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50 KB
  • 2021-08-25 发布

2020高中历史 第5单元第14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4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1.重点:“双百”方针的提出、内涵及取得的成就。‎ ‎2.难点:“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人民内部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2.提出 ‎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含义 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4.特点 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 ‎5.意义 ‎(1)“双百”方针正式成为中国发展科学文化的重要方针。‎ ‎(2)“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带来了中国文学艺术的春天。‎ ‎6.成就 ‎(1)主要内容:反映革命历史题材和火热的现实生活。‎ ‎(2)代表作品:《红旗谱》《红日》《红岩》《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 ‎[概念阐释] ‎ ‎1.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新中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的是政治斗争的激烈,流派多且阶级阵线鲜明。“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上,没有阶级的差别与对立,两者实质不同。‎ ‎2.“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具体来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二、“以阶级斗争为纲”对“双百”方针的破坏 - 6 -‎ ‎1.原因 ‎(1)“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思潮的破坏。‎ ‎(2)一些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进行批判。‎ ‎2.表现 ‎(1)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被点名批判。如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林家铺子》《怒潮》《红日》等。‎ ‎(2)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和专家、学者被批斗、迫害。‎ ‎(3)许多优秀的传统剧种、剧目被停演,文艺上形成了“八亿人民八个戏”的局面。‎ ‎3.影响 严重影响了文艺的发展、繁荣和学术的进步。‎ 三、欣欣向荣的新时期文艺 ‎1.背景 ‎“文化大革命”结束,文艺领域经过拨乱反正后,“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执行。‎ ‎2.表现 ‎(1)短篇小说:代表作是率先揭示了极“左”思潮对青少年心灵毒害的《班主任》。‎ ‎(2)长篇小说:一大批文学精品问世。代表作:《平凡的世界》《战争与人》《长城万里图》《白鹿原》等。‎ ‎(3)报告文学:受到欢迎。代表作:《哥德巴赫猜想》。‎ ‎(4)艺术领域:杰作频出,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 知识精要 ‎1.“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成为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 ‎2.“文化大革命”时期,“双百”方针未能贯彻,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双百”方针的继续贯彻,推动了中国文化事业逐步走向新的繁荣。‎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双百”方针的实质及意义 ‎[史料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 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 6 -‎ ‎[史料解读] 抓住史料出处标注的时间“1956年”可分析“双百”方针的历史背景;史料中的第二句阐述了“双百”方针的内涵。‎ ‎(1)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的依据是什么?结合史料一分析“双百”方针的实质。‎ ‎【提示】 依据: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实质: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样性格局。‎ ‎[史料二] 中央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史料解读] 注意表示目的的介词“为……为使……”,理解“双百”方针的意义和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史料二观点的认识。‎ ‎【提示】 “双百”方针吸取了中国历史上学术与文化发展的经验,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推动了科技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正确理解“双百”方针的实质和意义 ‎1.实质 ‎(1)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次和多样化格局,不是“一花一家”的单调形态。‎ ‎(2)只要赞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知识分子,便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者和建设者。‎ ‎(3)“双百“方针是团结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情感纽带,是允许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文化形态自由发展的政策依据。‎ ‎(4)只要符合繁荣社会主义经济文化这一民族的最根本利益,只要有利于促进和体现社会的进步,就应该纳入先进文化的格局范围。‎ ‎2.意义 ‎(1)在“双百”方针指引下,中国文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2)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这两个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3)“双百”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双百”方针提出的经验教训及其实质 ‎1.经验教训 - 6 -‎ ‎(1)党和政府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处理问题。‎ ‎(2)在文学艺术领域要始终坚持“双百”方针,这对发展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3)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同政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和不断创新的关系。‎ ‎2.实质 ‎“双百”方针的实质就是学术自由。具体地讲,在文艺和学术问题上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 ‎[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 ‎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百花齐放”主要针对的是(  )‎ A.艺术领域     B.政治领域 C.经济领域 D.学术领域 A [“百花齐放”主要针对的是艺术领域,“百家争鸣”主要针对的是学术领域。]‎ ‎2.1959年文化部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新片展览月”,一共展出了35部优秀影片,电影界将这一年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这一盛况的出现直接得益于(  )‎ A.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B.人民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 C.“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 D.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C [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我国文艺领域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电影创作步入了一个辉煌时期,出现了1959年的这一盛况。]‎ ‎3.人们对当时的景象用戏言表示:跑了吭大吭,看个沙家浜;跑着上气不接下气,看个红灯记;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该时期最可能是在(  )‎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中  B.“文化大革命”‎ C.1958年“大跃进”中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B [由“沙家浜”“红灯记”“越南电影飞机大炮”可看出,“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这是“文化大革命”中的景象。]‎ ‎4.某班学生李可的爷爷说:“那段日子里,在电影院我们只能看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影片,哪像你们现在看美国片、看韩剧等,丰富多彩。”爷爷说的“那段日子”是指(  ) ‎ ‎【导学号:14322243】‎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反右斗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C - 6 -‎ ‎ [分析题干可知,李可的爷爷只能看到的影片属于八大“样板戏”,因此“那段日子”应该是指“文化大革命”时期。]‎ ‎5.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B [根据材料“听到赞誉声的同时”“批判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安排‘后事’”“准备要坐牢”并结合所学知识得知,当时仍存在“左”倾思想,故选B项。]‎ ‎6.新时期开始时,我国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了“反思文学”“伤痕文学”。这里的“反思”“伤痕”的主题是对(  )‎ ‎ 【导学号:14322244】‎ A.过渡时期建设中的问题反思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的反思 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反思 D.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反思 C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导学号:14322245】‎ 材料一 ‎1964年3月1日,第三届“百花奖”开始征集选票。影协原拟定于6月下旬发奖,但这时文艺界的整风、思想大批判如火如荼;有的获奖者正在作检查、接受批判;有的作品被诬陷。如按评选结果发奖,定会招致对“百花奖”的围攻和批判,也将连累获奖的创作人员。无奈之下,影协不得不于1964年底,违心地自诬获奖影片不符合当前的革命形势,呈请撤销这次评奖。至此,第三届“百花奖”黯然隐入了历史深处。“百花奖”由此停办了17年之久。‎ 材料二 名称 ‎《闪闪的红星》《地雷战》《英雄儿女》《红灯记》……‎ 拍摄时间 ‎“文化大革命”前 ‎“文化大革命”期间 数量(部)‎ ‎25‎ ‎13‎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第三届“百花奖”黯然撤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简要分析“文化大革命”期间电影创作的情况。‎ ‎(3)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工作曲折发展的历程,你有何认识?‎ ‎[解析]‎ - 6 -‎ ‎ 本题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文艺工作的曲折发展历程及其经验教训为主题,考查对“双百”方针的内涵以及其历史价值的准确理解与判断。回答时要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及归纳。‎ ‎[答案] (1)政治运动扩大化,知识分子和作品受到错误批判。‎ ‎(2)“文化大革命”期间,电影创作数量大幅度减少,文艺工作者受到错误批判。‎ ‎(3)表明凡是受“左”倾思想影响和干扰,文艺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就会被扼杀;凡是遵循“双百”方针,坚持创作自由,提倡艺术民主,文艺创作就会出现“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