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50 KB
  • 2021-05-10 发布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八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专题复习八: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 ‎【知识导图】        [解读考点]   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书写元素符号要规范,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元素按照性质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3.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 ‎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元素周期表有七个横行,即七个周期,同一周期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左往右依次增大,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有18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一个族,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同一族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4.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也就是说不能通过化学变化生成新的元素,“水能变油,点石可成金”绝对是伪科学的。   5.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酸、碱、盐等。   本专题中关于物质的分类重点是对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和酸、碱、盐、氧化物概念的理解以及具体物质的识别,复习时可采用对比学习法。   ①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不同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②单质和化合物:同属于纯净物。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   ③氧化物: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④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⑤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⑥盐:电离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⑦有机化合物:通常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CO2、CaCO3、H2CO3等除外)。   注意下列概念的区别   ①混合物与化合物: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各成分都保持各自原来的化学性质,可以分离。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和组成。   ②纯净物与单质: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单质从属于纯净物,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③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从属于含氧化合物。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有氧元素,不同的是氧化物只能由两种元素组成,而含氧化合物可由多种元素组成。 [洞察考向]   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基本物质,我们要学会用“化学的眼光”‎ 来看待物质。对于这部分知识的考查多从实际情景出发,考查物质的类别、组成等。这部分题目多是属于简单题或中等难度的题,不会出现难题,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   1.考查元素周期表是近年来考试的热点,可以是给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元素,考查各部分的意义;或者给出元素周期表中的几个周期,考查总结规律。   2.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是中考考试的热点。中考试题往往会出现根据组成物质的成分种类,或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判别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根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种类,判断是单质还是化合物;根据化合物中组成元素的种类以及电离时产生的离子类别,判断是酸类、碱类或盐类等。未来的中考将更着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以一些事例为情境,考查对物质分类依据的掌握。 [真题剖析]   1、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解析】本题以图片的形式给出物质,比较生动,纯净物是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像氮气;食醋、碳酸饮料、矿泉水都含有水,另外还含有别的物质,都是混合物。   【答案】A   2、下列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氧化物、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 )    A.氯酸钾 医用酒精 干冰 石墨       B.胆矾 碘酒 二氧化锰 石墨    C.碘酒 纯碱 蒸馏水 液氧         D. 天然气 熟石灰 氧化铜 火碱   【解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各物质只是简单混合,彼此没有反应,如碘酒、天然气;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纯碱、熟石灰;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是氧元素的的化合物,如干冰、二氧化锰、蒸馏水、氧化铜;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石墨、液氧;综合考虑符合要求的是C。   【答案】C   3、图43-1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 )   A.①单质、②化合物   B.②碱、⑤氧化物   C.④碱、⑤含氧化合物   D.④含氧化合物、③‎ 氧化物   【解析】本题考查了各类物质之间的关系单质和化合物是并列关系;化合物包括含氧化合物,碱属于含氧化合物;分析选项可知AC符合要求。   【答案】AC   4、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         【解析】A、B中都只含有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是单质;C中含有两种分子,是混合物;D中含有由不能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是化合物。   【答案】C   5、在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如图43-2所示,下列有关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l6   B.相对原子质量是l6   C.它属于金属元素   D.质子数是32.06   【解析】由题目信息可知硫的原子序数是16,质子数是16,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硫是非金属元素。故A是正确的。   【答案】A   6、炉甘石、金刚石、刚玉是三种矿石,请你依照示例填空。(物质类别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   示例:炉甘石 主要成分 —— 碳酸锌—— ZnCO3 —— 盐      金刚石 成分 —— 碳 —— ________ —— ________      刚 玉 主要成分 —— 氧化铝 —— ________ —— ________   【解析】根据示例可知要求填写的是化学式和物质类别;碳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氧化铝由两种元素组成,是氧化物。   【答案】C,单质;Al2O3‎ ‎,氧化物   7、现有①液态氧;②铁锈;③食盐水;④小苏打:⑤氢氧化钾,⑥石油.对上述物质的分类全部 正确的是 ( )   A.盐——③④            B.纯净物——④⑤⑥   C.碱——①⑤            D.混合物——②③⑥   【解析】液态氧、小苏打(学名碳酸氢钠)、氢氧化钾都是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液氧是单质,小苏打是盐,氢氧化钾是碱;铁锈成份较复杂、食盐水是食盐和水的混合物、石油由多种物质组成也是混合物。所以分类全部正确的只有D。   【答案】D   8、染发时常用到的着色剂——对苯二胺,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化学式为C6H8N2。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苯二胺属于有机物          B.对苯二胺的一个分子中有16个原子   C.对苯二胺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D.对苯二胺是混合物   【解析】根据对苯二胺的化学式可知B、C是正确的;对苯二胺中含有碳元素,因此是有机物;对苯二胺是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   【答案】D   9、请用短线将下图中左右对应的关系连接起来。   概念间关系            基本概念   (1)          a.   (2)          b.‎ ‎   (3)          c.   【解析】化合物和单质是并列关系,都属于纯净物;含氧化合物有的是盐,有的不是,盐有的含氧,有的不含氧,二者是交叉关系;化合物包含氧化物。   【答案】(1)---c(2)---a(3)---b   10、现有10种物质:铁、铜、木炭、CuO、CaCO3、H2SO4、Ba(OH)2、NaOH、NaCl和AgCl。   (1)有人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如下分类,请在表中相应的位置指出分类的标准。 ‎ 分 类 分类标准 类别一:铁、铜、木炭 类别二:CuO、CaCO3、H2SO4、Ba(OH)2、NaOH、NaCl、AgCl 按单质和化合物分类 类别一:铁、铜、木炭、CuO、CaCO3、AgCl 类别二:H2SO4、Ba(OH)2、NaOH、NaCl ‎ ‎ ‎   (2)请你从上述10种物质中任选反应物,写出一个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同一类物质找其共同点,而另一类物质没有,则就是分类的依据。复分解反应必需是两种化合物互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且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答案】(1)按是否可溶分类(2)CuO+H2SO4=CuSO4+H2O   (或Ba(OH)2+H2SO4=BaSO4↓+2H2O或2NaOH+H2SO4=Na2SO4+2H2O) [备考技法]   要准确的给物质分类,需要掌握以下要领:   1、正确理解和把握概念,明确物质分类的标准。   2、注意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例如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混合物和化合物、酸碱盐等。   3、选择题中较复杂的分类问题可采用排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