学段目标是:①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②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 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③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 不偏离话题;④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⑤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 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⑥讲述见闻,内容得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⑦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⑧课堂内外讨论问题, 能经济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依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3.初中阶段口语训练在内容设计上具有哪些特点? (1)活动设计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强化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贴进学生生活实际,是“为解决与学习 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关 注的点问题”。从初一年级的“自我介绍”,“我爱我家”,初二年级的“让世界充满爱”,“我也追 ‘星’”,到初三的“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等等,基本上都体现了这些特点。 (2)淡化技巧的指导,重在搭建平台,创设情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前两套课本,都有口语 训练的方法指导。 (3)紧扣教材内容,是单元教学的深化和拓展。把单元学习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对一个问题 进行集中的思考,深入的研究,这样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4)体现综合性。把语文学科与自然、历史、时事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紧密联系起来,拓展了学 生的视野,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念 (5)可供选择的形式多样,供参考的资料丰富。 (6)强调实践性,重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4.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的基本特点有:语文性、综合性、实践性。 5.一次完整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一般包括哪四个步骤? 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活动——分享研究成果。 6.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1)看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2)看学生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3)看学生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4)看学生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5)看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6)看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7.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包括哪些名著?你自己认为还可以推荐哪些? 《课程标准》中建议,初中阶段要阅读吴承恩的《西游记》、施耐庵的《水浒传》、鲁迅的《朝花夕拾》、 冰心的《繁星·春水》、老舍的《骆驼祥子》、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高尔基 的《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 另外,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曹文轩的《草房子》、余华的《活着》、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海伦·凯 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罗琳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等作品都适合初中生读。 8.作文教学中为什么要重视培养兴趣与习惯、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强调真情实感和自主写作? 作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兴趣与习惯、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强调真情实感和自主写作是新课标的要求,也 是对传统作文教学教研的继承与发展,不管是鲁迅,还是叶圣陶,他们都有类似的主张。作文教学不是不 要技巧,但技巧是其次的,最主要的要使学生认识作文的意义,是生活的需要,是自我发展的需要,是我 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因此,反对胡编乱造,反对堆砌辞藻,反对过分讲所谓应试技巧,而主张学生写 自己感受过、感动过、体验过、思考过的内容。 六、文言文复习篇目(见教材) 《曹刿论战》(《左传》)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七、古诗词复习篇目(见教材) 《行路难》(李白) 《春望》(杜甫) 《望岳》(杜甫) 《观刈麦》(白居易)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登飞来峰》(王安石)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八、现代文复习篇目(见附录) 鲁迅《风筝》 杨绛《老王》 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 阎连科《想父亲》 聂作平《童年的馒头》 孔庆东《作文秘诀》 九、说明文复习篇目(见附录) 《你的胃里有多少添加剂》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考试模拟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30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瞬间 sùn 啜泣 duō 归省 xǐnɡ 叱咤 chà B.洗濯 zhuó 蓦然 mò 朔方 shuò 妖娆 ráo C.黄晕 yùn 粼粼 línɡ 冗杂 rǒnɡ 窥伺ɡuī D.静谧 bì 孕育 rùn 行辈 hánɡ 潮汛 xù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头晕目眩 齐心协力 耀武扬威 唯唯连声 B.阴晴园缺 语无论次 隐姓埋名 一代天骄 C.多姿多彩 眼花瞭乱 无动于中 变化无常 D.随生附和 不可思议 左右逢圆 一泻千里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 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②信“地”和“物”,还是 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 它的 不可靠。 ③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 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A.公平 实在 依靠 欣赏 B.公正 实在 依靠 鉴赏 C.公平 切实 依赖 鉴赏 D.公正 切实 依赖 欣赏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不相同。 B.他演讲时,贯穿古今,引经据典,获得听众阵阵掌声。 C.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的背后蕴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云雀通宵达旦的啼唱,却从来不知疲倦。 5.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左传》是一部著名的史学和文学名著,课文《曹刿论战》就选自其中。 B.《爱的教育》是英国作家德·亚米契斯为 9 至 13 岁的小孩创作的一部散文集,以日记体形 式讲述了一个叫阿廖沙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 C.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 D.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他的作品。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佩午囊、采百草等习俗在民间广为流传。 B.我们要引导广大青少年用美的心灵去观察世界,用美的眼光去感受世界。 C.京剧“国粹”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恢宏,深受戏迷和中老年朋友的喜爱。 D.经过专家们评议,使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瓷摘得头筹,成为盐城的“民间国宝”。 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 珠。” B.那时候,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 C.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 D.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8.下面关于语文课标中对第四学段识字写字、阅读、写作方面要求说明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500 个, 其中 3000 个左右会写。 B.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 C.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80 篇。 D.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 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9.不属于在实践中把握好新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关系是 ( ) A.“人本”与“文本” B.“设置”与“生成” C.“教材”与“教法” D.“个别”与“一般” 10.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成长记录袋为载体构建学生发展评价体系是新课程评价改革的重要部分,它必须与教 学相结合,中反思和参与,它不是百宝袋,对学生的评价是一种清晰评价。 B.常见的质疑方法有类比生疑、联想生疑、异同对比生疑、借果推因生疑等等,旨在激发 学生高昂的探究学习的兴趣。 C.语文自主学习的突破口是学法指导,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好学案是实现语 文自主学习的关键。 D.新教材之“新”主要体现在编写宗旨、体系特征、课文面貌、编写角度等四个方面的改变 上。 二、填空题(20 分) 11.在下列横线上直接填写诗文,或按提示写出相应诗句。(14 分) ①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③醉里吴音相媚好,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④杜甫《望岳》一诗中表达诗人不仅要攀登泰山极顶,也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决心的诗句是: 。 ⑤李白的《行路难》中一扫怀才不遇的苦闷忧郁情怀,表达自己坚定的信念和追求的两句诗 是: 。 ⑥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 。 ⑦受任于败军之际, ,尔来二十有一年也。 12.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 的语文课程”, 要“积极倡导 的学习方式”等。(4 分) 13. 是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观的核心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 分) 三、问答题(50 分) 14.怎样才能提高语文合作学习的实效性?(5 分) 答: 15.请结合你的语文教学实际和所学的理论知识,谈谈作为语文教师应如何点燃语文课堂教 学的亮点?(5 分) 答: 16.新课程标准规定了第四学段(7-9 年级)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请说说这一目标是什么? (5 分) 答: 17.尝试为新教材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设计一个教学方案。(35 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30 分,每小题 3 分) 1-5 BADCB 6-10 ABBCA 二、填空题(20 分,每空 2 分 11、①浅草才能没马蹄 ②马上相逢无纸笔 ③白发谁家翁媪 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小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⑦奉命于危难之间 12、开放而有活力 自主、合作、探究 13、以学论教 三、问答题(50 分) 14、(5 分)要点:A、学习任务应有一定难度,问题有一定挑战性。B、处理好集体教学和 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 C、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质量是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基础。D、小 组研讨的民主性、超越性是保证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关键。E、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和奖励性评 价促进共同提高、成功分享。 15、(5 分)要点:一、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了解学生,找到他们学习的兴趣点;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教之动情,以情 感动学生。二、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评价多元,让学生有安全感;激发情感,让学生有体 悟感;师生互动让学生有主人感;开放多元,让学生有灵活感;问题突出,让学生有兴趣感。 三、让课堂架起通向生活的桥梁。