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7.57 KB
  • 2021-11-23 发布

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8

  • 9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教 学 设 计 95‎ ‎1 观 潮 ‎【教学目标】‎ ‎1.认识“盐、屹”等 12 个生字,会写“潮、据”等 15 个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4 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拼读 12 个会认字,书写 15 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 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课件出示2)‎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观潮)‎ ‎[设计意图] 古诗的引入, 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 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读后释题 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观 看。潮:指钱塘江大潮。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课件出示3)‎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盐、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的读音,并组词语。 (课件出示 4)‎ 字音难点:“崩”在本课读( bēnɡ),避免读成(pēnɡ),“震”“霎”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 2)书写“潮、据、堤、阔、盼、滚、顿、逐、渐、堵、犹、崩、震、霎、余” (课件出示 5)‎ 字形难点:“堤”的偏旁是提土旁,“震”的上半部不要错写成“雨”。‎ ‎③理解词义。 (课件出示6、 7、 8)‎ 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 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广阔。‎ 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95‎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若隐若现: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 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 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课件出示 9)‎ 第一段(第 1 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 2 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 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 3、 4 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 5 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 (课件出示 10)‎ 第一段(第 1 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 2— 5 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去开展教师指导, 能及时发现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指导,能更有效地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根据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并概括大意, 可以使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掌握课文的整体脉络。同时,提供两种分段方法,提倡 学生对课文的多元化理解。‎ 四、合作交流,反馈检查。‎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资料,是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了更深的了解。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13)‎ 横贯江面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霎时 屹立 昂首东望 人声鼎沸 教师:这些词语是描写钱塘江大潮来临场面的成语, 让我们根据它们想象一 下画面吧!‎ ‎2.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课件出示14)‎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 课件中播放潮来时的声音, 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 激发了学 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板书: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学习第 2 自然段段,体会:平静、人山人海)‎ ‎2.深入学习课文 3、4 自然段,感受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 ‎3、4 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 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 ‎ 95‎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内容:‎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课件出示 15)‎ 教师指导: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 “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闷雷滚动)指导读好这句话。‎ 重点体会:人声鼎沸 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 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人声鼎沸, 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像开了锅的水一样。 (课件出示 16)‎ 教师总结:潮来时的声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从课文中找出来吧!‎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 地裂) (课件出示 17)‎ 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看图片指出位置)。‎ 看到白线出现时, 人群有什么反应?这个场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人声鼎沸)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 18)‎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指导朗读:带着激动的感情读。‎ 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吃惊、惊喜 体会两丈多高的水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课件出示 19)‎ ‎③比较句子 (课件出示 20)‎ ɑ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个人准备后指名读,评价后小组赛读,最后齐读。‎ ‎(4)引入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课件出示 21)‎ 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 后浪推着前浪, 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5)播放视频。 (课件出示22)(快看,钱塘江大潮来了!)‎ 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 教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 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 有国家元首,有胆大的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 的乡下老奶奶, 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 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教师随机采 访学生)‎ ‎(6)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 ‎(7)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板书:顺序:‎ 远—近)‎ ‎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95‎ ‎(学习第 5 自然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板书:‎ 潮来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恢复平静)‎ 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板书:天下奇观)‎ ‎4.指导背诵。‎ B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小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板书: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指导朗读:多精彩的语句呀!我们来比赛,看谁把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要读出潮水越来越有气势的样子。‎ ‎①教师引入: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让人如身临其境,难怪你们喜欢这些句子。可是,我们刚才读句子的时候,把顺序给打乱了。‎ 作者写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个听的练习。 我读一段话,请大家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几处描写连接起来的, 并把它记下来。(学生每人一张填空练习纸)‎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 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 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惦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 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 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 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 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 得颤动起来。 (课件出示23)‎ ‎②教师读句子(包括括号里的词语),学生听后记下词,填在括号里。 (指名板书)‎ ‎(出示括号内的词语, 校对)。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 ‎(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时间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改变来描写潮水的变化。)(课件出示 24)‎ ‎③引读这段话(教师读括号里面的词,学生读后面的句子)。④画线的部分留下括号里的词,再请学生背诵后面的内容。 (机动:学生看书试背)‎ ‎⑤现在我们一边看视频, 一边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的第 3 自然段,感受钱江潮的气势。 (课件出示 25)(如果不会背,可以看看书,会背的站起来背)‎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的对话。‎ ‎【教学后记】‎ ‎2 走月亮 ‎【教学目标】‎ ‎1.认识“鹅、卵”等 7 个生字,会写“牵、鹅”等 15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4 自然段。‎ ‎3.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95‎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 ‎(教师板书:走月亮) ( 课件出示 2)‎ 师: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称为“走月亮” 。 ( 课件出示 3)‎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计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 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 初步扫除语言障碍; 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 出示生字“鹅、卵、俗、跃、穗、埂、烁” ( 课件出示 4)‎ ‎“鹅”是家禽,所以偏旁是“鸟” ;“俗、跃、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俗—浴”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淘、牵、鹅、卵、坑、洼、填、庄、稼、俗、跃、葡、萄、稻、熟” ( 课件出示 5)‎ 指导书写:“淘、鹅、坑、洼、填、稼、俗、跃、稻”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牵”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秃宝盖要宽一些。‎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词语理解及运用。 ( 课件出示 6、 7、 8)‎ 淘洗:用水洗去杂质和污垢,引申为保留好的,除掉坏的。造句:我们煮米饭之前要好好淘洗大米。‎ 柔和:柔软,温和。造句:傍晚,柔和的月光洒在海面上。‎ 鹅卵石:指被流水磨圆了的石头。 造句:我家门前有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 运载:装载和运送。造句:秋天,运载粮食的汽车在公路上来回奔跑着。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造句:少数民族有很多风俗 习惯。‎ 汩汩:拟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造句:那条小溪汩汩地流过岩石。‎ 浇灌:本课指把水输送到田地里。造句:农民伯伯用河里的水浇灌土地。镀亮:一种工艺,可以使金属起到装饰,耐磨的效果。造句:太阳升起时,‎ 天边就像被月光镀亮了似的。‎ 奇妙:稀奇神妙 ; 美妙。造句:弟弟的小脑袋瓜里有许多奇妙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 ‎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识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 95‎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 课件出示 9)‎ 课下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 积累在采蜜集上, 下一节课我们一 起来欣赏。‎ ‎[设计意图]激发了他们主动搜集资料的兴趣。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 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复习生字 ‎1.同学们 , 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播放《月亮船》这首歌。边听边和老师一起感觉)怎么样,好听吗? (课件出示 12)‎ 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体会?‎ ‎(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在妈妈的怀抱很幸福、在妈妈的身边很幸福。 )‎ 那就让我们伴着这甜美的歌声一起去走月亮吧!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 课《走月亮》。(板书课题 :2 走月亮)‎ ‎2.检查生字读音 ‎[设计意图] 从学生们熟悉的歌曲出发, 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师 :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 读课文第1 自然段,你知道月亮是从哪儿升起来的吗?‎ ‎(课件出示 13)‎ ‎2.预设:秋天月夜是怎样的景象?‎ 第 2 自然段:秋天“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 照亮了 照亮了 ” (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 )(课件出示 14)(教师板书:月盘明亮 月光柔和)‎ 师:让学生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指导朗读: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朗读。‎ 第 4 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课件出示 15)‎ ‎(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 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第 6 自然段 :‎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 (课件出示 16)‎ ‎(1)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2)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3)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4)引导学生想象第 6 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3.师 : 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 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课件出示 17)‎ 第 3 ‎ 95‎ 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 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第 4 自然段: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 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 (教师板书:想到:洗衣服 做小船 看水塘)‎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 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 )‎ 第 6 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 “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 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 (教师板书:闻到:阿妈的气息)‎ 第 8 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 走着 月儿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 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 “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 (教师板书:看到:山 树 草 花 星星闪烁 )‎ ‎(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 )‎ ‎4.也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即体会到了景色的美, 也体会到了情美, 教师可随机进行指导。(教师板书:美好景色 浓浓亲情)‎ ‎5.背诵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交流情感 同学们,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课件出示 18)‎ ‎[设计意图]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 并通过朗读体会看到这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想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时的情景,感受妈妈身上的温暖气息,并个性化的朗读。 ‎ ‎[设计意图] 让学生发现: 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四、扩展阅读,延伸感悟。 (课件出示19)‎ 选择《童年书架》的两篇文章——《月亮来大海做客了》 《盼雨》,让学生任选一篇谈感受。‎ ‎【教学后记】‎ ‎3 现代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巢、苇、罗”等 6 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 95‎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交流导入(课件出示2)‎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 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 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 《秋晚的江上》 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 ‎[设计意图]激趣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同时概括了解了古诗内容。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 (课件出示3)‎ ‎2.分小节读诗文。‎ 三、 范读诗歌,整体感知 出示诗文 (课件出示4)‎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四、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 (出示诗歌指导读)‎ ‎2.赏析《秋晚的江上》 这样美的景色, 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 。(课件出示 5)‎ ‎(1)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 这情景好比一幅画, 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 而不是静的。 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 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板书:归巢的鸟 斜阳 白色的芦苇 美景)‎ ‎3.欣赏古诗《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课件出示 6)‎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板书: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童趣)‎ 五、指导朗读,感受诗情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3.齐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4.生谈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自学生字,通读全诗,为学诗做准备。 ‎ ‎[设计意图]多媒体充分调动视觉器官,充分感受诗句的意境。 ‎ ‎[设计意图]在音乐中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的意境。 ‎ 六、总结拓展,布置作业(课件出示7)‎ 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 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首诗,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 (要求:只写一个小节)‎ ‎ [设计意图]检验对诗的感悟程度,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发展。 ‎ 95‎ ‎【教学后记】‎ ‎4 繁星 ‎【教学目标】‎ ‎1.认识“昧、坠、怀” 3 个生字,积累描写繁星的词句。‎ ‎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时期、 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 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4.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 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 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的生活,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 ‎【教学难点】‎ 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字词,了解作者。‎ ‎2.感受作者前面几次观看星空的不同心情,理解其原因。‎ ‎3.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修辞手法。‎ ‎4.从文中感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祖国家乡的眷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夜晚的天空吗?夜空中有什么? (星星)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 你的心情如何?今天, 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 (板书: 4 繁星)‎ ‎(媒体出示巴金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 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 (《雾》《雨》《电》)《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 ) ,(课件出示 2)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计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查字典理解词语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昧,昏暗。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 。(课件出示4)‎ ‎3.分小节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1.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2.根据表格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6)( 板书:从前 家乡 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 三年前 南京 ‎ 仿佛和朋友对话 如今 海上 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 ‎ ‎3.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 ‎(明确: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 第一次“望着星天 母亲的怀里似的。 ”母亲的怀抱总给人以温馨的,表达了依恋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 和我谈话一样。 ”表达了与星之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95‎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 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的知心之情。 )‎ ‎4.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说话。‎ 看着满天的繁星,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出示7)‎ ‎5.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愿意一读再读, 是因为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你能找出来并读一读,品一品吗?‎ ‎(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 3 节,再读第三节,回味、感悟、交流。 )(出示关键句)‎ 比喻句——‎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这句话将“我”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 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有一种朦胧的美、梦幻的美。)‎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仿写拟人句。 (课件出示 8)拟人句——‎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 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排比句——‎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写出了海上柔美、静谧和奇妙,营造出童话般的意境,给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图表的对比让学生一目了然了解课文。 ‎ 教师指导学生仿写排比句:‎ 我们的生活是的,是的,是的。(课件出示 9)‎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四、总结仿写,拓展作业 ‎1.总结:‎ 作者在课文里写的是三次看繁星的感受, 是为了表达他对星天的酷爱, 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板书:热爱大自然 向往美好生活 )‎ ‎2.仿写:(课件出示 10)‎ 师过渡: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文章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 渐渐地 ___________,我仿佛看见 ___________,我仿佛听见 __________,我 觉得 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 ‎3.拓展。‎ ‎(1)我们和作家巴金一同体验了看星星后的感受,我们还从作家那儿学到了许多方法,收获真不小。其实,我们看过自然界许多事物,像太阳、月亮、大海等等,看了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情, 这样那样的感受。 现在我们就用刚学到的作家写事物的方法再进行一次语文活动, “看大海(月亮、太阳、蓝天 ) ”‎ 看谁写得快,写得精彩。‎ ‎(2)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几句话。 (课件出示 11)‎ ‎[设计意图]将写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 ‎【教学后记】‎ 95‎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人类的一些破坏环境的做法,同时学会在与他人意见分歧时,正确与人沟通,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能充分意识到环保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人都应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卫士。‎ ‎3.讨论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环保小建议,并带动周围的人一起落实到行动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克服劝说时的焦躁心理,以文明的举止、诚恳的态度打动对方。‎ ‎【教学难点】‎ 能为保护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口语交际中, 能够围绕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观山,看海,听雨,赏花 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这些都让我们心旷神怡。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 可是,只要大家稍稍留心,就不难发现人类的许多行为正破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 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校园里竖起一棵奇怪的“大树” 。这棵树是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做树干,绿叶则是废旧的暖壶壶壳,这棵两米高的筷子“树” “长”得挺茁壮。(出示课件 2)‎ 这株筷子树的制作者告诉记者: 整个树干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就达十万支, 这些筷子都是师生们平日在学校的食堂和校园周边的商业街饭店里“捡”回来的。‎ 他同时谈及一株生长了 20 年的大树,也仅能制成这样的筷子 6000—8000 双,他们这棵树虽然只有一米九, 但耗费了十万双筷子。 他们希望能够警醒大家最终告别一次性筷子。(出示课件 3)‎ 师:同学们,听完这则新闻,能否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想法 ?‎ 师:我们与环境密不可分。 (教师板书:我们与环境)‎ ‎ [设计意图] 通过新闻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然引出环保话题, 并为下面的环节蓄势。‎ 二、初设情境,共同探讨 ‎1.说一说。(出示课件 4)‎ a. 情境一:你和同学吃饭时,他随手拿了几双一次性木筷, 多的就扔在旁边,请你劝劝他。‎ b. 情境二:学校门口的餐馆老板一直未停止使用一次性木筷, 你打算怎样去劝阻他 ?‎ 师:谁来说一说。‎ 生:有些木筷并不卫生, 因为每一双一次性筷子的制作加工都要经过树木的砍伐、切断、冲坯等十几道工序,而且为了让筷子看起来洁白干净,成型的筷子还要经过硫磺熏, 熏不白的就用双氧水和硫酸钠再次浸泡漂白,然后用滑石粉抛光。‎ 生 : 让我们少用一次性筷子,出外就餐时尽量自备筷子,或者重复使用自己用过的一次性筷子。‎ ‎2.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a.小组内交流。‎ b.每组请代表在全班交流。‎ 生:工厂里生产过程排出的废水直接排到河里; (课件出示 5)生:人们乱砍乱伐破坏生态环境; (课件出示 6)‎ 生:工厂里排出的废气污染大气; (课件出示 7)生:人们的生活垃圾。(课件出示 8)‎ ‎3.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课件出示 9)‎ 95‎ 生:如果堵车时间长, 我们可以提醒爸爸妈妈将汽车熄灭。 这样可以减少尾气排放,也可以节省燃料。‎ 生:最后离开教室的同学要注意关灯, 大家一起努力, 做到不开“无人灯”。‎ 师:同学们的做法很好。‎ 三、动手实践,从我做起。‎ ‎1.师引入:爱护环境不仅要认识到,更要会动手做。那么,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交流的内容进行梳理, 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 制作成 “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呢?‎ ‎2.学生合作交流评选出“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 。‎ 预设:‎ ‎( 4)使用无磷洗涤用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不烧散煤,拒绝食用野生动物。‎ ‎( 5)随身携带环保袋,多使用筷子。