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9.30 KB
  • 2021-11-18 发布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 5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 音乐上册教案音乐上册教案音乐上册教案音乐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创造几种声音。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 音(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 谜底:耳朵)。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 这些声音。 3.教师将学生所倾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 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分辨、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 特点? 4.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 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 音呢?按教材提示创造出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教学评价: 1.能积极参与声音的探索,听辨出两种以上的声音。 2.会唱《大雨和小雨》。 3.能创造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在音乐厅里”。 2.歌曲《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2.会唱《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 教学过程: (一)在音乐厅里 1.教师播放音乐厅里合唱和管弦乐队的录像。提问:除了生活中的 声音还有什么声音呢(唱歌的声音和乐器的声音)? 2.请你在教材图中找一找,你认识哪些乐器呢?学生说出一种乐器, 教师就可以出示这种乐器的图片并播放声音,如有学生会演奏,可在 课上为同学们演奏,最后教师再介绍其它的乐器。 3.有打击乐器的可让学生敲击一下,感受这些乐器的音色。 4.还知道其他的乐器吗? (二)学唱《布娃娃弹琴》 1.你们知道木琴是什么形状,它发出的是怎样的声音吗?教师可出 示木琴的图片并播放一首木琴曲(如《草原小骑兵》片断)。下面我 们来学习一首新歌《布娃娃弹琴》。 2.教师范唱或放录音。 3.跟着老师学唱《布娃娃弹琴》。 4.边唱歌曲边做律动。 (三)学唱《大鼓和小鼓》 1.播放少先队鼓号队的录像,提问:队伍中有什么打击乐器呢(大 鼓和小鼓等)? 2.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强弱、音色不同等等)? 3.学唱《大鼓和小鼓》。 4.边走步边唱《大鼓和小鼓》并模仿打鼓的姿势。 (以上两首歌曲也可以选择一首学唱)。 教学评价: 1.能认识一种以上的乐器并说出它的名称。 2.会敲击一种打击乐器。 3.会唱《布娃娃弹琴》和《大鼓和小鼓》中的一首。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一)。 教学目标: 了解《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大意,初步找出能表现故事情节的相应 的声音。 教学过程: 1.教师先给学生讲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3.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用身边的材料表现雷、闪电、大风以及 故事情节中要求表现的声音。 4.安排学生课下寻找能表现制《小白兔盖新房》内容的声音材料。 教学评价: 1.能复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2.能够创造出表现风、雷、闪电的声音。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二)。 教学目标: 能用声音表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并在表演中担任一个角色。 教学过程: 1.学生复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2.将学生分成 2~4 组,讨论如何用声音来表现。 3.分组到前面表演。由一位同学讲故事,其他同学用声音来表现。 4.师生共同评价。 5.如有时间还可创编其他内容。 教学评价: 1.能积极地参与创编活动。 2.能与组内同学团结合作。 3.能在表演中创造出一种声音并担任表演。 第二单元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教学案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目标: 1.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并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2.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和器乐不同的音色。 3.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唱歌。 教学过程: (一)听赏《国歌》 1.引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 严,反映该国家人民的精神风貌。因此,在唱、奏国歌时一定要起立。 面部表情要庄重、肃穆,身体不能乱动。介绍完后,请学生起立,播 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赏一遍。 2.可向学生提问:在什么场合、情景下唱、奏国歌?然后播放有关 唱、奏国歌的 VCD、录像带或幻灯片及有关图片,再请一至两位学生 补充。 3.介绍国歌的来历,并听齐唱和铜管乐演奏的国歌,使学生感受人 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4.教师启发学生简单谈谈,用乐器演奏和人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歌》给他们的不同感受。 5.播放奏国歌、升国旗的画面,让学生知道奏国歌、升国旗的联系。 (二)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1.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国旗的形状、颜色、五星的排列、象 征意义等国旗知识。 2.教师播放歌曲录音或范唱一遍,以引起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3.教师带领学生将歌词按语言节奏朗读一遍。 4.学生跟着教师分句模唱歌曲数遍。 5.教师引导学生,以接唱方式熟唱歌曲,如教师唱“国旗国旗”,学 生接唱“真美丽”…… 教学评价: 1.是否能安静地听音乐。 2.是否知道在什么场合下,唱、奏国歌。 3.是否能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而不喊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 认识常用课堂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3.听赏歌曲《吹芦笙》。 教学目标: 1.能有兴趣地听喜乐,并知道《吹芦笙》是表现哪个民族的儿童歌 曲。 2.能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3.认识碰铃与响板,并知道正确的演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1.教师挂出中国地图和长江、黄河风景图,介绍长江、黄河,并请 学生指出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教师将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童声独唱录音。使学生初步了解歌 曲的歌词、节奏和情感。 3.跟着教师有表情地分句轻声学唱。 4. 请几级学生集体演唱,并评出有表情且音色较美的小组进行表扬。 (二)听赏《吹芦笙》 1.教师播放歌曲《吹芦笙》,引导学生欣赏,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简单介绍侗族及其吹奏乐器芦笠的主要特点。 3.引导学生在听赏时接唱歌曲中的衬词。 4.