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62 KB
  • 2021-05-17 发布

2020小学教师招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测试卷 附答案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小学教师招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卷 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小学教育的对象一般为(  )岁的儿童。 A. 5~11 B. 6~12 C. 5~12 D. 7~12 2. 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 A. 激励 B. 情感交流 C. 信息传递 D. 沟通 3. 在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过程中,要遵循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满足少年儿童的兴趣和爱好。这体现了少先队活动的(  )特点。 A. 教育性 B. 创造性 C. 实践性 D. 趣味性 4. 学校教育产生于(  )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 ‎5. (  )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A. 教师 B. 学生 C. 班干部 D. 班主任 6. 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A. 备课 B. 上课 C. 布置作业 D. 课外辅导 7. 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这体现了德育的(  ) A.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B. 疏导原则 C.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 导向性原则 8. 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和学校结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 决策者的观念 B. 生产力发展水平  C. 政治制度 D. 社会需求 9. 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习惯上称为(  ) A. 教育目的 B. 教学目标 ‎ C. 课时目标 D. 培养目标 10. (  )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A. 教育制度 B. 学校教育制度 C. 教育体制 D. 职业教育制度 11.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  )的职业。 A. 社会化 B. 个性化 C. 民主化 D. 多元化 12.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 赞科夫 B. 夸美纽斯 C. 苏霍姆林斯基 D. 杜威 13. 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是(  ) A. 图像编码 B. 听觉编码 C. 语义编码 D. 情境编码 14. 一个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因此父母规定他一个月不准吃肯德基。这种做法属于(  ) A. 正强化 B. 消退 ‎ C. 惩罚 D. 负强化 15. 学生动作的执行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过程是智力技能形成的(  )阶段。 A. 原型操作 B. 原型定向 C. 原型内化 D. 操作练习 16. 人的学习主要通过(  ) A. 视觉 B. 听觉 C. 嗅觉 D. 触觉 17. 形成稳定的品德是在(  )阶段。 A. 依从 B. 认同 C. 内化 D. 同化 18. (  )是继2岁之后正常儿童出现强迫现象的又一高峰年龄。 A. 3~4岁 B. 5~6岁 C. 7~8岁 D. 8~10岁 19. “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这种矛盾心态是动机冲突形式中的(  )冲突。 A. 双避 B. 趋避 C. 双趋 D. 多重趋避 ‎ ‎20. “班级”一词最早是由(  )提出来的。 A. 埃拉斯莫斯 B. 杰克逊 C. 德鲁克 D. 夸美纽斯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2. 简述课堂教学导入设计的一般原则。 3. 简述性格的差异。 三、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 ‎ 陈老师正在上地理课,却发现课代表王超这几天心不在焉,还不耐烦地把书翻得哗啦作响。这次陈老师忍不住了,便用提问法来“警告”他一下,没想到一连十来个问题都没有难住他,陈老师增加了难度,涉及他未学的内容和课外知识,可王超还是能流畅地答出来。 怎么办?陈老师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让他不随堂上课,节约出的时间,自己去查阅资料,研究问题,学习更多的知识呢? 学校非常支持陈老师的想法,对王超实行了单科免修。 从此,每当上地理课时,学校图书馆里就多了一位小读者,查阅地理资料,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全球气候的变迁、环境污染等。陈老师呢,工作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给王超提供相关的课题,指导他查阅相关资料,解答他提出的各种问题,教他撰写小论文。 一个学期下来,王超的《植被保护与资源开发》一文获得全国中学生小论文评比优胜奖。 (1)结合材料说明陈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5分) (2)如何理解王超的自主性学习?(7分) (3)结合材料说明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如何体现的。(8分) ‎ ‎2. 学习课文《小珊迪》后,教师提问:“你最喜欢这篇课文的哪一段?”几个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喜爱。随后,老师叫了一个没有举手的小个子男生,要他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小男生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说了句:“我都不喜欢。”老师批评了他,小男生一声不吭地坐下了,看得出他心里很不服气。 学生可以不喜欢课文吗?老师的说法是:“我认为不可以。不喜欢不就等于可以不学了吗?再说,教材选的都是好文章。” 试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40分) 下面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的“口语交际·习作”阶段的内容,请根据此内容做一个教学设计。 附:本单元课文有《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解析】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 2. D【解析】略。 3. D【解析】少先队活动的趣味性是指在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过程中,要遵循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用知识性、活动性、群体性、新异性、竞赛性、游戏性、趣味性等具有激励性的工作方法,满足少年儿童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激发他们对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4.‎ ‎ B【解析】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5. 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班主任的概念。 6. B【解析】略。 7. C【解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是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8. B【解析】略。 9. 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培养目标的概念。 10. 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11. A【解析】略。 12. 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13. B【解析】图像编码是瞬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语义编码是长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 ‎ ‎14. C【解析】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反应的过程。用不准孩子吃肯德基来消除孩子打人的行为,属于惩罚。 