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50 KB
  • 2021-05-14 发布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 模块三 中国近代篇 专题八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精练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八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18新疆乌鲁木齐诊断)在清政府看来,《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而英国人魏尔特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两国对《南京条约》的认识说明(  )‎ A.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争 B.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中英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接轨 D.中英对条约本质的认识角度不同 ‎2.(2018山东德州期中)1839年9月,距离鸦片战争爆发还有9个月,英国战舰从英国本土开往中国。此时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了一道奏折,称“知彼(英国)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这反映出(  )‎ A.林则徐对当时的英国完全缺乏了解 B.天朝上国观念影响清朝政府官员的认知 C.地方官员仍执行传统抚夷外交政策 D.清政府已经做好应对侵略的充分准备 ‎3.(2018东北名校联考)著名史学家蒋廷黻说:“洪秀全得了南京以后,我们更能看出他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代。”太平天国运动中不能反映该论断的是 (  )                     ‎ A.天京事变中自相残杀 B.大量聚敛金银财富 C.等级森严的官制规定 D.颁行《资政新篇》‎ ‎4.(2018江西赣州期末)1858年,英国侵华军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在天京江面,太平军与其交火。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 A.受《北京条约》影响较深 B.通晓国际水路交往规则 C.迫切学习西方的强烈愿望 D.没有认清列强侵华本质 ‎5.(2018安徽宿州质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 9‎ 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清朝废帝溥仪复辟等事件,反映了“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在当时并未成为人们内心的坚定信念。这些留给后世的借鉴意义是(  )‎ A.军阀割据是中国进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B.政治民主化的基础是经济的现代化 C.民众的皇权思想导致民主共和制度全面失败 D.民众启蒙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 ‎6.(2018湖南怀化期末)有学者认为“经济上,辛亥革命爆发时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远未达到资本主义革命水平;政治上,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思想上,‘三民主义’只是革命的理论纲领,并没有深入人心;目标上,仅仅完成了一次有限度的王朝更替,没有彻底摧毁封建王朝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又走上了军阀割据的道路”。该学者(  )‎ A.认为资本主义道路不适合中国 B.不认同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 C.正确、全面、客观地评价了辛亥革命 D.完全否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7.二十八日,和约签字;我国代表拒绝签字,不出席会场;而发电报告北京政府,说:“……不料大会专横至此……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将更无外交之可言。”下列选项与该会议相关的是(  )‎ A.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 ‎ B.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让给日本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提出“两个中国”观点 ‎8.(2018四川绵阳诊断)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一纲领(  )‎ A.迈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一步 B.是对实现共产主义宏伟目标的科学阐释 C.直接推动了国民大革命 D.为反帝反封建的社会主义革命指明方向 ‎9.(2018安徽合肥调研)下表列出了《周恩来传》的部分目录。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其中序号“九”的内容是(  )‎ 9‎ 目录序号 内容 三 南开学校 八 黄埔军官学校 九 十二 南昌起义 二十六 坚持在重庆(上)‎ A.五四风暴 B.从统一广东到北伐 C.长征路上 D.抗战胜利和双十公告 ‎10.(2018贵州黔东南一模)民国十六年,贵州北伐名将王天培在《宁归歌》里写道:“吾为党国兮,十年有六。三民主义兮,素所钦服。为国革命兮,奔走呼号。……竭尽心力兮,求达目的。”材料表明王天培(  )‎ A.盲从三民主义 B.忠于革命理想 C.追随辛亥革命 D.服从国民政府 ‎11.(2018广西防城港模拟)‎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指出:“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又指出:“同胞们! 中国是我们的祖国! 中国民族就是我们全体同胞! 我们能坐视国亡族灭而不起来救国自救吗?”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反对妥协退让政策 B.已由幼稚走向成熟 C.提出统一战线主张 D.举起民族主义大旗 ‎12.(2018山东威海质检)‎1949年2月3日,中共中央电示:“国民党有在京(南京)沪线组织抵抗及放弃该线将主力撤至浙赣路一带之两种可能……我们应当针对这两种可能情况,准备两种对付方法。”依据电文判断,中共中央正在筹备(  )‎ A.实施北平谈判达成的和平协定 B.进行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 C.实施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 D.解放军渡江作战,将革命进行到底 9‎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38分)‎ ‎13.(2018吉林长春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反法西斯纪念日统计表 纪念日 时间及设定 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每年1月27日,联合国2005年设立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 每年12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设立 日本广岛核爆炸遇难者纪念日 日本政府每年8月6日举行 诺曼底登陆纪念日 旨在纪念‎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 欧洲胜利纪念日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书”签订,英国、法国、奥地利、波兰等国家以每年5月8日为纪念日 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 由于时差的关系,“德国无条件投降书”签订的时候,苏联已经到了‎5月9日,因此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都以每年5月9日为纪念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每年9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设立 ‎  材料二 在历史教科书中,1983年之前一般没有涉及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问题。