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7.13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地理专题地球的圈层结构解析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单选题 ‎1.软流层位于( ) ‎ A. 莫霍界面以上                   B. 上地幔上部                   C. 下地幔上部                   D. 古登堡界面以下 ‎2.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A圈层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小的                   B. B圈层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没有影响 C. 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                D. D圈层厚度均匀,是岩浆的发源地 ‎(2)在地震波传至①处时,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 A. 纵波消失,横波变慢                                           B. 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变慢 C. 横波消失,纵波变慢                                           D. 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加快 ‎3.岩石圈是指(  ) ‎ A. 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 B. 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C. 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 D. 地壳和上地慢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 ‎4.如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右图完成下题. ‎ ‎(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          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 C. E、F合为岩石圈                                                  D. 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 ‎(2)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 ‎ A. 软流层                              B. 下地幔                              C. 图中D层                              D. 图中G层 ‎(3)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正确叙述是(  ) ‎ A. 沉积岩重熔再生形成变质岩                                B. 变质岩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 C. 岩浆岩冷却凝固形成变质岩                                D. 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岩浆 ‎5.读“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可知(    ) ‎ A. 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④是岩石圈                      B. ③是被陆地分割成的不连续的圈层 C. 自然地理环境即组成地球的各圏层                      D. 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之间没有联系 ‎6.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下题. ‎ ‎(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 A. 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B. 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C. 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D. 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2)图中M和N所位于的地形区分别是(  ) ‎ A. 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                                    B.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C. 黄土高原、汾河谷地                                           D. 四川盆地、大别山区 ‎7.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图),回答下题. ‎ ‎(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 A. ①圈层                                B. ②圈层                                C. ③圈层                                D. ④圈层 ‎(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 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 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 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3)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  ) ‎ A. 华北平原                          B. 云贵高原                          C. 青藏高原                          D. 塔里木盆地 ‎(4)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  ) ‎ A. 侵入岩                                B. 喷出岩                                C. 变质岩                                D. 沉积岩 ‎(5)由于火山喷发而形成于地表的岩石有(  ) ‎ A. 玄武岩                                B. 石灰岩                                C. 花岗岩                                D. 大理岩 ‎8.左图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某种关系。a为甲、乙间相互作用,b为甲、丙间相互作用。右图为我国内陆某地自然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1)若a形成化石,b形成右图中的景观,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甲表示大气圈                 B. 乙表示岩石圈                 C. 