在听赏几遍以后,可让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 (三)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1.教师向学生展示乐器实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让学生识别 两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师将乐器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敲击方法。如 乐器数量不够,可轮换进行。 3.教师出示卡片 碰铃 dang dang dang dang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响板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统习演奏。可分组交换练习,每两人为一组作乐 器交换。 教学评价 1.能否区别碰铃与响板的音色,并能正确演奏。 2.是否知道《吹芦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儿童歌曲。 3.能否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目标: 1.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能主动、大方地参加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用碰铃和响板为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伴奏 1.在教师指导下将歌曲集体演唱一遍,使学生感受节奏、速度和情 绪。 2.教师给出节奏卡片。 学生分组按节奏拍手练习。 3.每两人一组发给碰铃和响板,按卡片上的节奏练习。 4.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分组为歌曲伴奏。 (二)歌表演《舞家娃娃真幸福》 1.在教师的指导下听歌曲的录音。 2.学生四人为一组学习彝族集体舞的走步与拍手。 3.教师引导每组学生随歌曲跳简单的彝族集体舞。 4.教师请出跳得较好的学生作示范,并和自己一起跳,以鼓励其他学 生。 5.要求学生回家后将所学的彝族集体舞的基本动作大方地跳给爸爸 和妈妈看,并能在家里寻找一件能敲击出清脆声音的物件,制作打击 乐器。 教学评价 1.能否正确地使用打击乐器并按规定节奏为歌曲伴奏。 2.能否主动、大方地参加歌舞表演。 3.能否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第三单元 我们都是好朋友 一、本单元教学的具体要求: 1、学会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彝家娃娃真幸福》《吹芦笙》和 《快乐小舞曲》。 2、能背唱〈快乐小舞曲〉的歌谱。 3、通过音乐游戏〈音乐探宝〉,全面复习,掌握前三个单元的内 容。 二、教学的主要内容: 1、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彝家娃娃真幸福 3、吹芦笙 4、快乐小舞曲 5、音乐探宝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进一步启发和鼓励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在 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合作精神。 2、 继续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做到声音自然、姿 势良好,并能较为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感情。 难点: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和〈快乐小舞曲〉,由于字多腔少, 吐字不易清晰,学生演唱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2、〈快乐小舞曲〉作为集体舞,对于未上过幼儿园从未跳过舞的 学生来说,随着歌声做动作会感到困难。 四、设计教学方法 游戏法、表演法、引导法等 五、课时安排:本单元可划分为五课时。 第一课时:〈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用自制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第二课时:《吹芦笙》;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第三课时:《快乐小舞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第四课时:《快乐小舞曲》集体舞;伴奏。 第五课时:游戏《音乐探宝》。 《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教学内容: 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几个主要少数民族舞蹈的简单动作。 2、学会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并能大胆、自信地歌唱。 3、认识几个少数民族的服饰和特色头饰。 教具准备: 钢琴、自制头饰、磁带、录音机、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1、同学们看!这些小头饰和衣服漂亮吗? 你知道它们是哪个民族的吗?谁说对了就给谁穿戴上。 2、师:“听说,我们班的同学不仅聪明,而且还很大胆、自信呢, 那你们能和着音乐欢快的节拍,走进教室吗?” 播放 VCD《爱我中华》(在黑板上写着”欢迎你进入音乐教室”) 3、提问:“我国有几个民族,你能说出都有哪几个民族?” 找学生回答。(民族资料)。(出示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到这个 民族所在的位置) 56 个民族的兄弟姐妹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的人们 都生活地幸福快乐,能歌善舞的各族人民,每当节日或者喜庆的日子, 都载歌载舞地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 4、你会跳哪个民族的舞蹈? 播放各民族的舞蹈。(vcd) 让学生说出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师带领同学们学跳简单的有民族特点的舞蹈动作 5、简单介绍各族的特色服饰 藏族 新疆维吾尔族 蒙古族 傣族 汉族 高山族 各民族的舞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你能通过他们跳的舞蹈来区分 是哪个民族吗?(播放录象) 你跳得正棒,发给你一个民族小头饰。 6、刚才同学们表演得都很棒,下面我们各个民族的小朋友们随着 音乐表演各族的舞蹈好吗?(师巡回指导) 7、师:引导学生拓宽好朋友的概念,不仅同班同学是好朋友,同 校、同村、同市同省的同学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各个兄弟民族的小朋 友也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全世界各个国家不同肤色的小朋友也都是我 们的好朋友, 通过讨论,学生将加深对这首歌曲主题思想的理解,更加珍视兄 弟民族的友谊。 8、教师朗读两遍歌词后,放两、三遍《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录 音,第三遍后要求学生轻轻跟着唱歌词。 9、分句教唱歌词,再随录音唱两遍歌词。 10、分组设计第一、三乐句的打击乐配法,尤其要设计好四分休 止符处的配法,还可以考虑休止符处的动作设计,或拍手、呼喊。各 族分别做汇报表演。 11、用已学过五种打击乐器和自找、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好 朋友》伴奏,并要求学生将自己设计的碰铃、响板的节奏谱写出来(两 小节) 12、教师可辅导个别学生在课外学会一两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 《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快乐地 掌握歌曲的知识点──节奏 和 的练习,并能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 曲。 2.能力目标:在学唱歌曲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团结合作能力和音乐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搜集教学需要的详实的材料,让 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思想 感情;通过听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彝族音乐 的特点,用身体动作感受彝族民歌的特有韵味。 