198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大学历史专业教材——《中国现代史》,开始正面提到了这种作用: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支持,同时,中国人民也对世界人民的解放斗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长期斗争及其胜利,大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影响和推动了各国特别是被压迫民族的进步。‎ 在今年的抗战胜利纪念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提法: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它从战争进程的角度点明了中国的作用,对于提升抗日战争的意义是有益的。‎ ‎——摘编自李良玉《正确的历史观念与完整的历史书写 ‎——关于抗战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七种纪念日设立的共同之处。(8分)‎ 9‎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抗日战争研究变化的原因,并说明中国设立的两个纪念日的意义。(10分)‎ ‎14.(2018河南洛阳一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但是从鸦片战争后,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前者又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但这并不能说明“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因为在不同历史阶段,主要矛盾呈现出不同的矛盾形式。当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突出,成为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当帝国主义采取较温和的形式侵略中国时,封建地主阶级则向帝国主义投降,共同压迫人民大众,人民大众往往以国内战争的形式反抗二者的同盟,这时,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显得特别尖锐;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 ‎——摘编自王卫恒《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认识的三个误区》‎ 材料二 ‎1956年9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八大的共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以及亚非地区的和平和国际形势的缓和,阶级斗争已不再是主要矛盾, 经济不发达才是主要矛盾,其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遗憾的是,八大精神没有得到持续的全面贯彻。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重新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为“‎ 9‎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对八大精神的继承和超越。‎ ‎——摘编自杨鹏《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演变的特点,并简要说明新民主主义时期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矛盾特征及中国共产党所做出的相应政策调整。(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主要历史依据,并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启示。(10分)‎ 答案精解精析 一、选择题 ‎1.D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英并未完全停止战争,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南京条约》后开放通商口岸,故B项错误;《南京条约》通过不平等条约的方式使中国被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C项错误;双方都认为自己获得了好处,只是认识角度不同而已,故D项正确。‎ ‎2.B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已然对当时的世界局势尤其是英国侵略扩张的野心有了初步认识,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大战在即,即便像林则徐这样的封建地主阶级中的开明之士都没有意识到战争的风险,依然自欺欺人的高估“天朝上国”的影响力,故B项正确;此时林则徐的身份是朝廷的钦差大臣而非地方的封疆大吏,并且此时清王朝对英国采取遏制政策而非怀柔政策,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此时的清王朝完全没有认真备战,故D项错误。‎ 9‎ ‎3.D “洪秀全得了南京以后,我们更能看出他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代”,这句话体现的是洪秀全作为农民阶级的领袖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内部的自相残杀,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大量聚敛金银财宝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自私与贪婪,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制定了等级森严的官僚制度,俨然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不能反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4.D 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反对清政府统治,不会承认清政府所签订的条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可知,太平天国不能有效维护国家内河航运权,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太平天国向西方学习的信息,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可知,太平天国不能很好地认清英国的侵略本质,予以有效的还击,故D项正确。‎ ‎5.D 材料说的是辛亥革命后“‘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在国人中的影响力及对政治民主化的影响,没有涉及军阀割据,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政治民主化和经济现代化的关系,故B项错误;民主共和制度全面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单纯地说民众的皇权思想导致民主共和制度全面失败,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民众启蒙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故D项正确。