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50 KB
  • 2021-06-03 发布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项限时练25分析情节结构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专项限时练(二十五) 分析情节结构 (建议用时:40 分钟) 一、对点题组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导学号:54012137】 破晓歌声 [美]雅典娜·阿塔娜 1916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 今年的圣诞雪应当是红色的。战况日益激烈,德国人、英国人的鲜血在新年继续交融、 浸染着佛兰德斯的土地。吉姆朝背后殷红的战场扫了一眼,回到营房。哨兵呼地站起来,微 微一抬左手里的刺刀。 “是我!”吉姆叫道。 “吉姆?”哨兵放下步枪,“谢天谢地,你还活着。”他如释重负地说。 “你好,沃特。”吉姆招呼老朋友。沃特凝视着他,眼窝深陷的大眼睛在黑暗中看不清 楚。想到这场可怕的战争随时随地可能夺走任何人的生命,他俩不禁打了个寒战。 “有一段时期我们压根儿没想过死亡这回事。”吉姆说。 “那是两年之前了,我们在教堂为圣诞音乐会做最后的排练。”沃特回忆道。 “你沙哑着嗓子参加合唱。” “唱《平安夜》的时候,我砸场了。”沃特十分伤感地说,“当时尴尬得要命,因为《平 安夜》一向是我最喜欢的圣诞歌曲。” “喂,你不应该说喜欢它!”吉姆生气地低语,一下子将沃特从逝去的好时光中拽回来。 “为什么不该?” “你不知道是谁写的那首歌?” “当然知道,弗朗兹·格鲁布。” “他是德国人。” “那又怎么样?” “沃特·史密斯下士,两年来,我们英国人一直在向德国阵地开火。怎么能够一边和德 国人打仗一边依然喜欢他们呢?” 德国士兵雅各布只晓得冬天到了,时间融化成一片硝烟,如同白雪在千万双皮靴底下被 踏成泥浆。佛兰德斯不是梦想家的乐土。所以,雅各布“不相信奇迹”。他报名参军,并非 他多么想把英国人从地球上抹去,只是因为征兵已经开始,他别无选择。 琥珀色的朝阳即将升起,雅各布从新鲜的积雪上面踩过去。他年轻,头发乌黑,眼神精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明沉稳,眉毛陷在额头一条深深的皱纹里。他曾是一位温文尔雅的音乐家,现在却一脸老气 横秋。战斗把他变硬了。 “早上好。” 雅各布弯下腰。“也祝你早上好,”他对招呼自己的士兵卡尔说,“尽管并没有什么好事 儿。” “你怎么知道呢?”卡尔反问,“或许今天是英国的投降日,我们不用再打仗了。” 雅各布嗤之以鼻:“你想要胜利?你找错地方了。” “想想吧,”卡尔补充道,“你最后一次聆听和平之音是什么时候?自从 1914 年,我们 就一直在跟英法军队交火。” “那又如何?”雅各布问。 “嗯,你不认为一切总有结束的一天吗?有朝一日大家会厌倦战争,会渴望停下来听一 听子弹以外的声音。” “不!”枪炮的怒吼声中,吉姆看见沃特倒下了,他大叫一声,跃出战壕跑到好友身边。 鲜血从沃特土黄色军装的前襟扩散开来。看在上帝的份儿上,眼下可是 12 月 24 号,平安夜 ——惊喜奇迹之夜啊。 “平安夜到了。”他嘶哑着嗓子说。 “不……不。”吉姆感觉自己的泪水流淌下来,“沃特,听我说,你必须活下去,你必 须好起来。”然而沃特的目光逐渐散开,直视苍穹。 他说:“吉姆,我们应该合唱一首,《平安夜》……” “坚持住,你会没事的。”吉姆哽咽得说不下去了。他试图扶起老朋友的身子,他不允 许沃特死掉,可是沃特直挺挺地躺着不动,伤口还在汩汩地流血,胸前被染成一片红色。他 的手紧紧抓着吉姆的衣袖不放。 “《平安夜》,吉姆。”他轻声说,“请开始吧。” “《平安夜》。”吉姆呆呆地重复道。 沃特深吸一口气,微启嘴唇,他最喜爱的圣诞歌曲的第一句音符飘了出来。 他们周围,激战正酣。然而在那一刻,对于吉姆,全世界只剩下挚友美妙的歌声。吉姆 的心在剧烈颤抖。随后他的歌声汇入沃特的歌声,帮助他把调子接下去。像多年来一样,他 俩一块儿唱啊唱。 “雅各布!”一只手推推他的肩膀。