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 MB
- 2021-05-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运动的描述涉及物理量及物理概念,包括物体和质点、不同参考系下的运动和静止、时刻与时间间隔、路程与位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速度变化量与速度变化率(加速度)等的辨析。
高考中运动的描述作为单独考点考查的很少,主要在试题中以规范表达的方式体现,如所求物理量属于矢量还是标量,属于过程量还是状态量,在描述该物理量时,矢量要有大小和方向,标量只需描述大小;过程量要对应某段时间、位移或路程,状态量要对应具体的时刻或位置。
在以下情况中可将所研究的物体看成质点的是
A.观察“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的“歼–15”战斗机起飞时,可以把航空母舰看作质点
B.研究“玉兔”号从“嫦娥”的怀抱中“走”出来,即两器分离过程中“玉兔”一连串技术含量极高的“慢动作”
C.研究“玉兔”号巡视器巡视月球时的运动轨迹
D.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什么情况下,自行车都不能看成质点
【参考答案】C
【详细解析】观察航空母舰上的舰载飞机起飞时,航空母舰的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A错误;研究两器分离过程中“玉兔”一连串技术含量极高的“慢动作”时,要看动作,不能够看作质点,B错误;研究“玉兔”号巡视器巡视月球时的运动轨迹时,巡视器的大小和形状能忽略,能看作质点,C正确;当研究自行车匀速通过一段较长的距离时,可以看作质点,D错误。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要正确理解质点的概念:质点是只计质量,不计大小、形状的一个几何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的科学抽象。能否看作质点,与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
1.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D.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答案】C
2.大庆市高中教育资源整合,三所高中撤并,石油高中将搬迁至新址。如果新址操场上国旗平台离地面的高度是0.5 m,将坐标系的原点定在平台上,取旗杆所在直线向上为坐标轴的正方向,旗杆上固定国旗的A、B两点离地面的距离分别为10.9 m和9.4 m,那么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学科&网
A.10.9 m,9.4 m B.11.4 m,9.9 m
C.10.4 m,8.9 m D.10.9 m,–9.4 m
【答案】C
【解析】A点的坐标xA=10.9 m–0.5 m=10.4 m;B点的坐标xB=9.4 m–0.5 m=8.9 m,选C。
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A.火车9点20分到站
B.中央电视台每晚的新闻联播节目19点开播
C.高一新生军训时练站军姿20分钟
D.在一场NBA篮球赛开赛8分钟时,姚明投中第三个球
【参考答案】C
【详细解析】时间间隔指的是一段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的一个区间,时刻是指一个时间点,在时间轴上是一个点,ABD均指时刻,站军姿20分钟指一个时间段,是时间间隔,选C。
【名师点睛】对于时间与时刻的理解和判断,关键是抓住在时间轴上,时间用一段线段表示,时刻用一个点表示。
1.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s时,称为第2 s末时或第3 s初,也可称为2 s内
B.0~2 s的时间称为最初2 s内或第2 s内
C.第2 s内指的是在第1 s末到第2 s初这1 s的时间
D.第2 s末就是第3 s初,指的是时刻
【答案】D
【解析】2 s时,称为第2 s末时或第3 s初时,表示一个时刻,2 s内表示一段时间,A错误;0~2 s的时间为最初2 s的时间,第2 s内指的是在第1 s末到第2 s末这1 s的时间,B错误;第1 s末和第2 s初为同一时刻,C错误;第2 s末和第3 s初在时间轴上表示同一点,为时刻,D正确。
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是矢量,有方向,而路程是标量,无方向
B.位移用来描述直线运动,路程用来描述曲线运动
C.位移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路程取决于物体实际运动的路径
D.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参考答案】AC
【名师点睛】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的大小不大于路程;路程是标量,是运动路径的长度;当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1.某人站在楼房顶层从O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到O点的距离为20 m,然后落回抛出点下方25 m处的B点,则小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A.25 m、25 m B.65 m、25 m C.25 m、25 m D.65 m、–25 m
【答案】D
2.如图所示,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R,车轮沿直线无滑动地滚动,当气门芯由车轮的顶端第一次运动到车轮的底端时,气门芯位移的大小为
A.πR B.2R C.2πR D.R
【答案】D
【解析】当气门芯由车轮的顶端第一次运动到车轮的底端时,车轮向前运动半个周长,气门芯的初位置与末位置如图所示,则气门芯的位移x==R,选D。
某班同学去参加野外游戏,该班同学分成甲、乙、丙三个小组,同时从营地A出发,沿各自的路线搜寻目标,要求同时到达营地B,如图所示为其运动轨迹,则关于他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乙、丙三组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
②甲、乙、丙三组的平均速率大小相同
③乙组的平均速度最大,甲组的平均速度最小
④乙组的平均速率最小,甲组的平均速率最大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④ D.只有②③
【参考答案】C
【详细解析】甲、乙、丙三组从A到B的位移相等,运动时间相等,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知,甲、乙、丙三组的平均速度相等;由于甲的路程最大,时间相等,则甲的平均速率最大,乙的路程最短,则乙的平均速率最小,故①④正确,选C。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区别,知道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1.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初、末速度的平均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