思考语文教学目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生活内涵;走向 生活,构建大语文教学,构建课文与生活的桥梁,找好学习内容与生活的结合点,创设具体 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创造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 16、(5 分)要点: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 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 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 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 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 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17、(35 分)略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考试模拟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c 】 A.纯应用学科 B.理论学科 C.应用理论学科 D.纯知识学科 2.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 是【b 】 A.启发式提问 B.疏导式提问 C.质疑式提问 D.探究式提问 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a 】 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子思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 a】 A.信息传递的过程 B.人格构建的过程 B.C.特殊的认识过程 D.美感体验的过程 5.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 思维方法是【c 】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 6.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 d】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思维力 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 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c 】 A.快速读书法 B.提纲挈领法 C.联想求异法 D.SQ3R 学习法 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a 】 A.阅读法 B.讲授法 C.议论法 D.练习法 9.优秀的散文总是在描绘客观事物之中融注作者的【 c】,从而构成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 A.主观想象 B.综合评估 C.主观情感 D.客观分析 l0.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b 】 A.随时测试 B.综合测试 C.阶段测试 D.选拔测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5 个空,每空 1 分,共 25 分) 1、人的素质结构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是 品德素质、才智素质、身体素质。 2、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听、说、读、写四个要素构成的。 3、语文教育理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超前性、人文性和综合性。 4、1903 年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使语文最终从综合性的社会科 学教育中分化出来,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1963 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认定了语文课的特 性,纠正了重道轻文、文道分离和的错误倾向。 6、语文能力即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 7、中学语文教育的内容的三个构成要素是语文训练、智力发展、情 思审美教育。 8、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力求做到精要、好懂、有用。 9、作文指导应从审题、开源、谋篇、立意、四个方面入手。 10、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主要有制约性、瞬逝性、敏捷性、适应性、 灵活性和通俗性。 11、相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常用文体指的是记叙文、论说文、说明文、。 12、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1、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 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 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 字 2、一体两翼:是语文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的主要表现主张。一体指 的是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体,两翼分别指语文学习环境和语文课外活 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如何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 我们必须从多方面体察时代的需求,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 ① 要根据时代需要,正确对待语文教育观念。凡是对语文教育现代 化有用的,就要继承发扬,反之,必须否定、摒弃。 ② 要根据时代 的要求,重新审视现代语文教育观念,从当前语文教学实际出发,不 断更替与完善。 ③展望未来,勾画语文教育的走向,构建超前规范 性的语文教育观念。 2、语文学科的属性有哪些?①基础工具性 ②思想教育性 ③社会实 践性 ④文学性 ⑤知识性 3、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①说明语文科的性质 和地位。②规定语文教学的目标。③说明教学内容。 ④提示教学应 当重视的问题 ⑤规定了基本篇目 4、如何抓住文章的思路教学记叙文?①研究结构 ②把握线索 ③概 括主题 ④语言训练 ⑤读写结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15 分)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渗透审美教育”的原则。 1、美读——让学生领受情感美。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 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而美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美 感的基本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把储存的信息的符 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传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 面,使学生进入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直接受到 作品感染熏陶。 2、遵路——让学生体察文思美。就是让学生体品作者写作时的 思路布局谋篇,以便开拓文章的思想内涵及艺术匠心、美学趣味。 3、入境——让学生理解意蕴美。