雅各布跳将起来,步枪差点落地。“你知道自己在做 什么吗?”他责问道。 “听!”卡尔在枪林弹雨的呼啸声中大喊,“圣诞节!圣诞节!” 雅各布竖起耳朵,然后听到了阔别许久的声音。歌声越来越响亮。熟悉的旋律! “《平安夜》。”卡尔高喊,“弗朗兹·格鲁布的歌。他们在唱!他们不完全讨厌德国人啊!” 雅各布听不见卡尔在讲什么。他侧耳倾听,全神贯注于音乐。随后他跟着哼起来,记起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了歌词——突然他开始用母语演唱《平安夜》,他的声音甚至盖过了隆隆的战火。在他四周, 士兵们垂下手中的枪支,瞪大亮晶晶的眼睛。朋友和敌人都停止拼杀,静静站立,屏息谛听。 他们听见两个男人在唱歌——一个用英语,一个用德语——歌唱希冀地球和平的同一首歌。 当歌声余韵袅袅升入星空,大地一片安宁。 (选自《译林》2013 年第 3 期,有删改) 1.本文的行文构思有什么特点?请加以概括和分析。 【答案】 (1)分镜头式(或:组合式、蒙太奇式、画面对照式)。(2)同一战场,四个画 面:①英军战壕中士兵吉姆与沃特的对话;②德军战壕中士兵雅各布和卡尔的对话;③沃特 临死前,吉姆与沃特唱《平安夜》;④雅各布跟唱《平安夜》,双方停止拼杀,歌声飘荡于星 空。 2.小说中有三处唱《平安夜》的描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引导人物出场。借歌声引出了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雅各布、吉姆与沃 特。(人物角度)②借歌声表现人物,如雅各布的人性在歌声中复苏。(人物角度)③作为线索, 贯穿全文。(情节角度)④照应标题,行文上前后呼应,使小说结构更加严谨紧凑。(情节角 度)⑤歌声推动了情节发展,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情节与主旨角度)⑥作为一种象征,歌声 寄寓了人物对平安的祈求,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手法与主旨角度)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小包袱 单冬花开始整理她随身携带的小包袱。包袱有枕头那么大,针头线脑都装在里面。儿子 张孝德常笑话她的小包袱,说里头不一定都装着针头线脑,一定还有什么秘密宝贝,无论是 到弟弟家住还是到北京住,一直不离她身。 女儿张小梅从乡下来接母亲回家,瞅着一个傍晚单冬花和菜市场认识的老乡告别的机 会,悄悄打开了包袱。包袱里包着包裹,打开里面发现是一个一个信封,信封上缠着红红绿 绿的线,缠绕得严实。信封里装了内容,有厚有薄。张小梅猜想是钱,神秘地说:“妈的包 裹里放了钱。”张孝德说:“姐,你没事闲着,妈每天看她的包,你动了她准知道。” 看着母亲的小包袱,用小毛巾、旧布块、塑料纸里三层外三层地包着的一个小包包,小 包包里有四十多个信封,信封都是自己早年当兵时给家里写信用过的牛皮纸信封,封面的字 迹还清清楚楚。张孝德忽然觉得应该给母亲的小包袱拍个照,他用手机拍下了包袱和包袱里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的信封,把图发到微信群里并写下一段话:深刻的亲情是不能被浅薄的快乐填满的,一想到 城市生活那些背后的空洞无物,我就惶恐不安。看着母亲的小包袱,我想起了童年、成长和 对母亲的感情,我好痛恨自己不能用语言表达对母亲的爱意。 天快黑的时候,单冬花回来了。她直奔自己的卧室,打开灯,掀起枕头发现包袱动过了, 信封没有动。她明白是闺女张小梅动了,单冬花不喜欢闺女,再孝顺的闺女也是人家的媳妇。 单冬花一时不想揭穿闺女的把戏,她知道闺女是心焦包袱里的钱,可包袱里的钱不心焦她。 终于到了回乡的日子。单冬花紧紧抱着她的小包袱,看着小梅和孝德大包小包的提着。 包多手少,张孝德建议把小梅的一个小提包和母亲的小包袱捆绑在一起。正捆着,公交车来 了。夜色迷蒙,路灯朦胧,张孝德架着单冬花上了车,小梅提着大小包包随后上车。 公交车行驶了四十分钟到达火车站。下车后开始清点行李,单冬花说:“把我的小包袱 给我,拿惯了,手里空空的,总觉得少了什么。” 