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00 KB
  • 2021-03-02 发布

记叙文阅读常考题型之段落作用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 记叙文阅读常考题型 段落的作用 ‎ 提问方式:‎ 作者写xx段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 提问变式:‎ ‎(1)为什么要写XX段内容? (2)删去XX段可以吗?‎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 ‎(3)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 答题格式:‎ ‎ 结构(包括表现手法)+ 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 开头段的作用 一、如开篇点题,首段作用:总领全文,点明主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 例:《月到中秋》:选文以“又是一年中秋时节”开头,有何作用?‎ ‎ (1) 又是一年中秋时节。‎ ‎ (2)窗外月光如泄,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薄纱,显得宁静而又安详。天上明月如盘,一如我小时候看到的模样。‎ ‎ 答案:点题,引出下文对中秋月夜的描写。 ‎ 二、如开篇没点题,首段作用: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 ‎ 例:朱自清《刘云波女医师》第17题:课文第一段列出刘云波医师的一长串履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 ‎ 刘云波是成都的一位妇产科女医师,在成都执行医务,上十年了。她自己开了一所宏济医院,抗战期中兼任成都中央军校医院妇产科主任,又兼任成都市立医院妇产科主任。胜利后军校医院复员到南京,她不能分身前去,去年又兼任了成都高级医事职业学校的校长,我写出这一串履历,见出她是个忙人。忙人原不稀奇,难得的她决不挂名而不做事;她是真的忙于工作,并非忙于应酬等等。她也不因为忙而马虎,却处处要尽到她的责任。忙人最容易 搭架子,瞧不起别人,她却没有架子,所以人缘好——就因为人缘好所以更忙。这十年来成都人找过她的太多了,可是我们没有听到过不满意她的话。人缘好,固然;更重要的是她对于病人无微不至的关切。她不是冷冰冰的在尽她的责任,尽了责任就算完事;她是“念兹在 兹”的。 ‎ 答案:突出刘云波医师职务之多,工作之忙,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写刘医师的尽责、热情做铺垫。‎ ‎9‎ 三、如开篇景物描写,首段作用:结构上,它起铺垫作用;景物描写上看,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渲染气氛。‎ ‎   ‎ ‎ 例:《泥泞》: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  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 ‎ 答案:突出了雪美丽与丑陋的两重性,为泥泞的出现作铺垫(从写热爱雪到热爱泥泞)。‎ ‎  ‎ 四、如开篇连续发问,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 例:《峭壁上的树》:文章在开头连续发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 五、如开篇连续感叹,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 例:《野菊花》: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 ①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 ‎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 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 ‎ ⑦她不禁锢自己……‎ ‎ ⑧她不固守现状…… ‎ ‎   ‎ ‎ 答案:它不仅总括全文,开篇点题,而且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和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 ‎ ‎ 结尾段的作用 ‎ ‎ ①一般是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 ‎②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③也有暗示主题或者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解题思路:‎ ‎(1)结尾段与开头、标题比照,寻找结构关系:‎ ‎ 照应题目、呼应开头(首尾呼应)‎ ‎(2)结尾段与全文、主旨比照,理清二者关系:‎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暗示主题、深化中心 ‎(3)结尾段表现作者的情感。‎ ‎ 例: 联系全文,体会第一段“要不是……”一句表达的意思和作用。(5分)‎ ‎ 题:通观全文,简析文章结束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的作用。(4分)‎ 冬日香山 ‎(首段)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 ‎(尾段)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 答案:19. 表现作者在冬日意外发现香山另一面性格的惊喜,引领出作者对冬日香山的叙述和思考。‎ ‎ 21. 这是作者领悟到香山性格的另一面后发出的由衷感慨,赞美冬日香山清净骨气的本质,点明主旨,总收全文、首尾呼应。‎ 例:文章最后用了两个问句,请简要分析它们的含义和作用。(4分)‎ 离太阳最近的树 毕淑敏 ‎(首段) 30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 ‎ ……‎ ‎ (19) 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 ‎(尾段)“有时深夜,我会突然想起那些高原上的原住民,它们的魂魄,如今栖息在何处云端?会想到那些曾经被固住的黄沙,是否已飘洒到世界各处?从屋顶上扬起的尘雾,通常会飞得十分遥远。‎ 答案:(1)第一问表达对红柳的怀念,第二问表达对环境恶化的忧虑。(2)既强化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主旨,也引起人们的深思。