【教学重难点】 准确掌握节奏 和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对歌曲进行再创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好!(老师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课,首先让我们以 饱满的情绪进入课堂,一起来进行快乐律动。(拍手歌) (设计意图:教师简短的几句话,让学生倍感亲切,随音乐律动 环节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 进入课堂, 也为老师的导语作铺垫。) 二、音乐知识──彝族简介 1.导入:同学们的动作做得真漂亮,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彝族 的音乐宫走一走,表现出色的同学将获得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小礼物, 看哪位同学今天能满载而归,出发!(设计意图:课堂开始,老师就 为学生设置了一条情境线,以带他们去彝族的音乐宫为线索及老师为 你们准备的小礼物等吸引学生,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兴趣及积极性。) 2.图文结合,让学生了解彝族的有关风土人情师介绍(出示我 国地图,播放录像片段):彝族是我国人口比较多的民族,主要分布 在四川、云南、贵州,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他们居住的地 方景色很美,有全国闻名的泸沽湖景区。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 节日期间人们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开展许多活动,如摔 跤,同学们快看,美丽的泸沽湖就在脚下。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的介绍方式,让学生耳目一新,一幅幅美 景很快吸引了学生,简短的设计让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 三、节奏练习 1.导入:同学们,彝族人民不但居住的环境很美,他们的音乐 宫更富有神奇的童话色彩,我们现在一起去感受。 2.节奏练习(出示节奏城图) 师:节奏城的大门紧锁着,怎么进呢?(引发学生的悬念)别着 急,这有金钥匙和银钥匙,试一试,用哪一把?(出示带有节奏的两 把钥匙) 师:用哪一把钥匙来开门呢?认为用金钥匙的同学到左边来,用 银钥匙的同学到右边去。现在老师来开门。(银钥匙把门打开了,里 面出来两段话) 师:同学们快看!节奏城的朋友正在欢迎我们呢!(节奏为歌曲的 节奏)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符合事物的发生顺序,同时也让学生 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本课歌曲的基本节奏,为学习新歌打下铺垫。) 3.旋律填空练习 导入:(师很惊奇地说)同学们,音符城发生了一件怪事,旋律妈 妈丢了几个小宝宝,正着急呢,你们快去帮帮她。(出示不完全的节 奏谱) 师:一起来看一看。哦!原来是音符宝宝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同 学们,我们一起来帮帮它。(教师弹旋律,让学生听辨哪一个更有结 束的感觉)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乐于助 人的特点,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促进了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 的能力。) 四、新歌学唱 导入:同学们,你们运用智慧帮了旋律妈妈的大忙,为了感谢大 家,旋律妈妈送给大家一首歌。(出示歌谱) 1.师:听老师为你们来唱一唱,一起来学习。 2.用 La 来模唱旋律。 3.按节奏试读歌词(听伴奏带试读两次)。 4.跟着磁带听唱。 5.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演唱。 6.分组比赛。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歌曲学得又快又好,你们能为这首歌起个 好听的名字吗?(让学生为歌曲起名,找出最具有说服力的作为歌曲 的名字。) 五、深入拓展(对歌曲进行再创作) 导入:音乐宫里有一个神奇的智慧屋,进去的同学会变得更聪明, 我们一起去瞧瞧智慧老爷爷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出示四个有吸引力 的创作要求) (设计意图:智慧屋、智慧老爷爷都是学生喜欢的,以此引导学 生按要求进行创作,让知识点更富吸引力。) 1.小小词作家们,请从这里做起:用另外的衬词代替歌曲中的 “阿里里”。 2.小小舞蹈家们,发挥创造力,展开想象,为歌曲创编律动。 3.小小歌唱家们,努力练习,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4.小小画家们,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歌唱时的心情。 (设计意图: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巩固 歌曲,用喜欢的形式来表现歌曲,充分感受不同形式的音乐美,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即兴创作的能力;另外,本环节的设计使音乐与其他学 科更好地结合,把视觉感受转化成多种感受,既体现了创新教学的要 求,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六、自我展示 师:同学们的创作真精彩,快快为彝族小朋友表演。(分小组展示) 师小结:今天的活动开心吗?有哪些收获?我们的活动即将接近 尾声,最后,我们一起大声歌唱,把我们的歌声留给彝族的小朋友们, 老师给你们录音。(用磁带记录学生的歌声) (放录音)师:希望彝族的小朋友能喜欢我们的歌声,向彝族小 朋友们说“再见”! 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内容 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目标: 能主动大方地参加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 师生问好 谈话导入 1. 看影音资料,猜民族。多媒体播放课前音乐《爱我中华》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啊?歌里唱了些 什么啊? 生: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师:是啊,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 56 个民族。今天,老师带 来了一些资料,请你们猜猜他们是哪族人?(播放新疆、藏族、蒙古、 汉族的舞蹈场面,让学生猜) 2. 播放有关彝族的资料,简介彝族风土人情。 (画外音)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少数民族, 遍居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彝族人民居住的地区山川壮丽, 河流纵横。那里有全国闻名的泸沽湖景区,有壮观的大叠水瀑布,有 奇异的石林,还有那美丽的阿诗玛的传说。 优美的自然风光孕育了一群勤劳淳朴的彝族人。那里的人民古朴、 淳厚,热情好客。他们的服饰也很有特点。男子喜欢用青布包头,以 示英武气概。姑娘们喜欢戴银质的项链,穿着三色花裙,而她们的花 包头则被看作自由和幸福的象征。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最隆重的火把节。在这一天,人 们会手执火把在田间游行,然后燃起篝火,唱歌跳舞来庆祝节日。场 面非常的热闹和壮观。 二、 感受歌曲典型节奏 身势创编 1. 节奏模仿 (多媒体课件出示) 彝族娃娃:亲爱的汉族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彝族娃娃,非常 欢迎你们到我们彝族山寨来做客。让我们踏着欢快的节奏一起走吧! 出示节奏图 ×× ×××× ∣×× ×∣(配上脚步声) 学生模仿节奏 2.启发学生用各种身势表演节奏。 3.创编歌词活动。 师:刚才我们总结了彝族的特点,你们能把这些特点编到我们的 节奏里吗? (例)彝族 山山水水真美 丽 彝族 人民热情 又好 客 彝族 每年有个 火把节 他们 能歌善舞 本领 大 彝族 姑娘喜欢 银项链 头戴 美丽包头 真好 看 三、 自主探究 学唱歌曲 1. 