因为一个塑料袋要 200 年来解化,少使用一次性碗筷。‎ ‎( 6)在学校的路边及其他地方多设置一些造型各异的垃圾桶, 最好是分类垃圾桶。因为我发现垃圾桶可分为“回收”和“不回收”两种,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节约能源的观念,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才能更加整洁。‎ ‎( 7)要多植树造林,不砍伐树木。不践踏草坪。‎ ‎( 8)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 ‎( 9)少开车 , 多骑车。‎ ‎( 10)爱护环境。家中的死鸡死鸭可以密封,然后拿到垃圾场,让清洁工人处理掉。千万不能丢到河中,因为这样会污染河水。‎ 四、全班汇报,点评鼓励 ‎1.在小组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各小组将意见综合起来,由代表向全班进行 汇报。组内同学做补充。‎ ‎2.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点等方式灵活运用。‎ ‎[设计意图] 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资料, 既是降低本情境的难度, 也是为 了提醒学生劝说前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 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 (课件出示10、 11)‎ ‎( 1)看见垃圾,主动捡起丢在垃圾桶内,不乱扔垃圾。‎ ‎( 2)要珍惜水资源。可以将淘米水、洗菜水、洗衣服水用来浇灌树木。洗完手后一定要把水龙头拧紧。‎ ‎( 3)如果教室里没有人在或只有几个人的话,要把电灯关上。‎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指导思想就是全员参与。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开口的机会,同时又增加挑战意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课件出示12)‎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小事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可以结束地球的生命。地球是你的,也是我的,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拉起我们的手,张开我们的口,检点自己,劝诫他人,共同捍卫我们的家园。(教师板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教学后记】‎ 习作 推荐一个好地方 ‎【教学目标】‎ ‎1.选取自己喜欢的地点分享给大家,列出推荐理由。‎ ‎2.强调分享的原因,引发听众共情,激发向往之情。‎ 95‎ ‎3能用普通话交谈,能认真倾听。‎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够清楚明白地把这个地方的特点介绍给他人,体现其吸引人之处,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 2)‎ 师:我相信你们一定去过很多地方, 有没有让你流连忘返?比如水乡的小镇让我们赏心悦目, 游乐场让我们兴奋不已, 书店让我们流连忘返, 住家附近的小树林使我们的快乐天堂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 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吗?‎ 推荐一个好地方给同学们吧。 (板书:推荐一个好地方)‎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 让学生们尽快搜集写作材料。‎ 二、明确教学目标(出示课件 3)‎ ‎1.过渡: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 那么怎样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呢?怎样介绍才更有条理, 也让人感到你喜欢的地方很美, 也让大家和你一样喜欢那个地方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 12 页,读一读,大家一定能找到答案。‎ ‎2.确定习作主题:推荐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 写同一个地方的同学, 可以交流交流, 相互取长补短。‎ ‎3.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出示课件 4)‎ a.写作范围: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 b.通过描写这个地方与众不同之处,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因此要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来写。‎ ‎4.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出示课件 5)‎ a.你打算推荐什么地方?‎ b.这个地方在哪里?‎ c.有什么特别之处?‎ 三、分析示例,打开思路。‎ ‎1.同学们先看看书上的例子吧!推荐一个古镇:‎ 这个古镇很美 ‎ 在那里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 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 ‎ ‎2.师生共同总结。‎ 总结并板书:按一定顺序写; 抓住特点;重点部分详写; 抒发内心情感。(出示课件 6)‎ ‎(板书:按一定顺序写;抓住特点;重点部分详写;抒发内心情感)‎ 四、口头交流,为写铺垫。‎ ‎1.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把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了, 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打算怎样把你喜欢的地方有条理的抓住特点, 突出特点重点介绍给大家呢?‎ ‎2.先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3.在班级交流,互相评议。‎ ‎4.总结:从学生叙述中总结写文章的一些顺序; 写景文章如何抓住景物特点;如何突出重点;哪些是由心而发的感受。‎ 预设:(出示课件 7)‎ 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总分总、游玩的顺序、方位的顺序、从整体到 部分、由上到下等。‎ 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 重点:在诸多景物中最有特色的;‎ 情感:真实的感受。‎ 95‎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写作地点及具体要求, 同时,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五、布局谋篇,读写结合。‎ ‎1.写作文前先有个思路,应该怎么写呢? (板书:开头 中间 结尾)拿我们要写的这篇习作来说,应该怎么来列提纲呢?‎ 推荐一个好的地方(提纲)(出示课件 8)‎ 开头:介绍自己要推荐的地点 . 环境情况以及大致特征。(总写)中间:(分写)‎ 第一种:可以按照游览或观赏的顺序来描写。‎ 第二种:可以选几处(两三处)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第三种:可以按照方位变化来描写。‎ 第四种:展开合理想象。‎ 结尾: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总写)‎ ‎2.在作文草稿本上列一个提纲。‎ ‎3.交流提纲。‎ ‎[设计意图]审题指导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很快了解题目,把握写作重点。‎ 六、动笔练习 (出示课件 9)‎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景物写具体。‎ ‎1.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2.分享草稿。‎ ‎(1)想一想,应该怎样做能保证自己一气呵成的文章不会有错别字,不会有不通顺的地方?‎ ‎(2)写完作文要检查。检查的最好办法就是朗读,那么现在拿起你的大作大声给我们朗读一下吧。 如果在朗读过程当中发现什么有问题的地方, 那就改吧, ‎ 直到你读起来觉得很顺畅, 听起来很舒服为止。 还可以请同伴提提意见, 然后再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设计“动笔练习”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分析小结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怎样写景物地点的文章,要抓住特点,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写出真实感受。‎ 按一定顺序写;抓住特点;重点部分详写;抒发内心情感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 ‎2.学会带有声音的四字词语的运用,以及时间词语的运用。‎ ‎3.在横格中写字,中心要在中线上,注意字句保持一样的距离。‎ ‎4.欣赏、积累古诗中写景的名句。‎ ‎【教学重点】‎ 词语的运用;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1.能够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 ‎2.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3.借助拼音自主阅读,交流不会的问题。‎ 95‎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这些课文是自然景观。作者是怎 样描写这些自然景观的呢?今天我们学习 “语文园地” 的内容解决这些问题。(板书:语文园地)‎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计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二、学用结合 板块一:交流平台 (出示课件 3)‎ ‎1.同学们,你们一定游览过许多名胜古迹和名山秀水, 在电视、书本上也观赏过许多风景优美的山山水水, 你们游览或见过的自然景观应该怎样向大家介绍呢?(板书:写想象画面)‎ ‎2.课文《观潮》一文中第 4 自然段: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段话运用了形象的比喻, 把大潮由远及近时的样子和声音穿插描述, 展现了大潮滚滚而来、 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出示课件 4)‎ 师:作者是怎样描写想象画面的? (板书:看到)‎ ‎3.课文《走月亮》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出示课件 5)‎ 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想象画面的?(板书:听到)‎ ‎4.读了文章,你还能“闻”到什么? (板书:闻到)‎ a.小组交流。‎ b.构思巧妙、大胆合理,感情真实。‎ c.介绍时,要观察生活,表现生活,想象不是胡编乱想。‎ d.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5.学生以四人为小组共同交流,互相评议。板块二:词句段运用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6)‎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 1)读一读,理解词语含义:自己自由读一读,做到理解含义。 ‎ 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锣鼓喧天: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震耳欲聋:欲: 快要,就要。形容声音很大。‎ 响彻云霄: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窃窃私语:窃窃 : 形容声音细小;私 : 私下 ; 语 : 说话。背地里小声说话。‎ 鸦雀无声: 连乌鸦麻雀的叫声都没有。 泛指什么声音都没有。 形容非常静 , 人们默不作声。‎ 悄无声息 : 没有声音 , 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 , 不被人知道。‎ ‎( 2)想一想: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生:人声鼎沸,可以想到观潮时的热闹场景。‎ 生:鸦雀无声,可以想象到教室里同学们认真学习时的情景。‎ ‎( 3)说一说:先小组内各交流,再选小组代表说一说。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7)‎ 风 烟花 霎时.. 顿时.. 忽然..‎ 雷雨 小狗 过了一会 一会儿工夫 ‎.... .....‎ ‎( 4)说一说每组加点词语的意思。‎ 理解加点字的意思, 对比不同。第一组中的词语表示时间短。 第二组中词语的意思表示时间比第一组长一些。‎ ‎( 5)拓展运用①请按照速度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说出你的想法。冲过去 跑过来 奔过来 走过来②读一读,用上加点的词语造句,说一说你的日常生活。 (课件出示 8)‎ 一阵风吹过,天空顿时 尘土飞扬。‎ ‎..‎ 我家的小狗一会儿功夫 就把一盘肉吃完了。‎ 95‎ ‎.....‎ ‎(1)读一读。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的用法。‎ ‎(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可以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画面。‎ ‎(板书:根据意思 写画面)‎ 板块三:书写提示 ‎1.看提示 : 旁边的小朋友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课件出示9)‎ ‎(板书:书写提示:保持平衡 保持距离)‎ ‎2.写一写 ‎( 1)先照着字帖写,一边写一边念笔画名称。‎ ‎( 2)再在田字格中写,写好之后对照比较, 看看哪个笔画没有写好, 再重写。‎ 板块四:日积月累 学习《鹿柴》这首诗。 (出示课件 10)(板书:鹿柴)‎ 鹿 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1.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 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 721 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 400 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 《山居秋暝》等。‎ ‎3.说说诗句的意思。 (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 11)‎ 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设计意图] 有助于学生注意汉字在横格中的书写特点; 养成写前先观察、 后书写的好习惯。‎ ‎4.展开想象,感悟诗情。‎ 请学生看书中插图, 结合诗句内容, 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5.学生读读背背。‎ ‎6.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增强对想象画面的理解,加深印象。[设计意图] 通过说一说的方式, 理解时间词语的意思, 感受时间词语运用的准确恰当。‎ 三、课堂小结 (出示课件 12)‎ 我们这节课学会了怎样描写想象画面, 学会了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学会了怎样在横格中书写规范规则, 同学们都表现得很棒, 希望下节课继续努力, 还学习了一首古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教学后记】‎ 95‎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教学目标】‎ ‎1.认识“荚、豌、按”等 11 个生字,会写“豌、按、舒”等 12 个字。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3.理解文本的内容, 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4.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 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 同学们 , 你们看五颗小豌豆从豆荚房子里跳出来 , 来到这个世界上 , 同学们想象一下将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 ?(教师板书: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计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圈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 初步扫除语言障碍; 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荚、豌、按、僵、预、揭、啪、苔、囚、框、溢” ( 课件出示 2)‎ ‎“框”是“木”加“匡” ;“荚、苔”的偏旁都是草字头; “豌—碗”是形近字;“囚—因”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豌、按、舒、适、恐、僵、硬、枪、耐、探、愉、曾” ( 课件出示 3)‎ 指导书写:“豌、按、枪、探、愉、绕”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设计意图]要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 四、课堂小结 ‎1.学生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理一理、写一写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的记忆跟家深刻。‎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1.听写字词。‎ 豌豆 按照 舒适 恐怕 玩具枪 耐心 玻璃 探出 愉快 盘绕 曾经 ‎(课件出示5)‎ 95‎ 教师集体订正。‎ ‎2.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围绕着什么写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 ‎5 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件出示 6)‎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巩固了字词。 ‎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豌豆在家庭里的地位是怎样安排的?(按照在豆荚里的排列顺序。 )‎ ‎2.豌豆为什么想出去?哪个词具体说明了想出去的理由? (课件出示 7)“变得僵硬”具体说明了豌豆们想出去。‎ ‎3.五粒豌豆即将分开时,它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1)小组展开讨论。‎ ‎(2)汇报交流。‎ 指名读、分角色读。‎ 指导朗读:读出前四粒豌豆骄傲的语气。‎ ‎(板书:第一粒:飞向世界 第二粒:飞进太阳 第三、四粒:射得最远 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4.表现了豌豆们怎样的性格?‎ 第一粒豆和第二粒豆:自高自大。 (课件出示 8)‎ ‎(板书:自高自大)‎ 第三、四粒豆:满足现状(课件出示 9)‎ ‎(板书:满足现状)‎ 第五粒豆:随遇而安,喜欢过平静的生活。(课件出示 10)‎ ‎(板书:随遇而安)‎ ‎5.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 ,但它长得很好,为什么?‎ 小组交流汇报。‎ ‎6.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小组讨论,交流感受。(板书:爱)‎ ‎7.虽然母亲不相信, 但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植物支起来。 为什么母亲不相信,还是 ?‎ 这是一位母亲对子女爱的体现。 (课件出示11)‎ ‎8.你怎样理解“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 ”这一段?此时小姑娘的心情是怎样的 ? (课件出示 12)‎ 小组内交流。‎ ‎( 让学生体会到: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励起了战胜病 魔的信心。 )‎ 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 ‎8.其余几粒豌豆后来是怎样的?指名朗读。‎ ‎(板书:吃掉了 落到脏水沟里)三、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当小豌豆开出嫩红色的小花时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 其余四粒豌 豆虽然各有归属但却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归属。 水沟两次表态是幽默地讽刺也减轻了全文的凝重感很有趣味。‎ ‎[设计意图] 分角色朗读课文, 即检验学生对课文理解和掌握情况, 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拓展延伸。‎ 95‎ 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 感受到了爱的幸福, 爱的神奇, 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 小姑娘对小豌豆很感激,假如你是小豌豆,你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 ?‎ ‎( 写在小本子上 ) (课件出示 14)‎ ‎[设计意图]小练笔,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读佳作,加深对精神食粮重要性的感受。‎ ‎【教学后记】‎ ‎6 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1. 认识“蝙、蝠、漆”等 12 个生字,会写“蛾、蚊、即”等 14 个字。‎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教学难点】‎ 怎样使学生理解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 (课件出示 2)‎ 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 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 6 课。(板书:蝙蝠和雷达)‎ ‎[设计意图]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容易理解。 ‎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可以用课题拓展法、 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蝙、蝠、启、即、锐、系、铛、蝇、证、揭、荧、屏” ( 课件出示 3)‎ ‎“蝙、蝠、蝇”的偏旁都是虫字旁;如“蝙”不能读成“ pi ān”,“锐”翘舌音要读准,“荧”要与“萤”要区别开。‎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达、蚊、即、科、横、竖、绳、系、蝇、证、研、究、驾、驶” ( 课件出示 4)‎ 指导书写:“绳”去偏旁加一虫字旁变成“蝇”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即”的第五笔是点。 “蛾、蚊、科、横、证、研、驶” 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95‎ 四、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 课件出示 5)‎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2.交流后展示并齐读一遍。‎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小结并质疑。‎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个主要内容,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 ‎(可能提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蝙蝠是怎样探路的 ?为什么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飞行了呢 )‎ ‎4.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这些问题老师都明白,那么是老师告诉你们呢 ?还是——‎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 费了不少功夫, 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写好字的结构,把字写正确、写美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设计意图]读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 五、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蝙蝠的资料, 积累在采蜜集上,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 课件出示 6)‎ ‎[设计意图]资料的积累,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图片导入 ‎1.听写词语。(课件出示8)‎ 蚊子 系着 驾驶 研究 苍蝇 证明 科学 ‎2.出示蝙蝠图:‎ 师:同学们,你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蝙蝠和雷达》 。‎ 师述: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学下文打好基础。 ‎ 二、细读课文,明白关系 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本, 自读第 3 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上做个标记。‎ ‎(一)‎ ‎1.学生自学。‎ ‎2.检查:读读第 3 自然段。‎ a 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敏锐)(飞行特点)‎ b 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圈出:还能、无论、即使、也)‎ ‎3.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谁来试试, 这样吧,我们先练练, 待会儿我们来比赛。‎ 学生练习———指名两人比赛———学生评议———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 ‎4.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样探路的)‎ ‎(二)为了弄清这个问题, 一百多年前, 意大利科学家斯兰瑞尼已经做了很 多试验,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根据表格自学第 4、5 自然段。把表格补 充完整。(课件出示9)‎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95‎ 第三次 ‎1.学生分小组学习。‎ ‎2.检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 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我是科学家 -------- ,我在第 --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 ----------- )‎ ‎3.小结:三次试验证明 ------- (课件出示 10)(多媒体出示,学生读)“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 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画出来, 然后仔细地读读。 边读边想想你还想知道什么?‎ ‎4.学生自读后提问。‎ ‎( 三) 引导学生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探路的?‎ ‎1.同桌一起自学第七节,找出有关蝙蝠飞行的秘密的句子, 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理解它吗?‎ ‎2.同桌自学第 7 自然段。‎ ‎3.检查: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课件出示 11)一起读第 7 自然段。‎ a 老师根据回答画出 2、 4 两句。‎ b 请大家自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自己读懂它吗?‎ c 学生介绍读懂的地方。(教师板书:蝙蝠 嘴 超声波障碍物 耳朵)‎ d 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 (课件出示12)‎ e 请学生上黑板标出超声波传播方向。 (生板演,生简评)‎ ‎4.师生分读第 7 自然段。师 1、3 生 2、4。‎ ‎5.问: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6.赏读:好,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学家, 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 (齐读第 7 自然段)‎ 过渡: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后, 就模仿它来发明了雷达。 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请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第 8 自然段,同时也帮老师设计一个雷达探路示意图的板书。‎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自学体会。‎ ‎3.出示设计示意图并介绍设计意图,生评。‎ ‎(课件出示13)(教师板书:雷达 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 ‎4.集体朗读第 8 自然段。三、总结拓展 ‎(课件出示14)‎ 同学们,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呀?‎ 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 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西, 为人类造福, 这门学科叫仿生学。人类仿生发明的东西很多很多,你能再举些例子来吗?‎ 当然,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生物的秘密还未发现, 许多地方值得人类利用它来创造发明,为子孙后代造福,这个重任我希望大家能挑起它,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读中生疑,并最终达到在读中释疑。 ‎ ‎ [设计意图]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语文学习的内容,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而且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长此以往, 学生将受益终生 四、作业巩固 (课件出示15)‎ 表演题:想象假如有一天, 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偶尔碰到了夜行的飞机, 它非常惊讶,就和飞机说起话来,同学们,它们会怎么说呀?‎ ‎1.同桌练习,配以动作。‎ ‎2.请一生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创设由内化到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 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 ‎【教学后记】‎ 95‎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目标】‎ ‎1.认识“唤、技、获”等 12 个生字,会写“唤、纪、技”等 15 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等词语。‎ ‎2.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4.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 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难点】‎ 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 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 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 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 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 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 出示课件 2)‎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同学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 )‎ ‎[设计意图]由题眼入手,让学生在谈话中自然融入文本。 ‎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20 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 100 年间发 明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 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 神通广大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 (出示课件 3)‎ ‎2.同学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3.交流感受: 你觉得 20 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出示课件 4)‎ 三、学习生字。‎ ‎1.出示会认字:(出示课件 5)‎ 唤 技 获 赖 潜 亿 索 奥 舶 质 哲 兰 形近字识字:唤 —换 亿 --忆 素—索 质 象形识字:获:甲骨文写作 “隻 ”:(隹,鸟雀)(又,抓持),像猎人 手持 一只鸟 ,表示猎获鸟雀。‎ 兰:隶书 将篆文 “艸” 简化成 “艹 ” 。俗体楷书 组词识字:赖皮 质量 哲学 ‎2.出示会写字:( 出示课件 6)‎ 唤 纪 技 改 程 超 亿 核 奥 益 联 质 哲 任 善 易错字: “技”是“扌”,不要写成“木”。‎ ‎3.词语理解。(出示课件 7)‎ 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 依赖: .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 腾云驾雾: .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 洞察:观察得非常透 彻、清楚。‎ 95‎ ‎4.再读课文。‎ 指名读,分段朗读。‎ 课文主要讲什么?‎ 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3)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志。‎ 小组检查交流:‎ ‎4.全班交流反馈:‎ ‎(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指名轮读课文,同学评议。‎ ‎(3)小组代表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环境来感染学生。 ‎ ‎[设计意图]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 10)‎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有助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新课学习 ‎(一)学习第 ‎1. 集体朗读第 ‎1、 2 自然段(出示课件 11)‎ ‎1 自然段,体会语言简洁的特点:‎ 应读出“坚定、不容质疑”的语气。‎ ‎2.学习第 2 自然段:(1)指名读第 1 句:‎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2)出示句式:是谁来呼风唤 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同学比较,感悟设问句的作用。 (出示课件 12)‎ ‎(3)齐读第二自然段。‎ ‎(4)为什么说 20 世纪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能呼风唤雨?(出示课件 13)‎ 指导朗读第 2、3 句,体会感悟。‎ ‎(二)学习第 3、4、5 自然段。‎ ‎1.独立自由朗读课文第 3、4、5 自然段,给每一个自然段拟个小标题。 (出示课件 14)‎ ‎2.选择自身最喜欢或信息储藏最多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3.教师出示三个专题 :‎ ‎( 1)昨天的幻想(第 3 自然段)。‎ ‎( 2)今天的实际(第 4 自然段)。‎ ‎( 3)明天的憧憬(第 5 自然段)。‎ ‎4.出示研读方法:‎ ‎( 1)找出最能反映本专题的词句。‎ ‎(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说说各自的感受和想法。‎ ‎( 3)讨论怎样读好这一段落。‎ ‎( 4)独立练读,再小组朗读相互评议。‎ ‎(5)小组互相交流,补充各自搜集、调查到的资料。