‎ ‎6.B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而不是强调资本主义道路,故A项错误;据材料“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可知,学者并不认同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该学者未正确客观评价辛亥革命,故C项错误;据材料“仅仅完成了一次有限度的王朝更替”可知,该学者并未完全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故D项错误。‎ ‎7.B 根据材料中“和约签字;我国代表拒绝签字”等信息可知这次会议是巴黎和会。巴黎和会上,英美等国操纵会议,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让给日本。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故选B项。A、C、D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8.A 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是符合中国革命实际需要的指导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民主革命纲领以实现民主共和国为目标,没有涉及建立共产主义事业,故B项错误;直接推动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的是中共三大制定的党内合作方针,故C项错误;反帝反封建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和方向,故D项错误。‎ 9‎ ‎9.B 黄埔军官学校成立于1924年,南昌起义是在1927年,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项错误;从统一广东到北伐是在1926年,符合题干时间,故B项正确;长征是从1934年到1936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项错误;抗战胜利和双十公告是在1945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项错误。‎ ‎10.B 材料“吾为党国兮,十年有六。三民主义兮,素所钦服。为国革命兮,奔走呼号。……竭尽心力兮,求达目的”表明了王天培忠于革命理想,不懈追求国家强大的爱国情怀,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这一爱国情怀,故排除。‎ ‎11.D 中共在长征途中发出抗日号召,并没有涉及反对妥协退让政策的内容,故A项错误;“由幼稚走向成熟”是指遵义会议,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出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C项错误;宣言中号召中华民族一致抵抗,故D项正确。‎ ‎12.D 1949年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谈判,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故无从实施,且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在1947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中共中央认为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于是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横渡长江,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顷刻土崩瓦解,渡江作战与材料中“‎1949年2月3日”“中共中央电示”的内容相符,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 (1)共同点:缅怀反法西斯战争成果,以史为鉴;警惕法西斯主义,珍爱和平;凸显人性,尊重生命;各自政府均有特定的政治考量。‎ ‎(2)原因:政治上拨乱反正;经济上改革开放;思想文化方面重新提出“双百”方针,两岸关系改善。‎ 意义:强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推动了全球的民族解放运动;呼吁各方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捍卫正义良知,开创未来。‎ 解析 (1)根据材料一设立的纪念日及纪念日设立的时间和目的等进行总结。(2)第一小问变化原因,应从当时的国内环境,即阶段特征角度考虑;第二小问意义,从南京大屠杀和抗日战争两个角度来思考即可。‎ ‎14.答案 (1)特点:主体性(民族矛盾为近代最主要矛盾);多样性(存在两对主要矛盾);阶段性或不平衡性(不同历史时期矛盾形式有异或突出程度不同)。‎ 政策调整:①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9‎ 北洋军阀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主要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谋求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同发起北伐战争。②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坚持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③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同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④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决定通过人民战争的革命手段推翻国民政府的专制统治。‎ ‎(2)历史依据:①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国内的敌我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日益突出;②中共八大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③新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赢得了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历史启示:要正确判断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分清矛盾的主次地位;要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灵活调整政策方针,推动社会发展。‎ 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材料一中“‘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体现出主体性;材料一中“在不同历史阶段,主要矛盾呈现出不同的矛盾形式”,体现出多样性;两对主要矛盾在不同时期的地位不同,呈现出阶段性。第二小问政策调整,以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国共合作推动北伐战争、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的武装反抗、抗日战争时期的全民族抗战、解放战争时期与蒋介石的斗争为例说明。(2)第一小问依据,根据材料二“三大改造取得的决定性胜利”“阶级斗争已不再是主要矛盾”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国内的敌我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日益突出。根据材料二“亚非地区的和平和国际形势的缓和”可知,中国赢得了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挫折教训。第二小问启示,从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时进行政策调整等方面回答。‎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