听赏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2. 熟悉理解歌词。 3. 简介衬词“阿哩哩”后,生听音乐在“阿哩哩”的地方拍手或 跺脚。 4. 跟琴轻声用 la 模唱旋律。 5. 齐唱歌曲一遍。 6. 学生讨论:怎么唱才更能体现歌曲欢快、喜庆的情绪。 小结:(1)衬词应该唱得轻快而有弹性。(加入顿音符号) (2)歌谱最后一句要唱得强一点。 (3)要唱得高兴一点。 7.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一遍。 四、 大胆尝试 学跳彝族舞 1.师:同学们,彝族人不但歌唱得好,他们的舞跳得更好呢!老 师刚刚学会一个彝族舞里常见的舞步,你们想看吗?(播放一遍音乐, 师跳基本舞步) 2. 学生模仿。 3.师:哪个小朋友学会了?上来试一试啊。(请一个学生跳一下) 4.师生共同评价。 5.循环播放歌曲,不断请两个、三个、五个……最后全班一起跳。 五、 实践创造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欣赏图片简介自制乐器 彝族人不但能歌善舞,他们还会用好听的乐器来伴奏呢。这是他 们在弹月琴伴奏;这是他们在吹芦笙呢。今天我们也来用自己的乐器 为这首歌增加一点魅力吧!老师让你们自己做的乐器都带来了吗?给 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乐器吧! 生:我们这是用皮筋绷在文具盒上,这样可以弹出声音; 生:我们是用罐子里面装沙子,这样摇,可以模仿沙球的声音; 生:我们用小本子的封面敲出节奏,模仿的是响板的声音; 生:我们是用酒瓶盖做的串铃。 2.分组创编节奏型,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六、 篝火晚会 1.(课件显示)彝族娃娃:同学们,你们表演得真棒,火把节的 篝火已经燃起来了,欢迎你们,尊贵的小客人们,我们一起去参加篝 火晚会吧! 2. 师:彝族娃娃向我们发出了热情的邀请,让我们戴上彝族人的头 饰,也来做一回彝族人吧!我们来自由组合一下,选择一个你们喜欢 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吧!来,愿意跳舞的到中间来,愿意唱歌和伴奏的 站在两边,好吗。 3. 循环播放舞蹈画面和音乐,生表演。 七、 在歌舞中结束全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 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及伴奏。 2、 歌曲〈快乐小舞曲〉。 教学目标: 1、 通过为〈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作即兴表演和伴奏,继续培养学生 的创造精神,增进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和能力,并继续从中培养热爱 集体和主动合作的精神。 2、 学会〈快乐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 教学过程: (一)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及伴奏 1、 跟着录音或教师的琴声复习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 复习上一节课用各种打击乐器为《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 第一、三乐句伴奏。 3、 师生共同为歌曲的第二、四乐句和结束句设计伴奏,教师 归纳、总结,并写出伴奏谱,为为歌曲伴奏。 4、 请几个小组同时表演一两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然后随着《各 族小朋友在一起》的伴奏边唱边舞,各组尽量不要雷同,师生共同予 以评价。 5、 综合歌声、伴奏与表演,作到人人参与,个个投入。 (二)歌曲〈快乐小舞曲〉 1、 用四张图片引入《快乐小舞曲》的教学。(节奏卡片) 2、 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诵歌词,要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楚。 3、 跟着录音学唱歌曲《快乐小舞曲》。 4、 用听唱法学会歌谱,并要求背唱。 5、 课外作业是选择几种打击乐器为《快乐小舞曲》写出伴奏 谱。 如: 4/4 X —— X —— | X X X —— | 4/4 X X X X | X X X —— | 4/4 X —— X X | X —— X X | 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学习内容,肯定成绩,提出不足。 集体舞《快乐小舞曲》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 为〈快乐小舞曲〉伴奏。 2、 集体舞〈快乐小舞曲〉 教学目标: 1、 在〈快乐小舞曲〉的综合性表演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提高参与率。 2、 在唱、表演、伴奏一体的音乐环境中继续培养学生对音乐 的兴趣、爱好及相互合作精神。 3、 进一步加深对“X ——”和“X”的认识。 教学过程: 1、 随录音复习〈快乐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 2、 随伴奏带或教师的琴声背唱〈快乐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 3、 教师逐块出示节奏卡片: (1)X — X X | X X X — | (2)X X — X | X X X — | (3)X —X — | X X X — | (4)X X X X | X — X — | 要求学生用手中的打击乐器按谱演奏(奏二分音符时三角铁可用 滚奏、铃鼓可用摇奏。) 4、 教师用铃鼓奏出两小节节奏,学生模仿。 5、 将四张节奏卡片的节奏分配给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碰铃等四 种打击乐器演奏,为〈快乐小舞曲〉伴奏,有学生决定各自打击乐器 演奏的节奏。 6、 一组学生演唱,另一组学生伴奏;然后再调换过来练习数 遍。 7、 学生在原位进行歌表演,动作由师生共同设计。 8、 如场地允许,用〈快乐小舞曲〉的录音进行集体舞,教师 也要参与其中,动作要尽量简单,让所有的学生都自信地进行舞蹈。 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总结,提出不足之处 音乐游戏〈音乐探宝〉 教学内容: 音乐游戏〈音乐探宝〉 教学目标: 1、 通过游戏形式全面复习第一、二、三单元的学习内容。 2、 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音乐的兴 趣。 3、 在游戏中保持既有竞争又友好、和谐的气氛。 教学过程: 1、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们仔细观察课本中的九幅图画,初步 了解游戏的全部内容。(图片) 2、 教师设问,首先是这个游戏如何进行,是全班在一起做还是分组 竞赛?其次是如何向前走,一次最多可以走几步,用掷骰子还是抽签, 谁来当评委? 3、 学生可以分为小组讨论或自由发言,最后教师可以总结以 下几点: (1) 这个游戏可以集体做,也可以分组竞争。 (2) 用骰子掷不妥,因为骰子可能有“5”或“6”,而课本的游戏中一 共只有“9”,如跳得过多,一下子就达到终点,就失去了全面复习的 意义,所以用抽签的方法(“1”或“2”)较好。 (3) 集体做时由教师当评委,分组做时由一组学生(轮流担当) 当评委。 4、 先进行集体游戏,由班长抽签决定向前的步数,其中的“2”(说 出这是什么乐器)可由教师出示实物,不要局限于铃鼓;“3”和“6” 可分别请两个小组的学生用打击乐器及几种非常规音源和人声来模 仿;“4”由教师播放〈国旗国旗真美丽〉和〈吹芦笙〉的录音(无歌 词的伴奏带)请学生说出歌名。到达“8”时,如抽签抽到“2”则在 原地待命,并将“8”的内容重复做一遍,教师可将节奏变换。直到 抽到“1”,才能进入终点“9”。 5、 教师对游戏的全过程予以总结,肯定成绩,提出不足。 6、 分组进行游戏,仍可能有很多种方案,例如将全班分成四组,第 一、二组先进行,第三、四组当评委,下一遍则反过来。还可以四组 同时进行,由教师当评委,但当几组同时进行游戏时,“2”和“4” 的内容必须不断变化,“3”和“6”的模仿手段及声响也应个组有异, 如后面的组照搬前面的模仿手段,应让其停走一次。 7、 当有一组先到达终点后,游戏不要结束,要等全部参赛组 到达时才结束,先期到达的组可以帮后面的组员一起进行表演。 课堂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总结,说出自己的收获,并指出不足。 