‎ 理解重点句子:( 出示课件 16)‎ 95‎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 汇报交流 4 自然段──“今天的实际” : ‎ ‎(1)书中举出了哪些科学技术成绩事例,涉及哪 些方面?(教师板书:登上月球 潜入海底 洞察天体)‎ ‎( 2)你还能举出哪些科技成绩方面的事例?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 3)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理解重点句子:( 出示课件 17)‎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教师板书:电视 程控电话 因特网)‎ ‎5.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你们最想研读哪个段落?‎ ‎6.按要求合作研读、交流、评议。‎ ‎(三)专题汇报,全班交流 (出示课件 15)‎ ‎1.汇报交流第 3 自然段──“昨天的幻想” :(1)举例说说人类是怎样“依赖自然”的。‎ ‎( 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身手?结合所看电视节目谈认识。‎ ‎( 3)猜测古时候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梦想。‎ ‎( 4)结合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实际。‎ ‎( 5)你最喜欢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3. 汇报交流第 5 自然段──“明天的憧憬” :(出示课件 18)(1)‎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描写科学意义的句子。‎ ‎(2)说说“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 ‎“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五、回读全文,抒发感受 ‎1. 为科学技术发明的奇迹而自豪, 根据自身的体会、 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师总结全文:‎ ‎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到文章包含的思想感情 六、拓展作业,进入实践 ‎(出示课件 20)‎ ‎1.小练笔:‎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 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2.组织“奇思妙想擂台赛” :‎ ‎【教学后记】‎ ‎8 蝴蝶的家 ‎【教学目标】‎ ‎1.认识“避、撼、喧”等 6 个生字,理解“轻盈、震撼”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4.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 再把问题分分类。‎ ‎【教学重点】‎ 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95‎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蝴蝶图片。 (课件出示 2)‎ 师:同学们看,看到这些蝴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你们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吗?看到大家急切的样子,老师也特别希望和大家一起去寻找蝴蝶的家,咱们一起去吧。‎ ‎(教师板书:蝴蝶的家)‎ ‎ [设计意图] 美丽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视觉, 蝴蝶看似身边常见的小动物,它的家却不为人所熟知。 “蝴蝶的家在哪里?”这一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下一环节的学习作了铺垫。 ‎ 二、自读课文,合作学习 ‎1.打开课本,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1)读一读:‎ 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自身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 ‎(2)想想说说:(课件出示3)‎ 课文主要讲什么?‎ 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3)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志。‎ ‎2.小组检查交流:‎ 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读懂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好的读书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反馈:‎ ‎(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指名轮读课文,同学评议。‎ ‎(3)小组代表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设计意图]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引情入境, 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问题的提出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 又使他们对课文的探究教学目标更为明晰; 教师成为合作学习的参与者、点拨者和引导者,陌生的师生关系因交流而不再陌生,‎ 在思维的碰撞和语言的交流中, 智慧的火花得以闪现, 师生融为一体, 易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紧扣课题,研读课文 ‎(—)读课文,提炼重点。‎ ‎1.教师配乐示范读课文。‎ 在老师范读课文的时候,你可以打开书,去感知课文,也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一下作者所描写的情景。‎ ‎2.生谈听完后的初步感受,提炼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课件出示4)你是从文中哪里体会到作者为蝴蝶着急的?读的过程中,你又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板书:下雨着急)‎ ‎3.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寻找答案,读的时候圈圈、画画、写写,然后与你小组的同学分享学习的收获好吗?‎ ‎4.结组讨论,发表个人见解。‎ ‎(二)深化理解,体悟感情。 (课件出示5)‎ 第一自然段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 “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 难为蝴蝶吗?”‎ ‎(1)理解“喧嚷”、“震撼”的意思,体会感情。‎ 你有没有到过喧嚷的环境?这里是谁在喧嚷呢?‎ 95‎ 这里用“喧嚷“又说明了什么呢?‎ 拟人的写法形象地说明了风雨交加的热闹场面,让人听着心惊、看着害怕!‎ 震撼:“山雨欲来风满楼” ,当轰隆隆的雷声在 耳边响彻,当闪电咔嚓咔嚓地照亮漆黑的夜空,黑云在低沉的天空中翻着跟头,风又在疯狂地吹着哨子 哎呀! 这样糟糕的天气,这不是 (难为蝴蝶吗?)‎ 你觉得蝴蝶能受得了吗?哪些句子说明了蝴蝶经受不住猛烈的风雨呢?‎ ‎“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 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1)假如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课件出示 6)‎ 翅膀会被雨点打湿 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 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 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3)是啊!这轻盈的、素洁的蝴蝶,它们是多么 的弱不禁风啊!同学们,说到这里,老师都无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 (着急)你们心里着急吗?‎ ‎(4)指导朗读:“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 (读出心急如焚的语气)下雨时,蝴蝶藏在哪里?‎ ‎(1)屋宇、麦田、松林、园中之花、老树干、桥下、树叶下面 (课件出示 7)(板书:猜想)‎ ‎(2)作者作了这么多种假设,下雨的时候,蝴蝶是躲在这里吗?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课件出示 8)‎ 作者谈到了这么多地方,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说明作者平时怎么样?‎ ‎(3)我们都应该睁大你明亮的眼睛去发现,运用 你聪灵的耳朵去聆听,像作者一样,置身于、置心于大自然,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课件出示 9)‎ 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 ‎(1)一位小朋友非常确认地说: “它们和我们一 样,肯定有家。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到家里去哩!”(课件出示10)‎ ‎(2)一个女孩对我说: “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 来,在阳光里飞, 一定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 11)‎ 小女孩连用了三个“一定” ,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孩子们对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确信不疑的。‎ 一起读读吧齐读“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 ‎ 一定是这样的。”表达对蝴蝶的祝愿。‎ ‎5.点明主旨 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板书:关爱生命 心系自然)‎ 四、总结升华。‎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思考和交流,在我们的探究即将告一段落的时候,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 读中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借助读升华情感, 借助读体会难以言说的意境;读与交流中发挥想象, 形成意境,同时培养学生主动表达与耐心倾听的良好习惯,在分享学习成果的愉悦过程中,【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 ‎ 五、畅谈感受。‎ ‎【教学后记】‎ 95‎ 习 作 ‎【教学目标】‎ ‎1.学会在观察中发现书中人物和动物的对应关系。‎ ‎2.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和内容的温馨感。‎ ‎3.结合生活,展开联想,抓住特点介绍自己或家庭成员。‎ ‎4.扩写绘本,学会抓住人物特点写一件事。‎ ‎【教学重点】‎ ‎1.观察发现书中人物和动物的对应关系。‎ ‎2.结合生活,展开联想,抓住特点介绍自己或家庭成员。‎ ‎【教学难点】‎ 结合事件来介绍家人特征,拓展延伸自己生活在家里的感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老师也有喜欢的动物,大家来猜个谜语就知道了。‎ ‎1.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像娃娃叫,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猫)(出示课件 2)‎ ‎2.凸眼睛,阔嘴巴,尾巴要比身体大,碧绿水草衬着它,好像一朵大红花。(金鱼)(出示课件 3)‎ 同学们都对动物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如果你把自己的家想象成一个“动物园”,是不是很有趣。‎ 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动物园”来写的。现在就让我们写一写我们的家人吧。(板书:小小“动物园” )‎ ‎[设计意图]运用猜谜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 (动物照片)(出示课件 4)‎ 理解人物和动物的关系 过渡:看完照片,我们认识了许多动物。提问:你最喜欢谁?你最喜欢他身上的哪个特点?(贴“特点”牌)这是从哪方面来描写呢? (板书:特点)‎ ‎1.爸爸与猫(样子 性格):我的爸爸胖胖的,很憨厚,像一只猫。 (板书:样子 性格)‎ ‎2.姐姐与鱼(本领):我的姐姐游泳特别好,在水里像一条自由自在的鱼。(板书:本领)‎ ‎3.爷爷与大老虎(性格):我的爷爷很威严, 就像一只大老虎。(出示课件 5)总结:把每一个人都比作一种动物, 这是人物和动物的关系。 通过每个人不 同方面的特点, 来描写人物。这在我们作文中也是常见的, 这叫做“抓住特点”。这把金钥匙,你掌握了吗?‎ 刚才我们是一段段来欣赏, 现在我们整合全文, 再来仔细品味一番, 你发现每一段有相似的地方吗?‎ ‎( 1)指名学生回答。‎ ‎( 2)教师引导并评价。‎ 师:前面是介绍人,后面是说明人的特点。‎ 三、习作构思 ‎(一)仿照例子,趣说人物 要求:选择自己或是班上的一个同学来介绍,说特点,联想动物。‎ 介绍自己 我叫 ________,是个小 _____孩。其实呢 ‎ 我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示课件 6)‎ 介绍家人 95‎ 这是我的 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呢 ‎ 他 / 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示课件 7)‎ ‎( 1)自由思考 师:请你们根据游戏要求,大胆联想。‎ ‎( 2)交流分享 师:谁来试试看?(充分说)‎ ‎(3)评析总结 你们都能够抓住人物和动物的特点,展开联想。‎ ‎(二)再读例子,理清特点 ‎1.引导阅读,扩编内容 (出示课件 8)‎ ‎( 1)引导看图。(抓住动作、语言、喜好等来写)‎ ‎( 2)口头扩编绘本。‎ ‎2.小结 师:恭喜你们又掌握了一把金钥匙, 在写作中要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 这样的内容才会精彩。‎ 师:同时,通过动作、语言描写等表现人物的特点,在我们的写作中是很常用的哟。‎ 总结:我们知道写人物要抓住特点, 通过这些方面的描写, 展开叙述。同时,‎ 写作要围绕中心句来写, 这样写出来的习作更加具体生动。(板书:抓住特点要围绕中心句)‎ 过渡:刚才你已经说到了自己或是同学的一个特点, 接着,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叫做“谁是金笔小作家” 。看看谁文笔最棒。‎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 ‎(三)游戏激趣,细写人物 ‎“谁是金笔小作家” (出示课件 9)‎ 要求:刚才你已经说到了自己或是家人的一个特点, 哪件事情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请你把这件事情写下来,并写一写你对人物的感情,生活在家里的感觉。字数不限。‎ ‎1.学生写。‎ ‎2.师巡视。‎ ‎3.交流习作。(可叫一生先来改,教师再来评讲。 )‎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写作对象及具体要求,同时,通过 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 四、小结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写“人物”这样的文章,我们在介绍人物的时候,要抓住特点(性格、样子、饮食等) ,围绕中心句,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设计意图]设计“谁是金笔小作家”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3.积累古文名句和成语。‎ 95‎ ‎【教学重点】‎ ‎1.养成提问的习惯。‎ ‎2.积累古文名句和成语。‎ ‎【教学难点】‎ 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3.积累古文名句和成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进入学习 这一单元学完了,我们有了许多收获。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二,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阅读的方法:‎ ‎①阅读时要动脑筋,积极提出问题。‎ ‎②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③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④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板书设计:阅读的方法) (出示课件 2)‎ ‎(2)学以致用 爸爸是一只名副其实的“大老虎” ,虎背熊腰,在家里威风凛凛,牢牢地统治着我和弟弟。放学后 , 我们写作业的时候,他就在旁边巡视,虎视眈眈,不放过我们的一举一动。 谁要是胆敢溜出去玩, 准被他的虎爪抓回来, 狠狠地教训一顿。‎ ‎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爸爸是一只名副其实的“大老虎”?(虎背熊腰、虎视眈眈)‎ ‎②这个小片段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爸爸的?(外貌、神情、动作)‎ ‎2. 识字加油站 (出示课件 3)驻扎 蛀虫 拄拐 捐款 娟秀 手绢花苞 冰雹 鲍鱼 ‎( 1)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些词语。‎ ‎( 2)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 每一组字都是同一个字加上不同的偏旁,都是形声字,读音只是声调不同。‎ ‎(板书:形声字)‎ 同学们可以根据每个字的偏旁来区分这些字的意思。‎ ‎(3)结合偏旁,讲解汉字的含义 (出示课件 4)“驻”的偏旁是:马,应读“ zhù”;字义是:(车马等)停止,泛指停止或停留。‎ ‎“蛀”的偏旁是:虫;字义是:蛀虫,咬木器、谷物或衣物的小虫。‎ ‎“拄”的偏旁是:提手旁,应读“ zhǔ”;字义是:用手扶着杖或棍支持身体。‎ ‎“捐”的偏旁是:提手旁;字义是:捐助或献出。“绢”的偏旁是:绞丝旁;字义是:一种薄的丝织物。“苞”的偏旁是:草字头;字义是:花苞,苞片,花或花序下面像叶的小片。‎ ‎“雹”的偏旁是:雨字头,应读“ báo;”字义是:冰雹,空中水蒸气遇冷结成的冰粒或冰块,常在夏季随暴雨降下。‎ ‎ “鲍”的偏旁是:鱼,应读“ bào;”字义是:软体动物,俗叫鲍鱼,古称鳆,肉味鲜美。‎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个环节, 总结了这一单元的阅读方法, 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朗读。‎ ‎(4)让学生列举一些像这样的词语。‎ ‎3.词句段运用 (出示课件 5)‎ 95‎ ‎(1)你知道这些说法吗?选一两个说句子。‎ a. 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出示课件 6)‎ 第一句重复运用“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表达了当时的条件很差。‎ 第一句重复运用 “ 的时候”,表达出这条狗在不同的情况下都会叫。(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问号的用法,再照样子写一写。 (出示课件 7)‎ a.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b.思考并说一说这是什么句?‎ c.照样子,你也写一写吧。‎ 难道地球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吗?当然不是。‎ 师:设问句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师小结:设问句是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先提出一个问题,接着自己回答,即自问自答。设问句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 ,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板书:设问句 自问自答)‎ ‎4.日积月累。‎ 学习文言文里的语句。(出示课件 8)‎ 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c.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是教给学生字的组成方法, 理解词语的意思。‎ ‎( 1)朗读这些语句。‎ ‎( 2)说说句子的意思。(板书设计:说说句子的意思) (出示课件 9)‎ a.意思是:谦虚好问的人气度就宽宏,自以为是的人气量就狭小。‎ b.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c.不学习自能知道, 不问别人自己就懂得了, 从古到今做事情, 还没有这样的人。‎ d.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 ?‎ ‎( 3)学生读读背背。‎ ‎( 4)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置, 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成语和用运成语的能力。 ‎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置, 是让学生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 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三、课堂小结,激发运用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阅读的许多方法, 明白了形声字的特点, 学习了什么是设问句, 还学习了文言文里面的句子,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教学后记】‎ ‎9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把握观察的方法。‎ ‎2.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4. 互评法互 相点 评习作。‎ 95‎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 1)观察角度不同, 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 ,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暮江吟》。(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 2)‎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暮、瑟”(课件出示 4)‎ ‎2.学习会写字“暮、吟”(课件出示 5)‎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 “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课件出示6)(生听课件中范读)‎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 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课件出示 7)‎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 “铺”“瑟瑟”等字。)‎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课件出示 8)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 (板书:露水 月亮)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 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 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 (板书:景色美丽)‎ ‎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 有感情,还应有节奏, 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95‎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诗文内容,扫除学习诗文中的障碍。 ‎ 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指导配乐朗读。(课件出示9)‎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 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 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 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 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2.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 ‎ [设计意图] 有序的问题引导, 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进入诗中, 逐层深入地积累知识。‎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10)‎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一首新诗, 或画一两幅简笔画吗?两样选择一个来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展示,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在西林寺上的一首诗。‎ ‎(板书:《题西林壁》)(课件出示 12)‎ 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 来学习这首古诗。 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课件出示 13)‎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设计意图]提醒学生用学古诗的几个步骤学习古诗, 是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缘、降、骚、逊、输” (课件出示 14)“降”和“逊”是翘舌音。‎ ‎2.学习生字“题、侧、峰、庐、缘、降、阁、费、须、逊、输”(课件出示 15)‎ 指导书写:“侧、峰、缘、降、输”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都是左窄右宽;“费”‎ 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宽下窄。 “缘”书写时左上边撇折和横撇相接,下边弯钩在首撇上起笔,左边两撇中下撇要长。 “费”书写时上边的弓字要宽扁、最下边一横要长,左边是撇右边是竖,贝字稍窄。‎ ‎3.理解题意 三、学习古诗《题西林壁》(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课件出示16)‎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 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课件出示17)(教师板书:横 岭 侧 峰 )(教师板书:变幻莫测)‎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95‎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课件出示18)(教师板书:远 近 高 低)(教师板书:千姿百态) 5. 师:从这两句诗中, 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 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教师板书:从不同角度观察)‎ 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 ___________看到 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 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 (全景)‎ 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课件出示19)‎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 “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 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 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 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 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 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 )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 。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 怎么也不能理解: 作者为什么说自己 “不识庐山真面目” 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 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四)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 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学习古诗《雪梅》‎ ‎(一)看图片、赏雪梅 (课件出示 20)‎ 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静静地欣赏。‎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么时节开吗?‎ 生答:梅花 师:说得对!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很美丽。特别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欢。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怎 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究竟。 (教师板书:《雪梅》)‎ ‎“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课件出示21)‎ ‎(二)读古诗、诵雪梅 ‎1.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正确。 (课件出示 22)‎ 师:看到你们读书的认真样,真为你们高兴。 ‎ ‎2. 认读标拼音的字。‎ ‎3.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告诉他。‎ ‎4.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注意读得怎么样。‎ ‎5.去掉拼音指名读。‎ ‎6.当小老师领读。‎ ‎7.听老师读,注意节奏。‎ ‎8.自己读,读出节奏。‎ 师:节奏感出来了,诗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9.男女生接读。‎ ‎10.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女生做回音壁。‎ ‎11.齐读。‎ 95‎ ‎12.背读。‎ ‎13.领背。‎ ‎[设计意图]自学生字,通读全诗,为学诗做准备 ‎(三)品诗句,悟道理。‎ 师: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 ‎1.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3.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4.一起说诗意。‎ 师: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 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5.悟道理。‎ 指名说。‎ ‎1.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雪白梅香(教师板书:雪 白 梅香)。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 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 (教师板书: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读到的;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 ‎6.带着理解再读本诗。‎ ‎(四)谈雪梅、拓诗词。‎ ‎1.简介诗人。 (课件出示 23)‎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卢钺,是宋朝人。他非常喜爱梅花。‎ ‎2.谈雪梅的关系。‎ 师: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这是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 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 如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 诗。‎ ‎3.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花, 他曾写下这一首词 《卜算子?咏梅》 ,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 24)‎ ‎4.总结。‎ 师:孩子们,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 是春天开,它 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 坚强不屈的 精神品质。它被称为 “岁寒三友” 之一,还被称为 “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 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好吗?‎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的练习,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激发兴趣。 ‎ ‎[设计意图]充分朗读是理解诗词最有效的方法。 ‎ 五、作业 (课件出示25)‎ ‎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 ‎2.结合生活事例, 说说你是怎么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和“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两句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学习课外诗句,更利于拓展延伸,开拓学生视野,积累素材。 ‎ ‎【教学后记】‎ ‎10 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认识“均、柄、蜗”等 5 个生字,会写“操、占、嫩”等 13 ‎ 95‎ 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刚看到课文题目,你或许认为爬山虎是一只老虎,其实爬山虎是一种植物。‎ ‎(课件出示 2)( 出示图片 ) 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板书: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一种攀爬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也叫巴山虎、地锦、常春藤、属葡萄科。高攀的落叶藤本植物, 卷须前端有吸盘。 夏季开花,花蕊小,黄绿色。产于我国各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茎和根可以入药。‎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 ‎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 ‎(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a.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均、柄、蜗、曲、萎” ( 课件出示 3) “曲”是多音字,读 qǔ和 qū;“萎”是上形下声。‎ b.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虎、操、占、嫩、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 课件出示 4)‎ 指导书写:“操”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嫩”三部分都要窄长,束字中间是一扁口、不要写成下框、末笔捺变为一点; “均”的最后一笔是提; “叠” 上窄下宽,中间是冖、横要长、上边没点,且字稍扁、里边是两横; “隙” 右边三部分要扁,上边小字中间一竖不带钩,下边小字竖要带钩; “瞧” 笔画多要写紧凑,目字要窄,右上边有一点、下边是四横不能少。‎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1)请学生自荐领读词语。 ( 课件出示 5)‎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拂过 叶柄 紧贴 蛟龙 枯萎 牢固 蜗牛 ‎(2)交流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全文共 5 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步分。‎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讲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 3~5 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脚的特点, 具体写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三、自主探究,理解第一段 ‎1.全班齐读,思考:这两句话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爬山虎?‎ ‎2.填空。 ( 课件出示 6)‎ 爬山虎生长的特殊环境是。‎ 爬山虎生长的特点是。‎ ‎3.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总结,从而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 四、课堂小结,留有思考 95‎ 今天,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特殊位“墙” 。爬山虎是爬墙成片生长的,那么它是怎样爬墙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并从课文第 1 自然段中,知道了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大声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研读第 2 自然段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教师板书:位置 颜色 样子)‎ ‎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 ( 多媒体显示 ) :(课件出示 ‎8)‎ a. 爬山虎叶子生长的位置: 。‎ b. 刚长出来的叶子的颜色: 。‎ c.长大了叶子的颜色:。‎ d.叶子的样子:。‎ ‎(教师板书:墙上 嫩红 嫩绿 朝下、均匀、不留一点空隙)‎ ‎3.指导朗读:读出美感来。‎ 三、研读第 3、4、 5 自然段,交流体会。‎ ‎1.请同学们继续默读文中第 3、4、5 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独到 之处?‎ ‎2.汇报交流。‎ 师:首先我们一起交流第 3 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1)结合插图 (课件出示 9),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 a. 出示文中的句子。(课件出示 10)‎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 师:如果你也学着叶圣陶爷爷此时也在观察爬山虎的脚, 你发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爬山虎的脚的?(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运用比喻句显得更生动、形象。 )‎ b: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 ‎(教师板书:茎上 如新叶 细丝 像触角)‎ c:过渡:来,我们边跟着画面边读这段话,同学们读横线上的句子。‎ d:出示画面:指导朗读这个句子,加深体会。(老师引读)‎ 小结: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之处。 你们知道爬山虎更独特之处是什么吗?‎ ‎(2)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课件出示 11)‎ a:问: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b:“这样” 是指什么?学生复述自己画的句子。 再联系前文学过的第 2 自然 段,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读 ‎ c:想看到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情景吗?(请你睁大眼睛来看)‎ d: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动作的词句。(教师板书:触、变成、巴住、拉、贴)‎ 小结:原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有一股不断向上的攀爬劲呀!‎ 生齐读。‎ 指导朗读:注意动词稍微读重点。‎ 在这里,叶圣陶爷爷还教给了我们一种介绍事物的方法, 那就是拿我们熟悉的事物来作比较。‎ 师:老师上课前在校园的东墙边采集了两根爬山虎, ‎ 95‎ 你来说说从它们的颜色去观察可以推断什么?老师这里有道作业练习, 需要大家去探索。 小组结合文章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自由讨论。‎ ‎(3)爬山虎“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课件出示 12)‎ 小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课外让我们到校园的东墙边,去看看爬山虎是不是真的像叶圣陶爷爷写的那样, 也学着叶圣陶爷爷一样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好吗?‎ 四、联系生活,感悟方法。‎ ‎1.你要向叶圣陶爷爷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2.总结。罗丹也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今天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大家一起讨论,解决问题,有助于理解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感受爬山虎脚的美。 ‎ 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 (课件出示13)‎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优美的词句。‎ ‎2.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爬植物(如:葡萄、牵牛花等) ,仿照课文写一写,内 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设计意图]有助于学会运用抓住事物特征,把意思写清楚的写作方法。 ‎ ‎【教学后记】‎ ‎11 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标】‎ ‎1.认识“蟋、蟀、宅”等 12 个生字,会写“宅、临、选”等 14 个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4.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昆虫的世界非常奇妙, 夏天我们经常听到蝉在窗外高歌。 昆虫界中,除了 蝉拥有优美的歌声外,还有一种昆虫也常常给我们带来美妙的歌曲。‎ ‎2.(播放蟋蟀的叫声)(课件出示 2)‎ 95‎ 蟋蟀唱歌非常出名,但它还有一样东西非常出名,是什么?(蟋蟀的住宅)‎ ‎( 教师板书:蟋蟀的住宅 ) (课件出示3)‎ ‎3.人居住的房子叫住宅, 那蟋蟀居住的地方能叫住宅吗?看到这个题目, 你会有什么疑问?‎ ‎4.那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些疑问, 跟随法国作家法布尔一起参观 “蟋蟀的住宅”。‎ ‎[设计意图]声音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蟋蟀,同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朗读(开火车读,齐读,指名读)‎ ‎3.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宅、隐、毫、慎、址、良、掘、搜、倾、骤、置、抛” ( 课件出示 4)‎ 翘舌音:蟀、宅、慎、址、置;平舌音:搜 ‎4.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宅、临、慎、选、择、址、良、穴、厅、卧、专、寸、卫、较”‎ ‎( 课件出示 5)‎ 指导书写:“穴”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卧、专”的最后一笔都是点;“卫”最后一笔横要长一些。‎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5.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用工具书解决。 ( 课件出示 6)‎ 隐蔽:借助别的东西遮盖掩藏。‎ 随遇而安: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慎重:谨慎认真。‎ 柔弱:常指体弱 , 易感疲劳的 ; 易得病的。‎ 搜索:仔细查找。‎ 隧道: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 耙扫:打扫。‎ 三、理清脉络,划分层次 ‎1.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作者观察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2.课文一共 9 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 课件出示 7)‎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写蟋蟀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第二部分(第 2~6 自然段)具体介绍住宅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 7~9 自然段)具体描述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四、熟读课文,了解住宅特点。‎ ‎1.默读第 1 自然段,思考、小组讨论:蟋蟀出名有几个原因?‎ ‎2.将第二句话改成“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住宅, 还由于它的唱歌”行不行?为什么?‎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五、小结课文,课堂练习 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与感悟呢?你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吗?‎ 下一节课我们再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能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脉络,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课文内容。 ‎ 六、再读课文,布置作业 ( 课件出示 8)‎ ‎1.带着你的疑问再读课文。‎ ‎2.搜集关于描写昆虫的文章读一读,并写读书笔记。‎ ‎ [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整理读书笔记,让学生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 第二课时 9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1.听写生词,同桌互相检查,及时改错,必要时集体订正:(课件出示 10)‎ 住宅 临时 慎重 选择 住址 优良卧室 大厅 洞穴 专家 卫生 较大 ‎2.作者观察了蟋蟀什么?(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 ‎3.我们向别人介绍自己家的住宅的时候,会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学生说说自己的介绍顺序。‎ ‎[设计意图]交流发言,让学生把课本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东西, 培养表达能力。‎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 现在作者法布尔就向我们介绍他发现的蟋蟀的住宅。自由朗读2—6 自然段。(教师板书:住宅特点)‎ ‎(1)作者为什么把蟋蟀的洞穴称做是“住宅”呢?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写法?‎ ‎(2)“随遇而安”什么意思?(指导学生读第 2 自然段的前三句话)‎ ‎(3)“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恰好照应了课题“住宅”一词。‎ 读着这句话,你还会想些什么?(教师板书:选址慎重、自己挖掘 不肯随遇而安)‎ ‎(4)指导朗读,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思考:作者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介绍的?‎ ‎2.学生汇报:‎ 外部:(教师板书:外部)隧道——排水良好 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拟人的手法) ( 课件出示 11)‎ 门——隐蔽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比喻的手法) ( 课件出示 12)‎ 平台——平坦 (教师板书:隐蔽 平坦)‎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拟人手法) ( 课件出示 13)‎ ‎3. 齐读第 5 自然段,教师追问:这些都是从哪一方面介绍蟋蟀的住宅?(外部)‎ ‎4. 介绍完蟋蟀住宅的外部后,作者又发现了什么?(学习第 6 自然段)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 课件出示 14) (教师板书: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三、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 7—9 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呢?抓住关键词句,说说你的感受。‎ ‎2.学生汇报:‎ 动工时间:十月,秋天初寒(教师板书:动工时间:十月)‎ 挖掘过程:‎ 它用前足扒土, 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 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铺开。(挖掘工具柔弱) ( 课件出示 15)‎ 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 (勤劳,作者观察细心) ( 课件出示 16)‎ 长时间修整 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 即使在冬天, 只要天气温和, 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 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抛出泥土来。(勤劳)( 课件出示 17) (教师板书:挖掘过程:不断整修 勤奋)‎ 95‎ ‎3.再次朗读 7— 9 自然段,感受蟋蟀建筑住宅的过程。‎ ‎(1)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 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体现在 : 一是它慎重地选择住址;二是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三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洞穴。‎ ‎(2) 作者是如何把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写清楚的?‎ 通过“扒”“搬”“踏”“推”“铺”一系列动词,具体生动地描写了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表现了蟋蟀的建筑才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课堂总结,回顾课文 法布尔先生经过长期、细心地观察,发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建筑过程,他像介绍朋友的住宅一样, 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蟋蟀的住宅, 让我们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 ‎[设计意图] 再次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蟋蟀住宅的出名, 是靠它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 ‎[设计意图]再一次从整体上感悟课文,达到读悟共鸣,读写延伸,使读能为今后的用服务,让学生选择性延伸学习,激发求知欲及好奇心。 ‎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坚持长期细心观察的敬业精神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平时,我们每一个人也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 从小培养耐心细致的观察习惯, 积极探索, 为科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2.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受或启发?‎ ‎3.选择学习。 ( 课件出示 18)‎ ‎(1)课后选一处景物进行观察,练习写一写。‎ ‎(2)继续搜集关于昆虫奥秘的相关资料。‎ ‎(3)有条件的读一读《昆虫记》这本书。‎ ‎[设计意图]利用作业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后记】‎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教学目标】‎ ‎1.认识眼睛的结构,掌握近视形成的原因。‎ ‎2.要求学生做到预防近视,并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 ‎【教学重点】‎ 预防近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猜个谜语:两颗黑葡萄 , 长在人脸上 , 白天开窗望 , 晚上关紧窗。(出示课件 2)‎ 生:眼睛。‎ 95‎ 师:对了,同学们都有一双漂亮的眼睛,同桌互看一下眼睛,看看眼睛是由什么组成的? (板书: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通过新闻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然引出环保话题,并为下面的环节蓄势。‎ 二、认识眼睛的结构。(出示课件 3)‎ 让学生同桌互看一下眼睛, 在学生发现了中间有个小圆孔的基础上出示眼睛的外部结构图,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部分结构,再让学生指指认认,加深印象。‎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小圆孔就是瞳孔,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进入眼睛 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 最后神经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物体了。‎ 紧接着通过两张不一样瞳孔猫的图片, (出示课件 4)揭露生活中的小常识,培养学生日常的观察能力。‎ 三、引导学生了解近视的概念以及近视的影响。‎ ‎1.小游戏:找茬!(测测大家的眼力)(出示课件5)‎ 师生互动,找出不同的地方。‎ ‎2.出示一张模糊的视力表,学生比较后引出近视的概念。‎ ‎3.小组讨论。(影响视力的原因。)‎ 小组讨论时,注意说话的音量,避免干扰其它小组。‎ ‎4.汇报总结。‎ 要求:不重复别人的话。如果想法接近,可以先表示认同,再继续补充。四、预防近视,养成保护眼睛的良好习惯。‎ 师:近视的原因有哪些呢?‎ ‎1.让学生讨论后交流得出: (出示课件 6)‎ ‎①不注重看电视或用电脑用眼时间。‎ ‎②不注重读写卫生。‎ ‎③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④不注重饮食 ‎ 归纳起来,都是增加了眼睛的负担,造成了眼睛调节过度紧张和疲劳。(板书:近视 原因 造成眼睛过度紧张和疲劳)‎ ‎2.针对近视的形成原因,提出预防近视措施。(出示课件 7)‎ ‎①重点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②坚持做到每天做眼保健操。③积极锻炼身体。④保证足够的睡眠。‎ 让学生对照这几种情况找找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存在,加以改正。师:保护眼睛,重在预防,接下来我们看个短片,休息一下,同时注意片中的保护眼睛方法,同学们可以一起跟着做。 (出示课件 8)(板书:预防近视 注意用眼卫生,保护眼睛)‎ 五、加强意识,明辨是非,回答问题。‎ 师:刚刚我们讲过很多的内容, 接下来我就要考考同学们。 通过问答环节及判断图片是非做法,提高同学们对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认识。 (出示课件 9)[设计意图]图片展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所以请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用眼卫生, 保护好眼睛,通过爱眼拍手歌回顾本节课我们讲的内容。 最后老师衷心祝愿大家, 不要因为今天的近视影响明天的远征,愿大家都有一双明亮而健康的眼睛。‎ ‎【教学后记】‎ 95‎ 习 作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3.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4.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教学难点】‎ 从哪些方面进行细致、准确的观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师: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是作者叶圣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爬山虎的秘密,《蟋蟀的住宅》是作者法布尔观察了很久, 看到了蟋蟀筑巢的全过程。‎ 作者平时认真、连续的观察才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有吸引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把它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让自己的习作也显得生动有趣。‎ ‎(板书:写观察日记)‎ 二、回忆日记格式。‎ ‎(一)回忆日记格式。 ( 出示课件 2)‎ ‎1.学生齐读题目,说一说要求写什么?‎ ‎2.师导言:既然要写观察日记, 我们就要了解日记的格式。 谁能说说日记的格式是什么?‎ ‎3.学生:要写上年、月、日、星期和天气。‎ ‎4.老师:很好,看来大家对写日记有所了解。首先你可以给日记取个标题;其次在第一行写上你写日记时的日期、 天气、星期几!(板书:给日记取个标题 第一行写上日期、天气、星期几)‎ ‎5.观察日记就是把看到的人物、 事物、景物记下来, 每次观察最好截取一个侧面,写出特征,反映一个中心。我们来看看观察日记的格式。老师认为,学生写日记,根据写作目的不同可以有两种格式: 一种是写在日记本上, 给自己看的,‎ 一种是写在作文本上给老师看的。 写在日记本上的就像刚才的同学所说, 第一行写出写日记的时间和天气;写在作文本上的就是一篇文章,最好要有一个题目,‎ 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写的观察日记中心是什么,第一行再出现写日记的时间。‎ ‎6.师:大家打开书,翻到第 44 页,再读一读苏联比安基的《森林报•夏》中的两则日记, 想一想,说一说:它和我们以前所写的日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同一个写作内容,却由几则日记共同组成。 )‎ ‎7.师:这样在一段时间内, 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 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 叫作连续观察日记。 今天,我们也可以写一写连续观察日记。‎ ‎(二)确定观察对象。‎ ‎1.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选择什么事物来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呢?大家打开书翻到第 46 页,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准备观察什么?‎ ‎2.学生回答:他们想观察种子发芽、树叶颜色变化、月亮变化的过程、家里养的小猫。‎ ‎3.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对象,然后在全班交流。‎ ‎(二)确定观察对象。‎ ‎1.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选择什么事物来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呢?大家打开书翻到第 46 ‎ 95‎ 页,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准备观察什么?‎ ‎2.学生回答:他们想观察种子发芽、树叶颜色变化、月亮变化的过程、家里养的小猫。‎ ‎3.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对象,然后在全班交流。三、指导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习作。‎ ‎(一)指导观察方法 ‎1.过渡:小朋友们,我们已经选好了要观察的事物,你能告诉我们一下,你怎样去观察选好的事物?‎ ‎2.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把握观察的方法。‎ ‎(1)请观察同类事物 ( 如水果类、植物类、动物类 ) 的小朋友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大家一起讨论、探究,并将自己小组探究到的该类事物的特点写在纸上。‎ ‎(2)让学生将自己小组观察的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 ‎3.引导学生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 引导学生仔细想——发挥联想和想象, 并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说得生动、具体。‎ ‎(1)如是水果类,指导学生在全面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最后观察什么,并说说自己每步观察的结果。同时,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观 去认识事物、感知事物,可以闻,可以吃,可以发挥想象等。 ( 出示课件 3)‎ ‎(2)如是观察植物,引导学生要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 长习性等,要仔细观察它的花、 茎、叶、枝,对这株植物各个部分的形状、 颜色、姿态作全面地了解。还可用鼻子闻一闻花散发出来的香味。 ( 出示课件 4) 板书:观察植物(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长习性)‎ ‎( 3) 如观察动物,就要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 板书:观察动物(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 ‎(二)引导学生习作 ‎1.师导言:我们怎样才能把观察到的事物写出来, 记录下事物的变化和自己 的观察过程,以及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呢?请大家再读第 44 页苏联比安基的《森 林报•夏》中的两则日记,找出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2.茅盾曾写过:“无论到哪里, 你要竖起耳朵, 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 ”由此可知,观察一个事物必须具体,细致。‎ ‎3.同样,写观察日也要像哨兵一样细心。其实,只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观察还要全面,调动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描写。比如,看:眼睛看到什么?听:耳朵听到什么?触:手可以摸到什么?嗅:鼻子可以闻到什么?味:舌头是否可以尝到什么?另外,大家还要在全方位感知的同时辅以自己的感受:‎ 大脑里想到什么? 心中感受到了什么?自己的心情怎样? (板书:有感受,记下来)‎ ‎4.所以写观察日记除了“观” ,更要有“察”,就是还要有观察后的感受。同时,别忘了写出观察对象最近几天或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哟!‎ ‎5.学生开始写日记,教师巡回指导。‎ 四、整理观察日记,组内分享日记。‎ ‎1.学生再读自己的作文,加以整理、修改,尽量做到观察细致入微。‎ ‎2.在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换日记, 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参与其中,并加以指导。‎ ‎3.评一评:谁写的日记观察得细致,内容记得准确、形象。‎ 五、教师进行总结,激发习作热情。‎ 师总结:有人说过,生活,需要细心观察,更需要理性思考,从而获取鲜活而丰富的写作素材。还有人说过: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自己的慧眼,自己的心智去领悟生活。爱默生更说过: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由此可见,能够做到细致入微, 并能从多方面对观察对象加以感知, 记录下来, 再辅以自己的体会,就可以形成一篇优秀的观察日记了。愿大家多观察,爱聆听,善思考,勤描写,做个有心人,写出更多、更精彩的观察日记吧! ‎ ‎【教学后记】‎ 95‎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并进行创作。‎ ‎2.理解不同词语有着相同的意思,并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积累节气谚语。‎ ‎【教学重点】‎ ‎1.积累节气谚语。‎ ‎2.理解不同词语有着相同的意思,并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并进行创作。‎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叶圣陶经过细致观察写出了《爬山虎的脚》 。有句俗话说得好,“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获得更多的乐趣。想体验一下吗?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三, 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设计:语文园地)‎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板书:完成填空)‎ ‎《蟋蟀的住宅》中蟋蟀建造住宅是作者运用了一些动词来描写, 如:扒、搬、踏、推、铺。作者进行了的观察,才能写得这么准确?(出示课件 2)‎ ‎《爬山虎的脚》中表示时间的词:不过几天、后来,说明作者不但细致观察,还观察了一段时间,把爬山虎的脚写的这么详细。(出示课件 3)‎ ‎“那倾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平坦”是作者观察时用到的, “安静”是作者用到的, “弹琴”是作者用到的。 (出示课件 4)‎ ‎(板书设计: 细致 连续 眼睛看 耳朵听 心想)‎ 片段一:灰鹤在沼泽地上开舞会,它们围成一圈 , 起初用两条长腿蹦高,后来越跳越上劲:索性大跳特跳起来了。那奇形怪状的花步子,真能把人笑死 ! 转圈呀,蹿跳呀,打矮步呀——活像踩着高跷跳俄罗斯舞!‎ 片段二 : 街上出现了一些大苍蝇, 他们身上蓝里透绿、 闪着金光 . 它们跟秋天一样,一副没睡醒的样子。 它们还不会飞, 只能勉勉强强用它们的细腿在墙壁上爬摇摇晃晃的。‎ 片段三:叩头虫在表演它那晕头转向的把戏——把它仰面朝天放着, 它就把头吧嗒一点,蹦个高儿,在空中翻个跟头,一直落在地上,站的好好的。‎ 以上片段均选自法布尔的《森林报》 。‎ 这都是作者认真观察才写出来的。 通过这些句子的学习, 让我们知道了, 首先,要想把文章写具体、 写准确必须进行认真观察; 接着,要想写出事物的变化,还要连续观察一段时间;最后知道了观察时要动用多种感官,如: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子闻、用舌头长和用心想等。‎ ‎2.词句段运用 ‎( 1)把下面的字组词,体会相同事物的不同说法。 (出示课件 5)‎ A.大声朗词语。‎ 狗窝 鸟窝 鸟巢 猪圈 猪棚 马厩 马棚鱼塘 B.思考并说一说它们的用法相同吗。‎ 两个词语的意思是一样的。如: “马圈”“马棚”。一个词还有另一种说法。‎ 我们写作时要注意。‎ 95‎ ‎(2)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出示课件 6)‎ A.读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 B.理解加上“逐渐”“最多”的不同含义。‎ 师:一个句子加上不同的词含义含义也不相同。‎ 逐渐:在第二句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 使句子更加具体。‎ 最多:表示程度,在第二句中写出了蟋蟀住宅的深度。‎ 师总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一些句子加上某些限定的词语更加准确表达意思。‎ ‎(板书:有些词语会使句子意思更加准确)‎ ‎3.日积月累。(出示课件 7)(1)朗读谚语。‎ ‎(2)解释谚语的含义。(3)学生读读背背 ‎(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谚语。‎ ‎(板书设计:表示节气的谚语)‎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观察的方法, 明白了有些词语还有另一种说法, 一个句子加上一个词语表达更加准确、 具体,还学习了一些谚语,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教学后记】‎ ‎12 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认识“劈、浊、丈”等 7 个生字,会写“翻、劈、缓”等 13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 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播放音乐)(课件出示 2)师: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吗? (课件出示 3:古代神话故事图片)‎ 指名回答后出示答案。‎ 师: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神话故事;都是成语;都写了谁干什么。‎ ‎2.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神话中的人物——盘古, 学习他“开天地”的故事。(板书: 12 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95‎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劈、浊、丈、隆、肢、躯、液” ( 课件出示 4)‎ 劈: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 pì”;‎ 浊: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 chónɡ”;‎ 隆:“隆”和“降”是形近字,不要读成 “ji ànɡ”;‎ 躯:“躯”和“区”是形近字,都读“ qū”。‎ ‎3.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翻、劈、缓、浊、丈、撑、竭、累、血、液、奔、茂、滋” ( 课件出示 5)‎ 指导书写:“缓、浊、撑、竭、液、滋”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找出多音字,组词识记。‎ ‎5.指名接读课文,纠正读音。 (二三自然段重点齐读。 )‎ ‎6.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题目有了哪些理解?(简单说说)课文的哪句话是直接写“盘古开天地的” ,画出句子,读一读。‎ 反馈“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齐读 ‎7.师:是啊,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混沌一片)你能找到 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 hùn)沌( dùn)一片,像个大鸡蛋。)‎ ‎8.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很久很久以前 , 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盘古拿起斧子猛劈, 将天和地分开,他头顶天,脚踏地,不让天地合拢。盘古用他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 ( 课件出示 6)‎ ‎9.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同学交流,集体订正。‎ 三、朗读提升 自由练读,把自己最愿意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盘古 , 初读了课文。今天 , 老师要考考大 家 , 咱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1.听写词语:‎ 浑浊 劈开 血液 茂盛 ‎(课件出示8)‎ 教师集体订正。‎ ‎2.谁能把课文的主要意思说一说 :‎ 盘古将黑暗的天地分开 , 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这个信息?‎ ‎(1)先自己读,然后齐读,读出伟大的盘古。‎ ‎(2)说说对盘古的印象。