丙表示生物圈                 D. 乙影响丙的演化 ‎(2)右图所示的区域(    ) ‎ A. 气候湿润、降水多                                              B. 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 C. 风力和流水侵蚀显著                                           D. 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9.读图,完成下题 ‎ ‎(1)图中①表示(  ) ‎ A. 地幔                                    B. 地壳                                    C. 地核                                    D. 软流层 ‎(2)岩石圈位于(  ) ‎ A. ①顶部                 B. ②的全部                 C. ①的全部和②的顶部                 D. ②的全部和③的顶部 ‎10.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下题. ‎ ‎(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 A. 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B. 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C. 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D. 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 A. 海平面                           B. 岩石圈底部                           C. 莫霍面                           D. 软流层中部 二、综合题 ‎11.下图是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1)图示区域地壳的厚度分布特点是( ) ‎ A. 北部低,南部高               B. 中间高,四周低               C. 中部地区变化大               D. 东部地区最薄 ‎(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 A. 海平面                           B. 岩石圈底部                           C. 莫霍面                           D. 软流层中部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 ‎(2)C表层以外划分为三个圈层:分别为________圈、________圈、________圈. ‎ ‎(3)试描述界面①上③、④波速变化情况:________. ‎ ‎13.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_波,B表示________波。 ‎ ‎(2)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 ‎ ‎(3)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_______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________态。 ‎ ‎(4)C层主要由________组成。G层叫________,H层叫________。 ‎ ‎(5)D叫________界面。 ‎ ‎14.读地球内部结构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________,B1________,D________,F________。 ‎ ‎(2)C是________层,这里可能是________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 ‎(3)岩石圈的范围是指________。(用字母表示) ‎ ‎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实线与虚线都代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情况,其中虚线代表________波 ,实线代表________波。 ‎ ‎(2)无论纵波还是横波在经过a界面时,速度都明显加快,a为________界面,其以上部分A为________;横波经过 b界面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减缓,b为________界面,其以下部分C为________,其以上部分B为________。 ‎ ‎(3)地球内部圈层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其划分依据是(    ) ‎ A.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B. 各层组成物质的不同     C. 各层比重的不同     D. 各层的厚度不同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 ‎【解析】【分析】地球的圈层结构比较表 地球的圈层结构 重要特点 外部圈层 大气圈 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从地面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 水圈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还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生物圈 生物圈中的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水圈和大气圈中,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 内部圈层 地壳 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其中大洋地壳远比大陆地壳薄。‎ 地幔 地幔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岩石圈。‎ 地核 地核厚度约3400Km,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答案】(1)C (2)C ‎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A圈层为大气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A错误; B圈层水圈,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有影响,B错误; C圈层为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C正确; D圈层为上地幔顶部,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D错误。故选C。 (2)据图可知,①深度在2900千米处,为地幔和地核的界面,即古登堡界面的位置,地震波经过时,横波消失,纵波变慢。故选C。 故答案为:(1)C;(2)C 【点评】考查学生的图与知识点相结合的能力。 (1)地球的圈层结构分为内三圈和外三圈,了解和熟记它们的组成,特点,分层。岩石圈是有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 (2)熟记地震波的特点,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在古登堡界面的位置,地震波经过时,横波消失,纵波变慢。‎ ‎3.【答案】D ‎ ‎【解析】【分析】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慢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 故选:D. 【点评】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 ‎4.