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 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 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 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入境不仅使学生对美的事物从直 觉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稳定的情感、意志、性格,并使他们所 获得的审美经验进而转化为行为的技能技巧乃至理念、信仰、世界观。 4、悟文——让学生感悟语言美。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在具体语境 中的表达作用,品味炼字的贴切和用语的精妙,可以使学生既受到语 言美的熏陶,又从作家文笔之中吸取语言滋养,逐步提高驾驭语言文 字的能力。 5、勤笔——让学生借鉴文学美。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拿起笔来从 作品中借鉴美、模仿美、表现美、创造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审 美教育,是课程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加强德育渗透,提 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必要举措。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考试模拟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 】 A.纯应用学科 B.理论学科 C.应用理论学科 D.纯知识学科 2.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 】 A.启发式提问 B.疏导式提问 C.质疑式提问 D.探究式提问 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子思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 】 A.信息传递的过程 B.人格构建的过程 C.特殊的认识过程 D.美感体验 的过程 5.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 法是【 】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 6.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 】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思维力 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 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 】 A.快速读书法 B.提纲挈领法 C.联想求异法 D.SQ3R 学习法 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 A.阅读法 B.讲授法 C.议论法 D.练习法 9.优秀的散文总是在描绘客观事物之中融注作者的【 】,从而构成情景交 融的艺术境界的 A.主观想象 B.综合评估 C.主观情感 D.客观分析 l0.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 】 A.随时测试 B.综合测试 C.阶段测试 D.选拔测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 1、人的素质结构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是 、 、身体素质。 2、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 、说、 、写 四个要素构成的。 3、语文教育理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 、 和 。 4、1903年颁行的《》使语文最终从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教育中分化出来, 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认定了语文课的特性,纠 正了 和的错误倾向。 6、语文能力即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以 为核心的。 7、中学语文教育的内容的三个构成要素是 、 、 。 8、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力求做到 、好懂、有用。 9、作文指导应从 、 、立意、 四个方面入手。 10、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主要有 、 、敏捷性、适应性、灵活性和通俗性。 11、相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常用文体指的是 、说明文、 。 12、小说的三要素是 、 、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入境: 2、一体两翼: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如何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 2、语文学科的属性有哪些? 3、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如何抓住文章的思路教学记叙文?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5分)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渗透审美教育”的原则。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 1分,共10分) 1. C 2. B 3. A 4. A 5. C 6. D 7. C 8. A 9. C l0.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 1、品德素质、才智素质 2、 听、读、 3、超前性、人文性、综合性。 4、《奏定学堂章程》 5、重道轻文、 文道分离 6、思维能力 7、语文训练、智力发展、情思审美教育。 8、精要 9、 审题、开源、谋篇 10、制约性、瞬逝性、 11、记叙文、论说文。 12、人物、 情节、环境。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入境: 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 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 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 2、一体两翼:是语文教学组织形式 的改革的主要表现主张。一体指的是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体,两翼分别指语文学 习环境和语文课外活动。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如何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我们必须从多方面体察时代的需求,优化自己的 语文教育观念: ① 要根据时代需要,正确对待语文教育观念。凡是对语文教育 现代化有用的,就要继承发扬,反之,必须否定、摒弃。 ② 要根据时代的要求, 重新审视现代语文教育观念,从当前语文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更替与完善。 ③ 展望未来,勾画语文教育的走向,构建超前规范性的语文教育观念。 2、语文学 科的属性有哪些? ①基础工具性 ②思想教育性 ③社会实践性 ④文学性 ⑤知 识性 3、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说明语文科的性质和地 位。②规定语文教学的目标。③说明教学内容。 ④提示教学应当重视的问题 ⑤ 规定了基本篇目 4、如何抓住文章的思路教学记叙文? ①研究结构 ②把握线索 ③概括主题 ④语言训练 ⑤读写结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渗透审美教育”的原则。 