‎ ‎(3)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巩固了字词,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二、研读文本,体会伟大 95‎ ‎(一)出示词语:(课件出示9)‎ 混沌一片 黑乎乎 轻而清 重而浊 缓缓上升 慢慢下降 ‎1.指名读。‎ ‎2.找找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写什么的?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句子。‎ ‎2.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句式: (课件出示 10)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没有 。‎ ‎3.师:这是多么荒凉寂寞的世界。齐读课文第一段。‎ ‎4.出示句子:(课件出示11)‎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 (板书:开天辟地)‎ 齐读。找出其中的反义词。‎ ‎(二)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2)‎ 拿起 劈 顶 撑 ‎1.齐读。‎ ‎2.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它们是用来写谁的?读有关句子, 想象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出示课件,学生看图想象。 (课件出示 13)‎ 引导学生在读懂第 3 自然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 (板书:顶天立地)‎ 过渡:巨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盘古终于累倒了。(三)出示词语:(课件出示 14)‎ 飘动的云 隆隆的雷声 辽阔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河 茂盛的花草树木 滋润万物的雨露 ‎1.指名读。‎ ‎2.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出现的,是用来写什么的?师: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课件出示 15)‎ 他呼出的气息——;他发出的声音——;他的双眼——;‎ 他的四肢——;他的肌肤——;他的血液——;他的汗毛——;他的汗水——。‎ 同桌对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板书:身化万物)‎ ‎3.交流发现,反馈:(课件出示 16)‎ ‎(1)他的,变成了的。(举例)‎ ‎(2)句子前后有联系。‎ ‎(3)总分段式。‎ ‎(4)并列句式。 (读读,体会语调的变化。教师范读)‎ ‎4.师:盘古临死了还想着为人类造福,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5.师: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段中的“ ” 。请你想一想,省略了什么?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展开合理的想象, 仔细思考,写下来。‎ ‎6.反馈交流。(四人小组合作展示,学着课文的样子,先说“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师:面对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 你想说什么?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展示这美丽的画面。(齐读第五自然段)‎ 指导朗读:排比段读出语调的高低。‎ ‎7.师:面对这样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 我们不得不感谢:“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齐读)‎ ‎8.师:同学们,是盘古,使混沌的世界有了光明;是盘古,使万物生灵生存繁衍;是盘古,使我们看到了花开的灿烂、日出的辉煌 这一切,全是因为:“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齐读)‎ 三、拓展延伸,体会精神 ‎1.“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 95‎ ‎”这句话非常朴实,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深情; 这句话甚至连感叹号都没有用, 却饱含着人类对盘古的无限敬仰与赞叹。(师读)“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齐读)‎ ‎2.课件出示盘古身体各部位的变化。 (课件出示17)师引读。‎ ‎3.指名复述这部分课文。(课件引导)(课件出示18)‎ ‎[设计意图]围绕“混沌一片” ,让学生想像当时宇宙的样子,感受到天地分离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体会到盘古开辟天地的重大意义。 在这过程中,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有机统一。 ‎ ‎[设计意图](通过排比句式的学习, 了解了排比句的特点。 在拓展想象说话中,更激起了学生对盘古的敬仰与赞叹。 ‎ 四、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课文,认识了盘古。千百年来,盘古已经逐渐积淀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华夏热土上,盘古文化不断繁衍,传播中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同学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查找有关盘古的资料。‎ ‎2.布置作业:课后寻找其他的英雄神话,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知 ‎【教学后记】‎ ‎13 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认识“帝、少、曰”等 5 个生字,会写“帝、曰、溺”等 5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准确地翻译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 持之以恒的精神, 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 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图画激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画着什么吧!‎ ‎(课件出示2)(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 ‎2.谁能来说说图中画了什么呢? (生:一只小鸟嘴里叼着树枝, 准备把它扔到海里)‎ ‎3.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 《精卫填海》 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精卫填海)‎ ‎4.齐读课题。‎ 师:读过课题之后,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呢?‎ 95‎ 生:我想知道精卫是干什么的?‎ 生:精卫精卫要填哪里的海呀?‎ 生:它把大海填平了吗?精卫用什么填海呀?‎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真好,真聪明!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吧!边读边圈画不认识的生字、新词。 (生自读课文)‎ ‎2.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平时我们是怎样学习生字的? (示例:有不会的生字我们可以问问老师或者同学, 我有不会的生字就查字典, 我们小组的学习组长学 习好,有不会的生字我就问他, 不会的生字还可以到书后的查字表中查 ) 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呀!‎ ‎3.选择你最喜欢、 最熟悉的识字、 记字的方法, 以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生字。一会汇报,看哪一小组汇报的生字最多。 (生以组为单位自学生字)‎ ‎4.把你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吧! 生字都汇报完了, 老师想请一位小老师到前边领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谁愿意来试试?(一名小老师到前边领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帝、少、曰、溺、返” ( 课件出示 3)‎ ‎“少”是多音字, 在文中读“shào”;“曰”比“日”稍扁一些;“返”—“饭”‎ 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帝、曰、溺、返、衔” ( 课件出示 4) 指导书写:“帝”的中间要宽一些;“曰”要扁一些;“溺”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衔”各部分要匀称。‎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有关神话故事的成语,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很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 ‎【教学过程】‎ 一、 欣赏成语,导入新课 同学们搜集了有关神话故事的成语,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些成语谁来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愚公移山 夸父追日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指名讲故事。)‎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生:《精卫填海》是一个神话故事。 (板书:精卫填海)‎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我们再回到课文中。 看看文中都写了什么?从文中找到同学们上节课想知道的问题。‎ 指导朗读,理解词义。‎ ‎“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 脚,传说是炎帝的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课件出示 6)“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少女”:小女儿。‎ ‎“溺”:溺水,淹没。‎ ‎“故”:因此。‎ ‎“堙”:填塞。(课件出示7)‎ 学生自由读,发表自己的看法。‎ 95‎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2.提问:看你们读得真好, 现在老师有很多的问题, 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只有认真看书、勇敢的小朋友才能找到一个又一个的答案。‎ 问答方式导读, 不添字不漏字。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次,是谁到海上游玩,倒霉被淹死了?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叫做——(精卫) 。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什么和什么, (小树枝和小石子)投进哪里的大海里?(东海)(课件出示 8)‎ ‎(板书:精卫 小树枝和小石子 东海)‎ ‎3.你们真勇敢,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你们,从刚才你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炎帝的小孩子去海上游玩倒霉被淹死了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叫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 和 投进大海里?那么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你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满吗?‎ 在这个故事中,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9)(生自由发言)(板书:持之以恒,不畏艰难)‎ ‎4.师结: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善良勇敢, 又欣赏大海的美丽, 假如你是勇敢的精卫,运用 21 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自然灾害的发生呢?(生发言)‎ ‎5.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吧。‎ ‎6.全班齐读课文。‎ ‎7.指导背诵。‎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1.总结:当我们做事情没有恒心、没有毅力,或者没有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就会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用来鼓励人们。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2.编新“精卫填海”。‎ ‎【教学后记】‎ ‎14 普罗米修斯 ‎【教学目标】‎ ‎1.认识“斯、惨、盗”等 12 个生字,会写“悲、惨、兽”等 14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4.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师:通过前几学期的学习,你已经阅读了哪些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 生:《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 95‎ 师:同学们积累的可真不少。‎ ‎2.简介“希腊”神话的特点。 (出示课件 2)‎ 你们知道神有什么特点吗?今天我们要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 认识一位带给人类幸福和光明的神,他的名字叫“普罗米修斯” 。‎ ‎3.( 板书:普罗米修斯 ) 让我们一起呼唤他的名字——普罗米修斯。 (指导学生读好课题,外国人的名字比较长,比较拗口,注意读的时候要一气呵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斯、惨、盗、败、惩、佩、恕、坚、锁、遭、恶、愤” ( 课件出示 3)‎ 指名读、齐读,注意正音: “斯、惨、锁、遭”是舌尖音。‎ ‎“普罗米修斯、赫拉克勒斯”人名连读,引导生多练习。‎ ‎3.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悲、惨、兽、佩、坚、违、抗、环、锁、既、狠、著、愤、获”‎ ‎( 课件出示 4)‎ ‎“惨”最后三撇要匀称; “消、佩、抗、环、锁、狠、愤”都是左右结构,‎ 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5.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语,在文中标注出来。‎ ‎6.生提不懂的词语,可采用师启发或众生帮助的形式解决。 (以下两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理解) ( 课件出示 5)‎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本文指宙斯十分恼怒。‎ 惩罚:严厉地处罚。本文中指宙斯对普罗米修斯采取了一些残忍的手段。‎ 三、学习课文、概括内容。‎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讲述了普罗米修斯干了一件什么事? ( 课件出示6)‎ ‎2.指名答,注意引导学生说得简要一些, “抓主去次”。(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了火种。)‎ ‎3.然后呢?这部分注意引导学生: 普罗米修斯所受到的折磨不用一一说出来,可概括为:宙斯知道后,用残忍的手段严厉地惩罚了普罗米修斯。‎ ‎4.最后呢?(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5.把这三部分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生自己先练习一下,再指名生说。)‎ 四、布置作业,思考问题 熟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众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答)‎ 二、学习课文 ‎1.对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诸神, 我们以前了解得不多。 读了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我们接触到了几个神:普罗米修斯、众神领袖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 勒斯,不知道这几位神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能结合课文有关词句谈一谈吗?(先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2.关于“普罗米修斯” :‎ ‎(1)普罗米修斯很勇敢,他是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盗取火种。(课件出示8)‎ 95‎ 感情地读第 1 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指名读,生评,师注意引导学生谈感受。‎ 指导朗读:这一句要读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决心。 因为从一开始, 他就已经看到了盗火的后果——冒着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盗火。‎ ‎(2)普罗米修斯是个真正的英雄,他很有正义感,认为是对的事,就义无返顾地去做,不怕受到宙斯的惩罚。 (课件出示 9)(板书:真正的英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 5 自然段,读出普罗米修斯的坚定和无畏。‎ ‎(自读、竞读、齐读)‎ ‎(3)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勇敢的神,任凭宙斯用残忍的手段折磨他,他也不屈服。(课件出示 10)(板书:勇敢的神)‎ 宙斯用了哪些残忍的手段?(指名说)‎ ‎(多媒体播放图片)(课件出示 11)师: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 高加索山, 到现在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 他独自被锁在这里,既不能动,也不能睡,不光日夜经受风吹雨淋,凶恶的鹫鹰还每天剖开他的肚子,啄食他的肝脏,他要忍受撕心裂肺的痛苦。结合你的理解,再读读第 6、7、8 自然段。‎ 忍受这样的痛苦,普罗米修斯也没有屈服,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普罗米修斯还是一个善良的神,当他看到人类吃生东西,在无边的黑 夜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长夜,他很同情人类,就决定为人类盗取火种。 (课件出示 12)(板书:善良的神)‎ ‎(5)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值得敬佩的神, 他的行为让执行惩罚的火神都敬佩。(课件出示 13)(板书:值得敬佩)‎ ‎3.对别的神,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宙斯:冷酷无情,看到人类受苦一点也不同情。而且,他还很残忍,就因为拿了一颗火星给人类,他就用那么残忍的手段折磨普罗米修斯。‎ 宙斯作为众神的领袖,太霸道了,他很可怕,几乎没人敢违抗他的命令,一旦违抗,他就会给以最严厉的惩罚。‎ 火神:是一位有正义感的神, 他对普罗米修斯的行为很佩服, 并且他想救普罗米修斯。(指导读第三自然段)但是,他也很软弱,尽管他知道普罗米修斯没有错,却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 (板书:火神 有正义感的神)‎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力气很大,还很有正义感。‎ ‎4、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我想,普罗米修斯的神话故事之所以在 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大概是他为正义而战,不屈服权势的原因吧。在人们心中,他是真正的英雄!(板书: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有正义感)‎ 三、讲述内容 ‎(出示上节课概括的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 14)‎ ‎1.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故事内容。‎ ‎2.为了能更准确地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理解完了课文的基础上, 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上节课所概括的主要内容, 你可以怎样适当地添加一些词语, 体现普罗米修斯的无畏、为人类献身的精神。 (生试着添加,师作引导)‎ ‎3.小结: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幸福,带来了希望和理想。现在,当我们读到普罗米修斯这个名字的时候, 不仅仅觉得他是一位神, 一位英雄, 更觉得他是人类的理想和希望。 当我们叫着普罗米修斯的名字的时候, 我们就会想到人类充满了希望,充满了理想。‎ 四、总结拓展 普罗米修斯是大家都应该记住的故事。 当然,我们今天学习普罗米修斯也是为了打开一扇门,打开一扇通往古希腊神话世界的门, 课文后面的资料袋给我们列举了《神话选择百题》中的故事,大家都去读一读。‎ ‎【教学后记】‎ 95‎ ‎15 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娲、塌、熄”等 6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隆、扎” 。‎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 , 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 , 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激趣,课前谈话 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 ?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就是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哦,请看大屏幕,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 ‎1.课件逐一出示:‎ ‎(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盘古(课件出示2 )‎ ‎(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后羿(课件出示3)‎ ‎(3)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精卫 ‎(课件出示 4)‎ ‎(4)她创造人类,无私奉献。——女娲 ‎(课件出示 5)‎ 咱们班同学的语文学得真不错,相信我们一起会学得很愉快的。‎ 二、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1. 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 《女娲补天》。(板书:女娲补天)‎ ‎2.题目中哪个词让你感觉到神奇呢?(补天)为什么?‎ 师:女娲可真不了起,在读故事之前,你对女娲还有哪些了解?交流,出示课件:(课件出示 6)‎ 传说中的女娲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女神。 她用黄泥捏成人, 创造了人类。 女娲就是人类的母亲。‎ 二、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课件出示7)‎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出示生字“娲、隆、塌、扎、熄、冶” ,(课件出示 8)指名拼读。‎ ‎(1)读准“隆、扎”的读音。‎ ‎(2)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课件出示9)‎ 塌下:倒,下陷。‎ 95‎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 10)‎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 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被震裂了, 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岗上燃烧着熊熊大火, 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被火所围困在山顶上,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 ‎3.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 (学生说)‎ 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4.质疑。(师生评议解决)‎ 提出新的问题:(课件出示 11)‎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落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 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 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 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 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 e: 人们还记得 ‎ ‎(板书:起因: 天塌地陷 烧起大火 发洪水)‎ ‎3.指导学生从内容去想:‎ 如果你当时在场, 看到这样的情景, 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五、指名读第 2 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 “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 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 求雨灭火;造船救人。(板书:经过: 求雨灭火 造船救人)‎ 六、学习课文第 3、4 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大声自由读文。‎ ‎2.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1)(课件出示 12)结合挂图理解补天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 付出的艰辛。理解第 3 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 把天补上”。(板书:‎ 炼石补天)‎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补天的经过。‎ ‎3.指导朗读这两段话。‎ 七、齐读第 5 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1.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威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95‎ ‎(板书:人们又安居乐业)‎ ‎2.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 八、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自己阅读课文, 已经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女娲是这样一个善良的、能为大家着想的英雄。 (板书:爱心 吃苦 勇敢)‎ 神话是人们想象出来的 , 人们为什么要塑造女娲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物 ?( 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出来 , 教师要引导学生议一议。 )‎ 教师小结 : 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 , 说明古人希望有一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 , 还希望人们都能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 , 关心别人。‎ 九、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13)‎ ‎1.在女娲的努力下,天被补好了,从此人类头顶的天空像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学们,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 ‎2.女娲如此辛苦的补天,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 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激发学生创作神话的兴趣。‎ ‎2.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的收获,提升对神话的认识。‎ ‎3.会认 9 个生字,熟读识字中的词语。‎ ‎4.熟读“语句段运用”中的词语和句子,感受神话的魅力。‎ ‎5.熟读并背诵古诗《嫦娥》,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提升对神话的认识,熟读并背诵古诗《嫦娥》,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师:这么多充满魅力的神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 神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吧。‎ ‎2、指名读书上“交流平台”里的对话。‎ ‎3、说说他们通过本组神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回顾读过的神话故事,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二、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课件展示)‎ 花圃 花卉 花蕊 玫瑰 茉莉 牡丹 海棠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花的名字?‎ 三、语句段运用 ‎1、读词语:‎ 95‎ 腾云驾雾 上天入地 神机妙算 各显神通三头六臂 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刀枪不入 ‎2、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哪些人物或是故事呢?‎ ‎3、小组讨论,集思广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 ‎4、学生汇报交流结果,老师加以补充。‎ ‎5、读句子:①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 降,变成了地。‎ ‎②当阿波罗驾着太阳车从天空驰过的时候, 普罗米修斯跑到太阳车那里,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 拿取了一颗火星,带到人间。‎ ‎③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6、感受想象的神奇。‎ ‎7、在你读过的神话故事中,有过让你感到神奇的情节吗?‎ ‎8、小组交流故事情节。‎ 四、日积月累 ‎(一)导入 ‎(多媒体出示嫦娥图)这幅图上画的是谁?‎ 师:嫦娥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 温柔 善良 美丽 )‎ 欣赏《嫦娥奔月》动画。‎ 师:嫦娥的故事千古流传。那么,在诗人的笔下,嫦娥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诗《嫦娥》 。‎ ‎(二)检查预习,读准诗句 ‎1、出示全诗。‎ 嫦娥 ‎[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指名朗读,齐读。‎ ‎3、解疑:你们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了吗?‎ ‎4、送词入诗说诗意。‎ ‎5、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 ‎6、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整首诗。‎ ‎(三)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1、感悟嫦娥的后悔、孤独、寂寞。‎ ‎2、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 ‎3、总结,感情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后记】‎ 习作——我和 过一天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自由地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95‎ ‎2.指导学生有序地、重点突出地、主次分明地说和写。‎ ‎【教学重难点】‎ 启迪学生展开大胆、丰富、新奇的想象,并指导学生有序地、主次分明地说和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出示神话故事或是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如:孙悟空、葫芦娃、黑猫警长、白雪公主 ) 学生识别多媒体中展示的人物,并简要说明人物的特点或事迹。‎ ‎2、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人物。‎ ‎3、那同学们想不想和自己喜欢的人物相处一天呢?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的要求。‎ 我们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想着自己见到了他们,与他们过上一天。‎ 二、明确要求 ‎1、出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本 P58 习作要求。‎ ‎2、读一读,把你认为重点的词句画下来。‎ ‎3、 我们与神话人物见面要带上哪些东西呢?‎ 指名说、师相机板书:大胆、新颖 、奇特 、美好 三、打开想象大门 ‎1、生想象画面。‎ ‎①你想见的是谁?‎ ‎②你们去了哪里?‎ ‎③你们干什么了?‎ ‎2、小组交流自己想象的画面。‎ ‎3、老师指名学生描述想象的画面。‎ 如:生 1:我和孙悟空过了一天。在花果山我看到了孙悟空,我们一起先去了龙宫。我们在龙宫看到了龙王, 看到了虾兵蟹将,还看到当年放置定海神针的地方,那儿现在已经成了旅游胜地了。接着,我们又去了天庭参加了蟠桃盛会。最后,我还和孙悟空一起打妖怪了,看到了孙悟空的七十二变。‎ 生 2:我和白雪公主过了一天。白雪公主带我去见了她的七个好朋友。我们一起去森林采蘑菇,一起在草地上玩耍。哎,我还见到了白雪公主的继母,她给白雪公主送苹果 ‎ 生 3: ‎ ‎4、全班交流评价。‎ ‎5、自由写作。(教师巡查,相机指导写作)‎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 结合讲评,认真修改习作。‎ ‎【教学方法】‎ 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多媒体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a.内容充实,故事的经过具体。‎ b.想象合理。‎ 95‎ c.形式新颖。‎ d.语句通顺。‎ e.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三、修改誊写,张贴展览 ‎1、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誊写。‎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教学后记】‎ ‎16 麻雀 ‎【教学目标】‎ ‎1.认识“嗅、煞”等 7 个生字,会写“奈、巢”等 13 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 ‎2.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支配的精神。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欣赏麻雀图片。‎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鸟吗?平时, 你们都见过哪些鸟儿?是的, 大自然中鸟儿的确很多,但我们平常见得最多、最普通的鸟儿你知道是什么鸟吗?(出示麻雀图片)‎ ‎2、导入课题。‎ 麻雀的确太不起眼了,它没有漂亮的外表,没有动听的叫声, 甚至不被人们关注, 可是就在它的身上,却发生了一段极不寻常的故事。‎ ‎3、介绍作者背景。‎ 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心, 他把这个故事写了下来,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一边说, 一边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出示屠格涅夫图片及介绍)‎ 这就是屠格涅夫, 读过他的文章么?今天学的课文 《麻雀》就是节选自他的 《猎人笔记》。 