【答案】(1)D (2)A (3)B ‎ ‎【解析】【分析】(1)A、外部圈层为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组成,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底部,故不符合题意; B、内部圈层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图中可知D为地壳,EF为地幔,G为地核,故不符合题意; C、上地幔存在一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加上地壳组成了岩石圈,故DE为岩石圈,故不符合题意; D、岩石圈、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故正确. (2)A、上地幔存在一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加上地壳组成了岩石圈,软流层是有塑性物质组成,是岩浆的发源地,故正确; ‎ B、软流层是有塑性物质组成,是岩浆的发源地,而上地幔存在一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加上地壳组成了岩石圈,故不是下地幔是上地幔,故不符合题意; C、D为地壳,故不符合题意; D、G为地核,故不符合题意. (3)A、沉积岩重融再生形成岩浆,故错误; B、变质岩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故正确; C、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转化为变质岩,故错误; D、岩浆岩经过重融再生作用转化为岩浆,故错误. 故答案为:(1)D.(2)A.(3)B 【点评】(1)地球圈层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外部圈层为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组成.内部圈层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上地幔存在一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加上地壳组成了岩石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故ABC为地球外部圈层.D为地壳,EF为地幔,G为地核. (2)软流层是有塑性物质组成,是岩浆的发源地.地球圈层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内部圈层由内向外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上地幔存在一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加上地壳组成了岩石圈. (3)岩浆经过冷却凝固作用转化为岩浆岩;各类岩石可以经过变质作用到变质岩;各类岩石可以经过外力作用到达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经过重融再生作用到岩浆.‎ ‎5.【答案】A ‎ ‎【解析】【分析】读图,①和②的顶部组成④,而①②是除地核以外的两个地球内部圈层,且④与三个地球外部圈层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故④为岩石圈,①为地壳,②为地幔,A对; ③为水圈,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错;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自然地理环境,而不是自然地理环境就是组成地球的歌圈层,C错; 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性,D错。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地球内部从外到内依次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6.【答案】(1)C (2)D ‎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地壳等厚度线可直接看出,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厚.(2)阅读图示分析数值特点可知,图中M和N分别为低值区、高值区;M的厚度范围为(40,42),地势低于周围地区,结合经纬线(110°E以西,30°N穿过)和所学地理知识可知M为我国的四川盆地.N地区厚度范围为(38,40),地势高于周围地区,结合经纬线和所学地理知识可知,N为我国大别山区. 故选:(1)C.(2)D 【点评】(1)主要考查了地壳的厚度,根据图中地壳等厚度线的分布特征不难判断出答案.(2)该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地形区的分布和等值线图的判读.‎ ‎7.【答案】(1)B (2)C (3)C ‎ ‎(4)D (5)A ‎ ‎【解析】【分析】(1)读图,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对应的是②圈层.(2)A、①圈层为地壳,厚度(大陆地壳厚度一般为35﹣45千米,大洋地壳一般厚度只有几千米)海洋较陆地小,故不符合题意;B、②圈层为地幔,横波和纵波都可以通过,故不符合题意C、③圈层为外核,横波不可以通过,最可能为液态,故正确;D、④圈层为内核,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大,故不符合题意.(3)地壳的厚度与露出地表的部分的高度成正比,宛如植物一样,上面部分越高,其根扎得越深.所以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大陆厚,海洋薄,高山高原处更厚.地壳最厚处在青藏高原.(4)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沉积岩.(5)由于火山喷发而形成于地表的岩石有玄武岩. 故选:(1)B.(2)C.(3)C.(4)D.(5)A. 【点评】(1)在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2)横波速度慢,只经过固体物质;纵波速度快,能经过固态,液态,气态物质.(3)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地壳厚度一般为35﹣45千米.其中高山、高原地区地壳较厚,平原、盆地地区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4)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侵入岩结晶度好,晶体颗类较大;喷出岩具有气孔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重结晶作用明显.(5)玄武岩、花岗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形成变质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积沉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8.【答案】(1)D (2)D ‎ ‎【解析】【分析】根据化石形成条件,a应是生物圈和岩石圈交汇处。b景观是风蚀地貌,位于岩石圈和大气圈交汇处。生物存在改变了大气的成分。干旱区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流水侵蚀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强烈。(1)若a形成化石,则甲乙是岩石圈和生物圈,b形成右图中的景观,则甲丙是岩石圈和大气圈。所以甲是岩石圈,乙是生物圈,丙是大气圈,A、B、C错。生物圈影响大气成分,乙影响丙的演化,D对。(2)右图所示的是风力侵蚀地貌,区域内气候干旱,A错。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D对。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强烈,B错。风力侵蚀显著,流水侵蚀弱,C错。 【点评】化石是生物遗体或遗迹形成的,a应是生物圈和岩石圈交汇处。b景观是风蚀地貌,位于岩石圈和大气圈交汇处。生物存在改变了大气的成分。