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2.05 KB
  • 2021-11-18 发布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学百花园 百数表 北京版 (8)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习者分析 1、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容易做到一个一个地、十个十个地数数直到100,可引导学生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多种方法数数,丰富学生的数数经验。但学生对于“拐弯数”可能存在困难,容易出错,因此教学中应加强对计数单位“一”、“十”及“十进制”的体会。‎ 2、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数学符号〉、〈、═并能比较20以内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本单元中学生将在具体情境中借助直观模型方块和计数器进一步体会位值,探索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体会和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发展数感。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定量刻画之外,初次尝试对事物进行定性描述,可能存在较大困难的。因此本单元教学中应充分借助丰富的数数素材,帮助学生建立抽象的数与形象的形之间的联系,建立心理表象,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数感,初步感受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 3、 学生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但百数表中隐含的规律较多,多角度观察和发现可能存在困难,数学表达有一定的困难,对百数表中取出的区域表的填写,特别是不规则图形的区域表的填写有困难。因此,教学中应深入挖掘这堂课的价值,创造性的使用,引导学生大胆表达,思维碰撞,充分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 单元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单元整体目标:‎ 1、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模型的过程,经历数数,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初步理解计数单位“十”、“百”的意义。‎ 2、 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知道100以内数的数位和数位顺序,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体会100以内各数的意义。‎ 3、 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发展数感。‎ 4、 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规律,提高探究的乐趣,发展推理能力。‎ 1、 发展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读、写100以内各数,感受位值,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发展数感,培养学生估计和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 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位值;发展数感,培养学生估计和推理能力。‎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此外,在学习内容方面,“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及应用意识和与推理能力”。 这也正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所提倡的,即发展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 基于上述理论依据,本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数学活动,设计多次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推理能力。‎ 内容分析 本节课围绕百数表展开,学生填写百数表,探究其中规律并广泛交流规律、运用规律为本课的主要内容。本节课为单元的尾声,在学生充分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读法、写法,掌握比较数的大小关系及相对大小关系之后,组织、引导进一步感受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和大小,发展推理能力,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本课即是前面几课时内容的重要延续,也是综合本单元所有知识点的一次升华。‎ 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之前我对全班27名学生进行了如下前测:‎ 请你想一想,完成下列填空。‎ ‎(1)6、16、26、( )、46、56、( )、( )、( )96‎ ‎2‎ ‎3‎ ‎ ‎ ‎13‎ ‎35‎ ‎37‎ ‎46‎ ‎(2) (3)‎ 前测结果如下:‎ 题(1)全班学生全对;‎ 题(2)全班13人填写错误,其中9人部分填写错误,3人完全填写错误;‎ 题(3)全班19人填写错误,其中14人部分填写错误,5人完全填写错误。‎ 前测分析:‎ 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索规律的能力和经验,对数的顺序和规律有一定的体会。部分学生具备较高的推理能力,能自我探索,找到答案,但大部分学生推理能力不足,能大胆尝试,但未能成功。因此在教学中应尊重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横、竖、斜多角度充分探究百数表的规律,积极交流和体会规律,在此基础上再结构百数表,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升。‎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进一步体会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正确填写百数表和解构后的区域表。‎ ‎【过程与方法】‎ ‎ 在“数学王国运动会”这一趣味情境中,学生自主探究、同桌合作、全班交流等课堂活动,探索百数表的诸多规律,并尝试描述、总结,加以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充分体会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乐趣,加深数学学习的快乐体验。‎ 1、 通过填写百数表,以及100以内数的大小。‎ 2、 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规律,提高探究的乐趣,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诸多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百数表中的规律,正确地填写解构后的区域表。‎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以“数学王国运动会”为整堂课的故事主线,数宝宝们列好方阵进行入场式为开场,引入百数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主动探究规律,填写百数表。