第四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 一、教学内容: 1、欣赏:《荫中鸟》、《鸭子拌嘴》 2、活动:声音的长短 3、欣赏:《两只小象》 4、唱歌:《在动物园里》 5、欣赏:狮子、大象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进一步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本单元通过游戏、模仿、歌唱、表演、绘画等艺术形式展开教 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3.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 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具体要求 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诚的歌声表 现不同情绪的歌曲。 2. 进一步熟悉“× -”和“×”,感受声音的长短。 3.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初步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歌曲《两只小象》《在动物园里》的录音带或 CD 以及伴奏带;打 击乐器(碰铃、响板、铃鼓、三角铁);《荫中鸟》《鸭子拌嘴》《动物 狂欢节》的 CD 或 VCD、动画片《狮子王》。 (二)文字、图片 动物的图片(小猫、狮子、老牛、小狗、鸭子、小鸡、老鼠)、《鸟 类的家园》图片、节奏卡片。 (二)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进一步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诚的情 感和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音乐活动从模仿动物的叫声入手,认识声 音的长短,让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稳定的 节奏感。 本单元的难点: 通过欣赏描述动物的音乐,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并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简单描述音乐形象。在多声部节奏练习中, 聆听、感受、表现其他声部的节奏及三声部的和谐美。 五、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声音的长短。 2.《在动物园里》。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并在教师的弓 1 导下,边模仿叫声,边拍节奏,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教学过程: 1.将小猫、狮子、老牛、小狗、鸭子、小鸡、老鼠的图片贴在黑 板上。 2.教师播放狮子的叫声录音,请学生猜一猜它是谁? 3.学牛模仿,总结狮子叫声的特点:音长、低沉。 教师随即在狮子的图片上出示节奏卡: 4.一半学生拍节拍,一半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互换练习;全体 学生手拍节拍,口中模仿动物的叫声。 5.一名学生模仿任意一种动物的叫声,其余学生猪。 6.教师在这种动物的图片上出示节奏卡: 7.依次将黑板上的动物,按叫声分类(方法同 4)。 狮子: 小狗: 小鸡: × - × × × × × × 小猫: 鸭子: 老鼠: 可以变换方式,由个别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图片,放在狮子、老鼠、 鸭子的图片下方,全体学生判断正误。 8.学唱歌曲《在动物园里》(听两遍录音)。 9.教师带领学生熟悉歌词。按节奏朗读歌词: × × × × | × × × 0 | × × × | × × × | 狮 子 睁 眼 看 我 们, 真 好 玩 真 好 玩, 狮 子 跳 舞 多 起 劲, 真 好 玩 真 好 玩, 五 色 小 鸟 吹 口 哨, 真 好 玩 真 好 玩, 动 物 园 里 动 物 多 真 好 玩 真 好 玩, 教师念歌词,学生拍节奏 Z 学生跟着老师迈念歌词边拍节奏。 10.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11.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12.有表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13.两名学生为一组,选两种叫声不同的动物共同演唱。下节课 课上汇报。 教学评价: 1.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情绪反应。 2.是否掌握手拍节拍,口念节奏;节奏是否稳定。 3.学习歌曲《在动物园里》时掌握的速度和熟练程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在动物园里》。 2.音乐活动“声音的长短”;听赏乐曲《狮子》。 教学目标: 1.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感受声音的长短; 2.练习三声部合奏能力,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在动物园里》,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上节课课后练习汇报: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表演。 3.动物大合唱:教师选中一组节奏准确、节拍稳定的同学,再加 上老师组成一个三个声部的“动物大合唱”。 4.学生聆听,感受大合唱中三声部的和谐美。 5. 学生练习:将全体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刚才示范的组当指挥, 练习“大合唱”(全体手拍节拍)。 6.学生自由组合,演奏形式不同的“大合唱”。 7.教师出示各种打击乐器(铃鼓、碰铃、三角铁、响板),学生 自由选择、讨论,练习刚才模拟的动物的叫声。 8.汇报练习结果。 9.欣赏乐曲《狮王进行曲》。这首乐曲描述的是动物园中的哪一 种动物?为什么? 10.你怎么感受到是狮子?体会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作 用。 11.观看动画片《狮子王》片断。 12.教师引导学生从音色入手,理解乐曲音色中“威严”的感受: 兽中之王——狮子。 13.听乐曲模仿狮子在森林中昂首漫步的神态。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掌握歌曲《在动物园里》的熟练程度。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练习的效果。 4.三声部合奏的准确性和节奏的稳定性。 5.是否注意聆听音乐,能否随音乐表现狮子威严走路的神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乐曲《大象》。 2.唱歌《两只小象》。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两只小象》,体会三拍子的韵律感。 2.欣赏《大象》,区分狮子与大象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1.完整欣赏《狮王进行曲》:这首乐曲的曲名? 2.欣赏《大象》:这也是一首描述动物的乐曲。听一听乐曲表现 了什么动物? 3.这两首乐曲有什么不同:《狮王进行曲》更威严,这一首稍活 泼。 4.告诉学生乐曲名称《大象》。 5.谁来模仿大象的动作?双手交叉,两臂伸直于头顶,弯腰;左 手托住右臂,右臂柔软的向上甩起,手腕下垂。 6.听音乐,学生自由运用肢体语言,感受体会大象快乐的舞蹈。 7.学习歌曲《两只小象》。 8.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9.学生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10.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演唱歌词。 11.自由讨论,如何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的程度与反映的态度。 2.学唱歌曲《两只小象》掌握的速度和熟练程度。 3.对比欣赏《大象》与《狮子》,能否区分乐曲的不同音乐形象: 威严和活泼。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歌表演《两只小象》。 2.听赏乐曲《荫中鸟》。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两只小象》,体会歌曲三拍子舞蹈的韵律。 2.欣赏《荫中鸟》,感受乐曲带给人们的愉快感受,同时培养学 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两只小象》。 2.歌表演《两只小象》。展示上节课后学生自由创编的结果,体 验三拍子的韵律感。 3.听赏《荫中鸟》,请你听听:音乐中什么动物在鸣叫? 