包袱不在了。 张小梅以为单冬花拿着,单冬花以为是张小梅拿着,都急得团团转。 单冬花说:“出门时我拿着,上车时孝德说要和小梅的提包系在一起,我明明知道小梅 从我手里接走了包袱。” 张小梅说:“妈的包袱啥时候舍得叫旁人拿,我还有福气拿?我是真没有见。” 单冬花腿软得不由得要往地上坐,哽咽着说,两万多块钱呢。一家人不说话了,谁也没 想到单冬花的包袱里有这么多钱。 短暂的沉默后,大家开始回忆当时的细节。孝德想也许是忘记把那个包袱带下车了,立 即拦下一辆出租车,向公交汽车下一站追去。半个小时后,孝德回来说车上没有。孝德说我 快发微信,或许可以帮上忙。 小梅突然想了起来,说:“我的手机还放在那个包袱里边。整理包袱时想着妈的小包袱 最重要,手机也最重要,顺手就塞进去了。”孝德问:“是否开着机?”小梅说:“开着。”孝 德急忙拨号,结果是关机。 人流拥挤着开始进站,单冬花腿上是一点儿气力都没有了。张孝德仿佛感受到了母亲此 时的痛苦,搀扶着,在一旁反复安慰母亲,说破财免灾,只要您健康长寿;更何况,如今的 社会还是好人多,大都不在乎您这点钱,人家捡到后一定会给咱送回来;放心回家,不等火 车到家就会有好消息,城里的派出所神速着呢。 安顿她们上车后,张孝德立即给家里外甥的银行卡打了一万五千元,并让外甥告诉姥姥 说警察当天上午就找到捡包袱的人,要回了钱,剩余的钱作为感谢费送给好心人了。张孝德 再三叮嘱不要说漏嘴。 回到家,在给母亲的电话里,张孝德说,我们自己不小心,包袱丢到车上了,被一个好 心人捡着,他通过派出所找到我们,包袱里的东西都完好着呢。 单冬花还是不信,说,包袱里的东西你都清点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张孝德说,清点了,零票都换成整钱了。 单冬花说,我那些信封里还有东西呀,千万不敢丢了,你可放好了? 是什么东西呢?张孝德一时语塞,假装手机信号不好,说,妈,你说啥,听不清楚你的 话。 单冬花大声说,我那些信封里一多半不是钱,是你的信呀,是你当兵时寄来的信。我百 年后要带给你爸的,也好叫你爸知道我是怎么养大他的儿子的呀。 张孝德拿着手机流泪应着,都在,妈,钱在信也在。 张孝德回家找出一沓旧稿纸,坐在桌前,他在想,二十多年前给母亲写过的信里都是什 么内容呢?那些内容他是彻底忘记了。 张孝德提笔写下一行字:妈,我在部队想家了。 接下来呢?文字还能在一个人的疼痛中生长吗? (摘编自《小说月报》2016 年第 3 期,作者葛水平,有删节) 3.小说以“小包袱”为线索叙事写人,这样安排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情节的作用。以线索设问的试题考点往往设在展开情节、塑造 人物、表现主题等方面。本文如果没有包袱这一线索,故事情节就无从展开,因而无法推动 情节发展。作者通过写文中人物对包袱中的钱与信的不同态度,展现了文中的人物形象。包 袱联结了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正是这些活动展现了小说的主题。 【答案】 “小包袱”为线索的作用:①推动情节发展。小说以小包袱为线索展开情 节,写了女儿偷看包袱、路上丢失包袱、儿子寻找包袱等情节;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尺水兴 波,引人入胜。②刻画人物形象。小说以小包袱为中心,通过描写人物对小包袱的不同态度, 揭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或“内心活动”),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③揭示小说的主题。小 包袱是母亲情感的载体,凝聚着她对儿子全部的爱,传达出浓厚的亲情;小包袱里的信件, 其实是母亲渴望自我价值被认可的凭证。 4.如果续写小说的结尾,这里提供两种方案:一是小包袱找回来了,二是小包袱找不 回来了。你认为哪个结尾更有魅力?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个性化探究的能力,实际上这里也是考查分析情节的作用。