1、美读 ——让学生领受情感美。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而美 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美感的基本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化为 有声的语言,把储存的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传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 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使学生进入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 直接受到作品感染熏陶。 2、遵路——让学生体察文思美。 就是让学生体品作 者写作时的思路布局谋篇,以便开拓文章的思想内涵及艺术匠心、美学趣味。 3、 入境——让学生理解意蕴美。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 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 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入 境不仅使学生对美的事物从直觉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稳定的情感、意志、 性格,并使他们所获得的审美经验进而转化为行为的技能技巧乃至理念、信仰、 世界观。 4、悟文——让学生感悟语言美。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表 达作用,品味炼字的贴切和用语的精妙,可以使学生既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又从 作家文笔之中吸取语言滋养,逐步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5、勤笔——让学 生借鉴文学美。 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拿起笔来从作品中借鉴美、模仿美、表现美、 创造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课程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是加强德育渗透,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必要举措。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考试模拟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C】 A.纯应用学科 B.理论学科 C.应用理论学科 D.纯知识学科 2.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程从产生以来经历了以下名称的变化【A】 A.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教材教法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文学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 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等多种名称并用 B.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文学教学 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 C.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教材教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学论 D.国文教学法一国语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育学 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A】 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子思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A】 A.信息传递的过程 B.人格构建的过程 C.特殊的认识过程 D.美感体验的过程 5.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教材变成儿童的经验的教育家是【C】 A.莱茵 B.布鲁纳 C.杜威 D.赞可夫 6.提出联结理论一试误说的代表人物是【A】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布鲁姆 D.布鲁纳 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 称为【C】 A.快速读书法 B.提纲挈领法 C.联想求异法 D.SQ3R 学习法 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A】 A.阅读法 B.讲授法 C.议论法 D.练习法 9.幻灯机、投影仪属于【A】 A.视觉型媒体 B.听觉型媒体 C.视听型媒体 D.综合型媒体 l0.情境教学法是通过朗读、讲解、音响等手段,展开生动的场景,抒发强烈的情感进行阅 读教学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倡导者是【D】 A.钱梦龙 B.李吉林 C.魏书生 D.于漪 11.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C】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 12.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D】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思维力 l3.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B】 A.启发式提问 B.疏导式提问 C.质疑式提问 D.探究式提问 l4.对评估对象某个侧面进行的评价是【A】 A.单项评估 B.综合评估 C.定性评估 D.定量评估 15.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B】 A.随时测试 B.综合测试 C.阶段测试 D.选拔测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 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 无分。 16.中国现代语文教学法教材史上有代表性的教材是【BC A.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教学法》B.王森然的《中学国文教学概要》C.蒋伯潜的《中学国 文教学法》D.谢象贤的《语文教育学》E.张文儒的《中学国文教学法》 l7.我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语文教学过程教程有 A A.叶圣陶、朱自清的精读和略读教程 B.上海育才中学的教程 C.钱梦龙的六步教程 D.魏 书生的六步教程 E.黎世发的六步教程 18.语文教学过程的人格建构,可以从以下层面来把握 C A.教化与陶冶 B.体验与唤醒 C.理解与表达 D.学习与积累 E.阅读与思考 19.教学法的二重性表现为 C B.适切性与多样性 D.最佳性和最差性 A.科学性与艺术性 C.单一性和综合性 E.适应性与局限性 2o.按照布鲁姆的目标分类,教学目标包括 ACD A.认知领域 C.动作技能领域 E.政治领域 B.情感领域 D.思想领域 21.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有 ACE A.教学目标 C.教学环境 E.语思结合的原则 B.教学内容 D.教师自身的条件 22.交流式说话语境包括 ABE A.交谈 C.朗诵 E.问答 B.朗读 D.背诵 23.语文基础知识包括 CDE A.历史性知识 C.