4. 初听乐曲:小鸟怎么叫?为什么叫得这么好听? 5.出示图片:《鸟类的家园》请你观察。 6.图片上的鸟的家怎么了?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引导学生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7.请你为鸟设计一个美好的家。学生可以在黑板上即兴创作,也 可在图画纸上创作。 8.复听乐曲,体会鸟儿在绿茵下快乐歌唱的愉快心情。 教学评价: 1.演唱《两只小象》掌握的熟练程度。 2.学生的参与程度及情绪反应。 3.“为鸟儿设计家”是否积极投入。 4.欣赏《荫中鸟》时情感是否投入。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乐曲《鸭子拌嘴》。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鸭子拌嘴》,体会音的强弱、快慢对比。 2.将乐曲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图片上画了什么动物?它们在做什么? 2.鸭子生活在什么地方? 3.欣赏《鸭子拌嘴》:你听到了什么? 4.将全体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听到水擦演奏的老鸭时请举手,一 组听到小镜演奏的小鸭时请举手。 5.任意扮演老鸭或小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6.你能将这段音乐讲述的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7.请你回家后,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及参与率。 2.学生随音乐游戏时,能否投入。 3.学生用语言编织的故事是否流畅?有没有发挥想象? 第五单元 动 画 城 一、教学内容: 1、活动: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 欣赏:《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2、欣赏:《小机灵之歌》 3、欣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活动: 唐僧骑马咚得咚 4、欣赏:《劳动回家转》 5、活动:猜一猜谁在敲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将儿童对动画片的兴趣引向音乐,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 音色、旋律等音乐要素的感受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发展音乐想象 力和创造能力;接触并了解国内外优秀的卡通文化,初步感受视觉艺 术与听觉艺术的密切联系。 (二)具体要求 1.通过有节奏地朗读歌谣,随音乐按节奏走步,分组进行歌谣卡 农、做游戏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学习音乐。 2.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演奏歌曲的前奏,进一步熟悉打 击乐器的奏法,启发学生对打击乐器音色的兴趣。 3.学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小机灵之歌》第一段,培养 自然大方的演唱习惯。 4.模拟不同动画人物的表情、动作进行表演,发展学生音乐表现 力。 5.根据故事情节创编声音,发展学生音乐想象力以及对声音的感 受力。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1.图片:可粘贴的《西游记》人物头像或头饰如唐僧、孙悟空、 猪八戒、沙和尚、老妖怪。《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人物头像或头 饰如白雪公主、万事通、瞌睡虫、开心果、糊涂虫、爱生气、害羞鬼、 喷嚏精。《聪明的一休》人物头像或头饰如一休、西佑卫门、大将军 等。《三只小猪》人物头像或头饰如老大、老二、老三、大灰狼、茅 草房图、木房图、砖房图。 2.打击乐器:碰铃、响板、铃鼓、三角铁、双响筒。自制乐器如 装沙或装豆子的易拉罐、大张挂历纸、铁棍、几块木板、铁盆、玻璃 瓶、塑料纸、碗碟等。 3.录音带或 CD《我们才不怕大灰狼》《一个师傅仁徒弟》《小机 灵之歌》《劳动回家转》 。 (二)文字、图片资料 1.《西游记》《白雪公主》《聪明的一体》《三只小猪》的动画片或 片断、图册等。 2.《西游记》《白雪公主》《聪明的一休》《三只小猪》的故事及动 画片的相关介绍。 (二)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本 单元的难点:1.如何吸引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听音乐, 帮助学生从愿意听、喜欢听逐渐过渡到想听音乐。 2.在借助动画片 的画面和情节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同时,又不囿于画面和故事 情节的局限,启发学生展开多方面、多角度的想象,把对音乐的兴趣 集中在情感体验上来。 五、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2.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 教学目标: 按节奏朗读,按节奏走步,随音乐的分句准确变换动作。 教学过程: (一)念歌谣 1.教师请学生看教材插图,或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片断,请 学生说出动画片的片名。 2.请学生指出插图或动画片中的人物名称,教师板书或粘贴人物 头像。 3.请学生仔细观看插图或动画片,说出各个人物的外形特征,教 师逐一总结。如学生说唐僧骑马、穿袈裟等,教师可总结并念童谣: × × × × × × × 唐 僧 骑 马 咚 得 咚 学生说孙悟空手拿金箍棒、抓耳挠腮、机灵活泼等,教师可总结 并板书: × × × × × × 孙 悟 空 跑 得 快 学生说猪八戒肩扛钉耙、长嘴大耳、动作迟钝等,教师总结并可 板书: × × × × × × 猪 八 戒 鼻 子 长 4.教师先拍手× × × ×,然后边拍手边按教材所给节奏念童 谣。 5.教师边教童谣,边指着人物头像,提示学生。学生可两人一组, 边念歌谣边对拍手掌,如下例: 节奏:× × × × 歌谣:唐 僧 骑 马 拍手:合 右 合 左 6.教师与学生边拍手边接念童谣,如下例: 教师:× × × × 学生:× × × 唐 僧 骑 马 咚 得 咚, (二)模仿 1.看动画片或插图,启发学生模仿五个角色的形态。 2.模仿白龙马的蹄声。 启发学生发现《西游记》里的另一个角色:白龙马,发挥想象, 模仿马蹄声。 3.念歌谣,请少数学生表演动作。 请几位学生分别扮演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妖怪、白 龙马,一边念歌谣,一边表演动作。 (三)听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1.先完整地听赏一遍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 2.教师简单介绍歌词内容。启发学生集中注意力聆听,乐曲在什 么地方有较大变化?例如,注意听情绪有无变化,音区的高与低。歌 曲前 8 个小节情绪较平和,第 9 小节开始情绪稍微激动一些。 3.复听音乐,学生随音乐情绪的变化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 2.学生能否有节奏地朗读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3.学生能否对《一个师傅仨徒弟》两段情绪的差别作出反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2.学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教学目标: 学唱并按故事情节表演《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三只小猪》 1.导入新课 请学生讲看过的动画片,哪些是美国的迪士尼动画片,喜欢哪几 部动画片。 请学生讲《三只小猪》的故事,故事情节可有多种版本。 2.听《三只小猪》的音乐。 教师播放《三只小猪》的音乐,请学生判断乐曲中大灰狼的音响。 3.复听音乐 教师再次播放《三只小猪》的音乐,请学生注意辨别大灰狼的音 响特征。例如,声音沉闷、粗壮、凶狠,由低到高的吼叫声,伴随着 噼里啪啦的杂乱声音等。 (二)听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1.听教师演唱 教师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的第 7 段。