那么,在这一只小小的麻雀身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连这么伟大的作家都被打动呢?‎ 二、整体感知 ‎1、了解文章内容。‎ 初读课文,课文出现了哪几个角色? ( 老师根据学生汇报贴图 ) 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2、理清课文结构。 (指名说段意)‎ 三、合作探究,品读悟文 ‎(一)学习第 3 自然段。‎ 其实故事的发生总有它的起因、经过、结果。我们先来看一下,故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请你一边读一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出示屏幕)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哎,别忘了用笔画一画。‎ 95‎ ‎1、学生自由朗读后谈体会。‎ 师:谁来谈一谈,你体会到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出示字幕)‎ ‎( 1)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 ”(刚出生不久 可爱)师:哦,你抓住了外形描写来理解,不错!‎ ‎( 2)“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非常弱小不会飞 可怜孤单无助需要别人帮助)‎ 师: “无可奈何”什么意思?是啊,它飞又飞不起来跑又跑不快,只能拍打着翅膀。现在你体会到小麻雀那无可奈何的处境了么?‎ 师:你是从它的动作、神态上来体会小麻雀非常小,很柔弱。‎ ‎2、指导朗读。‎ 同学们理解得真好!这就是一只弱小的、可怜的、急需救助的小麻雀!谁能带着这种理 解来读一读这段话?(指名读 焦急语气)‎ 同学们,请看——(出示课件:动画展示的是小麻雀从树上掉下来的情景。背景音乐中有风声, 和远处传来的犬吠) 小麻雀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呢?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一起读这段话。‎ ‎(二)学习第 4—— 5 自然段。‎ ‎1、体会猎狗的凶猛。‎ ‎(1)出示猎狗图片。‎ 你对猎狗有什么印象?(凶猛 体格健壮 行动敏捷)‎ ‎( 2)体会小麻雀处境的危险。‎ 对,就是这样一只体格健壮、行动敏捷、异常凶猛的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已经张开 大嘴,露出了锋利的牙齿!(出示图片)‎ 同学们,此时此刻,小麻雀的处境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板书:吃)(生命危 险、危在旦夕、千钧一发)‎ ‎2、默读第 5 自然段。(品读老麻雀要拯救幼儿的句子)‎ 师:是啊!小麻雀眼看就要被吃掉了。可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谁出现了?‎ 就在这时候,老麻雀出现了,它要拯救自己的幼儿。‎ 请大家默读第 5 自然段,书上有一句话概括了老麻雀怎样拯救小麻雀的句子,把它画下来。‎ ‎( 1)生汇报,师出示句子。 (指名读)(板书:救)‎ ‎( 2)引导学生体会“用身躯是用什么拯救?”(用自己的生命在救孩子) (齐读)‎ ‎3、小组合作学习 ‎4、 5 自然段。(体会老麻雀如何拯救幼儿)‎ 师:老麻雀是怎样用自己的身躯掩护和拯救小麻雀的, 它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四人小组一起合作读 4、 5 自然段,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4、品悟句意。(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相关的句子)‎ 师:谁来说一说, 当小麻雀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 老麻雀是怎样用自己的 身躯拯救自己幼儿的?‎ ‎(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 ‎①我想问一下,像一块石头似的说明了什么?(毫不犹豫 力量大 速度快 着急)‎ ‎②指导朗读。那它为什么这么快这么急呢?把你的理解读出来。(指名、齐读)‎ ‎(2)“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 ‎①释词:扎煞。 (竖起来)‎ 师:原来的羽毛是比较顺滑的,现在,看老师的手势,是到紧急情况,它就扎煞起来。想象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的老麻雀像什么?(刺猬)②释词:绝望。 (毫无希望)‎ 师:既然没有希望, 为什么老麻雀还要救小麻雀?(孩子的生命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不忍心 替它死)‎ ‎③体会老麻雀的伟大。‎ 师:宁愿自己死,也要救孩子,用一个词来形容,(奋不顾身 舍身为子)(齐读)‎ 师: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它要拯救自己的幼儿?‎ 95‎ ‎(3)“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 师:你能把它当时的紧张劲读出来么?‎ 师:由一开始的尖叫到现在的嘶哑,这只老麻雀啊,实在已经害怕、疲惫至极!对自己能否阻挡猎狗对小麻雀的进攻是没有把握的,可是它退缩了么?‎ ‎( 4)“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 ①老师比动作体会两者之间的悬殊: “猎狗——大,麻雀——小” 。‎ 师:在老麻雀眼里, 猎狗是一只庞然大物, 这只小小的麻雀竟然要与这么庞大凶猛的猎狗进行搏斗,(板书:斗)它这是在干什么?(送命)‎ ‎②它明知送命,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5)扩展:假如你就是这只老麻雀,你想对其中的谁说点什么?(出示图片)‎ 师:此时此刻, 假如你就是这只老麻雀, 面对强大的敌人猎狗, 看着身后刚出生不久的幼儿,看着一旁的猎人,你想对其中的谁说点什么?‎ 师:对啊,眼看着自己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 谁又能无动于衷呢?! 所以作者说 (出示字幕)(师引读)‎ ‎( 6)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师:同学们,就是这只老麻雀, 眼看着猎狗就要吃掉自己幼儿的时候, 它突然从一棵树上— —像什么似的?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 怎么样尖叫着?它用自己的身躯——想干什么?可是 因为紧张, 它的声音都——然而它仍旧——和猎狗相比, 自己是多么的弱小啊! 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①“强大的力量”是什么力量?(板书:母爱)‎ ‎②这种爱和平时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一样吗?‎ ‎③这是在什么时候的爱?(生死关头、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5、师生合作读 4、 5 自然段(出示字幕)‎ 师:这又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就是这种母爱, 让老麻雀战胜对死和死亡的恐惧,勇敢地 飞下来保护自己的孩子。 就让我们怀着心中那份感动再来回顾一下老麻雀的壮举吧。 老师和大家一起读这两段话,共同感受一下老麻雀生死关头的爱子之情。‎ ‎(三)学习 6、 7 自然段 那这只麻雀的命运又如何呢?请男同学读课文的第 6 自然段,女同学读第 7 自然段。‎ 眼前这一幕太震撼人心了, 作者也被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 所以它唤回了猎狗, 不能看着小麻雀被吃掉。‎ 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爱,老麻雀才能吓退猎狗,震撼了我、感动了我,让我唤回猎狗,救了它自己的孩子。‎ 四、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 、欣赏动物的母爱。 在自然界中,我们常常可以感受到这爱的力量和爱的所在。请看(出示课件)‎ ‎2、师伴乐深情讲述母爱的故事。‎ 五、课后作业:小练笔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我为什么要唤回我的猎狗呢?你觉得“我”当时会想些什么?或会对猎狗说些什么?‎ ‎17 爬天都峰 ‎ ‎ ‎【教学目标】‎ 95‎ ‎1.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相” 。‎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写作顺序。‎ ‎3.理解课文内容, 明白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道理。养成不怕困难, 奋发向上的品 格。‎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写作顺序。‎ ‎2.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道理,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天都峰的图片,教师对天都峰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 1840 米,登山石阶大约有 ‎1.5 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 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 宽不过 1 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由此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板书课题。(引导读准多音字“都” )‎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字音,自学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师对较难的词语如奋力、居然、汲取等进行讲解。‎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完后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讲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的经历。)‎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篇课文的?‎ 事情发展的顺序。 (爬山之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 )‎ 三、深入研读 具体赏析文中语句:‎ ‎1.学习第 1、2 自然段,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陡” 。‎ ‎( 1)课文介绍了在什么时间、爸爸带“我”去干什么?‎ ‎( 2)理解“爬” 。作者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字?‎ ‎(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 用“爬”字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登山时手脚并用的那种费力、艰难的情境。)‎ ‎2.学习课文第 3~5 自然段。‎ ‎( 1)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课件出示对话: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 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 ?他们互相怀疑了吗 ?‎ 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 ‎(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学习课文 6、7 自然段, 提问:“我” 是怎么爬天都峰的 ?画出与动作相关的词句。 (“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 ‎4.学习课文第 8、9 自然段。‎ ‎( 1)登上天都峰以后, “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 ?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 明确: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 ‎(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了什么 ?‎ 明确: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5.学习课文第 10 自然段。‎ ‎(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明确: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 2)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了什么 ?‎ 95‎ 明确: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四、拓展提高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中不同人物的语气,也可以加上表演。‎ ‎【教学后记】‎ 习作——生活万花筒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得详细生动。‎ ‎【教学难点】:‎ 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具体生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 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 有的是奇闻趣事, 有的可能有些伤感。 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座谈会, 分享一些奇闻趣事, 或是倒倒心里的苦水。可以是我们亲身经历的,可以是我们看到的,还可以是我们听说的。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二、畅谈生活 ‎1、写之前,仔细想想这件事的起因、 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多媒体出示卡片。‎ ‎2、生自由思考五分钟,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填写卡片。‎ ‎3、分组交流,根据卡片内容,将这件印象深刻的事说给小组成员听。‎ ‎4、小组成员间互听互评。‎ ‎5、老师收取卡片,随意抽取卡片,卡片的主人上台分享故事,其他人认真倾 听,并给予意见修改。‎ ‎6、师对学生的评议加以指导。‎ 三、方法小结 同学们刚刚的分享都很精彩, 但是,我们还可以把事情的经历说得更清楚, 更详细,那如何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呢?‎ ‎1、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经过”部分不仅要写得详细, 还要写得生动,形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多角度叙述、描写。相比较而言,起因和结果部分可以写得简短些,但交代起因要清楚明白,结果应该合情合理。‎ ‎(师板书:起因:简洁、明了 经过:详细、生动 结果:自然、合理)‎ ‎2、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的先后发展顺序)‎ 四、布局谋篇,读写结合 ‎1、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运用这些方法,将我们的故事更精彩地展现在大家的眼前吧。‎ ‎2、明确写作要求。‎ ‎①可以参考课本 P73 题目,也可以自命题。‎ ‎②情节要吸引人 。‎ ‎③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写清楚。‎ ‎④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具体生动。‎ 五、静心习作,评议草稿 ‎1、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2、分享草稿。写完后,读给同学听,请同学说说这件事是否写清楚了,再参 考同学的建议修改。‎ ‎3、誊写习作。‎ ‎ ‎ 95‎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 结合讲评,认真修改习作。‎ ‎【教学方法】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多媒体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 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a.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 b.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c.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具体生动。‎ 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三、修改誊写,张贴展览 ‎1、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了解记事文章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2.能够清楚地写一件事。‎ ‎【教学重点】:‎ 了解记事文章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能清楚地写一件事。‎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导入:本组课文中,我们学习的《风筝》 、《麻雀》都是记事类的文章,同学们还记得这两篇文章分别讲的是什么故事吗?‎ ‎2.指名学生回答。‎ ‎3.那作者是怎样将事情写清楚的呢?请同学们结合这两篇课文和“交流平台”里的内容想一想。‎ ‎4.根据学生的反馈,老师加以总结:如何将事情写清楚:①写一件事,要将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明白,要把事情的起因、经 过、结果写清楚。②时间、地点、人物要交代明白。‎ ‎③写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如: 《风筝》按照做、放、找风筝的顺序写的。‎ 二、初试身手 95‎ ‎1.过渡:屠格涅夫把自己看到的、 听到的、想到的写了下来,于是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今天我们也来学学屠格涅夫,现在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两幅图片,同学们看图发挥想象,说说图片的内容,‎ 看谁说得既清楚又生动。 (师多媒体出示 P67 图片)‎ ‎2.生观察图片,想象内容。‎ ‎3.分组交流,互相评议。‎ ‎4.全班交流,互相借鉴学习。‎ ‎5.能将一件事清楚地写出来, 肯定是离不开细心观察的。 请同学们今天回家观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其他家务的过程,用一段话把这个过程写下来,‎ 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提醒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顺序词:先 接着 然后 最后 )‎ 三、习作例文 ‎1、生自读《小木船》,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学生回答。‎ ‎3、根据学生的反馈,老师加以总结。‎ 明确:本文主要围绕“小木船” ,写了我与陈明之间的友谊。‎ ‎4、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 明确:简单介绍“我”和陈明是好朋友——友谊破裂——和好如初 ‎5、作者详写的是哪个部分?略写的是哪个部分?‎ 明确:详写的是“我”与陈明友谊破裂与我们和好的部分,略写的是我们发生矛盾后几个月的部分。‎ ‎6、“我”和陈明的矛盾持续了一段时间,文中只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一句话交代,你觉得作者有没有把事情写清楚?‎ ‎7、小组交流。‎ ‎8、全班交流,老师小结。‎ ‎9、生自主学习《爬天都峰》 ,完成下面的表格。‎ ‎【教学后记】‎ ‎18 牛和鹅 ‎【教学目标】‎ ‎1. 会认“谓、拳”等 9 个生字,会写“甚、捶”等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甚至、大 概、结实、无缘无故”等词语。‎ ‎2.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通过感悟课文,了解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95‎ ‎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牛和鹅)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 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请你读读这句话,你相信这句话吗?‎ ‎3.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 ,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 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把课文读通顺。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①(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②男女生赛读 ‎③指读象声词④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4.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最后写了什么?‎ ‎5.指名回答,适时评价。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并尝试着给课文分层。‎ ‎2.小组交流自学的成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文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将通过语段感悟理解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是的,作者一开始就点明大家的这个认识: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 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请你读读 3、 4 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多读几遍。(生读,师巡)‎ ‎2.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指名回答)‎ 同学们找得很正确!就像大家所说的,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 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请你认真读读5-12 自然段,在小组内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互说)‎ ‎3.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 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 通过这件事让作者改变的看法。 )‎ ‎4.请同学们看这段话: (课件出示第 6 段)谁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 自己读读这段话,画出描写鹅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体会到鹅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鹅!‎ 你能读出鹅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不堪吗?自己练一练!同学们练习的很投入,谁想读给大家听听?‎ ‎5.我们害怕鹅,可是金奎叔不怕啊!请你看这段话! (课件出示第 8 段)自己读读这段话,你能体会到什么?‎ 指名回答: 这段话再现了老雄鹅害怕的样子。 你能读出鹅的害怕吗?自己练习读读,谁想读给大家听听?我们一起读读。‎ ‎6.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张开翅膀,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通过这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读读 13、 14、 15 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7.好,同学们很会读书,能运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记!谁来说一说作者发生了什么 变化?(指名回答)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 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对牛,不再无缘无故的欺负它;对鹅,也不再怕它。‎ ‎ ‎ ‎8.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 95‎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 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启发?谁来说说?(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 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 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在生活中, 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指名回答) 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真不错!‎ 三、总结升华 ‎(课件出示,配乐)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 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 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 正确的认识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笔下生花——学了这篇课文, 你肯定大受启发吧! 请你用几句话简单地写下来。‎ ‎【教学后记】‎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教学目标】‎ ‎1.认识 13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好“级、划、尝、改、亏“这几个字。‎ ‎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的词语。‎ ‎3.默读课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境仿照写一写。‎ ‎4.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 ‎【教学重点】:‎ 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仿照写一写。‎ ‎【教学难点】:‎ 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仿写一段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题目,激趣导入。‎ ‎1.老师先请大家看一幅图片,这是什么?(出示老虎的图片)图片上是一只什 么样的老虎?老虎会什么本领? (板书题目:一只 ______的大老虎) (生自由补充:凶猛、威风 )‎ ‎2.(师补全板书题目: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看到这个词语,你一定觉得很奇怪,“窝囊”的老虎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二、认读生字。‎ ‎1.出示“我会认”和“我会写”的字在文中的词语,指名领读。‎ ‎2.出示注音生字,开火车认读。‎ ‎3.观察字形、结构、部首。说说哪个字最难认,交流识字方法。‎ 三、指导写字。‎ ‎1.出示几个要求会写的大字。‎ 95‎ ‎(念、级、段、俩、练、裤、改、逃、亏、挖、堂、砸、锅)‎ ‎2.动画演示“级”、“逃”“堂”“段”“锅“的笔顺。注意“段”的第一笔是撇,提醒学生不要连写。‎ ‎3.“堂”上面要和“学”上边区分。 “改”左边第三笔是提。 “亏”字下面是 竖折钩,不要和“专”字下面混淆。形近字比较:级极 枪抢 亏专 练炼 ‎4.多音字组词:露 角 ‎5.每个字认真写三遍,同桌互相检查纠错。‎ 四、当堂检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直奔主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你喜欢这篇课文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提示语:我(谁)扮演一只大老虎(干什么)结果演砸锅了 。‎ 师小结:概括一件事要抓住主要人物、事情、结果。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关键词。‎ ‎2.老师从课文中找了一些词语,考考你们都读得准确吗?‎ ‎(分组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演技 撤换 砸锅 笨拙 逗乐 殷切 半晌 豁 虎跳 撇嘴 头罩 羡慕 (易读错) 角色 四脚着地 直冲脑门 露脸 哄堂大笑(多音字) 窝囊 糨糊 亏得 窟窿 比划 将就 打瞌睡 (这组加点字变浅色)(轻声词) 接连不断 唉声叹气 垂头丧气 踱来踱去 通情达理(成语)‎ ‎3.哪些词你觉得很有趣? 因为这些词充满生活气息,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吗?‎ ‎4.哪些词你不明白意思?先从课文中找出含这个词的句子, 读一读猜猜是什么意思?换个别的意思相同的词试试。 [设计意图]用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人物和事情经过结果概括课文。 把字词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 或是换一个意思相似的词,或是请同学帮助等方法去理解难懂的字词, 时刻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 三、细读课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 ‎1.( 出 示 提示 句) 学生 根据 事情 的 发 展, 边 读画 出我 心理 活 动 的句子。‎ 看着同班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我 ‎ 老师挑选演员分派角色的时候,我 ‎ 演哥哥的小朋友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不好时,我 老师鼓励我说演老虎不用豁虎跳时,我 在老师指导我怎样演老虎时,我演哥哥的小朋友还是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得窝囊时,我 演出时,我听到台下一阵哄堂大笑时,我演完时,我演哥哥的小朋友又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我我至今还不明白 ‎ ‎2.请你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演出前后我的几次心理变化。板书:期待 自信 紧张 不明白3.再完成课后第一题表格。‎ ‎4.为什么演出的过程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了”, 你有过紧张得的时候吗?回想一下,你有过这种经验吗? [设计意图]课文很长,情节一波三折,很多心理活动没有明显的“我想”做提示,孩子们可能看不明白什么样的句子是心理活动。所以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过程找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再用几个词总结归纳我的心理变化, 最后完成课后题的表格, 学习有梯度,由易到难。‎ 四、创设情境,练写心理活动 ‎1.心理活动是指我们的心情和心里的想法, 故事中的小作者把自己演出前后的心理活动变化写得丰富而生动。喜怒哀乐都是我们心情,你能说出一些表示心 情的词语吗?两字、 三字、四字看谁说得多? (难过 后悔 快乐 激动 兴奋 得意 美滋滋 垂头丧气 兴高采烈 )‎ ‎2.下面这些情况你遇到过吗?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又会想些什么?(说一说)试卷发下来了,我只考了 86 分,而且错得都是计算题,我 。 放学路上,我 ‎ 95‎ 妈妈做了许多好吃的菜,可我 妈妈问:“期中试卷发下来了吗?‎ 考了多少分?” 我 我慢吞吞地把试卷拿给妈妈,妈妈一看不禁皱起了眉头我心想 可没想到妈妈看了我一眼,并没有批评我,而是安慰我说:“这 次没考好不要紧, 自己找找原因, 争取下次进步! ”听了妈妈的话, 我心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事情发展写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内容要贴 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才能有感而发。 ‎ 五、拓展想象。‎ 作者一直觉得自己演砸了锅所以不开心, 你觉得“我”真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吗?谁能把题目改一改。 你想怎么开导“我”呢? (引导学生说 :“我”是一只可爱、有趣的大老虎,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 六、课堂小结。‎ 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不论是高兴的,还是难过的,不论是好事,还是傻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平时同学们要多留心生活,把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及时记下来。‎ ‎ 【教学后记】‎ ‎20 陀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3.学习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4.使学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玩具是我们喜欢的东西, 许多人成年之后对玩具仍然情有独钟, 久久不能忘怀,那么玩具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玩具, 而是演化为一段难忘的经历, 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感, 一段萦绕于心的感悟。今天,高洪波老师的一篇《陀螺》就是这样一篇有着丰富内涵、充满童真 童趣的文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 二、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习生字:‎ ‎2、词语教学 熟读课后词语。 用个别词语造句。‎ 三、巩固练习 课前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完成课后 1 题 四、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95‎ 一、导入:‎ ‎1.作者简介:高洪波,笔名向川1951 年生,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诗刊》 主编出版有儿童诗集 《大象法官》《吃石头的鳄鱼》等, 散文集《捕鼠记》《悄悄话》,评论集 《说给缚斯的情话》 等儿童诗《我想》 、散文集《悄悄话》分别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2.作业纠错 ‎3.听写生字:‎ ‎4.教师读课文学生考虑下列问题。‎ ‎(一)这篇文章写了关于陀螺的哪些内容?请找出来,并按文章的思路将它们排序:‎ ‎(⑤⑦⑥③⑧) ① “我”自己做的陀螺很特别②“我”做了一个很漂亮 的陀螺 ③ 胜利的陀螺让“我” 自豪④介绍了陀螺的历史典故 ⑤ 介绍了“冰嘎儿”的制作与玩法 ⑥“我”过生日,叔叔送了“我”一个陀螺 ⑦ “我”削制陀螺的经历 ‎⑧“我”获得了欢乐,也得到了感悟 ‎(二)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把每一自然段标上序号。‎ 二、新课教学 :‎ ‎1. 按照提示理清课文思路:说陀螺→( )别名→(陀螺的玩法)得陀螺→( )陀螺→( )陀螺 ‎2.文章中心事件是什么?为什么前面却花大量篇幅写与陀螺相关的其它事呢?‎ ‎3.文章哪几段是作者斗陀螺之后的感悟?找出来后齐读这几段文字。‎ ‎4.作者得到怎样的感悟?(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自学指导(二)赏析文章语言美 小声朗读或默读文章,给精彩片段、句子词语做上记号并在旁边批注, 学会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语言。(3 分钟后回答问题) 学生自主品读,探究,教师引导归纳 ‎1.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句: 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里堆满乌云, 快乐象过冬 的燕子一般, 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这个比喻句形象的写出了我得不到陀螺的郁闷心情,从中表达了我对陀螺的酷爱之情。如拟人句: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陀螺的得意洋洋,不可一势。‎ ‎2. 幽默诙谐的语句。如为削制得心应手的冰嘎 ......‎ ‎3.含义深刻的句子。 