语言基础知识 E_文学常识 B.文字基础知识 D.实用文的读写知识 24.想象根据创造性程度不同可分为 CDE A.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E_幻想 B.无意想象 D.创造想象 25.根据测试内容的不同,语文测试可分为 ABE A.随时测试 C.水平测试 E.单项测试 B.阶段测试 D.综合测试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个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 填、不填均无分。 26·《奏定学堂章程》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在全国实行的学制。它是——年,由等 人合订的。 27-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对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作过一个客观的评价。说它有:“一是建 立了成套的行之有效的汉字教学体系;一是建立了成套的文章之学的教学体系;一是建立了 以大量的读、写实践为主的体系。” 28.在 i 吾文教学中,对文道关系认识不清的主要倾向有——和文道并重。 29.把感知对象的本质特征联结起来的思维方法是 30.教师对作文的批改可分为当面批改和——批改。 31.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脉络、线索,也就是文章的 32.听话能力是指对一切有声语言的——能力。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2 分) 33.教学方法 34.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35.静态评估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36、举出有关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观点(五种以上)。 37、简述作文教学的功能。 38、口语交际训练的作用是什么? 39、语文教学中培养思维力的要求是什么?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40、试述如何强化语文学习的动机。 41、试述作为应用理论学科的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特点。 七、综合应用题(13 分) 42、请根据以下课文设计一份简单的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考试模拟试卷(六) 填空、简答: 1.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贯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行》的基本精神,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灵魂。 2.“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追求下列课程理念:①教育民主;②国际理解;③回归生活;④关 爱自然;⑤个性发展 3.新课程的目标重建:①新课程确立起新的知识观,从而走出了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取向;②新 课程确立起新的学生观,从而使个性发展成为课程的根本目标;③新课程确立起课程与社会生 活的连续性,从而使新课程植根于生活的土壤 4.语文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将产生重大影响:①教师角色:由“传授型” 向“研究型”转变;②教学方式:由“讲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 5.课程基本理念有以下四条: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 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6.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 程的基本特点。 7.语文课程目标与语文课程功能具有内在的联系。离开了课程功能,目标的制定就缺乏内在的 依据。 8.中外母语课程的独特功能:①培植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③母语课 程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工具;④母语课程奠定个体社会化和终身学习的基础 9.语文课程目标也称语文教育目标,它的作用:它是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并决定着语 文教育的方向。 10.三个维度:“过程和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1.立足三个“统一”,把握“三维”目标:①过程与结果的统一;②认知与情意的统一;③接受 性与体验性的统一 12.教学阅读转型的表现:①从“一元解读”到“多元解读”;②从普适性解读到个性化解读; ③从“他者解读”到“自我解读”;④从“认知性”解读到“体验性”解读 13.阅读教学范式转型的表现:①从教师独白到师生对话的转换;②从教师“肢解”到学生“体 验”的转换;③从预设性教学到生成性教学的转换; ④从倾听型学习到言说型学习的转换;⑤从结构型教学到后结构教学的转换 14.阅读教学转型存在问题解析:①防止阅读教学中的浅体验;②防止阅读教学中的假对话;③ 防止阅读教学中的伪生成;④防止阅读教学中的乱言说;⑤防止阅读教学中的无结构 15.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①与教科 书的对话;②与教师的对话——垂直 性互动;③与伙伴的对话——水平性 互动;④与环境的对话——发散性互 动 16.阅读教学要坚持四个主体性的统 一:①文本作者的创作主体性;②语 文教师的施教主体性;③教材编者的 编辑主体性;④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17.我国中学写作教学的目标定位,具 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①写以致用的 思想一直未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或大 纲所倡导;②在“写以致用”思想 主导下,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 文体特征掌握,成为我国写作教学的 主要目标;③端正写作态度、培育写 作情感,也是我国写作教学的一个重 要目标 18.写作教学缺乏有效性的主要特征: ①写作教学内容缺失;②写作指导缺 位;③写作教学观念落后;④一些作 文试题的导向错误;⑤写作体式要求 失当 19. ①关于“写什么”:首先,要理 清写作目标与写作内容的关系;其 次,要规定具体的写作课程内容;最 后,要研究学生有效的写作实践。② 关于“怎么写” 20.口语交际教学,原名听说训练。第 二次飞跃是在新世纪之初,其明显的 标志是 2001 年 7 月公布的《全日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把以往的听说训练改为口语交际,强 调语言的实际运用,从而突出了口语 的交际功能。 21.听说能力的基本结构:①听话能力 结构:a.感知语言能力;b.理解语言 的能力;c.品评语言的能力;②说话 能力结构:a.内部语言的组织能力; b.口语材料的选择能力; c.语音运用 及应变能力 22.口语交际教学的三种质地的课程 内容:①反思性的课程内容;②形成 性的课程内容;③技巧性的课程内容 23.从课程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①设置综合性学习突破了传统的、狭 隘的语文课程观;②设置综合性学习 有助于语文课程教育功能的充分发 挥:a.密切了语文课程与多个领域的 联系,b.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 合提供了保障,c.促进学生各种能力 的培养;③设置综合性学习可以弥补 分科课程的缺陷,有利于语文学科教 育目标的全面达成 24.