(含义2分,作用2分)‎ ‎16‎ 例:结合对全文内容的把握,分析最后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6分)‎ ‎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首段)读王维的《山居秋瞑》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 ‎(尾段)“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答案:(1)进一步解悟并引申了《山居秋暝》的诗意,并借浣女和渔人的活动,说明了精神的空灵来源于物质的创造和人格的独立。(2)照应了题目,升华了主旨。(内容4分,形式2分)‎ 中间段的作用 ‎ 一、比较短,作用:承上启下(过渡)。注意要答出上下文的内容。‎ 例:《泰山很大》第17题:“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 答: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 描写泰山是很困难的。它太大了,写起来没有抓挠。三千年来,写泰山的诗里最好的,我以为是《诗经》的《鲁颂•閟宫》:“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 ‎ 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徐志摩写泰山日出,用了那么多华丽鲜明的颜色,真是“浓得化不开”。但我有点怀疑,这是写泰山日出,还是写徐志摩?我想周作人就不会这样写。周作人大概根本不会去写日出。‎ ‎ 我是写不了泰山的,因为泰山太大。 ……‎ 二、比较长,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作用: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如《乡土情结》第3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 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倒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输将,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 答案: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②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 ‎20‎ 三、如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一致,作用:衬托(或烘托、铺垫)。如不一致,作用:反衬。 ‎ l ‎《高山流水》第3题:第九段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l l ‎(9)寂寞趱路,是我们真实的写照,我们是走在寂寞中了。有一半人落了队,剩下的人一句话都懒得讲。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人的精神竟这么容易激扬而又容易消沉吗?想从记忆里找一句话鼓舞一下,看大家的脸色,我发现不是谈论哲学的时候!谈什么哲学?哲学在高山上完全没有用场。‎ l l l 答案:不能,结构:承上启下;内容:极写趱路之苦,为下文看到清泉的喜悦心情蓄势做铺垫,起到了对比映衬得作用。 ‎ 总结 开头段:总括全文,点明题旨,引出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或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中间段: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衬托(反衬), 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照应前文。‎ 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开头),深化中心,点明题旨,升华主旨,卒章显志,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入深思。‎ ‎ 练习: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8分) ‎ 我爱水 ‎ 我爱水。多少年来,生活的戏剧虽几易市景,但我总喜欢滨水而居,为了在梦中可以听到那清淡的柔声,明晨启扉,更可见到那一片照眼的清光。一湾澄明的流水,静静地向前滑流着,滑流着,把我的思念与忧虑都带走了,最后只将我留在岸边,悄然独立,盈耳只有那净琼微响,向我诉说一个无终结的故事。‎ ‎ 我最喜爱的那片水,该是故都城北的什刹海了。那如一块青玉的平静流水,曾做了我四年的伴侣。‎ ‎ ……‎ ‎ 岛上乡居,流水绕墙,每天望着这碗蜒而去的山溪,我更怀念起什刹海了…… ‎ ‎ 答案:①开头写“我爱水”照应了标题,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②开头写“我爱水”,可由眼前之水引出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 ‎23‎ ‎ 例:《阳关古道苍凉美》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用?(6分)‎ ‎(首段)一到敦煌,我就想起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的荒凉、那么的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绪把我们带到了古董滩,那里即是阳关的遗址。 ‎ ‎(尾段)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 答案:(1)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及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3分)(2)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3分)‎ ‎24‎ 例:《焰火的变奏》: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 "收束全文?‎ 焰火的变奏 ‎(首段)夜晚,没有风,湖水平静得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夜空;在水天相接处,夜空和湖泊构成一个轴对称的浩瀚画面。‎ ‎ ……‎ ‎ 在满天满湖绚烂的焰火中,我默默地为人类的和平祈祷。但愿有这样一天,人间本来用着准备战争的火药,都被改做成了烟花,在一个全人类共庆的夜晚,让象征和平团圆的火焰之花开满地球的上空,万紫千红,此起彼伏。‎ ‎(尾段)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 答案:卒章显志。这个反问句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