包袱找 不回来,避免了团圆喜庆的俗套结局,更显戏剧化效果,从主题内容上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 也突出主题。同时,包袱找不回来才能让主要人物的形象在更剧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展现。 包袱能够找回,满足了读者对圆满结局的心理需求。张孝德为找包袱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 表现了他的孝顺与责任感。这种结局对主题也有突出作用。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答案】 (示例一)小包袱找不回来更有魅力。①艺术结构上,照应了前文的伏笔,摆 脱了皆大欢喜的常见套路,强化戏剧性效果。②人物形象上,小包袱找不回来使得母亲愿望 落空,使母亲陷入痛苦与失落,增加了人物的悲剧色彩,增强了感染力。也有利于突出儿子 的痛苦与愧疚,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③思想内容上,小包袱找不回来,给读者带来感 伤的情感体验;深化了作品亲情的主题,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示例二)小包袱找回来更有魅力。①艺术结构上,与丢失小包袱形成反转,产生喜剧性 效果,大团圆的结局满足传统的文化审美习惯。②人物形象上,小包袱找回来,更突出了儿 子张孝德的孝顺、有责任感的形象。③思想内容上,深化了亲情与责任的主题,又体现了好 人好报的传统价值观,传递了正能量。 二、综合题组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的问题。 【导学号:54012138】 老兵客栈 谢友鄞 ①这儿最早是古驿站,叫水会营子,旅蒙商设置仓库,囤居货物,行商坐贾云集。一家 家火红的幌子下,站着伙计,肩搭毛巾,吆喝:“屋里请,又有包子又有饼,没有麻花现给 你拧!” ②论建制,水会营子是个镇,建筑极像一座小城。水会营子属于辽宁,再向北,就进入 内蒙古了。世俗人心,有一种临界的感觉。从民国至今,水会营子两度划归内蒙古,一度划 归辽西省,如今纳入辽宁省版图。水会营子人家,都有两三个户口簿,旧的没交上去,新的 又发下来。有的老人说他是内蒙古人,新娶进家门的儿媳妇纠正道:“爹,这是辽宁省。”公 爹用拐杖敲击地面,吹胡子瞪眼睛叫喊:“我活糊涂了吗!这里是水会营子!” ③没错,这里是水会营子,消防团大本营。清朝时,营子内有深井三十眼,井旁设瞭望 楼,一旦发现火警,白天举旗,夜晚挑灯,指引火灾方向,官兵们驱动水车紧急扑救。瞭望 楼上,永远站着三名士兵,背靠背,呈三角形,监视火情。曾有一场雷火,借助狂烈的北风, 扑向瞭望楼。没有一名士兵退缩,火龙过去后,三副焦黑的骨架,仍然站立在瞭望楼上。 ④民国后,兵营撤销,水会归商会管理。消防灭火,变成民间自救互助性质。商会添置 了机械水车,喷水卷筒。所有商铺都配备水桶,大小一样,用红漆写上“防火”和自家商号 名。在救火现场,由商会统一发放号坎,防备盗贼混入,趁火打劫。穿坎肩的伙计,将自家 水牌交给水会老兵,听从指挥,奋力救火。事后按水牌清查,救火不力者罚款;遇火不救者, 封店半年,勒令店主给被烧死者披麻戴孝。渐渐地,水会营子成了省界两边都倚重的消防重 镇。 ⑤老兵从十四岁起就吃军饷,给数不清的势力当过差,如今九十岁了,眼睛灰白,满脸 褶子,像蜈蚣。陪伴老兵的,只剩下一匹退役军马。营盘内水井遍布,清晨多雾,朦朦胧胧。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老兵听见铃铛叮咚叮咚响,老军马不用人赶,去奶站给他取奶回来了。老兵喜欢羊奶的膻香。 喝完羊奶后,老兵拎着马灯,在客栈内巡行,土墙,空马厩,土坯客房,搭配在一起,像遗 址标本。听见客人来了,老兵吸吸鼻子,说:“我嗅到生人味了。” ⑥老兵老了。现在老兵最看重的,就是存放在客栈内的消防水桶,任何人不准乱动,任 何人不准乱用。投宿的客人,越来越杂,什么鸟都有,大夏天的夜晚,溜出来,用消防水桶 冲澡。老兵眼睛快瞎了,耳朵却好使,听见泼剌剌水声,幽灵一样钻出来。老兵狂怒:“来 人哪!掌灯!”