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①活 动准备阶段;②进入问题(课题情 境阶段;③实践体验和问题求解阶 段;④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 25.综合性学习评价的要求:①以正面 评价和激励评价为主;②全面评价与 差异评价相结合;③关注问题意识和 多样化的探究;④重视知识的综合运 用;⑤重视过程和体验 26.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策略:① 学生作品平均法;②教师观察交流评 价法;③问卷调查法 27.高中阶段要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多 样的课程,课程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即由原来实行单一的必修课变为必 修课加选修课,于是就产生了学生的 选课制。学生选课制的到来,必然引 起课程管理制度的变革,也就是说, 客观上要求采用学分制。由此可见, 学分制与选课制密切相关。 28.语文教材的基本结构:①范文系 统;②知识系统;③作业系统;④助 读系统 29.语文教材的功能:德智启迪功能; 语文历练功能;语言积累功能;知识 扩展功能 30.语文教材的类型:语文教材有综合 型(合编型和分科型(分编型两 种编制类型 31.语文教材的特质:基础性;系统性; 典型性;具体性 32.语文课程资源类型:①素材性课程 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②校内课程 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③显性课程资 源和隐形课程资源;④语文课程资源 的其他类型 33.语文课程资源的基本特点:丰富 性;潜在性;生成性;言语性 34.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文化性 原则;审美性原则;地域性原则;多 功能原则 35.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将 在语文课程实施层面引发深刻变革, 即语文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过 程、教学媒体、师生角色等都会发生 本质的变化。 36.媒介语言的特征:传播内容具体、 形象、丰富;传播速度及时、迅捷、 高效;传播手段多样、灵活;媒介语 言具有“拟真性”、“虚拟性”,容易 误导受众 37.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走向质 性课程评价:质性课程评价与量化课 程评价;量化课程评价的反思与批 判;走向质性课程评价 38.质性课程评价典范之一:档案袋 评定(语文质性评价的重要方式; 质性课程评价典范之二:苏格拉底式 评定 39.学科的特点:①理论性;②实践性; ③综合性 40.工具性:①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 具;②语文是思维和想象的工具;③ 以语文为工具从事其他的学习,语文 是基础工具;人文性:①言语活动是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之一;② 言语活动是一个人的生命活动,只要 是人就不能没有言语活动;③语文的 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一个人的言语 世界有多大,他的生活外延就有多 大;④就汉语而言,它不仅负载着中 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当从其外 在形式看,同样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 统文化精神和汉民族人文心理,具有 鲜明的民族性 41.教学过程的构成因素:空间因素: 教师、学生、教材;时间因素:教学 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结果。 42.中学语文教学原则:①德育、美育 和智育相统一的原则;②听、说、读、 写相互促进原则;③发展智力原则; ④课内外语文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43.评价的特点:诊断性、全面性、多 元性 44.语文教育评价应具备的作用:反 馈、激励、甄别、导向 45.传统语文评价方法是考试。 46. 阅读教学方法选择:①记叙文教 学方法:讲析法、讨论法、朗读法、 练习法;②议论文教学方法:辩论、 演讲;③文言文教学方法:诵读、句 读、翻译、鉴赏、背诵。 作文教学方法选择:①单项作 文训练;②命题作文训练;③供材料 作文训练;④想象作文训练;⑤话题 作文训练;⑥自由作文训练 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听讲; 诵读;复述;问答;讨论;辩论、演 讲、讲故事 47.魏书生:课堂教学六步法(属于 参与式:定向(明确教学要求、重 点与难点;自学;讨论(先小组, 后班级;答疑;自测;自结 48.钱梦龙:三主四式导读法(学生 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自读课(认读、辩题、审题、发问、 质疑、评论分析讲读课;作业课; 复读课 名词解释: 1.语文素养:指人经过长期的语文学 习和实践,从而在语文修养方面达到 一定的水平。它包括作为行为的语言 运用能力和与语文内涵相关系的心 理特征。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 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 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 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红领巾教学法:解放初期(1956 年,苏联教育学家普希金在北师大 讲授《红领巾》所运用的教学方法, 也是对我国语文教学影响最大的语 文教学模式。理论上是三个阶段:起 始——阅读分析——结束,在实践上 表现为介绍作家的时代背景、解释生 词难句、朗读、分析人物形象、分析 故事情节、概括主题思想、总结写作 特点这一模式。通常称为讲读法,对 我国语文教学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 但也出现了机械模仿、公式化形式主 义倾向。 3.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 托,以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 与社会生活的整体联系为主线,以问 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借助 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课程组合形态。 4.教材:关于教材最一般的定义,是指教师在教学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它既包括最 标准的教科书,也包括形形色色的图书教材、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等。其中,教科书是最具代 表性的核心教材。狭义的语文教材的概念是指语文教科书。 5.语文校本课程:语文校本课程是语文学科视野中的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开发主体,根据学校 实际情况,为适应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而开发的有学校个性特色的语文课程。 6.媒介语言:从广义上讲,凡是用来传播信息的符号,包括文字、线条、图片、动画、声音、视 频、图表、光线、色彩、影调、角度、景别、蒙太奇特技等都属于媒体语言。从狭义上讲, 媒介语言单指在媒体中使用的语言、文字。从语文教学上讲,媒介语言包括在媒体中使用的 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包括报刊语言、广播语言、电视语言、网络语言等。 7.语文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 实施及课程评价等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各种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的总和,包括一切人 力、物力以及社会、自然、人文资源;狭义的课程资源又称教学资源,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 中所采用的各种直接因素。