如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 这句话深刻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不能只根据外貌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赏析文章的语言)‎ 三、巩固练习 做小游戏: 选一名会玩溜溜球的同学上台表演。‎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他的动作过程,‎ ‎【教学后记】‎ 口语交际——安慰 ‎【教学目标】‎ ‎1.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他人的安慰。‎ ‎2.通过活动,懂得应当如何安慰他人,语言要朴实,语气要诚恳。‎ ‎【教学重难点】‎ 懂得如何安慰他人 ‎【教学时间】‎ 95‎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不顺心的事, 心里也会很难过。你或你的亲朋好友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吗? 如果有人安慰一下,心情会不会不一样呢?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安慰他人, 使他们的心情舒畅起来。‎ 二、入情入境 ‎1、默读课本 P89 三个情境。‎ ‎2、将全班分成三组,每组选择一个情境,小组讨论,练习说话。‎ ‎3、教师巡回指导。‎ ‎4、上台表演,全班交流。‎ ‎(每组派两个代表上台表演, 一个扮演失意的人, 一个扮演安慰的人, 台下 的学生充当观众,给出意见或建议。 )‎ ‎5、方法小结:‎ ‎①学会换位思考 ‎②学会表达自己想帮助对方的想法 ‎③学会倾听对方的苦恼 ‎④学会运用语言技巧 ‎⑤针对不同的人对症下药。‎ 三、选定情境,自由练说 导入: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情况也非常多。考试失手、竞选没有成功、亲人离别等许多小事都会影响心情。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消除烦恼呢?‎ ‎1.自由选择话题,小组合作,现场交流。‎ ‎2.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3.教师总结。‎ 四、总结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一言六月寒。 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主动去安慰有需要的人。‎ ‎【教学后记】‎ 习作——记一次游戏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1.以“老鹰捉小鸡”为例,知道可以抓住几个主要步骤分步说清活动过程。‎ ‎2.将活动有序、完整地介绍清楚。‎ ‎3.分享活动,传递快乐心情。‎ ‎【教学重难点】‎ 有序、清楚地介绍活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营造轻松氛围,激发表达动机 ‎1.‎ 95‎ 同学们,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参加过很多次活动吧。比如说:六一儿童节演出、学校运动会、看望孤寡老人、课间游戏等等。现在,让我们通过一组画面来重温一下。(媒体播放同学们玩抢凳子、老鹰捉小鸡、斗鸡等游戏活动的图片)‎ ‎ ‎ ‎2.从大家灿烂的笑容中,老师似乎看到大家穿越时空,又回到了快乐的活动时光中。不过今天老师有个要求, 你能把自己玩过的游戏介绍给其他小伙伴吗?‎ 我们以一起玩过的“老鹰捉小鸡”为例,谁来回忆一下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呢?‎ 指名说。从学生介绍中提取跟“过程”有关的词,形成板书:‎ ‎3.教师小结,点明方法:这位同学抓住我们活动时的几个主要步骤,一步一步地把活动的过程说清楚了。真能干!‎ 二、回忆活动经历,说清活动过程 ‎1.回忆活动经历。‎ 你和小伙伴肯定还参加过别的活动, 下面请你们选择一个, 想想参加这个活动的经历。‎ ‎①哪些人参加了活动?活动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开展的?‎ ‎②活动前,你做过哪些准备?‎ ‎③活动过程中,你做了些什么?印象比较深的是什么?‎ ‎④活动结束后,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2.同桌交流。‎ 将自己参加活动的过程说给同桌听,听的时候注意对方说的过程是否完整。‎ ‎3.学生反馈。‎ 如:一个学生介绍的是“贴鼻子”游戏活动,他是按照“贴画像——戴眼罩——转圈——找画像——贴鼻子”的过程介绍的。‎ 他是这样介绍的:贴鼻子游戏开始了。老师在黑板贴好画像,让小松来玩。老师给小松戴好眼罩, 又让他原地转了五圈。 他拿好鼻子摇摇晃晃地向黑板走去,好不容易找到画像。他把整个黑板摸了个遍,还是没办法确定位置,最后凭感觉把鼻子往上一贴, 同学们顿时哄堂大笑。 原来他把鼻子贴到额头上,他拿下眼罩一看,自己也笑了。贴鼻子游戏真好玩。‎ ‎4.学生交流、辨析:‎ ‎(1) 你觉得他把活动过程写清楚了没有?是否完整?‎ ‎(2) 活动主要步骤是怎样写出来的?‎ 三、抓住主要步骤,写清活动过程 选择自己参加过的活动,自拟题目,自由习作。‎ ‎1、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2、分享草稿,‎ ‎3、誊写习作。‎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 结合讲评,认真修改习作。‎ ‎【教学方法】‎ 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教学过程】‎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多媒体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a.活动的过程具体。‎ b.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95‎ c.运用了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语句通顺。‎ 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三、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 ‎1、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用修改符号修改错别字或是不通顺的句子)‎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3、鼓励学生投稿。‎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掌握做批注的方法,培养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批注的学习习惯。‎ ‎2.认识 8 个生字,熟读词语。‎ ‎3.理解“打头阵”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4.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神态。‎ ‎5.熟读并背诵“日积月累”部分的俗语。‎ ‎【教学重点】:‎ ‎1.理解“打头阵”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熟读并背诵“日积月累”部分的俗语。‎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神态。‎ ‎2.培养学生做批注的习惯。‎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指名学生读“交流平台”里的四段话。‎ ‎2、说说你从这四段话中发现了什么。‎ ‎( 1)哪些地方可以做批注。‎ ‎( 2)批注的方法。‎ ‎( 3)批注的作用。‎ ‎3、交流自己平时做的批注。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卡,指名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 韭 芥 芹 蒜 椒 藕 薯 芋 ‎2、同学自由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3、同桌检查读词语,互相评价校音。‎ ‎4、老师指名读生词,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5、逛菜市场。‎ 我们今天去菜市场帮妈妈买菜, 菜市场可真大, 蔬菜的种类可真多啊!妈妈给我们列了一张购物清单, 同学们认识这些菜名吗?我们一起去逛逛吧,可别买错了哟。简单的介绍一下要买的蔬菜,出示一张 P91 蔬菜图片,说出该蔬菜的名字。‎ 95‎ 三、语句段运用 ‎1、多媒体出示词语:‎ 打头阵 挑大梁栽跟头 敲边鼓 占上风 开绿灯 破天荒 碰钉子 ‎2、生自由读词语。‎ ‎3、师范读。‎ ‎4、全班齐读。‎ ‎5、生先借助工具书认识词语,理解词意。‎ ‎6、画出自己不能解决的词语,并反馈给老师,全班共同学习。‎ ‎7、理解词语的意思,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使用这些词语呢?‎ ‎8、小组交流讨论。‎ ‎9、学生反馈,老师加以指导。‎ ‎10、出示词语:害怕 生气 自豪 快乐 着急 伤心 ‎11、全班齐读。‎ ‎12、请同学上讲台表演这六种神态。‎ ‎13、选一个词,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它。‎ ‎14、多媒体出示例句。‎ ‎15、请学生朗读例句,并分析句子是怎样通过动作描写神态的。‎ 示例:写“害怕”‎ ‎①我们马山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 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②妈妈一走,我把屋里所有的灯都打开,然后钻进被窝,蒙上头,‎ 大气都不敢喘。‎ ‎16、选择一个词语,仿照例句,分组练习。‎ ‎17、交流反馈,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写的句子。‎ 四、日积月累 ‎1.结合生字注音,自读六句俗语。‎ ‎2.全班齐读。‎ ‎3.指名读。‎ ‎4.说说每句俗语的意思。‎ ‎5.自读尝试背诵。‎ ‎6.在小组里检查背诵;进行背诵竞赛。‎ ‎【教学后记】‎ ‎21、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出塞》 ,背诵并会默写。‎ 95‎ ‎( 2)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渴望平息战事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 1)以朗读、背诵的方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 2)学生能够通过交流、研讨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灿烂文化,为我国的悠久历史而骄傲自豪及热爱和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古典乐曲《十面埋伏》 ,引导学生想象古战场的悲壮场面。‎ ‎2、背诵王之焕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 ,初步感知古人的慷慨激昂的出征场面。‎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诗人的资料。教师补充。‎ ‎“出塞”是乐府一种曲调,此外还有“前出塞” 、“后出塞”、“塞上曲”、“塞下曲”等题。‎ ‎4、请学生完整地表达诗歌的题目的意思。板书课题:出塞 二、初知诗意,质疑解疑 ‎1、自由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小组之间互相读,相互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法了解诗歌的大意,鼓励学生质疑。‎ ‎4、指名读诗歌,讨论交流。小组之间讨论诗意,提出疑问,师生交流,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三、精读全诗,入境悟情。‎ ‎1、教师讲述古诗的历史背景,引入境界。‎ ‎2、赏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 1)朗读古诗,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景象。板书:秦 汉 ‎( 2)再读“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生共议“人未还”的内涵,学生想象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悲剧。板书:人未还 ‎( 3)课件展示,师生共同在音乐、景物中想象古时征战的悲壮景象。联想战争的残酷。‎ ‎( 4)拓展理解“人未还”所表现的战争激烈。‎ ‎( 5)朗读前两句:‎ ‎①学生自由读。‎ ‎②指读,品味诗歌所描写的场景。‎ ‎③同学间互相评读。‎ ‎④想象画面朗读。‎ ‎⑤在音乐的烘托下朗读。‎ ‎3、赏析“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 1)学生自由读后两句。‎ ‎( 2)自由谈谈对“但使”的理解。‎ ‎( 3)抓住“但使” 、不教“一词,体会飞将军李广的威武、英雄气概。板书:但使 ‎( 4)小组讨论后,说说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 5)指名朗读,教师平读。‎ ‎( 6)学生带着对飞将军的崇拜之情读文。‎ 95‎ ‎( 7)教师激情引读。‎ ‎( 8)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9)再次朗读体会作者赞颂汉将李广,渴望平息战事的理想和慨叹边将无能,朝廷无能的悲痛。‎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学生自由组合朗读全诗。‎ ‎2、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个性,配乐朗读全诗。‎ ‎3、在教师的引导下试背全诗。‎ ‎4、观看课件背诵全诗。‎ 五、展开想象,入情练笔。‎ ‎1、师:人间最难过的是离别亲人,远征战场。 作者面对荒凉的关山, 举头望月, 思念亲人,‎ 此时此刻你一定被作者的情感所打动,用你的笔描绘出当时的悲壮景象好吗?‎ ‎2、练笔。‎ ‎3、全班互相交流。‎ 六、拓展思路,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边塞的诗歌,比较、赏读、摘抄下来。‎ ‎2、结合自己的感受,试创一首古体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认 2 个生字,练习写好 2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凉州词》 。‎ ‎3、通过读《凉州词》 ,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品读悟诗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乐曲、课件、边塞诗等。‎ 学生准备:边塞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画时尚导入。‎ ‎1、教师播放两段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古诗。‎ ‎2、学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诗句。‎ ‎3、揭示新课,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 配的唱词, 不是诗题, 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 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 《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读古诗。‎ ‎⑴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 , 要求读准、读通。‎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⑴指名读文 , 齐读课文。‎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质疑。‎ 95‎ 三、品读悟诗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 如疑:“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 ‎“醉卧沙场君莫笑” ( 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 ?)‎ ‎★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相机介绍这句诗的意思。 )‎ ‎“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 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 ‎1、想象 : 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 ?‎ ‎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 , 而别无他物 ?‎ ‎3、说一说 : 酒有哪些作用 ?‎ ‎4、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 ? 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 ?‎ ‎5、问:这一杯酒喝完了吗?为什么?‎ ‎6、如果你是这位战士 , 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 ?( 配乐 )‎ ‎7、面对此请此景 , 你有什么感受 ?‎ ‎8、练读诗句 , 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9、配乐赛读、齐读。‎ ‎10、背诵。‎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背诵其它的边塞诗。(略)‎ ‎2、教师推介。‎ 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桤。‎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边地多阴风 , 草木自凄凉。‎ ‎——李益《从军苦乐行》‎ 不知何处吹芦管 ,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五、书写巩固。 ( 用钢笔或毛笔书写这首诗 )‎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用毛笔写一写。‎ ‎3、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的意思和在诗中的含义。‎ ‎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3、通过熟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4、体会诗人宁死不屈的品质,感悟其强烈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悟诗人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1、搜集诗人的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 ‎2、收集爱国的诗歌。‎ 95‎ ‎【教学过程】‎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 ‎(荡气回肠的音乐,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 ‎2、师导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 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 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 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 同学们通过查资料, 已经了解了一些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 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3、学生将收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并向大家介绍。‎ 如学生介绍不完整,可补充:‎ 李清照:( 1084—约 1151 )‎ 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人, 著名女词人。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婚,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 靖康之耻:‎ 北宋靖康二年, 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 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之耻”。‎ 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作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 ,历史上称为南宋。‎ ‎(由于本课涉及的历史背景较复杂,事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加以介绍,‎ 对学生理解全诗大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 二、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1、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 1127 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 ‎2、用多媒体出示全诗。‎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 ‎3、提问:同学们听出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吗?(悲愤、激昂)‎ 谁来试着读一读?‎ ‎4、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5、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 三、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第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学生讨论后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学生讨论后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3、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 秦朝末年, 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 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 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 31 岁。‎ ‎(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95‎ ‎(多媒体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 ‎( 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 师小结:虽然岳飞被害的事情发生在李清照写这首诗之后,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这件事也一定会痛骂当时的统治者。 有一首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当时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四、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 “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 ” 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 ‎(诗句内容较简单, 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就能理解诗意, 后面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 五、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1、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2、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3、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 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勤奋学习, 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4、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地升华。‎ ‎(在激昂的琵琶曲中, 同学们对着大屏幕上的诗句大声朗读, 让这首诗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远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 六、作业 ‎1、写一写这首诗的读后感。‎ ‎2、读一读李清照其他的诗词。‎ ‎(在古诗教学中注重“情境交融” ,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诗意,更能帮助他们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诗中的意境,激发他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 ‎【教学后记】‎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 ‎1.认识“崛”“晰”等 10 个生字,会写“肃”“胸”等 15 个生字。正确读写“崛起、惩处、抱负、胸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95‎ 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有一位伟人,在他 12 岁的时候,曾经思考了这样的问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2.周恩来简介。(课件展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学生自由读课后生字表里的字。‎ ‎(二)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三)初读课文:指名轮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在读文过程中,随机正音,指导读出语气。‎ ‎(四)梳理课文内容。‎ ‎1、理清课文层次,引导学生概括文中的3 个小故事。‎ ‎2、在这 3 个小故事中,哪件事让周恩来感受最深刻?课文的哪几段写了这件事?‎ 三、比较中体会周恩来与其他同学读书目的的不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 ‎(一)其他同学为什么而读书?‎ ‎(二)比较周恩来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体会周恩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三)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并分角色合作读。‎ 四、当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本文的主要内容,解读标题的含义 二、紧扣词语,精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 ,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一)自主学习,初步感悟。‎ 画下感受深刻的地方,不明白的地方画个问号。‎ ‎(二)交流反馈,自主质疑。‎ 预设: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却没有得到惩处?‎ 为什么中国巡警不惩处洋人,反而把中国妇女训斥一通?‎ 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却“只能劝慰那个不幸的女人” ?‎ ‎(三)研读重点,深入感悟。‎ ‎1.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抓关键词、谈感受。‎ 抓住“惩处”一词辐射重点段,理解“中华不振” 。‎ ‎( 1)理解词语:读词语,解词义,明方法。‎ ‎( 2)思考讨论:①惩处谁?为什么要惩处洋人?②中国巡警为什么不惩处洋人?‎ ‎2.出示视频资料,丰富对“中华不振”的理解。‎ ‎3.感情朗读。‎ ‎(1)引读:‎ ‎( 2)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4.教师小结,强化感悟。‎ 同学们,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却没得到惩处?为什么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 反而把女人训斥了一通?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慰那个不幸的女人?‎ 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 95‎ 三、写话或说话训练。‎ ‎(一)看到租界发生的事情后,周恩来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想一想,写下来或说一说。‎ ‎(二)学生交流写话或说话内容。‎ ‎(三)深化对课题的认识,齐读课题,再读课题。‎ 四、回顾全文,畅谈感受。‎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感悟:交流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教学后记】‎ ‎23* 梅兰芳蓄须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蓄、纠、缠”等 12 个生字,注意多音字“宁、要”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梅兰芳的图片)同学们知道图片上的人物是谁吗?(生:梅兰芳)对,他就是我 国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板书课题)本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近梅兰芳,去认识这位京剧大师,聆听他身上的故事。‎ 二、资料简介 梅兰芳( 1894- 1961),清光绪二十年( 1894 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 8 岁学戏, 9 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 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于 1949 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50 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 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 1953 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 年,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 岁。‎ 梅兰芳在 50 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为“京剧四大名旦”。‎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感知内容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通过哪几件事来体现的?明确:梅兰芳先生拒绝为日本侵略者登台表演京剧。‎ ‎( 1)梅兰芳离开上海到香港避居,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95‎ ‎( 2)梅兰芳蓄须,拒绝为日本人登台演出。‎ ‎( 3)梅兰芳卖房,拒绝为日本人登台演出。‎ ‎( 4)梅兰芳自伤身体,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四、品味探究 ‎1.自主学习,初步感悟。‎ 画下感悟深刻的地方,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交流反馈,自主思考。‎ ‎( 1)为什么梅兰芳不登台演出,而是关紧门窗,拉上窗帘,在寓所细声吟唱?‎ ‎( 2)为什么梅兰芳要蓄须?‎ ‎( 3)为什么梅兰芳宁可卖房度日,也不接受戏园子老板开出的优厚的条件?‎ ‎( 4)梅兰芳的民族气节体现在哪里?‎ ‎3.研读重点,深入感悟。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抓关键词谈感受。( 1)指名学生朗读 2-7 自然段。‎ ‎( 2)找出文中体现梅兰芳民族气节的句子。‎ ‎( 3)多媒体展示学生找到的句子。‎ 句子一: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 (体现了艺术对梅兰芳的重要性,在民族气节和自己的生活和生命面前,梅兰芳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民族气节。 )‎ 句子二: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用尽了可见梅兰芳是一而再,再而三地。 )‎ 句子三: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宁可也不表现了梅兰芳拒绝登台演出的决心。 )‎ ‎( 4)教师总结梅兰芳“民族气节”的具体体现:①避港拒演;②蓄须拒演;③卖房拒演;④自伤身体拒演。‎ 五、体验与反思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说说各自心中的梅兰芳。‎ ‎2.补充阅读链接,加深对梅兰芳的认识。‎ ‎( 1)读爱国名言,理解其包含的深意。‎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来源。——周恩来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巴金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了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他满腔的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祖国的希望,我们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呢?‎ ‎【教学后记】‎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95‎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和作者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 《延安,我把你追寻》 。‎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3.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 边读边思考: 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 1、 2 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二部分( 3、 4 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部分( 5、 6 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部分, 边读边思考, 诗人追寻枣园、 延河、南泥湾、 杨家岭这些地方,‎ 是在追寻什么?‎ ‎2.接着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 ‎3.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 学生能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4.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五、学习第二部分 ‎1.让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句诗。‎ 学生结合前两句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可以说出“老牛破车” 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 这种落后的生产条件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应该“毫不犹豫地丢掉”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从字面上看是说延安的宝塔山高耸入云, 恰如脊梁一般。 从深一层看, 宝塔山代表延安, 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梁,是我们绝对“不能丢”的。‎ ‎3.理解了这两句话,教师可进一步提问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些诗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学生可以很快找出另外一句话: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 ‎4.教师可进一步引导: “破旧的茅屋”指什么?“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又指什么?学生可以理解出“破旧的茅屋”是过去贫穷的生活条件,今天,生活富裕了,经济发展了, 这种贫穷的生活也一去不复返了。 当年在“温热的土炕” 上,共产党人、革命战士同老百姓同吃同住, 聊家常, 那种在革命战争中亲密的军民关系,斗争生活,是我们忘不了,也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 ‎5.