‎ 教学资源:课件、教材P32页百数表。‎ ‎【设计意图】‎ ‎ 尊重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增强课堂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好奇心和积极性,主动探索、发现并填写,进一步体会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发展数感。‎ 一、 同桌合作,探究规律后全班分享。‎ 请学生投影自己填写的百数表,随后组织学生以同桌二人为小组探讨自己发现的规律。讨论交流完毕后,请学生进行分享,全班共同交流、补充不同观察角度下百数表隐含的规律,引导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和表达。‎ 教学资源:课件、教材P32页百数表、投影仪。‎ ‎【设计意图】‎ ‎ 数学活动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索规律,尝试描述和表达,互相补充和完善,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课件上只呈现最基本的规律,其他的诸多规律不以文字形式呈现,避免繁冗。‎ 一、 运用规律,由整体到局部解构百数表。‎ ‎ 延续运动会的故事,数宝宝跟大家列方阵互相认识之后与大家做游戏,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讨论和交流“35”在表中所应在的位置。‎ 随后以“35”为中心,以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它的“邻居”都是谁。‎ 教学资源:课件 ‎【设计意图】‎ ‎ 用故事情节和游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持课堂趣味,引导学生运用已探究的规律解决问题,使学生对百数表的把握由整体到局部,自然过渡。‎ 一、 拓展延伸,发展推理能力。‎ ‎ 以运动会摄影师为数宝宝们拍照片为故事延续,组织学生同桌讨论,将“照片”(解构后的百数表)补充完整。随后请学生投影结论并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 教学资源:课件、“照片”卡片、投影仪。‎ ‎【设计意图】‎ ‎ 由易到难继续引导学生对解构后的百数表的探究,增加梯度,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多角度推理、验证并表达。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勇气和信心,体会数学活动和团结合作的乐趣。‎ 一、 认知升华,初步感受数轴,加深学生对数的感受。‎ 以运动会结束数宝宝们拍一张大合照留作纪念为切入点,提问学生“如何让数宝宝们整齐排队?”,“站不下怎么办?”,“后续学习更多更大的数后,它们该站在哪?”,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体会数与直线上的点一一对应及数轴可以无限延伸的初步感知,加深学生对数的感受。‎ 教学资源:课件 ‎【设计意图】‎ ‎ 以问题串引发学生思考,生成数与直线上的点一一对应和“延伸”的初步体会,升华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发展数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后续数学学习的期待。‎ 一、 回顾总结。‎ ‎ 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说说自己的体会。‎ 教学资源:课件 ‎【设计意图】‎ ‎ 回顾本节课所学,加深数学学习的快乐体验。‎ 板书设计:‎ ‎ 做个百数表 ‎ 横着看 多1 课件区域 ‎ 竖着看 多10 ‎ 斜着看 ‎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 课程结束后,我设计了如下后测,检验学生收获:‎ 姓名:‎ 请你想一想,填一填。‎ (1) ‎ (2) ‎ ‎ ‎ ‎ 22‎ ‎ 36‎ 后测结果如下:‎ 题(1)聚焦百数表的基本规律,检验学生对规律的掌握情况。全班27人,只有2人个别数填写错误,说明学生对规律普遍建立了明确认识,能合理运用规律进行简单推理。‎ 题(2)难度加大,检验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对规律是否能灵活运用。27人中,5人出现错误,均为个别数填写错误。说明通过本节课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得到发展,能主动推理、大胆尝试。但小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困难,对规律的认知程度不够,“不连续”的表格的推理不能很好地进行,需要单独指导。‎ 依据后测的结果,本堂课在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的排列顺序和百数表中隐含的规律的体会上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但在规律的运用上,小部分同学不够熟练,推理时存在一定困难,说明课堂当中对规律的讨论和体会不是特别充分,可以适当调整,如增加同桌交流和全班讨论的时间,充分交流与体会;在练习的设置上可以在“照片”环节多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互相解决疑问,在争论和答疑中更加明确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合理安排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和多次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到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乐趣。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充分鼓励、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表达。‎ 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百数表,多角度充分认识百数表之后,组织学生对百数表进行局部的探究,根据已感知的规律分析、推理,熟练运用。整堂课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提高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思维。 ‎ 三、充分关注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增强课堂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各种情境,将数拟人化,以兴趣和好奇心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关注、探索、讨论。‎ ‎ 本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一、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为辅助,但在课堂中有时还是会出现教师代为补充归纳的情况,还是需要更放开手,多给学生时间,自我总结和完善,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才会获得更多的提升。‎ 二、大部分学生热爱发言、勇于表达,但也存在少数学生由于害羞、怕答错等原因没有发言的情况,教师应该及时鼓励,创造所有学生发言的条件,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这样的课堂才会是高效的、充分发展学生思维的课堂。‎ 除此之外,本堂课还有许多有待提升的地方,存在着许多遗憾,本人将多总结、多反思,以本堂课的研究为良好契机,继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