语文课程资源是指语文课程编制及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可资利用 的一切直接性资源。 8.语文教学法: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其他相关的理论,研究语文现象及 其规律的理论体系。 9.语文课程目标:是从语文课程的角度出发,规定语文课程人才培养的个体规格和质量要求,是 指人们在语文学科领域展开的全部教学活动中预期要到达的具体要求。 10.语文教学过程:是语文教师的实施过程,是语文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组织学生、 指导学生积极学习语文,掌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品德的过程,是教 师教授与学生学习整体相统一的过程。 11.语文教育评价: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标准,在系统搜集资料并加以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 过程及结果所做的价值判断、描述和把握。 论述: 1.语文教师教育:教师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它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 革、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关乎学校教育质量乃至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提高教师 专业水平是教师教育的根本性目标, 而一名理想的教师应当具备以下品 质:①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 教师只有有了高的理想,才能不断增 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不断进行自我 挑战,达到高成就、高水准。而教育 的复杂性则要求教师应当富有更高 的灵性与悟性;②自信、自强,不断 挑战自我。一个理想的教师应善于认 识自己、发现自己。只有自信、自强, 一个人的潜能、才华才能发挥到极 致,一名理想的教师,应当不断地追 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 击成功;③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 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 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教师应 当适应这样的社会环境。同时教师的 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在多大的层面 上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对学生施 加影响,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善于调动 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④充满 爱心,受学生尊敬。教育有一个很重 要的前提就是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 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 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 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⑤追求卓 越,富有创新精神。一个优秀的教育 家应当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 人。⑥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这 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教育最 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只有知识面广 阔的教师,才能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 召;⑦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 感。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 极的生活态度,因此,一名有理想的 教师应该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命运, 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⑧坚 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这也是一 名优秀教师应当具备的重要条件。 2.写作教学:首先,我们应当明确新 课程写作教学的目标定位:第一,写 以致用的思想一直为我国语文课程 标准所倡导。这是我国百年写作教学 一以贯之的取向;第二,在“写以致 用”思想主导下,记叙文、说明文和 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掌握,成为我国写 作教学的主要目标。记叙文、议论文 和说明文的练习,被认为“是一切写 作的‘通用’之基础”,所以掌握了 这些文体的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去 写各种具体的文体,才会游刃有余; 第三,端正写作态度、培育写作情感, 也是我国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表现为一下三个方面:①真实写作; ②读写结合;③重视兴趣的激发和生 活的体验。 其次,我们应当要提高写作教学 的有效性,即了解写作教学缺乏有效 性的主要特征,并明确“写什么”和 “怎么写”。第一,写作教学缺乏有 效性具有以下表现:①写作教学内容 缺失;②写作指导缺位;③写作教学 观念落后;④一些作文试题的导向错 误;⑤写作体式要求失当;第二,“写 什么”值得是写作内容,而写作内容 的明确,需要理清以下三个关系:① 要理清写作目标与写作内容的关系; ②要规定具体的写作课程内容;③要 研究学生有效的写作实践。关于“怎 么写”,就是我们的话语形式,也就 是要求我们思考应当如何运用语言 文字使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在作 品中得以实现,并做到学思同步。 最后,我们还应当知道写作教 学的三大范式:①“结果——文本” 取向的写作课程②“过程——作者” 取向的写作课程③“交流——读者” 取向的写作课程。只有恰当运用上述 三种范式,基于“整合同构”的思路, 重建我们的写作课程,才是我国作文 教学走出困境的希望所在。 3.教案写作:【教学目标】1.熟读课 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积累文言词 汇,朗读、背诵课文。2.理清文章脉 络。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 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 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注意个别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教学 课时】一个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 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1.导语 2.学生讨论,教师明确 3.结语、作业 4.板书【教学反思】初一学生古文基 础太差,学起来吃力。为此,让学生 多读,逐步培养学生鉴赏古文的能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