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同时,还应该通过自己的范读和导读来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95‎ 六、学习第三部分 ‎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部分, 边读边想:“延安”指什么?学生可以说出延安指的是延安精神。 教师可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样?请学生画出有关句子。‎ ‎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学生通过刚才的朗读, 可以找到这句话: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这句话,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灵魂” 指什么?“展翅飞翔”指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学生可以说出,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思想,于是便不能去创造光明美好的未来,以此来领会延安精神的重要。‎ 七、总结全文 教师可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学生可以说出延安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八、指导朗读 这首诗节奏明快,格律严谨,韵律清晰,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教学中,教师 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以此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并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后记】‎ 习作——写信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信的实用意义,掌握书信写作的正确格式,了解信封的写法。‎ ‎2.激发学生写信的兴趣,能够运用简单的书信与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 ‎【教学重点】:‎ 掌握书信写作的正确格式。‎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写信的兴趣, 能够运用简单的书信与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 把要告诉对方的事情写得简明易懂。‎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能在一起上课,老师很高兴。大家说,我们能成为朋友吗?‎ 说起朋友,如果他们远在他方,你会用什么方式和他们联系呢? (打电话 、发短信、 发邮件、微信、 QQ )‎ 师:的确,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联系方式。我也有许多朋友,还有许多像你们一样的学生朋友, 我们除用这些以外, 还经常用写信进行交流呢。 因为信件接收到以后就会留下永远的纪念。 没事的时候, 翻阅信件,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师生之间、朋友之间浓浓的情谊, 真是一种享受。 而且有时候有些话不方便说,比如和好朋友吵架了, 要和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呀, 这就更需要用信件来帮忙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写信。‎ 二、例文导学 ‎1、多媒体出示文中小杰写给叔叔的一封信。‎ 95‎ ‎2、自由读书信。要求把信读通顺,边读边想信中写了些什么?‎ ‎3、讨论交流书信的内容。‎ ‎4、小组观察,讨论:书信的格式是怎样的?‎ ‎5、教师点拨:‎ ‎①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 修饰词,如亲爱的、敬爱的等。‎ ‎②问候语:如写“您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否则,就会违反构段意义单一的要求,变成多义段了。‎ ‎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④祝福语。以最一般的“祝”为例。 “祝”字独自成段,空两格写。祝福语后半部分顶格写。‎ ‎⑤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福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 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侄儿×××、父×××、‎ 你的朋友×××等。再下一行写日期。‎ 三、点拨题材,自由酝酿 ‎1、师:信的格式掌握了,那么现在你最想给谁写信呢?你想告诉他什么?‎ ‎2、教师相机总结板书:‎ ‎( 1)写信的对象可以是:亲友、老师 ‎ ‎( 2)写信的内容可以是:学校活动、学习成绩、家中近况、感谢、道歉、建议意见、趣 事新闻、愿望 ‎ ‎3、请几名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的思路,教师提示注意事项,相机板书。‎ 四、交流表达,小试牛刀 ‎1、掌握了写信的格式,明确写信的对象和写信的内容,现在,就让我们小试牛刀,赶紧拿起笔把自己心里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2、学生当堂作文,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写信,同学们也都用心地写了一封信,也都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了出来,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欣赏几篇佳作,互相学习一下。‎ 二、佳作欣赏,互相评议 ‎1、展示部分学生作文,师生共同点评。‎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解决学生在书信表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三、探究实践,学写信封 ‎1、信写好了,可是怎样才能让对方读到我们的信呢?一封完整的书信包括信封和信纸两个部分。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张信封,请大家看看一张信封应包含哪些内容?‎ ‎2、多媒体展示信封。‎ ‎3、学生自主学习关于信封格式部分。‎ ‎4、教师小结:收信人、寄信人的姓名、地址、邮编的书写位置,以及邮票的作用。特别强调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地址不要写错。‎ ‎5、学生学写信封。‎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 95‎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熟读并学会运用“志存高远”等词语。‎ ‎3.体会反问句强烈的语气并学会写反问句。‎ ‎4.熟读并背诵古诗《别董大》 。‎ ‎【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熟读并学会运用 “志存高远”等词语;背诵古诗《别董大》 。‎ ‎【教学难点】:‎ 体会反问句强烈的语气,引导学生写反问句。‎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出示“交流平台”中的几句话。‎ ‎2、指名学生读句子。‎ ‎3、从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 ‎4、学生总结反馈,老师补充。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①课题扩充法。‎ ‎②要素串联法。(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③段意合并法。‎ 二、语句段运用 ‎1、出示词语: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2、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词语。‎ ‎3、指名学生读词语。‎ ‎4、理解词语意思。(可借助工具书)‎ ‎5、理解了词语的意思,那这些词语一般都是形容哪些人的呢?‎ ‎6、生交流反馈。‎ 如:有志向的人,正直的人,坚强勇敢的人,爱国的人 ‎ ‎7、多媒体出示课本 P105-106 的两组例句。‎ ‎(一)①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那不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吗?‎ 为什么不能去呢?”‎ ‎②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 “那是我们中国的地方,为什么不能去呢?”‎ ‎(二)①您何必卖房子, 只要您把胡子一剃, 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②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不愁没钱花。‎ ‎8、分别请四个学生读四个句子。‎ ‎9、同学们观察两组例句的第一句与第二句有什么不一样。‎ ‎10、生反馈:两组例句的第一句都是反问句,第二句都是陈述句。‎ ‎11、回忆刚刚四位同学的朗读,体会句子不同的语气。‎ ‎12、指名学生回答,老师再加以补充。‎ 两组例句的第一句的语气表达的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而第二句的语气就比较平淡。‎ ‎13、再请四位学生带着这种语气读句子。‎ ‎14、出示两种情境,学生小组内自由练习说话。‎ ‎15、全班交流反馈,老师及时给予评价。‎ 三、日积月累 ‎1.生自由读古诗,看谁读得最正确。‎ ‎【教学后记】‎ 95‎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目标】‎ ‎1.理解小古文的意思。‎ ‎2.熟练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3.通过讨论等体会王戎善于观察、缜密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全文,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智慧及美德。‎ ‎【教学方法】 讲解法、表演法。‎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吃过李子吗?李子的味道怎么样?你吃的李子应该是甜的,可有的人吃的 李子却是苦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看看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吧!‎ ‎2.王戎简介。‎ 二.初读——读准确,读出节奏。‎ ‎1.先听老师读一遍,请你听清每个字的读音。自由读,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试试能 否读正确。‎ ‎2.检查几个字词的朗读: 王戎 尝 诸小儿 多子折枝 竞走 取之 信然 ‎3.读小古文不仅要读好,更重要的是能读出节奏。‎ ‎4.教师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学生练读。‎ 王戎 / 七岁,尝 / 与诸小儿 / 游。看道边 / 李树多子折枝,诸儿 / 竞走取之,唯 / 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旁 / 而多子,此必 / 苦李。”取之,信然。‎ ‎5.齐读。‎ ‎6.抽测重点词的理解:‎ ‎①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 书令,司徒。‎ ‎②尝:曾经。 ③李:李子。 ④曰:说 ⑤诸:众,一些,这些,许多。‎ ‎⑥游:玩耍。 ⑦子:果实。 ⑧折枝:压弯了树枝。‎ ‎⑨竞走:争着跑过去。竞:争逐。走:跑。 ⑩唯:只有。 ? 信然:的确如此。‎ ‎7.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你知道为什么李子是苦的了么?原来答案就在这样 的一句话里——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这句话非常有意思, 讲的很有道理。 长在路边的李树上有很多李子,如果李子好吃,早就被别人摘光了。之所以没有被摘光,那李子肯定是苦的。而说出这样话, 拥有这样的观察力的人,竟是一个七岁的孩子!‎ 三.精读——读明白,读出韵味。‎ ‎1.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呢?让我们再次深入走进课文。要想读懂小古文,老 师送给你一个法宝——想象力。这节课,请放飞你的想象力,让小古文丰富起来。‎ ‎2.师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预设:小儿——小伙伴 诸——多 尝——曾经) “尝”可不是常常的常,出示字 典中“尝”的解释,让孩子选择,说说为什么。(方法:用字典,联系上下文,借助课后注释) 请同学们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过渡:是哇,那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 95‎ 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说一说! 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玩什么,怎么玩。‎ ‎(预设:王戎和我们一起踢毽子,只见他们把毽子往上一抛, 就左一脚,右一脚的把毽子踢 得像一只只小燕子在飞来绕去。我们玩得可开心啦! ) 让我们一起读好第一句吧!‎ ‎3.出示第二句。 自由读,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玩着玩着,不知道是谁,‎ 发现了什么? (预设: 一棵李子树) 如果是你, 你看见这么多的李子, 你会喊什么? (预设: “快看!树上的李子真多啊! ”) 在描述中领会“多子折枝”的意思。 听见喊声,孩子们都跑向了李子树,伸出小手摘李子。大家怎么摘的? 孩子们争抢着李子。有的 ...... 有的 ......还有的 ...... 理解“竞走取之” ,诸小儿竞走取之时心理是怎么想的?怎样读好这句话?(学生说,练读) 也不知道是谁,发现王戎站着不动。真是奇怪,他怎么不去摘呢?你会怎么问他。(预设:我骑在树枝上, 对着王戎喊:“ 喂!你怎么不来摘李子?” 王戎也跑过去了吗?)‎ 理解“唯戎不动” 。‎ ‎4.出示第三句。 ‎ 指名读王戎的回答,读出他判断的那份笃定:此必苦李!‎ 思考:王戎是随便猜的嘛?请你说说他是如何推断的。 李子真的很苦吗?‎ ‎5.出示第四句。 ‎ 没吃之前,小伙伴们七嘴八舌,想象他们都说了什么? 孩子们议论纷 纷。 有的 ...... 有的 ......还有的 ......你若在场,会怎样称赞王戎? (王戎观察仔细, 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最后讲 “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板书:观察、思考 )‎ 总结: 故事中的王戎从小就很聪明, 他七岁就是一位小神童了!后来, 他长大后还成了西晋的名士呢!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就是当时有七个文人常在竹林之下,饮宴游乐,创作文章,个个都是大学问家 。而王戎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四.再读文章,理解文意。‎ ‎1.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有所进步,我们再把文章齐读一遍。‎ ‎2.理解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①遇到事情要多想一想,多思考其中的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②不能盲目的跟从。 )‎ ‎3.你觉得王戎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戎是个有主见不盲从、聪明的人。‎ ‎4.指导背诵。‎ ‎【教学后记】‎ ‎26 西门豹治邺 ‎【教学目标】‎ ‎1.会认“芜、巫”等 12 个生字, 会写 “豹、 魏”等 13 个生字, 正确读写 “管理、 人烟、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磕头求饶”等词语。‎ ‎2.能正确把课文划分成三个部分,知道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3.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4.了解西门豹惩办首恶,教育百姓的经过。‎ ‎【教学重点】:‎ 95‎ 了解西门豹惩办首恶,教育百姓的经过。‎ ‎【教学难点】:‎ 理解西门豹为什么要将计就计?‎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距今 2000 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主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 却一直被人称颂。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2.西门豹简介。‎ 二、初读课文,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难写字,指导:豹、魏、派、饶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单元提示” ,指导分段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用自己的语言,要求简练。‎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 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 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 1)巫婆官绅给河神娶媳妇 ‎(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读课文,文中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一件事对百姓有何好处?‎ ‎(严惩了河神娶妇的组织者, 废除这一迷信活动, 使百姓大兴水利建设, 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2.理清线索,分好段落 二、整体感知课文,根据“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 、“兴修水利”的线索,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 1----9 自然段)摸清底细。 (调查)‎ 第二段:(第 10----15 自然段)破除迷信。 (惩治)‎ 第三段:(第 16 自然段)兴修水利。 (开渠)‎ 三、新授,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1.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先做了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 1)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 2)是谁给河神娶媳妇的?‎ ‎( 3)新娘从哪里来?‎ ‎( 4)漳河有无发过大水?‎ ‎2.指导朗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问话和答话。‎ 95‎ 四、再读课文,深入讨论 ‎1.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 ‎( 1)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主要是河神娶媳妇。‎ ‎( 2)巫婆和官绅勾结,是首恶分子。‎ ‎( 3)巫婆和官绅骗钱又害人,使有女孩子的人家纷纷外逃。‎ ‎( 4)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旱灾。‎ ‎2.联系句子理解“荒芜” 、“人烟稀少”等词,想象当时邺地是怎样的一幅情景?‎ ‎3.学生动手划词,讲解“巫婆、官绅、眼睁睁”等词。‎ ‎4.小结:西门豹成功地调查出四个问题的成果,成为他治邺的可靠依据。‎ 五、将计就计,惩治巫绅 ‎1.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地严惩巫婆和官绅的?‎ ‎( 1)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 ‎( 2)西门豹借口新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 ‎( 3)西门豹故意面对漳河发问,破解官绅的骗局。‎ ‎2. 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 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呢?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 ‎(这个问题, 是课文难点所在。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官绅的真面目,西 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利用河神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 从迷雾中觉悟起来。为以后兴修水利,打下坚实基础。 )‎ ‎3.体会西门豹不说一个“杀”字,不提一个“打”字,从从容容、惩治巫绅,破除迷信的从政本领。‎ ‎4.朗读第十自然段,深究重点词语。‎ ‎( 1)“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中的“站满”和课文前面的哪些描写不一致?‎ ‎( 2)“西门豹真的带着卫土来了。 ”中的“真的”说明了什么?‎ ‎( 3)小结找出关键词语的方法。‎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含义。‎ ‎(把“不行”、“不漂亮”、“不会满意” 的三个 “不” 字读得诚恳些; 把“另外 送去”‎ 读得正经些; “把 说一声”读得强狠些;把“抱、投、催”几个动词读得坚定有力些。 )‎ ‎6.指导按提纲复述课文第二段内容。‎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思考:漳河年年闹旱灾,西门豹是怎样解决的?‎ ‎3.为什么要先破除迷信,后兴修水利呢?‎ 七、西门豹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八、小结。布置作业。‎ ‎1.说说这篇文章讲了哪几部分的内容?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教学后记】‎ ‎27* 故事二则 扁鹊治病 9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 ‎2.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理解故事及其寓意。‎ ‎【教学重难点】理解故事及其寓意。‎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我们受到病毒的侵袭生病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医治)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可是,就有人有病不承认,不医治,最后落得个无可救药的下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扁鹊治病》一文,看看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板书课题。‎ ‎3.简介扁鹊。‎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生注意字音。‎ ‎2.学习生字,勾画生字,指名读,提出难读、难写的字,用多种方法识记。‎ ‎3.生自由读课文,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 ‎1.诵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刻画的两个人物的形象如何。生读后发言,师点拨。‎ ‎(本文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两个人物, 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 蔡桓公是个盲目自信,傲慢固执,讳疾忌医的国君,故事围绕“有病、无病”这一尖锐矛盾展开争论)‎ ‎2. 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说了哪些话劝他应及时治疗?对于扁鹊的忠告,蔡桓公是怎样评价的?‎ ‎(生讨论后归纳:从“站了一会儿”说明扁鹊作了仔细观察后才下的断言,而并非信口 开河,而蔡桓公的话, 说明了他盲目自信。 他后来对扁鹊的评价,又说明了他的无知和偏见)‎ ‎3. 扁鹊第二、三次见蔡桓公, 均隔十天左右。 他又说了些什么话劝蔡桓公,结果又如何?‎ 短短 20 天后,蔡桓公的病情有何变化?(由肌肤到肠胃)‎ ‎4.当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公时, 为什么掉头就跑?从这个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个动作, 间接看出蔡桓公病情已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 联系上下文又可见扁鹊医术高明, 诊断准确,机警)‎ ‎5.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是什么下场?‎ 前四次相见之隔为十来天,而这次只用了 “五天后” ?说明蔡桓公病情急骤恶化, 扁鹊诊断准确,说明上文扁鹊见蔡桓公掉头就跑,实在是事出有因。最后,蔡桓公病死了,是故 事发展的结果,也是蔡桓公讳疾忌医的必然恶果。‎ ‎6.理解词语:讳疾忌医。‎ 四、说说你从这个寓言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教学后记】‎ 纪昌学射 ‎【教学目标】‎ 95‎ ‎1.认识“拴、吊” 2 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到纪昌的决心、毅力、恒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寓意。‎ ‎【教学重难点】体会到纪昌的决心、毅力、恒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能手” 1、谈“能手”‎ 我很早就想来给我们班的同学上课了。听说我们班有很多同学擅长画画、写作,还有的擅长朗读、写字。你能告诉我你最擅长什么吗?‎ ‎2、“能手”是什么 噢!你是( )能手;一位( )能手 ‎ 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说的话里有个什么特点?(板书:能手)‎ ‎3、揭题 ‎( 1)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射箭能手。 (板书:射)‎ ‎( 2)你认为一个怎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射箭能手?‎ ‎( 3)我们要认识的这位射箭能手叫——(板书:纪昌)‎ ‎( 4)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都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得来的。(板书:学)‎ ‎( 5)齐读课题。‎ 过渡:纪昌是怎么学习射箭的呢?‎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认识“虱”‎ 虱子是怎么样的?你见过吗?‎ ‎①字型方面:虫子,寄生在人或动物长长的毛发里面,吸血的 ‎②小——出示牛尾毛打成的结你能不能读出虱子的小 三、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找纪昌是怎么学习射箭的 ‎2、理解句子 第一句:妻子织布的时候, 他躺在织布机下面, 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 ‎( 1)练得怎么样?——从哪些字词看出来的——为什么你从这个词中能感受到?‎ ‎( 2)踏板是怎么样的?——他为什么要选踏板(动的)——飞卫有叫他选动的东西吗?——盯动的东西累还是不动的东西累?——可见飞卫 ‎ ‎( 3)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个东西盯着,不眨眼试试。‎ ‎( 4)说自己的感觉。‎ ‎(5)想象飞卫在练的时候会怎样?心里怎么想? 1 小时后呢?几小时后呢?一天 下来 (板书:很累、很酸)‎ ‎(6)练了几天,他心里可能怎么想 ,也可能怎么想 ‎ 看到别人在玩,在休息,他可能想 ‎ ‎( 7)练习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刻苦、勤奋或者眼酸、眼涩。‎ 过渡:虽然练得很辛苦,但他却坚持了两年,两年以后——‎ ‎( 8)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了不起,坚持不懈(板书:坚持不懈)‎ ‎( 9)练习读这句话,读出他的了不起、坚持不懈。‎ 过渡:练到这种程度,纪昌自己很满意,就去找飞卫,可是,飞卫并不满意,又让他——‎ 第二句:他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1)怎么练的?‎ 抓住“每天” 、“聚精会神地盯”‎ ‎( 2)他“聚精会神地盯” ,还可能怎样地盯?‎ 95‎ ‎( 3)指导读这句话 过渡: 终于,经过再一次坚持不懈的努力, 那只比芝麻还小的虱子大得——‎ ‎(4)虱子多大?车轮呢?指导读 ‎3、联系生活 过渡:纪昌又跑到飞卫那里,飞卫这才开始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 ‎( 1)纪昌这样练值得吗?‎ ‎( 2)为什么不先学开弓、放箭?‎ ‎( 3)飞卫的教法怎么样?——学得好离不开好老师的指导 四、总结,揭示寓意 ‎1、学到这,你有什么感受要说?‎ ‎2、回到板书,总结 ‎3、延伸:达芬奇学画的故事 ‎【教学后记】‎ 口语交际——讲历史故事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让学生乐于参与到交际活动中。‎ ‎2.在模拟竞选的说、编、听、评、写的过程中,进行多角度的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态度、交流技巧和说话习惯。‎ ‎3.让学生在充分亲近历史人物与角色体验中,真切感受历史故事的生动有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故事的兴趣。‎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谁来说说你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 指名发言 )‎ ‎2、是呀,惹人喜爱的历史人物实在是太多了 ! 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 我们就一起走进历史,亲近一批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 二、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1、课件出示众多历史人物。如:西门豹、扁鹊、纪昌、王戎、匡衡、刘备、诸葛亮等等。‎ ‎2、孩子们,来,让我们热烈欢迎它们的到来,向它们打打招呼吧 !( 学生打招呼,老师以历史人物身份应答。 )‎ ‎3、创设情境,放飞思维:‎ ‎(1) 听说,不久就要举行 “最受欢迎的三大人物” 竞选活动了 ! 今天来的这些著名的历史人物,都是很有实力的竞选选手哦 ! 他们听说我们班的同学既能说会道,又乐于助人,就想在我们班寻找热情友好的竞选伙伴,进行一次模拟竞选。‎ 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 ‎(2) 出示“最受欢迎的三大历史人物”的竞选程序。最受欢迎的三大历史人物“闯三关”竞选程序:‎ 第一关——“自我推荐关” :向观众介绍自己的特长、爱好、特殊优势等,时间一分钟。‎ 第二关——“精彩演绎关” :讲一个关于自己的生动有趣的小故事。‎ 第三关——“随机应变关” :根据提供的情景,即兴续编故事。‎ 95‎ ‎4、友情提醒:同学们,现在你们可以找志同道合的伙伴,组成竞选小组,帮助你们最喜欢的一个角色进行“闯三关”的竞选准备。当然,除了大屏幕出示的这些人物,如果你有更好的特别喜欢的人选,也可以参加本次模拟竞选。‎ ‎5、学生组建竞选小组,自由准备五分钟。‎ 三、模拟交际,多元交际。‎ ‎1、“自我推荐关”‎ ‎ (1) 各竞选小组派一人上台,以第一人称介绍参赛历史人物的特长、爱好、特殊优势等。‎ ‎(2) 集体评议。‎ 评议要点: A. 态度是否热情自然; B. 有无抓住人物特点进行介绍,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精彩演绎关”‎ ‎(1) 各小组选派一人上台讲述竞选人物的小故事或精彩片段,可以用第一人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 ‎(2) 集体评议。‎ 评议要点: A. 故事情节是否生动有趣; B. 讲故事时是否面向听众, 态度自然大方; C. 声音是否适当,眼神和听众是否有交流。‎ ‎3、“随机应变关”‎ ‎(1) 师提供特定情境。‎ ‎(2) 准备两分钟,现场接编故事。‎ ‎(3) 集体评议。‎ 评议要点: A. 故事情节是否完整、生动合理;B. 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评选推荐,写推荐词。‎ ‎1、根据“闯三关”中的表现,确定最有实力的三位推荐对象。‎ ‎2、集体交流,写推荐词。‎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总结:孩子们,一个个精彩纷呈的历史故事,就像一位位老师,一面面镜子,给人智慧与启迪。多读历史故事,多与历史人物交流吧,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2、推荐阅读《史记》。‎ ‎【教学后记】‎ 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1、能够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能准确地描述自己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 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理解题意 ‎1、师板书《我的心儿怦怦跳》 ,生齐读。‎ ‎2、什么情况下心儿才会怦怦跳呢?‎ ‎3、生各抒己见。(紧张的时候、激动的时候、害怕的时候、兴奋的时候 )‎ 95‎ 二、口头交流,为写铺垫 ‎1、过渡:那同学们有心儿怦怦跳的经历吗?‎ ‎2、生举手回答,教师可列举几种情境:参加百米比赛、登上领奖台、参加班干部竞选、一个人走夜路、考试成绩公布、在出站口等待久别的爸爸归来 ‎ ‎3、选择一件令你心儿怦怦跳的事情,回忆事情的经过。‎ ‎4、小组交流,将自己的经历描述给小组成员听。‎ ‎5、班级交流,互相评议。‎ 三、布局谋篇,读写结合 ‎1、写作文前先有个思路,应该怎么写呢?‎ ‎2、师小结:写好作文需注意:‎ ‎①选好一件新颖的事;‎ ‎②写清一个心路变化的历程。‎ a.心理描写要多次出现,要有变化。‎ b.和身边的人、事、物结合在一起写心跳。‎ c.能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 ‎3、你的这篇文章打算怎么写?在作文草稿本上列一个提纲。‎ ‎4、交流提纲。‎ 四、静心习作,评议草稿 ‎1、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2、分享草稿,‎ ‎3、誊写习作。‎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结合讲评,认真修改习作。‎ ‎【教学方法】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多媒体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a.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b.当时的感受写清楚。‎ c.运用了平时积累的描写心情的词语。语句通顺。‎ 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三、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 ‎1、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3、鼓励学生投稿。‎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 95‎ ‎【教学目标】‎ ‎1、掌握复述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2、认识 8 个生字,掌握“加一加”的识字方法。‎ ‎3、正确认读并抄写“茂盛”等词语。‎ ‎4、引导学生学会长话短说。‎ ‎5、掌握提高书写速度的方法。‎ ‎6、熟读并默写“日积月累”部分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教学重点】:‎ 掌握并运用“加一加”的识字方法,熟读并默写“日积月累”部分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教学难点】:‎ ‎1、掌握复述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长话短说。‎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指名学生读“交流平台”里的内容。‎ ‎2、学习复述课文时的注意事项。‎ ‎3、根据文中所提到的三点,小组自由复述本组课文。‎ 二、识字加油站 ‎1、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语。‎ 冈—纲(提纲) 受—授(授予) 建—键(键盘) 普—谱(乐谱)‎ 伐—阀(阀门) 专—砖(砖头) 宗—综(综合) 具—俱(俱乐部)‎ ‎2、指名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 ‎3、比较“ - ”左右两边的生字,说说有什么发现。‎ ‎(生说:给左边的生字加一个偏旁就是右边的生字。 )‎ ‎4、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总结:对,这就是“加一加”的识字方法,我们平时在识字有没有运用这个识字方法呢?‎ ‎5、指名学生举例说明。(如:青 - 清 析- 晰 且 - 租)‎ ‎6、“加一加”的识字方法同学们掌握的不错,那在平时的学习中也要善于运用。请同学们再将多媒体上展示的生字和组词齐读一遍。‎ 三、语句段运用 四、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学习提高书写速度的方法。‎ ‎①集中注意力。‎ ‎②掌握正确的运笔方式。‎ ‎③一句话要连贯地写出来。‎ ‎④书写速度要均匀,不要忽快忽慢。‎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教学后记】‎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