可将歌词“老大、老 二进砖房”改为“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反复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 狼”,启发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指出面对凶狠的大灰狼,小猪的态 度是乐观和毫不畏惧的。 2.跟老师学唱歌曲。 教师教唱唱名,学生学唱唱名;学生完整地演唱唱名;教师教唱 简单的歌词“我们才木怕大灰狼”,学生学唱;学生完整地演唱《我 们才不怕大灰狼》。 (三)朗读。 1.朗读 教师指着茅草房,介绍猪老大盖房的经过,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 读老大的念白。教师指着木房,介绍猪老二盖房的经过,带领学生有 节奏地朗读老二的念白。教师指着砖房,介绍猪老三盖房的经过,带 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2.朗读并做动作。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有节奏地朗读三段文字,并自由地表演。 (四)歌唱并表演 1.提问 教师提问,在大灰狼粗暴的推搡下,谁的房屋倒塌了,谁的房屋 最安全? 教师继续提问,三只小猪谁才真正不怕大灰狼? 2.演唱 全体学生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人并根据故事情节表演(启发学 生创编大灰狼拍打房门的声音)。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愿意用不同的语调朗读三只小猪的念白。 2.学生能否把《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唱熟。 3.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表演。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歌曲《劳动回家转》 教学目标: l.听赏歌曲《劳动回家转》;用打击乐器演奏歌曲的前奏。 2.练习山谷回声(词语卡农)。 教学过程: (一)听赏《劳动回家转》 1.初听歌曲《劳动回家转》。歌曲描写了七个小矮人从矿井劳动完 之后回家的情景。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想象一下,小矮人劳动 一天是满载而归,还是空手而返? 2.教师提问,一上课同学们就回到教室,同学们是怎么知道开始 上课了。学生回答,上课铃响了。教师继续启发学生,火车开了,有 什么声音?“发出‘呜——”的汽笛声;军人齐步走,听什么信号? “一二一”的口令;运动员比赛,听裁判的鸣枪声;门铃响了,有人 来了等等。 生活中许多声音就是信号,传递消息,给我们提示,为我们的生 活提供便利和帮助。 七个小矮人劳动的矿井里,他们用什么声音做信号呢? 3.复听《劳动回家转》 请学生边听音乐边思考,七个小矮人劳动的矿井里,他们用什么 声音做信号提醒大家劳动结束了呢?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歌曲前奏部分由慢到快的敲铁声: 4.敲打击乐器 清学生思考,怎样用学过的打击乐器模仿劳动结束的节奏。例如; 三角铁: 4 个四分音符敲 4 下三角铁,十六分音符则用小金属棒在三角铁 的两条对边滚奏。 5.第三次听音乐,回答问题 这首歌曲为什么是《劳动回家转》而不是《劳动歌》?除了敲铁声, 歌曲中还有哪些声音告诉我们劳动结束了? 例如,小矮人吹口哨的声音。人们常在轻松愉快时,吹口哨。 例如,歌曲结束时,小矮人歌声越来越弱,表明小矮人在行走的 路途中,而且越走越远,歌声渐渐消失。介绍了歌曲背景的移动和变 化。 再如,歌曲开始一声声“嗨嗬”再接一声声“嗨嗬”,仿佛小矮人 行进在山谷中,高亢的呼喊声在山谷回荡,给人以开阔深远的环境联 想。 (二)词组卡农 1.山谷回声 听《劳动回家转》,说说山谷回声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一个声 音还没完,第二个同样的声音又传来,第二个声音还没完,第三个声 音又传来。 请学生模仿歌曲,用“嗨嗬”一词,把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做 二声部或三声部卡农练习,营造山谷回声的效果。例如: 学生 A:嗨嗬—————————————————————— —————— 学生 B: 嗨嗬—————————————————————— 学生 C: 嗨嗬———————————————— 2.用学过的歌谣《唐僧骑马咚得咚》,进行二声部卡农。 3.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熟悉的词语或歌谣,把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 做简单的二声部或三声部卡农。例如: (三)听音乐,走步 1.认识小矮人 请学生介绍七个小矮人的名字:害羞鬼、万事通、喷嚏精、瞌睡 虫、开心果、糊涂虫、爱生气。 2.带着表情做动作 根据教材提供的插图,请学生各做一个劳动动作。例如,有挑担 的、扛锄头的、推车的、抬筐的、铲矿的等。 跟着音乐,边做动作边列队齐步走。 (四)分组表演 请两组学生表演,一组用打击乐器敲前奏,一组演小矮人,注意 在音乐渐弱时,慢慢回到各自的座位。 教学评价: l.学生用打击乐器敲击前奏时,节奏是否准确。 2.学生是否喜欢与其他同学合作练习词语卡农。 3.学生表演时是否能准确地踏在节拍点上。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小机灵之歌》 2.音乐活动“猜一猜谁在敲” 教学目标: 1.听赏《小机灵之歌》,学唱歌曲引子部分。 2.听音乐和节奏做游戏。 教学过程: (一)看头饰,听音乐 1.请学生戴上自制的头饰,说说自己是哪部动画片的人物。同一 部动画片的学生集中在一起。 每提到一部动画片,教师就放这部动画片的歌曲或音乐。如:学 生提到动画片《西游记》,教师就放《一个师傅仨徒弟》音乐;提到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放《劳动回家转》的音乐;提到《三只 小猪》,教师放《我们才不怕大灰狼》的音乐。 教师播放《小机灵之歌》,拿出一休的头饰,请学生猜出动画片的 名称:《聪明的一休》。 2.请学生说出《聪明的一休》是哪个国家的动画片。 3.教师补充说明日本儿童生活、服饰等的特点:穿木屐、和服、 睡榻榻米等。 (二)学唱《小机灵之歌》第一句 1.初听《小机灵之歌》,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音乐片断。 2.复听歌曲,请学生说出上述几个最喜欢的音乐片断有哪些特点。 如,“啊,啊,开动脑筋啊”,表现了小一休什么形象。 再如,“格的格的”在歌曲的开始和结尾,表现了一体什么动作或 形象?启发学生注意引子的音乐特点。 3.教师范唱歌曲引子部分,学生听唱几遍,然后完整地演唱。 4.跟着教师播放的录音带,学唱引子和尾声。 (三)敲打击乐器 用三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做游戏:猜一猜 1.放音乐,猜一猜动画片 请学生戴好各自的头饰,围成一大圈,边听音乐边拍手× × × ×。听到相关音乐,就走到圈里,围成一个小圈。例如:教师弹奏或 播放《一个师傅仨徒弟》的音乐,戴《西游记》中人物头饰的学生就 拍手走到圈里,围成一小圈,其他人站在外圈拍手。教师放《劳动回 家转》的音乐,戴《西游记》中人物头饰的学生退回到外圈,戴《白 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头饰的学生就拍手走到圈里,围成一小圈。教 师放《我们才不怕大灰狼》的音乐,戴《三只小猪》头饰的学生就拍 手走到圈里,围成一小圈,其他人站在外圈拍手。 教师把整个单元的歌曲打乱顺序播放,可以放完整的歌曲,也可 以放歌曲片断。学生能辨别各首歌曲出自哪都动画片,并准确地按节 奏拍手。 2. 听音乐,表演 继续上面的游戏,要求学生按× × × ×的节奏走步,并做与所 戴头饰相符的人物的表情或动作。例如,教师放《劳动回家转》的音 乐,戴小矮人头饰的学生,边一拍一步地走到圈内,边做表情。害羞 鬼、万事通、喷嚏精、糊涂虫、开心果、瞌睡虫、爱生气各自做出不 同的表情。 4.听节奏,猜一猜 学生围成一个圈,请四个学生蒙着眼站在圈内,各自代表一部动 画片。大圈里的学生戴着各自的头饰传球。音乐一停,手里拿球的学 生必须把自己所代表的动画片的节奏,用任意一种方式,如拍手、敲 打击乐器或走步表现出来。圈内的学生如果能听出来与自己是同一部 动画片里的人物,就胜出了。被猜中的学生与蒙眼的学生相互交换位 置。游戏继续下去。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愿意参与音乐游戏。 2.学生能否分清四首歌曲。 3.学生能否过听《小机灵之歌》边按节奏敲打击乐器。 第六单元 迎 新 春 一、教学内容: 1、 唱歌:《新年好》 2、 欣赏:《狮子舞绣球》 3、 唱歌:《过新年》 4、 唱歌:《找春天》 5、 欣赏:《柳树姑娘》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应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检验学生 的学习成果。 