立刻响起纷乱的脚步声,客房伙计,食堂厨工们跑出来。一个小工举起马灯。 陌生客人急忙穿上裤衩,叫喊:“别照我!” ⑦老兵厉声道:“畜生!你用消防桶洗屁股!” ⑧客人一副赖子样,说:“俩破桶,白给我都不要。用完这水,给你送回去。” ⑨客人哪里晓得,民国年间,有人盗窃消防桶,被商会保安队逮住,将贼手贼脚捆住, 用杠子一穿,鸣锣吹号,像抬着野猪游街。有的贼,气性大,到了不服软,按破坏救灾论处, 被活活吊死。 ⑩“把他抓起来!”老兵怒吼。 ⑪客房伙计和厨工们逼近客人。 ⑫“我是旅蒙商。”客人叫嚷,不知道自己惹下了大祸。 ⑬老兵下令:“鸣锣,游街。” ⑭众人一拥而上,将客人的头按下,双手别在身后,推着他,向营子里走去。老兵取出 铜锣,“咣咣咣”敲,吆喝:“破坏消防犯噢……” ⑮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边地消防重镇的铜锣声,照样一丝不苟地敲响,庄严地回荡在 水会营子上空。 5.文章③④两段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情节的作用。本题要求回答③④两段在内容表达上的作用,所 以首先要分析每段写了什么人、什么事,再从主题、人物、内涵上思考其作用。③④两段分 别写了清朝、民国时期的水会营子,属于历史变迁;③段介绍了预警、灭火的程序和三个烧 焦的士兵依然站立在瞭望楼上,表现了士兵的视死如归、水会营子的纪律严明;④段写水会 与商铺的关系,写统一管理和对水会的倚重,交代团结协作。综合来看,尽管历史变迁,但 防火精神依然相传,这种精神也是塑造老兵形象的基础。 【答案】 交代水会营子的历史变迁,说明其精神代代相传;揭示水会营子有着视死如 归的敬业精神;揭示水会营子有团结协作精神和严明的纪律、制度;说明老兵形象的精神来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源。 6.老兵的职业精神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老兵的职业精神主要体现在 ⑤~⑭段,因为前面是综合介绍“水会营子”。⑤段写老兵 90 岁还带马灯巡视客栈、鼻子嗅 出“生人味儿”,表现其习惯的保持和敏感度;⑥段不准任何人乱动消防水桶,听见水声会 钻出来、暴怒等,显示其敏感、警觉;⑩~⑭段抓乱用消防水桶的人并游街,表现其规矩严 格。总之,人物性格是靠灵活的正面、侧面描写来表现的,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细节是 较好的解题方法。 【答案】 保持习惯,坚守消防兵身份;有高度的职业警觉;对水会营子规矩的严格遵 守。 7.文中写客房伙计和厨工“一拥而上”抓住客人游街有什么用意?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情节的作用。这是一个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一个立体感很强 的场面描写,所以可以从手法入手思考其作用。“一拥而上”,说明老兵威信高;“众人一拥 而上”,说明老兵得到人们的认可、尊重;“众人一拥而上”,且捆绑人的动作一气呵成,说 明其精神得到了传承。 【答案】 表现了人们对老兵的认可、敬重;从侧面写出老兵威信(地位)之高;表明水 会营子的精神得到了传承。 8.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意蕴。 【解析】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二十一世纪”说明时 间变迁,“边地消防重镇的铜锣声”“照样”“敲响”“回荡”,说明精神的传承;“一丝不苟” 表面上说的是铜锣,实际上说的是老兵的认真和坚守,用“一丝不苟”形容其精神,这是对 老兵的礼赞。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答案】 表明了老兵的认真和坚守;寄寓了对老兵的敬重与礼赞;暗含了对“老兵精 神”永远传承下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