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物体的运动
D.瞬时速度是某时刻的速度,所以只有瞬时速度才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中运动的快慢情况
【答案】BD
2.沿直线运动的一辆汽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了全程的一半,然后匀减速行驶另一半路程,恰好停止。则汽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设全程路程为2s,前半段的时间为,后半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为,则后半程的运动时间,则全程的平均速度,选C。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得越块,加速度就越大
C.速度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D.加速度不变,则速度就不变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即速度的变化率。要区分速度的变化率与速度的变化量。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学@科网
1.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2 m/s2,则在任一秒内
A.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是初速度的2倍
C.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答案】C
【解析】物体的加速度为2 m/s2,在任何1 s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AB错误,C正确;前一秒初到下一秒末经过2 s,所以物体的末速度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4 m/s,D错误。
2.足球以8 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 m/s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0.2 s,设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是
A.–20 m/s2 B.20 m/s2 C.100 m/s2 D.–100 m/s2
【答案】D
【解析】足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的初速度v0=8 m/s,末速度v=–12 m/s,加速度,负号说明加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选D。
1.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6年8月在巴西里约举行,在考察下列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时,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的是
A.马拉松 B.跳水 C.击剑 D.体操
2.如图所示,静止站在地面的人仰头看一座高楼时,感到高楼正向一边倾斜,这是由于天空中的云朵在飘动。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楼是绝对静止的 B.高楼相对于人在运动
C.高楼相对于地面在运动 D.高楼相对于云朵在运动
3.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体积很小、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就可以看成质点
D.宏观天体由于体积太大,都不能看成质点
4.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到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
B.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
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D.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6年8月6日7点整举行,7点整是时刻
B.时光不能倒流,因此时间是矢量
C.一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零,物体一定静止
D.研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齿轮的转动问题时可以将汽车看成质点
6.中新网2016年10月19日消息,神州十一号飞船于北京时间19日凌晨3点半左右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在合体3小时后,两名航天员已经进驻天宫二号,并将按计划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日凌晨3点半”是时间间隔
B.“3小时”是时刻
C.研究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的技术细节时,可以把它们看作质点
D.合体后,以天宫二号为参考系,神舟十一号是静止的
7.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通过的位移不同,路程一定不同
B.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与路程相同
C.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但是位移可能为零
D.某段时间内物体发生的路程为零,但是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
8.某人沿着半径为 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
C.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
D.路程为1.75πR、位移的大小为
9.2016年11月8日10时03分开始,历时1小时30分菏泽丹阳立交桥成功转体,成为当前世界上最重的斜拉转体桥。丹阳立交桥全长2 034米,设计时速为40 km/h,建成通车后将大大缓解新老城区的交通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经过2 034米长桥指的是汽车运动的位移
B.设计时速40 km/h为平均速度
C.10时03分指的是时刻,1小时30分指的是时间间隔
D.在遵守交通规定的情况下,3 mim内汽车可以过桥
10.一物体沿直线在甲、乙两地往返,物体由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v1,用时t1;由乙地到甲地的速度为v2,用时t2;则物体在甲、乙两地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为
A.0 B. C. D.
