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00 KB
  • 2021-08-25 发布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3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5‎ 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孙中山总结黄花岗起义时说:“事虽不成……已震动全球。”主要是因为 ( D )‎ A.扩大了武装起义的规模 B.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C.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斗志 D.推动了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 解析:题干说明黄花岗起义的意义重大。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已震动全球”。‎ ‎2.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写道:“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A )‎ A.成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的口号 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州起义 D.领导华侨支持维新运动 解析:从时间算起孙中山28岁时应该是1894年,结合所学,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这是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提出“驱除鞑虏,振兴中华”的口号,故选A;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此时孙中山应该是39岁,不符合题意,排除B;1895年发动广州起义,孙中山是29岁,排除C;1894年孙中山28岁,成立兴中会,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政府,并不是主张维新运动,排除D。‎ ‎3.1910年,由立宪派发起的四川保路运动遭到清政府的血腥镇压。立宪派代表人物之一梁启超闻讯发表文章称:“革命暴动之举,吾党所素不赞成也”,“而今日清政府多存留一日,则元气多所斫丧(斫丧意思为摧残)一分”“革命尚可以于万死中求一生”。以上史料表明立宪派( B )‎ A.与革命党人结成了反清同盟 B.从保清转向反清 C.接受了革命党人的反清思想 D.以反清之名行保清之实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梁启超思想的解读能力。材料中梁启超表述了原来不赞成革命派的方式,但今日有赞同的语气,但是并没有与之并肩作战,所以B项表述最合理。‎ ‎4.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 B )‎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5‎ 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解析: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之前进行了不止一次的武装起义,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也是反清起义,也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C、D两项错误。B项体现一破一立,符合要求。‎ ‎5.武昌起义依靠的力量是湖北新军,这支军队是南方军队中最精锐的一支。1905年,张之洞招募的96名新军士兵中,“就有12个禀生、24个秀才”。这说明( C )‎ A.新军从一开始便是倾向革命的队伍 B.较高的文化素质决定了新军战斗力较强 C.较高的文化素质使新军易于接受新思想 D.湖北新军是一支近代化的新式军队 解析:根据“张之洞招募的96名新军士兵中,‘就有12个禀生、24个秀才’”可知,湖北新军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这有利于新军接受新思想,故C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较高的文化素质并不能说明战斗力强,二者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材料只能反映湖北新军具有较高文化素质,无法体现湖北新军是一支近代化的新式军队,排除D。‎ ‎6.1912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的寓意是( C )‎ A.天下为公,共建民国 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 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 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五色旗的寓意是五族共和,象征着五个较大的民族的团结和共和,其他几个选项均不能揭示出五色旗的寓意。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7.为了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临时约法》特别规定( A )‎ A.实行责任内阁制 B.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实行总统制 D.实行君主立宪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理解能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在责任内阁制下,总统只是处于“虚尊”地位,一般不掌握行政权力。作为国家行政部门的内阁,形式上虽由总统下令,实际上内阁不须听命于总统,它由国会产生并对国会负责。‎ ‎8.有学者认为:《临时约法》中反对总统制,追求“超议会制”的所谓民权主义制宪目标,忽视了在宪政制度框架中仍然握有实权的总统角色;而且立法与行政机关,“万一发生争执,双方都没有合法的手段来制约对方”。该学者旨在说明《临时约法》( C )‎ A.权力分散降低行政效率 B.有利于防止专制维护共和 C.政体构建本身存在缺陷 D.赋予议会过大权力 解析:《临时约法》中追求民权主义制宪目标,忽视了立法与行政机关之间相互制约,说明《临时约法》中关于政体构建本身存在缺陷,C正确。题干中并没有对权力分散及其消极后果的相关提及,排除A。题干强调《临时约法》中关于政体构建本身存在缺陷,没有涉及赋予议会过大权力,排除D。题干强调《临时约法》中关于政体构建本身存在缺陷,袁世凯抛弃《临时约法》,复辟君主专制,排除B。‎ ‎9.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 D )‎ A.总统 B.议会 5‎ C.内阁 D.国民全体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10.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解析:“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民族意识,“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主权在民和民主意识的增强,因此A项正确。B、C、D三项虽也是辛亥革命的作用,但在材料中并未体现。‎ ‎11.