2.通过唱歌、欣赏与歌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春天的 美好景象;体验新春来临的欢快情绪;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及创造力。 (二)具体要求 1.学会演唱《新年好》《过新年》《找春天》,感受欢快、活泼的 情绪;并能用正确的姿势演唱歌曲。 2.背唱《新年好》。 3.听赏《狮子舞绣球》,感受欢快、活泼的情绪;了解与所听音 乐有关的风土人情;启发、培养学生对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产生兴 趣。 4.在《柳树姑娘》的歌声中,用体态动作表现四三拍音乐优美、 舒缓的韵律。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音响器材、CD、VCD(DVD)或录像带(有关新年或春节期间,人 们踩高跷、放鞭炮、舞狮子、耍龙灯、唱社戏、贴春联的资料)。 钢琴、儿童打击乐器(三角铁、鼓、碰铃等)。 (二)文字、图片资料 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介绍我国各族人民及世界各国过新年的风俗、 习惯的文字与图片。 (二)重点及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1.通过学唱歌曲《新年好》,表达过新年的愉快心情。要求背唱 这首歌曲。 3.通过为歌曲填词、编配打击乐器伴奏、自编歌表演动作等音乐 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逐步培养创新意识。 本单元的难点: 1.相对本册教科书的前面五个单元,本单元所能给教师提供的教 学内容比较单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展教学内容,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歌表演《柳树姑娘》,感受四三拍的韵律;教师应鼓励学 生创编动作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 3.根据歌曲情绪,启发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 五、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 教学内容: 唱歌《新年好》。 教学目标: 能背唱歌曲《新年好》,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可由教师提问:我国及世界各国在迎接新年到来时, 有哪些风俗、习惯)。 2.放录音或 CD,让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气氛,产生学唱 的兴趣。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由于学生已经通过各种媒介接触过这首歌 曲,所以,学唱起来不会感到困难)。 4.在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教师可启发学生自编 歌词。 ①可在歌词“祝贺大家”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想象力,试着 填上新的歌词。如:“祝贺老师”、“祝贺李晓”“祝贺王芳”等,或回 家唱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祝贺爸爸”、“祝贺妈妈”、“祝 贺爷爷”、“祝贺奶奶”等。 ②、“我们唱歌,我们跳舞”这一句,可填上“一束鲜花,一片真 情”、“兄弟们呀,姐妹们呀”等歌词。总之,应充分发挥学生创造的 积极性,教师不作简单的评判,而由学生自己选择,以利于调动学生 的参与意识。 5.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 6.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背唱歌曲《新年好》。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用正确的姿势唱歌。 2.是否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歌唱。 3.是否能背唱歌曲。 4.是否能积极参与歌词的改编。 5.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是否符合歌曲的情绪要求。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唱歌《找春天》。 2.欣赏《狮子舞绣球》。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听赏教学内容,感受春天的欢快气氛。 2.培养学生观察世界的能力;了解与音乐有关的民俗文化。 教学过程: (一)唱歌《找春天》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学生寻找春天的景象。 2.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入歌曲《找春天》。 3.放录音或听教师演唱。 4. 教师教唱,注意切分音的节奏;启发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来演唱 这首歌曲。 (二)欣赏《狮子舞绣球》 1.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导人新课。 2.教师出示与过春节相关的民俗活动的图片或幻灯片(全家团圆 包饺子、汤圆,人们踩高跷、放鞭炮、舞狮子、耍龙灯、唱社戏、贴 春联等活动)。 4.放录音听赏一遍;教师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抒情、优 美的,还是欢快、活泼的? 5.听赏几遍以后,教师可启发学生模仿歌曲中的打击乐器伴奏; 如条件较好,教师可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锣、鼓、镲)为歌曲伴奏。 6.启发学生回答本地过春节时,有哪些与音乐相关的活动。 7.复习歌曲《新年好》。可启发学生自编动作,感受四三拍歌曲 的韵律。 教学评价: 1.是否能在钢琴伴奏下,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是否能表达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3.是否了解与春天有关的自然现象,有无观察世界的意识。 4. 是否能分辨歌曲《狮子舞绣球》的情绪。 5.是否了解与音乐有关的民俗活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过新年》。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过新年》,初步掌握歌曲中强弱的对比。 2.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过程: 1.先听两遍录音,使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气氛。 2.教师作简单说明,歌词中的“咚咚呛(qiāng),是模仿锣鼓点 节奏的衬词。 3.教师分句教唱歌词。 4.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唱歌词。 5.在有衬词的地方,按教科书上的要求,拍手。注意,此处的拍 手,不是与节奏同步,而是有的小节一拍一下,有的小节只拍一下。 但要注意,最后一句第二小节的第二拍休止。 6.歌曲第三乐句与第四乐句是由两个分别重复的分句组成,教师 可在此处设计力度的对比。“鞭炮声声锣鼓响”力度稍强,“咚呛咚咚 呛”力度稍弱;“唱歌跳舞多欢畅”力度稍强,而“咚呛咚咚呛”力 度稍弱。也可与此相反,让学生比较两种设计有何不同。 7.在教师帮助下,在歌曲过门处,用打击乐器模仿锣鼓点伴奏。 8.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演唱歌曲。 教学评价: 1.是否能按教材要求拍手。 2.是否能按要求唱出力度的变化。 3.为歌曲编配的伴奏,是否能表达歌曲的情绪。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歌表演《柳树姑娘》。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柳树姑娘》。 2.通过歌表演,用身体动作感受四三拍的韵律。 教学过程: 1.由于歌曲旋律比较流畅,可随录音学唱几遍(不要求学生背唱, 能跟录音哼唱即可)。 2.歌曲的情绪抒情、优美,但注意第三乐句与前后乐句在情绪上 有对比。教师应启发学生注意情绪的变化,并能用身体动作表现。 教学评价: 1.是否积极参与歌表演。 2.动作是否协调。 3.是否能随音乐,用身体动作感受四三拍的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