11.如图是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得到的纸带,纸带上依次打下0、1、2、3、4、5六个点,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时间间隔均为T,则计数点1、4间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A. B.
C. D.
12.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直线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6t–2t3(m),它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6t2(m/s),则该质点在t=2 s时的瞬时速度、t=0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分别为
A.–18 m/s、–2 m/s、2 m/s B.–18 m/s、–2 m/s,6 m/s
C.–2 m/s、– 2 m/s、–18 m/s D.–18 m/s、6 m/s,6 m/s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就是“增加出来的速度” B.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C.加速度越大,速度一定越大 D.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得快慢
14.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有关物体加速度和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必定为正值
B.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必定为负值
C.物体的速度等于0,其加速度也一定等于0
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的方向可能改变
15.(2015浙江卷)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用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
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 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
1.A【解析】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的大小和体积可以忽略不计,可以简化为质点,A正确;跳水比赛时要考虑运动员的姿态,故不能看成质点,B错误;击剑比赛中要考虑运动员的姿态,运动员的形状不能忽略,所以不能看成质点,C错误;体操比赛时要考虑运动员的姿态动作,故不能看作质点,D错误。
2.D【解析】人看到高楼正向一边倾斜,是人以云朵为参考系,高楼相对于云朵在运动,选D。
4.BCD【解析】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所以甲相对地面一定向上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所以乙一定向上运动且速度比甲大,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说明丙可能静止,也可能向下运动,也可能向上运动,但速度小于甲,故BCD正确,A错误。学科&网
5.A【解析】北京时间2016年8月6日7点对应时间轴上的点,是时刻,A正确;时间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B错误;一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零,若物体运动的起点与终点重合,物体不一定静止,C错误;研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齿轮的转动问题时,齿轮的大小不可忽略,不能看成质点,D错误。
6.D【解析】“19日凌晨3点半”在时间轴上对应一个点,是时刻,A错误;“3小时”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条线段,是时间,B错误;研究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的技术细节时,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则不能看成质点,C错误;合体后,两者为一个整体,以天宫二号为参考系,神舟十一号是静止的,D正确。
7.C【解析】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矢量,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可知,物体通过的位移不同时,路程可能相同,A错误;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B错误;若物体通过的路程的始末位置重合,则位移为零,C正确;某段时间内物体路程为零,则平均速率为零,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D错误。
8.C【解析】人经过了1.75个圆周,路程为1.75×2πR=3.5πR;位移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大小为R,选C。
10.A【解析】根据平均速度,由于整个往返过程中的位移为0,故物体在甲、乙两地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为0,选A。
11.B【解析】由平均速度的公式,则物体在1、4间的平均速度大小,选B。
12.B【解析】该质点在t=2 s时的瞬时速度v2=6–6×22=–18 m/s(m/s);t=0时,x0=0 m,t=2 s
时,x2=–4 m,故2 s内的位移为Δx=x2–x0=–4 m,2 s内的平均速度;当v=0时,由v=6–6t2(m/s),得t=1 s,此时x1=4 m,在前1 s内质点通过的路程s1=x1=4 m,在后1 s内通过的路程为s2=|x2–x1|=8 m,则平均速率,选B。
13.D【解析】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而增加出来的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A错误;速度为零的物体,加速度可能不为零,B错误;加速度大,说明速度变化快,这时速度可能很小,C错误;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率,反应速度变化得快慢,D正确。
14.D【解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取决于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如果两者方向相同,就是加速运动,相反就是减速运动,如果速度为负值,加速度为正值,两者方向相反,就是减速运动,AB错误;物体速度为0,其加速度可能不为0,例如自由落体运动的初时刻,C错误;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方向可能变化,如竖直上抛运动,D正确。
15.A【解析】在的情况下,平均速度近似等于瞬时速度,所以要使得更接近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需要缩短通过的时间,即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A正确;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不能缩短Δt,B错误;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则Δt变长,C错误;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在滑块的释放点距离光电门比较近的情况下,不能明显缩短Δt,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