在中国历史上,直至辛亥革命之后,追求平等、自由权利的人们才第一次明确地运用一套与专制主义截然对立的理论和制度体系去动摇专制主义的正统地位。这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 B )‎ A.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历史 D.彻底地完成了反封建任务 解析:据材料“辛亥革命之后,追求平等、自由权利的人们才……去动摇专制主义的正统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人们才去动摇专制主义的正统地位,故B项正确;“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地完成反封建任务,故D项错误。‎ ‎12.《辛亥革命时的乡居记闻》中写道:“最滑稽的是,我们这穷乡僻壤里也闹什么民主党、共和党。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又找到新的出路了,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共和党,还有的来了个双保险,民主党共和党都参加了。”这反映了( B )‎ A.辛亥革命得到了广大民众支持 ‎ B.辛亥革命失败有其必然性 C.地方乡绅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 D.政治革命促进农村大变革 解析:从材料来看,辛亥革命在乡村生活中的角色与之前的清政府没有什么区别,相当于之前的改朝换代而已,说明民主共和思想并没有深入其中,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出的是一种弊端;C选项错误,地方乡绅是革命的不确定者,并不是革命的中坚力量;D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农村大变革的内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5‎ 材料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具体形式和时机虽然带有偶然性,但在别无其他选择和面临帝国主义巨大外来压力的前提下,中国人民要诉诸暴力革命的手段成为中华民族及自身命运的主宰则显然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从这个意义上讲,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发展史上的地位就如同俄国1905年革命、法国1830年和1848年革命等一样,是一次更为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总预演和必要的过渡阶段。‎ ‎——摘编自师泽生、林毅《辛亥革命的价值与启示》‎ 材料二:董必武回忆道:过去我们和孙中山一起搞革命,“革命发展了,孙中山掌握不住了,结果叫别人搞去了。于是我们就开始研究俄国的方式”,“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由此可见,辛亥革命的失败对中国的有识之士的触动是非常大的,失败迫使他们去追求更高、更美的理想,也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展开造就了最初一批马克思主义者。‎ ‎——摘编自李淑兰、宗妍《辛亥革命——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14分)‎ 答案:(1)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王朝统治腐朽,维新变法的失败说明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创建了革命团体和政党,为开展革命奠定了组织基础;四川保路运动为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有利时机。‎ ‎(2)积极影响: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加快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为即将到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解析:(1)根据材料“但在别无其他选择和面临帝国主义巨大外来压力的前提下”可知帝国主义侵略导致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根据材料“中国人民要诉诸暴力革命的手段成为中华民族及自身命运的主宰则显然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可知维新变法的失败说明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创建了革命团体和政党以及四川保路运动也是辛亥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体现在:A.政治上: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经济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C.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结合材料“辛亥革命的失败迫使他们去追求更高、更美的理想,也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展开造就了最初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可知加快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为即将到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观点 人物 出处 ‎“辛亥革命过了七年多,中国便发生了五四运动,这自然不是偶然的”‎ 金冲及 ‎《现在可以更全面评价辛亥革命了》‎ ‎“两千年的君主体制被改变了”,“许多清朝不能说的话、不能做的事,到了民国以后可以做了”‎ 朱维铮 ‎《辛亥革命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毛泽东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5‎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中共十五大报告 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围绕“辛亥革命的功绩”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26分)‎ 答案:论题:辛亥革命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一步探索。‎ 阐述: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6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解析:根据“辛亥革命过了七年多,中国便发生了五四运动,这自然不是偶然的”“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可拟出论题:辛亥革命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一步探索。然后,根据“两千年的君主体制被改变了”“许多清朝不能说的话、不能做的事,到了民国以后可以做了”,结合所学辛亥革命的意义进行论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