干旱区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9.【答案】(1)B (2)C ‎ ‎【解析】【分析】(1)A、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可判断出①为地壳,表示地幔的是②,故不符合题意;B、据图分析可知,图中圈层①表示的地壳,故正确;C、图中表示地核的是③,故不符合题意;D、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故不符合题意.(2)读图,图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地核.岩石圈位于①的全部和②的顶部. 故选:(1)B(2)C. ‎ ‎【点评】(1)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根据这一特点判断出图中①地壳,②地幔,③外核(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2)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表以上为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岩石圈由地壳及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组成.‎ ‎10.【答案】(1)C (2)C ‎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地壳等厚度线可直接看出,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厚.(2)A、海平面以下仍有地壳,故不符合题意;B、岩石圈包括整个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如果从岩石圈底部算起就多出了软流层以上的地幔这部分,故不符合题意;C、莫霍面是地幔与地壳的分界面,地壳厚度是由莫霍面向地表面方向度量的,故正确;D、软流层位于上地幔,软流层以上仍有一部分地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1)C.(2)C 【点评】(1)主要考查了地壳的厚度,根据图中地壳等厚度线的分布特征不难判断出答案.(2)主要考查了地球的圈层结构,莫霍面是地幔与地壳的分界面,地壳厚度是由莫霍面向地表面方向度量的.莫霍面是地壳的起始位置,由此界面向地表方向分别出现1千米、2千米等.‎ 二、综合题 ‎11.【答案】(1)C (2)C ‎ ‎【解析】【分析】 【小题1】读图,根据图中等值线数值,可以看出,地壳厚度北部高,南部低。A、B错。中部地区等值线最密集,说明厚度变化最大,C对。根据图中数值,可以看到,南部的地壳厚度最薄,D错。 【小题2】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最外面一层,和地幔之间有一个莫霍面,换句话说就是莫霍面以上是地壳。所以绘制的地壳厚度剖面图中,0千米为莫霍面,C对。地壳可以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洋地壳在海平面以下的洋底到莫霍面之间,A错。岩石圈包括莫霍面下面的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不属于地壳,B错。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部分,D错。‎ ‎12.【答案】(1)外核;地幔;莫霍界面;纵波;横波 (2)大气;水;生物 (3)④(横波)完全消失,③(纵波)波速突然下降 ‎ ‎【解析】【分析】(1)内部圈层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故A为外核.地幔与地壳的界限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界限为古登宝界面.故B为地幔,②为莫霍界面.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液和气体中传播.故③为纵波④为横波.(2)地球圈层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外部圈层为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组成.(3)该图纵坐标为深度,横坐标为速度,越往右速度越大.故横波突然消失,纵波传播速度下降. 故答案为:(1)外核;地幔;莫霍界面;纵波;横波(2)大气;水;生物(3)④(横波)完全消失,③(纵波)波速突然下降 【点评】(1)内部圈层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地幔与地壳的界限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界限为古登宝界面.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液和气体中传播.(2)地球圈层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外部圈层为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组成.(3)该图纵坐标为深度,横坐标为速度,越往右速度越大.‎ ‎13.【答案】(1)横;纵 (2)消失;突然下降 (3)固;液 (4)各类岩石;外核;内核 (5)莫霍 ‎ ‎【解析】【分析】⑴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B的传播速速一直快于A,因此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 ⑵由图可知,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消失,震波B速度突然下降。 ⑶地震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在F面以上横波能够传播,因此E物质状态为固态,F面以下横波消失,因此E物质状态为液态。 ⑷C层为地壳,由岩石组成,G层叫外核,H层叫内核。 ⑸D叫莫霍界面。 故答案为:(1)横;纵。(2)消失;突然下降。(3)固;液。(4)各类岩石;外核;内核。(5)莫霍。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简单,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作答即可。‎ ‎14.【答案】(1)地壳;上地幔上部;下地幔;内核 (2)软流层;岩浆 (3)A+B1 ‎ ‎【解析】【分析】⑴读图并结合课本知识可知,A表示地壳,B1表示上地幔上部,D表示下地幔,F表示地球的内核 ⑵读图可知,C是软流层,一般来说,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⑶岩石圈的范围是指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可用字母A+B1表示。 故答案为:(1)地壳;上地幔上部;下地幔;内核。(2)软流层;岩浆。(3)A+B1 【点评】地球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称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壳+上地幔顶部=岩石圈纵波,横波通过地幔速度最大。‎ ‎15.【答案】(1)横;纵 (2)莫霍;地壳;古登堡;地核;地幔 (3)A ‎ ‎【解析】【分析】(1)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判断虚线为横波,实线为纵波。(2)横波传到古登堡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显著减小.纵波和横波传到莫霍面都明显增加而不是减小。故判断a为莫霍面。上下分地壳(A)和地幔(B);b为古登堡面。上下分地幔(B)和地核(C)。(3)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强烈冲击.产生弹性振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判断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根据地震波波速通过介质而变化来判断。 【点评】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