15. C【解析】原型内化,即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原型)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它分为三个小阶段,即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和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16. A【解析】有心理学家证明,人的学习83%通过视觉,11%通过听觉,3.5%通过嗅觉,1.5%通过触觉,1%通过味觉。 17. C【解析】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社会规范及其价值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此时,稳定的品德形成。 18. C【解析】研究发现,7~8岁是继2岁之后正常儿童出现强迫现象的又一高峰年龄。 19. C【解析】双趋冲突是指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仅择其一的心理状态。 ‎ ‎20. A【解析】略。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1.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 (1)紧扣学习目标和内容重点;(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3)从课型需要入手,凸显教学导入的针对性与有效性;(4)用语要短小精悍,活动组织要任务明确、步骤清晰、事项清楚;(5)形式要新颖多样。 3. (1)性格的特征差异。①奥尔波特将性格特征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②卡特尔将性格特征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③苏联心理学家一般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的:性格的态度特征等;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 ‎(2)性格的类型差异。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常见的分类学说有向性说和独立顺从说。①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②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三、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 (1)陈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合全体学生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又要注意个别差异,以便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特长。材料中的陈老师让“吃不饱”的学生王超单科免修,上地理课时他可以查阅地理资料,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正是关注到了王超的个性差异,对他进行了“特别对待”,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领悟科学方法,而不是复制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集中体现在学生个体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调控学习进程、自主评价反思学习结果,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材料中陈老师面对王超的超强学习能力,采取了允许王超单科免修而去研究他感兴趣的内容的做法。在这一过程中,陈老师担当起了引导和释疑的角色,在陈老师的指导下,王超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3)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首先,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其次,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当陈老师发现王超单凭课堂上的知识已经“吃不饱”时,通过让王超单科免修的方式,并为王超提供相关的课题,指导他查阅相关资料,解答他提出的各种问题,教他撰写小论文。这改变了王超的学习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影响着王超学习的方式以及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这都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2.‎ ‎ 建构主义认为,“教材是例子”,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无论老师选出的文章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学生总要以自己的经验和方式去理解。建构主义的观点引发了新一轮的教育观念变革,新观念要求我们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造就健康有序、宽松和谐、激励上进的新型教育。鼓励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建构自己独立的意义。材料中老师对小个子男生不喜欢课文进行了批评是不对的,如果我们总是以一个固定的模子去框住学生的思维,势必使学生丧失个性、丧失自我、丧失创造力。 四、教学设计题(答案要点)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 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1)两千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 (2)(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 ‎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驼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了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豺、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这里发生了“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给人类带来灾害。 2. 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任选一项交流: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3. 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要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语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学生在课外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4. 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另一人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习作 1. 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1)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2)小结: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2. 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3. 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几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讲 1. 个性展示台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 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 句子、段落、篇章:上台朗读,自己谈谈向大家朗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2. 教师做小结 (1)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总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2)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 3. 个人再修改 ‎ 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在习作“眉批”空处,每个写三遍。 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